【熱門】大班科學教案匯編八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
1、導入:比較大汽車與玩具小汽車的不同。讓幼兒知道大汽車縮小變成玩具汽車,初步感知“縮一縮”的方法。
2、說說生活中縮一縮后的物品發(fā)明。運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展思維活動。
3、了解縮一縮的發(fā)明,知道縮出的物品給生活帶來的新用途。
4、玩一玩縮一縮后的發(fā)明。激發(fā)幼兒發(fā)散思維,拓展對縮一縮的認識,豐富生活經(jīng)驗。
5、幼兒嘗試用縮一縮的方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明,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新的興趣與在生活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
6、我也來縮一縮的游戲,了解身體也能縮一縮。
7、簡單了解動物、植物的縮一縮。
活動目標:
1、感知“縮一縮”是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方法,體驗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樂趣。
2、激發(fā)和培養(yǎng)幼兒關注生活的意識,了解“縮一縮”創(chuàng)新的'方法給生活帶來的新用途。
3、初步學會運用“縮一縮”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
活動重難點:引導幼兒運用縮一縮的方法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新。
活動準備:
1、課件;2、小汽車若干輛;3、各種用縮小方法發(fā)明的物品(小床、小房子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玩具小汽車,比較大、小汽車的不同。讓幼兒知道大汽車縮小變小汽車,初步感知“縮一縮”的方法。
師:小朋友們看!老師這里有好幾輛汽車,看看這些汽車和我們爸爸媽媽開的汽車一樣嗎?(教師提出:那我們一起開著這些車一起去游玩吧!幼兒回答不行,教師提出為什么不行呢?幼兒回答出各種理由:是玩具、太小了等,)教師:對了,這些汽車是設計師叔叔把爸爸媽媽開的汽車縮小了發(fā)明出來的。
二、說說生活中縮一縮后的物品發(fā)明。運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展思維活動。
師:把能開的大汽車縮成了能玩的小汽車,小朋友就能有自己的汽車,太棒了!能縮小不光是汽車,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是在縮小后發(fā)明出來的,你能想到有什么嗎?
三、了解縮一縮的發(fā)明,知道縮出的物品給生活帶來的新用途。
師:小朋友想了很多用縮小的方法發(fā)明的物品,老師這里有幾件物品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縮一縮,我們一起看看有什么?
出示課件(暖瓶、自行車、電腦、沙發(fā)、床)
師:請小朋友幫暖瓶來縮一縮會縮小成什么呢?(請四、五個幼兒回答)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是保溫瓶)暖瓶縮小成保溫瓶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那些好處呢?(請三、四個幼兒回答,教師在說保溫瓶在外出時攜帶方便)
依次出示自行車、電腦、沙發(fā)、床請小朋友幫忙縮小并說出用途。
小結:自行車縮小成兒童自行車小朋友騎更方便;多組沙發(fā)縮小成單人沙發(fā)后、大床縮小成折疊床占的地方少;暖瓶縮小成保溫瓶后外出攜帶方便;縮一縮是把一件物品壓縮、縮小、折疊使他有新的用途。
四、玩一玩縮一縮后的發(fā)明。激發(fā)幼兒發(fā)散思維,拓展對縮一縮的認識,豐富生活經(jīng)驗。
師:老師這還有許多縮小后的物品,請你們玩一玩,告訴大家這些物品是有什么縮小來的?
(1)幼兒自由探索發(fā)現(xiàn)被縮小的物品。
(2)現(xiàn)在小朋友們來告訴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物品呢?他是由什么物品縮小來的呢?
。3)那這些縮小后的物品給我們帶來了哪些用途呢?
師:縮小后的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帶了樂趣。
五、運用“縮一縮”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明。
師:在我們的這間教室的墻上桌子上的物品也能來縮一縮,你想來試一試嗎?那你想縮小哪一件物品呢?你會把他縮成什么樣子呢?縮小后會有什么好處呢?(請五、六個幼兒來說一下。)
六、游戲:我也來縮一縮
師:小朋友的縮小發(fā)明很好,那我們的身體能縮一縮嗎?,會縮成什么樣子呢?(縮腿、縮胳膊)我們縮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可以干什么呢?可以去到什么樣的地方去呢?(桌子底下)
七、活動延伸:動物、植物的縮一縮
師:我們小朋友縮小后到哪里去了?(桌子底下)我們縮小后可以到矮矮的地方去,小朋友的身體都能縮一縮,那動物能不能縮呢?有什么動物能縮呢?(烏龜、刺猬),烏龜、刺猬縮一縮有什么用呢(保護自己)那植物能縮嗎?老師知道有一中植物能縮叫含羞草,一碰葉子就會縮起來。我們一起到大自然中找找還有什么能縮一縮吧。
活動反思:
優(yōu)點:
整個活動的環(huán)節(jié)設計緊扣活動目標,層層遞進,運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做鋪墊開展活動,通過啟發(fā)感知、游戲、講述與操作讓幼兒參與整個過程;顒又型斗啪哂腥の缎缘牟牧,讓幼兒思考、體驗。了解縮一縮是發(fā)明創(chuàng)新方法,感知縮一縮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好處,激發(fā)幼兒大膽去創(chuàng)新的愿望;顒又袆屿o結合,注意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性,引導幼兒主動去探索、發(fā)現(xiàn),讓幼兒思維活躍,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品質。
不足:
縮一縮是新的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方法,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與對生活的觀察活動很重要。需要在課前多做一些觀察活動準備,讓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更豐富些,便于幼兒更好地發(fā)散思維,進行創(chuàng)新。在物品縮小講述中多讓幼兒說自己的想法,教師不要先說出答案,幼兒的創(chuàng)新答案往往出乎意料。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我們生存的世界有些東西是有生命的,有些東西是沒有生命的。
2、萌發(fā)探索生命現(xiàn)象的興趣,珍惜有生命的東西。
活動準備 圖片:常見動物、植物、交通工具、日常用品等。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察圖片
動物-植物-交通工具-日常用品
請幼兒相互說說這些東西的名稱。
二、圖片分類。
指導幼兒將這些東西按有生命和無生命進行分類。
三、交流分類的情況。
1、根據(jù)幼兒的.分類,進行討論。
(1)會叫的東西都有生命嗎?
。2)會動的東西都有生命嗎?
。3)不會叫、不會動得東西都沒有生命嗎?
(4)什么東西是有生命的?
(5)你們還知道哪些東西是有生命的?那些東西是無生命的?
2、幼兒再次分類。
四、教師小結。
由小到大,逐漸成長,最后死亡的東西,它們是有生命的(動物、植物)。
而工具、用品,它們雖然能動、會叫、會壞,但它們是沒有生命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我們班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游戲、喜歡探索,因此我設計了這堂科學活動:《手電筒的光》,讓孩子們在游戲中產(chǎn)生對光的興趣,通過游戲來發(fā)現(xiàn)問題,在實踐操作、探索中初步了解光的穿透現(xiàn)象,嘗試邊操作邊記錄實驗結果。頭一天在班上我出示了手電筒,告訴了孩子們我們可以和手電筒做好多的游戲,引起了孩子的興趣。第二天已經(jīng)有一部分孩子帶來了手電筒,在收集手電筒階段就印證了我的猜想,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每天都催著我,問我:“老師什么時候和手電筒交朋友呀?”,由于手電筒收集了幾天,第四天,在孩子的再次催促下,活動開始了。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設置情景,引起幼兒對光的興趣。
游戲:踩光、追光,老師變魔術
一會兒老師用書把光遮住了,小朋友找不到光,就問:(“光怎么不見了?”“老師你把光關掉了嗎?”)
師:“沒有啊,你們看光不是還亮著嗎?”
。俏覀冊趺纯床灰姽饬四兀,書把光遮住了,光照不過來了。)書能把光遮住,那這個塑封紙也能把光遮住嗎?
。ㄒ婚_始,孩子們都很興奮、很高興,注意點都集中在老師的手電筒上,所以我創(chuàng)設出游戲的環(huán)節(jié)滿足孩子的`這種需要,通過游戲,引發(fā)了他們的思考:咦,真奇怪,怎么有的東西手電筒的光穿不過去,而有的東西手電筒的光卻能穿過去。浚
1、師:今天老師這里準備了好多東西,有鏡子、皮球、木盒、積木啊等東西,你們想想看,在這些東西中,你覺得有哪些東西手電筒的光是能穿過去的,哪些東西手電筒的光是不能穿過去的?(幼兒討論)
師:說說你們的猜想(每一個物體都有孩子說可以和不可以)
2、剛才小朋友都動腦筋進行了猜想,現(xiàn)在要請你們來動手試一試,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光能穿過的請你用一種符號記錄,不能穿過的用另一種符號記錄。
。ê⒆娱_始興致勃勃地實驗,有個別孩子很可愛,將手電筒倒扣在東西上,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樣看不到透過去的光。當孩子發(fā)現(xiàn)手電筒的光能穿過老師準備的木盒時他們都十分驚訝。
3、交流實驗結果,有不同意見的小朋友再次驗證。
。ń涣髦邪l(fā)現(xiàn)有的孩子用“√”“x”來記錄,有的用“□”“△”來記錄,有的用“和○”來記錄,有的用“+”“-”號來記錄,還有的用“J”“L”來記錄等等。在老師的引導下,小朋友表述的語言都較準確、完整。)
4、.教師引導,激發(fā)幼兒回憶:剛才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的事情。
(“光穿過去變淡了”,“光變顏色了”)
5、在哪里見到過光?
DD:太陽光、月光
QQ:家里的燈光,街道上的燈光
AA:蠟燭光
HH:螢火蟲的光、火光
XX:舞臺上的燈光
ZZ:激光
三、結束活動
今天小朋友都非常動腦筋,觀察的也很仔細,光還有很多秘密,大家以后還會發(fā)現(xiàn)更多更多。剛才小朋友說在看節(jié)目的時候看到過舞臺燈光,我們就來玩一個“演員”和“舞臺燈光師”的游戲。
手電筒聽命令:
演員的動作跳到哪里,光就要照到那里。
(孩子們將手電筒打開,當看到一束束光線在舞臺上交匯時可高興了,興奮地叫道:我的光和你的光碰到一起了,真有趣。
四、延伸活動
師:現(xiàn)在老師把手電筒放在我們的探索區(qū)里,我們的探索區(qū)里還投放了許多不同的東西,小朋友可以去試一試哪些東西手電筒的光能透過去,哪些不能。
。▽⑦@個問題抓住,延伸到區(qū)域活動,讓孩子繼續(xù)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教師把問題升級了)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常用的學習用品,知道它們的用處。
2、能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的學習用品解決問題。
3、激發(fā)幼兒入小學的'自豪感和當小學生的愿望。
教學準備:
1、各種上學所需的學習用品。
2、活動前請幼兒向上小學的哥哥姐姐了解上學需要哪些學習用品,并以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3、《科學》下p.30~31。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小豬樂樂要上小學了,書包里要準備哪些學習用品呢?誰能告訴它。
2、幼兒根據(jù)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討論回答。
3、這些學習用品都是干什么用的呢?什么時候需要它來幫忙?
二、文具分類。
你知道這些學習用品應該怎樣合理地裝在書包里嗎?引導幼兒將鉛筆、橡皮、轉筆刀等零碎的文具裝在鉛筆喝里,將書、本等直接放在書包內(nèi)。
三、看畫冊《學習的好幫手》
1、這些學習用品你會使用嗎?
2、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對學習有幫助的用品?
3、教育幼兒愛惜學習用品,安全使用。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幾種生活中常見中草藥的名稱和特征,了解它們簡單的保健、治病作用。(重點)
2.觀察并說出中草藥的神奇,嘗試根據(jù)藥方簡單配藥、泡藥、嘗藥。(難點)
3.感受中草藥的神奇以及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系,萌發(fā)對中草藥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提前請家長與幼兒交流,了解有關常見中草藥的知識。
2.物質準備:視頻"鹿茸救母""神奇的中草藥""走進大藥房";課件"常見的中草藥""老中醫(yī)互動"等;幼兒操作材料:杯子、勺子每人一份;常見的中草藥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蓮子心、陳皮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鹿茸救母"的視頻,感受鹿茸的神奇,產(chǎn)生對中藥的興趣
1.教師引出故事視頻,幼兒觀看并感受鹿茸的神奇作用。
2.引導幼兒回憶"鹿茸救母"的故事,提問:故事中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親的?
小結:青陽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藥把母親的病治好了,鹿茸真神奇。
二、運用多種感官探究操作,認識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幾種生活中常見中草藥的名稱、特征及來源
1.請幼兒運用看、捏、聞、嘗等方法觀察中草藥,引導幼兒說出中草藥的名稱及外形、味道等特征。
2.結合課件"常見的中草藥"相互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講述菊花、枸杞、胖大海等中草藥的簡單特征。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中草藥?它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味道?
小結:中草藥中有紅有綠;有的捏上去軟軟的,有的是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有酸的`,有的聞起來還有清香味呢。
3.出示課件"這些藥材哪里來",感受普通的植物經(jīng)過加工能變成中草藥的神奇性。提問:你發(fā)現(xiàn)它們是用什么做的?
小結: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的植物的花、果實等,經(jīng)過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藥,真神奇。
三、和"老中醫(yī)"互動,知道中草藥的保健、治病作用,并根據(jù)藥方嘗試配藥、泡藥、嘗藥,感受中草藥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系
1.請幼兒猜想并咨詢"老中醫(yī)",結合課件介紹枸杞、胖大海等常見中草藥的作用。
2.幼兒回憶自己生病、治病的經(jīng)歷,并猜想中草藥搭配治病的作用,觀看"藥材搭配圖",知道藥材相互搭配能治病的作用。
小結: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配幾副中藥,就可以治好病,中草藥真神奇。
3.出示"老中醫(yī)的藥方",引導幼兒看懂藥方,嘗試配藥、泡藥。
要求:根據(jù)藥方準確配藥;泡藥時,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細觀察中草藥在水里的變化。
4.幼兒觀察、品嘗,相互交流中草藥在水中的變化,了解中草藥的保健作用。
小結:有的中草藥可以泡,是保健藥,但有些中草藥是不能隨便泡的,更不能亂吃。
四、觀看視頻"神奇的中草藥",了解幾種奇特的中草藥,感受中草藥的神奇,萌發(fā)對中草藥的興趣
1.觀看視頻"神奇的中草藥",了解幾種中草藥的奇特之處。
2.引導幼兒說出人參、蜈蚣、蟬衣等幾種中草藥在外形、毒性、蛻皮等方面的奇特。
小結:中草藥不僅有植物藥、動物藥,還有一些石頭礦物也是珍貴的中草藥,因為植物藥最多,所以中藥也叫中草藥。
五、視頻演示"走進大藥房",進一步萌發(fā)對中草藥的興趣
1.觀看視頻"走進大藥房",了解存藥、抓藥、配藥、包藥、熬藥等情節(jié),萌發(fā)對中醫(yī)藥文化的興趣。
2.簡單了解中醫(yī)藥文化的悠久歷史,進一步感受神奇的中草藥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系。
活動評析:
中草藥是我國醫(yī)學的寶貴財富,是我們健康的守護神,也是幼兒從小感受中華醫(yī)藥文化博大精深的好教材。幼兒在生活中接觸過中草藥,如喝過枸杞熬的粥、菊花茶、嗓子疼時喝過胖大海等;生病時,家長也經(jīng)常帶幼兒看中醫(yī),吃過中藥,幼兒有一定的感性經(jīng)驗。《綱要》指出: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因此,本活動能根據(jù)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學習特點,運用視頻,選取生活中常見的中草藥,引導幼兒感知觀察、探索體驗,從感興趣的中草藥入手,了解中草藥的神奇,并通過視頻拓展幼兒不常見的中草藥,萌發(fā)對中草藥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泡泡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氣泡,孩子們很喜歡跑跑吹到天空中漂漂蕩蕩那種感覺,那我們就來讓幼兒熟悉泡泡觀察泡泡,讓幼兒更加了解泡泡,通過泡泡來觀察身邊的事物,感覺游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發(fā)現(xiàn)所是、吹的泡泡有大有小。
2.透過泡泡來觀察身邊的事物,體驗發(fā)現(xiàn)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每人一小罐肥皂水、一根吸管。
活動過程:
一、吹泡泡。
1.為每個幼兒準備一罐肥皂水和一根吸管,嘗試吹泡泡。
2.請吹得大的孩子介紹自己吹泡泡的方法。
3.幼兒再次嘗試吹泡泡。
4.幼兒兩兩結伴,比一比誰吹的泡泡大,誰吹的'泡泡小。
二、看泡泡
1.請幼兒觀察肥皂泡泡在陽光下的變化。
2.請幼兒在嘗試在瓶口吹一個大泡泡,把這個大泡泡作為照相機,透過它觀察周圍的世界。
三、抓泡泡。
1.教師或個別幼兒吹泡泡,其他幼兒共同抓泡泡。
2.請幼兒看看抓到后有什么變化。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課題生成:
在主題活動《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中,我們從小班起重點介紹地球七的動物。于是幼兒、老師共同收集了幾種動物如兔子、金魚、寄居蟹,幼兒對這些活生生的動物很感興趣。
“菊香蟹肥”的時節(jié),幼兒都吃過螃蟹,他們帶來了蟹殼,他們說:熟螃蟹是紅色的。因為螃蟹的大鉗子要夾人,父母都不讓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兒卻有著強烈的興趣。于是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為幼兒提供條件,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探索。
活動目標:
1、充分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
3、激勵幼兒勇敢探索,積累一些生活經(jīng)驗。
活動準備:
1、四十只小螃蟹,兩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夾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問:你們知道螃蟹嗎?(知道)在家里爸爸媽媽讓你們玩嗎?(不)為什么?
幼兒l:因為螃蟹兇。
幼兒2:它有大鉗子。
幼兒3:要夾人。
2、教師說:今天教師和你們一起玩螃蟹好嗎?(好)不過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鉗子。
幼兒觀察螃蟹:
幼兒1,只看不動手。
幼兒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兒3,用手碰一下馬上縮掉。
幼兒4,拿起一旁的筷子夾著玩,夾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兒坐在地毯上。
教師問:玩得快樂嗎?(快樂)
教師說: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教師又問:螃蟹長得什么樣子?
幼兒自由談,教師巡聽。
幼兒1,背上有殼,是灰黑色的。
幼兒2,有眼睛,燒熟了是紅色的。
幼兒3,有三只腳。
幼兒4,不對,有四只腳。
4、教師說:螃蟹到底有幾只腳?大家去數(shù)一數(shù)。
5、教師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點數(shù)。
教師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細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樣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中幼兒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動中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使他們在以后的探索活動中更加聰慧。
不過在活動中覺得“數(shù)活螃蟹腿”這個環(huán)節(jié)較有難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進行。
專家點評:
把本活動列為生活活動,可能更加貼切。從整個過程看,并沒有什么太難的知識點,但教師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體現(xiàn)的是大班幼兒應有的求知學習欲望,這一點,是值得大家借鑒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每次都有眾多的難點要突破,只要能激發(fā)求知欲望,萌發(fā)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
反思與討論:
這個活動曾為小班設計,現(xiàn)設計為大班活動,你認為還應做哪些修改與補充?
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學)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驗知道各種質地不一樣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體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體驗到自由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3、增強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材料:
棉布、絲綢、羊毛、人造絲、聚脂面料各剪成寬10厘米,長25厘米的長條若干,長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記錄卡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各種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看錄像內(nèi)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紅家里有好幾塊面料,她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她選一塊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適涼快,你們說選哪一塊呢?”
二、認識面料,并做預測。
出示各種面料,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們的名稱。
出示幼兒記錄卡,讓自由自由討論,做出預測,在你認為合適的布料下預測欄上畫“√”,并說出理由。
幼兒記錄卡(一)
注:在實驗結果欄里用數(shù)字1、2……依次排出各種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紅棉布黃絲綢藍聚脂面料綠人造絲紫羊毛
預測實驗結果 三、幼兒實驗,記錄結果。
1、“怎樣才能知道你們幫小紅選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種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強的呢?我們自己來試一試就知道了。”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講解實驗要求:如圖所示
3、幼兒記錄實驗結果,并討論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
4、幼兒根據(jù)實驗結果,展開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根據(jù)各種面料的吸水性來遷移經(jīng)驗。
小結:我們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氣性好的布料做我們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貼身的內(nèi)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風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擋風。
四、幼兒再次實驗,了解布料相同、液體種類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為
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讓幼兒任選相同的一種布料分別放入不同的液體,再次進行實驗。
2、幼兒操作,并記錄實驗結果。
幼兒記錄卡(二)
注:在實驗結果欄里用數(shù)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體
布料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實驗結果 3、幼兒討論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并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進行遷移。
小結:同一種面料用不同的液體浸泡,其吸水與溶解速度也不一樣,因此,平時我們在洗各種面料的衣服時,為了更好的去污,會用較熱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滌用品來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難去污的。
注意事項:
1、做第一個實驗時注意要把五種布掛在長木棒上同時放入水中觀察,以確保實驗的準確性。
2、在做第二個實驗時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體的時間應該基本相同。
知識背景材料:
午飯前我請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結果回來的時候,丁丁告訴我她洗手時不小心把袖子給弄濕了,我一看,果然不錯,連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濕了。這時,雯雯也擠到我的.身邊,高高地舉起她的衣袖,神氣地說:“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會濕!痹瓉硭龓Я艘桓本壑媪系淖o袖,很多孩子都覺得挺奇怪的,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卻不會呢?對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來了解真相,進一步激發(fā)他們探索科學奧秘的欲望。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影子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jīng)驗。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發(fā)對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
3、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欲望。
二、活動材料:
1、彩色紙剪的各種物體形象,立體玩具和影子棋盤。
2、白紙、手電筒、膠水若干,記錄紙人手一份。
3、無影燈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1 以談話活動“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兒探索欲望。
師: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樣的嗎?
師:今天我們準備了四組材料玩影子,而且這四組材料都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材料玩一玩、畫一畫,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幼兒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與光線的關系。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個別幼兒演示并介紹記錄結果)
師:(整理記錄)當光線位置變化了,影子會變;當物體位置變化了,影子同樣會變。
。ㄊ緢D一)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ㄊ緢D二)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經(jīng)驗,玩“影子棋盤”。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紅方、藍方。輪流把中間的水彩筆的影子照在對方的棋盤標志上,影子的最遠處停在不同的標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數(shù),比一比誰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種運用。
師:影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對人們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們什么時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動:踩影子。
6、親子活動:制作影子鐘
四、注意事項
為了活動的效果,活動教室的窗戶最好用防紫外線的窗簾進行遮擋。
五、知識背景材料:
影子產(chǎn)生條件: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靜電現(xiàn)象,知道摩擦起電的原理。
2、激發(fā)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欲X。
【活動準備】
彩色紙屑若干;梳子每幼兒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兒一件;氣球若干;塑料繩若干。
【活動過程】
1、邀請小朋友做“理發(fā)店”游戲,發(fā)給每個娃娃一把塑料梳子。全體幼兒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發(fā)店”,“理發(fā)店”正式開業(yè)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發(fā),請一名幼兒和老師一起給小洋娃娃“理發(fā)”。引導小朋友發(fā)現(xiàn):頭發(fā)飛(飄、立)起來了;教師給一個小朋友“理發(fā)”,引導小朋友發(fā)現(xiàn):頭發(fā)飛起來了。
幼兒游戲,給自己梳頭,給同伴“理發(fā)”,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教師適當指導、提示、鼓勵。
3、教師示范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后粘住彩色紙條。
4、幼兒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后靠近地上的彩色紙屑,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啟發(fā)孩子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剛才的現(xiàn)象?教師解釋這一現(xiàn)象:梳子在頭發(fā)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產(chǎn)生了靜電,所以,頭發(fā)會立起來、紙屑會粘上來。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發(fā)現(xiàn)靜電現(xiàn)象。
摩擦產(chǎn)生靜電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5、氣球娃娃來看你。
師:有客人來看小朋友了,是氣球娃娃,我們歡迎!
將氣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陣以后,靠近幼兒的臉頰,幼兒的`頭發(fā)就會被吸引,氣球可能會粘在幼兒臉上,教師就說:氣球娃娃喜歡你,它親親你呢;將兩個氣球用線捆住,然后將氣球分別在毛衣上摩擦,再將兩個氣球提在手里,氣球會分開來,就象兩個氣球之間生氣了一樣,氣球還會貼到手上懸著。
和孩子一起分析、總結:這也是靜電現(xiàn)象。
6、好玩的章魚
教師和孩子每人拿一打結的塑料繩,用手捏緊抹幾下(或在衣服上搓幾下),放開繩子,請幼兒觀察塑料繩四面散開的現(xiàn)象,像章魚一樣。讓孩子試試能不能粘到衣服或墻上。請幼兒帶著章魚到室外去玩,看看章魚能不能粘到別的地方。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_大班科學教案02-24
大班科學教案:我與水_大班科學教案02-24
大班科學教案:魔術圈_大班科學教案03-04
大班科學教案:頑皮的影子_大班科學教案02-24
大班科學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2-24
大班科學教案08-28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02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2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10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