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集錦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的落葉植物,讓幼兒對樹葉感興趣。
2.積發(fā)幼兒想象力,進行制作活動。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裝飾秋天的樹
2.樹葉圖片(梧桐、冬青、柏樹)
3.幼兒用美術工具。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認一認,這是什么樹葉?
1.說一說:請你找一片你最喜歡的樹葉。
告訴大家,這是誰的樹葉?你為什么喜歡它?
2.你們知道你喜歡的樹葉,是從哪棵大樹媽媽的樹枝上落下來的嗎?
去找找,找到了就站在這棵大樹的前面。
(站在樹的圖片前面)
3.請幼兒說說,你給自己的樹葉找的大樹媽媽是誰,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ㄎ嗤涞臉淙~像爪子,冬青樹葉像小船、柏樹樹葉像針或刺)
4.不認識的樹葉
。1)教師:其實,我們周圍還有很多別的'樹葉呢,這片樹葉認識嗎?
這棵樹叫什么名字?它們都是在秋天里落葉子的嗎?
你們可以看看有關樹葉的書,還可以讓爸爸媽媽帶你們到公園里去找一找自己不認識的樹葉,
讓爸爸媽媽告訴你們。
。2)出示衫樹、銀杏樹等樹葉,讓幼兒觀察。
二、想一想:我把樹葉當什么?
1.欣賞兒歌:秋葉
2.教師:除了你們喜歡的樹葉,還有許多小動物也喜歡落葉呢。
3.提問:小動物們撿起落葉當什么?
4.想一想:你想把你的樹葉變成什么?
三、做一做,秋葉玩具
1.想象制作:裝飾-秋天的樹
秋天的樹非常漂亮,你們把它做出來把。
2.介紹自己的作品
四、游戲:秋天樹葉飛
1.教師:你們的葉子都是從大樹媽媽高高的樹枝上飄落下來的。
我們讓樹葉從大樹媽媽的身上飛下來好嗎?怎么飛呢?你們看。
2.介紹游戲玩法:聽到梧桐樹葉飛,手執(zhí)梧桐樹葉的孩子,將樹葉使勁網(wǎng)上拋,其他樹葉玩法相同。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尺是一種測量工具,了解“尺”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收集、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各種尺的異同點。
活動準備:
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到各種各樣的尺,幼兒數(shù)學用書《好朋友的身高》。
活動重點:
了解尺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難點:
有對觀察周圍事物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活動過程:
1、認識尺:
教師出示尺,引出有關尺上計量單位的基本知識。
——“你以前見過這樣的尺嗎?它通常有哪些用處?”
“你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身高的?”
幼兒觀察自己收集到的尺,并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仔細觀察自己收集到得各種尺,想想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每把尺上都有計量單位,因此可以用來測量距離;知道不同的尺在形狀、長短、材料上的.不同。
2、了解尺的測量功能:
教師請兩位身高差不多的幼兒站在集體面前,請大家目測誰長得高,誰長得矮,并且估算各是高多少,矮多少。
師生一起用尺來檢驗目測的結果,得出通過尺的丈量,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某物體的高度或長度的結論。
3、實踐活動:
幼兒相互之間測量身高,并將測量結果記錄在幼兒數(shù)學用書上,然后仔細比較好朋友的身高數(shù)據(jù),得出自己的好朋友中間,誰最高、誰最矮、誰和誰一樣高。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在一次晨間談話中,有一位小朋友問我:“老師,老師,在我家的房間里,放著一盆鮮花,為什么陽臺的鮮花生命力強,房間的鮮花生命力弱! 告訴他這跟水份、空氣、溫度的關系有密切的聯(lián)系。于是,我開展了科學活動“空氣”。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知道空氣到處都有,無處不在。
2、培養(yǎng)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提高動手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小實驗的興趣。
活動重點:
通過實驗活動,感知空氣的存在。
活動難點:
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
活動準備:
塑料袋、空瓶子幼兒人手一份,大臉盆每組一個,玻璃杯若干個,蠟燭每組一支,干毛巾若干條。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做深呼吸。
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氣哪兒?能用眼睛看到嗎?
二、嘗試活動(1):“裝空氣”
1、幼兒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捉空氣。
。ǜ嬖V幼兒先張開塑料袋,然后再捏緊袋口)
提問:在什么地方捉到空氣?
小結: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無處不在。
2、討論:想一想,你見過、用過、玩過的哪些東西里有空氣?
4、小結
三、嘗試活動(2):瓶裝水
。ㄓ變好咳艘恢黄孔樱┳鰧嶒灐
問:當瓶口放入水中,瓶口會有什么變化?
。ㄆ靠跁菖菝俺觯
四、嘗試活動(3):手帕的變化
1、1——2名幼兒做實驗,其余幼兒觀察(杯子里空空的`)
2、討論:將干毛巾塞進玻璃杯底,再倒扣壓下水下,毛巾會怎么樣?
。ㄓ變簩嶒灒
3、毛巾為什么沒有濕?
4、將毛巾放入杯底,傾斜放入水中,會有什么變化?
5、毛巾為什么濕了?
五、嘗試活動(4):燭光的變化
延伸活動:
將一包濕豆放入密封的袋子里,觀察它們的變化。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目標:
1.通過兩種顏色的混合,調出另外一種新的顏色。
2.感受調色游戲的快樂。
準備: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彩泥人手一份,泥工板人手一份,表格一張。
過程:
一、認識紅色、黃色、藍色
師:老師帶來了三種顏色的彩泥,請你告訴我,他們分別是什么顏色?
二、幼兒操作探索
1.觀看教師變色
師: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我把黃色和藍色混在一起、拉扯多次,就能變出另一種顏色,猜猜看會是什么顏色?
教師將藍色和黃色的彩泥混合、拉扯,變出綠色。
幼兒觀察、討論:老師是用黃色和藍色變出了什么顏色?
2.幼兒嘗試用黃色和藍色變出綠色
師:現(xiàn)在請你也來玩一玩這個魔術,看看你變出了什么顏色。
幼兒取彈珠般大小的黃色彩泥、藍色彩泥,嘗試混合、拉扯,變出綠色。
3.幼兒嘗試用兩種不同的顏色變出一種新的顏色
A:幼兒猜測會變出的顏色
顏色 | 藍色黃色 | 紅色黃色 | 紅色藍色 |
猜測 | |||
結果 |
B:幼兒操作、揭曉答案
師:剛才小朋友用黃色和藍色變出了綠色,現(xiàn)在老師要請你從紅色、黃色、藍色這三種顏色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兩種顏色,變出一種新的顏色
4.總結
請你告訴大家,你在變色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三、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玩了這個神奇的變色游戲,知道了這三種顏色中黃色和藍色混合會變出綠色,紅色和藍色混合會變出紫色,紅色和黃色混合會變出紫色。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保護水資源及節(jié)約用水的一般方法;
2、學習制作節(jié)約用水的標記。
重點:了解保護水資源及節(jié)約用水的一般方法;
難點:學習制作節(jié)約用水的標記。
活動準備:掛圖《節(jié)約用水》、《地球上的水》水彩筆、紙等自制標記用材料每人一份,教師自制節(jié)水標記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判斷對錯
1、出示圖片。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并請大家來做小裁判,看看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做法是錯的?
2、教師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意思,并說說哪些是做法是對的.?哪些做法是錯的?并說出理由為什么?
二、了解為什么要節(jié)約用水
觀看《地球上的水》宣傳片,了解地球上的水資源情況,知道水的重要性,讓幼兒萌發(fā)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三、討論怎樣做個節(jié)水寶寶
1、小朋友,你們家里有哪些節(jié)水的辦法?
2、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平時是怎樣用水的?
3、我們怎樣做個節(jié)水寶寶?
4、如果你看到別人污染或浪費水,你怎么做?怎樣提醒那些人?
四、嘗試制作節(jié)水標記
1、我們怎樣讓更多的人知道要節(jié)約用水?或提醒大家要節(jié)約用水呢?
2、教師出示已做好的節(jié)水標記,告知幼兒標記的意義。
3、引導幼兒設計新穎的標記,并自制節(jié)水標記。
4、幼兒運用水彩筆、紙等材料自制標記。
五、延伸活動
組織幼兒在自己所住的周邊環(huán)境、小區(qū)中張貼節(jié)水標記,說說哪個地方應貼上這個標記?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買菜"活動,了解常見菜的特點,體驗買菜的快樂。
2、在操作與游戲中,使幼兒獲得分類、數(shù)數(shù)及數(shù)物對應的經(jīng)驗,并促進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活動準備:
1、課前帶領幼兒進行買菜的實踐活動及開展買菜的角游活動。
2、若干蔬菜、肉類、水產(chǎn)品的實物。
3、幼兒用卡片、籃子、電話機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交流買菜的經(jīng)歷。
(了解常見菜的特點,共同分享買菜的'快樂)師:前幾天,陳老師帶我們一起到菜場上去買菜了,你們覺得開心嗎?那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1、 播放課件師:看了剛才的錄象,誰來說一說,你那天買了什么菜?為什么買這種菜?你是怎么買的呢?
2、 幼兒交流(教師引導幼兒從菜的名稱、特征、營養(yǎng)、買菜的經(jīng)驗等方面加以交流)
3、師小結:菜場上的菜可多啦,有的買了蔬菜,有的買了魚,有的買了肉類。因為每樣菜都有它不同的營養(yǎng),所以,我們小朋友要樣樣菜都愛吃,我們的身體才能長得棒。
二、給菜寶寶分家。
1、師:今天,送菜叔叔把送往菜場上的菜都混在一起了,這樣,買菜的人就覺得很不方便,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讓幼兒回憶菜場上的菜是怎么擺放的?引導幼兒說出把菜分類放開)師:按小朋友的辦法要安好幾個家,可陳老師只安了三個家,你們同意不同意?(與幼兒一起討論,了解蔬菜類、肉類、水產(chǎn)品類中的常見菜。)
2、幼兒操作活動"給菜分家"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幫助叔叔把菜送到菜場去,送菜時看清楚你拿的是什么菜,應該放在哪個家?并把家里的菜放整齊。
3、 教師帶領大家巡回檢查
三、角游:買菜準備(創(chuàng)設菜場環(huán)境)
。ㄒ唬﹨f(xié)商4名幼兒為賣菜的叔叔阿姨,老師和其他孩子為買菜人
。ǘ"顧客"每人一藍子,內有數(shù)物卡。
1、師:剛才我們把菜送到了菜場,可菜場上還沒有叔叔阿姨賣菜呢?怎么辦?(協(xié)商4名幼兒做賣菜人)
2、電話鈴聲介入:阿姨:"你是中2班的陳老師嗎?我是廚房里的阿姨,今天廚房里的菜不夠了,阿姨請中2班的小朋友幫幫忙、買點菜,行嗎?"
3、阿姨給我們開好了購菜的"菜單"(老師出示兩種"菜單"):看看菜單上說的是什么?看清楚了以后,你可以自己按菜單直接去買菜,不行的話可以問菜場上的叔叔阿姨怎么買?(引導幼兒觀察討論,理解菜單的含義)
4、幼兒游戲(對第一次很快完成任務的幼兒給其提供第二次機會,難度加大)
5、買完菜的幼兒相互交流:你買了什么菜?買了多少?也可相互檢查是否正確。(還可以鼓勵幼兒向客人老師去交流)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工具將黃豆從大米中分離出來。
2、知道有洞眼的漏勺能很快地將黃豆從大米中分離出來,是快捷、方便的工具。
3、能運用記錄表記錄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對探索活動感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黑板、紀錄表,幼兒標記貼,五個澡盆,內放大米和黃豆,漏勺、勺子、筷子、夾子、小桶人手一份,透明杯子5個
活動過程:
1、以廚師阿姨遇到的問題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廚師阿姨今天遇到了一個麻煩,她把黃豆和大米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誰來想一想辦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幫阿姨將黃豆從大米里面分出來?(鼓勵幼兒大膽設想和表達)
2、幼兒根據(jù)工具進行猜測并進行記錄
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工具,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呀?(出示工具)請你猜一猜,這些工具中哪一種能最快、最方便地把黃豆從大米里面分出來呢?(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講述)
師:(出示記錄表)你覺得那一種工具最快、最方便,就把自己的小標記貼到這種工具的下面。(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測)
3、幼兒操作并記錄實驗結果
師:究竟哪種工具又快、又方便呢?老師要請小朋友自己動手來試一試。注意每一種工具都要用一用,都用過了再找出最快、最方便的那一種,最后把你的小標記貼在記錄表的小手這一行的工具下面。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注意提醒幼兒每種工具都要嘗試,最后再記錄結果。重點觀察、指導幼兒使用漏勺,探索用法)
4、結合記錄表集體討論,發(fā)現(xiàn)漏勺能更多更快的將黃豆和大米分開
師:剛才,我們用了各種工具來分黃豆。試過以后,你覺得那一種工具最快、最方便?為什么漏勺能很快、地把黃豆分出來,而且看不見一粒米呢?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使用漏勺的?(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講解漏勺的使用方法)
師小結:原來,漏勺上有許多的`洞眼,當我們用漏勺去盛米和黃豆時,米就會從洞眼中漏下去,勺子里只留下了黃豆。當漏勺中盛了米和黃豆時,我門只要用手輕輕地左右晃動,就能讓漏勺中的米更多、更快地漏下來了。所以,漏勺是我們今天分黃豆最有用的工具。
5、比賽:分黃豆
師:下面,我們就來進行一場有趣的分黃豆比賽,男孩子一組,女孩子一組,用漏勺將剩下的黃豆和大米分開,看哪一組分得又快、又多!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核心是“激發(fā)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幼兒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和充分條件,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獲取知識的需要。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動物耳朵的異同點,并說說誰的耳朵靈。
2、了解耳朵能聽聲音,要保護好耳朵。
活動準備:
音樂、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各種聲音意圖
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傾聽,了解耳朵的作用。
提問:聽聽這是什么聲音,你是怎么知道的?(小鳥、水聲等)用什么聽到的?(耳朵)對了,小朋友用小手摸一摸耳朵,小耳朵最愛聽聲音了。
二、了解動物的耳朵意圖
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動物耳朵的異同點。
1、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分辨他們的耳朵有什么不同、用處。
2、找找說說哪些動物的耳朵靈,如:貓、狗、兔子等,以及耳朵靈給它們帶來的好處。
三、學念兒歌《誰的耳朵靈》
意圖:能念出兒歌的內容。
1、剛才我們了解了很多的動物的耳朵,今天,老師用一首兒歌來說說這些動物的耳朵。
2、教師念兒歌。
3、幼兒學念兒歌。
4、師幼共同念兒歌。
5、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驗進行補充,開展對歌的游戲。
誰的耳朵長,誰的耳朵短,誰的耳朵遮住臉?
驢的耳朵長,馬的耳朵短,象的`耳朵遮住臉。
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聽得遠?
貓的耳朵尖,猴的耳朵圓,狗的耳朵聽得遠。
四、幼兒操作意圖
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更好的了解動物的耳朵的特點。
用一次性杯子,想象它們是什么動物的頭部,為每個動物剪貼屬于它們自己的耳朵。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幾種果核,了解它們的特征,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
2、學習分類,觀察比較果核的不同。
3、在集體前面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顒訙蕚洌焊鞣N果實的果核
二、活動過程:
。ㄒ唬⿲牖顒。
1、教師:秋天到了,有很多的水果都已經(jīng)成熟了,小朋友在秋天的時候都吃過哪些水果呢?
2、教師:在我們吃的水果的里面會有什么呢?(果核)
3、教師:小朋友們都吃過哪些水果里面會有果核呢?它們的果核都是怎么樣的呢?
。ń處熞龑в變赫f一說自己所吃到過的果核。)
(二)引導幼兒觀察果核,說出它們的'特征,并比較不同。
1、教師出示各種果核,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教師:看,這就是老師帶來的不同的果核,小朋友們看一看它們,都是哪種水果或者食物的果核呢?比一比、看一看,它們有哪里不一樣?
(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來進行比較。)
2、鼓勵幼兒大膽用語言大膽描述它們的牲,比較差異。
教師:這些果核它們又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呢?
。ㄈ╈柟逃變簩说恼J識。
1、教師請翻看幼兒用書,請幼兒給果核找家。
教師:小朋友們看一看,畫面里都有哪些水果呢?里面還有很多的果核,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果核都是住在哪個水果寶寶里面呢?
2、請幼兒先說一說這些果核都住在哪個水果寶寶家里,再把它們連起來。
(四)結束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這么多的果核,以后小朋友們在吃水果的時候也可以去多多觀察,看看這是什么水果,水果里面的果核又是什么樣子的。自己說一說。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目標:
1.嘗試雙手配合用充氣簡給氣球充氣,注意控制速度和力度,觀察氣球不斷膨脹的現(xiàn)象。
2.嘗試用語言、動作或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在充氣、放氣、扎氣球過程中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
3.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準備:
氣球若干,裝在小筐里;小型手持式充氣筒。
玩法說明:
幼兒將氣球嘴套在充氣筒的出氣口上,一手捏緊氣球嘴,一手來回抽拉充氣筒活塞,兩手配合給氣球充氣。
指導要點:
1.觀察幼兒充氣的方法,鼓勵幼兒自己尋找問題的原因,并嘗試解決。如果幼兒的氣球總是無法持續(xù)膨脹,可引導幼兒觀察是否漏氣、哪里漏氣以及為什么會漏氣,嘗試用捏緊氣球嘴等方法解決問題。如果幼兒雙手配合上有困難,可引導幼兒觀察學習同伴的動作。
2.氣球膨脹得過大時,及時提醒幼兒不要繼續(xù)充氣了,避免氣球爆炸。即使幼兒打爆了氣球,也不要加以指責。
3.氣球充好以后,可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玩氣球。如,松開氣球嘴,玩放氣的游戲,觀察氣球放氣時飛行的軌跡;利用毛根等輔助材料嘗試自己扎氣球。
4.鼓勵幼兒將自己在充氣、放氣、扎氣球過程中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用繪畫等形式進行記錄。
延伸活動:
提供腳踩式充氣筒及形狀各異的氣球(如心形、長條形等),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9-09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2-06
春筍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1-16
風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1-16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鏡子》11-17
中班科學影子活動教案02-04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吹泡泡教案12-27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肥皂01-08
【精選】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0篇04-03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