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錦集十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啄木鳥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鳥是樹木的"外科醫(yī)生"。
2、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啄木鳥,了解禽類動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增添愛鳥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照片:啄木鳥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用謎語引出主題有種鳥兒本領高,尖嘴能給樹開刀,壞樹皮,全啄掉,勾出害蟲一條條。
2、誰能猜出來這是什么動物?
二、展開。
出示課件-照片:啄木鳥
1、啄木鳥是什么樣子的?你發(fā)現(xiàn)啄木鳥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啄木鳥的外形重點提醒幼兒觀察啄木鳥的嘴巴、舌頭、腳和尾巴。
2、向幼兒介紹啄木鳥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鳥有長長、尖尖的像鐵鏈子一樣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開樹皮,在生病的樹上打洞。
啄木鳥的舌頭能伸縮,舌頭有短勾,能伸到樹洞里勾出害蟲。
啄木鳥有兩只短短的腳,腳趾有尖銳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樹干,啄木鳥的尾巴堅硬,啄樹皮時,尾巴能支持起身體。
3、你知道啄木鳥有什么本領?為什么叫他啄木鳥?
4、組織幼兒思考并討論,豐富幼兒對鳥類的認識。
(1)你們喜歡啄木鳥嗎?為什么?
啄木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你還知道哪些鳥呢?他們長得什么樣?
(2)啄木鳥頭上有堅硬的嘴;身上長著一身的羽毛;還有一對翅膀;身體下有一雙腳;身后有尾巴等。
三、結束交流討論:啄木鳥是怎樣出生的?
教師告訴幼兒"鳥類"還叫"禽類",它們的媽媽生下的寶寶先是一個蛋,經過孵化,硬殼而出后才變得和媽媽一樣。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飛“飛盤”的不同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狀的飛盤與距離遠近的關系。
2、培養(yǎng)幼兒勤于探索、樂于發(fā)現(xiàn)的科學精神,激發(fā)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難點:
探索最佳飛飛盤的方法、不同形狀的飛盤與距離遠近的關系
活動準備:
三角形、圓形、長方形飛盤各8個、裝飾好的飛盤3個、黑板、活動場地安排
活動過程:
一、玩飛盤
1、 出示3種形狀的飛盤,鼓勵孩子自由玩
2、 小結玩的多種方法,引出方法――飛飛盤
二、探索飛的方法
1、 同種形狀兩兩結對飛飛盤,比一比誰飛的遠
2、 小結飛飛盤的多種方法
三、探索誰飛的遠
1、 3人一組(三角形、圓形、長方形)用科學的方法飛飛盤,比一比誰飛的最遠
2、 集中交流:哪個飛盤飛的最遠,為什么?
3、 小結:圓形飛盤在飛的時候轉的很快,空氣寶寶推它的力量就很小,飛的也就遠了。長方形、三角形飛盤在飛的時候轉的比較慢,空氣寶寶推它的力量就比較大,所以就飛的近了
四、活動延伸
看老師的飛盤漂亮嗎?請你們也給飛盤打扮一下,再來玩玩。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讓幼兒自主自由玩飛盤,探索飛盤的玩法的多樣性,然后進行交流,分享好的有趣的'玩法,然后教師對幼兒的玩法進行梳理,并且提供場地讓幼兒進一步探索玩法;顒又心茏プ∮變旱呐d趣點,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能做到有的放矢,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老師作為引導者和傾聽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會對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和那幫助。教育不斷在更新發(fā)展,也正是因為一次次的總結經驗,我們才能在其中得到培養(yǎng),慢慢成長。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中班科學活動吸水的紙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設計背景,活動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通過探索了解各種紙的吸水性,掌握簡單的統(tǒng)計方法,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吸水的紙教案吧。 活動設計背景
每天孩子們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紙張,他們喜歡在一起發(fā)現(xiàn)、討論紙的各種特性“這是軟軟的紙,這是光滑的紙,這是棉棉的紙……”在《吸水的紙》這個子主題中將打破孩子們的認識局限,和他們一起探索哪些紙吸水?哪些紙不吸水?
活動目標
1、 通過探索了解各種紙的吸水性。
2、 掌握簡單的'統(tǒng)計方法。
3、 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認真觀察實驗過程。
難點:統(tǒng)計的熟練程度。
活動準備
皺紋紙、瓦楞紙、報紙、彩色卡紙、蠟光紙、亮光紙、宣紙、“紙張吸水性統(tǒng)計表”、筆、托盤
活動過程
(一) 開始環(huán)節(jié):
教師里布置了一片小花園,這些花是用不同材質的紙做成的。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1、 教師示范紙的吸水性兩個小實驗,讓幼兒觀察。
實驗一:教師用皺紋紙準備的粉花,將花兒放在水面上。
。ㄓ祝河冒櫦y紙制作的花朵展開了,花開了)實驗后,教師將濕的皺紋紙放入托盤中。教師小結:這朵用皺紋紙做的小花,喝了很多很多的水,肚子都撐飽了。說明皺紋紙吸水。
教師取來一朵兒用亮光紙做成的彩色紙花放入水底,這時的小花兒漂了上來,老師將紙花拿出,抖了抖花,孩子們都發(fā)現(xiàn),紙沒有濕,教師小結:這朵小花想喝水,可是它怎么喝都喝不進去,說明亮光紙不吸水。
實驗二:教師在黑板上準備一張宣紙,師說:這么多美麗的紙花,我想把它畫下來,有不同顏色的,真漂亮,順勢拿出一支特大號的毛筆在宣紙上畫了一個大圓點,這是花芯,請了幾位小朋友上來畫花瓣,讓幼兒觀察。
2、介紹“紙張吸水性統(tǒng)計表”
3、讓孩子們做實驗,并把實驗結果以打勾的方式記錄在統(tǒng)計表中,教師進行指導。(用吸管吸水滴在紙張中間,看看有什么變化)
(三)結束環(huán)節(jié)
經驗分享,進行總結
教師總結:通過這張圖表我們可以看出吸水的紙有皺紋紙、報紙,不吸水的紙有海綿紙和發(fā)亮的瓦楞紙。
(四)延伸環(huán)節(jié)
小花園里的花,按順序請孩子選一朵自己最喜歡的紙花,放在盆里做實驗,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它們的吸水性。
教學反思
當我上完這節(jié)課時,我覺得有些不足之處,我感覺在(實驗二)中,我只是針對被叫的孩子觀察,沒有設計到全體幼兒,還有在做“紙張吸水性統(tǒng)計表”時,班里孩子第一次接觸,有些陌生,我?guī)е⒆幼隽饲皟蓚紙是否吸水,孩子回答都很正確但在打勾方面沒能做的更好,原因在前面(實驗一)當我引出吸水和不吸水字卡時,沒有過多認讀導致。
如果讓我重新上《吸水的紙 》這一課,我會面向全體孩子,在他們熟知紙張名稱的前提下,讓孩子們分組去探索、去討論,最終得出結論。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探索彩色墨水擴散的科學現(xiàn)象。
2.嘗試用方糖畫畫,有良好的操作習慣。
3.感受方糖化的色彩美,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方糖、水、各種彩色墨水。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發(fā)孩子探索的興趣。
1.出示彩色墨水。
"這是什么?"
2.猜測把彩色墨水滴到水里發(fā)生的變化。
"如果把彩色墨水滴到水里,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觀察彩色墨水在水中發(fā)生的擴散現(xiàn)象。
1.幼兒分組實驗。
教師提出實驗要求,幼兒操作。
2.小結。
彩色墨水滴到水中,墨水會四處蔓延,這種現(xiàn)象叫擴散。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觀察方糖與顏料一起放入水中發(fā)生的.擴散現(xiàn)象。
1.出示方糖。
"把方糖放在水中發(fā)生什么變化?"(方糖會溶解在水的底部)
2.幼兒實驗,觀察方糖加彩色墨水后在的水中發(fā)生的擴散現(xiàn)象。
"如果把涂上彩色墨水的方糖放在水中,會發(fā)生什么?"
3.師幼共同小結。
彩色墨水滴在方糖上就和方糖緊緊地抱在一起,當方糖在水中溶解時,把彩色墨水也緊緊地拉在了水的底部,不再四處擴散。
四、制作方糖畫。
1.學習方糖畫畫的基本方法。
先把方糖涂上彩色墨水,再把它放入水中。根據(jù)畫面,在不同的位置擺放方糖,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2.幼兒分組嘗試用方糖作畫,教師指導。
五、分享交流方糖畫。
幼兒為"方糖畫"命名,并將創(chuàng)意講給同伴聽,分享創(chuàng)作的快樂。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尋找起點和終點之間多條可行走的路線,發(fā)展觀察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2、通過實踐,讓幼兒知道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并樂于嘗試。
3、引導幼兒用別人能接受的方式與人交往。
活動準備:
1、相關教學ppt
2、路線圖(自制)
活動過程:
一、初步學會觀察畫面,感知"經過xx到達小熊家的路線"。
1、故事引入,激發(fā)幼兒興趣(直接出示ppt封面,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師:你從圖片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小兔、公雞、小雞到小熊家做客。(出示路線圖1)
。1)觀察小熊家的位置。
。2)分別觀察三條路旁的不同風景。
(3)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說"經過…到達小熊家"。
二、通過故事的發(fā)展,引導幼兒進入小動物追趕狐貍的故事情境。
1、出示ppt,繼續(xù)故事情節(jié)。(師:"狐貍抱著小雞要從車站逃跑,我們趕快趕到車站去,咦!車站在哪里?")
2、出示(路線圖2)觀察:
。1)先觀察路線圖,找到小熊家和車站,認識起點和終點及街道上的建筑物名稱。
(2)引導幼兒說出要從三條不同的路分別去追趕狐貍。理解"從xx出發(fā)經過xx到達xx"的多條路線。
。3)"動物們到達車站,但是狐貍已經逃走了,狐貍帶著小雞跑啊跑啊,跑到了…。(出示ppt3),小動物們緊追不放,為了看清楚狐貍逃跑的路線,它們想了一個好辦法,它們怎么做的?…"(重疊起來)(師:因為站得高看得遠)
結果它們看到狐貍跑到了哪里?出示ppt4,狐貍跑到了海邊坐船逃走了,可是小動物沒有船怎么辦?
三、觀察(路線圖3),引導幼兒知道要分別買不同的東西出海。
1、引導幼兒看任務單,并示范一個走法。
2、幼兒領任務單,說一說自己幫助誰買東西,用手指先走一走,再用水彩筆繪出路線圖。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教師展示幼兒路線圖,大家一起來驗證對錯。
5、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走了不同的路成功的幫小動物買到了自己需要的動東西,它們終于劃著船出發(fā)了(看ppt)來到了狐貍的`家,小熊推開門打算把小雞搶回來,可是小雞說話了"朋友們,別傷害狐貍,其實它只是想請我到他家來做客,他想做我的好朋友。謝謝你們對我的關心,我們一起喝茶吧"小熊說:" 哦!原來是這樣,狐貍!你應該早告訴我們就好了"于是朋友們高興的在一起聊天喝茶了!
6、進一步讓幼兒明確要和別人交朋友應具備的交往禮儀。
活動延伸:
音樂游戲《找朋友》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也會預報天氣,了解一些常見的下雨前兆。
2、初步學習將氣象預報的知識經驗在生活中加以運用。
活動準備:
拼圖八幅,小猴布偶一個。
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
——“夏天到了,經常會有雷陣雨,要是出門沒帶雨傘,就有可能被淋濕?磥,我們還真該了解一下天氣預報!
。1)經驗交流:
——“我們可以從哪里了解天氣預報呢?”
“小動物會不會給我們預報天氣呢?”
(2)交代任務:
——“動作是怎么預報天氣的?這個秘密就藏在拼圖里!
2、拼圖講述:
。1)小組合作拼圖,并講述圖意。
(2)請各小組的代表來講述拼圖內容。
。3)小結動物預報天氣的.多種方式。
3、遷移經驗:
——“下雨前,日常生活中還會有哪些東西會有異常的變化?”
“知道今天要下雨,我們應該做哪些準備?”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身邊的事物比較快和慢,并且引導幼兒感知快和慢之間的變化。
2、培養(yǎng)幼兒合作的能力以及謙讓的精神。
3、發(fā)展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
二、活動準備:
1、平衡木兩張、球3—4個、陀螺、風車等。
2、音樂磁帶(快和慢兩段音樂)、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ㄒ唬⒁魳愤M場,讓孩子直接感受到快和慢。
1、我們一起聽一段好聽的音樂吧!
2、“聽完了這段音樂,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原來音樂有的快有的慢,那我們就聽著有快有慢的音樂中讓身體動起來吧!”
。ǘ⒏兄車挛锟旌吐年P系。
1、請小朋友找一個好朋友到老師給你們準備的區(qū)域中玩一玩,并且比一比誰快,誰慢?
2、集合:“剛才你們都玩了什么?你們在玩的時候誰快誰慢一點呢?”
3、你們想過這是為什么呢?這樣吧 你們再去玩一次吧!
4、集合:“你們這次誰快誰慢呢?為什么?”
。ㄈ、拓展幼兒的思維,發(fā)展發(fā)散性思維。
1、快的東西是不是一直都是快的',而慢的東西是不是就一直都是慢的呢?
2、怎樣才能把快的東西變成慢的,而把慢的東西變成快的呢?
3、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想的辦法也很多,快的東西不一定會永遠都是快的,而慢的東西也不會一直都是慢的,就像有的小朋友吃飯很慢,但是只要你愿意改變,努力一點就可以變得快起來。
。ㄋ模、小朋友,其實時間過得很快,那我們怎么樣才能在這么快的時間里做什么?能不能浪費時間呢?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尺是一種測量工具,了解“尺”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收集、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各種尺的異同點。
活動準備:
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到各種各樣的尺,幼兒數(shù)學用書《好朋友的身高》。
活動重點:
了解尺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難點:
有對觀察周圍事物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活動過程:
1、認識尺:
教師出示尺,引出有關尺上計量單位的基本知識。
——“你以前見過這樣的尺嗎?它通常有哪些用處?”
“你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身高的?”
幼兒觀察自己收集到的尺,并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仔細觀察自己收集到得各種尺,想想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每把尺上都有計量單位,因此可以用來測量距離;知道不同的尺在形狀、長短、材料上的不同。
2、了解尺的測量功能:
教師請兩位身高差不多的幼兒站在集體面前,請大家目測誰長得高,誰長得矮,并且估算各是高多少,矮多少。
師生一起用尺來檢驗目測的結果,得出通過尺的丈量,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某物體的高度或長度的結論。
3、實踐活動:
幼兒相互之間測量身高,并將測量結果記錄在幼兒數(shù)學用書上,然后仔細比較好朋友的身高數(shù)據(jù),得出自己的好朋友中間,誰最高、誰最矮、誰和誰一樣高。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交流,討論一些取暖的方法;
2、愿意積極動腦,并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
樂意與同伴交流,討論一些取暖的方法。
活動難點:
愿意積極動腦,能夠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教師:冬天到了,許多小朋友來到幼兒園,跟著老師鍛煉身體,做游戲,可開心啦!可是,有一個叫貝貝的小朋友,她的好朋友卻有點不高興了,因為她發(fā)現(xiàn)貝貝已經許多天沒有上幼兒園了。原來貝貝沒上幼兒園是因為怕冷。他也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取暖。
2、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貝貝為什么沒有來上幼兒園嗎?
教師:貝貝遇到了困難,你們愿意想辦法幫助他嗎?
(教師請個別幼兒進行回答。)
二、幼兒交流、討論,說出自己知道的取暖方法
1、教師:故事中的貝貝遇到了什么困難?怎么辦呢?
(請部分幼兒進行回答)
2、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畫面里都有哪些取暖的方法。
(請幼兒根據(jù)畫面的內容,說一說圖片上的人們是怎么樣取暖的。)
三、教師出示掛圖,鼓勵幼兒觀察圖片上幼兒的'取暖方法
1、教師:圖畫上的小朋友用了哪些取暖的方法呢?
(請幼兒進行回答)
教師小結:
我們在冬天可以多穿一些厚的衣服,多進行運動,鍛煉身體。在家和在園睡覺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開上空調來防寒。
2、遷移幼兒生活經驗,說一說圖畫上的取暖用具的名稱和一些簡單的使用方法。
教師小結,告訴幼兒一些正確的使用方法。
四、鼓勵幼兒通過飲食、運動等方法防寒。
1、教師:剛才我們一起說了那么多有關冬天保暖的一些方法,那現(xiàn)在老師就要帶著小朋友們一起來學做防寒操。
(教師帶領幼兒進行活動。)
2、總結:如果平時我們不挑食,身體強壯了就不會怕冷。在冬天里經常鍛煉身體也可以防寒。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一、活動名稱:《采蜜》
二、活動目標:
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的興趣。
培養(yǎng)幼兒細致地觀察能力與初步的統(tǒng)計能力。
引導幼兒學習10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10個物體,知道9添上1是10。
三、活動準備:
花園背景圖,畫有9朵紅花、9朵黃花。
小蜜蜂移動卡片10張,紅花與黃花移動卡片各一張。
幼兒統(tǒng)計表。
四、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花園背景圖,請幼兒數(shù)一數(shù)紅花有幾朵?黃花有幾朵?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基本部分:
教師操作花朵卡片,幫助幼兒理解9添上1是10,并認讀數(shù)字10。
教師利用小蜜蜂到花園采蜜的情節(jié),鞏固幼兒對9添上1是10的理解。
請幼兒自己數(shù)一數(shù)幼兒用書上的物品,數(shù)一數(shù)哪些物品是9個?哪些物品是10個?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記錄結果
組織幼兒交流統(tǒng)計的'結果,并集體想辦法讓物品一樣多。
結束部分:教師總結,講評幼兒表現(xiàn)。
五、活動延伸:區(qū)角活動中,讓幼兒繼續(xù)觀察擺放的物品哪些是10種或10個。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9-09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2-06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鏡子》11-17
風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1-16
春筍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1-16
中班科學影子活動教案02-04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吹泡泡教案12-27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03-15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肥皂01-08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花貓釣魚》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