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時間:2024-10-02 06:16:1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推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3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3篇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篇1

        指導思想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屬于“歷史的回聲”專題,這一專題的著眼點之一在于學習前人解讀歷史的思維方式,看看他們如何借鑒歷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見解、人生感受。本文借觀景所見,追溯與景物有關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抒發(fā)自己的正確意見不被接受的抑郁激憤情懷。但是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存在著理解上的困難,因為這首詞幾乎全詞用典,思想情感含蓄而深沉。為此,教學這首詞,課前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印發(fā)辛棄疾的有關生平資料以及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背景資料,使學生有一個大體的了解。過程中注意誦讀,從自由讀到范讀,再齊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讀”課文,從讀中感受作者激憤沉郁的豪放詞風。在誦讀中具體研討用典的用意,從而達到理解詞人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情感。

        教學目標

        1、通過文本研習,使學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義和表達上的作用;

        2、進行誦讀,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fā)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壯志難酬的苦悶,以及對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昏聵無能的憤概;

        3、通過蘇辛豪放詞風的差異比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豪放詞的特點。

        重點難點

        1、探討用典的意義;

        2、指導誦讀,在誦讀中體會詞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詞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復習。

        1、預習課文,對照課文下注釋通讀全詞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詞語。

        風流:這里指英雄遺風,即英雄人物在歷史舞臺上所創(chuàng)偉績帶來的意義上的影響,所謂

        流風余韻。

        氣吞萬里:豪氣簡直能吞沒萬里江山,形容氣概非凡。

        草草:本來是雜亂不齊的樣子,這里引申作草率馬虎。

        北顧:回頭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閱讀辛棄疾的有關生平資料以及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背景資料。(材料在課前一天下發(fā))

        3、檢查背誦《念奴嬌赤壁懷古》。

        4、指名學生回答:作者在詞中描寫赤壁景象,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

       。ù嗽O計不僅復習了舊知,還為導入新課作了很好的過渡)

        明確:赤壁之景,顯得雄偉驚駭,既烘托了當年古戰(zhàn)場戰(zhàn)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襯托了英雄人物。

        二、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登臨赤壁,赤壁的驚濤駭浪勾起了蘇軾無限遐想,與雄姿英發(fā),少年得志的周瑜相比,年近半百的東坡自然會生發(fā)無限的感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繼蘇軾后的另一位豪放詞派的代表辛棄疾的作品《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來思考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棄疾,又會作何感想呢?

       。ㄔO計說明:由剛學過的豪放詞派代表蘇軾的作品引入學習另一位豪放詞派代表辛棄疾的作品更能引起學生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習興趣,并能與復習舊知銜接起來。)

        三、作者與寫作背景。

        1.請同學說說有關辛棄疾及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結合課文下注釋①和印發(fā)下的有關背景材料回答)

        2.課件投影,作者與寫作背景。

        辛棄疾在詞人中,算是個英雄。1161年,金國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20xx多人在家鄉(xiāng)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nóng)民抗金義軍。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xiàn)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到了南方后,他繼續(xù)堅持主戰(zhàn),用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tǒng)一全國的`主張。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在臨安過著游宴玩樂歌舞升平的生活,對金屈辱求和。他們對起義軍也一直害怕。辛棄疾被迫隱退,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他的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懷古詞,是突出的一首。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棄疾64歲退隱江西鄉(xiāng)間已有十多年,被執(zhí)掌大權的韓侂胄所起用。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并起了內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1204)任他作鎮(zhèn)江知府,鎮(zhèn)江那時正處于抗戰(zhàn)前線。辛初到鎮(zhèn)江,積極作北伐準備,棄疾一心雪恥復國,而韓一伙,政治腐敗,奢靡淫樂,可他的意見不能被韓侂胄一伙采納,并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后來又把他調離鎮(zhèn)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yè)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背景。

       。ㄔO計說明:課件投影作者和寫作背景,目的是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中意蘊含蓄的典故,并能體會辛棄疾這位愛國詞人的思想抱負。)

        四、教師范讀或播放課件錄音朗誦,疏通文字。

       。ù嗽O計讓學生讀準確文中詞語的音,初步感受豪壯的感情基調。)

        五、研習課文,探討用典的意義和作用。

       。ㄒ唬┱n件投影,明確用典。

        所謂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來比喻今事、今人以抒發(fā)情懷,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一種寫作手法,統(tǒng)稱“用典”。恰當?shù)赜玫,可使詩文文情雋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況,感慨身世;或借古諷今等等。言簡意賅,以一當十。

        (此設計讓學生明確什么是用典,掌握用典的作用。)

       。ǘ┤~用了哪幾個典故?你認為每一個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對照注釋、材料分組討論)

        明確: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佛貍祠、廉頗五個典故。

       。ù嗽O計是使學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義以及詞人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從而來完成教學目標,之所以分步研討,是考慮到這是本詞學習的一個難點,分步研討,層次分明,有利于理解掌握。)

       。鞔_:都是能夠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業(yè)績都在京口起步。)

       、谡页鲎钅鼙憩F(xiàn)詞人對孫權和劉裕充滿情感的詞語、句子,并說說詞人對他們充滿什么感情?表達什么心愿?

       。鞔_:“覓”、“英雄”、“風流”、“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等詞語、句子準確地表現(xiàn)了作者對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與向往,慨嘆英雄難覓,主觀情感色彩十分強烈。)

       、圩窇泝晌痪驮诰┛谄鸩浇⒇S功偉績的英雄人物,激發(fā)起詞人的抗擊金人,收復中原的愛國豪情,

        同樣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蘊含了什么意思?

       。鞔_:諷刺宋室昏聵。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上闋:歌頌追慕英雄及其功勛業(yè)績,感嘆“時無英雄”。這一段借孫權和劉裕兩個歷史上英雄人物事跡隱約諷刺南宋政權的無能,表達自己抗敵救國的熱情。

        .寫孫權和劉裕一略一詳,為什么?

        (寫出劉裕出身貧賤,卻能建功立業(yè),更表現(xiàn)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更表現(xiàn)詞人對英雄的仰慕。在當時韓侘胄急于北伐的現(xiàn)實中,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yè)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2.分析研討用劉義隆典。

       、僬埻瑢W用自己的話概括說說這個典故。

       、谟玫涞挠靡夂卧?

       。ā霸巍笔悄铣挝牡勰晏枴K挝牡蹌⒘x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yè),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北伐之策,打沒有準備的仗,結果一敗涂地,北魏軍隊一直追到長江邊,聲稱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漢朝霍去病戰(zhàn)勝匈奴,封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大話,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薄皞}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zhàn)敗時有“北顧涕交流”的詩句。

       。鞔_:借古諷今,告誡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體現(xiàn)自己正確的抗金作戰(zhàn)思想。)

        “贏得”能否用“落得”來代替?

        明確:比較體會強烈的諷刺意味;“倉皇北顧”(想象這一場景),匆忙而慌張,回頭看著北方向南逃跑,突出并諷刺其可悲的結局。

        3.分析研討用佛貍祠典。

        “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燾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shù)乩习傩漳昴暝诜鹭傡粝掠褓悤,很是熱鬧。

        林升的《題臨安邸》就這樣寫道: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卞州!

       、谧髡邔懛鹭傡粢荒痪跋螅磉_什么心情?

       。鞔_: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朝廷不圖恢復中原的憤懣。)

        4.分析研討用廉頗典。

        有人說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滿腔豪情,也有人說是悲情怨語,說說你的理解。(參考:詞人以廉頗自況,既有渴求他人來問,洋溢著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沒人來問,抒發(fā)空有滿腔愛國豪情,卻連遭貶斥,壯志難酬的悲憤。)

        5.小結。

        借劉義隆,廉頗的故事,抒發(fā)對南宋王朝的憤懣,以及自己抗金救國,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

        六、把握詞人情感,指導誦讀。

        1.本首詞上下闕各四韻,依次是處、去、住、虎、顧、路、鼓、否八字,朗讀時韻腳要讀得響亮,其后又有稍長停頓。

        2.誦讀時必須保持豪壯的基調,讀出對古代英雄的仰慕、慨嘆之情,讀出年老但壯心不已的豪情以及空有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的憤懣。尤其是末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此句乃全文主旨所在。要讀出詞人一吐胸中塊壘的英雄氣概,不能把它看作是悲觀語或怨語。

       。ù嗽O計是讓學生掌握一些誦讀的要領,并能在誦讀中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fā)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壯志難酬的苦悶,以及對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昏聵無能的憤概,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七、《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借詠懷歷史抒發(fā)感情,討論這兩首詞的異同。(此題設計,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兩首詞內容的異同,還要領會蘇辛這兩位豪放派代表詞人風格上的異同)

        1.相同點: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主旨上均為以古喻今。

        2.不同點:①

        表達方式

        《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中,用“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和“一時多少豪杰”從景中逐層托出人物,為下闋的議論作好鋪墊;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闋寫景中就含有議論,下闋議論之中也有寫景的地方。

       、谧h論涉及的問題不同。

        蘇軾詞作縱橫決蕩,思索宇宙人生的終極意義;

        辛棄疾的詞作扣緊現(xiàn)實,借詠史談自己的戰(zhàn)略見解,表現(xiàn)自己的愛國情懷。

        情感顯露形式

        ③蘇詞多鋪敘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

        辛詞用典多,層層轉折,顯得隱晦。

       。ù嗽O計是讓學生通過了解蘇辛豪放詞風的差異,并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豪放詞的特點。)

        對比閱讀

        〈聲聲慢〉〈京口北固亭懷古〉比較,進一步認識婉約派和豪放派區(qū)別。

        項目分類 婉約詞 豪放詞

        寫作內容、對象個人身世 社會風云

        敘述口吻 弱女子 士大夫

        關注范圍 都市風情 社稷抱負

        表達方式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詩作視野 局限(。 開闊(大)

        詩作風格 委婉蘊藉 剛硬強健

        詩作作用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總結: 婉約派主要詞人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他們認為 " 詞為艷科 " 、 " 詩莊而詞媚 " ,多寫情愁別緒、個人遭遇,特別講究音律格律,風格清麗婉媚。

        豪放派以蘇、辛為代表,主張 " 以詩為詞 " 、 " 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言 " ,不肯損害意思以遷就音律, " 故為豪放不羈之語 " ,格調高昂、取材廣泛。

        七,歸納主旨

        這首詞表現(xiàn)了作者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有著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也表現(xiàn)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諷刺和不滿,以及對韓侘胄的警告。

        八、板書設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仰慕英雄慨嘆難覓

        孫權、劉裕 報國抱負諷刺朝廷

        劉義隆借古諷今批評告誡豪邁激越

        佛貍祠今昔對照隱憂憤懣深沉悲壯

        廉頗明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志

        抒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之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進一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體會辛棄疾與蘇軾豪放詞風的異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fā)出的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心情,以及對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當?shù)膽嵏拧?/p>

        教學重難點:

        1.朗讀文章,理解文章內容

        2.掌握用典的特色

        教學設想:

        1.注意誦讀,從自由讀到范讀,再齊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讀”課文,從讀中感受作者激憤沉郁的豪放詞風。

        2.注意比較,比較蘇辛豪放詞風的差異。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東坡詞豪放,有鐵板銅琶之稱,看下面對聯(lián):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問:該對聯(lián)寫的是誰?寫了哪兩方面的內容?

        ------辛詩的豪放風格,與東坡齊名;

        對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誠;

        繼承蘇武把詞的豪放風格加以發(fā)揚光大,使它蔚然成為一大宗派,主要應歸功于辛棄疾。辛棄疾的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這種豪邁風格的形成,首先決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廣闊的社會內容。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杰出的愛國詩人,山東歷城人。其詞題材廣泛,風格以豪放為主,與蘇軾接近,世稱“蘇辛”。辛詞充滿了誓復中原的愛國思想感情著有《稼軒詞》,又名《稼軒長短句》。

        棄疾在詞人中,算是個英雄。1161年,金國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20xx多人在家鄉(xiāng)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nóng)民抗金義軍,擔任掌書記職務。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xiàn)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干了兩件轟動一時的事。一件是,一個叫義端的和尚叛變投敵,辛棄疾親往追捕,親手斬了這個叛徒;另一件是,親率50騎兵,直逼駐有5萬大軍的金營,活捉了殺害耿京、瓦解起義軍的叛徒、內奸張安國。渡過淮水,到達建康(南京)。辛棄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義軍已經(jīng)失敗,他便留在南京。從此以后,他繼續(xù)堅持主戰(zhàn),用他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tǒng)一全國的主張。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在臨安過著游宴玩樂歌舞升平的生活,對金屈辱求和。他們對起義軍也一直害怕。辛棄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裝,后來才被派往江陰作簽判,幫助地方官處理政務。辛棄疾被迫退隱江西上饒,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辛棄疾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懷古詞,是突出的一首。

        本詞作于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秋天,辛棄疾已66歲。其時宰相韓侂胄獨攬朝政,高談伐金而不作實際準備,繼續(xù)過著奢靡荒淫的生活。閑廢已久的辛棄疾于前一年被起用,這年春又受命知鎮(zhèn)江府,出防要地京口(今鎮(zhèn)江)。表面看來,朝廷隊他似乎很重視,實際上只是利用他那主戰(zhàn)派元老的招牌作號召而已。但辛棄疾仍想以自己的風燭殘年為國立功,故到任后,他積極為軍事進攻作準備,同時又對韓侂胄的輕敵冒進感到憂心忡忡。懷著這樣復雜的心情,辛棄疾登上此樓,面對著破碎的山河,感慨著歷史的興亡,憂慮著復雜的形勢,百感交集,寫下了此詞。

        三.朗讀、疏通字詞,明確韻腳:

        1.風流:

        這里指英雄遺風,即英雄人物在歷史舞臺上所創(chuàng)偉績帶來的意義上的影響,所謂流風余韻。在古詩文大抵是如此意思,

        變通:“數(shù)風流人物”“千古風流人物”……

        2.“英雄難覓孫仲謀處”是倒裝;“烽火揚州路”是倒裝句。

        變通:多情應笑我獨立寒秋……

        3.氣吞萬里:豪氣簡直能吞沒萬里江山,形容氣概非凡。

        4.草草:本來是雜亂不齊的樣子,這里引申作草率馬虎。

        5.北顧:回頭向北望。

        6.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找出韻腳,并在朗讀中體會。

        --------左、住、虎、顧、路、鼓、否。

        四.賞讀

        上闋:

        1.上闋寫了哪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

       。ǘ际悄軌蚪⒐I(yè)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yè)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

       。ū磉_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3.寫孫權和劉裕一略一詳,為什么?

       。▽懗鰟⒃3錾碡氋v,卻能建功立業(yè),更表現(xiàn)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更表現(xiàn)詞人對英雄的仰慕。在當時韓侘胄急于北伐的現(xiàn)實中,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yè)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4.小結:

        上闋:歌頌追慕英雄及其功勛業(yè)績,感嘆“時無英雄”。這一段借孫權和劉裕兩個歷史上英雄人物事跡隱約諷刺南宋政權的無能,表達自己抗敵救國的熱情。

        下闋:

        1.第一層“元嘉草草”句。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號。宋文帝劉義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yè),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北伐之策,打沒有準備的仗,結果一敗涂地,北魏軍隊一直追到長江邊,聲稱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漢朝霍去病戰(zhàn)勝匈奴,封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大話,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薄皞}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zhàn)敗時有“北顧涕交流”的詩句。

        2.凡詩文運用典故都有用意,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ń梃b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

        3.“贏得”能否用“落得”來代替?

        明確:比較體會強烈的諷刺意味;“倉皇北顧”(想象這一場景),匆忙而慌張,回頭看著北方向南逃跑,突出并諷刺其可悲的結局。

        4.第二層“四十三年,……一片神鴉社鼓!”

        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jīng)揚州所見慘象,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

        “四十三年”三句,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zhàn)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qū)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籍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佛貍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xiàn)實。

        “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燾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shù)乩习傩漳昴暝诜鹭傡粝掠褓悤,很是熱鬧。

        5.作者寫佛貍祠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6.最后三句是第三層。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鞔_:抒寫了自己雖有遠大抱負,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

        7.小結:

        下闋:借劉義隆,廉頗的故事,抒發(fā)對南宋王朝的憤懣,以及自己抗金救國,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

        五.歸納全詩:

        這首詞表現(xiàn)了作者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有著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也表現(xiàn)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諷刺和不滿,以及對韓侘胄的警告。

        六.品味鑒賞:

        1、要求學生找出詞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懷念英雄,表現(xiàn)收復失地的決心

       。2)人道寄奴曾。簯涯罟湃,表現(xiàn)北伐決心

       。3)烽火揚州路,佛貍祠下:今者對照,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諷今,批評草率出兵

       。5)憑誰問,廉頗老矣:自我感慨,不忘為國效力

        (這些典故的使用使詩文情思雋永,含蓄深刻)

        2.引導學生找出詞中的對比,并體會其作用

       。1)英雄業(yè)績與可悲現(xiàn)實對比:

        ------針對南宋的萎靡不振。

        (2)劉!皻馔倘f里如虎”與劉義隆“贏得倉皇北顧對比:

        ------提出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對比:

        ------抒發(fā)憂國傷時的感慨:

        (這些對比使詞義更加豐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強烈,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七.比較閱讀:

        《念奴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借詠懷歷史抒發(fā)感情,討論這兩首詞的異同。

        (內容的異同,還要領會蘇辛這兩位豪放派代表詞人風格上的異同)

        1、相同點:

        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

        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

        主旨上均為把古喻今

        2、不同點:

        (1)《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中,用“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和“一時多少豪杰”從景中逐層托出人物,為下闋的議論作好鋪墊;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闋寫景中就含有議論,下闋議論之中也有寫景的地方。

       。2)議論涉及的問題不同,深度不同。蘇軾詞作縱橫決蕩,議論能上以形而上的層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終極意義;辛棄疾的詞作扣緊現(xiàn)實,借詠史談自己的戰(zhàn)略見解,表現(xiàn)自己的愛國情懷。

       。3)蘇詞多鋪敘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用事多,層層轉折,顯得隱晦。

        八.拓展閱讀:

        赤壁

        杜牧

        折戟沉砂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蘇軾《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語,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九.課外延伸:

        1.“春女思,秋士悲!笔枪糯膶W的一大主題。

        “秋士悲”的類型有:懷才不遇、老大無成、小人排擠、不受重用、人老珠黃、壯志難酬、報國無門……。

        2.《聲聲慢》《京口北固亭懷古》比較,進一步認識婉約派和豪放派區(qū)別。

        項目分類婉約詞豪放詞

        寫作內容、對象個人身世社會風云

        敘述口吻弱女子士大夫

        關注范圍都市風情社稷抱負

        表達方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詩作視野局限(。╅_闊(大)

        詩作風格委婉蘊藉剛硬強健

        詩作作用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總結:

        婉約派主要詞人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他們認為“詞為艷科”,“詩莊而詞媚”,多寫情愁別緒、個人遭遇,特別講究音律格律,風格清麗婉媚。

        豪放派以蘇、辛為代表,主張“以詩為詞”、“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不肯損害意思以遷就音律,“故為豪放不羈之語”,格調高昂、取材廣泛。

        板書:

        孫權:英雄難覓

        上闋建功立業(yè)、令人仰慕

        劉裕:尋常巷陌、金戈鐵馬

        劉義隆:草草出師,倉皇北顧警告當朝詠史抒懷

        下闋烽火揚州路,神鴉社鼓憤斥偏安借古諷今

        詩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壯志未酬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篇3

        文本簡析

        本板塊選入宋人懷古詞兩首,都是作者面對歷史陳跡,沉入過往的年代,引發(fā)遐想而作的。本篇借觀景所見,追溯與景物有關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抒發(fā)自己正確意見不被接受的抑郁情懷。學習本詞要理解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點。

        教學目標

        1.接受和借鑒歷史經(jīng)驗,了解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和為國效勞的愛國熱情。

        2.通過沉吟涵詠,體味鑒賞,豐富情感世界,提高文學素養(yǎng)。

        設計理念

        涵詠品味,研習比較。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繼承蘇軾把詞的豪放風格加以發(fā)揚光大,使它蔚然成為一大宗派,主要應歸功于辛棄疾。辛棄疾的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边@種豪邁風格的形成,首先決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廣闊的社會內容。

        赤壁的驚濤駭浪勾起了蘇軾的無限遐想,與雄姿英發(fā)的周瑜相比,東坡自然會發(fā)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棄疾,又會作何感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二、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辛棄疾在詞人中,算是個英雄。1161年,金國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20xx多人在家鄉(xiāng)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nóng)民抗金義軍。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xiàn)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到了南方后,他繼續(xù)堅持主戰(zhàn),用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tǒng)一全國的主張。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在臨安過著游宴玩樂歌舞升平的生活,對金屈辱求和。他們對起義軍也一直害怕。辛棄疾被迫隱退,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他的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懷古詞,是突出的一首。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棄疾64歲退隱江西鄉(xiāng)間已有十多年,被執(zhí)掌大權的韓侘胄所起用。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并起了內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1204)任他作鎮(zhèn)江知府,鎮(zhèn)江那時正處于抗戰(zhàn)前線。辛初到鎮(zhèn)江,積極作北伐準備,可他的意見不能被韓侘胄一伙采納,并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后來又把他調離鎮(zhèn)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yè)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背景。

        三、欣賞誦讀。

        【配樂朗讀音頻】

        四、整體感知

        上闋:歌頌迨慕英雄及其功勛業(yè)績,感嘆“時無英雄”。

        下闋:借劉義隆,廉頗的故事,抒發(fā)對南宋王朝的憤懣,以及自己抗金救國,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

        五、解讀上片

        思考,探討:

        1、上闋寫了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

        明確:都是能夠建立功業(yè)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yè)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

        明確: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3、寫孫權和劉裕一略一詳,為什么?

        明確:寫出劉裕出身貧賤,卻能建功立業(yè),更表現(xiàn)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更表現(xiàn)詞人對英雄的仰慕。在當時韓侘胄急于北伐的現(xiàn)實中,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yè)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六、解讀下片,討論用典的作用。

        1、第一層“元嘉草草”句!霸巍笔悄铣挝牡勰晏。宋文帝劉義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yè),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北伐之策,打沒有準備的仗,結果一敗涂地,北魏軍隊一直追到長江邊,聲稱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漢朝霍去病戰(zhàn)勝匈奴,封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大話,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薄皞}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zhàn)敗時有“北顧涕交流”的詩句。

        2、凡詩文運用典故都有用意,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明確:借鑒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

        3、第二層。“四十三年,……一片神鴉社鼓!”是第二層,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jīng)揚州所見慘象,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三句,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zhàn)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qū)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籍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佛貍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xiàn)實!胺鹭傡簟笔潜蔽禾涞弁匕螤c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shù)乩习傩漳昴暝诜鹭傡粝掠褓悤,很是熱鬧。

        4、作者寫佛貍祠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

        明確: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5、最后三句是第三層。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明確:抒寫了自己雖有遠大抱負,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

        七、品味鑒賞

        1.這首詞的寫作特點是運用典故,有人說辛棄疾的詞有掉出袋的毛病,你以為如何?

        2.引導學生找出詞中的對比,并體會其作用

       。1)英雄業(yè)績與可悲現(xiàn)實對比:針對南宋的萎靡不振。

       。2)劉!皻馔倘f里如虎”與劉義隆“贏得倉皇北顧對比:提出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對比:抒發(fā)憂國傷時的感慨:

        這些對比使詞義更加豐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強烈,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八、拓展延伸

        《念奴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借詠懷歷史抒發(fā)感情,討論這兩首詞的異同。

       。ù祟}設計,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兩首詞內容的異同,還要領會蘇辛這兩位豪放派代表詞人風格上的異同)

        1.相同點: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

        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

        主旨上均為把古喻今

        2.不同點:

        (1)《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中,用“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和“一時多少豪杰”從景中逐層托出人物,為下闋的議論作好鋪墊;《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闋寫景中就含有議論,下闋議論之中也有寫景的地方。

        (2)議論涉及的問題不同,深度不同。蘇軾詞作縱橫決蕩,議論能上以形而上的層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終極意義;辛棄疾的詞作扣緊現(xiàn)實,借詠史談自己的戰(zhàn)略見解,表現(xiàn)自己的愛國情懷。

       。3)蘇詞多鋪敘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用事多,層層轉折,顯得隱晦。

        八、齊讀全詞。

        九、布置作業(yè)

        【板書】

        孫權:英雄難覓

        上闋建功立業(yè)、令人仰慕

        劉裕:尋常巷陌、金戈鐵馬

        劉義隆:草草出師,倉皇北顧警告當朝詠史抒懷

        下闋烽火揚州路,神鴉社鼓憤斥偏安借古諷今

        詩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壯志未酬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3篇04-24

      【精選】《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3篇04-22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精選12篇)05-14

      【精選】《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四篇04-17

      【精品】《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4篇05-05

      實用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4篇05-10

      有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3篇09-03

      【精品】《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四篇05-10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合集7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