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大班語言教案

      大班語言教案

      時間:2024-10-07 11:21:5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大班語言教案匯編8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大班語言教案匯編8篇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一些常用小機械工具的名稱和用途。

        2、細致觀察畫面,善于抓住畫面重點,并能大膽想象,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猜測。

        3、初步感知“小機械”具有省時、省力、操作方便的優(yōu)勢,有嘗試的沖動。

        重難點:猜測情節(jié),知道一些小工具的用途。

        活動準備:

        1、繪本《小機械立大功》的圖片、其他常見工具圖片、電視機。

        2、將繪本2—3頁的工具圖畫下或打印下來,共6幅。

        3、幼兒對常見小工具有一定的了解(可日常滲透、可請家長為孩子豐富生活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工具圖片,引起幼兒回憶,猜測工具的用途

        2、師:你知道它用來干嗎的?為什么這么想?(請幼兒仔細觀察這些簡單機械的.外形,試著猜測它們的功能是什么。)

        二、師幼共同閱讀繪本

        1、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小機械立大功2、師:知道書名是《小機械立大功》,“你覺得這個故事講了什么內容?”

        3、師:其實是森林里的小人們要去伐木頭,但是他們遇到了許多困難,我們一起用帶來的工具幫幫他們吧!好嗎?”

        4、(依次出示第4、6、8、10、13、14頁圖)師:他們遇到什么困難?你有什么辦法幫助他們?(5、師:小朋友們想出了那么多的辦法,現在我們來看看,小人們想了什么辦法?用到什么東西?是怎么用的?

        6、教師依次出示圖片,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7、(鞏固知識)師:在故事中小人們用了哪些工具,解決了什么問題啊?(8、師:你喜歡這些工具嗎?為什么?這些工具有什么用?” (這些工具都能讓人干活省時、省力,又讓操作變得很方便)

        9、師:他們忙活了半天到底要干什么呢

        三、活動延伸

        1、(出示其他常用工具的圖片)師:你知道這個是什么嗎?它有什么用呢?

        師:看了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人是很聰明的,發(fā)明的東西都能幫助我們干活。要是你會發(fā)明,你會發(fā)明什么呢?為什么?集體交流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分享閱讀作為專門為孩子設計的圖書,能引起幼兒較大的閱讀、編故事的興趣,當分享閱讀的幼兒將自己所編的故事用各種形式如繪畫、粘貼等制作成自己的圖書的時候,孩子的成就感充分得到了提高,自信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設計思路:

        瑞吉歐提出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皮亞杰有"知識的產生有賴于幼兒對材料的操作和擺弄"。這觀點自制圖書活動中充分體現了這種理念,強調幼兒主動參與,自己動手制作自己的圖書。在孩子已經有了創(chuàng)編故事的基礎上,都會有一個強烈的愿望,把它變成圖書!毒V要》中也指出應:"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開展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理解和初步運用自制圖書的基本要素,能與其他人進行分工合作。

        2、能用較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續(xù)編的故事。

        3、能進行自我評價,并能較客觀地評價他人作品。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學具:自制圖書自評表、圖書內容表、水彩筆、繪畫紙

        2、教具:自制圖書評價表

       。ǘ┣捌诮涷灒焊鶕x本已創(chuàng)編故事

        活動過程:

       。ㄒ唬┙M織幼兒討論,切入主題

        1、教師用一本書直接切入:"今天我們要制作圖書。"

        2、教師:"一本好的圖書應當具備那些要素?

        3、觀察自評表,討論圖書要素的條件

        (二)教師出示自制圖書自評表,請幼兒說出想要制作一本好的圖書,這些圖書的要素應該達到什么條件?

       。ㄈ┓纸M商量,將故事融入圖書,填寫圖書內容表。

        1、組織幼兒按編故事的小組分組,討論上一次根據《貪吃的小貓》所編的故事該怎樣編成小書,將故事內容融入圖書,成為圖書的一部分,填寫圖書內容表,商量圖書每一頁的內容是什么?

        2、小組共同協(xié)商分工合作。

        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方式,進行分工,將封面、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具體分工,防止出現搶著繪制封面、第一頁的情況,并將商量結果顯示在圖書內容表上,分工后接下來的頁數按照繪制的速度來分配。

       。ㄋ模┓止ず献,繪制小書,并進行自評。

        每一組按照自己的分工開始繪制圖書,教師將自評表發(fā)下,讓幼兒在繪制的過程中進行對照,并在結束后進行自評。

       。ㄎ澹┕餐窒恚喿x自制圖書教師和幼兒一起閱讀幼兒合作繪制的圖書,分享孩子的閱讀樂趣。請每一組派一個代表上臺講述自己組的故事。教師出示自制圖書互評表,小組之間互相評價。

        活動延伸:

        1、活動后,教師和幼兒將圖書裝訂好,并將文字進行補充。

        2、在圖書后面附一張紅花表格,放在閱讀角,幼兒閱讀后,喜歡就畫上一朵紅花。

        活動反思:

        通過觀察貓的神態(tài)、動作、傾聽貓的叫聲、把貓的'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述得栩栩如聲,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

        我在上課文第一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把貓的性格寫具體的?這些矛盾的詞語作者為什么能把它們用在一起?兩者之間用什么詞把它們連接起來?讓學生找出來,體會老舍爺爺用詞的準確性。然后通過朗讀、加深理解。接著讓學生用上“說它……可是……”的句式說一段話,有同學說:“小狗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溫順吧!它的確有時侯很溫順,它會在你寫作時走過來讓你摸一下、抱一下,可是它又是那么盡職,每天晚上總是忠誠地守在大門口防止壞人來侵擾!庇秩缭趯W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同時讓學生說說你是從哪些句子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同學們通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有同學說:“貓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貓腳印是比較臟的,而在作者眼中腳印是小梅花,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還有同學說:“我從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叫聲不是厭煩而是喜歡。”還有同學說:“我從蹭你的腿要求給抓癢這句話中體會貓與作者之間有著感情!笨傊,學生們從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通過這一篇課文的教學,我體會到語文教學要抓住課文中語言文字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揣摩,既能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能培養(yǎng)學生說話、寫作的能力。

        小百科:貓,屬于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閱讀畫面內容,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體驗故事情節(jié)的幽默、滑稽,感知啤酒桶滾動的有趣現象。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啤酒桶圖片,激發(fā)幼兒興趣

        1.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幼兒答:一個桶。他是什么樣子的?

        2. 是啊這是一個圓圓的啤酒桶。你們知道啤酒嗎?幼兒答:爸爸喝的酒。是的這個啤酒桶就是裝爸爸喜歡喝的啤酒的,他會有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吧!

        二、閱讀畫面內容,感知故事

        1.(出示圖1)發(fā)生什么事了?(一個啤酒桶滾了下來)

        —對啤酒桶滾下來了,他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骨碌碌,骨碌碌”,我們一起來學學。(幼兒跟學)

        2. “骨碌碌,骨碌碌” 啤酒桶滾了起來,你們猜猜會發(fā)生哪些事情呢?(清-4個幼兒回答)

        —你們真有想法,現在我們一起來啤酒桶到底發(fā)生哪些事情?

        3.(圖2)你發(fā)現了什么?(請2-3個幼兒回答)

        —我們把這句話說完整,“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滾到了理發(fā)店,剃了半邊頭發(fā)的人跑出來追啤酒桶。

        4. (圖3)“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請你完整的說出來。(2-3個幼兒回答)

        —我們一起來說,“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滾過修鞋鋪,修鞋的人沒穿鞋就去追啤酒桶。

        5. (圖4)“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又滾了?這回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了?(請幼兒互相說說,再請個別幼兒回答)

        —“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滾過澡堂,沒穿好衣服的人從澡堂里追了出來。

        6. (圖5)哇,實在太有趣了,有剃了半邊頭的,有光著腳的,還有沒穿衣服的,好熱鬧啊,大家都來追啤酒桶了。猜猜他們會追到啤酒桶?

        7. (圖6、7)誰愿意來講講這里發(fā)生什么是呢?

        —幼兒答:“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滾到了一座房子前,這下總算停了下來,追的人都走了。師:為什么走了,他們開心嗎?(幼兒回答)哦,原來啤酒桶是空的大家沒有喝到啤酒所以不開心的走了。

        8. (圖8、9)這時又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呀?(幼兒回答)

        —一個小孩鉆進了啤酒桶,“骨碌碌,骨碌碌”地滾了起來,你也滾一個,我也滾一個,他們玩的可開心了!

        9.這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小朋友講得很棒哦,蘇老師吧你們講得事情編成了一個故事,一起來聽聽吧!—教師邊播放ppt邊講述故事。

        三、故事續(xù)編

        1.小孩們鉆進了啤酒桶里,“骨碌碌,骨碌碌”地滾了起來,啤酒桶又會滾向哪兒,還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誰愿意動動小腦筋再來編一編。(一名幼兒續(xù)編)

        2.你編的很棒,還有很多小朋友想編,這樣吧請你先和你旁邊的好朋友一起來編一編,等一下告訴大家吧。▋煞昼姡

        3.剛才我發(fā)現很多小朋友都編的不錯,誰愿意來講給大家聽聽。(最多兩個孩子)

        4.“骨碌碌,骨碌碌”,啤酒桶的故事真有趣啊,等一下我們回到教室可以編其他小朋友聽聽,也可以把你變得故事會下來,下一次再來講給大家聽好嗎?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及相應的動作。

        2、運用做動作和念兒歌相結合的方式,讓幼兒體會運動的快樂。

        3、讓幼兒通過學兒歌掌握相應詞語。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5、能簡單復述兒歌。

        活動準備

        1、 兒歌《大家來運動》及相應字卡

        2、 學生課本《一起來運動》(一)及相應靜電貼

        活動過程:

        1、導入:

        (1)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是什么?

        如:教師手指著膝蓋,請幼兒說出名稱。

        (2)身體該部位可以做些什么動作?(如果幼兒能說出兒歌內容之外的動作,教師也應予以肯定)

        2、欣賞兒歌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來念兒歌中的句子,并學習關鍵詞。

        3、 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4、 在學生課本上的相應地方貼上靜電貼

        [附] 兒歌:大家來運動

        手腕搖一搖,頸部轉一轉;

        肩膀聳一聳,手臂來伸展;

        手肘抬一抬,臀部撅一撅;

        小腿踢一踢,腰部扭一扭;

        膝蓋彎一彎,腳踝轉一轉;

        腳趾動一動,再來個大跳躍。

        大家來運動,寶寶更健康!

        大家來運動反思:

        “寓教于樂,寓教于玩”是現代兒童教育的基本特點。在新課標指導下的美術教育教學實踐,覺得美術教材的`內容廣博,課程具有綜合性、多樣性的特點,美術教育教學注重的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特別是低年級強調游戲性、體驗性的活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嘗試著“游戲性”的方式開展美術活動,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自己去發(fā)現美、體驗美、評價美。

        如何讓學生在“在玩中學,在學中樂”呢?興趣是每個人學習最好的源動力,濃厚的興趣必然會與快樂的體驗相連。所以,在教學中我往往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第一位,針對低年級小朋友好動的天性,如何讓學生活動的有張有弛,是我在設計教學時思考的重點。

        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隨著《大家來做廣播操》MTV盡情舞動,感受運動,激發(fā)興趣。讓學生做一做運動的動作,欣賞運動員精彩的運動姿態(tài)圖片,讓學生感受運動中的美。激發(fā)學生的表現欲和想象力,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小百科:運動,一種涉及體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規(guī)則或習慣所約束的活動,通常具有競爭性。沒有不運動的物件,也沒有能離開物件的運動。

      大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幽默、風趣的情節(jié)內容,初步體會到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

        2、知道要從小認真學本領,長大才能做好各項工作。

        活動重點:感受故事幽默的情節(jié)內容

        難點:討論故事的有趣內容,發(fā)表自己的`感想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對換節(jié)》、故事內容

        活動過程:

        1、經驗交流,說說自己知道的節(jié)日

        “你們知道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節(jié)日?你喜歡過什么節(jié)日?”

        2、聽賞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1)、根據故事內容名字猜測

        “你們知道‘對換’是什么意思?對換節(jié)里誰和誰對換的?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2)、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3)、回憶故事內容

        “對換節(jié)里發(fā)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你覺得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節(jié)日?”

        3、小組討論,找出故事中有趣的故事內容

       。1)、幼兒邊看圖書邊聽故事錄音

        “找一找,對換節(jié)里大人們過得怎么樣,小朋友們過的怎么樣?”

        (2)、小組討論

        “你們認為故事哪些地方十分有趣?為什么?”

        (3)、討論分析故事內容

        “對換節(jié)里,爸爸媽媽高興嗎?他們在干什么?”

        “對換節(jié)結束了,小朋友們在想什么?”(討論)

        4、教師小結

        教育幼兒從小要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感謝父母為自己付出的辛勞。

      大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讓幼兒體驗作品幽默的情趣,培養(yǎng)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2、鼓勵幼兒發(fā)揮想象力,大膽地續(xù)編故事,并嘗試故事表演。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課件

        2、用積木和其他材料布置好膽小先生家的'場景、

        3、小老鼠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放課件,介紹故事主人公及他的房子。

        二、講述及續(xù)編故事。

        1、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膽小先生的家是怎么樣的?膽小先生有沒有放了母老鼠?請持不同意見的小朋友分坐成兩組,各自講講理由。

        2、講述故事的第二段,提問:膽小先生有沒有和老鼠換房間?為什么?老鼠換了房間后,他們做了些什么?請持不同意見的小朋友分坐成兩組,各自講講理由。

        3、講述故事的第三段,提問:“抱頭鼠竄”的意思,讓幼兒了解故事情節(jié),感受膽小先生性格變化。

        1)出示道具:首先,上課之前我準備了相應得的教具,大老鼠若干,膽小先生以及積木搭成的樓房,當我出示這些道具的時候,幼兒非常的興奮

        2)談話導入“猜猜這個房子的主人是誰?在這個房里將會發(fā)生怎樣的事呢?這是幼兒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3)講述故事接著我非常有感情的邊表演邊講述了這個故事,幼兒基本上認真的聽完了這個故事

        4)提問激趣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膽小先生為什么讓大老鼠住進地下室?”引導幼兒講述故事里大老鼠語言加深幼兒對故事印象。最后,啟發(fā)幼兒續(xù)編故事結尾。

      大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意圖:

        孩子馬上要升小學了,對小學充滿了向往和好奇,我們有必要更有責任幫助孩子做好入學準備,因此開展了《我要做小學生了》這一綜合活動,活動前我們帶領孩子們參觀了小學,引起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向往,以孩子的興趣為切入點開展幼小銜接教育活動。既可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做好入學的準備,還可以借助幼兒的這種愿望和期盼進一步對其進行各種習慣的培養(yǎng)。

        活動目標:

        1、理解小學生生活,萌發(fā)對小學生活的向往之情。

        2、留戀幼兒園生活,珍惜在園時光。

        活動準備:

        1、收集剛從幼兒園畢業(yè)的哥哥姐姐在小學活動的照片。

        2、年歷一本。

        活動過程:

        1、出示哥哥姐姐在小學活動的照片。

        提問:認識他們嗎?這是在哪里?他們在干什么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年歷讓幼兒數一數,看一看。

        討論:

        (1)我們還有幾天就要離開幼兒園了?心里有什么感覺?

        (2)你對幼兒園最難忘的事是什么?

        (3)剩下幾天,我們可以做哪些事給幼兒園留下美好的紀念?

        3、激發(fā)體會做小學生的愿望。

        (1)年歷上用紅筆圈出的日子代表什么意思?(9月1日)

        (2)繼續(xù)觀察哥哥姐姐小學活動的照片。

        (3)進一步了解小學生活的情況。

        4、組織討論,體會做一名小學生的心情。提供討論的內容,然后請幼兒進行選擇回答。

        (1) 體會幼兒園生活和小學生活的不同之處。

        (2) 說說你準備上哪一個小學?

        (3) 你準備怎樣做一名小學生?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對于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有了比較真實客觀的了解,他們也許在現實中還會有心理上的落差,也許還沒有完全的.準備好,但通過這次活動可以盡可能地讓幼兒積累有關小學生活的經驗,有助于他們適應小學生活,從心理上和身體上都做好入學的準備。

        在孩子的心中,小學生活是全新的,的確如此,通過他們的總結和發(fā)現,他們的確發(fā)現了很多與幼兒園不一樣的地方,而且最為明顯的也是對他們觸動最大的就是小學生上課的內容、坐姿、學習習慣,不過,看來參觀活動對幼兒充分的了解小學的生活非常有利。

        此時孩子們才發(fā)現:原來要想成為一名小學生的確有很多需要自己努力的地方。在活動中,孩子們似乎長大了很多,一種成長的快樂和一種對幼兒園的留戀同時交織在孩子的心中,通過這樣的活動,一方面可以引發(fā)幼兒對幼兒園依戀的情感,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樹立在生活中的成長意識。

      大班語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形式學習兒歌,體驗樂趣,感受韻律。

        2、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3、鞏固認識五個手指的名稱,能手口一致地表演《手指謠》。

        4、能自由發(fā)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兒歌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活動準備

        ppt課件:有趣的手影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通過猜謎語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出兒歌主題。

        教師說出兒歌謎面:兩棵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

        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幼兒猜出各種答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一雙手,有很多的用途。

        二、展開

        1、教師用手指做動作,如將兩個食指相對做小雞的嘴巴,

        讓幼兒猜猜教師用手做出的是誰的樣子,在干什么?

        2、引導幼兒進行嘗試活動。

        幼兒嘗試用小手做動作模仿各種事物互相猜,并發(fā)出合適的象聲詞。

        如將兩手掌心朝內撐開做小貓的樣子,并模仿小貓的叫聲“喵喵喵”。

        3、學習兒歌《手指謠》。

       。1)游戲形式引出兒歌中的內容。

        教師利用課件,依次出現兒歌中實物的圖片,讓幼兒嘗試用手指做成模仿動作,

        幼兒間互相比比看,誰做得最像,然后再出現課件中手指的模仿動作,并請幼兒說出象生詞。

       。ㄓ^看課件)

       。2)通過觀看課件,幫助幼兒記憶兒歌,教師與幼兒將兒歌內容進行組合,完整的朗誦。

        鼓勵幼兒可以邊說兒歌邊做相應的手指動作。

       。3)熟悉兒歌內容后,引導幼兒運用多種形式朗誦兒歌。

        將幼兒分成兩組進行朗誦。

        4、引導幼兒進行創(chuàng)編。

        (1)剛才我們用五個手指分別變出了毛毛蟲、小白兔、小花貓、老鷹和大灰狼,

        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手指還可以變成什么?

        (2)課件演示

       。ㄒ龑в變喊l(fā)揮想象,仿編兒歌,并加上動作進行表演。)

        三、結束部分

        教師與幼兒一同表演手指謠,并請幼兒欣賞手影表演,活動自然結束。

        教學反思

        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我用手指進行變形,讓幼兒來說出變出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指變的?是怎么變的'?由于前期在玩手指游戲的時候,幼兒已經先接觸到了手指變形時所說到過的手指名稱和動詞,所以在學習兒歌的時候會顯得主動,樂意,學習起來也會更感興趣更容易。兒歌的內容生動有趣,想象模仿的物體又是幼兒平日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易被幼兒接受,但是兒歌在變形模仿物體中都用到了個“做”字,很方言的一個字,不易被幼兒所理解,而且兒歌每次變形的物體都是不一樣的,好象在玩游戲那樣的變這個變那個,我在設計的時候就干脆用“變”字替代了“做”,使幼兒學習起來變得更易理解更順口一點。

        小百科: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個分支。手掌的五個終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這五個。

      【大班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語言的教案02-28

      語言大班教案10-12

      大班語言教案:字寶寶 大班語言教案04-19

      大班語言教案:走近澳門_大班語言教案02-24

      大班語言教案:春雨的色彩_大班語言教案02-24

      大班語言游戲教案01-11

      大班語言《比尾巴》教案02-20

      大班語言成長教案02-14

      大班語言冬天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