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9-14 08:50:5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集錦六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shù)學教案集錦六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等。(課本第114頁的第7、8題,練習二十五的第8、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正確地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并能正確、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權單位。

        2、能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知識梳理

        教師:同學們。你們在面積這一單元中都學到了哪些知識?你們知道了什么?讓學生充分發(fā)言,說一說學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教師結合學生發(fā)言,進行引導、歸納。

        板書:面積與面積單位、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三、要點復習

        1、面積與面積單位。

       。1)什么是面積?(或你所知道的面積是什么樣的'?)

        學生結合具體事物(如:書面、桌面等)說明什么是面壩,然后教師出示面積概念。

        幻燈出示: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物體表面"學生可以理解,對于”封閉圖形"教師可畫出一些圖形讓學生判斷。如:哪些圖形可以表示面積。

        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面積與周長的比較。

        教師取一個長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邊長。問:要求這一周的長度,是計算面積嗎?為什么?

        使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簡單換算。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8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地積單位進率:l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3、長、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1)請學生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2)面積計算。

        出示圖形學生獨立計算,然后校對。

        完成后,讓學生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然后提出問題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相等嗎?為什么?先由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師進行分析、總結。

        四、課堂活動

        課本第114頁的第7、8題。

        請學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結果填在表中,然后再進行測量和筆算。最后將測量并計算的結果與估算進行比較,看看誤差多少。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五第8、9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p.13、14

        教學目標:

        通過對一些常見容器的實驗,進一步認識容量單位升,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

        教學難點:

        形成一升的具體概念。

        學具準備:

        每生自帶2件左右常見的容器。

        教學過程:

        一、檢查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對工作,檢查學生的口算完成情況。

        二、交流檢查學生昨天回家的實踐作業(yè)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個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較小的'容器)

        1個電飯煲是2升多,1個大油桶是5升,一個水池30升,一個臉盆5升(較大的容器)

        在學生交流的時候,要求其他學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劃該容器的大;(2)繼續(xù)補充

        三、完成書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別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鍋的差不多,臉盆的1/5

        可繼續(xù)讓學生估一估,整個容器的容量大約是幾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約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適的答案下面畫

        這里的4張圖,可以讓學生先挑一個最有把握的說,并說清楚理由。

        再以此為參照,進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進行,但都要學生充分說理,不能是簡單的憑感覺。

        四、指導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練習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2、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師:每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師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師:每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動腦研究一下.

        (師邊說邊板書課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師:課件出示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誰來說說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如果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學具,開動腦筋,四人一小組動手操作一下。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小組匯報操作結果。

        生1:我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在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橫排每排擺10個,豎排每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0個,所以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師出示一面畫有100個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們是用直尺去量

        師:還有想法嗎?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換算成10厘米,那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師:總結并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學生齊讀。

        2、知識遷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師:仿照剛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小組在一起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師巡視,生匯報。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書)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學生讀。

        師:現(xiàn)在,誰來告訴我每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師在黑板上貼字條) 去掉“相鄰”行嗎?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鄰嗎?它們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師板書: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師領讀生跟讀(正讀反讀這三個關系式)

        3、根據進率,進行換算

        師:應用這些關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嗎?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說出因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個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過來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舉幾個例子嗎?(生舉例)

        三、深化新知,鞏固練習

        (一)、火眼金睛(下列說法對嗎?)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

        我們學校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機妙算(你能很快說出答案嗎?)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顯身手

        一個正方形桌面的周長是360厘米,邊長是多少厘米?這個正方形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顧整理、總結生成

        1、回顧一下我們今天所學內容,并把例題補充完整。

        2、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呢?(生暢所欲言。)

        3、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解決。

        五、布置作業(yè)

        1、83頁做一做

        2、練習二十第四題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闖關)

        小紅家用邊長5分米的方磚鋪地,客廳正好用了96塊方磚,小紅家客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練習課.(練習十一第7~12題)

        教學要求

        1.進一步鞏固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口算.

        2.正確、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

        練習用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用具

        電腦、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導入新課

        1.口算.

        老師拿著許多口算卡片,由學生抽簽答題.

        2.聽算.

        老師說題,學生直接說得數(shù).

        3.一支鋼筆6元錢,田老師拿了54元錢,可以買幾支鋼筆?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指名匯報.

        二、課堂練習,鞏固舊知

        1.練習十一第8題.

        學生獨立作業(yè),將得數(shù)直接填寫在課本的表格里.做后小組評比,誰做得又對又快.

        2.練習十一第10題.

        練習前,先讓學生看一看題,想一想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這道題是商一定,而被除數(shù)變了,當被除數(shù)變了,要使商不變,則除數(shù)也應相應地變化.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再去獨立完成,將得數(shù)直接填在課本上.

        三、深化練習,拓展思維

        1.練習十一第7題.

        (1)電腦顯示第7題情境圖,讓學生觀察畫面.

       。2)讓學生根據圖中已有的信息數(shù)據提出問題.

        問題一:二年級電腦小組共有24人,如果3人用一臺電腦,需要幾臺?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練習,小組討論)

        問題二:如果現(xiàn)在有6臺,你打算怎樣安排?

        第二個問題中的總人數(shù)沒有變,仍然是24人,有6臺電腦,問題是幾人合用一臺電腦?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同桌討論,互相學習.

        2.練習十一第11題.

       。1)電腦顯示第11題情境圖,讓學生看圖,說說圖意.

        (2)根據已知信息提出問題.

       。3)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4)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課后作業(yè),輔助消化

        練習十一第9、12題.

        教練創(chuàng)新

        課后作業(yè)指導

        練習十一第9題:先讓學生看懂圖意,尋找信息數(shù)據,然后分析數(shù)量關系,再解決問題.第12題:可以讓學生將得數(shù)直接填在書上,要求學生在1.5~2分鐘的時間完成.

        補充習題及解答

        被除數(shù)36 63 1614

        除數(shù)96 38 9

        商 898 25

       。1)如果只買帽子,可以買幾頂?

       。2)如果只買鞋,可以買幾雙?

        [解答:3.36÷4=9(個) 4.45÷9=5(排) 5.(1)36÷6=6(頂) (2)36÷9=4(雙)]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能在同一個圓里,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并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能用圓規(guī)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于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shù)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目標:

        1.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

        2.了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并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

        3.在活動中,感受圓與其它圖形的區(qū)別,溝通它們的聯(lián)系,獲得對數(shù)學美的豐富體驗,提升學生對數(shù)學文化的認同。

        教學重點:

        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特征和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圓

        1.出示幻燈:生活中的圓

        攝影作品,在這些美麗的圖片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圖形?生活中你在哪見過圓?

        2.揭示課題:圓無處不在,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它。

        板書:圓的認識

        3.同學們喜歡玩套圈的游戲嗎?現(xiàn)在就來試試?

        我這有一個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離它三米遠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們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標出你所在的位置嗎?

        2.實投學生成果(由畫幾個點到多點,直到圓)

        問:站在這幾點都可以嗎,為什么?只能站在這幾點上嗎?

        出現(xiàn)圓后問,還有地方站嗎?

        3.課件演示

        師: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圓上任意一點)

        圓上這樣的點有多少個?

        二、操作中認識圓

        1.屏幕上有一個圓,同學們能利用現(xiàn)有的工具制造一個圓嗎?

        2.學生畫圓,師巡視

        3.匯報不同畫圓的方法(先找用圓形工具畫的匯報)

        拿線繩畫的黑板演示

        談話:這位同學拿這么長的繩子在黑板上畫了這么大的一個圓,如果我想在操場上畫個大圓怎么辦呢?

        圓規(guī)畫的實投展示

        4.總結圓規(guī)畫圓方法

        5.學生練習圓規(guī)畫幾個圓

        既然我們可以借助圓形工具來畫圓,人們?yōu)槭裁催會發(fā)明圓規(guī)呢?

        6.觀察自己所畫的圓,除了一條封閉的曲線還有什么?(點兒)

        給它取個名字——圓心(如果學生能說就讓學生說)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圓紙片,你們有辦法確定這個圓的圓心嗎?

        學生動手折

        問:除了圓心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折痕)

        你發(fā)現(xiàn)的折痕是什么樣子的。

        師:誰愿意到前面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揭示直徑半徑定義

        你能在圓上畫出直徑和半徑嗎?

        在自己所畫的'圓上標出圓心、畫出半徑和直徑

        三、交流探究圓

        圓心和半徑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畫一畫就知道了

        1、用圓規(guī)在本上畫出幾個不同的圓,看誰畫得漂亮。

        2、投影展示

        問:你們畫得圓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決定的?

        學生匯報,圓怎么這么聽話呢

        師小結:圓心決定圓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圓心呢

        這些圓大小各異,怎么畫就能讓他有大有小?

        小結: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規(guī)兩腳間距離)

        3、師:半徑的本事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徑還有什么特征?是我直接告訴你們還是自己研究?

        那就結合老師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個圓內,半徑與直徑有什么關系?

        同一個圓內,半徑有多少條?

        同一個圓內,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匯報

        同圓直徑是半徑的2倍 板書d=2r

        問:你怎么知道的?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shù)條,為什么?(圓上有無數(shù)的點、折痕中發(fā)現(xiàn))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shù)條,那么直徑有多少呢?

        板書:同圓內半徑有無數(shù)條。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為什么?(通過測量,通過推理)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那么直徑都相等嗎?

        板書:同圓內半徑都相等。

        所以古人說:圓,一中同長也

        這個一中指什么?同長指什么?

        邊看幻燈邊讀這句話。

        一中同長的圓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

        4、車輪的外形為什么做成圓的,你能解釋嗎?

        為什么不把車輪做成這些形狀的?(出示正多邊形圖片)

        四、比較中深化圓的認識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邊形,有什么變化?

        2.想象,正100邊形會是什么樣子?(接近圓,但不是圓)

        正3072邊形呢?(更接近圓,但還不是圓)

        到底多少邊的時候就是圓了呢?

        3、《周髀算經》中有這樣一個記載,說“圓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謂圓出于方,就是說最初的圓形并不是用現(xiàn)在的這種圓規(guī)畫出來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斷地切割而來的現(xiàn)在,如果告訴你正方形的邊長是6厘米,你能獲得關于圓的哪些信息?

        4、陰陽太極圖。

        師:想知道這幅圖是怎么構成的嗎它是用一個大圓和兩個同樣大的小圓組合而成的現(xiàn)在,如果告訴你小圓的半徑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5、下面我們還將面臨3個實際問題的挑戰(zhàn),同學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

        問題1、你能測量出1圓硬幣的直徑嗎?(參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問題2、你能在地面上畫一個半徑1米的圓嗎?(參考用工具:繩子、粉筆)

        問題3、車輪都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里?為什么?(參考用工具:自行車)

        課下每個同學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課題來研究。

        五、總結

        學完這節(jié)課,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嗎?圓里面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等待著同學們去研究和發(fā)現(xiàn)!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像圓那樣完美!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教材第22頁整理和復習第2題及23-24頁練習六4-8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20以內加減法計算方法。

        [2、通過復習結合加減法的含義,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正確的進行解題。]

        【教學重點】能用畫圖、轉化等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能有加法對減法進行檢驗。

        【教學過程】

        一、口算檢測

        13-6 8+7 13-5

        16-8 15-6 7+9

        15-7 14-5 6+6

        12-5 14-6 12-9

        二、復習應用題

        1.出示教科書P25的第4題。

        [(1)讓學生口頭編題,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3)列式計算。結合圖說明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義以及算式的含義。]

        2.獨立練習教科書P25的第5題。

        3.出示教科書P26的第8題。

        [引導學生學會看懂統(tǒng)計表,并口頭編題,列式計算,同時把表格填補完整。]

        4.獨立練習教科書P26的第7題。

        [(提醒學生注意運算的.順序)培養(yǎng)學生靈活計算能力。]

        三、課堂練習

        [教科書P26的6題。用“想加算減法”計算很方便,用畫圖的方法分析問題很清楚。]

        四、總結:

        本單元學習結束了,你說說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教學反思】

        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式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典】08-02

      [經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7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11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8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典)08-29

      (經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14

      【經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25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