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編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設(shè)計背景
理解媽媽的親切、辛苦,知道要關(guān)心、熱愛媽媽。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歌曲中媽媽的親切、辛苦,知道要關(guān)心、熱愛媽媽。
2、學習用親切的語調(diào)唱歌,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歌曲。
3、聽完琴聲的前奏再演唱歌曲。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能夠獨立歌唱歌曲《我的好媽媽》
活動準備
茶杯一只
活動過程
一、復習律動:聽音樂節(jié)律,做動作。
二、學習歌曲:我的好媽媽。
1、介紹歌曲名稱。
教師和一名幼兒進行情景表演:我和媽媽。
2、教師一邊表演,一邊進行范唱。
3、提問:媽媽下班回家,她的孩子對媽媽說什么?
他為媽媽做什么事?
4、按歌曲節(jié)奏學念歌詞。
5、幼兒學習歌曲3-4遍。
每一句歌詞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呢?你們來試試。
提醒幼兒注意聽琴聲演唱歌曲。
三、音樂游戲:找小貓。
教學反思
《我的.好媽媽》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金典兒歌。在班級里開展此次教學活動時,自己坐在幼兒中間,心和情感離幼兒很近,有種師生互動的感覺。然后以談話的方式導入,親切、自然,這樣迅速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專注地參與課堂學習。接下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說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相連,使音樂的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在平日教學中緊密相連,是孩子們較喜歡的教學方式之一。讓孩子們充分發(fā)揮了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和生活聯(lián)系緊密。同時,還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使音樂教學滲透到其它學科,成為一整體。本堂課,幼兒在認知水平、藝術(shù)實踐能力及情感三個方面都得到了發(fā)展。但少部分幼兒的參與意識還不夠,導致課堂氣氛不夠熱烈,在以后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有待加強。
小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學會歌曲的基礎(chǔ)上,初步學會歌表演的動作。
2、培養(yǎng)幼兒邊唱邊表演的興趣。
3、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xiàn)自己。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頭飾人手一個,錄音。
活動過程:
。ㄒ唬⿵土暩枨
今天好熱鬧,聽,小小雞在蛋殼里唱起了歡快的歌。
1、“小雞出殼”歌曲復習,用好聽的聲音唱。
2、唱第一句“小小雞蛋把門開”時,要用點力,出來的歌聲要柔柔地,好聽。――每二遍唱。
。ǘ翱,有只小雞真的出殼了,大家要仔細看小雞是怎么從蛋殼里鉆出來的。”
1、老師戴上頭飾示范動作一遍。
2、幼兒講講,小雞是怎么出殼的,并學著做這幾個動作。
3、第二遍示范
把未講出的動作講出來并學習。難點:轉(zhuǎn)身跳過來。
4、請幾個能力強的幼兒一起來出殼。帶上頭飾,其他幼兒看看他們有沒有和音樂一樣,該出殼的時候出殼,要不然太早了,沒長好,太晚了,要在蛋殼里悶死的。
5、再請多點幼兒上來學做。
6、全班幼兒學著歌表演,用歌聲幫助可有力氣出殼。
(三)復習律動:小星星
小雞出殼,看天黑了,星星真多真亮呀,讓我們一起去數(shù)星星。――復習律動:小星星。
1、第一遍,一起數(shù)別漏了。
2、第二遍,小搖籃要搖的柔柔地,輕輕地,天黑了,小雞回家了――結(jié)束。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的節(jié)奏感比較弱,老師只是純粹強調(diào)要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來跳,小班幼兒對于節(jié)奏的概念可能還不是很清楚,如果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配上形象、生動的兒歌,讓幼兒有節(jié)奏的邊念兒歌邊做律動。這樣一來幼兒就可以跟著兒歌的節(jié)奏從而有節(jié)奏的做動作了。
小班音樂教案 篇3
設(shè)計意圖:
音樂活動是一種審美活動,是向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幼兒是參與的主體,因此選擇適合幼兒水平、有助于發(fā)展幼兒音樂能力的教材,是促進幼兒音樂能力提高的關(guān)鍵之一。小班幼兒聽覺分化能力不強,對節(jié)奏、速度等音樂要素的感受力都上停留在音樂的表面,要深入其內(nèi)部,聽辯音樂中有趣的變化,有待于教師的積極引導與培養(yǎng);谟變耗挲g特點和發(fā)展需要的分析,我選擇奧地利音樂作品《螃蟹波爾卡》。
該作品基本為AB結(jié)構(gòu)。A段明朗頓挫富有節(jié)奏感,B段的節(jié)奏歡快流暢,樂曲ABABABAB回旋,富有童趣別具特色。因此,在目標的設(shè)計上力求做到兩點:
。ㄒ唬┗景盐諛非鶤B的`二段體結(jié)構(gòu),嘗試用動作、圖譜匹配的方法感受、表達音樂;
。ǘ┫硎苡螒?qū)W習的快樂。
在實施過程中運用三種策略來達成目標:
。ㄒ唬┮暵牻Y(jié)合策略:誘發(fā)幼兒喜歡小螃蟹的形象,進而喜歡螃蟹波爾卡這首樂曲。建立螃蟹形象與音樂形象之間的關(guān)系。食堂應結(jié)合包括課件與音樂的結(jié)合,圖譜與音樂的結(jié)合。
(二)肢體參與策略:這個策略主要是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作品問題。但這不僅僅是認知目標,而是希望幼兒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更加樂于用肢體區(qū)表達音樂形象,提升幼兒喜歡音樂作品的情感。
(三)游戲策略:一方面保持孩子們活動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將孩子們對音樂形象、音樂作品以及參與其中樂意表達的情緒推向高潮,這也是一種積極地情感體驗。
活動目標:
1.基本把握樂曲AB的二段體結(jié)構(gòu),嘗試用動作、圖譜匹配的方法感受、表達音樂;
2.享受游戲?qū)W習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精神準備:熟悉幼兒,了解幼兒基本情況;
2.物質(zhì)準備:電腦、課件、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語言導入主題:
1.教師引出話題:在池塘里生活這一群小螃蟹,聽一聽他們在干什么?及時幼兒共同傾聽樂曲第一遍。
、儆變汉屠蠋煿餐蕾p課件一遍。
、谟變汉徒處熃涣餍蕾p后的感覺。
2.教師幼兒共同傾聽樂曲二遍。
①教師幼兒交流:小朋友覺得小螃蟹們在干什么呢?
、诮處熡變航涣髀犃藰非蟮母惺。
二、動作匹配--感受樂曲
1.教師出示節(jié)奏圖譜,引導幼兒視聽結(jié)合,分段欣賞樂曲。
2.感受A段:教師播放樂曲的A段。
、俳處熖釂枺盒◇π穫兪窃趺刺璧哪?
②引導幼兒用動作表達A段,幼兒用動作表達小螃蟹的跳舞,教師引導幼兒交流小螃蟹的動作。
2.感受B段:教師播放樂曲的B段。
、俳處熖釂枺含F(xiàn)在小螃蟹們在干什么呢?
、谝龑в變河脛幼鞅磉_B段,教師幼兒嘗試用動作表達小螃蟹吹泡泡。
、壑攸c引導幼兒把握最后一拍,先引導幼兒數(shù)拍子,拍好最后一拍;再引導幼兒配合著吹泡泡的動作,心里數(shù)拍子,拍好最后一拍;最后讓幼兒聽樂句進行表達B段樂句。
3.完整感受AB段樂曲:教師幼兒完整地合著音樂,用動作進行表達樂曲。
三、游戲匹配--表達樂曲
1.教師撤回節(jié)奏圖譜,利用游戲提升幼兒對樂曲的理解與表達。
、俳處熖釂枺后π穻寢寔頂(shù)一數(shù),小螃蟹都回來了嗎?教師交待游戲規(guī)則:螃蟹媽媽帶小螃蟹做一個圓圈游戲,媽媽點到的小螃蟹跟著媽媽……媽媽和小螃蟹再見,小螃蟹就回家。教師在A段第一個樂句按著節(jié)拍一一點數(shù)幼兒圍成圓圈,第二個樂曲圍成圓圈;在B段以大圓圈和小圓圈收放的方式,表達B段的樂句,并在每一個樂句的最后,以拍手的動作表達每一個樂句的最后一拍(即泡泡破了),引導幼兒重點感受B段的最后一個節(jié)拍。
、诮處煄е變汉现(jié)拍,做圓圈游戲2遍。
2.互動游戲
教師語言引導:請上小螃蟹的大朋友(客人老師)一起做圓圈游戲,教師AB音樂結(jié)構(gòu)循環(huán)三次結(jié)束。
小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感受歌曲輕松愉快的玩樂情緒,初步學習在休止、間奏處控制不唱。
2. 通過回憶、模仿吹泡泡的游戲情境,記憶歌詞,掌握間奏。
3. 大膽參與歌唱活動,體驗在間奏處等待的樂趣。
4. 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5. 引導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理解歌詞,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 幼兒有吹肥皂泡的經(jīng)驗。
2. 歌詞磁帶“泡泡不見了”。
3. 幼兒吹泡泡的工具和肥皂水。
活動過程
1. 幼兒遷移生活經(jīng)驗,自由談論泡泡。
幼兒回憶吹泡泡的情境及泡泡的大小、顏色,以及泡泡最后會怎樣的問題,教師有重點地反饋歌曲中的內(nèi)容,如“泡泡有大的,有小的,還會飛呀飛上天,最后炸掉了”,為幼兒理解、記憶歌詞做準備。
2. 幼兒回憶、模仿吹泡泡游戲,記憶并學唱歌詞,掌握間奏。
(1) 幼兒學習第一句歌詞,在第一間奏處模仿吹泡泡兩次。
教師范唱第一句歌詞,然后幼兒創(chuàng)編吹泡泡的動作。配班教師及時彈出間奏(5656 5ⅰ︱55 3︱)。幼兒重點練習跟著間奏吹泡泡的動作,每小節(jié)吹泡泡一次,教師帶領(lǐng)幼兒歌唱和吹泡泡交替練習。
(2) 幼兒學習第二句歌曲,在第二間奏處模仿做大泡泡、小泡泡的動作。
幼兒說出泡泡“有大又有小”,并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教師范唱第二句歌詞,幼兒做出大和小的動作,配班教師及時彈出間奏(2323 25︱72 1︱),幼兒重點跟著間奏練習做大泡泡、小泡泡的`動作,教師邊做,邊輕聲提示“做個大泡泡,做個小泡泡”。幼兒教師自然地跟教師,唱與做動作交替練習。
(3) 幼兒學習念、唱第三、第四句歌詞。
教師做泡泡向上飛的動作并念歌詞“泡泡飛呀,飛上……”幼兒填空“飛呀,飛上天”。教師帶領(lǐng)幼兒完整念、唱第三、第四句樂句。
(4) 幼兒看教師表演及回答教師的問題,學唱最后一句歌詞。
教師按節(jié)奏說最后一句歌詞,在休止處做出泡泡爆炸狀,并輕輕發(fā)出“啪”。最后提問“泡泡怎么了?”幼兒自由回答,說出“泡泡不見了”。 教師帶領(lǐng)幼兒表演唱最后一句歌詞。
(5) 幼兒隨音樂完整地念一遍歌詞,在間奏處做相應的動作。
教師用手勢和動作提示幼兒念歌詞、做動作。
3. 幼兒跟琴練習演唱歌曲3~4遍。
幼兒在歌唱過程中,教師可以用歌聲、體態(tài)等提示幼兒,注意逐步退出,幼兒自己跟琴走。
4. 幼兒邊聽歌曲錄音,邊與教師一起玩“吹泡泡”的音樂游戲。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以游戲貫穿始終,讓孩子在玩玩樂樂中輕松達成活動目標。第一環(huán)節(jié)幼兒通過看泡泡、說泡泡、捉泡泡的游戲運用身體語言愉悅地掌握了兒歌內(nèi)容。
第二環(huán)節(jié)在進行兒歌仿編時通過老師開放式的情境設(shè)置和開放式的提問,我們驚喜的發(fā)現(xiàn)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思維活躍,,他們暢所欲言,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大膽的說出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體內(nèi)部空氣散發(fā),鼓起的圓形或者半圓、橢圓形的汽泡等等。
小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歌曲名稱,理解歌曲內(nèi)容,并喜歡活潑可愛的小花貓。
2、能聽著歌曲學做小花貓。
3、喜歡聽老師歌曲。
活動準備:
一只小花貓和一只用灰黑卡紙剪的小老鼠。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今天小花貓也來上幼兒園了,我們怎樣歡迎它?”
復習拍手動作。
“拍拍手和小花貓打打招呼吧!”(學做拍手點頭動作)。
2、復習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
“我們來唱首歌告訴小花貓,幼兒園里真快樂!
齊唱歌曲。
邊唱邊表演。
3、欣賞歌曲《咪咪小花貓》。
、俳處熯叧枨叡硌萁叹摺#ㄓ沂帜弥』ㄘ垼笫帜弥±鲜蟛⒎旁谏砗,邊唱邊按詞意表演,唱到最后一句時,“小老鼠”放在小花貓的'身體下面,表示被它吃完了。)
、诮處熯呇菔窘叹,邊引導幼兒回憶歌詞。如:教師說“咪咪”,幼兒接“小花貓”;教師說“跑來跑去看見”,幼兒接“小老鼠”等。
教師再次邊演唱歌曲邊演示教具。
、劢處熝莩枨,邊和幼兒一起用雙手按詞意表演。(右手握空拳,翹起大拇指和小拇指扮“小花貓”,左手握空拳,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相碰扮“小老鼠”。)
、芙處熝莩枨,邊與幼兒一起學做可愛的小花貓叫、走路、吃老鼠等動作,最后拍拍肚子表示吃完了。
、葜栏枨Q,并集體說1~2遍。
4.和小花貓到院子里去看看有沒有老鼠,在樂曲伴奏下出教室。
活動反思:
這次音樂活動,我?guī)ьI(lǐng)幼兒在游戲中帶動幼兒學習歌曲,用玩偶表演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同時培養(yǎng)了一種積極愉快的情緒。在游戲中,幼兒的興趣十分高漲,特別在道具“老鼠”出現(xiàn)時,環(huán)境氛圍的創(chuàng)設(shè)達到了非常融洽、逼真的效果,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參與游戲,學習唱歌的積極性。本次活動游戲和歌唱融為一體,老師的引導與幼兒的主動相得益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小班音樂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班音樂教案【精選】07-10
小班音樂教案01-29
小班音樂教案11-07
小班音樂教案05-20
小班兒歌音樂教案11-06
關(guān)于小班音樂教案09-13
小班音樂教案【熱門】06-12
【薦】小班音樂教案06-13
【熱門】小班音樂教案06-13
【熱】小班音樂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