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教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陋室銘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陋室銘教案1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銘”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
。2)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誦讀法、批注法、“知人論文”探究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潔的品質、安貧樂道的情趣和豪邁的氣概
重點:朗讀并分析文章的內容
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學過程:
。ㄒ唬┱n前交談
話題:來到嘉興,就不能不說南湖,誰給我介紹一下南湖?(紅船,南湖菱)南湖還有一種特產(chǎn),就是“南湖菱”誰來介紹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稱“菱角”,南湖菱與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樣,是無角菱據(jù)說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會變成無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與“靈”相通,據(jù)說,吃了南湖菱會讓人有靈氣,南湖菱養(yǎng)育了充滿靈氣的嘉興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學眼睛都水靈靈的,個個都充滿了靈氣啊
遠在唐朝的時候,嘉興就孕育了一個充滿靈氣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劉禹錫他出生在嘉興,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靈氣他在老師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滿腹經(jīng)綸19歲時游學當時的京城長安22歲就進士及第,后來年紀輕輕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員,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寫的詩與白居易齊名,他寫的文與柳宗元齊名
我們小學里就學過他的一首詩《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只有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寫出如此富有詩情畫意的月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銘》
。ǘ┏踝x課文,感受音樂美
1、檢查預習情況:注音、句讀
2、請同學讀沒有句讀的課文,指出“德馨、案牘”的讀音
(三)走進陋室,再讀課文,把握主旨1——“高潔”
1、題目是《陋室銘》,了解銘文特點
2、師:陋室銘,陋室銘,劉禹錫想要借這陋室,讓自己銘記什么呢?讓我能走進陋室,去看個究竟
劉禹錫說: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銘》81字的片言中,劉禹錫的百意是什么?下面請自讀課文4—7句,根據(jù)注釋翻譯,在翻譯的基礎上為這幾句話做批注
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環(huán)境幽雅)
、凇罢勑τ续櫲,往來無白丁”(交友儒雅)
、邸翱梢哉{素琴,閱金經(jīng)”它給人一種閑適的感覺(生活高雅)(板書:貧樂調素琴閱金經(jīng))
4、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也能如此自得其樂,我們不禁要與劉禹錫對話一番——
示例:問:你這房子都長青苔、長青草了,你還說不陋?
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說陋呢?
問:看你這窮酸樣,估計不會有人與你為友吧?
答:……
問:你既沒有絲竹,又沒有案牘,你,你還有什么好樂的呢?
答:……
5、由此可見,劉禹錫是一個怎樣的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高潔脫俗)(板書:高潔)
板書:調素琴閱金經(jīng)高潔
6、請大家用快樂、舒緩、愉悅的語氣讀讀“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勞形”
(四)走近作者,深讀課文,把握主旨2——“豪氣”
師:劉禹錫為什么能做到安貧樂道呢?文章僅僅表達安貧樂道的主旨嗎?要想從“片言”中明白“百意”,我們還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經(jīng)歷,這叫做“知人論文”請看資料(出示資料)
“永貞革新”失敗后,原在朝廷為官的劉禹錫一貶再貶,斷斷續(xù)續(xù)在外漂泊幾十年直到65歲才回到洛陽《陋室銘》是他被貶至安徽和州時所作(請同學朗讀)
問:上面說他一貶再貶,直到65歲才回到洛陽,一般的人會有怎樣的心理?(悲傷、郁悶……)
劉禹錫會怎樣去面對呢?
“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到朗州當司馬,十年之后才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師,他卻寫了一首詩以桃花諷刺那些權貴,結果再度被貶,十四年后才再度回京十四年啊,世事變遷,滄海桑田不過,劉禹錫還是不改那種桀驁不屈的脾氣,他又一次來到玄都觀,又寫了一首《再游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開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附小序:……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師:他甚至做好了再次被貶的準備這是何等的豪情!這就是有著錚錚鐵骨的劉禹錫
劉禹錫回朝如此,那他身處“巴山楚水凄涼地”時又是如何的表現(xiàn)呢?我們來看他寫于朗州任上的《秋詞》在朗州,回京城遙遙無期,
妻子不幸去世,可是我們看看他的這首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學生讀)
問:詩中透著一股什么氣?(豪氣)
師:難怪白居易說: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板書:寫“豪”
1、你能從《陋室銘》字縫間看出劉禹錫暗含的“豪氣”嗎?(仙、龍,諸葛廬、子云亭)(提示: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幾句去讀讀)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開頭三句,看看有沒有隱含在其中的“豪氣”根據(jù)ppt改第三句話,快速了解“比興”
2、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結尾兩句,看看這里有沒有隱含在其中的“豪氣”“諸葛廬、子云亭”的典故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兩個典故
(板書:思諸葛比子云)
、偈菫榱苏f明自己的陋室不陋②說明自己也要像諸葛亮遇到明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和子云一樣在文學上名揚天下
3、可見劉禹錫具有怎樣的氣概?(豪邁)
板書:思諸葛比子云豪邁
4、這樣一個大詩豪住在這里,這陋室還會陋嗎?
所以他在結尾寫道:何陋之有?加橫批:陋室不陋
5、現(xiàn)在,讓我們懷著對劉禹錫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充滿豪情地讀最后2句注意,最后一句“何陋之有”讀兩遍
其實,劉禹錫寫《陋室銘》還有一個故事(憤然寫作)
據(jù)說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縣見他
是從上面貶下來的,就故意刁難他半年時間,強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只給他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
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銘文
師(小結):看來,從這篇僅僅81字的銘文中,不僅可以看出劉禹錫的安貧樂道的高潔志趣,可以讀懂他的豪邁的斗志,而且也可以讀到他對那知縣老兒的憤怒與不屑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啊
同學們,你們看,那知縣老兒帶著隨從大搖大擺地過來看劉禹錫的笑話了,我們怎么辦?趕緊拿起《陋室銘》,大聲的讀起來,為劉禹錫出出氣,注意,最后的“何陋之有”連讀兩遍,語氣要一遍比一遍強會背的最好背出來
。ㄎ澹┙Y束語
劉禹錫一生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為此,他屢遭貶謫,歷經(jīng)坎坷
但是……
一間陋室哪里困得住你的鐵骨,一片青苔哪里遮得住你的壯志,一本金經(jīng)哪里掩飾得住你心中的豪情?
我清晰的聽到,從那間陋室里,傳來一個不羈聲音——生活可以貧困,精神不可潦倒
。┳鳂I(yè):
1、背誦全文
2、搜集欣賞劉禹錫的詩
陋室銘教案2
《陋室銘》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教學重點:通過朗讀,引導學生完成當堂背誦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對文章精妙新穎構思的分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里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2、簡介作者、解題,揭示目標:銘文體的初步認識,作者介紹,找尋壓韻。
二、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3、教師范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注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
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分組譯文,最后一句教師承包)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師:陋室陋嗎?生:不陋。
5、師:那么,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1)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大聲朗讀,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比興引陋室—馨
對偶擬人描環(huán)境——青
襯托對仗夸朋友——雅實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jīng)據(jù)典表態(tài)度——樂
。2)小結寫法:托物言志(板書:托物言志)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
。3)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體背誦。學生互相背誦師生競賽學生齊背
六、總結(略)
七、贈言和練習
陋室銘教案3
一、 教材分析
。ㄒ唬┱n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陋室銘》是編排在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是講讀課《短文兩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愛蓮說》。本教材從這一冊開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七年級是分布在各單元中的),這個單元課文還有借虛構的故事表現(xiàn)作者的社會理想的《桃花源記》,有介紹表現(xiàn)古人高超技藝的《核舟記》,有描述理想社會,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三首詩《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yǎng)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shù)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yǎng)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ǘ┍菊n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jù)《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背誦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技能目標: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課文的篇幅短小,語句讀起來瑯瑯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一方面又可達到在多次誦讀之后能基本了解課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誦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重點;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寫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對正在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的初二學生而言很有現(xiàn)實意義,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為教學難點。
二、教學對象分析
。ㄒ唬⿲W情分析:我班學生經(jīng)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jīng)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chuàng)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于本單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因此不斷激發(fā)學習興趣及成就感成為必要。
(二)相應對策:教師示范背誦,形成師生競賽;通過互動板書設計,指導學生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文言文的習慣;用游戲法來進行背誦競賽。
。ㄈ⿲W法指導: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
2、一對一互譯課文;
3、設計板書表現(xiàn)課文,理解文章寓意。
三、教學方法的采用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提問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利用游戲鞏固背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教師示范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短文的優(yōu)美語言和意味,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提問法: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的把握能力,我設計了若干個問題在學生反復朗讀中適時拋出,有利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最后又通過互動設計板書表現(xiàn)出來。
練習法: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xiàn)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一些課堂練習,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及游戲的運用主要是起到一個激發(fā)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教學設計
一、 導入
1、 教師吟詩《竹枝詞》讓學生猜猜它的作者: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頭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這首詩大家熟悉嗎?它的作者是誰呢?(劉禹錫)關于他的詩我們還學過哪些?(《秋詞》)那么大家一起試背這首詩。
劉禹錫他不僅詩寫得好,而且文寫得也不賴,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流傳千古的名篇,它就是《陋室銘》。(板課題)
2、題解
“陋室”好理解吧?那么誰來告訴我什么是“銘”?
。ǹ凑n文注解)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后來就成為了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二、 作者簡介
1、 對于劉禹錫,同學們除了以上的了解以外,還了解他什么呢?
2、 學生介紹。
3、 師點撥重點文學常識。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自稱為漢代中山王劉勝的后人。唐朝貞元九年進士,官至察御史。永貞元年,與柳宗元等參加王叔文集團的革新運動,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后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檢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劉禹錫不僅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和哲學思想家,也是一位有著獨特成就的出色詩人。他的詩與白居易齊名,時稱“劉白”白居易稱他為“詩豪”
三、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個別朗讀—學生評讀(重在讀準)
2、 我們在讀古文時,不僅要把它讀準來,而且更重要的要將它的節(jié)奏讀出來。師展示范讀錄音,并請學生把課文朗讀的節(jié)奏標注出來。
3、 集體朗讀,讀出節(jié)奏。
四、 整體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拿出參考書、工具書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讀課文并合作理清每個字詞句的意思,整體理解課文。如果疑難之處小組無法解決,就請大家作好記號待我們一起解決。(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師引導學生解決。
名:著名、聞名天下 靈:靈性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鴻儒:知識淵博的人。 白。浩矫,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素琴:沒有經(jīng)過任何修飾的琴,指那種自娛自樂的彈琴。 絲竹:指宮廷中那種音樂,是歌舞生平的靡靡之音。何陋之有:有何之陋指沒有什么簡陋的。(這些作好準備)
3、讓一名學生翻譯課文。
五、理解分析
1、 對課文內容,我們已大致有了了解,現(xiàn)在我們一起看看,課文中的“陋室”真的.“陋”嗎?從課文哪句可以看出來?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 (如何理解這句話?)在這句話中“陋室不陋”關鍵的理由是什么?
。ㄟ@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只是因為我的品德高尚所以陋室就不顯得簡陋了。)
。ǖ萝,就是品德高尚,那有怎樣的高尚品質呢?下面若學生以歸納出了就順水推舟說:有這樣的高尚品質陋室就不陋了,但接下面3;若學生未說出來,可以說:雖然我們一下子沒有歸納出來,沒事,課文中應該有我們可以找答案的地方吧?在哪里?(后幾句)那留著我們待會再歸納,現(xiàn)在先來看看,接下面)——(板書)
3、 課文一開始就沒寫“德馨”而是寫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寫這些有什么作用?
。ㄒ陨胶退霰扰d引出了德馨,如果把山和水看成是陋室的話,那么仙和龍就是德馨了)——板書(山(仙)水(龍)——比興)
4、齊讀這兩句,試背這兩句
5、既然陋室不陋是因為德馨,那么課文哪些句子具體描述了“德馨”呢?它是從哪幾方面來描述的呢?試分析一下(板:具體描述)
A、“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從青的角度寫,寫出了環(huán)境之雅。這里這種相接的句子,字數(shù)相同,意思相對,這種句式稱為駢句,修辭上又稱為對偶句。(板書:環(huán)境優(yōu)雅)
B、“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從交友的角度寫,他交的朋友多不多?(不多)從哪里看出來?(上句)交哪些朋友?只限于學識淵博之士。這里寫出了交往文雅(板書“交往之雅”)
師補充:在劉禹錫寫此文時,唐朝正一天天衰弱下去,
C、“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從情趣角度寫,寫出了情趣之雅(板書:情趣高雅)
“我”的品德高尚,劉禹錫從環(huán)境、交往、情趣三個方面具體進行了描述。其實這篇文章在寫作時有他的寫作背景的據(jù)說當時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當刺史。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還撰寫了一幅對聯(lián)貼于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這個舉動可氣壞了知縣,于是他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調到城北,并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劉禹錫觸景生情,又寫了一幅對聯(lián):"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縣官實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而劉禹錫寫此文時,唐朝正一天天衰落下去。當時朝廷宦官當?shù)溃渲信、李兩黨互相傾軋不已,妒賢害能,任人唯親。象劉禹錫的被扁就是深受其害(展示被貶時做的詩)在這種情況下,官僚士大夫階層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劉禹錫對此憂慮不已,但卻回天乏術,只得采取消極的辦法獨善其身,避而不與那些庸俗的官僚來往。“無絲竹之亂耳”寫出了他對于這些庸俗的官僚燈紅酒綠的生活的鄙視,而“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把自己的“陋室”寫得跟與世隔絕一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中交友的限制更加深了那一點味道,而“無案牘之勞形”則明顯的表現(xiàn)了與唐朝士大夫中入世的思想相背的出世的消極情緒。
好,講了這么多,下面我們讀這幾句,再看板書的關鍵詞試背這幾句吧。
6、 后幾句“南陽——何陋之有?”是不是具體寫陋室的?那有什么用呢?它是不是畫蛇添足之筆呢?
。ú皇,它以古代圣賢例子類比自己,表現(xiàn)了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最后,又引用孔子的一個典故,這里的“何陋之有”語言發(fā)生了倒裝應該是“有何之陋”,實際上這句話的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君子居住在里面,房子有什么簡陋呢?作者這里就將君子類比自己了,那種高潔傲岸的情操朝露無疑。君子甘愿住在這個簡陋的房間中且不感覺簡陋,可看出他有什么樣的高尚品質呢?(安貧樂道)這么說來,它不是畫蛇添足反而還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呢。ò鍟褐T葛廬、子云亭、孔子何陋之有、自比言志)
試背這兩句
小結:課文中作者以正面描述和側面反正“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的觀點,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五、 評價
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情操和情趣的?談談你的看法。
六、 總結
本文作者借助陋室為文,寄托了自己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種借助一事物表達自己的思想或情感的寫法就是托物言志的寫法。在課文中作者的思想在現(xiàn)代社會既有它積極的地方也有消極之處,希望我們能一分為二的看待這個問題,讓精華為我所用。下面請再讓我們好好的讀讀課文吧。
七、 齊讀課文,試背課文。
八、 板書
陋室銘
引出主題 山(仙)、水(龍) 比興 德 馨
具體描述 環(huán)境優(yōu)雅 托
交往文雅 陋室不陋 物
情趣高雅 言
總結全文 諸葛廬 類比 君子居之 志
子云亭 何陋之有
陋室銘教案4
復習目的
l、背誦課文,積累名句。
2、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詞句的解釋
3、體會作者借陋室抒發(fā)的感情,學習古人不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尚節(jié)操
復習重點:
l、背誦課文,積累名句。
2、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詞句的解釋。
3、體會作者借陋室抒發(fā)的感情,學習古人不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尚節(jié)操
復習過程:
一、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整體回顧。
1、本文主旨句: 全文點睛句:
2、描寫陋室環(huán)境的句子是:
3、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作者在文中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xiàn)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
5、《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文中表現(xiàn)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
7、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過對居室情景描繪,極力形容陋室 ,表達了作者的'愿望和____的情趣。
三、課堂練習。
1、文章的作者是___朝詩人_____ ,____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__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用韻的。
2、解釋加橫線的字。
鴻儒( )無案牘這勞形( )( )( )惟吾德馨( ) 調素琴( ) 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 )白丁( )閱金經(jīng)( )無絲竹之亂耳( )。
陋室銘教案5
教學重點:
掌握文言實詞,翻譯背誦全文
理清起承轉合的寫作層次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儒家士大夫的自尊自信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你心中理想的居所是怎樣的?
2、劉禹錫被貶謫時,受到排擠欺壓,居住于一間陋室,他的心態(tài)可能是怎樣的呢?
二、朗讀指導、落實字詞
1、教師范讀、學生朗讀
2、圈劃出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落實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
三、整體把握
1、陋室“陋”還是”不陋”?評判的依據(jù)是什么?
物質——陋
精神——不陋
作者的態(tài)度——不陋
作者評價的依據(jù)——主人品格的高下
2、朗讀課文,作者是分幾個層次表現(xiàn)陋室因為主人品格而不陋的?
為課文劃分層次
四、逐層理清
起
層次1、 作者是怎樣開篇的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為了說山道水嗎?
重點在于“仙”“龍”
(2)“仙”“龍”有暗指什么?體現(xiàn)作者怎樣的心理?
暗指作者自己,對自己品德高于庸俗常人的自信
精神志向不因為現(xiàn)實而受局限
(3)用怎樣的情緒朗讀這一句?
(4)通過類比引入主題
承
層次2、作者是怎樣承接主題展開表現(xiàn)的。
方面1
環(huán)境幽雅:(1)展開想象,說說這是怎樣的環(huán)境?
(2)“上”“入”兩字是什么用法,這樣用給人怎樣的感受?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兩句可能暗示什么?
方面2
交往風雅:(1)“鴻儒”指什么?“白丁”指什么?
(2)“談笑有鴻儒”與“苔痕上階綠”是否矛盾?
(3)想象作者寫這兩句話的時候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情趣高雅:(1)什么叫“素琴”?什么叫“金經(jīng)”?
(2)“素琴”“金經(jīng)”意在說明什么?
(3)“可以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是否矛盾?
(4)“無案牘之勞形”表現(xiàn)作者追求怎樣的生活狀態(tài)?
轉
層次3、作者宕開一筆的突轉效果
(1)、寫自己的陋室、表現(xiàn)自己心志、精神追求,作者卻為何宕開一筆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是不是把話題扯遠了,偏題了?
(2)寫諸葛亮、揚雄的兩句話刪去對作者的思想的表達有沒有影響?
(3)補充:道家隱逸與儒家隱逸的不同
窮固獨善其身,不忘兼濟天下的自強樂觀,儒家的使命意識
合
層次4、八面生風,虎虎有生氣的結尾
《論語》: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總結全文呼應開頭
(1) 引用孔子的話的作用僅僅是再次強調陋室不陋嗎?
(2) “孔子云”只是一個巧合嗎?
(3) 儒家的道德力量的源泉——《論語》
小結: 本文雖然短小,但結構層次鮮明,體現(xiàn)了中國寫文章強調“起承轉合”的特點。
用清晰的思路表現(xiàn)了作者安貧樂道、追求高尚人格的精神。
五、拓展練習
1、拓展閱讀: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juàn)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wù)見(xiàn)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篇文章朗讀時候有怎樣的感受?
2、這是一篇韻文,要反復朗讀,感受體會音韻之美
朗讀指導:找出對偶句,中國人喜愛的對稱美
句式整散結合,和諧靈動
圈劃押韻的字詞,感受音韻美
情趣高雅、自得其樂的語調
《陋室銘》復習要點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名:出名,著名 靈:靈驗,神奇
2、斯是陋室:斯:這 。
3、惟吾德馨: 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4、無絲竹之亂耳: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亂:使……亂。
5、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 勞:使……勞累
6、何陋之有?:何:什么。 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7、調素琴: 調:彈奏 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8、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鴻儒:博學的人。 白。浩矫瘢@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淺薄的人
二、譯句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勞累。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譯: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它簡陋了。)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譯;(來到室內)談笑的是學識淵博的人,往來的沒有知識淺薄的庸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譯: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5、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譯:苔蘚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三、理解性默寫:
、佟堵毅憽芬晃淖髡哒J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點明全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谑抑魅松钋槿じ哐诺木渥樱嚎梢哉{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從正面寫實,表現(xiàn)室主人從容淡靜,兩個“無”字從反面虛寫表現(xiàn)室主人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③文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清幽、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④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人物不俗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陋室銘》文言文復習
一、作者及相關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唐順宗時,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失敗后,屢遭貶謫,本文即作于此間。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是作者在和州刺史任上寫的。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通常用韻文寫成。
二、文章思想內容
本文起首四句,以正襯發(fā)端,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題:頌揚陋室。點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再通過對陋室環(huán)境的描寫,交友及室主人所做之事的敘述,表現(xiàn)了作者的.情懷,后又以諸荀、揚雄自比,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三、中考鏈接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
有仙則名:出名。/有龍則靈:靈異。/斯是陋室:這。/惟吾德馨:只;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苔痕上階綠:長上。/草色入簾青:映入。/談笑有鴻儒:大儒,學識淵博的人。/往來無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學問的人。/可以調素琴:彈奏。/閱金經(jīng):這里指佛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無案牘之勞形:官府的公文;形體,身體。
2、翻譯下面句子。
、偎故锹,惟吾德馨。
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由于)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谔凵想A綠,草色入簾青。
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中。
、蹮o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樂聲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芸鬃釉疲骸昂温?”
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3、用課文原名回答下列問題。
、俦疚牡闹髦季涫牵核故锹,惟吾德馨。
、诿鑼懧噎h(huán)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蹖懯抑腥私煌诺木渥邮牵赫勑τ续櫲,往來無白丁。
、軐懯抑惺碌那槿ぶ诺木渥邮牵嚎梢哉{素琴,閱金經(jīng)。
4、這段文字從哪幾個方面表現(xiàn)陋室不陋?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
答:作者從室外環(huán)境之幽雅、室中人交往之雅和室中事的情趣之雅三個方面,表現(xiàn)了陋室不陋。
5、作批注是學習古詩文的一種好方法。請仿照①句的批法,任選一個角度為②句作批注。
、倌详栔T葛廬,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天之驕子襯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诳鬃釉疲汉温?反問句式,突出主旨。
6、“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于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何看法?
示例一:這種交友方式可取,我們就是要與那些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示例二:這種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7、下列各組加點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斯是陋室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 B、無案牘之勞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龍則靈 學而不思則罔 D、可以調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8、“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上”和“入”用在這里有何好處,這句寫出了環(huán)境怎樣的特點?
示例:對偶擬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化靜為動,使景物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
9、“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一句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為什么要這樣寫?
示例:運用類比的手法。用古名賢之室類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賢自況,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賢的志趣和換負。
10、歷史上或現(xiàn)實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請舉例。
示例:床頭屋漏,雨腳如麻的杜甫草堂。
凈潔無塵,以木板方磚做書架的錢鐘書的書齋。
11、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你如何看詩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提示:只要圍繞“物質生活再豐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來回答就可以。
陋室銘教案6
一、導入:
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讀過這樣一本書叫《古文觀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間編纂的供學塾使用的文章讀本。此處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觀止”表明作者的態(tài)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選入了,你已經(jīng)欣賞到最好的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了。當然這有些夸張,這本書選了從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僅僅81個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的一席之地,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帶著這種思考來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展示課題、作者)
二、學習新課
1、 指名學生回答“銘”的特點。師補充:銘,就是記載,在器物上刻字,有勉勵或警戒的意思,表示永記不忘。
2、 師:那么題目的意思是什么? 生回答:寫寫他的陋室
師:陋室有何可寫之處呢?我們來讀課文。
三、一讀課文,疏通文意。
1、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后齊讀。(師提示:注意挺胸抬頭,聲音洪亮,精神飽滿。)
2、 師:讀得整齊,也很流暢。你們自己覺得讀得怎么樣?
師: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得讀法與現(xiàn)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憶一下電影和電視里看到古人是怎樣讀書得呢?
生回答:跟唱歌一樣,搖頭晃腦等
師:古人讀書師很有韻味的,自得其樂地讀,一般說語氣都比較舒緩,老師試著讀一下。(師配樂讀)
師:我們要讀出韻味來,還是要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我們結合注釋,同桌或前后桌討論解決。(展示詞語、句子的意思,學生有疑問自己上來查。)
四、二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作者感情。
師:我們理解了課文內容,再讀就要帶感情讀,誰來讀?
指名學生讀,互相點評。
師:古人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咱們讀了文章,能不能說說你的收獲。學生邊說邊討論。
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1、 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安貧樂道的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餓節(jié)操。
2、 結合句子賞析: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說說環(huán)境是怎樣的幽雅,那青苔是怎樣應了作者的心意,慢慢地爬上那班駁的臺階?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們聚集在一起,繞過窗簾飄入室內?環(huán)境幽雅、恬靜-------陋室不陋。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請大家想象一下,室內談笑的都有哪些人,他們在談些什么?引導學生答:韓愈、柳宗元、王叔文等,他們個個學識淵博,心憂天下。王叔文煮酒論當今時代英雄;韓愈扼腕長嘆,吟“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柳宗元在吟詩作畫,感嘆夢得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無窮魅力。 交往之雅-----陋室不陋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撫琴調弦,展卷讀經(jīng),怡然自得,安貧樂道-----陋室不 陋。
3、類比: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
3、 托物言志:“托何物”“言何志”(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這種寫法的理解)
師:以前學過的課文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生:《荔枝蜜》、《白楊禮贊》,并背誦其中作者贊美白楊樹的句子。
師:積累的古詩詞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生:于謙的《石灰吟》、鄭板橋的《竹石》,一塊背誦。
4、 引發(fā)學生思考:外界環(huán)境不重要,重要的是超越自我。
五、三讀,品味語言。
1、 駢句: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讀來朗朗上口,充滿了音樂美。(學生找出文中的駢句,邊讀邊體會)
2、 散句:最后一句,體會文章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要讀出抑揚頓挫。
3、 押韻,找出韻腳,要讀出延長音。
4、 修辭,比興等手法,很有藝術感染力。(依據(jù)學生上課的情況,靈活處理)
5、 學生可以自己提出覺得寫得好的句子,師生一塊品味。
6、 讀:男女分讀駢句的上句和下句,散句一塊讀。(配樂朗讀)
7、 背:
師:學到這里,我想同學們一定都喜歡上了這篇文章,也感受到了它的 語言魅力,能被選入《古文觀止》確實是文有所值。咱應該把它積累下來。 指名學生背。(在指導背誦上有些困惑,沒想到好的方法。)
師:很多好的句子咱可以制成卡片積累下來。
六、拓展
師: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座右銘,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
陋室銘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文言詞匯,了解“銘”的特點。
2、技能目標: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
4、能力目標:背誦、仿寫。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大唐的歷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強的詩人,三十四歲那年,因為參加政治革新活動,正感到春風得意的他,一覺醒來卻被趕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長安后,因到玄都觀去賞桃花,寫了一首惹禍的詩:
紫陌紅塵扶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因為這首詩,他又被貶到連州。一貶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歲再回到長安時,玄都觀里的桃花已蕩然無存,只剩下一片亂草。這不怕惹禍老先生,又寫了一首《再游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開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干什么都想與眾不同,不肯人亦云。悲秋,從來就是詩人的職業(yè)病,他卻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更有詩意。我們一起來背誦這位老先生的詩。
1、背誦已學詩歌《秋詞》。(多媒體顯示)
2、請學生簡介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曾中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這篇《陋室銘》是他被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多媒體顯示)
3、出示學習目標。(多媒體顯示)
4、簡介“銘”。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銘”,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常見的'銘有:座右銘、墓志銘。
5、韓愈說:“文章合為時而作,歌詩合為事而作!边@篇文章也不例外,請一同學介紹背景。
(可見,此文并非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賞,而是憤世嫉俗之作。)
二、初讀課文。
1、欣賞課文錄音。
2、洪亮、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去掉標點)
三、譯讀課文。
1、對照注釋,理解文意。
2、學生相互質疑、解答。
3、提醒學生要注意的詞、句翻譯。
4、翻譯全文。
三、再讀課文。在理解課文意思的基礎上讀課文
1、要求:注意節(jié)奏、語調與感情,讀出韻味。
2、自己在書上畫出朗讀停頓(多媒體展示),先小聲自讀,再請同學朗讀。
3、注意句式特點(整齊、上口,駢句,結構相似,字數(shù)相同。對偶)
4、找出韻腳。(多媒體展示)
5、齊讀課文,說說對“陋室”總的印象。(陋室不陋)
6、陋室為何不陋?用文中的話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最關鍵的是哪兩個字?(德馨)
四、品讀課文。
1、作者“德馨”表現(xiàn)在何處?怎樣表現(xiàn)的?(用文中的話回答)(苔------勞形)
(分析:德在何處:中國文人中“君子”所秉持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格精神。
馨在哪里: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愿望;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運用比興手法。)
2、到這里來的人多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不多!疤-----青”)
3、到陋室來的都是些什么人?(鴻儒)
4、作者為什么要寫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寫自己的朋友是博學之士、高雅之人,以顯示自己的“德馨”)
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調素琴,閱金經(jīng))
講述:這里既有正面的描寫,又有反面的描寫;既有實寫,又有虛寫。正面描寫的句子是:調素琴,閱金經(jīng),這是寫實,表現(xiàn)了從容、恬淡的生活。反面描寫的句子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是虛寫,表現(xiàn)了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6、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景、友、趣)
講述: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陋室不陋的呢?(多媒體展示)
五、悟讀課文。
1、作者明明在頌自己的陋室,為什么又寫“諸葛廬”、“子云亭”?
(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比)
2、作者自比“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
(表明作者想從政治上和文學上都干出一番事業(yè)。)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個什么樣的人?(有遠大抱負的人)
4、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的這種寫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多媒體展示)
小結:作者先運用比興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龍”引出“德馨”,點出文章中心;再運用類比,將自己的陋室和諸葛廬、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楊雄相提并論,其意不言自明。
5、文章以孔子的話作結有什么作用?照應了哪一句?
(再次證明陋室不陋,從而表明自己超凡脫俗的胸襟,同時又照應了“惟吾德馨”一句,以古代圣賢自比。)(照應“惟吾德馨”)
6、由此看來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還是更進一層?
(更進一層,是“德馨”的深化)
7、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這篇“銘”贊美簡陋的居室,要表達什么?
(不慕榮利、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山--仙名
何 陋 之 有
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無
絲
談 可 竹
笑 以 之
有 調 亂
鴻 素 耳
儒 琴 無 水-- 龍靈
往 , 案
來 閱 牘
無 金 之
白 經(jīng) 勞
丁 形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托物
言志
六、誦讀全文,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七、拓展延伸:讀先生美文,寫我輩心聲。
1、仿寫:《 銘》
2、課堂交流。
陋室銘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掌握相關的文言字詞,翻譯課文。
認真體會“銘”文句式整齊、押韻,節(jié)奏感強的特點。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疏通文意以學生翻譯為主,教師講解為輔:
分析課文時教師要發(fā)揮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學習古人的優(yōu)秀品質,不斷增強個人的魅力。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知識,訓練并提高學生熟讀成誦的能力。
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高潔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體會本文語言優(yōu)美,韻律和諧的特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熟悉生字難詞,結合課文注釋背誦重點解詞。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自學點撥法,引導學習法。
課時安排 :
1課時
一、導入新課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自己的書房居室都會搜腸刮肚的起一個響亮而別有深意的名字。例如:“老學庵”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晚年的書屋名稱,此名表達了詩人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息,學而不止的精神。著名戲劇家梅蘭芳室名“綴玉軒”,寓意為博采眾家之長。魯迅先生在北京時支持學生愛國運動,被反動文人罵為“學匪”。鑒于此,詼諧的魯迅把自己寓所的書房起名“綠林書屋”!熬G林”者,強盜也,“綠林書屋”乃“學匪”之寓所也,以此來諷刺反動文人的誣蔑。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另一位高人居室----劉禹錫的“陋室”,看看這“陋室”背后的故事。
二、檢查課文的預習情況。(ppt展示)
1、給加粗字注音
惟吾德馨( ) 鴻儒( ) 調素琴 ( )
案牘( ) 西蜀子云亭 ( ) 苔痕( )
屏幕展示,學生自測,教師展示答案,檢查學生預習的結果,強調易錯的讀音,學生齊讀,加強記憶。
2、解詞
(1)有仙則名( ) (2)有龍則靈( )
(3) 斯是陋室( ) (4)何陋之有( )
(5)苔痕上階綠( ) (6)草色入簾青( )
(7)談笑有鴻儒( )(8)往來無白丁( )
(9)可以調素琴( )(10)無案牘之勞形( )
(11)惟吾德馨( )( )
屏幕展示,學生一起來回答,因為都是課后的注釋,沒有難度,只是檢查預習的結果,不進行深入的分析。
3、初讀文章,讀準字音。學生朗讀,教師注意在讀音上的輔導,積極評價學生的預習情況。
三、走近作者,解題。
學生以同桌為自然單位,兩人合作,借助手中的資料查找本文作者及相關的背景資料,對重要信息進行圈點勾畫,教師巡視檢查學生的查找情況。最后教師總結,屏幕展示作者簡介,以及相關背景,接著講述陋室由來的一個小故事,然后講解“銘”這種文體,并把握文體的特點,最后聽朗讀,品押韻,學生再讀課文。教師準備資料如下:
1、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他是一位性格倔強的詩人,求異心理很強,如悲秋,從來就是詩人的通病,他卻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贝_實膾炙人口。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但遭到保守派的排擠,被貶官降職十年。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城,又因《玄都觀桃花》和《再游玄都觀》詩作先后兩度被貶。劉禹錫寫此文時,正被貶為和州刺史,其時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朝廷任人惟親。官僚士大夫階層大多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劉禹錫對此深感憂慮,卻又無可奈何。
2、陋室由來:劉禹錫被貶為和州刺史后,按朝廷規(guī)定,劉禹錫的住房應在縣衙內,但是和州縣太爺是個“勢力眼”,給他安排到城南臨江的三間民房居住。對此,能屈能伸的劉禹錫毫不在意,搬了進去,提筆寫了一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的對聯(lián),信手貼在寢門上。知縣看了對聯(lián),認為他因革新降職,被貶到和州縣還不服氣,一心想著爭辯。為了教訓他,又把劉禹錫的住所遷到較遠的德勝河邊,并把住房面積減半。劉禹錫搬到新居,看到那里依山傍水,百花爭艷,他又撰寫了一副對聯(lián):“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看了又惱火又害怕,惱他仍執(zhí)迷不悟,怕他惹出麻煩牽連自己,又下令將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間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舊小屋,看他還怎么接待鴻儒們來此聚會。果然因室內無立足之地,門前逐漸寂寥。但是逆境使詩人的靈魂更加高潔。這時他寫成了《陋室銘》,并請人碑刻后豎于門外。此精妙短文構思巧妙,寓意深刻又發(fā)人深思。讓我們感受到了劉禹錫的博大胸懷、高尚情操及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
3、了解文體: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如:墓志銘、座右銘等。銘文一般都是押韻的,又講究句式整齊,常用排比、對偶句。字數(shù)相同、意思相對的兩個相接的句子,叫做駢句。駢句不僅講究對偶,而且講究聲律。本文中的押韻就是講究聲律的表現(xiàn)之一。押韻指在句末或聯(lián)句之末用韻母、聲調相同的字。文中名、靈、馨、青、丁、經(jīng)、形、亭押韻。駢文押韻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時便于吟誦和記憶,有聲調和節(jié)奏之美。
4、聽朗讀,學生齊讀,品味押韻。
四、疏通文意,三讀課文。(ppt展示)
屏幕顯示全文及重點字詞,幫助學生翻譯課文,了解文意。課件展示對重點詞語和句子總結。帶著對課文的理解,加入自己對作者的理解,再讀課文。
重點詞語:馨、名、勞、亂、之
重點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五、賞析美文,四讀課文。
教師拋磚引玉: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心聲的句子,并證明自己的.觀點。本輪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采取小組討論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降低難度。把個別的小問題放在下面解決,共性的問題,一起解決。教師的資料準備如下: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币陨剿雎摇_@里,用山、水來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龍”來比“德”,用“名”和“靈”來比“馨”。
作者的目的是寫陋室,卻用山水作比,使文意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靈不在于深而在于龍,那么,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败啊弊之孆堻c睛,統(tǒng)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八故锹,惟吾德馨!秉c明全篇主題!堵毅憽烽_篇以山水起興,運用類比的手法引入正題,既顯得出手不凡,也為以后的陋室歌頌功德埋下了伏筆。從側面烘托陋室清幽,寧靜。也表達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
2、陋室不陋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從三個方面來具體論述陋室不陋:
(1)自然環(huán)境的清幽雅致!疤凵想A綠 ,草色入簾青。”上、入”采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么;“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干些什么。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huán)境凄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huán)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
(2) 交往人物的賢良儒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彼自捳f,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們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zhèn),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p>
(3)生活情趣的高雅脫俗:“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庇姓婷鑼懠磳崒懙木渥,“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也有反面描寫即虛寫的句子,“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翱梢哉{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對應,“閱金經(jīng)”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對應。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閑適、安貧樂道的情趣。
總之,作者描寫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這也就為下文“何陋之有”的結論提供了事實依據(jù)。
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寫盡,為什么又寫諸葛廬、子云亭呢?
運用類比,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 ,表現(xiàn)了自己同諸葛亮和揚雄一樣高潔而不受客觀居住條件所困的高尚情懷。
4、文章結尾引孔子的話“何陋之有”,有什么含義?
孔子這句話是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后一句,那是因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卻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類的君子,這樣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陋室不陋,關鍵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結尾引經(jīng)據(jù)典,力發(fā)千鈞,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5、托物言志,小結主題!巴形镅灾尽保菏侵竿ㄟ^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即將個人之“志”依托在某個具體之“物”上。于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征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歲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發(fā)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于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再如,我們學過的《紫藤蘿瀑布》“花和人都會遇到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人們要汲取歷史的經(jīng)驗,鼓起生命的風帆,并將這種個人的努力,融入千萬人的群體奮斗中,才能組成 “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于謙的《石灰吟》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表達自己要和石灰一樣,不怕艱難、不惜犧牲、堅守清白,決心在艱苦中磨練,堅守清白,準備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負。
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一方面向朝中當權者顯示自己并未因遭貶而郁郁寡歡,相反卻過得安逸瀟灑;另一方面表達自己身居陋室不改初衷,屢遭磨難而堅守節(jié)操的信念。本文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
5、再讀課文,抒發(fā)作者情懷。
六 、整理課文條理,引導學生當堂成誦。
開篇運用類比引出主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再從三個角度具體闡明,即居室環(huán)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最后總結全文,以諸葛廬子云亭作比,以孔子的話結束全文。
陋室銘教案9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名、馨、鴻儒、白丁、勞、形”等重要的文言詞語的含義,通過疏通把握文意的基礎上朗讀出美感并能熟讀成誦。
2。通過品讀,結合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理解作者身居陋室卻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和高尚品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志趣追求。
重點難點:
通過品讀,結合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理解作者身居陋室卻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和高尚品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志趣追求。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內容分析:
《陋室銘》是古代銘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人貴有精神”,劉禹錫借此文自述其志,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出自己雖身居陋室卻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和高尚品德。
七年級的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方法,而且本文篇幅短小,注釋詳盡,那么對于學生朗讀和對內容理解方面的教學指導就變得尤其重要。同時,結合這一單元的主題,在感受和理解作者雖身居陋室卻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和高尚品德的基礎上,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志趣追求。另外這篇銘文之所能歷來被人稱頌,也有其文章的美感之所在,在教學中,通過品讀體會文章之美并讀出美感,也是學生容易忽視的學習要點。
一、情景引入
背景故事導入并介紹作者。
[設計說明]:背景故事的導入,引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對作者的了解,使學生能夠知人論世。
二、整體感知
1。什么是“銘”?“銘”這一文體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如座右銘、墓志銘等。特點:篇幅短小,句式較短,兩句相對,押韻有韻律,多用對偶等
[設計說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并讓學生結合課文去感受“銘”這一文體的特點。
三、重點讀析
1。請結合文中具體的語句,用“走進陋室,我仿佛看到了的畫面”說一句話。
明確:用優(yōu)美而富有想象力的語言說出“苔痕上階綠……無案牘之勞形”所描繪出的畫面。
[設計說明]:能夠在正確翻譯描寫陋室生活的句子的基礎上,進行語言的美化和陋室生活場景的想象,并在這個過程中落實關鍵詞。
2。設置情景:在知縣老爺和劉禹錫的`對話中感受陋室不陋。
明確:在品讀中感受劉禹錫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同時讓學生了解陋室“陋”與“不陋”的關鍵取決于誰住在里面,點明“惟吾德馨”是本文的中心句。
[設計說明]:在具體的場景中,通過知縣和劉禹錫對話感受陋室的“陋”與“不陋”。
四、拓展遷移
介紹劉禹錫的經(jīng)歷,結合之前所學的劉禹錫的作品,分析劉禹錫的理想是不是就這樣在陋室中彈著素琴悠閑自在地過一輩子呢?
明確:劉禹錫是一位有著安貧樂道的積極生活態(tài)度的人,也是一位志存高遠之人。
[設計說明]:通過縱向貫穿所學的知識,更好的了解人物形象。
陋室銘教案10
教學目標
背誦默寫,理解課文內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認識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熟讀成頌。
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新課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以前,我想先請大家做一道選擇題。一間王公大廈,裝飾華美,金碧輝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須說很多違背良心的話,做許多喪盡天良的事;有一間斗室,非常簡陋,但是有青山綠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邊。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什么?(學生答選后者)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和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選擇一樣。相信你會成為新時代的劉禹錫。
一、以多種方式熟讀課文。
1、齊讀(。課件2)
2、聽錄音范讀
3、引導斷句(。課件3)
4、請同學讀
5、再齊讀
6、跟讀錄音
二、解決生字詞,疏通大意。(。課件)
三、作者簡介,欣賞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誰取的?他是何許人也?)。課件
四、文體簡介(。課件)
五、問題探究:
1、粗課文生,同學們對陋室總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2、 “陋室”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課件11)
3、這八個字中哪兩個字最為關鍵?(德馨)
4、作者是一開篇就寫自己“德馨”的嗎?他是怎樣引出“德馨”的呢?
明確:前兩句以山水引出陋室,從而寫到“惟吾德馨”。 5、前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明確:對偶、類比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簡介類比與興的有關知識。(。課件12)
6、作者的“德馨”表現(xiàn)在何處?(“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五句)。課件13
“苔痕”兩句——清幽寧靜,不染浮華。環(huán)境之雅到這里來的人多不多?(不多。從“苔痕上階綠”可以看出)到陋室來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鴻儒)寫鴻儒是為了說明什么?
“談笑”兩句——交往高雅脫俗交往之雅
朋友來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可以調素琴……勞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情趣之雅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闡發(fā)道理、抒發(fā)感情的一種。寫作手法。
7、作者明明在頌自己的陋室,為什么又寫“諸葛廬”、“子云亭”?(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此)8、作者自比“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從政治上和文學上都干出一番事業(yè)。)
9、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個什么樣的人?(有遠大的抱負)10、由此看來,這一句在表意上是“畫蛇添足”還是更進一層?(更進一層,是“德馨”的深化)
小結
略。
第二課時
一、檢查舊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陋室銘》,誰能告訴我什么叫做“托物言志”。
以圖片引導回憶舊課。(板書)
二、導入新課
全文結局“何陋之有?”照應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課件15)”
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三、品一品,你認為哪一句才是本文的主旨。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保āUn件)
四、文言知識歸納。(。課件16)
五、總結拓展
為你的家取個好聽的名字。
陋室銘教案1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樺川縣第四中學的語文教師劉丹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銘》。本次說課內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方法的采用、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暮喗
《陋室銘》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久為流傳,本文是作者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jù)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為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背誦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能力目標: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ㄈ┙虒W重點的確立及依據(jù)
多形式的誦讀及當堂背誦。這樣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在多次誦讀后能基本了解課文大意。
。ㄋ模┙虒W難點的確立及依據(jù)
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經(jīng)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對文言文的閱讀和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并設計學習活動,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法的確立及依據(jù)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ㄒ唬┱b讀法: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
。ǘ┨釂柗ǎ河柧殞W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的把握能力。
。ㄈ┚毩暦ǎ杭皶r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ㄋ模┒嗝襟w的運用:主要起到一個激發(fā)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教學程序的確立及依據(jù)
。ㄒ唬⿲胄抡n采取情境導入法,出示陋室圖,讓學生將圖中的居室與自己的家進行比較說說對居室的看法,那么身居陋室的主人怎樣認為呢?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學的.課文《陋室銘》。
(二)示范背誦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三)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采用輪讀、個讀、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
(四)學生背誦學生在經(jīng)過反復的聽讀與朗讀之后基本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進行背誦,隨后采用游戲接龍的方式背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ㄎ澹⿲W生翻譯采用兩人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要求學生一對一,一人讀一人譯,互相幫助指正,教師適時指導。
。┧伎奸喿x
1、引導學生討論“作者為什么要為陋室作‘銘’”?
2、再次背誦全文,鼓勵學生大膽指出自己認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在討論中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抱負和情操。
3、師生互動設計板書,圍繞中心設置三個問題,帶著學生深入課文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從哪些方面寫了“陋室”?
3)結尾引用孔子的話有什么作用?
經(jīng)過學生討論與教師指導,師生共同完成板書設計。
(七)反饋練習
1、按要求默寫
、賹懗霰疚牡闹行木
②寫出表現(xiàn)陋室環(huán)境幽美的句子
、蹖懗霰憩F(xiàn)陋室主人所參與事之雅致的句子
本組練習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ò耍┬〗Y全文
讓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還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ň牛┎贾米鳂I(yè)
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寫一段話,將你的理想和追求通過某些物品(體)表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也獲得了及時反饋。
五、板書設計
山(仙)名喻陋室(德馨)
水(龍)靈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
陋室不陋托物言志
諸葛亮
自比何陋之有?安貧樂道的情趣
子云亭
本次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懇請各位給予批評指正!
陋室銘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 。
【過程與方法】朗讀,小組討論,教師啟發(f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引導學生完成當堂背誦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對文章精妙新穎構思的分析
【課前準備】
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里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2、簡介作者、解題,揭示目標:
銘文體的'初步認識,作者介紹,找尋壓韻
二、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3、教師范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注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
論。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分組譯文,最后一句教師承包)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
5、師:那么,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2.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大聲朗讀,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四、板書: 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 比興引陋室 —馨
對偶 擬人描環(huán)境——青
襯托 對仗夸朋友——雅
實 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jīng)據(jù)典表態(tài)度——樂
五、小結寫法:托物言志(板書:托物言志)
投影: “托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
4、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六、集體背誦。
學生互相背誦 師生競賽 學生齊背
七、布置作業(yè) :
A(學優(yōu)生):默寫
B:(中等生):朗讀并背誦
C:(后三分之一學生):朗讀并背誦
反思:
陋室銘教案13
本課題教時數(shù)
1
本教時為第1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
目標
1.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讀罷此文,我們能從中獲得哪些啟示?
能力
目標
3、認識“銘”這種文體,學習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方法。
情感
目標
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愿望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習本文重點,讀完本文后,從中獲得的啟示
教學用具
教學程序
備注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語
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城市中,極目遠眺,所見皆是高樓大廈,我們也是所居者之一,如果這時給你一間茅草屋我想恐怕沒有哪個同學愿意去居住,可是我們唐朝偉大的文學家劉禹錫卻不僅住著陋室,還提出“陋室不陋”的觀點,為何呢?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
二、教學過程:
。ㄒ唬┙榻B相關背景
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唐順宗時,熱心幫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失敗后,被貶為郎州司馬,后又任連州、郎州、何州等州刺史。在何州有一陋室,此篇《陋室銘》便就此所作。
。ǘ┰趯W習《馬說》時我們了解了“說”這種文體,今天我們再來認識認識“銘”這種文體。“銘”就是記載,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記不忘,后來便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文體。常常在金屬器物或碑石上刻寫文字,用來記敘生平、事業(yè)、功德,表示紀念,或是記物寓意,表示勉勵或警戒之意。
。ㄈ┪鑫
1.師:本文最富哲理,最能體現(xiàn)作者寫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這句話是怎樣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這句話先說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2.師: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板書陋室),卻用山水(板書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叫比興(板書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
章波瀾起伏耐人尋味。
3.師:(課外拓展)老師這里有一句話,看看這句話的語意重點在什么地方?
。ㄍ队埃┩高^窗戶看天空,透過天空歷史,透過歷史看人生。
生:這句話的語意重點在“人生”,它是通過“窗戶”、“天空”“歷史”而引出的。
4.師:陋室陋嗎?
生:不陋。
5.師:那么,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生發(fā)言)
6.師:大家的發(fā)言非常踴躍。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靈不在于深而在于龍,那么,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于它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說,盡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
(引導學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氣韻)下面請同學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情境)那青苔是怎樣應了作者的心意,一點一點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駁的石階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們聚集在一起,繞過窗簾飄入室內的?(生發(fā)言)
師:同學的發(fā)言很精彩。請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內有王叔文、柳宗元等人,他們在談些什么,這些人在一起,又會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讓學生分別把自己想像成劉禹錫、王叔文、柳宗元等。)(生發(fā)言)
師: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畫面!哪里還有什么為那昏庸皇帝當差去
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勞形”與痛苦!
師:再看室內的陳設,文章重點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產(chǎn)生怎樣的聯(lián)想?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生發(fā)言)
3.討論今天我們讀了這篇文章,從中獲得哪些有益的啟示?
師:請大家來看這樣一則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我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打籃球,尋思游戲廳,可以打瞌睡,觀窗景。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心,自習說閑話,講課聽不進。心里說,混帳文憑。
這則材料是針對我們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言的?
生: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透徹。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生發(fā)言)
師:同學們,你一定非常熱愛自己的.家吧!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一下劉禹錫,為你的家描上一筆,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生發(fā)言)
師:(小結)短短的一節(jié)課,我們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
這并不奇怪,因為至今老師也不敢說已經(jīng)讀懂了它,進入劉禹錫的精神境界里,并把這種精神帶入我們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讀它。
同學們,一年以后,你還會再讀《陋室銘》嗎?十年以后呢?若干年以后呢?
師:(引導)美文,是要我們的一生去解讀的,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它進行長期的孜孜不倦的研習,每當我們精進了一步,我們的學識、做人的涵養(yǎng)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為精神的影響是可以超越時空的。
(四)總結:
這篇銘文通過贊揚陋室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ㄎ澹┳鳂I(yè):背誦課文,課后練習二。
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陋室————德馨————不陋
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
主人情趣(優(yōu)雅)雅致澹泊、豁
教學后記
陋室銘教案14
【學習目標】
1、熟讀文章,把握文章內容,背誦文章。
2、積累文言詞匯及句式,疏通文意。
3、理解用托物言志的寫法表達作者的高潔志趣。
【學習重點】
1、積累重點詞匯,把握文章的主旨,欣賞駢句的句式特點。
【學習難點】
2、理解用托物言志的寫法表達作者的高潔志趣。
【學習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學習過程:
一、預習交流
【活動一】讀寫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陋室銘xxxxx惟吾德馨xx苔痕xxx
談笑有鴻儒xxx案牘之勞形xxx諸葛廬xx
2、參照注釋,解釋字詞。
有仙則名xxx有龍則靈xxx斯是陋室xxx惟吾德馨xxx往來無白丁xxx無絲竹之亂耳xxxxxx無案牘之勞形xxxxxx何陋之有xxx
談笑有鴻儒xxxx
3、重點句式何陋之有?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活動二】預習材料交流。
1、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xx,有xx之稱。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本篇是他被貶后寫的。
2、了解“銘”這種文體的特點。
“銘”原來是古代刻在xx文字,后來發(fā)展成為一中文體。這種文體xx、xxx、押韻,內容上多有頌揚或鑒戒。
4、預習心得交流
二、合作學習
【活動一】引導學生閱讀
步驟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讀音、斷句、語氣。
步驟2、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指出問題。全班齊讀。
步驟3、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句式的'特點。這種句式叫駢句。
【活動二】整體感知
步驟1、結合注釋,小組合作探究,翻譯文章。
注意重點句式、詞匯。教師巡視指導。
重點句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鬃釉疲骸昂温小!
步驟2、圈點勾畫出文中寫了陋室的哪幾方面?
【活動三】精讀突破
步驟1、文章開頭為什么寫山和水?
步驟2、文中表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句?
xxxxxxxxxxxxxxxxxxxxx
步驟3、作者為什么在結尾提到諸葛廬、子云亭?
xxxxxxxxxxxxxxxxxxxxx
步驟4、文章結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xxxxxxxxxxxxxxxxxxxxx
步驟5、作者借陋室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懷?這種寫法叫作?
xxxxxxxxxxxxxxxxxxxxx
【課堂小結】我學習,我總結。
重點文言詞匯、文章的寫法、駢句。
【鞏固提升】
1、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
《陋室銘》中寫景色之雅的句子是:xxxx,xxxx寫交往之雅的句子是:xxxx,xxxxxx。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xxxxxx,xxxxx。
文章的主旨句是:xxxxx,xxxxxxx。
王歡字君厚,樂陵人也。安貧樂道,專精耽(1)學,不營(2)產(chǎn)業(yè),常丐食誦《詩》,雖家無斗儲(3),意怡如(4)也。其妻患之,或焚毀其書而求改嫁,歡笑而謂之曰:“卿不聞朱買臣妻邪?”時聞者多哂(5)之。歡守志彌固,遂為通儒。(6)
注釋:(1)耽:非常愛好。(2)謀求(3)斗儲:一斗糧食的貯存。(4)意怡如:內心還是安適愉快。(5)哂笑:譏笑(6)通儒;指貫穿古今學識淵博的儒者。
1、其妻患之xxxx2、常丐食誦詩xxxxx
翻譯句子:
歡守志彌固,遂為通儒。xxxxxxxxxx
2、王歡與妻子的對話有什么作用?
陋室銘教案15
教學目標:
1.了解“銘”“說”這兩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達高潔志趣。
3.學習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教學過程:
第1課時《陋室銘》
一、導入新課
在中國的諸多文化遺跡當中,有很多帝王將相的宮府宅邸,它們或者以豪華氣派讓人驚嘆不已,或者以設計精巧讓人流連忘返。但有一處居所,它既小且陋,卻因主人的一篇銘文而傳頌千載。這就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下面讓我們學習《陋室銘》,一起走進“陋室”,走進劉禹錫的精神世界。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有“詩豪”之稱。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革新失敗后,多次被貶。本篇是他被貶后寫的。
2.了解相關文學常識。
“銘”,原來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發(fā)展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押韻,內容上多有頌揚或鑒戒之意。陋室,即簡陋的房子!奥毅憽本褪峭ㄟ^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目標導學二:分類積累,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提出朗讀中的疑難字句,教師組織同學們相互幫助解答。
2.聽錄音,學生小聲跟讀并找出韻腳。
明確:名、靈、青、丁、經(jīng)、形、亭。
3.自主學習。結合工具書和注釋,初步疏通文句,將自己不理解的詞句標出。
(1)一詞多義
之無絲竹之亂耳(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2)詞類活用
、儆邢蓜t名(名詞作動詞,出名,有名)
、跓o絲竹之亂耳(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受到擾亂)
③無案牘之勞形(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勞累)
、芴凵想A綠(方位名詞作動詞,長到)
4.翻譯課文。
目標導學三:品味剖析,領悟意境
1.課文名為《陋室銘》,為何結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這是否矛盾?
明確:不矛盾。題目中的“陋”是書房的形陋。而結尾的“何陋之有”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簡陋,緊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這雖是陋室,但作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2.陋室不“陋”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明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環(huán)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罢勑τ续櫲,往來無白丁”,寫朋友的賢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情懷!翱梢哉{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生活的高雅脫俗,反映出室主人不為瑣事縈懷的心態(tài)。從居室環(huán)境之雅、交往人物之雅、情趣之雅三個方面寫陋室不“陋”。
3.文章主旨至“無案牘之勞形”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寫盡,為什么又寫諸葛廬、子云亭呢?
明確:這是作者向深處開拓主題。采用類比,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們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揚天下,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賢的抱負和志趣。
4.文章起筆寫山水似乎與陋室不相干,為什么要這樣寫?
明確:古代傳說中,山中有神仙,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龍,這水就是靈水。作者在這里運用類比的手法,意在說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靈不在于深而在于龍,那么室之陋與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華富貴,而在于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文章先用山水起筆,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寫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教師總結: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巴小钡膶ο笫恰笆摇,表現(xiàn)的是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淡泊名利、安貧樂道、重視自身修養(yǎng)的志趣。
目標導學四:寫作嘗試,拓展遷移
1.為進一步體會中國文人那種超脫紅塵的寧靜和寵辱不驚的恬靜坦然,可推薦學生閱讀以下篇目:陶淵明的《飲酒》、梁實秋的《雅舍》、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
2.仿寫一篇銘。
示例一:
交友銘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則靈。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難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處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無爭吵之亂耳,無猜忌之勞形。戰(zhàn)國廉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示例二:
奧運銘
國不在大,技高成名。人不在多,參與就行。斯是奧運,眾星如云。隊員現(xiàn)絕技,教練出奇兵。場上爭金牌,場下敘友情。可以破紀錄,論輸贏。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東方雄獅怒,西方蒼鷹鳴。國人云:看我奧運。
三、板書設計
陋室銘設喻引題山 水 陋室
仙 龍 德馨
陋室不陋環(huán)境幽靜
交往風雅
情趣高雅
古賢自喻 反問點題 托物言志安貧樂道
高潔傲岸
第2課時《愛蓮說》
一、導入新課
荷花也稱蓮花,它一直是中國畫家們喜愛的繪畫題材,也是歷來為文人墨客所稱頌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殘紅半破蓮。從來寥落意,不似此池邊”分別抒發(fā)了詩人不同的感情。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則抒寫了滿湖荷花帶給人們的無盡喜悅。而宋代哲學家周敦頤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余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贊美蓮花的傳世名篇《愛蓮說》。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熟悉文體
1.了解作者。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謚號元,北宋哲學家,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
2.了解相關文學常識。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于論說文的范疇。它往往帶有某些雜文雜感的性質?梢哉f明或敘述事物,也可以議論和抒發(fā)感情。通常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
目標導學二:朗讀課文,分類積累
1.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出難讀的字和難解的詞句。
2.讀準下面的字音。
頤(yí)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漣(lián) 褻(xiè) 鮮(xiǎn)
3.請一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指出這名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
4.自主學習,結合工具書和注釋初步疏通文句。
(1)古今異義
亭亭凈植(古義:豎立;今義:種植)
(2)一詞多義
之水陸草木之花(結構助詞,的)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際意義)
遠香遠益清(遠播)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遠遠地)
清濯清漣而不妖(形容詞,清澈)
香遠益清(形容詞,清幽)
(3)詞類活用
①不蔓不枝(名詞用作動詞,生藤蔓;生枝莖)
②香遠益清(形容詞作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
(4)文言句式
、偈÷跃洹H纾河瑾殣凵徶鲇倌喽蝗。(“出”后省略介詞“于”)
、谂袛嗑。如: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也”表判斷)
目標導學三:理解內容,把握寫法
1.在作者看來,蓮花有什么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
明確:蓮花的可愛之處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上述可愛之處,突出了蓮花的哪些特點呢?
明確:這個長句,從生長的環(huán)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濯清漣而不妖”的莊重;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從風度氣質方面寫出了蓮“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
3.我們知道了作者之所以愛蓮,不僅因為蓮花的姿態(tài)美麗,更是因為蓮花的高潔、莊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來朗讀這一個長句呢?
明確:敬佩、贊美之情。
4.師生共同朗讀這一長句,要讀出敬佩、贊美之情。
5.前面我們說過“說”這種文體偏重于議論,那么《愛蓮說》這篇課文,哪一段偏重于議論呢?請找出直接議論蓮的句子。
明確:第二自然段對菊花、牡丹做出評論,表明愛憎。直接議論蓮的句子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6.君子是怎么樣的人?作者將蓮比作君子,意在說明什么?
明確:是品德高尚的人。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見他贊美蓮花的根本目的是贊美具有蓮花一樣的高尚品德的人。這種寫法叫作“托物言志”。“蓮,花之君子者也”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句。
7.文題是《愛蓮說》,而文中卻三次提到“菊”“牡丹”,這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襯托。第一次襯托,表現(xiàn)作者自己獨愛蓮花,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顯出蓮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表現(xiàn)作者對追名逐利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8.“噫”是一個嘆詞,表示感慨,引領下文對不同愛花人的品評。這三句話在朗讀時語氣應如何把握?(明確后齊讀這三句)
明確:第一、二句讀出感嘆的語氣。第三句要讀出嘲諷的語氣。
9.齊讀全文。要求語氣舒緩,抑揚頓挫,富有感情。
目標導學四:拓展延伸,個性表達
1.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愛蓮說》中的哪一句,并談談自己對這一句的理解。
2.將《陋室銘》與《愛蓮說》自讀一遍,比較兩者的異同。
明確:主題上,兩文都表現(xiàn)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稅凵徴f》一文表達的是在污濁的塵世間保持自己清白節(jié)操的志向,《陋室銘》一文流露的則是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立意上,兩文均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稅凵徴f》一文通過正面贊美蓮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高潔情操,《陋室銘》一文則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一面,用“不陋”來突出“德馨”。表達上,都采用了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方式。《愛蓮說》一文對“蓮”進行人格化的描寫,《陋室銘》一文則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致的環(huán)境和主人的高雅風度,表達自己高潔隱逸的情懷。
三、板書設計
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托物言志)
可取之處在學習方式上,注重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輔以教師的點撥。從教法上看,讀的方法靈活多樣,有范讀、跟讀、齊讀、領讀等,充分體現(xiàn)讀的特色,并能將傳統(tǒng)的誦讀法與現(xiàn)代的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問題的設計上,體現(xiàn)了小梯度。板書設計簡要概括,對文章的重難點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不足之處沒有檢查、督促學生對課文進行預習,因此部分學生完成得不夠到位,影響了課堂教學進度。
【陋室銘教案】相關文章:
《陋室銘》教案05-27
陋室銘教案04-07
教案《陋室銘》06-12
陋室銘的教案03-07
《陋室銘》教案06-06
【精品】陋室銘教案01-23
《陋室銘》教案【實用】07-02
《陋室銘》教案范文03-28
陋室銘教案范文07-13
關于《陋室銘》教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