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五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學習體會詩人在《我用殘損的手掌》中直觀性描繪與虛擬性想象結合的手法,以及與前一首詩截然不同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風格,從而了解詩人的經(jīng)歷與內在情感的變化。
教學難點:學習這首詩中表達詩情的手法,體會作者身陷囹圄卻壯懷激烈的情操。
教學目標:一課時
教學步驟:
戴望舒,早期受到法國向正派的影響,1941年在香港被日軍以抗日的罪名抓入監(jiān)獄,他前后期的風格有明顯的轉變。前期講究音樂性和象征性,追求意象的朦朧,后期作品情調日趨明朗,表現(xiàn)出愛國知識分子對侵略者的反抗精神。
象征:文藝創(chuàng)作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指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來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種較為普遍的的意義。利用象征物和被象征物的內容在特定經(jīng)驗條件下的類似和聯(lián)系,可是后者得到具體直觀的表現(xiàn)。作為形象,象征可分為傳統(tǒng)象征和個人象征,后者為個人自創(chuàng)的象征方式。
提問:同學們仔細閱讀本詩,這首詩主要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兩個部分:開頭到“我站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第一部分表現(xiàn)了世人對淪陷地區(qū)的關注。
這一部分作者是用什么樣的手法來寫的呢?(對比,用家鄉(xiāng)以往的美麗和今天祖國的滿目瘡痍做明顯的對比,從而可以看出日寇的鐵蹄對祖國的踐踏。作者充滿中國人血淚的江山之時,不能不感到憤怒和悲哀。)
作者是如何家將兩個部分傳接起來的的呢?作者用無形的手掌撫摸著祖國的大地,這雙手觸到過長白山的雪峰,黃河的水,它是受過損害的,和那遼遠的一角。
作者認為祖國的未來是沒有一絲希望的嗎?
第二部分是一種光明的意味。是對依然完整的“遼遠的.一角”的贊美。
“太陽”和“春”的意象象征著什么?給予了詩人怎樣的情思呢?(太陽象征著光明,春象征著蓬勃的生機。詩人通過這兩個意象,表達了對依然完整的國土的贊美和向往。
“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是用來比喻什么的呢?(作者發(fā)揮他的想象力,把虛擬的想象同比喻結合。虛實相生,作者溫柔的撫摸,表達作者對祖國的真切而深沉的熱愛。
同學們選擇一個角度,對本詩的藝術特色作一簡要評價分析。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感情線索。
2.引導學生理解詩中藝術形象蘊含的情感。
3.通過對詩歌對比手法的運用及表達效果的分析,深層把握詩歌的主題。
4.體會詩人對苦難祖國的深切關注和真摯愛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在藝術形象中蘊含情感的手法。
教法:誦讀法、欣賞法、研討點撥法。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語設計:
抗日戰(zhàn)爭的炮火曾震動過許多中國人的心靈,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詩人戴望舒也走出了惆悵的叢林和寂寥的雨巷,把個人的不幸同國家命運融為一體,以深沉的思想,熾熱的感情,抒發(fā)了對災難深重的祖國的由衷關注和真誠的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在侵略者的鐵窗下獻給祖國的戀歌《我用殘損的手掌》。
創(chuàng)設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心,為下文的學習奠定基礎。并借此了解作者寫此文的時代背景。
二、朗讀;
1.聽配樂錄音(或者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朗讀的語調、節(jié)奏及情感。
2.朗讀指導。
語調:前半部分深沉,后半部分激昂。
感情:前半部分消極,冷色調;后半部分積極,暖色調。
3.分四組朗讀。讓學生點評。
4.指名讀詩。師生共同點評。
5.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感情。
學生聽讀,并注意朗讀的語調、節(jié)奏及情感。
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怎樣去朗讀。
每排學生為一組分別讀詩,余生給予評價。
分別找兩生讀詩,師生共同點評。
生自由朗讀,體會字里行間所包含的感情。
三、研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一找這首詩描寫了哪些具體形象?作者借此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歸納點撥:形象:殘損的手掌廣大的土地長白山的雪峰黃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嶺南的荔枝花等。
感情:詩人以殘損的手掌撫過祖國大地形象化思緒,在想象中再現(xiàn)了他的家鄉(xiāng)、長白山、黃河、江南、嶺南以及未曾親身體驗過的解放區(qū)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覺展示了他內心情感的變化。詩人先是凄楚憂憤,轉而熱切期盼,對解放區(qū)寄予了民族復興的希望。
2.作者感情的變化,具體體現(xiàn)在詩中一些起修飾作用的詞語上,這些詞語有些是消極、冷色調的,有些是積極、暖色調的,請同學們找出這些詞語,并說說詩人這樣寫有什么表達效果。
點撥歸納:
積極暖色調詞;新生、遼遠、溫暖、明亮、堅固、蓬勃、永恒
消極冷色調詞:殘損、冷、徹骨、寂寞、憔悴、陰暗
表達效果:通過對比更好地表達詩人內心深處的愛與憎。
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四人一組合作,找到詩中有哪些具體形象,作者借此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在師的點撥下,理解詩中具體形象中蘊含的感情。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學生仔細讀詩,邊讀邊畫出起修飾作用的詞語,并區(qū)別哪些是冷色調,哪些是暖色調,進而分析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在師的點撥下,生從語言運用的角度理解、欣賞這首詩。
四、品讀。
這首詩中,很多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形象,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從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談談你的理解。
例:
1.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這句是以情侶關系和母子關系比喻,把詩人對解放區(qū)的溫柔感情抒發(fā)的細致動人。
2.不像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這句詩很形象地描繪出能夠把握自己命運的人民的新生活。
3.那里是太陽,是春
這句詩用太陽和春天來比喻解放區(qū)的欣欣向榮與勃勃生機。
4.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這句詩用廣大的土地借指整個中國,用摸索中的想像把對敵人的恨和對中國人民的愛細膩地表現(xiàn)出來。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找一句你認為最生動形象的詩句,并作簡要分析。
在師的指導下,生理解運用恰當?shù)男揶o手法,可以使文章更生動、形象。
五、遷移。
詩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體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緒具有可感性。借鑒這種寫法,聯(lián)系你的生活體驗,寫幾句富有詩意的話,抒寫自己的一種感情。(如思念悲傷歡欣等。
學生借鑒這首詩通過描寫具體事物來抒寫思想感情的寫法,寫片段作文。
板書設計:
我用殘損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 篇3
〖創(chuàng)意說明〗
戴望舒是著名的“雨巷”詩人,十分注重詩的音樂美,這首《我用殘損的手掌》同樣也體現(xiàn)著他對詩歌韻律的追求,因此,教學可從“朗讀”切入。充分朗讀之后,“個性解讀”——“多角評析”——“自主鏈接”,分層推進,由發(fā)現(xiàn)詩的美,到評價詩的美,再到發(fā)現(xiàn)更多的美,學生能力呈螺旋式上升。
〖教學步驟〗
一、充分朗讀
1、第一遍,教師教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
我/用殘損的手掌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這一角/已變成灰燼,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
2、第二遍,師生合讀,讀出詩的層次。
第一層(師讀),“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第二層(男生讀),“這一角已變成灰燼”到“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第三層(女生讀),到結束。
3、第三遍,配樂朗讀,讀出詩的感情色彩:
描寫淪陷區(qū)的一節(jié),讀得凄楚憂憤;描寫解放區(qū)的一節(jié),讀得明朗溫馨。
二、個性感受
1、詩人描寫“摸索”時手掌的感受,細膩而又真切:在想像中描畫了祖國的現(xiàn)狀,感受著淪陷區(qū)人民生活的苦難,傾吐著對祖國母親的赤誠。請閉上眼睛靜靜聆聽,選擇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生活的苦難,傾吐著對祖國母親的赤誠。請閉上眼睛靜靜聆聽,畫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由手掌的觸覺聯(lián)開去,從所見、所聽、所聞、所感等多種角度來描述自己的感受。
如“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一句可以這樣描述:我把手伸進水中,河水冰涼冰涼。昔日那錦幛似的鮮花,在炮火中枝殘葉敗;那嫩柳枝發(fā)散出來的清香,被濃濃的血腥味籠罩。水中的荇藻啊,好似掛在我心頭的挽幛!
“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祖國的長白山上,雪峰兀立,寒氣徹骨,似一把把利劍,刺痛著我的心!因為我看到侵略者的鐵蹄正在我的祖國肆意踐踏!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嶺南,這四季如春的地方,聞不到花香,聽不到鳥語,滿山都是荒涼、滿眼都是廢墟,聽到的只有百姓那愁苦的哀嘆、那憤怒的呼喊。
“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南海上,一片死寂;臎龅臐O村里,只有殘留的破舊的漁網(wǎng)和白森森的魚骨;偶爾有人在村里走動,他們面容憔悴、衣衫破舊。我恨!不是因為侵略者強占了我們的國土,人民怎會是這般模樣?
“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那么柔軟、那么親切、那么令人依戀!這土地是美好的、溫暖的;是令人向往的、無比香甜的。解放區(qū)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qū)的地,是美麗的地!
3、學生交流。
三、多角評析
自選角度,評析文章。用“我發(fā)現(xiàn)________”說話。學生的發(fā)言可能有:
1、我發(fā)現(xiàn)文章在構思上用了“一線串珠”的手法,即用“手掌的感受”這一線索將全詩貫穿起來,所以文章描寫的對象雖多,但一點也不覺得蕪雜。
2、我發(fā)現(xiàn)文章運用了前后對比的手法。在寫淪陷區(qū)時,詩句中流露出憂憤;而在抒寫解放區(qū)時,情緒卻陡然變化,變得熱切,充滿了憧憬。
3、我發(fā)現(xiàn)文章語言上很有特點。詩人選用了積極的、暖色調的'詞語來描寫解放區(qū),而用消極的、冷色調的詞語來描寫淪陷區(qū),很好地表達了情感。
4、我發(fā)現(xiàn)詩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很巧妙,他用具體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使得抽象的心緒變得具體可感。
5、我發(fā)現(xiàn)詩歌前后部分寫法不同,有一種搖曳多姿的美。前半部分寫淪陷區(qū)采用的是實寫,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畫面綴連;而后半部分對解放區(qū)側重于寫意,充滿了抒情意味。
6、我發(fā)現(xiàn)整首詩歌都是在詩人的想像中完成的,因此,詩歌的意境既有現(xiàn)實的真實性,又具備超現(xiàn)實的廣闊性,兩者水x交融、巧妙和諧。
……
四、自主鏈接
請你根據(jù)自己的積累,為本課學習資料庫添加相關內容。
點撥:
添加的內容可以有:
《我用殘損的手掌》的名家朗讀,《我用殘損的手掌》賞析;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的音畫欣賞,戴望舒的同期作品《獄中題壁》;“戴望舒與中國現(xiàn)代詩”,戴望舒《論詩零札》摘錄,杜衡《望舒詩論》,張新《戴望舒:一個邊緣文化型詩人》……
【備選創(chuàng)意】
〖創(chuàng)意說明〗
從語言的角度學習詩歌,不僅能從一個別致的角度領略到詩的美,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語感,提升語言鑒賞力。
〖教學步驟〗
一、自主發(fā)現(xiàn)
1、要求學生從語言的角度閱讀課文、發(fā)現(xiàn)課文。
2、教師示范:
從詞語的搭配來看,作者很善于用修飾語來表達情感,如用“殘損、冷、徹骨、寂寞、憔悴、陰暗”來寫淪陷區(qū),傳達出一種憂憤悲苦之情。
3、學生交流:
從動詞的選用來看,作者用語富于變化,如“觸到”“滑出”“蘸著”“沾”“輕撫”“貼”等詞緊緊扣住“摸索”二字,文章思路清晰明了。
從形容詞的使用來看,因為作者的主觀情感蘊含其間,所以既形象又含蓄。如“殘損”一詞來修飾手掌,既是寫實,點明作者在獄中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又如一面旗幟,宣告著詩人的堅貞不屈。
從比喻句來看,既新穎貼切,又啟人聯(lián)想。如“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掌中乳”,通過人類共通的情感經(jīng)驗調動讀者的聯(lián)想,形象感受到對如戀人般美好、如母親般親切的解放區(qū)的向往之情。又如“像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亦是如此。
從句式來看,作者在寫解放區(qū)時多用短句,活潑、跳躍,以表現(xiàn)解放區(qū)的生機和活力、明朗和幸福,如“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因為只有那里是太陽,是春”。
從韻腳來看,有時是四行押一個韻,有時是兩行押一個韻,既和全詩的情緒流變一致,又使全詩有著相對協(xié)調的節(jié)奏。
……
二、一點聚焦
1、確定品析重點:詩歌中的修飾語。
2、學生自選一句,品析詩中修飾語。
3、學生交流,內容可以如下: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嶂,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一句,用“錦嶂”來比喻百花爭艷的美景,用“奇異”來形容柳枝的芳香,洋溢著喜愛、贊美之情,反襯出對祖國遭受到災難的哀痛之情。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擬人手法,用“寂寞”來表現(xiàn)祖國遭受日寇蹂躪后荒涼衰敗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痛楚。
“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一句,描寫詩人輕撫解放區(qū)時的內心感受,詩人用了兩個比喻!皯偃恕薄叭帷,傳達出一種純凈而美好情愫;“嬰孩”“手中”寫出了解放區(qū)的親切和令人依戀的,十分貼切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祖國的依戀和摯愛之情。
……
4、教師小結:
詩中的修飾語給詩歌涂上了“冷”和“暖”兩種色調,形成了對比,很好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情感。
三、理解背誦
根據(jù)詩人情感的流動,邊想像邊背誦,力爭最短時間內背下來。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 篇4
學習目標1:反復朗讀課文,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欣賞凝練的詩歌語言。
學習目標2:詩中洋溢著一股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洪流,其中對侵略者的仇恨,對祖國大地苦難的哀痛,對解放區(qū)熱情的贊頌都溢于言表,深切動人,要引導學生體會并激發(fā)其愛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學習重難點
1、反復誦讀文章,直至背誦。體味詩人變化起伏的情感。
2、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欣賞凝練的詩歌語言。
學習過程設計(學案)
教學過程設計(教案)
同學們:只有用心讀書,勤于思考,才能真正讀懂一篇文章,請看下面的內容,預習時你做到了嗎?
1、反復誦讀文章,讀出情感,讀出韻味,直至背誦。體味詩人變化起伏的情感。
2、課前查閱戴望舒生平及其佳作,并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賞析,寫下簡短的感悟。
3、詩中詩人是通過哪些具體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人為什么要選擇這些形象來表情達意。
第一課時(預習指導課)
指導學生誦讀文章,收集戴望舒有關資料及其佳作,作一些簡單的分析和初步的興趣式賞析。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寫下對戴望舒這位詩人或者他的某首作品的感悟片段。
第二課時(展示課)
一、預習展示
(課間播放優(yōu)美的詩歌朗誦錄音,使教室里充滿文學的韻味,營造一種詩意的學習氛圍。)
1、自主交流有關作者與作品的知識。
2、進行小組有感情的誦讀比賽。
要求:細心體會詩人用“殘損的.手掌”“摸索”祖國土地時的種種說說詩人內心深處情感的變化起伏。
二、合作交流
1、詩中詩人是通過哪些具體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人為什么要選擇這些形象來表情達意。
2、詩人是怎樣利用語言技巧來抒發(fā)情感的。
要求:誦讀是貫穿其中,力圖通過品讀詩歌使自己的誦讀更有節(jié)奏感,更富有感情。學生以讀帶講,對作品中感人的形象談出自己的體驗,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此時誦讀的要求是讀出情感,熟讀成誦。
三、我的收獲
學生總結自己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有什么收獲或不足。
四、課后作業(yè):
自主選擇作業(yè)
1.積累:愛國詩歌大串聯(lián),不少于5首。
2.背誦并默寫課文。
3.詩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體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緒具有可感性。借鑒這種寫法,聯(lián)系你的生活體驗,寫一段富有詩意的話或者幾句詩,抒發(fā)一種感情(如思念、悲傷、歡欣等)。
我的成功之處:
詩歌的藝術,一切的活動均圍繞“讀”來展開,在多次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一次又一次與作者進行無聲的交流,用朗讀不同的語調與表情詮釋這首詩。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清詩歌思路,理解詩歌形象的內涵。
2.有感情地誦讀詩歌,品味語言。
3.深入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研讀詩歌,品味語言。
2.感同身受地體會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
健全的雙腳總渴望踏在堅實的土地,康健的雙手總期盼握住永遠的幸福.
曾經(jīng)有這么一個詩人,寫了一首《斷指》,據(jù)說,這位斷指的革命者是詩人的友人,他為了不再為感情所累,全身心投入到解放事業(yè)當中去,當眾砍下一根手指,請友人在酒精瓶里保存好以為見證,以志警醒?墒,十多年后,詩人被日軍逮捕用酷刑審訊,在獄中他想用殘損的手掌撫摸被日軍蹂躪的國土,身體被拘禁的他用不曾屈服的靈魂寫下了《我用殘損的手掌》,他是誰?“雨巷詩人”戴望舒讓我們來讀一讀在特殊的年代里寫下的《我用殘損的手掌》,聽一聽,他唱出了什么樣的心聲。
(板書課題)
二、聽讀,品意象
1、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教師配樂范讀。
同學們,請先允許老師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讀這首詩,同學們要設身處地地傾聽詩人內心深處的聲音。
2.學生自由吟誦兩遍。
你們認為老師讀得好的地方就試著學一學,不好的地方就改一改,然后激情朗讀兩遍;讀后請你們告訴我: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詩人摸到了一片怎樣的土地?
預設:黑暗、殘損、被侵略軍蹂躪等
三、想象,知情感
1、用殘損的手掌哪些事?可以找到相關句子來朗讀,重點讀出關鍵的動詞
預設:他用手掌去摸索這廣大的土地、觸到、掠過,沾了,輕撫、運力量、貼在上面,寄愛和希望)
詩歌圍繞題目出現(xiàn)了兩次“用殘損的手掌”,可兩次的動詞不同,一處是摸索,一處是輕撫,你覺得兩處可以調換嗎?
通過學生的比較得出:摸索中的摸通常是在黑暗中進行探索,心中是很急切的,沉痛的,很沖破這黑暗,找到光明的出口
而輕撫則是輕輕的撫摸,是詩人在撫摸探索無限的江山之后,摸到了自己理想的地方,他對這塊土地特別的熱愛,于是他會將所有的力量運在手心,貼在這塊土地上面,
通過這兩個詞語的比較明白詩人對這“遼遠的依然完整的一角”熾愛、傾注柔情、滿懷憧憬
2、要求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后半部分詩歌,說說這“遼遠的一角”為什么會吸引詩人的心?
預設:直接的有:完整、溫暖、明朗、堅固、蓬勃
間接的有:“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 以情侶關系與母子關系的比喻,把詩人對"這一角"的溫柔感情抒發(fā)得細致動人。
那里是太陽,是春。太陽和春"來比喻這一角欣欣向榮與勃勃生機。
教師板書關鍵詞
再問:詩人手掌先后撫摸到的地方是迥然不同的,你們能否幫以上的關鍵詞找到相反的詞語,說說先前摸索到的土地是怎樣的土地?
預設:溫暖—冷、涼;明朗—陰暗、蓬勃—憔悴、堅固---化為灰燼、血和泥
3、想象,描寫畫面
詩人描寫“摸索”時手掌的感受,細膩而又真切,真的在想像中他描繪了冷冷的色調與灰灰的死寂,感受著淪陷區(qū)人民生活的苦難,傾吐著對祖國母親的赤誠。請閉上眼睛靜靜聆聽前半部分選擇你最能引起你聯(lián)想看到淪陷區(qū)的現(xiàn)狀的句子,描述想到的畫面與感受(感時花)
例:如“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一句我聯(lián)想到了:我把手伸進水中,河水冰涼冰涼。昔日那錦幛似的鮮花,在炮火中枝殘葉敗,那嫩柳枝發(fā)散出來的.清香,被濃濃的血腥味籠罩。水中的荇藻啊,好似掛在我心頭的挽幛!
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一個地方的景物通過想象加以描述。“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祖國的長白山上,雪峰兀立,寒氣徹骨,似一把把利劍,刺痛著我的心!因為我看到侵略者的鐵蹄正在我的祖國肆意踐踏!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嶺南,這四季如春的地方,聞不到花香,聽不到鳥語,滿山都是荒涼、滿眼都是廢墟,聽到的只有百姓那愁苦的哀嘆、那憤怒的呼喊。
“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南海上,一片死寂;臎龅臐O村里,只有殘留的破舊的漁網(wǎng)和白森森的魚骨;偶爾有人在村里走動,他們面容憔悴、衣衫破舊。我恨!不是因為侵略者強占了我們的國土,人民怎會是這般模樣?
4、齊讀,品精神
同學們,你們看到了日本鐵蹄蹂躪下的淪陷區(qū)人民像牲口一樣的活,像螻蟻一樣的死,詩人通過強烈的對比慷慨激昂的告訴我們,他想要怎樣做?
驅逐陰暗,帶來蘇生,不像牲口一樣的活,螻蟻一樣的死……希望,有永恒的中國!
你從這些詩句中你看到了詩人怎樣的一種形象?
預設:不屈不撓的堅強的意志和對祖國熾熱的愛,對美好的未來充滿這無限的憧憬
引入資料:
啊!在這血染的島上,我是否要等到老?(《斷篇》)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舊的凝冰都嘩嘩地解凍……(((偶成》)
苦難的歲月不會再遲延,/解放的好日就快到……(((口號》)
是的,他不想自己如螻蟻茍且偷生所以他在酷刑殘害下也不供出一個文藝工作者,他在《獄中題壁》:如果我死在這里,朋友啊,不要悲傷,我會永遠地生存在你們的心上。
在時代潮流的感召下,詩人戴望舒終于走出了惆悵的叢林和寂寥的雨巷,一次次充滿韌勁和豪情地歌唱。而且在同時代中也有這樣高亢的歌號召著每個愛國者的心。
5、拓展,知時代
配樂齊讀,端木蕻良在《土地的誓言》中發(fā)出錚錚誓言:
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xiāng)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
蕭紅在《生死場》中宣誓道:
我是中國人,我要中國旗子,我不當亡國奴,生是中國人。死是中國鬼。
田間在《給戰(zhàn)斗者》歌唱道:
我們要活著———在中國/我們要活著/———永遠不朽!
我們復仇的槍/不能扭斷/因為我們知道/這古老的民族/不能/屈辱地活著/也不能/屈辱地死去/我們一定要/高舉雙手/迎接———自由!
在朗讀中結束這堂課
6、作業(yè)布置:推薦讀望舒的《雨巷》和《獄中題壁》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相關文章: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01-22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02-13
我用我殘損的手掌教案04-02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15篇03-21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15篇)03-31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 15篇02-16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精選15篇03-09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15篇)02-20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案四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