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平移》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平移》教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結合實例,感知身邊的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
2、會舉例說明生活中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
技能目標
1、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2、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會識別軸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結合圖案的欣賞與設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等圖形變換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對圖形的知覺能力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北師大版第六冊12-26頁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并認識對稱、平移和旋轉等圖形的變換,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本單元教學活動的重中之重。要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一些豐富有趣的實例,以直觀現象讓學生感知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從而感受到對稱、平移和旋轉等現象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
教學重點
1、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感知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體驗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難點
1、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
2、能準確地在方格紙上畫出符合要求圖形(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三、教學建議
教學本單元內容時,應注重以下幾點:
1、要挖掘和利用身邊豐富有趣的實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因為這些現象是圖形變換(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等)知識的基礎和源泉,如果對這些現象缺乏充分的感知和濃厚的興趣,不僅導致圖形的變換的知識與生活經驗脫節(jié),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起來抽象、乏味,而且人也由于缺乏來自生活現象的啟示,而逐漸喪失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的靈感。
2、要體驗圖形變換的知識并形成技能,必須加強在“做中學”。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為學生所創(chuàng)造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如“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畫一畫”和“做一做”等。在做中學,能深刻體會和把握圖形變換的特征;在做中學,動作邏輯能內化為心理的邏輯,促進技能的生成;在做中學,也有利于培養(yǎng)實際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獲得良好情感體驗。因此,空間與圖形的教學要進一步開發(fā)課程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做中學”機會。
3、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圖案的審美情趣。讓學生欣賞、收集圖案,鼓勵他們發(fā)現美;讓他們舉辦圖案展覽,鼓勵他們展示美;讓他們嘗試設計圖案,鼓勵他們創(chuàng)造美。只有對生活中美的事物有健康追求的人,才會有高尚、充實的精神生活,才會有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四、教學案例
案例一:
《對稱圖形》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結合欣賞民間藝術的剪紙圖案,以及服飾、工藝品與建筑等圖案,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
2、通過折紙、剪紙、畫圖、圖形分類等操作活動,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概括能力。
德育目標
滲透圖形美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對圖形的知覺能力、審美情趣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對稱圖形的特征,能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判斷對稱圖形,按要求畫出對稱圖形。
教學準備
1.教具:投影片、圖片、剪刀、彩紙。
2.學具:蝴蝶幾何圖片、彩筆、剪刀和三張手工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一些對稱圖形,引導學生觀察:
你們看這些圖形好看嗎?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你能舉出一些特點和上圖一樣的物體圖形嗎?
從哪兒可以分為左邊和右邊?請同學到前邊來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圖形的左邊和右邊相同?還有別的辦法嗎?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
活動一:用手中的`蝴蝶圖形動手試一試,同桌互相討論。(對折,圖形左右兩邊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活動二: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個圖形,使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可以小組討論,看一看其他同學是怎么剪的。(把紙對折起來,再剪。)
2、認識對稱圖形
板貼展示學生剪出的圖形。
問:你們剪出的這些圖形都有什么特點?
師:像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板書課題)
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畫在圖上)。
問:現在你能說一說什么是對稱圖形?什么是對稱軸嗎?
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自己剛才剪的圖形叫做什么圖形?為什么?
3、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形是對稱的?
三、鞏固練習
。ㄒ唬┓答伨毩暎
1、投影出示第13頁“看一看、說一說”題: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為什么?
生:蝴蝶、臉譜、天安門等是對稱圖形。花布圖不是對稱圖形,因為無論怎樣折,兩側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不是對稱圖形。
2、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圖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對稱圖形?找一找它們的對稱軸。
投影展示,讓學生說明是否是對稱圖形,并指出對稱軸在哪里?
(二)拓展練習: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要與數字、漢字和字母打交道,你們知道嗎?在它們中有許多也是對稱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學號是多少?哪個數字是對稱的?
2、你的名字中的哪個漢字是對稱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個字母是對稱的?
4、你還發(fā)現了哪些有趣的對稱圖形?
四、小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你對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還有什么想法嗎?請同學們課下交流一下。
案例二:
《對稱圖形》教學設計(二)
教學內容:對稱圖形(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1、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2、通過拼圖,折紙等操作活動,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
3、理解對稱軸的含義
教學重點:通過各種操作活動認識對稱圖形,會畫對稱軸。
難點:識別軸對稱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各種平面圖形
學生準備:剪刀、彩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么?
生:喜歡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做拼圖游戲。
二、探究新知
。ㄒ唬┳寣W生拼圖游戲,感知對稱圖形
1、 拖動拼接,不改變圖形大小
2、 思考、為什么選擇這個圖片?
。1)學生描述選擇拼圖答案的理由。
。2)師板書描述中的關鍵詞(大小相等,形狀相同)
3、 讓我們設想一下,若將這種圖形對折的話會發(fā)生什么情況?
4、 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就叫做對稱圖形.
。ǘ、舉例
師: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對稱圖形或對稱物體?
生:人體、昆蟲、房屋、衣服……
(三)、剪
1、 小組討論怎么剪。
2、 總結剪的步驟:折——畫——剪
3、 動手操作。挑選作品粘貼。
。ㄋ模ΨQ軸的定義。
師:把剪出的圖形為例,貼在黑板上。
問:你們剪出的這些圖形都有什么特點?
生:有一條折痕
師: 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畫在圖上)
師:在自己剪的作品上畫出對稱軸
三、鞏固概念
1、 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如果是,請說說對稱軸在哪里。
2、 折一折、畫一畫、數一數。
小組合作,數一數有幾條對稱軸
3、 欣賞,感受對稱美。
四、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如何評價自己的表現?
五、教學反思
案例三:
《鏡子中的數學》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鏡子的反射的圖案有什么特點。
2、能夠根據鏡子的反射畫出對稱圖形。
能力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征的過程,培養(yǎng)并發(fā)展學生的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2、充分挖掘課程資源,進而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多觀察、多思考,意識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存在。
教學重點:
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子中形成的圖案是對稱的、并且和實際的圖形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教學難點:
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一面小鏡子、美術字“王”、對稱圖片;教師:機靈狗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的我們的老朋友機靈狗嗎?(板貼)。它昨天下午要去看一場五點半的電影,可是每看成,你知道為什么嗎?原來,機靈狗為了晚上看電影精力充沛,下午就睡了個懶覺,一覺醒來,估計時間差不多了,趕緊到家中的鏡子前化妝,巧的很,它家的時鐘在鏡子對面的墻上,機靈狗從鏡子中一看,時針剛好指到5,吆,路上用半個小時,現在出發(fā)正好。就在它興高采烈地趕到電影院時,電影院卻已經關門了。售票員阿姨說:“現在是7點半,電影早就散場了!
咦,我明明從鏡子中看到的是5點半,怎么一下子7點多了呢?
2、小組討論,為什么晚了?
生1:路上太慢了。
生2:時間看的不對。
3、師:時間到底對不對呢?鏡子中有什么數學問題嗎?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好嗎?
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展開活動,探究新知
1、活動一: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對稱圖片(美術字“王”、Α、8、喜喜),把鏡子放在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上,看一看發(fā)現了什么?
讓學生互相說一說,再指名匯報。
2、活動二:
A、將鏡子放置物體的一側,擺一擺,發(fā)現了什么?
B、讓學生用右手遮住自己的右眼,照著鏡子看一看,說說鏡子中的你是用哪只手遮著自己的一只眼睛?它在鏡子中是左眼還是右眼?
3、你發(fā)現鏡子中有什么數學學問?
A、小組交流
B、匯報總結:鏡子中看到的物體與原物體是對稱的,但左右對稱。
三、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1、機靈狗當時看到的是幾點?
教師板畫時鐘的對稱軸,使學生明確:左右所指時刻不同,時間不同。當時鏡中的時針指著5,實際鏡子外的時針是指著7,當時已經7時了,因此機靈狗晚了2個小時。(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得到正確時間)。
2、師:如果我們來看一片樹葉,會怎樣呢?
完成課本18頁練一練的第1題。
。ㄔ俅问箤W生體會:鏡子內外,左右錯位,而不是上下錯位。)
四、拓展練習,提高認識
1、師:如果機靈狗想從鏡中看時間,在鏡中幾時才不會晚了看電影呢?
。ㄗ寣W生探討:實際的5時,在鏡中應當是幾時,再次體會左右錯位)。
2、討論:用鏡子觀察物體時需要注意什么?鏡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幫我們做什么?你能用鏡子作哪些事情?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小結。
五、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小小的一面鏡子中蘊藏了哪些知識?
2、布置作業(yè):課本18頁的第2題及實踐活動。
附板書設計:
鏡子中的數學
鏡子內外,左右錯位
案例四:
《鏡子中的數學》教學設計(二)
教學內容:鏡子中的數學(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25—26頁)
教學目標:1、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征的過程發(fā)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難 點:發(fā)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師用的示范鏡子,學生每人一面小鏡子
教學過程:
一、操作導入:
、俪鍪剧R子,引導學生照身邊的物體,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
、谛〗M同學互相說說你的發(fā)現
③全班同學匯報
二、探究驗證:
、儆苗R子完成P17“試一試”第(1)題看看整個圖形是什么,看和你的發(fā)現是不是一樣。
②同桌互相合作,完成第(2)題,擺一擺,看一看,你發(fā)現了什么。
、蹘椭鷻C靈狗:
在觀察機靈狗的發(fā)現,看看是不是對呢?
三、鞏固應用:
1、 完成P18“練一練”第1題
先想想,再用鏡子驗證一下你的選擇是否正確
2、 把鏡子放在圖中適當的位置,使你們能看到圖的全部
四、實踐活動
利用周末的時間,收集對稱的圖形,圖案和照片在全班交流展覽。
五、教學反思:
案例五
《平移和旋轉》教學與設計(一)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19~21頁的內容及練習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例,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并會直觀地區(qū)別這兩種常見的現象。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4、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1、使學生在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的基礎上會區(qū)別這兩種現象,并能正確地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2、使學生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四、教學難點
正確地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五、教具準備
“看一看”的圖片,方格紙。
六、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去過雪山游玩嗎?那里有哪些游樂設施?(滑草、飛龜、遨游太空……)
你知道它們是怎樣過運動的?(讓學生用手比劃一下)
。ǘ┨剿餍轮
1、投影片出示課本“看一看”中的四幅圖。
1同桌互相說一說在哪里見過這些畫面?它們是怎樣運動的?并用手比劃一下。
2全班交流。
3小結:纜車、國旗的運動都是平平直直地走而直升飛機的螺旋槳風車的運動是在固定地轉動。
4讓生上臺演示升旗和纜車的運動。
5讓全班學生用手演示升旗和纜車的運動。
小結:我們把像、纜車、升國旗這樣的運動成為平移。(板書:平移)
6讓生說一說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物體做平移運動。
7讓生動手演示飛機的螺旋槳、風車的運動。
小結:我們把像螺旋槳、風車這樣繞一個固定點轉動的運動稱為旋轉(板書:旋轉)
8說一說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做旋轉運動?
2、判斷平移、旋轉運動。
1出示課本第19頁的“說一說”。
先獨立思考判斷,在書上完成,然后在組內交流。
雪撬、火車的運動是平移;
轉盤、水龍頭的運動是旋轉。
2做一做:先做一個平移運動,再做一個旋轉運動,讓同學先在小組內做、交流,然后每組推薦一人做給全班看。
3、出示課本20頁試一試。
1移一移,說一說。教師演示,學生數格說一說,向下平移了幾格。
2填一填,教師演示,學生數格,說一說蠟燭向右平移了 格。小魚向 平移了 格。
3小結:看一個圖形移動多少,只需看這個圖形上的某一點移動了多少格。(先讓學生試著說一說,最后師總結。)
。ㄈ╈柟叹毩
1、課本第20頁“試一試”的(3)。先讓小組討論,找學生到黑板演示。
2、讓學生做課本21頁練一練1。
3、讓學生做課本21頁練一練2、3題。
七、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平移和旋轉的知識。像升降電梯、收害機這樣的運動就是平移,如果一個物體繞一個固定點轉動這樣的運動稱為旋轉。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的例子還有很多,希望大家平時注意觀察,把收集到的與同學分享。
案例六
《平移和旋轉》教學與設計(二)
教學內容:對稱圖形(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19—20頁)
教學目標:
1、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例,感知平移與旋轉的現象,并會直觀地區(qū)別這兩種常見的現象。
2、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我校每周一都要舉行升旗儀式……
國旗沿著旗桿徐徐上升,在數學上我們把這一運動現象叫“平移”。纜車沿筆直的索道滑行也是平移。還有另一種運動方式叫“旋轉”。如:風車迎風旋轉,直升飛機起飛時的螺旋槳運動等。
二、探究新知
(一) 說一說
1、 獨立思考,判斷哪些運動是平移,哪些運動是旋轉。
2、 全班交流
師可適時問一問:為什么這一運動是平移(或旋轉)?
3、 你還見過哪些平移和旋轉運動?
a小組交流
b全班交流
。ǘ 做一做
試著做一個表示平移或旋轉的動作。
1、小組進行 2、選好的全班做一做
三、拓展練習、運用
1、 移一移,說一說。
2、 填一填。
3、 畫一畫。
四、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
五、教學反思
案例七
《欣賞與設計》教學設計(一)
一、教學內容
欣賞與設計
課本第23~26頁的內容及練習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設計中的廣泛應用,并能應用這一知識創(chuàng)作自己喜歡的圖案。
2、使學生通過欣賞身邊熟悉的圖案,感受到復雜、美麗的圖案其實可通過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進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3、使學生通過參與收集、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到數學中蘊含的內在美,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三、重點難點
1、使學生體會到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設計中的作用,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2、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內在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四、教具準備
各種圖案,不同規(guī)格的紙,剪刀。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本第23頁的四幅圖:
1、你們知道這四幅圖嗎?他們分別表示什么?
學生甲:第一幅圖是紫荊花圖案,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區(qū)徽。
學生乙:第二幅圖是奧運五環(huán)圖,它代表世界的五大洲。
學生丙:第三幅圖是我國的風箏圖樣——燕子。
學生丁:第四幅圖是一個美麗的圓形圖案,可以應用于織毯、繪制陶器等方面。
2、這些圖案美嗎?美在哪里?
學生甲:美在它們組合很有規(guī)律。
學生乙:美在它們都有相同的規(guī)律。
學生丙:美在都是通過旋轉或平移得到的圖形。
3、導入新課。
請大家仔細觀察,每幅圖的圖案是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二)探究新知
1、觀察體會圖案中的平移和旋轉。
。1)先獨立觀察,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
。2)集體交流。
“紫荊花”是由一個花瓣繞中心旋轉得到的。
“奧運五環(huán)”可以說是由一個圓環(huán)平移后得到的,也可以說是繞圓環(huán)的交點經過多次旋轉得到的。
“風箏”是由一只燕子平移后得到的。
圖形圖案,可以說是每朵花繞圓的圓心旋轉后得到的。
。3)上面的哪幅圖案是對稱的?
“奧運五環(huán)”、“風箏”圖、“圓形圖案”都是對稱圖形。
。4)拿出你收集到的圖案,在小組里說說,它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2、動手設計、繪制圖案。
。1)打開課本第25頁,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
學生:先獨立畫,然后與伙伴交流、分享。
教師:注意發(fā)現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及時進行表揚、贊賞。
。2)完成課本第25頁“練一練”的第2題。
學生:可合作完成。
教師:(同上)
。3)完成課本第25頁“實踐活動”的第(2)題。
教師:注意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指導,引導學生互幫互助,使學生能夠從伙伴中得到啟發(fā)。
。4)動手制作“雪花”,課本第26頁的第(1)題。
。5)動手制作“裝飾物”,課本第26頁的第(2)題。
3、作品展覽、鑒賞。
全體同學一起欣賞大家的作品,尋找作品中的平移、對稱和旋轉現象,并評選出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作品獎、巧手獎、互助獎等等,使學生得到美的啟示。
(三)練習鞏固
1、課本第24頁的第1題。
2、下面的圖形是旋轉得到的畫“○”,是平移得到的畫“—”。
( ) ( ) ( ) ( )
3、課本第24頁的第2題。
4、下面的圖形都是利用我們學過的平移、對稱和旋轉的知識設計的圖案,請你把它們補充完整。
5、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chuàng)作一個圖案。
(四)課堂小結
平移、旋轉和對稱知識廣泛地應用于平面、立體的建筑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及到其它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如果有興趣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杰出的設計師。
案例八
《欣賞與設計》教學設計(二)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23--24頁
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2、參與收集、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設計圖案
教具準備:圖案或圖案圖片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景:
淘氣和笑笑星期天去科技館看美展,發(fā)現了很多美麗的圖案,(出示圖案或圖片),咱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二、探索新知
1、 欣賞圖案
出示一組圖案或圖案的圖片
。1)出示問題:
、偕厦婷糠鶊D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把這個圖形涂上顏色。
②上面哪幅圖案是對稱?
(2)同桌同學互相說一說后,匯報討論結果。
。3)總結:
師:看到這些美麗的圖案,你想說些什么?
生:把一個圖形重復出現很多次,會很漂亮……
生匯報:1和4是旋轉得到的
2和3 是平移得到的
2、3、4都是對稱圖形
師:復雜、美麗的圖案其實可以用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
2、設計圖案
提供材料:
、貾25頁用樹葉設計
②附頁2中圖4,用蝴蝶設計
③自選喜歡的圖形,用紙剪一幅圖案,也可以選自己喜歡的圖形來設計。(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繪制圖案。
3、比一比
你認為誰設計的圖案最美?美在哪里?相互說一說,選出設計較好的圖案。
三、應用練習:
P24頁練習題:
畫對稱圖形中出現的錯誤可集體訂正。
四、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平移》教案2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會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學重、難點】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平移
讓學生觀察圖中的斑馬線,問:這些線段的排列有什么特點呢?
平移鉛筆,讓學生動手用鉛筆在方格紙上移一移,并說一說移的前后鉛筆的位置關系。說明鉛筆平移前后的線條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出示課件,介紹平行線的判斷。
1.試一試:
用火柴棒或小棒,放在下面圖形中的條線段上平移,然后說一說哪兩條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這幅圖中有許多組平行線,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時,先讓學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說一說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題:小魚向右平移5格,平移前后小魚圖形中的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本題平移后線段之間的平行關系是比較復雜的,特別是尋找一些斜線之間的平行關系學生可能更困難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簡單圖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讓學生說說這些圖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過折一折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行線的`特征;顒又凶寣W生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進行討論;然后可以鼓勵學生討論如何說明兩條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說一說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平行線。看看下面的圖片,數一數下面有多少平行線?
4.畫平行線
教學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
四、實踐活動
從長方體和正方體中找平行線。
《平移》教案3
教學內容:人教課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41-43頁的“平移和旋轉”。
教材簡析:
平移和旋轉是新課程新增的一個內容。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對于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掌握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從兒童空間知覺的認知發(fā)展來說,是從靜態(tài)的前、后、左、右的空間知覺進入感悟平移和旋轉這一動態(tài)的空間知覺。物體的平移和旋轉在學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但作為數學概念則是第一次和學生見面。因此本課教學應從大量感性、直觀的生活實例入手,讓學生在以往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知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征,然后通過觀察思考,操作驗證的學習方法掌握平移的方法,為今后學習平行線和推導基本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等幾何知識作鋪墊。
對象分析:
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在生活中已經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只是不知道這兩個專門術語,也不會有意識地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景中引導學生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特點,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本學段的學生正處在直觀形象思維階段,他們觀察圖形的平移常常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大部分學生會把兩幅圖之間的距離看作是平移的距離。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并能正確判斷平移和旋轉現象。
2、能正確判斷方格紙上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并能在方格紙上按要求畫出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1、讓學生在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的基礎上會區(qū)別這兩種現象。
2、能正確判斷方格紙上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并能在方格紙上按要求畫出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難點:1、能正確判斷方格紙上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2、在方格紙上按要求畫出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實驗用的方格紙,小房子紙片,學生畫圖用的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平移與旋轉。
1、呈現學生在學?鞓敷w育場活動的場面,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2、學生同桌交流,說說如何按不同的運動方式把它們分一分類。
3、學生匯報如何分類,建立平移和旋轉的表象。
4、教師小結:像剛才這些直直地移動是平移現象;而像吊環(huán)、旋轉椅和跑步器這樣轉動的現象是旋轉現象。
5、出示課題:平移和旋轉。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孩子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和發(fā)現,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按照運動方式的不同進行分類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對比等思維過程,能對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點了解得更深刻,初步形成了比較清晰的表象!
6、請孩子們靜靜地想一想物體平移的時候是怎么動的,旋轉的時候又是怎么動的。
7、想好的同學站起來做一個平移的動作。學生出來展示時,其他學生觀察歸納平移的特征:物體平移后,它自己的方向和大小都是沒有改變的。
8、想好的同學再做一個旋轉的動作。一學生出來展示。
9、結合課本練習和生活實例,判斷哪些現象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10、舉例說說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設計意圖:讓學生做一個表示平移和旋轉的動作,實際上是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上,讓他們用獨創(chuàng)的形體語言來表示這兩種運動方式的特征,從中獲得積極的體驗,充分感知這兩種運動方式。通過操作、判斷和發(fā)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幫助學生更深刻、更準確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確地區(qū)分幾何空間中的這兩個數學概念的特征,從而突破知識建構過程中的困難!
二、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初步感知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同學們,老師請來了5位熟悉的客人(課件出示5個福娃)。它們很愛運動,(課件演示前三個福娃逐一消失。)它跑到同學們中來了。
。2)找福娃。(以教室中比較中心的位置為標準)給學生提示:第一個向某同學的左邊平移了1個位置,猜猜它在誰的位置?第二個向某同學的右邊平移了2個位置,猜猜它在哪里?第三個向某同學的前面平移了3個位置,猜猜它在誰的位置上?
(3)用課件顯示福娃平移過程,總結回顧剛才找福娃是根據它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離來確定它的位置的。
【設計意圖:引入學生喜愛的福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猜一猜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要關注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離這兩個參量!
2、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1)引入小故事:《螞蟻搬家》(視頻課件,兩只小螞蟻在房子的一前一后搬房子。)
(2)學生猜想:哪只螞蟻走的路長一點?
。3)利用學具(方格紙和小房紙片),小組合作交流,操作驗證上面的猜想。
①引導學生找平移前后的對應點。
、谒娜诵〗M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猜想。(學生可能用數方格或用小房紙片移一移的方法等,操作驗證誰走的路長。)
③學生匯報驗證方法和結果;仡櫳厦娴牟孪耄瑢W生作出及時的評價。
④回顧數方格的方法,優(yōu)化學習方法。讓學生直觀地感知小房子的平移過程。
(4)如果當時有一面小旗插在前屋檐上,小旗平移了幾格?
如果小旗插在后屋檐上呢,它又向哪邊平移了幾格?
小房子平移了幾格?
。5)引導學生說說發(fā)現了什么?
。6)小結:由于平移的過程中,圖形中每個點都向同一個方向移動了相同的距離。所以要知道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找出對應點,數一數兩點之間有幾格就行了。
【設計意圖:用小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通過操作驗證,讓學生知道物體平移的過程中,它的每個點走過的距離都是一樣的。知道物體平移了幾格,可以抓住特征點,數一數兩個對應點之間有幾格就行了。讓學生大膽猜想,并親身動手驗證猜想,目的是避免學生誤認為兩幅圖之間的距離就是平移的距離!
三、實踐體驗,鞏固提高。
1、讓學生用自己的結論嘗試解決下面的問題。(課本41頁上的內容)。
(1)移:請全體學生把小房紙片一格一格地平移到目標的方向和距離。
。2)說:小房子向哪邊平移了幾格?(出示向右移的圖)你是怎么知道的?
(3)練:小房子向( )平移了( )格。
2、螞蟻發(fā)現搬家的時候漏了一些寶貝忘記拿了。于是馬上坐船回去,它們的船向右平移了4格。請你找出平移后的船,涂上你喜歡的顏色。(課本第43頁練習十的第1
《平移》教案4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平移的概念和作圖方法.
難點:平移的作圖.
[教學設計]
一. 觀察圖形形成印象
生活中有許多美麗的圖案,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特點,請同學們欣賞下面圖案.
觀察上面圖形,我們發(fā)現他們都有一個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復,如果給你一個局部,你能復制他們嗎?
學生思考討論,借助舉例說明.
二.提出新知 實踐探索
(1)平移:把一個圖形整體沿某一方向移動,會得到一個新的圖形,新圖形與原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圖形中的每一點,都是由原圖形中的某一個點移動后得到的,這兩個點是對應點.
(3)連接各組對應 的線段平行且相等.
圖形的這種變換,叫做平移變換,簡稱平移(translation)
探究:設計一個簡單的圖案,利用一張半透明的紙附在上面,繪制一排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圖案
三.典例剖析 深化鞏固
例 如圖,(1)平移三角形ABC,使點A運動到A`,畫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鞏固練習]
教材33頁:1,2,4,5,6,7
[小結]
1. 在平移過程中,對應點所連的線段也可能在一條直線上,當圖形平移的'方向是沿著一邊所在直線的方向時,那么此邊上的對應點必在這條直線上
2. 利用平移的特征,作平行線,構造等量關系是接7題常用的方法.
[作業(yè)]
必做題:教科書33頁習題:3題
[備選題]
1. 經過平移,三角形ABC的邊AB移到了EF,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你能給出幾種作法?
2. 如圖,將半圓圖形按箭頭所指的方向平移,其中A點到了A`點,作出平移后的圖形.
3. 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D//BC,AB=CD,AD (1) 平移后的三角形中,與B,E的對應點F,G,還是在BC邊上嗎? (2) ∠B和∠C相等嗎?說明理由。 學習目標: 1. 經歷觀察、分析、操作、欣賞以及抽象、概括等過程,經歷探索圖形平移基本性質的過程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增強審美意識; 2. 通過具體實例認識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內涵,理解平移前后兩個圖形對應點連線平行且相等、對應線段和對應角分別相等的性質。 學習重點:平移的基本內涵與基本性質。 學習難點: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1、回憶游樂園內的一些項目,如:旋轉木馬、蕩秋千、小火車、滑梯…… 。ㄒ龅谌聝热荩簣D形的平移與旋轉,并進行初步分類,引出本節(jié)課研究內容:生活中的平移。) 2、觀察圖片中傳送帶上的電視機與手扶電梯上的人,回答以下問題: 。1)傳送帶上每臺電視機做什么運動?手扶電梯上的人呢? (2)傳送帶上的電視機的形狀、大小在運動前后是否發(fā)生了改變?手扶電梯上的人呢? (3)在傳送帶上,如果電視機的某一按鍵向前移動了80cm,那么電視機的其他部位向什么方向移動?移動了多少距離? (4)如果把移動前后的同一臺電視機的屏幕分別記為四邊形ABCD和四邊形EFGH(課件演示),那么四邊形ABCD與四邊形EFGH的形狀、大小是否相同? 二、探索過程: 。ㄒ唬⑵揭频母拍睿 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平移。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和大小。 舉一些生活中平移的實例。 。ǘ、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質: 1、想一想:(課件演示) 。1)在上圖中,線段AE,BF,CG,DH有怎樣的位置關系? 。2)圖中每對對應線段之間有怎樣的位置關系? 。3)圖中有哪些相等的線段、相等的角? 2、歸納平移的'基本性質: 經過平移,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且相等,對應線段平行且相等,對應角相等。 3、做一做:(課件演示) 。1)如圖所示,△ABE沿射線XY的方向 平移一定距離后成為△CDF.找出圖中存在 的平行且相等的三條線段和一組全等三角形。 。2)圖中的四個小三角形都是等邊三角形, 邊長為2cm,能通過平移△ABC得到其它 三角形嗎?若能,請畫出平移的方向,并 說出平移的距離。 三、隨堂練習:(投影) 填空: 。1)將線段AB向右平移3cm得到線段CD,如果AB=5 cm,則CD=_____cm. 。2)將∠ABC向上平移10cm得到∠EFG,如果∠ABC=52°,則∠EFG=_____°,BF=_____cm. (3)將面積為30cm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向下平移20cm,得到△MNP,則△MNP是_____三角形,它的面積是_____cm2. 圖中小船經過平移到了新的位置,你發(fā)現少了什么?請補上。 四、知識拓展:(課件演示) 如圖1,在四邊形ABCD中,AD∥BC,AB=CD,AD 五、反思: 回顧本節(jié)課的活動過程:觀察——分析——探索——概括。 本節(jié)課學到了哪些知識和方法? 六、圖案欣賞:(投影) 七、作業(yè):課本習題3.1中的第1、2、3題。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guī)范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4~26頁。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生活情景,讓同學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能判斷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數;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數平移。 2. 通過具體的學習和探索活動,培養(yǎng)同學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提問:同學們每天都要上學,能說一說平時你是怎樣來上學的嗎?(同學交流) 小結:步行、騎車、坐汽車時人和車的移動都是一種運動,誰知道生活中還有什么物體也在運動?(同學舉例) 二、 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1. 引出課題。 談話: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幾段錄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們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的樣子相同嗎?請你們邊看邊用手勢表示出它們的運動方式。 課件播放:電動門、電梯、汽車、電扇葉片、風車等物體的運動錄像。 提問:回憶剛才看的這幾段錄像,再想想你們做的手勢,能把它們按運動的方式分分類嗎? 同學可能將自動門、電梯、汽車的運動分為一類,它們的運動路線都是直的;風扇、風車、指針分為一類,它們都是轉動的。 假如同學在分類的同時說出平移、旋轉這兩個詞,教師直接給予肯定,并板書:平移、旋轉。 假如沒有出現平移、旋轉這兩個詞,教師講述:像自動門、電梯、汽車這樣的運動是平移;像風扇、風車、鐘面上的指針這樣的運動是旋轉。(板書:平移、旋轉) 談話: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平移和旋轉這兩種不同的運動現象。(把課題補充完整) 2. 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 提問:現在誰能說說平移是怎么運動的?它有什么特點?(根據同學回答,板書:沿直線移動) 談話:旋轉是怎么運動的,它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再來看錄像(演示風扇的轉動)。 提問:風扇在旋轉的時候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動呢?有沒有不動的地方?(讓同學到屏幕上指出不動的地方)風車旋轉時哪個地方不動?鐘面呢? 小結:旋轉都是物體繞一個固定的點轉動。(板書:繞定點轉動) 3.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題目。 談話: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轉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判斷下面哪些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是平移的在括號里畫“—”,是旋轉的畫“○”,教師巡視。 反饋:誰愿意把自身的判斷結果給大家展示一下。(同學展示,遇到有分歧的`問題課件演示) 談話:你們判斷得對不對呢?我們讓手中的畫面動起來。(電腦按順序演示,在演示的過程中,讓同學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如開關推拉窗時,窗戶的運動是平移;升國旗時,國旗的運動是平移……) 4. 舉例。 提問:除了這些現象之外,生活中你還看到過哪些平移或旋轉現象?(同學舉例) 三、 探究平移方法 1. 探究方法。 電腦出示:小鳥平移圖。 談話:誰能到前邊來指一指,小鳥原來在什么位置,現在在什么位置,它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幾格? 同學可能回答: 、 向前平移6格。(教師指出:一般情況下,圖形在平面上的移動方向用上、下、左、右表示) 、 向左平移3格。 、 向左平移6格。 …… 談話:那么到底是平移幾格呢?同桌合作,拿出小鳥卡片,在方格圖上移一移,看平移了幾格。 同學拿出卡片操作,并在小組內交流自身得出的結果。 談話:我們用移圖的方法研究了平移的距離。(板書:方法:移圖)用這種方法雖然能準確地得到結果,但是比較麻煩,我們可不可以只觀察小鳥圖的一局部,例如一條線或一個點來研究呢?請同桌討論。 根據同學的回答,課件演示,并板書:移線、移點。 談話:這個點在平移前是鳥嘴的點(課件演示),那么它會平移到哪兒呢?(同學指出后,課件演示)平移后它還是鳥嘴的點,像這樣的兩個點,我們稱它們?yōu)樾▲B圖平移前后的一組對應點(板書:對應點)。數一數這組對應點中間有幾格?你還能找出一組對應點并數出中間有幾格嗎?再找一組試試看。 提問:你有什么發(fā)現?(同學交流) 談話:看來,圖形平移前后相對應的點的距離相等,這是圖形平移的又一個特點。(板書完整:對應點等距離) 談話:同學們通過不同的方法驗證了平移6格,那么判斷錯誤的同學能說出錯誤的原因嗎?(協助同學分析錯誤原因,并糾正) 3. 練習。 談話:請拿動身給你們的第2頁紙,看一看,小房圖、金魚圖和火箭圖分別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同學獨立完成填空,一起校對) 談話:觀察這三組圖形,在平移前與平移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小結:物體或圖形在平移后只是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大小和形狀以和圖形自身的方向都沒有變。 四、 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1. 探索畫平移后圖形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5頁“試一試”第1題。 談話:方格紙上有一個三角形,要畫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圖形,你們打算怎樣畫?先和小組內的同學討論,再試著在第3頁的紙上畫一畫。 提問:誰愿意向大家介紹自身的畫法? 同學中可能出現的畫法有: ① 先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都向右平移6格,再將三個點連線。② 先把一個點向右平移6格,再根據三個點的位置畫出另外兩個點,最后連線。③ 先把一條線段向右平移6格,再按這條線段的位置畫出圖形。 …… 結合同學的回答,課件演示各種不同的畫法。 2. 練習。 談話: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好,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圖形嗎?(同學在第4頁紙上完成) 談話:怎樣判斷平移得對不對呢?(看對應點的距離是不是相等) 同學展示完成的圖,注意糾正錯誤的畫法。 五、 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六、 課堂練習 “想想做做”第4、5題。(略) 研討 本節(jié)課主要有兩個教學內容,一是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二是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的平移。這一內容怎樣教?教到什么程度?本課公開課教案對這一問題做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教學物體的平移和旋轉,教者并不是只限于引導同學對運動現象進行觀察,而是在觀察的同時用手勢比畫運動狀態(tài),體會運動方式的變化,繼而再考慮同類運動方式的一起特征——先發(fā)現平移是物體沿直線移動,再組織觀察電風扇、風車等轉動時有沒有不動的地方,發(fā)現旋轉是物體繞定點轉動。這樣,經歷“圖像感知—動作掌握—言語表述”的過程,同學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認識就有了較深入的考慮。有了這種考慮,對于兩種運動方式的判斷就會建立在更加自覺的基礎上。 教學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格數,先讓同學觀察靜態(tài)畫面,出現不同的看法,形成認知抵觸;再讓同學用實物圖形操作,然后用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從而使同學在認識上達成一致。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同學研究圖形中的線段和點平移的格數,發(fā)現圖形平移多少格,平移前后圖形中的對應線段或對應點也都相距相同的格數。這一認識不只使同學對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距離的判斷實現了“面—線—點”的簡化,而且為在方格紙上按要求畫出平移后的圖形提供了依據和方法的指導。這樣,從同學的認識水平動身,逐步引導同學初步形成對圖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認識,是一種既必要,又可行的教學處置。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旨在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圖形平移的方法,并交流畫法。針對這一點,本節(jié)課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按照“談話導入——合作探究——拓展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時先談話導入,出示生活中物體的平移現象,讓學生在欣賞中復習舊知,然后在自主探究中學習新知,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發(fā)現圖形平移的性質,最后在拓展應用中加深對平移性質的理解。 2.使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地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努力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主人”的.全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1.上節(jié)課我們探究了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并依據性質在方格紙上畫出了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怎樣畫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2.在圖形的運動中,除了軸對稱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呢?(平移和旋轉)誰能說一說你對圖形的平移有哪些認識?(圖形在平移時,圖形的形狀、大小、方向都不發(fā)生變化,只有位置發(fā)生變化) 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物體的平移現象。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探求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86頁例3:畫出平移后的圖形,再數一數,填一填。 師: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再組內交流。 預設 生1:通過數一數,我發(fā)現圖形在平移的過程中,對應點平移了幾格,這個圖形就平移了幾格。 生2:我發(fā)現判斷圖形平移幾格的關鍵是看對應點。 生3:我發(fā)現圖形平移前的各點與平移后的對應點之間的連線互相平行并且長度相等。 生4:我發(fā)現平移后的圖形要用虛線畫。 根據學生的匯報課件做相應的動態(tài)展示。 2.教師小結:同學們能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借助團隊的力量發(fā)現圖形平移的性質,你們真的很了不起!判斷一個圖形平移了幾格,關鍵看對應點平移了幾格。 ⊙運用性質畫平移后的圖形 1.課件出示教材86頁“做一做”,引導學生思考:怎樣畫?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在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試畫。 課件演示畫的全過程,幫助學生糾正不足,總結畫法。 2.畫一個圖形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板書關鍵字) (1)定點:確定所給圖形的關鍵點(如圖形的頂點、相交點、端點等)。 (2)定方向:確定平移的方向。 平移和旋轉 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已往的生活經驗和教學實例,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并會區(qū)別這兩中常見的現象。 2、能根據平移現象的特征,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重點 區(qū)別平移與旋轉現象。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平移后的圖形。 教具準備 細繩、扣子、方格紙,風車等。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宣布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 板書課題:平移和旋轉 二、講授新課 1、看一看。 看圖纜車沿筆直索道滑行。讓學生猜一猜:這是平移現象,還是旋轉現象?(這是平移現象) 看小風箏轉動。讓學生猜一猜:這是平移現象,還是旋轉現象?(旋轉現象) 結合剛才的兩個現象突出本課的重點是認識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 2、說一說。 。1)出示課本其他圖形。 讓學生判斷哪些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2)學生說一說。 問:“你還見過哪些平移和旋轉運動?” 旋轉運動有:電風扇轉動等。 平移運動有:汽車從甲地到乙地等。 3、做一做。 。1)要求學生試著做一個表示平移和旋轉的動作。 。2)教師指導學生,做旋轉運動。 取學具(細繩、紐扣),細繩約4至5分米長;細繩一端系著紐扣,一端抓在手上;手腕使勁,使紐扣做旋轉運動。明確這個運動是旋轉運動。 。3)教師指導學生,做平移運動。 取一物體擺放在桌面(如筆盒等);將問題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包括斜向運動)移動。明確這些運動都是平移運動。 4、試一試。 。1)出示圖形。(課本20頁圖) 。2)提出問題: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了幾格?(向下平移1格) 。3)你是怎么知道的?(整個圖形比原來圖形低1格;圖形的底邊比原來的底邊底1格;三角形的頂點所在的位置比原來的位置底1格等。) 。4)指導學生以三角形中的某一點(如頂點)為標準,觀察它的平移方向和位置,然后判斷結果。目的是讓學生發(fā)現或體會,觀察一個圖形的.平移過程,只需觀察圖形上任意一點的平移過程。 三、指導看書 1、認真看書,進一步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 2、完成課本第20頁“試一試“中的填空。 3、有不理解的,提出問題,教師個別指導。 四、鞏固練習 1、課本第21頁“練一練”中的第1、2、3題。 。1)保證學生獨立完成練習的時間。 。2)在學生練習時,教師要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 2、小黑板作業(yè)。 五、作業(yè)設計 1、判斷下面現象是平移還是旋轉。 五、板書設計 平移和旋轉 平移: 旋轉: 教學內容: 平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初步體會平移的特點。 2、通過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和動手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4、使學生體會在格子圖中數物體移動距離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感受平移,提出問題 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跟小朋友們一起來研究平移這種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運動方式。(出課題) 1、交流預習內容 昨天晚上同學們自己預習了平移這個內容,小朋友們通過預習你們知道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說自己預習時了解到的,并提出問題,學生互相幫助解決) 2、舉生活中的例子。 、賱偛判∨笥褌冋f了自己預習時了解到的有關平移的知識,那現在你們能給大家舉一些生活中你認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體演示給大家看? (先在四人小組里做,讓小組的朋友評價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臺來表演給大家看) 老師在中間插一些平移的畫面,介紹生活中有的平移 ②剛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條直線的平移,那還有不按照直線運動的平移嗎?(學生上臺表演) 注意:讓學生展示多種不同形式的平移。 。ㄔ诒硌葸^程中讓臺下的學生評價他做的'是不是平移) 3、出判斷題:找出這些運動中全是平移的一組。(在全是平移的一組中,加入一個沿曲線平移的物體) 判斷的時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組,然后重點討論全是平移的一個組。這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通過這組判斷你發(fā)現了什么? 4、小結平移的本質 剛才你是怎么樣判斷一種運動是不是平移?平移運動是怎么樣的運動,你可以說說你的想法嗎?(先在四人小組里說說你的想法) 5、練習:魚圖(提要求時強調:是要作平移) 二、格子圖中數移動距離 1、課件出示:房子(煙筒上有一只小鳥,屋檐上有一只小鳥) 請你觀察房子做了什么運動?(平移) 。ㄅ湟簦┮苿雍鬅熗采系男▲B說:我向上移動了5格(對) 屋檐上的小鳥說:我向上移動了4格(錯) 誰說得正確呢?(學生討論)你覺得它為什么出錯呢。 2、移動房子 整座房子移動了多少格?(讓學生發(fā)表意見,說說自己是怎么數的)讓學生對他的做法進行評價。 3、出示:房子向右移動圖全班一起完成。向( )移動( )格 4、學生自已動手開書完成其他。 5、練習:動手完成p43第1題。 三、用平移的知識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應用的畫面。 3、人們在生活中運用了平移,你們覺得你能運用平移改進一下我們身邊的東西,來方我們的生活嗎 教學反思: 學生對生活中的平移現象比較熟悉,我重點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比如抽屜的抽拉是平移現象,汽車運動是平移現象等,力爭表達準確。 一、旋轉與平移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旋轉、平移現象的過程。 2、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平移現象。在對物體旋轉、平移運動探索的過程中,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旋轉、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認識旋轉現象。 (一)做風車: 。薄⒅笇W生動手用正方形彩紙做風車。 。、讓學生將自己親手制作的風車玩一玩。觀察風車轉動的情形,說說風車轉動有什么特點。學生在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使學生了解風車是繞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說明風車的轉動就是旋轉。 (二)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可直接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平移現象。 (一)做一做: 。、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操作。 。、讓學生交流自己取書、推書的動作。 3、討論: 取書、推書的動作以及書的移動有什么特點? 使學生了解書是沿一個方向做平移運動。 (二)說一說: 。薄⑾茸寣W生觀察教材中的事例,說出平移現象。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平移現象。 三、練一練: 第1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做平移、旋轉動作。 第2題:給學生充分的觀察、交流空間。 第3題:先讓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先讓學生指出事物的運動情況,再說出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重點了解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的情況。 四、作業(yè):課本第4頁的第4題。 一、教學目標 。ㄒ唬┙虒W知識點 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 。ǘ┠芰τ柧氁 1、經歷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和動手操作等過程,發(fā)展學生的審美能力。 2、能夠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 。ㄈ┣楦信c價值觀要求 1、通過學生對圖形的觀察、分析、欣賞,以及親手拼擺等過程,培養(yǎng)學生對圖形欣賞的意識。 2、在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和欣賞平移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二、教學重點 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 三、教學難點 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 四、教學方法 探索、發(fā)現法。 五、教具準備 電腦演示圖片,平移圖形的過程。 投影片三張: 第一張:(記作投影片3.2.2 A); 第二張:做一做(記作投影片3.2.2 B); 第三張:議一議(記作投影片3.2.2 C); 正六邊形的紙片數百張。 六、教學過程 、、巧設情景問題,引入課題 [師]生活中經常見到一些美麗的圖案(出示投影,放圖片:課本P41~P42的圖;也可另外找一些平移圖形的圖案),這些圖案都是由基本圖形平移組成的,那么怎樣平移基本圖形就能得到美麗的圖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索一些圖案中的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 、颉⒅v授新課 [師]現在大家來看圖案1(出示投影圖片:課本P41的第一幅);觀察圖案,并回答。(出示投影片3.2.2 A) 。1)這個圖案有什么特點? 。2)它可以通過什么"基本圖案"經過怎樣的平移而形成? (3)在平移的過程中,"基本圖案"的大小、形狀、位置是否發(fā)生了變化?你能解釋其中的道理嗎? [生甲](1)圖案中的六條小狗的形狀、大小完全一樣,只是它們所處的位置不同,由此可知:這個圖案可以通過平移"基本圖案"得到。 [生乙](2)這個圖案可把"一只小狗"看做"基本圖案",通過上下、左右平移得到,平移的距離等于左右相鄰(或上下)兩只小狗之間的水平距離(或垂直距離)。 [生丙]這個圖案還可把中間上下的"兩只小狗"看做"基本圖案",通過向左、向右平移得到,平移的距離等于左右相鄰兩只小狗之間的水平距離。 [生丁]這個圖案也可把最左邊的上下的"兩只小狗"或最左邊上下的"兩只小狗"看成"基本圖案",通過向右(或向左)依次平移得到,平移的距離等于圖案中的左右相鄰兩只小狗的水平距離。 [生戊]這個圖案也可把水平的"三只小狗"看成是"基本圖案",通過向下(或向上)平移得到,平移的距離等于上下垂直的兩只小狗的垂直距離。 [師]同學們討論得非常精彩,(邊敘述邊在電腦上演示平移過程),這個圖案既可以把一只小狗看做"基本圖案"進行平移得到,又可以把兩只小狗、三只小狗看做"基本圖案"進行平移得到整個圖案,在這些平移過程中,只是平移的距離不同而已。 接下來,大家想一想第(3)問。 [生己]在平移的過程中,"基本圖案"的大小、形狀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是位置有所改變。因為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大小,而改變圖形的位置。 [師]很好,大家看屏幕(用電腦動畫再次演示平移過程)。從平移的過程中,進一步說明了平移的特征: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大小,只改變圖形的位置。 了解了平移的特征后,大家分組來動手做一做。(出示投影片§3。2。2 B) 在下圖中,左圖是一個正六邊形,它經過怎樣的平移能得到右圖?自己動手做做看,你能得到右圖的圖案嗎? 。▽W生分組后,教師把預先剪好的大小相同的正六邊形分發(fā)下來,讓學生進行實際拼擺,老師巡視指導) [生]我把一個正六邊形經過連續(xù)平移,就可以得到右圖的圖案。 [師]同學們通過拼擺,進一步理解了平移的基本內涵,接下來大家想一想,與同伴議一議下面的兩個圖案(出示投影片§3。2。2 C)。 。1)在圖(課本P64的圖3—10)中,左圖是一種"工"字形的磚,右圖是怎樣通過左圖得到的? (2)圖(課本P65的圖3—11)可以看做什么"基本圖案"通過平移得到的? [生甲](1)先把左圖沿上下方向平移,再沿左右方向平移便可得到右圖。 [生乙]也可先把左圖沿左右方向平移,再沿上下方向平移得到右圖。 [生丙](2)不考慮圖案顏色的情況下,可以把"一只天鵝"看成"基本圖案",通過平移可以得到如圖所示的圖案。 [生丁]如果把相鄰的兩只不同色的天鵝看做一個組合,那么"基本圖案"可以是一個組合,兩個組合……直到所有的天鵝。 [生戊]如果不考慮顏色時,可以把同一行的天鵝看做是"基本圖案",通過上下平移就可得到如圖所示的圖案。 [生己]如果不考慮顏色時,也可以把同一列的三只天鵝看做"基本圖案",通過左右平移就可以得到如圖所示的圖案。 [師]很好,這是一個通過平移得到的'復合圖案,圖案的許多部分可以通過平移而相互得到。接下來我們通過練習進一步熟悉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 、、課堂練習 。ㄒ唬┱n本P65隨堂練習 1、分析奧運五環(huán)旗圖案形成的過程(不考慮圖案的顏色) 解:在不考慮圖案顏色的情況下,五個環(huán)之間可以通過平移而相互得到。 2、如圖,在正六邊形中剪去一個與其邊長相同的正三角形,并將其平移到左邊,形成一個新的圖案。用這個圖案能否得到類似于圖3—9右圖的圖案呢?與同伴交流。 解:可以得到類似于圖3-9右圖的圖案。如下圖。 。ǘ┛凑n本P64~P65,然后小結。 、、課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探索了圖案中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了解了每個圖案由于"基本圖案"選取的不一樣,則平移關系也不一樣,尤其是一些復合圖案,它的許多部分可以通過平移而相互得到。 、、課后作業(yè) 。ㄒ唬┱n本P65習題3.3 1.2 (二)1、預習內容P66~P67。 2、預習提綱: 。1)旋轉的定義。 (2)旋轉的基本性質。 、、活動與探究 有兩個都是由十四個小方塊組成的圖形,你能不能沿著分格線把它們分別剪開成七塊由相鄰兩個小方塊(按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組成的矩形? 如果行,就請你剪剪看。如果不行,你能不能講清楚其中的道理? 過程:通過本題的活動——剪切,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初步的說理能力。 結果:可以把左邊的圖形用好幾種方法剪成七個符合題意的矩形,但對于右邊的圖形,不論你怎樣剪都剪不出七個符合題意的矩形。 什么道理呢?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分別將這兩個圖形中的十四個小方塊按黑白相同的原則加以涂色,那么,按題目要求所剪成的七塊矩形必定都是由一塊黑色小方塊和一塊白色小方塊所組成。由于左邊的圖形是由七塊黑色小方塊與七塊白色小方塊連成一個整體所組成,因此它可以剪出七個符合題意要求的矩形,而右邊的圖形中黑、白小方塊的數目不相等,所以無論怎樣剪都剪不出七個符合要求的矩形。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1~4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分類、對比,初步了解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變換特征;初步會判斷圖形的平移和旋轉。 2、會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的圖形。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說出圖形平移的距離。 教具準備: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今天我?guī)Т蠹业接螛穲@學習數學知識—平移和旋轉。(看課本第37頁的彩圖) [設計意圖]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拉近和學生的距離。 二、新授課 1、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 。1)看一看,說一說游樂園里有哪些游樂項目? 。2)這些游樂項目是怎樣運動的? 。3)根據游樂項目不同的運動,可以分幾類類?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難再在四人小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征。 。1)說一說分類的理由 A:平移:火車沿筆直的軌道行駛、纜車沿筆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體都是沿著一條直線運動的,這種運動就叫做什么? B:旋轉:大風車、摩一輪等都是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為中心做圓周運動的,這種運動叫做什么? 。2)舉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了解平移、旋轉特征。 (3)用學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轉運動。 :通過觀察,舉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體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征。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親身經歷,建立對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較豐滿的表象基礎,為揭示概念做好準備。 3、練習(課件出示P41頁方格圖)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學生動手在學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會移嗎?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們會移嗎?(學生動手在學具上移) (4)教師演示,學生回答。(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5)教師演示,學生回答。(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們會移嗎? 。7)判斷哪一條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課件出示課本P43頁第一題) 。8)哪幾條魚可以通過平移與紅色小魚重合?(課件出示課本P44頁第4題)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并說一說,比一比,這樣手腦并用,學生效果就更明顯。 二、綜合練習 1、下列現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課本P43頁第三題) 2、欣賞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全課: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會哪些新知識?還有什么問題?用哪些方法學會的`這些新知識。 [設計意圖]鼓勵多種形式的學習,在先前學習的基礎上開拓學生的思路,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課后活動 應用平移和旋轉做運動。 [設計意圖]加深對新課的理解,用實踐來感知平移、旋轉的奇妙。 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點的坐標變化與點的左右或上下平移間的關系,掌握圖形各個點的坐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系并解決與平移有關的問題。 數學思考 經歷探索點坐標變化與點平移的關系,圖形各個點坐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系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數形結合意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學會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積極探索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重點與難點 掌握坐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系,利用坐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基礎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開始能從具體事例中歸納問題的本質,通過分析、比較、類比等活動抽象出概念、原理或方法,同時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對平面直角坐標系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了平移的基本性質,具備了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平移后的圖形位置,并用坐標來確定圖形的位置的各方面基礎。 教學策略分析 首先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景,如果某個小鴨在坐標系內的位置是(—2,—3),他向右游了5個單位,則它的坐標變成了多少?如果它向下游4個單位長度,它的坐標又是多少呢?讓學生通過在坐標系內畫圖找出答案,同時總結出規(guī)律變化。通過學生動手畫圖到尋找規(guī)律,由易到難,讓學生自己動手體驗,從而對這一知識點有較深的印象,同時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學習例題提供必要的前奏。接著出示例題,讓學生自己動手體驗,當點變成三角形后,點的坐標變化與圖形平移存在什么關系,讓學生通過畫出的圖形解答此問題,從而突破學生學習的難點。本節(jié)課都采用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總結規(guī)律解決問題,讓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全方位參與探究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表現自己的時空,引導學生去探索、發(fā)現、理解知識。 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教師組織 媒體使用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讓學生觀察多媒體彩圖,如果某個小鴨在坐標系內的位置是(—2,—3),他向右游了5個單位,則它的坐標變成了多少?如果它向下游4個單位長度,它的坐標又是多少呢?再將它向左或向下游4個單位長度,它們的坐標又有什么變化?觀察它們的變化,你能從中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嗎? 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坐標紙,自己動手畫圖,并通過交流合作得出結論。 通過情景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己動手能更好地讓學生復習坐標與平移知識,為新知識提供基礎。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運動過程及小鴨的坐標情況,使學生對此有深刻印象 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探索點坐標變化與點平移的關系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點A(2,3)向左平移4個單位長度,則得到的坐標是什么?向上平移4個單位長度呢? 反過來,點A的坐標由(—2,3)平移到(0,3),則是怎么平移的?如果平移到(—2,0)呢? 師生總結: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點(X,Y)向右或(向左)平移a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a,Y)或(X—a,Y);將點(X,Y)向上或(向下)平移b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Y+b)或(X,Y—b)。反過來也成立。 學生動手實踐,利用多種感官全方位參與探究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表現自己的時空,引導學生去探索、發(fā)現、歸納。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探究投入程度。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用課件驗證結果。 用課件演示,并請學生在課件上答題, 2、探索圖形各個點坐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系 出示例題:三角形三個頂點的坐標分別是A(4,3),B(3,1),C(1,2)。 (1)、將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橫坐標都減去6,縱坐標不變,分別得到A1、B1、C1,依次連接A1、B1、C1各點,所得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的形狀、大小和位置上有什么關系? 。2)、將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縱坐標都減去5,橫坐標不變,分別得到A2、B2、C2,依次連接A2、B2、C2各點,所得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的形狀、大小和位置上有什么關系? 思考:(1)如果將這個問題中的“橫坐標都減去6”“縱坐標都減去5”改為“橫坐標都加3”“縱坐標都加2”,分別能得到什么結論?畫出所得圖形。 。2)如果將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橫坐標都減去6,同時縱坐標都減去5,能得到什么結論?畫出所得圖形。 學生用準備好的坐標紙按要求動手作圖,利用圖形直觀地解決問題。 學生的獨立探究是學生習得的基礎,通過學生動手探索,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內化。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及時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學有余力的學生來幫助同伴。 用課件演示運動的過程與結果 拓展延伸,力求創(chuàng)新 1、將點P(—4,3),向X軸負方向平移2個單位長度得到點P1_________,再將點P1沿Y軸負方向平移2個單位長度得到點P2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相距5個單位長度的兩點A(—3,m),B(n,4),AB∥X軸則m=________n=___________。 3、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縱坐標都減去2,橫坐標不變,則得到的新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比向______平移____________單位。 4、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坐標為(0,0),(5,4),(3,0),(4,—2),(0,0)的點用線段依次連接而成的圖形,將各點坐標如下變化。 。1)縱坐標不變,橫坐標分別加3,再將所有的點用線段依次連接起來,所得的圖案與原來的圖案相比有什么變化? 。2)、橫坐標不變,縱坐標減4,再將所有的點用線段依次連接起來,所得的圖案與原來的圖案相比有什么變化? 及時復習強化,并為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為他們的發(fā)展提供平臺。教師要及時指導,并強調要通過動手作圖直觀地尋求結果。教師再用課件演示來進行解答 準備好課件為學生進行演示對照。 知識整小結理,形成系統 學完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談談自己的體會,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 請學生個別發(fā)言,對知識做出歸納,相互補充。 通過總結,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能力,有助于學生清理知識的脈絡,使新舊知識形成體系,教師做為組織者與引導者 布置作業(yè),鞏固提高 必做題:課本58頁第1題、59頁第3、4題,60頁6、7題 選做題:課本61頁第9題 學有余力的學生可當堂做題,然后利用課件來對照。 作業(yè)分為必做題與選做題,目的是為了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也讓學生能及時鞏固本節(jié)課的知識與技能。 使用課件演示,可直接解答。 多閱讀和積累,可以使學生增長知識,使學生在學習中做到舉一反三。在此數學網為您提供簡單的平移作圖知識點,希望給您學習帶來幫助,使您學習更上一層樓! Ⅰ.巧設情景問題,引入課題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屬于平移,哪位同學能說一下什么是平移呢?平移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生]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平移,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和大小. 平移的基本性質是: 經過平移,對應線段,對應角分別相等,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且相等. [師]很好,了解了平移的涵義及其基本性質后,能否把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進行平移呢?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簡單的平移作圖. Ⅱ.講授新課 [師]下面來看大屏幕(出示投影片3.2.1 A) 如圖,經過平移,線段AB的端點A移到了點D,你能作出線段AB平移后的圖形嗎?與同伴交流. [生甲]因為經過平移,線段AB的端點A移到了點D,所以點A與點D是對應點;又因為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且相等,所以連結AD,然后過點B作線段BC與線段AD平行且相等,最后連結CD,則線段CD就是線段AB平移后的圖形. [生乙]因為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和大小,所以在作線段AB平移后的圖形時,可過點D作DC∥AB,且DC=AB,則線段DC就是線段AB平移后的圖形. [師]很好,這個題實際是平移的.基本性質的直接應用.由此可知:按要求進行平移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時,一般都是應用平移的基本性質進行的. 下面我們通過例題來進一步說明如何平移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 (出示投影片3.2.1 B) [例1]經過平移,△ABC的頂點A移到了點D,(如圖),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分析:設頂點B、C分別平移到了點E、F,根據"經過平移,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 且相等",可知線段BE、CF與AD平行且相等. 注意:作圖時可用尺規(guī)進行作圖,也可用三角板與直尺進行作圖. 解:如上圖,過點B、C分別作線段BE、CF,使得它們與線段AD平行并且相等,連結DE、DF、EF,則△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圖形. [師]同學們想一想,議一議(出示投影片3.2.1 C) (1)本題還有沒有其他方法作出如圖所示的△DEF呢? [生甲]過點D分別作出與AB、AC平行且相等的線段DE、DF,連接EF,則△DEF就是所要求作的三角形. [生乙]過點B作BE∥AD且BE=AD,然后分別以D、E為圓心,以線段AC、BC的長為半徑畫弧 ,兩弧交于F點,連結EF、DF,則△DEF就是所要求作的三角形. …… [師]同學們找到了"△ ABC平移后的圖形△DEF的其他作法".很好,現在"大家來想一想,分組討論. (出示投影片3.2.1 D) 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要原來的位置外,還需要什么條件? [生甲]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要原來的位置外,還需要平移的距離. [生乙]還需要方向,要弄清一個圖形是往左平移還是往右平移,是往上平移,還是往下平移. [師]完全正確,這就是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的條件: (1)圖形原來所在的位置. (2)圖形平移的方向. (3)圖形平移的距離. 接下來我們來平移一個圖形(出示投影片3.2.1 E) [例2]如圖,將字母A按箭頭所指的方向平移3 cm,作出平移后的圖形. [師生共析]平移字母A的條件:字母A的位置,平移的方向--箭頭所指,平移的距離--3 cm,三個條件都具備,所以可以確定字母A平移后的位置.那如何作圖呢?一般情況下,畫圖時,先確定點,然后就可以作出所要求的圖形.因此本題可以在原圖形上找?guī)讉能反映本圖形的關鍵的點,根據"經過平移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且相等",確定出這幾個關鍵點的對應點,然后按原來的方式連接,即可得到字母A平移后的圖形. 解:在字母A上,找出關鍵的5個點(如圖所示),分別過這5個點按箭頭所指的方向作5條長3 cm的線段,將所作線段的另5個端點按原來的方式連接,即可得到字母A平移后的圖形. [師]在這個例題的解題過程中,通過確定幾個關鍵點平移后的位置,得到字母A平移后的圖形,這是一種"以局部帶整體"的平移作圖方法,同學們要掌握. 情景引入→探究新知→知識應用→知識拓展→歸納小結,布置作業(yè)→探尋點的坐標變化與點平移規(guī)律 。ㄒ唬┣榫骋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創(chuàng)設情境,在實際問題中引出本節(jié)課題.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發(fā)現:可以借助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ǘ┨骄啃轮 1、利用丹鳳地圖的實際情境探索點的平移與坐標變化的規(guī)律. 2、如圖,已知A(–2,–3),根據下列條件,在相應的坐標系中分別畫出平移后的點,寫出它們的'坐標,并觀察平移前后點的坐標變化. 。1)將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1; (2)將點A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2; (3)將點A向上平移6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3; 。4)將點A向下平移4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4; 教學過程中注重讓學生明確:將哪個點沿著什么方向,平移幾個單位后,得到的是哪個點. 3、在此基礎上可以歸納出:點的左右平移點的橫坐標變化,縱坐標不變 點的上下平移點的橫坐標不變,縱坐標變化 4、點的平移的應用.(見課件) 5、比一比看誰反應快 (1)點A(–4,2)先向右平移3個單位長度后得到點B,求點B的坐標. (2)點A(–4,2)先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后得到點B,求點B的坐標. (3)點A(–4,2)先向下平移4個單位長度后得到點B,求點B的坐標. (4)點A(–4,2)先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后得到點B,求點B的坐標. 6、逆向思維:由點的變化探索點的方向和距離 (1)如果A,B的坐標分別為A(-4,5),B(-4,2),將點A向___平移___個單位長度得到點B;將點B向___平移___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 (2)如果P、Q的坐標分別為P(-3,-5),Q(2,-5),將點P向___平移___個單位長度得到點Q;將點Q向___平移___個單位長度得到點P。 。3)點A′(6,3)是由點A(-2,3)經過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點B(4,3)向______________得到B′(4,5) 7、應用平移解決簡單問題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有一點(1,3),要使它平移到點(-2,-2),應怎樣平移?說出平移的路線。 【《平移》教案】相關文章: 《平移》教案10-19 平移與平行教案02-06 《平移與平行》教案02-04 《圖形的平移》教案03-14 平移教案范文04-02 平移和旋轉教案03-06 平移和旋轉教案04-17 平移和旋轉教案15篇03-23 平移和旋轉教案(15篇)03-30《平移》教案5
《平移》教案6
《平移》教案7
《平移》教案8
《平移》教案9
《平移》教案10
《平移》教案11
《平移》教案12
《平移》教案13
《平移》教案14
《平移》教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