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班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大班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大班教案1
中班活動內容:裝水果籃
活動設計思路:
在“我愛我家”的主題中,我們通過調查家里的人喜歡吃哪些水果,孩子們參觀了水果超市、大家也品嘗了自己帶來的水果、大家對各種水果名稱、顏色、形狀、大小、味道等方面的認識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因此組織幼兒進行裝水果籃的游戲活動,既能讓幼兒在選擇水果時運用已有的對水果認識的經驗,自主選擇不同品種,又能把數(shù)學的按點取物、分類數(shù)數(shù)的學習融入其中,即讓幼兒在裝水果籃選擇水果時,既有數(shù)量要求,又有選擇水果品種的自主性,對于不同發(fā)展水平孩子可按他們已有的.水果種類、顏色、大小等經驗運用到裝水果的活動中,同時通過對所裝好的水果籃的相互交流欣賞,體驗水果多。
在活動中嘗試讓中班孩子有簡單的任務驅動,可以說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整合在游戲情景中,讓孩子既有情感的體驗,也有完成任務的快樂之情。
在本次活動中也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一方面是調動孩子在活動中積極性與專注性,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與烘托氛圍,另一方面也在運用時考慮了活動中的整合,考慮孩子觀察的細致性,讓孩子有解讀圖文任務書的機會。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游戲操作中,按點子取物的方法練習8以內分類數(shù)數(shù)。
2、通過對話交流知道多吃水果身體好,體驗完成任務的快樂。
活動材料:
1、活動前參觀水果大賣場,并進行“我喜歡的水果”調查活動,了解各種水果的豐富營養(yǎng)。
2、各種水果圖片、水果籃子及采購單人手一個。
3、多媒體輔助教學。
4、裝水果的卡車三輛(分別寫有車牌號6、7、8)
5、環(huán)境布置水果大賣場。
活動流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ppt:猜猜這是哪里?介紹交流水果超市的水果和你喜歡吃哪些水果? 歸納:吃水果對身體有好處,養(yǎng)成天天吃水果的習慣。
2、討論:什么是任務?師生一起讀圖夾文任務書。
二、裝水果籃:
1、出示水果采購籃子。
交流水果采購單及個別嘗試。
提示:不同顏色點子可以裝不同的水果。
2、幼兒操作:
觀察要點:是否按點子的顏色裝水果?有無點子大小及其他方法裝水果籃。
3、交流裝水果的方法。
4、再次嘗試按采購單的其他特征裝水果籃。
5、運水果:
1)水果上車:裝好的水果籃分別送上卡車。
2)相互欣賞水果籃,數(shù)水果。
三、送水果。
1、討論:水果送給哪些人吃?
2、音游開車送水果。
3、用自己的方法送上一籃水果。
關于大班教案2
學策略:
1、難點前置
此樂句中的附點、跳音,體現(xiàn)了數(shù)高樓的快樂情緒,是整首歌曲的難點。于是,創(chuàng)設小鳥唱歌的情景,難點前置,以此練聲,從而為解決難點做好鋪墊,減輕了學習負擔。
2、借助圖譜
歌詞中“哩哩哩、恰恰恰”的不規(guī)律出現(xiàn),極易混淆。為此,根據(jù)歌曲的音樂元素,精心設計圖譜,將動態(tài)的旋律轉化為靜態(tài)的圖畫符號,為幼兒感知旋律、記憶歌詞、自主學唱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層層累加
完整欣賞歌曲→學說念白→借助圖譜自主學唱→創(chuàng)編念白動作→合作表演唱,活動中,自然漸進,層層累加,步步推進,有效學唱。
活動目標:
1、能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唱準歌曲中的'附點音符和跳音,表現(xiàn)歌曲歡快的情緒。
2、能根據(jù)樂曲的旋律用身體動作的變化表現(xiàn)高樓,并隨節(jié)奏說念白。
3、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圖譜、電鋼琴、音樂伴奏帶。
活動重點:
能夠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xiàn)數(shù)高樓的歡快情緒。
活動難點:
唱準休止符和附點音符,創(chuàng)編動作表演念白,體驗歌唱的樂趣。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練聲
難點前置在《數(shù)高樓》的伴奏音樂中入場。創(chuàng)設小鳥唱歌的情境,引導幼兒練聲。
[旋律伴奏入場,自然預知旋律;情境設置,使練聲充滿情趣,為解決難點做好了鋪墊。]
2、完整欣賞歌曲
學說念白“小弟弟在干什么?他是怎么數(shù)高樓的?”
[完整欣賞,目的是滿足幼兒審美認知的需要,即聽到了什么?興趣入手,先學說幼兒最感興趣的念白部分。]
3、借助圖譜,自主學唱
(1)結合圖譜,教師完整范唱。
[幼兒傾聽,借助圖譜,理解歌詞,感知旋律。]
(2)幼兒借助圖譜理解歌詞。
“歌里唱了什么?”[幼兒回答后,教師直接用歌聲回應,進一步感知歌曲旋律。]
(3)幼兒自主跟音樂學唱。
第一遍:鼓勵幼兒自己學唱。
第二遍:大膽歌唱,能唱出跳音的輕巧、彈跳。
第三遍:注意表現(xiàn)出歌曲歡快的情緒。
[教師“導而不包”,幼兒在圖譜的幫助下自主學唱,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提高,他們是學習的主體,歌唱活動輕松高效。]
3、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xiàn)念白。
個人自主創(chuàng)編→兩人合作游戲→完整演唱
[幼兒創(chuàng)編在前,教師提升在后,給幼兒提供自主創(chuàng)造的空間,讓幼兒在自然游戲中,掌握念白節(jié)奏,感受合作游戲的快樂。]
4、合作演唱,激發(fā)興趣
(1)師生合作演唱。
(2)生生合作演唱。
(3)邀請全體教師一起合作演唱。
[挖掘“恰恰恰”這一音樂元素的價值,加入動作,進一步體現(xiàn)數(shù)高樓的快樂。合作演唱,富有挑戰(zhàn),為幼兒提供了發(fā)展合作態(tài)度和增強合作能力的機會,大大激發(fā)了幼兒歌唱的興趣。]
5、談話激趣,自然結束
在音樂聲中,和老師再見,自然結束。
關于大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鼓勵孩子虛心向他人學習,使自己取得成功,并使孩子養(yǎng)成互幫互助的好習慣。
2、培養(yǎng)孩子積極向上的進取心。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1、你數(shù)數(shù)能夠數(shù)到幾?不會數(shù)了你會怎么辦?
2、有一只小青蛙他只能夠數(shù)到一,可是后來卻能夠數(shù)到三百多了,這是怎么一會事呢?
二、講述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至請你教教我吧。向幼兒提出:
小魚是怎么做的?他教小青蛙了嗎?為什么?
繼續(xù)講述到最后,提出問題:
1、小青蛙和小魚為什么能在數(shù)數(shù)競賽中得到金牌?你該怎樣向他們學習?
2、小青蛙看到小魚會數(shù)泡泡是怎么做的`?
3、如果你看到別人比你強,你會怎么做?
4、如果別人向你請教問題,你會教別人嗎?
5、讓孩子帶著問題再次傾聽故事。
三、讓孩子講述故事。
在孩子熟練掌握故事結構的基礎上,講述故事。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關于大班教案4
大班幼兒已經對勇敢有了更高的認識,但同時幼兒對勇敢的理解是很片面的,教師和家長應幫助幼兒理解什么叫勇敢、什么樣的行為是勇敢。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幼兒對勇敢的親身體驗卻不是很多,所以我們設計了一些新游戲,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感受勇敢的快樂與興奮。還應該讓幼兒結合自身的條件來解決問題,尋找一個最好的方法,使幼兒明白勇敢的人離不開智慧。
教學目標:
教師:1、幫助幼兒懂得遇事不要慌張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2、幫助幼兒結合自身的條件尋找解決問題的好方法。3、幫助幼兒理解勇敢的真正含義
幼兒:1、明白勇敢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快樂,并需要聰明的.智慧 2、從游戲中充分體會勇敢的含 3、在他人需要幫助時應結合自身的條件(自我評價)尋找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活動準備:
幾組圖片、動物頭飾若干、玩具、畫紙、水彩筆、油畫棒、磁帶(《勇敢的三只羊》) 明鏡臺:(活動過程)
導入: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勇敢的三只羊》。
時間:5分鐘
活動:1、出示三只羊的圖片同時教師講故事
2、教師提問:“故事中都有誰?”
3、小羊和中羊上山去吃草,為什么跑了回來?后來他們?yōu)槭裁锤疑仙饺コ圆荩?/p>
4、為什么三只羊一起上山吃青草,它們碰到了誰,大羊出了一個什么主意?大灰狼最后為什么摔死了?
5、你覺得哪只羊最勇敢(發(fā)展獨立評價)?為什么?
注意:教師要確信幼兒理解了故事內容,講解故事時速度盡量慢。
智慧泉:
聽過了《勇敢的三只羊的故事》,我們自己來表演一下吧?我們選幾個小朋友,一個扮演小羊,一個扮演中羊,一個扮演大羊,還有一個扮演大灰狼,然后想一想:“它們三只羊到底誰最勇敢?”
時間:15分鐘
活動:1、教師給幼兒戴頭飾。
2、在活動中有表情的表演。
3、讓幼兒在情景中體驗勇敢。
注意:教師尤其對平時不敢上臺表演的小朋友多給機會,表演完后鼓勵他們是勇敢的孩子。 對上臺表演的小朋友進行及時反饋評價:小朋友你們的表演真精彩(對表演者)!讓我們大家一起鼓掌謝謝他們(對全體幼兒)。
總結:在生活上,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勇敢的孩子!
描述場景:(小孩溺水)
提問:如果我們的小伙伴不小心掉進水里,你們怎么辦呢?
我們應不應該救他呢?
我們應該怎樣救他呢?(注意:我們不應該跳進水里救他,因為我們的力量不足,游泳技術不夠好。引導幼兒通過撥打報警電話,找大人救人,向水里的伙伴提供繩子等辦法救人)
附:故事《勇敢的三只羊》
山腳下有三只羊,一只大羊“咩……”,一只中羊“咩……”,還有一只小羊“咩……”。它們常上山去吃青草,可是山上有個洞,洞里躲著一只大灰狼。
有一天小羊上山去吃草,大灰狼聽見了小羊的腳步聲,就在山洞問:“誰?”“我是小羊!薄澳銇砀墒裁窗?”“我上山來吃青草!薄昂冒,我要吃掉你!毙⊙蚵犃撕芎ε,就趕忙往山下逃。中羊也上山去吃青草,大灰狼聽見了中羊的腳步聲,就問“誰?”“我是中羊!薄澳銇砀墒裁窗。俊薄拔疑仙絹沓圆!薄拔乙缘裟。”中羊聽了很害怕,趕忙往山下跑,小羊和中羊在山腳下碰見了大羊,它們告訴大羊說:“你不能上山去吃草,山上有個洞,洞里面有只大灰狼,它要吃的掉我們!薄鞍!別害怕,我們一起上山去,小羊可以用頭撞,中羊和我一起用角頂,讓大灰狼滾下山去摔死它。”“好、好、好!比谎蛞黄鹕狭松,大羊走在前面,中羊“踢踏、踢踏”的走在后面,小羊“踢踏、踢踏”的走在
最后面。大灰狼聽見三只羊的腳步聲就問:“你們是誰?”“我是大羊”“我是中羊”“我是小羊!薄澳銈儊砀墒裁
啊 ?”“我們來吃草!薄俺圆?我先吃掉你們!闭f著就從洞里躥了出來向三只羊撲過去。三只羊并不害怕一起對付大灰狼,小羊用頭撞,中羊和大羊用頭頂,它們一起把大灰狼撞倒了,大灰狼滾下山去摔死了。三只羊高興高興的上山吃草了。
關于大班教案5
設計意圖:
通過平日里的觀察,發(fā)現(xiàn)班級里總是有幾個小朋友經常會來園比較晚,在日常的談話過程中了解到他們很多都是因為晚上睡的太晚,早上起不來造成的。其他小朋友中也有晚上很晚也不肯睡的現(xiàn)象。針對上述情況,預設了本次活動。目的在于通過多種形式的演唱歌曲,體驗歌曲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從而使小朋友養(yǎng)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習慣。為上小學做好準備。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地學唱歌曲,并嘗試用二聲部輪唱的形式來表現(xiàn)歌曲。
2、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為適應小學生活做好準備。
活動準備:音樂及相關圖片制成的PPT
活動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
1、上一次我們請小貓到我們班來做客,誰還記得它是一只怎樣的`小貓?
(回憶故事,引入話題)
師:就要上小學了,拖拖拉拉的習慣可不好,早睡早起才會身體好,才會更有精神學習。
2、它今天上學又遲到了,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出示第1張幻燈)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幫助他快快起床嗎?——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用鬧鐘來叫自己起床。
3、總結:你們想了那么多辦法,有……,……都很好。我的辦法是和XX的辦法一樣的,也是用小鬧鐘。(出示第2張幻燈)這可是一個很特別的小鬧鐘,它還會唱“起床歌”呢!它用好聽的歌聲來叫小貓弟弟起床。想不想聽一聽?
二、欣賞歌曲、學唱歌曲
1、完整欣賞1遍錄音。(初步感知歌詞)
提問:你們聽清楚小鬧鐘是怎樣唱歌的?
2、再次傾聽1遍錄音。(熟悉歌詞,解決第一遍中沒聽清楚的樂句)
3、老師學小鬧鐘唱歌(教師演唱,激發(fā)幼兒學唱興趣)
4、集體學小鬧鐘唱歌(幼兒跟唱練習唱)
師:學會小鬧鐘的起床歌,我們就可以一起唱給小貓聽,催它快點起床上學去了。
5、大鬧鐘唱歌(變換形式跟唱,為幼兒練習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機會,同時指導幼兒邊隨音樂節(jié)奏走邊唱歌曲,為后面輪唱游戲做鋪墊)
三、輪唱歌曲
1、大鬧鐘的歌聲真好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貓現(xiàn)在起床了嗎?(出示第3張幻燈)還是沒起床,真是個磨磨蹭蹭,不知道早睡早起的小貓,看來我們需要用兩個鬧鐘來催催它了。
2、兩個鬧鐘可以怎樣唱歌呢?(讓幼兒討論,給幼兒探索的空間)
3、教師與個別幼兒示范。(通過示范,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輪唱的真正含義)
師:就是一遍接著一遍的催它快一點是嗎?這個辦法好。誰先和我試試看?
提問:我們是怎樣唱的?有什么秘密嗎?
師:第一個鬧鐘先唱,第二個鬧鐘晚一點在唱。在第一個鬧鐘唱完一句“快快起床”的時候第二個鬧鐘再從開始唱。
4、幼兒嘗試輪唱。重點指導:兩個鬧鐘不要變成一個鬧鐘。
5、兩個小鬧鐘一個接一個地響,就像是在一遍又一遍地催著小貓弟弟。它終于起床了,準備上學去了。
四、游戲結束
1、我們小朋友也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可不能像小貓一樣,養(yǎng)成拖拖拉拉、不早睡早起的壞習慣,不然上學可能就會遲到了。你們有這樣的壞習慣嗎?(沒有)
2、起床游戲——嘗試用輪唱的方法叫本班幼兒起床。
——很好,接下來我們就來玩?zhèn)游戲,看看你們是不是一聽見小鬧鐘唱完起床歌就起床了?誰來試試看?——我們應該怎樣叫他起床?(替換歌詞)——反復游戲結束。(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意在把音樂作品同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小朋友經驗遷移。從而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習慣,為適應小學生活做準備。)
附歌曲:
1 2 3 1 / 1 2 3 1 / 3 4 5 / 3 4 5 /
快快起床, 快快起床, 小弟弟,小弟弟,
5 6 5 4 / 3 1 / 5 6 5 4 / 3 1 / 2 7 1 / 2 7 1//
鐘兒已經敲響,鐘兒已經敲響,叮叮當,叮叮當。 (嘉定新源幼兒園 劉瑩)
關于大班教案6
教學目標:
1.復習舞蹈“我的身體”,進一步鞏固扭胯、提壓手腕的動作。
2.幼兒在學習舞蹈“花與蝴蝶”的基本動作的基礎上,兩兩合作創(chuàng)編花與蝴蝶的造型。
3.在學習和創(chuàng)編舞蹈過程中,體驗舞蹈的樂趣及對春天的向往之情。
教學準備:
“蝴蝶與花”的造型圖片、基本功鋼琴曲、音樂“春天”
教學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形體訓練基本動作:壓垮、前壓腿、側壓腿、三角拼腰、小飛機、起立
師:今天陳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本領,下面請大家盤腿坐好,進行基本功練習。
2.復習舞蹈“我的身體” 鞏固扭胯、提壓手腕的動作。
師:現(xiàn)在每個小朋友的身體都舒展活動開了,我們來表演上節(jié)課學過的舞蹈“我的身體”,注意跳的時候手腕的提壓要有力度和有節(jié)奏。
二、 基本部分。
1.出示“蝴蝶”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學習舞蹈“花與蝴蝶”的基本動作。
師:小朋友表演的真好,看把誰吸引來了(出示蝴蝶圖片),今天,我們再來學一個花與蝴蝶的舞蹈。
2.教師示范表演“花與蝴蝶”舞蹈的第一段,幼兒了解“花與蝴蝶”舞蹈的基本動作。
師:剛剛陳老師表演的舞蹈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動作?(請個別幼兒示范舞蹈中的個別動作)
3.幼兒與教師一起練習第一段舞蹈基本動作。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跳一跳第一段的舞蹈吧!
4.借助花與蝴蝶圖片嘗試兩兩合作創(chuàng)編花與蝴蝶的造型。
師:圖片上的花與蝴蝶是什么樣的造型?請你用你和好朋友的`身體一起來擺一擺這個造型。
蝴蝶除了在自己前面的花上停留還可以飛去哪里找花呢?(左面、右面、后面)
三、結束部分。
幼兒完整的表演“花與蝴蝶”的舞蹈,感受對春天的向往。
師:小朋友的造型擺的真美,下面我們聽著音樂第一段和第三段我們做一樣的動作,第二段就用小朋友自己動腦筋想的動作來跳。
關于大班教案7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shù)楊紅梅
活動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并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shù);
2、培養(yǎng)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fā)現(xiàn)單雙數(shù)的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單雙數(shù)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shù)學活動。
活動準備:
2元超市場景、1——10的代用券,紅色水彩筆每人一支、幼兒分組操作材料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瞧!我們已經來到了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購物游戲中體驗、感知單雙數(shù)
1、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
數(shù)一數(shù),你有幾元錢?圈一圈,你能買幾樣東西?
2、幼兒進行購物游戲,提醒幼兒做一個文明小顧客。
三、在交流與比較中理解單雙數(shù)
1、討論: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錢多嗎?
2、回收代用券:還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邊,都用完的送到另一邊。
3、集體檢驗,解決問題:“1”該送哪邊?
4、教師小結:
、傧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shù),總會剩下一個的數(shù)叫單數(shù);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shù)叫雙數(shù)。
、10以內有5個單數(shù),也有5個雙數(shù)。
、蹎螖(shù)挨著雙數(shù),雙數(shù)挨著單數(shù),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戲與操作中區(qū)分單雙數(shù)
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shù)
2、分組操作
準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qū)分單雙數(shù)。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qū)分出單雙數(shù)。
●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針所指的數(shù)是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袢右蝗樱喝喻蛔,記錄下單雙數(shù)并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shù)。
3、集體游戲
抱一抱:單數(shù)——自己抱自己;雙數(shù)——找個朋友抱一抱。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七只小猴在哪里
楊紅梅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jù)花朵顏色的不同列出加、減法算式并進行7以內數(shù)的加減運算。
2、進一步鞏固對加、減法算式及其含義的理解。
3、愛動腦筋,能積極參與加減運算活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看圖列組成式的經驗,學習過6以內各數(shù)的加減和7的組成。
2、物質準備:,
——教具:圖片一張(上面畫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樹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蘋果。)
——學具:《幼兒用書》(P11、12、13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看猴子去。
教師:還記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嗎?小猴們旅行回來了,我們去看看它們吧。教師(出示圖片):小猴在哪里?它們都在干什么?
請幼兒說一說每個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們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
引導幼兒列加法或減法算式,并說一說每個數(shù)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來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繼續(xù)引發(fā)幼兒的思考:你還能列出和剛才不一樣的算式嗎?
2、幼兒操作活動。
看圖按特征標記列算式。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實物有多少?它們的.顏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樣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組加法或減法算式。
觀察連續(xù)的三幅圖,講述圖片的含義,列出加減算式。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幼兒用書》第12、13頁,引導幼兒練習7的第二組、第三組加減運算。(也可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活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日;騾^(qū)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動,鼓勵幼兒說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關于大班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在觀察圖譜的過程中,感受3拍子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
2、嘗試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打擊樂器:鈴鼓、雙響筒、圓舞板、木魚(人手一件)。
2、音樂磁帶、錄音機。
3、圖譜一幅、
三、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聽》,初步感受3拍子樂曲的旋律。
2、熟悉音樂《會跳舞的葉子》,進一步感知3拍子樂曲的旋律。
。1)傾聽音樂《會跳舞的葉子》,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
(2)嘗試用身體動作感知音樂。
3、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探索并表現(xiàn)3拍子的節(jié)奏特點。
。1)觀察圖譜,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引導幼兒看圖譜拍出節(jié)奏,重點指導休止符。
4、樂器演奏。
。1)出示樂器,討論不同的敲擊方法。
。2)幼兒自由組合選擇樂器為圖譜配奏。
。3)幼兒看圖譜,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4)交換樂器演奏,體驗不同樂器演奏帶來的快樂。
關于大班教案9
設計背景
設計此活動時正值春天到來之際,因為鄉(xiāng)村的變化特別的大,孩子特別的感興趣,每天都能在幼兒園里發(fā)現(xiàn)新的變化,是為了讓孩子對春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所有設計了此項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詩歌,感受春天的美景,萌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通過詩歌的循環(huán)反復的句式,感受詩歌的美,學會用不同的語氣語調進行朗讀。
3、初步理解詩歌的內容,了解詩歌中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讓孩子去探索、發(fā)現(xiàn)、感受春天。
重點難點
1、通過詩歌的循環(huán)反復的句式,感受詩歌的美。
2、學會用不同的語氣語調進行朗讀。
活動準備
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的圖片、音樂:《愛之夢》、春天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帶領幼兒拍手走進教室,師生進行律動。
2、師:孩子們剛才你從歌曲中聽到了什么?
3、師:孩子們那你還知道春天還有哪些變化呢?
4、再說一下春天來了,我們的主題墻上的變化。
師:孩子們你們很善于觀察,其實春天里有許多許多的秘密呢!現(xiàn)在老師就帶你們去尋找春天的秘密。
二、幼兒主動探究春天的秘密:
師: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春天在哪兒呢?
師:孩子們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春天的秘密(小組討論)
1、師:那我們看看小河的冰是不是融化了(出示小河流水圖), 引出小河的詩句。
2、師:剛才這位小朋友說到了柳樹,(出示垂柳的圖)用肢體語言說出柳樹的詩句。
3、幼兒說出燕子后,(師出示燕子圖)讓幼兒說出燕子的詩句。
4、幼兒說出春天播種的季節(jié)。那我們看農民伯伯在忙干什么?(出示拖拉機圖)以提問的.方式引出春耕的場面。
5、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朵漂亮的花,好香呀!你們知道是什么花嗎?想不想認識,這個花在我們這很少見到的,這個花接出來的是桃子,小朋友都喜歡吃。
師:(出示桃花圖)貼近生活引出桃花的詩句。
6、師:哈哈,春天真地來了,春天真地來了!我看見了春天的秘密,我要把它牢牢記在心里!孩子們春天的秘密可真多呀!老師把你們說的編了一首詩歌,就請小朋友們欣賞一下吧!
三、讓幼兒在讀者感悟春天的美
1、教師配樂范讀詩歌。
2、播放課件讓幼兒跟讀一遍。
3、師:小朋友們再讀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詩歌中的每一小節(jié),都有重復的地方,誰愿意說說。這就是詩歌里的循環(huán)反復的句式。
4、讓我們分角色再感受一下吧。
5、師:孩子們這首詩里的小河、垂柳、桃花、小燕子、拖拉機真的會說話嗎?我們把它比作人,這就是擬人的手法。這樣詩歌讀起來就更美了。
師:春天真美呀!孩子們能為這首詩歌起個好聽的名字嗎?(幼兒自由的說)師小節(jié):那就叫《春天的秘密》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遍這首詩歌吧!
四、情感教育
師 :孩子們春天真的很美,怎樣才能讓春天更美呢?(幼兒自由說保護環(huán)境愛護花草、大自然……)
五、拓展延伸
師:春天還有很多秘密需要我們去發(fā)現(xiàn),就讓我們出去找一找吧!把它們畫下來,在下節(jié)課時編進詩歌里。播放《春天在哪里》排隊拍手隨音樂走出教室。
關于大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感知印糕板形狀、圖案的美,初步了解印糕板的多種寓意與用途,大班教案《江南印糕板》。
2、學習將一般圖案轉化成團花圖案,并用線描畫的方式加以表現(xiàn)。
3、欣賞民間藝術的美,感受生活的美好。
活動準備:
教具:各種形狀的印糕板圖案,各種供幼兒示范的圖案;長方形、圓形白紙各一張,2朵可平方可彎曲的花。
學具:每組大、小印糕板各一個,共6組;幼兒作畫工具(記號筆、白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印糕板的圖片,導入活動。
1、欣賞各種不同圖案的印糕板。
(此環(huán)節(jié)一張ppt放4張印糕板,為保證幼兒的視線更清晰,建議可當孩子具體說到那張圖片時自動放大,讓全班孩子更清晰地觀察到每個印糕板的內部圖案。)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圖案?這些圖案人們是什么時候用的?
。ń處熞龑Ш⒆雨P注具有明顯特征的圖案,如有狀元、一朵蓮花、一條魚、喜字、壽字等)
教師小結:這個叫狀元糕;這個有一朵花開了,代表著花開富貴;有條魚代表著年年有余;這個是結婚的時候用的糕點;這個是做壽時用的糕點;這個是以前人家過年時吃的糕點,他們都有不同的用處和有趣的意義。
2、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不同圖案印糕板有不同的花紋。
請你們去摸一摸這些印糕板,他們長得什么樣子的?
你摸上去什么感覺?有哪些圖案呢?這些印糕板都是什么形狀的呢?
(此環(huán)節(jié)教師目的想引導孩子說出“團圓”這個寓意,但一個孩子說看到圓形想起了月餅,又想起月亮也是圓圓的,老師對她的回答沒有過多的回應,建議可以繼續(xù)追加一句“那什么時候的月亮是圓圓的,那時我們一家人也都怎么樣了?”把幼兒原有的思路引導團圓上,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孩子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機會,教案《大班教案《江南印糕板》》。)
教師小結:圓形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圖形,看到了圓形大家都想到了團圓。這些圓形的圖案我們叫他為“團花圖案”。
二、通過比較幫助幼兒加深對團圓圖案的理解。
1、出示兩幅水平放置和團圓放置的鳳凰圖案。
這兩幅鳳凰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原來將鳳凰的頭和尾彎成圓形,就成團圓圖案了。
2、通過幼兒個別操作,集體觀察,進一步體驗團花團圖案的特點。
出示長方形和圓形2張白紙,
請幼兒想辦法將花貼到紙上。
。ń處熃o幼兒準備的紙張的形狀已經給孩子很好的暗示,我覺得教師不需在紙張上事先就貼好雙面膠,這樣一定程度上局限孩子自由的操作、探索、思考,導致在畫團花圖案時,個別孩子對團花圖案的`概念不是很明確。建議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把孩子感到有困難而發(fā)生出錯的現(xiàn)象展現(xiàn)在集體面前,組織孩子通過集體討論,最終順利完成操作活動,不僅可以增加本次活動中缺少的幼幼互動,還可以使本次活動的難點更加突出,為孩子下一環(huán)節(jié)的畫團花圖案打好扎實的基礎。)
三、幼兒繪畫活動——設計團花圖案。(播放輕柔的背景音樂)
教師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水平放置的圖案供幼兒參考。
現(xiàn)在請你也來設計一下好看的團花圖案,你可以用自己想的圖案,有困難的小朋友可以參考老師上面的圖案,并想想你設計的團花圖案是什么時候用的?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繪畫。
四、幼兒作品展示,互賞各種各樣的印糕板。
1、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此環(huán)節(jié)沒有給孩子一個可以安靜、輕松的欣賞范圍,教師請幼兒上來,導致后面的孩子不停地再擠或干脆不看左右走動,而前面的孩子由于距離過近和都到后面孩子的干擾,也無法安靜地欣賞同伴的作品。建議讓孩子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安靜地欣賞。
幼兒前面環(huán)節(jié)的時間過長,導致真正給孩子欣賞的時間不是很充分。)
2、教師播放教師設計的團花圖案,結束活動。
活動總體評價:
1、活動環(huán)節(jié)清晰,環(huán)環(huán)緊扣,重難點比較突出,某些細節(jié)處有待繼續(xù)深思。
2、教態(tài)自然,親切和藹,師幼互動積極、充分,但幼幼互動沒有。
3、教案選材富有濃郁的民間特色,題材新穎,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濃厚。
4、教學支架設計出彩,幼兒欣賞到設計中間搭建了一個支架(通過比較兩只鳳凰放置位置的不同,幫助幼兒感知團花圖案中“環(huán)形圍繞”的特點。)
關于大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1、幼兒在手型繪畫中,能夠積極合作,體驗合作的樂趣。
2、能根據(jù)手型的不同畫出相應的事物。
活動準備:
1、白紙、彩筆。
2、帶領幼兒玩手影游戲,讓他們對手影造型產生濃厚興趣。
活動過程:
1、導入:我們能用自己的小手變出不同的動物形象,也可以把自己的小手畫下來,那么我們能不能用手型畫出不同的圖案呢?
2、教師出示范畫,講解基本方法:用手做出事物的簡單雛形,用筆將輪廓圖畫出,然后根據(jù)輪廓進行聯(lián)想,加工完成其具體形象。以手型的.簡單屈伸為主,手型特征與所表現(xiàn)的對象應盡量接近,表現(xiàn)的內容以簡單的常見物體為主,如,讓幼兒單手做出造型放在紙上,用握筆的手沿造型手的外型輪廓畫線成輪廓圖,然后在輪廓圖上進行獨立作畫。
3、幼兒構思,根據(jù)設計的形象,展開想象,適當?shù)卦黾、刪改。
4、作畫過程中,啟發(fā)能力強的幼兒主動幫助和帶領能力弱的幼兒一起畫。
5、作品完成后,請幼兒相互猜猜、說說是用怎樣的手型添畫的,跟同伴學一學,做一做,掌握更多的手型造型。
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qū)幼兒共用雙手造型,由同伴把投影輪廓勾畫好,小伙伴間可勾畫多個造型,并協(xié)商決定畫面主題,進一步畫出有情節(jié)的完整畫面。
關于大班教案12
活動背景
在我園舉辦的“海邊親子一日游”活動中,孩子們從光著腳丫踩上沙灘的那一刻起,臉上就露出了抑制不住的興奮和喜悅。“哇,光著腳走路真舒服!”“看,這是我的腳印!”“這兒有泥螺,快來撿!”……孩子們光著小腳在沙灘上一起拾泥螺、踩文蛤,追逐嬉戲,快樂無比!
腳對于幼兒來說非常熟悉,但往往越熟悉的東西關注的就越少,他們對腳的認識只是一些感性經驗,比較零碎,沒有一個整合的概念。其實,幼兒特別喜歡赤腳玩游戲,但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大人和周圍環(huán)境的限制。我想,既然幼兒對小腳這么感興趣,為何不抓住這個絕好的教育契機,把幼兒最熟悉的小腳作為一個活動的材料呢?于是我在“愛家鄉(xiāng)”的主題背景下設計了此次健康活動。本活動來源于生活,旨在給小腳自由,讓它真正跳起來動起來,體驗小腳丫帶來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感知小腳的特征、用途,產生探索小腳的興趣。
2.嘗試用腳的不同部位踩出各種各樣的腳印,并與腳印圖板匹配。
3.體驗玩腳印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布置“腳丫樂園”場景(小橋、相同腳印拼成的小路、海綿墊、鵝卵石小路)。
2.腳印圖板(兒童泡沫板上面粘有不同的腳印)、小鈴、腳、丫標記各20個;神奇小路(橡皮泥制成)、腳印轉盤;籃子兩個。
3.活動背景音樂(三段不同的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師生做開車狀,進入“腳丫樂園”(音樂一)
(評析:幼兒喜歡玩游戲,教師以“去腳丫樂園玩”的口吻導入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游戲興趣。)
二、探索腳丫的結構、用途
1.小腳做運動。
(1)腳跟、腳尖、腳邊、單腳、雙腳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音樂二)
(2)走小橋、腳印小路、海綿墊、鵝卵石小路。
師:看,這兒有小橋,上去走走吧!
(評析:活動中,幼兒對光著腳丫做運動充滿好奇,教師利用這個興趣點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觀察、感知、認識自己的小腳,增強了探索的欲望。)
2.認識腳背、腳心、腳跟、腳趾,重點介紹足弓。
師:看看你可愛的小腳上有什么?
幼1:有腳趾頭。
幼2:腳跟。
幼3:還有腳背。
師:仔細看看老師腳底中間是什么樣子?(師一腳踩在地上)
幼1:腳底中間是空的。
幼2:向里凹進去的。
師:腳底中間向里凹進去的地方叫“足弓”,有了它,腳就像有彈簧一樣,走路有彈性,還不痛。
教師引導幼兒摸摸自己的足弓,撓撓腳心,說說有什么感覺。
師:比比你的腳和別人的有什么不同?
幼1:明明的腳比我的胖。
幼2:石老師的腳好大啊!
幼3:我的腳是白白的。
小結:每個人的腳都是不同的,膚色、寬窄、胖瘦及足弓的彎度都不一樣,有的人腳大,有的人腳小,等到小朋友長大了,腳也會長大的。
(評析:幼兒在碰碰、摸摸、撓撓中,與小腳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倍感親切;在看看、數(shù)數(shù)、比比中,對小腳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鞏固了自己對腳的結構的認識。)
3.幼兒說說小腳走在草地、海綿、鵝卵石等不同材料上的感覺。
幼1:草地上軟軟的。
幼2:走在鵝卵石的小路上有點疼。
幼3:感覺不一樣,小橋上有點硬。
小結:小腳能走、跑、跳,走在不同的地方,還會有不同的感覺,它的本領真大。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小腳,不讓它受到傷害!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在小腳做運動的基礎上進行,由于幼兒有了先前感知不同材料的經驗,教師啟發(fā)提問時幼兒表現(xiàn)得相當踴躍、大膽,用詞相當豐富、準確。)
三、玩腳印游戲
1.出示“神奇小路”,引導幼兒在上面踩出腳印。
師:剛才走過的小路上有什么?腳印是什么樣子的?怎樣站才能踩出來呢?
教師出示“神奇小路”,幼兒自由討論、嘗試踩出腳印,即雙腳并攏,立正站好。
2.出示“腳印轉盤”,鼓勵幼兒踩出不同腳印,并找出相對應的腳印圖板。
師:看,這是腳印轉盤,誰能在上面找出剛才的腳印?
請一名幼兒在轉盤上找出相同腳印的圖板。
師:在“神奇小路”上,你還能踩出不同的腳印嗎?
幼1:我想踩出“丁”字形的腳印。
幼2:我用右腳踩一個腳印。
幼3:雙腳踮著腳尖踩。
幼兒踩腳印,并找出相對應的'腳印圖板。
(評析:幼兒踩一次腳印,“神奇小路”就得變一次,具有一定的魔幻色彩,為幼兒的學習增添了不少的想象空間,激發(fā)了幼兒想踩腳印的欲望,充分調動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
3.根據(jù)腳印圖板在“神奇小路”上踩出相應的腳印。
(1)轉動轉盤,幼兒踩腳印。
要求:轉盤一停,箭頭對著哪個腳印,幼兒就在“神奇小路”上踩出相同的腳印。
(2)幼兒每人取一塊腳印圖板照著踩。
(評析:教師轉動腳印轉盤時是快慢交替進行的,這為活動增添了趣味性,大大刺激了幼兒的運動神經,他們表現(xiàn)大膽,玩得非常開心,真正體現(xiàn)了“學中玩,玩中樂”的教育理念。)
四、走“腳印”小路
1.幼兒自由組合,把手中的圖板拼成小路,教師提醒幼兒小路上的腳印方向要保持一致!
師:你們拼的是什么樣的小路?
幼1:我們拼的是T字形的小路。
幼2:這是一條迷宮小路。
幼3:我們的小路像條毛毛蟲。
2.幼兒走走“腳印”小路。(音樂二)教師注意提醒幼兒排隊看清楚腳印走。
3.幼兒將腳印圖板拼成一條長路,走一走。
(評析:走“腳印”小路的目的在于發(fā)展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要求幼兒之間合作,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來完成任務,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上一環(huán)節(jié)幼兒玩腳印游戲是重點,這一環(huán)節(jié)則是它的升華,是幼兒活動的難點。兩環(huán)節(jié)內容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符合幼兒認識的特點和規(guī)律,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循序漸進地獲得了本領和情感的體驗。)
五、游戲:跳動的小腳丫
1.師:聽,這是什么聲音?(小鈴鐺)
幼兒每人一串小鈴,套在右腳上。幼兒站成圓圈后,教師介紹游戲名稱及規(guī)則:音樂開始,幼兒在空地上學小動物跳舞,跳到這兒,跳到那兒;音樂停止,趕緊找塊空的腳印圖板站上去!必須踩著圖板上的腳印不動!踩對了,老師就會撓癢癢!否則,就會被彈腦門兒。(音樂一)游戲2~3次。
2.幼兒手拉手,歡快地跳著“鈴鐺舞”下場,活動結束。
(評析:教師獎勵每人一串小鈴,這既是對幼兒走小路的肯定,又是為下一環(huán)節(jié)跳鈴鐺舞做準備,一舉兩得!活動中幼兒反應迅速,動作敏捷,對各種腳印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而跳鈴鐺舞則把幼兒的情緒推向了最高潮,幼兒興奮、喜悅,這在他們天真、快樂的笑臉上一覽無遺。這也正好點明了主題“樂翻天”,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關于大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了解中藥材來源于大自然中的植物、動物、和礦物具有治病、保健等作用,進一步認識大自然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環(huán)境。
2、知道中藥最早是中國人發(fā)現(xiàn)使用的,增強幼兒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
3、體驗自己配制、品嘗保健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些常見的中草藥實物,并知道其名稱及作用。
2、課件
(一):植物、動物、礦物;課件
(二):(采藥—煎藥);課件
(三):李時珍采藥和《本草綱目》;課件
(四): 中藥保健作用的運用。
3、中藥成品:水劑、丸劑、膏劑、散劑等。
4、保健茶制作原料:山楂、紅棗、橙皮、生姜片、蓮心、枸杞子、干菊花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中藥來源于大自然具有治病作用,進一步認識人大自然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環(huán)境。
1、幼兒了解一些常見的中藥材名稱及作用。
師:小朋友,前幾天老師布置了一個任務,讓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一些藥材。你們完成得非常好。老師想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你們收集的藥材,看看它們屬于哪一類藥材,是植物類還是動物類呢?再看看有你認識得藥材嗎,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呆會兒老師就請你們給大家介紹好不好。(幼兒自由觀看)。
(1)、觀看后進行提問:
<1>、你們認為這些藥材是屬于植物類還是動物類,為什么?
小結:對!是用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做成的。
<3>、有你認識的藥材嗎?請個別幼兒介紹認識的藥材名稱及作用。
(2)、教師向幼兒介紹名貴藥材——靈芝。
師:老師也認識一種藥材,它是生長在山林中的一種植物,非常寶貴、非常神奇,是什么藥材呢,你們想知道嗎?它叫靈芝。是一種非常名貴的藥材,可以治很多很多病,還可以增強抵抗力、延長壽命呢。據(jù)說千年靈芝能讓快要死去的人活過來,神奇嗎?
關于大班教案14
設計意圖: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牽動著孩子們善良的心,孩子們來到幼兒園談論的話題,都是有關此次地震的心情和感受,有孩子還問起老師:"老師,你那天在干什么?害怕嗎?災區(qū)的房子都毀壞了,他們住哪?他們會冷嗎?那里的小朋友他們還上幼兒園嗎?他們的爸爸媽媽呢?"可見幼兒對身邊發(fā)生的事,想了解的欲望是多么強。我們在與孩子們的交談中,了解到很多孩子對地震的知識了解甚少,不會安全避震,大部分的孩子只知道慌忙地跑出家門,跑出樓道。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讓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一些地震知識;學會安全的自救方法;激發(fā)對災區(qū)人民的愛心,使幼兒從小學會關心、關愛他人,主動參與社會活動。
活動目的:
1、 通過四川汶川強地震,讓幼兒知道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嚴重災害。
2、 引導幼兒知道發(fā)生地震時應該如何應變,掌握逃生的技巧。
3、 培養(yǎng)幼兒從小學會關心、關愛他人,情系災區(qū),為災區(qū)獻愛心。
活動準備:
1、有關四川地震的新聞錄象資料、影象,地震前后的照片,地圖
2、《紅袋鼠自我保護動畫之----地震來了怎么辦》
3、場地布置:擺放好桌子、椅子、床、衣柜、臉盤、鍋爐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四川地震情況:
1、觀看電視新聞:"2008年5月12日下午兩點四川省汶川發(fā)生了7.8級地震,綿陽、汶川市等周邊地區(qū)水電氣立刻中斷,機關、醫(yī)院、學校、商場、工廠全部停業(yè),道路、水庫、橋梁、隧道等嚴重損壞,房屋垮塌、山體滑坡隨處可見。據(jù)初步統(tǒng)計,綿陽目前因災遇難5400 多人,受傷23000多人,至少還有18000余人被埋在廢墟之下" 組織幼兒討論發(fā)生地震時的感受,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心情怎樣?爸爸媽媽對幼兒小朋友都說了些什么?
2、出示四川地圖,讓幼兒尋找發(fā)生7.8級地震震中的具體位置用紅筆做一個標記,以及這次地震波及到的省份。
關于大班教案15
活動目標:
1、圍繞我的創(chuàng)意作品,用完整連貫的語言簡述自己的創(chuàng)意,并豐富幼兒的詞匯。
2、幼兒在老師的啟發(fā)下輪流介紹自己曾經創(chuàng)作或得作品,體驗和同伴分享的樂趣。完整連貫的語言簡述自己的創(chuàng)意。
活動準備:
收集幼兒的創(chuàng)意作品曾獲過獎的'獎杯。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幼兒書中的內容,激發(fā)幼兒的講述興趣。
1、畫面上都有誰?他們都在干什么?
2、他們都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朗誦書上的兒歌,引出講述主題。豐富詞匯:"剪、揉"
。1)教師:兒歌的名字叫什么?來說說它的意思。
。2)教師:小朋友是怎樣創(chuàng)造出有趣的作品的?
2、提出講述主題,激發(fā)幼兒的講述興趣。
。1)教師:我們小朋友也有一雙能干的小手,還有的小朋友帶來了自己的創(chuàng)意作品,我們來說一說比一比,誰的作品最漂亮,誰就是我們班的創(chuàng)意點子王。
3、進一步引導幼兒講述.介紹自己的作品。
4、請全體幼兒分小組輪流介紹自己的作品。
(1)請幼兒在各組小組長的帶領下,分小組進行輪流講述。
。2)小組所有人介紹完以后共同選出本組的冠軍。
5、集體交流,評選班級創(chuàng)意點子王。
。1)請每組選出的冠軍輪流在集體面前講述.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意作品。
。2)每位幼兒介紹完畢,集體評價幼兒的講述情況,討論講述中所用的好詞佳句。
。3)所有小組介紹完畢后集體選出全班最佳介紹獎(介紹最好的幼兒)和最佳創(chuàng)意獎。(作品最有創(chuàng)意的幼兒)成為班級的 "創(chuàng)意點子王"
三、結束部分。
1、鼓勵家長和幼兒一起利用廢舊的物品進行創(chuàng)意活動,并帶到幼兒園來展示。
2、分析教材。
本課教材適合大班幼兒的興趣和接受水平,知識性和思想性都很強。
3、分析教法。
運用啟發(fā)式和情景教學法讓幼兒進行創(chuàng)意解說,培養(yǎng)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及創(chuàng)造力。
4、分析幼兒。
幼兒興趣極高接受快,但有個別幼兒的創(chuàng)意作品不夠創(chuàng)新,類同作品也比較多,充分說明幼兒對"創(chuàng)意"的理解還顯得不夠。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經典]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精選】09-01
(精選)大班教案07-30
大班教案(精選)08-28
(經典)大班教案08-05
【經典】大班教案08-16
[精選]大班教案07-30
大班教案(經典)07-30
大班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