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3-02-02 10:50:0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guān)系.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的數(shù)量之間存在什么樣的比例關(guān)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來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從而正確利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列出等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ㄒ唬┡袛嘞旅婷款}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guān)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單價一定,總價和數(shù)量.

        4.每小時耕地的公頃數(shù)一定,耕地的總公頃數(shù)和時間.

        5.全校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shù)和站的.行數(shù).

        (二)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還學過了解比例,應用這些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比例的應用.

        教師板書:比例的應用

        二、新授教學.

       。ㄒ唬┙虒W例1(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例1.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1.學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獨立解答.

        140÷2×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識解答.

       。1)思考:這道題中涉及哪三種量?

        哪種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樣知道的?

        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什么比例關(guān)系?

        教師板書: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教師追問:兩次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設甲乙兩地間的公路長 千米.

       。

        2 =140×5

        =350

        答:兩地之間的公路長350千米.

        3.怎樣檢驗這道題做得是否正確?

        4.變式練習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35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駛多少小時?

        (二)教學例2(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例2.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70千米,5小時到達.如果要4小時到達,每小時要行多少千米?

        1.學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獨立解答.

        70×5÷4

       。350÷4

       。87.5(千米)

        2.那么,這道題怎樣用比例知識解答呢?請大家思考討論:(投影出示)

        這道題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

        所以兩次行駛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設每小時需要行駛 千米,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誰能列出方程?

        4 =70×5

       。87.5

        答:每小時需要行駛87.5千米.

        4.變式練習

        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70千米,5小時到達.如果每小時行87.5千米,需要幾小時到達?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一幅平面圖的比例尺。

        2.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

        求一幅平面圖的比例尺。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填空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30米=( )厘米 15千米=( )厘米 300厘米=( )分米

        2.解比例(口述過程)

        5/x=1/4 x/60=1/20

        二、自主探究:

        教學比例尺的意義

        1.出示一張校舍平面圖。

        說明:這是學校的平面圖,它是按照我們所學的比例知識,按照一定比例縮小后畫在圖紙上的。圖里所量出的長度叫圖上距離,與圖上對應的地面上的長度是實際距離。(再舉例說明,并板書: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

        2.出示例1

        讓學生算出結(jié)果。指名口答.老師板書解題方法和結(jié)果。再讓學生說說求這個問題時要注意什么問題?(統(tǒng)一單位)提問:從求出的結(jié)果來看,你知道這張平面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是多少?(板書: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3.比例尺的意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經(jīng)常要用到數(shù)學。像上面這樣的問題,就通過數(shù)學方法,把實際的大小按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畫了出來。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時,我們把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板書:叫做比例尺)提問:什么是一幅圖的比例尺?根據(jù)黑板上這句話想一想,比例尺是怎樣得到的?(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上面題里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板書:1 :50000)你現(xiàn)在知道比例尺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嗎?強調(diào)比例尺是一個比。說明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為l的比,這種比例尺叫做數(shù)值比例尺。

        4.線段比例尺。

        提問:你知道上面所述的比例尺表示的具體意義嗎,(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50000厘米,也就是500米)說明比例尺還可以用線段來表示。提問:誰來說一說這幅線段比例尺表示的具體意義。

        三、組織練習

        1. 判斷下面這段話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為什么?

       。1) 圖上長與實際長的比是1/400。( )

        (2) 圖上寬與實際寬的比是1:400。( )

        (3) 圖上面積與實際面積的比是1:160000。( )

       。4) 實際長與圖上長的比是400:1。( )

        讓學生做在作業(yè)本上,小組交流,再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板書課題)你學到了什么?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有什么體會?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3

        一、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知識

        談話: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回顧了用字母表示數(shù),體會了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優(yōu)點。這節(jié)課老師又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請看他是誰?(師板書X)看到老朋友,你想到了關(guān)于它的哪些知識?

        學生可能回答以下幾個方面(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列方程解應用題、等式、等式性質(zhì)等知識)(師板書相關(guān)概念)

        這節(jié)課讓我們和老朋友“x”一起回顧方程的有關(guān)知識,好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由字母x回憶起方程的有關(guān)知識點,更容易引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顧整理。把知識擬人化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探究的興趣和欲望。

        二、梳理歸網(wǎng),學習內(nèi)化

        1.回顧知識,自主梳理

       、僮约夯仡櫭總概念的意義,同位交流。

       、诘仁脚c方程有什么關(guān)系?方程的解與解方程又有什么不同?你能舉例說明或畫圖表示嗎?(小組合作,整理在練習本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我回顧,憶起方程中各個概念的意義和聯(lián)系,在舉例中進一步區(qū)分等式與方程、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等易混概念。

        2.交流展示,引導建構(gòu)

       、偃嘟涣髡斫Y(jié)果(展臺展示,師及時點撥糾正存在問題)

       、谀男┦欠匠?哪些是等式?

        6x+8=11 8x-5x=15×0.2 30a+5b 7x-6<36 55x= (2.4+a)÷2.4=5 0.5×□+72÷18=8 1÷8=0.125 2.5X-7=13

       、勰銜膺@些方程嗎?解方程的根據(jù)是什么?(等式性質(zhì))

        選擇幾個解一解。(展臺展示交流)

        如何判斷方程解的是否正確?在解方程時要注意一些什么?

       、軓土暫喴追匠痰慕夥、步驟及檢驗方法、書寫格式。

        【設計意圖】在交流中使學生明確: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要把握兩點,第一含有未知數(shù),第二必須是等式。方程的解是未知數(shù)的數(shù)值,解方程是求這個數(shù)值的過程。

        3.提煉方法,認知內(nèi)化

       。1)列方程解應用題可以幫助我們很容易的解決許多實際問題,怎樣列方程解答應用題?關(guān)鍵是什么?(找等量關(guān)系,設未知數(shù),列方程)

       。2)出示第101頁第4題及改編題

        20xx年山東省應屆大學生本科畢業(yè)生報考研究生的人數(shù)達到62300人,比20xx年增加了40%。20xx年應屆大學生本科畢業(yè)生報考研究生的有多少人?

       、倌銜貌煌姆椒ń獯饐幔浚▽W生板演,集體訂正)哪種方法更適合這道題?為什么?

       、谌绻阎20xx年的`人數(shù),求20xx年的人數(shù),用哪種方法合適呢?

        引領(lǐng)反思:用方程解決問題與用算術(shù)法解決問題相比,有什么特點?相同之處是什么?(用方程解決問題能使較復雜的思考過程變得簡單)

        【設計意圖】結(jié)合具體的題目,讓學生分別用方程與算術(shù)法解答,通過對比分析兩種解答方法的基本思路及特點,體會兩種思路的區(qū)別,能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

        三、綜合應用,整體提高

        1.判斷下面各題,哪些適合用算術(shù)方法解,哪些適合列方程解,為什么

       、僖粋三角形的面積是45平方厘米,底是12厘米,高多少厘米?

       、谠趯W校組織的數(shù)學競賽中,六年級得一等獎的有56人,得二等獎的人數(shù)比一等獎的人數(shù)的2倍還多8人,得二等獎的有多少人?(如果知道二等獎的人數(shù),求一等獎的人數(shù)用哪種方法合適?)

        2.我是“精選細算“小英才

        課本101頁5—8題(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

        3.智力沖浪

        課本101頁9—11題(這是含有兩個未知量的題目,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用一個未知數(shù)表示兩個未知量。)

        【設計意圖】練習時,讓學生思考用方程還是算術(shù)法解答,通過對比分析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感受方程解題的優(yōu)越性。

        四、總結(jié)提升,知情共融。

        這節(jié)課我們整理和復習方程的有關(guān)知識,誰來說一說有哪些收獲?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觀察、交流、操作等活動中,經(jīng)歷認識圓柱和圓柱側(cè)面展開圖的過程。

        2.認識圓柱和圓柱側(cè)面展開圖,會計算圓柱的側(cè)面積。

        3.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獲得學習的愉快體驗。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一個帶商標紙的茶葉桶、剪刀、小黑板或課件。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圓柱體實物。

        教學設計:

        一、 情景導入

        1、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在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各種各樣不同形狀的物品,你們看——(課件出示),你能說出哪些物體的的形狀是圓柱?(指名說)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形狀是圓柱的物體?(指名說)

        二、 探究體驗

        1、 認識圓柱

        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圓柱形狀的物體,仔細觀察,并用手摸一摸它的表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 學生觀察,并用手摸表面。

        (2) 集體交流。(指名說)(教師隨機介紹并板書: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側(cè)面。

        (3) 通過剛才的仔細觀察,動手實踐,同學們都有所發(fā)現(xiàn),下面我們一起來整理一下。(課件出示)這就是圓柱的特點,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注意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把關(guān)鍵詞重讀出來,能做到嗎?(齊讀一遍)

        (4) 師介紹:圓柱兩底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大家想一想:圓柱有多少條高?(無數(shù)條)

        2、 圓柱的側(cè)面積。

        (1)(出示)師:這是一個(圓柱)形狀的茶葉桶,誰能給大家指出這個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指名到前面來指)

        (2)那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們把這個茶葉桶的商標紙沿著一條高剪開,展開后會得到一個什么圖形?(指名說)

        (3)那大家猜想的對不對呢?下面就請大家睜大眼睛,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教師操作,學生觀察)什么形狀?(一起說)

        師:對,我們把這個圓柱形茶葉桶的商標紙沿著一條高剪開,得到了一個(長方形),也就是說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

        (4)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想一想:

       、傥覀兊玫降倪@張長方形紙的長和寬分別與這個圓柱形茶葉桶有什么關(guān)系?

       、陂L方形的面積與茶葉桶的側(cè)面積有什么關(guān)系?(課件出示)

        同桌互相討論一下。

        集體交流。(指名說,教師隨即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 長 寬

        圓柱的側(cè)面積 底面周長 高

        (5)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cè)面積=底面周長×高

        這就是我們一起推導出來的圓柱的側(cè)面積公式,一起讀兩遍,記住它。

        那大家想一想,要想計算圓柱的側(cè)面積必須得知道哪兩個條件?(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

        三、 實踐應用

        剛才通過我們打家共同的努力一起推導出了計算圓柱側(cè)面積的公式,下面我們就應用這個公式,走進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這個茶葉桶,課前我測量出它的底面周長是()厘米,高是()厘米,大家能不能求出它的側(cè)面積?

        2、某罐頭廠要給生產(chǎn)的罐頭瓶貼上商標包裝紙(接頭處不計),已知這種罐頭瓶高10厘米,底面直徑為12厘米(如圖所示),貼一個這樣的'罐頭瓶商標要用多少包裝紙?

        3、請同學們拿出你課前準備的圓柱形的物體,同桌合作:先動手測量出要求它的側(cè)面積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然后在練習本上計算它的側(cè)面積。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有什么收獲?(指名說)

        五、拓展延伸

        1、在我們推導圓柱的側(cè)面積公式的過程中,我們是將圓柱的側(cè)面沿著一條(高)剪開,得到了一個(長方形),從而根據(jù)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了圓柱的側(cè)面積公式。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將圓柱的側(cè)面沿一條斜線剪開,會得到一個什么圖形呢?那根據(jù)這個圖形,你也能推導出圓柱的側(cè)面積公式嗎?大家課下動手去試一試。

        2、課后練一練1、3題做在練習本上。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5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十二冊P.110整理與反思以及P.110111練習與實踐13題。

        教學目標:

        1、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

        2、用東、南、西、北描述物體的方向;

        3、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具體位置;

        4、比例尺的知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復習,比較系統(tǒng)地綜合地運用各種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確定物體的位置,體會用不同的方法確定位置的特點和作用;能綜合地運用比例尺的.知識確定物體之間的圖上距離或?qū)嶋H距離。

        2、在復習中訓練并培養(yǎng)學生的方向感和空間觀念、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識圖、作圖的能力。

        3、在復習中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關(guān)系,利用數(shù)學自身的魅力發(fā)展學生對數(shù)學積極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重點難點:

        1、能根據(jù)文字描述在圖上正確找出指定位置

        2、能用數(shù)學語言準確描述圖形中指定的位置。

        教具學具:

        教學光盤

        教法寫學法:

        可以先復習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比如,教師可以提問,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幾種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由學生說出一種是用數(shù)對,一種是用方向和距離,由此引出東、南、西、北和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的復習。

        然后出示課本上的街區(qū)平面圖,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街區(qū)圖的內(nèi)容,特別是比例尺1∶10000表示圖上1 cm相當于實際距離多少米。然后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請同學看圖回答。以提問從陽光小區(qū)到郵局怎樣走為例,如果學生回答:出小區(qū)穿過馬路向左拐彎,到四季路再向右拐彎;沿著和平路向西,到四季路向北都應認可。當說出行進距離時,學生之間有時會出現(xiàn)較大誤差。由此可以讓學生看課本第106頁下面街區(qū)圖的局部放大圖,看看該示意圖是怎樣量的,使學生明確通常是量目標位置所在的點到路的中軸線的距離。有了這個統(tǒng)一的約定,一般可要求六年級學生將圖上距離的測量誤差控制在2 mm之內(nèi)。

        復習時,也可以先討論課本上兩個少先隊員的對話內(nèi)容,再請學生提出問題。還可以在學生說出街區(qū)圖的內(nèi)容時,由回答比例尺1∶10000表示圖上1 cm相當于實際距離多少米的提問,引出圖上測量的問題。讓學生看課本第106頁下面街區(qū)圖的局部放大圖,搞清楚該怎樣量,然后再看著第106頁上面的街區(qū)圖,提出問題,或討論課本上兩個少先隊員對話中的問題。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體會比例尺產(chǎn)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擴大或縮小的實際意義。

        2.通過圖形的放縮,結(jié)合具體情境,感受圖形的相似。

        教學重點:

        圖形的縮小與放大。

        教學難點:

        圖形放縮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小紅一家外出旅游,照了許多照片,小紅把幾張照片放大后,掛在家里,把幾張照片縮小后,放在夾子里。你知道相片放大縮小的原理嗎:

        2.板書課題:圖形的放縮。

        二、 探索新知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

        ①認真觀察圖形。

       、谡f一說:誰畫得像?

       、勰闶窃趺聪氲?說出你的思維過程。

       、芙處熞龑W生得出正確的看法:笑笑和淘氣畫得最象。

        (2)討論:

        師:你知道他們是怎樣畫的?

        ①學生獨立思考,探究他們的畫法。

       、诮處熝惨曊n堂,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引導他們觀察圖形的長與寬的長度變化情況

       、弁瑢W之間交流、討論。

       、芊答佊懻摻Y(jié)果。

       。3)小結(jié)。

       、儆蓪W生說說有什么體會。

       、诮處熜〗Y(jié):只有長與寬都按相同的比來畫,畫得才象。

        3. 完成課本畫一畫。

        三、 探索活動

        活動(1)

        1. 說一說點A(2,0)中,2和0分別表示什么?

       。1) 學生嘗試說說自己的理解。

       。2) 教師明確說明,2表示列,0表示行。

        2. 分別說說B(4,0),C(6,2),D(6,6)各數(shù)對中的數(shù)字所表示的意義。

        3. 把表示點E、F、G、H、I、J的數(shù)對填入相應的空格。

        活動(2)

       。1) X表示什么?Y表示什么?

       。2) 2X表示什么?2Y表示什么?

        活動(3)

        1.學生獨立描點。

        2.展示學生的作品。

        3. 觀察比較,說說哪只貓長得象樂樂。

        4.你知道為什么?

        四、 課堂小結(jié)

        說一說把圖形放大或縮小的關(guān)鍵是什么。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猜測-驗證的過程中,自主發(fā)現(xiàn)按比例放大后面積的變化規(guī)律

        2、應用面積的變化規(guī)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比例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探究平面圖形按比例放大或者縮小后面積的變化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 課堂提問

        1.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2.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4.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二、 情景導入,合作探究

        1. 出示教科書第48頁上面的.兩個長方形

        說明:大長方形是小長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

       。1) 請同學們分別量出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寫出對應的邊長之比

        大長方形與小長方形的比是( ):( ),寬的比是( ):( )

       。2) 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按比例放大后,它的面積發(fā)生變化嗎?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面積的變化 ,板書課題。

       。3) 請同學們先估計一下,大長方形與小長方形的面積比是( ):( ),再通過計算,驗證自己估計的對不對?

       。4) 全班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積的變化規(guī)律

        2. 出示教科書48頁下面的一組圖形

        說明:下面的圖形是上面相對應的圖形放大后得到的。

        (1) 請同學們測量相關(guān)的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再填寫下表,再填寫教科書第49頁上面的表格

       。2) 組織討論:通過上面的計算和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 小組交流

        (4) 總結(jié):把一個平面圖形按N:1的比例放大后,放大后與放大前的面積比是2N:1

        3.啟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如果把一個平面圖形按指定的比例縮小,縮小前后圖形面積的變化規(guī)律又是什么?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三、分組練習

        讓學生選擇第49頁圖中一幢建筑或一處設施,測量并計算它的實際占地面積

        四、當堂檢測

        1. 在比例尺是1:800的平面圖上,有一塊長方形的草地,長是3.5cm,寬是2cm,它的實際占地面積是多少?

        2. 一塊長方形運動場,長150米,寬80米。在一幅比例尺是

        1:250的平面圖上,這塊長方形運動場的面積是多大?

        3.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xx的世界圖上,量得一個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厘米,它的實際面積是多大?

        五、 總結(jié)回顧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獲和體會?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8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78——79頁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三第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用分數(shù)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不超過兩步),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shù)學應用的意識。

        2、發(fā)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用分數(shù)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并出示例題。

        學生自由讀題,了解題意。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2,問: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說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談話:為了使已知條件之間、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guān)系更清楚,可以先畫線段圖。

        教師一邊講解一邊示范畫線段圖的過程,學生和教師一起操作,完善線段圖。

        2、問:要求女運動員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在圖上指出來。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板演,期于學生同時列式解答。

        集體評講。

        探討其他算法

        設問:想一想還可以怎樣算?

        學生思考后交流。教師適當評講。

        三、鞏固深化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先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列式解答。

        集體評講。

        2、完成“練一練”第2、3題。

        學生弄清題意后獨立解答。(要求學生畫出線段圖)

        集體評講。

        四、課堂總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三第1、2題。

        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

        2.經(jīng)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zhì)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3.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重點:

        比例的基本質(zhì)性。

        教學難點:

        發(fā)現(xiàn)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質(zhì)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么叫做比例?

        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下面的比能否組成比例。

        和

        和5:2

        1/2:1/3 和6 : 4

        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稱。

       。1)教師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的名稱。

        板書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nèi)項。

        例如: = 60:40

        內(nèi)項: 6o

        外項: 40

       。2)學生認一認,說一說比例中的外項和內(nèi)項。讓學生再寫出幾個比例。

        如: : = 60:40

        外 內(nèi) 內(nèi) 外

        項 項 項 項

        2.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你能發(fā)現(xiàn)比例的外項和內(nèi)項有什么關(guān)系嗎?

       。1) 學生獨立探索其中的規(guī)律。

       。2) 與同學交流你的發(fā)現(xiàn)。

       。3) 匯報你的發(fā)現(xiàn),全班交流。(師作適當?shù)难a充)

        在比例里,兩個內(nèi)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

        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

        兩個內(nèi)項的積是

        外項的積等于內(nèi)項的積。

       。4) 舉例說明,檢驗發(fā)現(xiàn)。

        1

        兩個外項的積是

        兩個內(nèi)項的積是

        外項的積等于內(nèi)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數(shù)形式呢?

        如: = 60/40

        3.

        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5) 學生歸納。

        在比例里,兩外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4.填一填。

       。1)1/2:1/5 =1/4:1/10

       。 )( )=( )( )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教材首先用文字說明了儲蓄的意義,介紹了本金、利率、利息的意義以及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然后通過例4讓學生掌握計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教學目標

        1.知道儲蓄的意義,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義。

        2.掌握計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3.經(jīng)歷收集信息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難點:正確理解概念,能解決與利息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思路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jié),拓展延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5分鐘)

        1.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一定很喜歡過年吧,因為過年不僅有好吃的,好玩的,還可以得到不少壓歲錢。你們的壓歲錢是誰在保管著呢?(引導學生想到儲蓄比較安全,并且能夠得到利息)

        2.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了解儲蓄嗎?關(guān)于儲蓄有哪些知識呢?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一下儲蓄的知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

        1.引導學生自學教材第11頁關(guān)于儲蓄的知識。

        (1)出示自學提示:

        ①儲蓄的好處。

        ②儲蓄的方式。

        ③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

       、芾⒌挠嬎愎绞鞘裁矗

        (2)檢驗自學成果,引導學生找出下題中的本金和利息。

        課件出示:明明20xx年11月1日把100元壓歲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1年,到20xx年11月1日,明明不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還可以得到銀行多付給的`1.5元,共101.5元。

        2.用儲蓄的知識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例4,引導學生讀題并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組織小組討論:求2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錢,就是求什么。

        (3)組織學生嘗試解題。

       。4)組織全班交流,明確解題思路。

        思路一:先求利息,最后求可取回多少錢?扇』劐X數(shù)為本金+(本金×利率×存期)。

        思路二:把本金看作單位“1”,先求出本金和2年的利息一共是本金的百分之幾,再求可以取回多少錢?扇』氐腻X數(shù)為本金×(1+年利率×2)。

        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

        1.完成教材第11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頁第9題。

        四、課堂小結(jié),拓展延伸。(5分鐘)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jié)。

        2.計算利息時,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計算時所乘的時間單位應是年;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計算時所乘的時間單位應是月。

        板書設計利率

        例4方法一5000×2.10%×2=210(元)

        5000+210=5210(元)

        方法二5000×(1+2.10%×2)

        =5000×(1+0.042)

       。5000×1.042

       。5210(元)

        答:到期時王奶奶可以取回5210元。

        培優(yōu)作業(yè)1.劉亮有20xx元,打算存入銀行2年,F(xiàn)有兩種儲蓄方法:第一種是直接存2年,年利率是2.10%;第二種是先存1年,年利率是1.50%,第一年到期時再把本金和利息合在一起,再存1年。選擇哪種儲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第一種儲蓄方法:20xx×2.10%×2=84(元)

        第二種儲蓄方法:20xx×1.50%×1=30(元)

        (20xx+30)×1.50%×1=30.45(元)

        30+30.45=60.45(元)

        60.45<84,選擇第一種儲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提示:在累計存期相同的情況下,一次性存款比其他存款方式所獲得的利息要多一些。

        2.趙伯伯把一筆錢存入銀行5年,年利率為2.75%,到期后取得275元利息。趙伯伯存入銀行多少錢?

        275÷2.75%÷5=20xx(元)

        答:趙伯伯存入銀行20xx元。

        教學反思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為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各種情況下的利息問題。

        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利息的計算方法”設計微課。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總復習中第78-79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旋轉(zhuǎn)與軸對稱。

        2、能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能將簡單的圖形平移或旋轉(zhuǎn)90°。

        過程與方法:

        整理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性,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

        靈活運用平移,旋轉(zhuǎn)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觀察、操作、想象、設計圖案等活動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對稱、平移、旋轉(zhuǎn)的特征。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平移、旋轉(zhuǎn)與對稱的特征進行圖形的.變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上周末咱們班的李坤和王明隨爸爸、媽媽一起去了一個地方。想跟他們一起去看看嗎?

        (課件出現(xiàn)游樂場情景:摩天輪、穿梭機、旋轉(zhuǎn)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師: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學生說分類方法)

        生1:在游樂園里像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直線移動,這樣的現(xiàn)象叫做平移。生2:摩天輪、穿梭機、旋轉(zhuǎn)木馬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xiàn)象叫做旋轉(zhuǎn)。

        師:平移和旋轉(zhuǎn)是我們常見的物體的運動方式,數(shù)學上我們稱為變換方式,除了這兩種方式,還有哪種方式可以稱為變換呢?

        生:軸對稱。

        師: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復習圖形與變換的知識。(板書課題)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2


        知識整理

        1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形成支識網(wǎng)絡。

        2我們學習哪些知識?用合適的方法把知識間聯(lián)系表示出來。匯報同學互相補充。

        復習概念

        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

        什么叫解比例?怎樣解比例,根據(jù)什么?

        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關(guān)系?什么叫反比例的關(guān)系?

        什么叫比例尺?關(guān)系式是什么?

        基礎練習

        1填空

        六年級二班少先隊員的人數(shù)是六年級一班的8/9一班與二班人數(shù)比是( )。

        小圓的半徑是2厘米,大圓的`半徑是3厘米。大圓和小圓的周長比是( )。

        甲乙兩數(shù)的比是5:3。乙數(shù)是60,甲數(shù)是( )。

        2、解比例

        5/x=10/3 40/24=5/x

        3 、完成26頁2、3題

        綜合練習

        1、 A×1/6=B×1/5 A:B=( ):( )

        2、9;3=36:12如果第三項減去12,那么第一項應減去多少?

        3用5、2、15、6四個數(shù)組成兩個比例( ):( )、( ):( )

        實踐與應用

        1、如果A=C/B那當( )一定時,( )和( )成正比例。當( )一定時,( )和( )成反比例。

        2、一塊直角三角形鋼板用1/200的比例尺畫在紙上,這兩條直角邊的和是5.4它們的比是5:4,這塊鋼板的實際面積是多少?

        板書設計: 整理和復習

        比例的意義

        比例 比例的性質(zhì)

        解比例

        正反比例 正方比例的意義

        正反比例的判斷方法

        比例應用題 正比例應用題

        反比例應用體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能區(qū)分比和比例。

        2、使學生能正確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判斷。

        3、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同學們的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了解點的移動可以得到線,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轉(zhuǎn)可以得到體,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柱的基本特征,激發(fā)同學們的探究欲望。

        2.通過觀察、思考、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yǎng)同學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質(zhì)。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拿一根一頭拴著一個小球的繩子甩動,問:你們看到了什么? 再讓學生結(jié)合書第2頁2、3題,想一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最后總結(jié)出點的移動可以得到線,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轉(zhuǎn)可以得到體的結(jié)論。

        2.教師出示一個袋子,里面裝著各種物體(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圓錐、圓臺)

        游戲規(guī)則:一人上臺摸,并描述你摸到的這個物體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學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猜出你摸的這個物體的名稱。

        師生共同活動。在摸出物體后,教師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引出這節(jié)課要探究圓柱和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 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從生活的實景圖中發(fā)現(xiàn)圓柱和圓錐。

        從書第2頁找一找的實景圖,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與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圓柱和圓錐,并指名回答。

        2.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圓柱、圓錐的特征。

        用各種方法,如摸、量、畫等,觀察帶來的圓柱、圓錐形實物,你們有哪些發(fā)現(xiàn)?用手中的工具驗證你們的猜想。并填寫小組合作學習的報告。

        小組合作學習表格:

        研究對象

        你們猜想它有哪些特征?

        你們是用怎樣的方法驗證你們的猜想的'?把驗證方法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3.小組匯報反饋。

        教師抓住幾個關(guān)鍵點進行引導:

        圓柱的特征:

       、艃蓚底面、一個側(cè)面。底面是由兩個大小完全相等的圓組成。側(cè)面是一個彎曲的面。

       、普J識圓柱的高,并會測量圓柱的高。如果沒有學生探究這個問題,教師要示范兩個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圓柱,讓學生觀察它們的高不同,從而引導學生關(guān)注圓柱的高(圓柱兩個底面的距離叫做高)。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每條高的長度相等。

        圓錐的特征:

       、庞梢粋底面(圓)、一個側(cè)面(曲面)組成。

       、茝膱A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引導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和交流,我們更進一步認識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你能說一說你現(xiàn)在知道了圓柱和圓錐有哪些特征嗎?

        4.說一說

        課本3頁,讓學生再次系統(tǒng)地看一看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拿一個你準備好的圓柱和圓錐,同桌互相說一說它們各部分的名稱。

        說一說,在生活中見到的哪些物體的形狀像圓柱、圓錐?指名回答。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4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96~97頁例1及相關(guān)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知道扇形統(tǒng)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數(shù)量和總量之間的關(guān)系。

        2.能看懂扇形統(tǒng)計圖,并能從圖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感受統(tǒng)計的價值。

        教學重點:

        看懂扇形統(tǒng)計圖,知道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征,并能從統(tǒng)計圖中讀出必要的信息。

        教學難點:

        根據(jù)統(tǒng)計圖進行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教學準備:

        課前統(tǒng)計本班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課前統(tǒng)計學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安排,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頁情境圖,說說同學們正在干什么?

        2.在這些體育項目中,你喜歡什么活動?出示統(tǒng)計表,進行統(tǒng)計。(可在課前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利用Excel自動生成扇形統(tǒng)計圖)

        喜歡的項目

        乒乓球足球跳繩踢毽其他人數(shù)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統(tǒng)計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為引出有關(guān)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提供了現(xiàn)實背景。同時,采用真實的數(shù)據(jù)進行教學,可以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讓他們經(jīng)歷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的全過程,進一步體會到統(tǒng)計的意義和價值。

        二、整理數(shù)據(jù),引入新課

        1.通過這張統(tǒng)計表,我們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預設:數(shù)量的多少對比:如喜歡乒乓球人數(shù)最多,喜歡足球的比喜歡踢毽的多2人等;數(shù)量求和:如喜歡乒乓球的和喜歡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較喜歡每種運動的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多少,可以怎樣比較?

        3.如何計算喜歡各種運動項目的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學生進行口算或筆算,完成統(tǒng)計表,并進行校對。

        喜歡的項目

        乒乓、球足球、跳繩、踢毽、其他

        人數(shù)

        12 8 5 6 9

        百分比

        30% 20% 12.5% 15% 22.5%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得到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再讓學生計算出百分比并補充表格,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百分比不僅可以表示出喜歡各項運動的人數(shù)的多少,還可以體現(xiàn)出喜歡各項運動的人數(shù)與全班總?cè)藬?shù)之間的關(guān)系,加深百分比與絕對人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

        (1)如果我用這樣一張圖來統(tǒng)計我們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用這個扇形表示乒乓球的30%,你覺得這整個圓表示的是什么?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預設:把全班人數(shù)看作單位“1”,喜歡乒乓球的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30%;把一個圓平均分成100份,喜歡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根據(jù)我們剛才計算的,把這張圖補充完整嗎?(教師可以逐項出示,并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扇形的大小來判斷一下這塊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個運動項目。)

       。4)根據(jù)學生回答完成扇形統(tǒng)計圖。

       。5)揭題:像這樣的統(tǒng)計圖,我們把它叫做扇形統(tǒng)計圖。(板書課題)

        (6)想想各個扇形的大小與什么有關(guān)系?

        (7)小結(jié):扇形的大小和項目所占總?cè)藬?shù)的百分比有關(guān)。我們可以根據(jù)扇形的大小來判斷數(shù)量的大小。

        2.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征

       。1)看圖說說,在這幅統(tǒng)計圖中你還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預設:量的`多少:如誰多誰少,誰和誰一樣多;部分和總量的關(guān)系:如喜歡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數(shù)占了總?cè)藬?shù)的一半,喜歡踢毽和跳繩以及其他項目的人數(shù)占了總?cè)藬?shù)的一半。

       。2)說說這樣的統(tǒng)計圖有什么優(yōu)勢?

        預設:可以根據(jù)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觀地看到量的相對大。豢梢钥吹礁鞑糠趾驼w之間的關(guān)系。

       。3)小結(jié):在這樣的統(tǒng)計圖上,我們不僅可以直觀地比較各個扇形的相對大小,還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guān)系。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選擇、補充,讓學生經(jīng)歷扇形統(tǒng)計圖制作的過程,使學生對扇形統(tǒng)計圖有一個較為完整、全面的認識,同時通過對信息的整理和對扇形統(tǒng)計圖的優(yōu)勢分析,明確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

        3.嘗試練習

        出示教材第97頁“做一做”的內(nèi)容。

        (1)你能看懂這張扇形統(tǒng)計圖嗎?統(tǒng)計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根據(jù)旁邊的圖例來知道各個扇形代表的項目。)

       。2)說說從圖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如果每天喝一袋250 g的牛奶,能補充每種營養(yǎng)成分各多少克?引導學生用百分數(shù)的意義理解各百分數(shù)和250 g的關(guān)系,進而算出各種營養(yǎng)成分多少克。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看圖獲取信息并計算的嘗試練習,檢查學生的學習狀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并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可以更好地為生活服務。

        四、課堂練習,鞏固應用

        1.練習二十一第1題。

        引導學生看圖,并解決以下問題

       。1)李明每天花多少小時做作業(yè)?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2)你認為李明的作息時間安排得合理嗎?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議?

       。3)拿出課前收集的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安排,說說自己的作息時間和李明的有什么不同?想想怎么樣安排時間才是合理的。

        2.練習二十一第3題。

       。1)看圖讀圖,同桌互相說說能得到哪些信息?

        (2)想想在100 L空氣中含有多少升氧氣?

        (3)估計一下,教室內(nèi)大約有多少升氧氣?同時進行環(huán)保宣傳。

        3.練習二十一第2題(在教材基礎上拓展改編)。

        (1)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陳東家每月總計支出20xx元,你能提出并解決哪些問題?

       。3)這是李麗家每月各種支出計劃圖,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4)從圖上看,陳東家和李麗家每月的教育支出金額是一樣多的,對嗎?

       。5)如果李麗家每月總計支出3000元,現(xiàn)在你能比較他們兩家的教育支出情況了嗎?你還可以提出并解決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扇形統(tǒng)計圖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數(shù)據(jù)分析能力。

        五、回顧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1.扇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特點和作用?你對它產(chǎn)生了哪些了解?

        2.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統(tǒng)計,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統(tǒng)計,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一方面讓學生在生活中進一步感受統(tǒng)計的現(xiàn)實意義,另一方面也為下節(jié)課選擇合適的統(tǒng)計圖進行素材的準備。

        課后反思: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我主要采用“以問題為中心”,討論發(fā)現(xiàn)法。教師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與學生(或)教師之間相互討論、學習,讓學生從例題中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數(shù)的圓中,用扇形統(tǒng)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歡的各種運動項目的人數(shù)占全班總?cè)藬?shù)的百分比,從而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運用所學的圓、比例等知識解決問題。

        2、了解普通自行車和變速自行車的速度與其內(nèi)在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系,知道變速自行車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

        3、通過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有關(guān)自行車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

        教學重點:

        運用所學的比例或與其相關(guān)的知識解決自行車中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比例或與其相關(guān)的知識解決自行車中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預設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 你知道哪些自行車的種類?

        出示各種自行車的圖片 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先給出學生一個熟悉的生活場景,便于學生理解。

        二、新知講授

        1、揭示課題

        (1)說一說你了解到的有關(guān)這兩種自行車(普通自行車和變速自行車)的知識。

       。2)自行車里會有數(shù)學問題嗎?想一想。

        2、研究普通自行車的速度與內(nèi)在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系

       。1)提出問題:兩種自行車,各蹬一圈。能走多遠?引出學生對自行車里的數(shù)學的研究。

       。2)分析問題

       、佟W生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方案一:直接測量,但是誤差較大。

        方案二:根據(jù)車輪的周長乘以后車輪轉(zhuǎn)的圈數(shù),來計算蹬一圈車子走的距離。

       、、討論:前齒輪轉(zhuǎn)一圈,后齒輪轉(zhuǎn)幾圈?

        前齒輪轉(zhuǎn)的圈數(shù)前齒輪的齒數(shù)=后齒輪轉(zhuǎn)的圈數(shù)后齒輪的齒數(shù)

        3、建立數(shù)學模型,收集數(shù)據(jù)并求解。

       。1)蹬一圈車子走的距離=車輪的周長(前齒輪的齒數(shù):后齒輪的齒數(shù))

        (2)分組收集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帶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匯報結(jié)果。各小組展示并解釋本組的研究過程和結(jié)果,在比較結(jié)果。

        三、研究變速自行車能組合出多少種速度

        1、提出問題:變速自行車能組合出多少種速度?

       。1)了解變速自行車的結(jié)構(gòu)。(有2個前齒輪,6個后齒輪。)

       。2)根據(jù)這個結(jié)構(gòu),可以組合出多少種速度?

        2、分析問題,求解,匯報。

        3、蹬同樣的圈數(shù),哪種組合使自行車走得最遠? 學生討論交流并回答問題。

        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合作、解決問題等一系列學習過程,逐步培養(yǎng)自己的合作探索精神,更加善于在生活中進行學習。

        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融入到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當中去,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

        四、鞏固應用

        1、已知:前齒輪齒數(shù)為:26,后齒輪齒數(shù)為:16,車輪直徑為:66cm。問:①你能算出蹬一圈,它能走多遠?②小紅家距離學校大約500米,從家到學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共兩題 學生進行思考、解答。 通過習題的演練,讓學生將知識點進一步應用到實際解決問題當中。

        五、課堂小結(jié)

        課堂中我比較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從復習引入開始就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等數(shù)學活動充分激活知識儲備。在教學中教師把變速自行車帶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實際操作自行車,進一步理解前后齒輪的關(guān)系。同時也間接地了解自行車的省力與速度的關(guān)系。把操作、探究和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把學生放在了主動的地位。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2-24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數(shù)學10-24

      人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11-10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稅率教案11-11

      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1-07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位置04-12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1-07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圓柱的體積》教案11-20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