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1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對詩句的感悟。
教學難點:
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字卡、詞卡、小黑板、課件、收集其它的古詩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古詩《贈劉景文》
教學過程:
一、誦詩導入
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聽?古詩為我們呈現(xiàn)美的意境,讓我們有美的享受。我們今天再來學習4.兩首古詩中的《贈劉景文》。(板書古詩題目)。齊讀課題。
二、學習古詩
。ㄒ唬┽岊}
1.讀古詩題目(注意重點字音:贈)認識“首”字理字義。首:象形字。甲骨文作上面是頭發(fā)和頭皮,下面是眼睛。本義是頭。引申為首領。順:首字筆畫表示啥?
眼目眉毛和頭發(fā);
人的頭部最首要,
首先首領就用它。
2.師簡介詩人“蘇軾”
。ǘ┛磮D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ㄈ┏踝x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擎殘橙劉
3.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ㄎ澹﹩l(fā)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fā)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胂、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jié)是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
(秋天,收獲的季節(jié))
三、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中要求寫的生字,理解“枝記劉”的字理字義。
枝:形聲字。從木,支聲。本義指樹木的枝條。引申為長條形物品的量詞。
謎:看是一支木,撐開成大樹。
無它葉難長,有它樹不禿。
記:形聲字。從言,己聲。本義指用“言”記錄、記載。引申為不忘、思念。又指記載事物的書籍或文章。
順:自己言論動筆寫,這樣才能記真切。
劉:繁體為“劉”,形聲字。從金,從刀。留省聲。本義是殺,后用作姓。
謎:論文能寫文章,論武能揮大刀;
此字莫要猜斌,猜姓準能猜到。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業(yè)
背誦古詩
教后體會:
《贈劉景文》是一首描寫秋天景色的古詩,教學這首古詩時,我把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以及體會詩人的情感作為教學的重點。
在學生讀通古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聯(lián)系對題目的理解,想想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不理解。學生認真地讀古詩、思考,提出了幾個不懂的地方,如“擎雨蓋”“荷盡”“傲霜枝”。因為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對事物感知的基礎上,所以我引導學生看圖、回憶夏季荷花盛開的樣子,體會荷花此時的生機勃勃,想象秋季荷花開敗的情景,借助課前搜集的“秋菊”圖理解“傲霜枝”,在師生對話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理解了幾個難懂的字、詞,通過字理分析,降低了詩句翻譯過程的難度,也加深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和對詩人情感的感悟。接著引導學生深入品讀古詩,啟發(fā)學生邊讀邊思考:“詩中描寫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作者寫了這些景物,想想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然后認真地讀一讀,想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遍喿x是個性化解讀的過程,此教學環(huán)節(jié)給了學生空間。學生通過讀、思考,很快歸納出了詩句描寫的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順著學生的回答,我這樣引導:想象景物所呈現(xiàn)的畫面,想象兩者的對比,你讀懂了什么。學生的閱讀理解是有差異的,我們尊重他們的多元理解,所以我留給學生充分讀、思考、想象、交流的時間,多數(shù)孩子對古詩意境的理解停留在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這個層面,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再想想:詩人為什么要描寫傲霜枝呢?陳一榮馬上站起來說:“我不明白”我就啟發(fā)他們,秋天有那些花不怕冷開得最茂盛呢?“菊花……”一個孩子站起來說:“詩人想叫他的朋友做人像菊花一樣不怕寒冷,要堅強!彼幕卮饐l(fā)了其他的孩子,好幾個孩子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說“像菊花一樣勇敢”,有的說“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們平時要努力!闭f得真好!我為孩子有這樣的理解而開心。
本課的教學,我認為我處理得比較好的地方是對詩句的理解不是讓學生根據(jù)詞語意思進行組合,而是讓學生字理的分析,展開想象,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用自己習慣的語言方式表達,從整體的感受來理解,把握詩句所呈現(xiàn)的意境。
“首”這個字很抽象,學生難于記憶。根據(jù)小學生喜愛猜謎語、編順口溜的特點,利用朗朗上口的謎語,讓孩子們很快記住了“首”字!爸τ泟ⅰ倍际切温曌,在教學時,也采用字理分析,猜謎語、編順口溜的特點,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一組字練習,從直觀的圖片到字詞練習,孩子們輕松地記住了。如:學“枝”引出“樹、林、床、棋、橙”讓學生說說這些字的構字特點。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2
一、教材分析
部編本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圍繞“想象”這個主題編排了《古詩兩首》《霧在哪里》《雪孩子》3篇課文。這是繼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后又一個以“想象”為主題的單元,本單元課文側重于體現(xiàn)想象之美,教學重點是“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體驗”。教學中要循序漸進,體現(xiàn)指導的層次性!豆旁妰墒住房梢岳梦闹械牟鍒D,引導學生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感受山寺的高聳入云、環(huán)境清幽和草原的蒼茫、高遠遼闊。教學中宜結合學生生活經(jīng)驗與音像資料展開想象,以誦讀為主要方式,進行理解積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詩人用極度夸張的筆調(diào)形象、生動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樓非常高。前兩行“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笔菑囊曈X感受上寫出樓高,后兩行“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從聽覺上進一步烘托出樓高。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后兩行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全詩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diào)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一直受到歷代文論家和文學史論著的一致好評。
《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指出第一學段古詩教學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睖厝迕艚處熣劦焦旁姷慕虒W,的辦法就是反復誦讀,熟讀成誦。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詩詞音韻之美,不必在主題思想、意義價值、藝術手法等方面講太多。二年級的學生對詩歌語言的感受力有限,因此教學時力求做到:談化詩意,精析誦讀,多元教學,渲染意境。重視朗讀的指導,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每一次朗讀要達到什么目的,教師要心中有數(shù)。朗讀的形式要多樣,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的興趣。遇到不容易讀好的句子,教師要發(fā)揮示范作用。
二、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階段目標中指出:“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基于教材內(nèi)容、《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認識“宿、寺”等12個生字,會寫“危、敢”等8個字,理解“蒼蒼、茫茫”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等,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聳入云和草原的高遠遼闊。
教學重難點:朗讀和背誦古詩,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
三、教學準備
生詞卡片、多媒體課件、古箏曲有關草原的視頻及歌曲。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作者,讀懂課題。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詩?2.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詩題。
李白愛到名山大川去游覽。有一天,李白來到一座風景秀麗的大山。
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頂,天已經(jīng)黑了。(板書:山)來不及下山了。可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為難,他發(fā)現(xiàn)眼前有一座寺廟。(板書:寺,學生識記“寺”字)他就住在了這山頂?shù)乃聫R里。(板書:夜宿,理解“宿”的意思——住。)李白非常高興,他站在寺廟的院子里,望著滿天的星斗,吟出一首詩,詩題就是《夜宿山寺》。請你說說:“夜宿山寺”的意思。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故事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和傾聽的意識。詩歌的題目平、翹舌音結合,讀起來有些拗口,在教學“宿、寺”兩個生字時,讀準字音與理解字義并舉,使學生讀準詩題,理解題目意思!
二、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練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同桌互讀,相互正音。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師生合作,讀出這首五言詩的獨特節(jié)奏。
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4.閉目輕聲讀古詩,想象畫面。三、學習古詩,體會詩境。(一)學習第一、二行。1.隨文溯源學習“!
字,知道“!钡谋玖x是表示人在山巔
或高崖,站在高處而恐懼。引申為恐懼,又引申為高。從而理解詩中“!钡囊馑际恰案摺,“危樓”即“高樓”。
2.體會“樓高”。
(1)同桌合作學習,交流詩中哪些詞語寫了樓之高。
、俑甙俪。這是夸張的寫法,形容樓很高。結合李白其他詩句“白發(fā)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等理解并指導朗讀,將“高”字讀得響亮,突出“樓很高”的感覺。
、谡浅。想象說話。
、壑笇Ю首x。想象摘星辰的動作,加動作讀詩句。
、苄〗Y: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形象地表現(xiàn)出樓之高。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有感情朗讀詩句。
(二)學習第三、四行。
1.教師引導:站在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來應該高聲吟誦一番,可是他卻??出示三、四行,學習“驚、恐”,讀準后鼻音,理解字意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2.指導朗讀。李白詩歌很浪漫的詩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宮,里面住著很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痹趺醋x才不會驚擾到他們呢?
“高聲語”“天上人”讀得輕一些、慢一些。
(三)采用多形式指導朗讀、背誦。
1.師生問答讀。
師:看這寺廟里的高樓,多高啊!生:危樓高百尺。師:甚至高到什么程度?生:手可摘星辰。
師:安靜的夜晚,繁星滿天,站在這樣的高樓上,詩人有什么感受?
生:不敢高聲語。
師:為什么?生:恐驚天上人。
2.師生承接讀。
師:危樓——生:高百尺,師:手可——生:摘星辰。
師:不敢——生:高聲語,師:恐驚——生:天上人。
3.師生合作,詩意與詩句對讀。
4.學生加動作表演讀,學生評價,師相機點評。
5.看課文插圖背誦。
6.播放古箏曲,入情入境想象畫面背誦。
【設計意圖:師生這樣合作讀雖簡單,但一直在變換形式,激發(fā)學生誦讀的積極性,保持了詩的整體性,又幫助學生在誦讀中進一步理解了詩意,同時引導學生感受詩本身蘊含的音韻之美!
四、小結。
在《夜宿山寺》這首詩中,李白通過眼中所見,大膽想象,把一座百尺高的宏偉建筑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摘星辰、不敢語、驚天人(板書)這些奇妙的想法讓這首詩與眾不同,情趣盎然。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危、驚、敢”整體觀察。
2.出示“!,看清結構(半包圍),強調(diào)第二筆是橫鉤,第五筆是橫折鉤。教師范寫后,學生觀察并書空。
3.出示“驚、敢”,通過比較,指導如何寫好“敢”字,教師范寫,學生觀察并書空。
4.運用規(guī)律,獨立練習寫字?辞逦恢茫覝手攸c——名學筆順,練習臨寫——對照品評,二次臨寫。
5.反饋評價:展示優(yōu)秀書寫,出示問題字例,糾正;學生再次連寫。設計意圖:師生寫字教學的設計從整體到個體,縣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講清注意點,抓住關鍵筆畫,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把字寫端正美觀。
六、拓展延伸。
誦讀王安石寫的《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
作業(yè):1.背誦《夜宿山寺》,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危樓高百尺,恐驚天上人”的.意思。
2.誦讀《登飛來峰》,一邊讀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
板書設計:夜宿山寺
百尺,摘星辰。樓高不敢語,驚天人。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走近草原。
1.播放視頻《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學生談感受。
2.我們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時期在敕勒川生活的是游牧民族刺勒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簡單的27個字概括了我們用話語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讓我們來讀讀古詩《敕勒歌》吧!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播放大草原的風景,引導學生在圖中了解詩句的意思,讓學生的耳、腦、口、眼協(xié)調(diào)活動,從中感受到詩中所描寫大草原的美麗和遼闊無邊以及牧民富足的生活,從而進入詩歌的意境。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讀準平舌音“似、蒼”,特殊讀音“見”,指導“見”是出現(xiàn)、顯露的意思。
2.同桌互讀,相互正音。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3.教師示范讀帶讀;師生合作讀。4.閉目輕聲讀古詩,想象畫面。三、想象畫面,誦讀詩句。
1.觀察課文插圖,結合詩句,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遼闊的天空,有很多圓頂?shù)拿晒虐。詩中哪幾行是描寫圖中的內(nèi)容?
出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學生自由地讀讀這四行詩,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結合課件了解“敕勒川,陰山”的位置,體會“穹廬、籠蓋”的意思。川指平地,敕勒川是這個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它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天空就像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朗讀時,讓學生用手勢磨坊穹廬籠蓋四野的情景,體會大草原的遼闊。
2.詩人還看到了什么呢?(課件出示:風吹來了,草叢里露出許多的羊群。)自由讀后兩行詩。
(1)出示相關圖片,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蒼蒼、茫!,誦讀體會。
天蒼蒼:天空藍藍的;白發(fā)蒼蒼:頭發(fā)拜拜的;松柏蒼蒼:松柏綠綠的。
野茫茫:原野沒有邊際;大海茫茫:大海無邊無際;云海茫茫:云霧濃厚看不清。
(2)反復誦讀。
(3)出示:風吹草低見牛羊,學生閉目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
的畫面,感受草原壯麗富饒的景色,體會牧民的自豪之情。
3.采用多形式指導朗讀、背誦。
(1)師生承接讀。
(2)師生合作,詩意與詩句對讀。
師: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生:敕勒川,陰山下,
師: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生: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師: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生:天蒼蒼,野茫茫,
師: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生:風吹草低見牛羊。
(3)看課文插圖背誦。
(4)播放馬頭琴曲,入情入境想象畫面背誦。
【設計意圖: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意境美,這種意境美的表現(xiàn)方式,是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xiàn),誦讀是的方式。只有富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課件的展示,師生誦讀時配以樂曲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多種方法、媒體才能使學生跨越時空,陶冶情操,觸摸到古詩那悠遠、空靈的意境!
四、延伸閱讀老舍寫的《草原》片段。
【設計意圖: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讓學生領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詩教學的難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還不夠,將名家老舍對草原的描寫鏈接誦讀,使《敕勒歌》的內(nèi)涵豐厚起來!
五、指導書寫“陰、似、野、蒼、忙、茫。
作業(yè):
1.背誦《敕勒歌》,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钡囊馑肌
2.把自己對詩的理解畫成一幅簡筆畫,并把古詩抄寫在上面。
登飛來峰[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
層。
(詩意: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云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
起。不怕層層
浮云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
草原(節(jié)選)
老舍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外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鉤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X流,輕輕流入云際。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意,體會“無窮碧”和“別樣紅”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創(chuàng)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悟一些創(chuàng)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培養(yǎng)讀背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重點詞語“無窮碧”和“別樣紅”的意思。
2.理解詩意,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學難點:
在創(chuàng)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悟一些創(chuàng)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理解詩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送別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讀著詩題,你知道了送別的什么?
送別的時間是早晨,從“曉”字中可以看出;
送別的地點是凈慈寺外;
送別的人是林子方。
3.小結:凈慈寺,是西湖邊上的一座寺廟。林子方,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個朋友。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楊萬里在西湖邊上送別他。按照我們過去讀過的送別詩的內(nèi)容來猜猜,你認為這首詩中,詩人會寫些什么?
。x愁別緒、臨別囑托、牽掛不舍……)
4.過渡:那么同學們猜得對不對呢?就讓我們來走進這首詩吧。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先讀讀這首詩,讀上兩三遍,注意讀準生字,把詩讀通讀順。(生自由讀)
2.誰來讀?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他讀準了沒有。(指名兩生,師生正音)
3.古詩還要讀出節(jié)奏韻律,像這樣(范讀首句),誰再來讀讀?(指名兩生,評價)
4.齊讀,讓我們一起讀出詩的節(jié)奏韻律。
三、自學古詩,理解大意
1.詩讀正確了,那這首詩的意思呢?輕聲讀,可以借助注釋,也可以想象畫面,看看讀懂了什么?和同桌說一說,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個記號。
2.有不懂的字詞先提出來。(交流重點字詞)
畢竟:到底。
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本詩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時候。
接天:與天相接。
映日:映照著太陽。本詩中映照的是朝陽。(從題目的“曉”字中可以看出)
別樣:特別。
3.理解了重點詞語,誰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大概意思,前兩句和后兩句分別寫的是什么?(交流古詩大意,兩生左右,鼓勵用自己的語言連貫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時節(jié),此時的風光與其他時候相比確實不同。與天相接的蓮葉綠得無邊無際,映照著陽光的荷花顯得特別的鮮紅。
4.找朋友
詩句詩句意思連線。
5.填寫詩的內(nèi)容
曉出______送______,
______。
畢竟______,
風光______。
______無窮碧,
______別樣紅。
6.指名填空。
7.理解了詩的大意,相信我們能讀得更好了,誰來試試?注意讀出詩的味道。(指名評價)怎樣才能讀得更有感情呢?讓我們品詩、賞詩,走入詩境。
四、品讀詩境,感受畫面
1.欣賞荷葉荷花的圖片,播放音樂
2.交流看完圖片后的感受。
3.看哪,那綠色的蓮葉,極目一望,無邊無際;那艷麗的.荷花,嬌艷嫵媚,輝映朝陽。你能通過朗讀,把這樣的美景留在每個人的心中嗎?
。1)同桌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男讀葉,女讀花。
。4)齊讀。
五、感悟詩情,深度理解。
1.同學們,學到這里,有沒有人會產(chǎn)生疑問呢?(題目中是送別,可是詩中描寫的只有景色)是啊,這和我們一開始的猜測是多么不同。∵@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兩句說六月中的西湖,景色與其他季節(jié)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詩人認為他與林子方的感情與其他人是不一樣的。后兩句說滿湖的荷葉一直綠到天邊,荷花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特別嬌艷紅潤。也就是說詩人與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滿湖的荷葉一樣,友誼一直連到天邊,像荷花一樣在陽光的照射下紅得發(fā)亮、紅得似火。
總結:說得真好,有道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這首詩在景色中寄予了詩人的感情,這種手法叫:寄情于景(板書)
2.請同學們再靜靜地讀讀這首詩,閉上眼睛想想送別的畫面,然后談談自己讀到的是詩人一份怎樣的情。(學生自由朗讀、品味)
現(xiàn)在,你就是詩人楊萬里,老師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著什么話要對老師說?
六、背誦古詩
1.背誦古詩。
2.同學們課外收集描寫西湖美景的詩文 ,讀一讀。
【板書設計】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無窮碧 寄情于景
別樣紅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認識12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根據(jù)詩意,展開合理想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根據(jù)詩意,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題示標
(一)板題導入
1.揭示并解釋題目《登鸛雀樓》激發(fā)興趣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兜躯X雀樓》
3.用課件出示教學目標。
二、小組討論,組內(nèi)糾錯。
大聲讀兩遍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做到不錯讀,不漏讀。
(一)個人自學
1.學生自主學習(生按提示自學,師巡視指導。)
2.自己檢測自學效果:學生大聲朗讀一遍課文后生字詞和整首詩文。
(二)小組糾錯
和小組內(nèi)伙伴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輪流讀生字詞,交流對生詞的理解。
(三)班內(nèi)質(zhì)疑
1.檢查正確認讀生字詞
多媒體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名讀。
(2)課件出示:多音字
盡 更
三、質(zhì)疑拓展,討論總結
(一)自學自測
學生自學,認真朗讀詩文,嘗試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小組糾錯
小組輪流朗讀詩文,互說詩句的意思,互相糾正錯誤。
(三)質(zhì)疑拓展
1.指名學生朗讀詩文,師生共同糾錯。
2.結合重點詞語理解重點詩句,進行朗讀指導。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指導:
(1)理解詩句學習一、二兩行。
指名讀一、二兩行。
、俪鍪菊n文插圖。
引導學生理解“盡”,指名說說“盡”的意思,幫助學生理解“盡”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壑该f說詩句的意思。
太陽依傍著山巒漸漸下沉、消失,黃河水朝著大海滔滔奔流。
一輪落日,在連綿起伏的群山背后漸漸西沉;黃河水自遠方奔騰而來,又波濤滾滾的向大海奔去。
、芸磮D想象,有感情地朗讀一.二兩行。
(2)學習三、四兩行。
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這一雄偉壯觀的景象,他會想些什么呢?
指名讀三、四兩行。
理解:
欲:想要。窮:窮盡。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遠的地方。更:再。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3.思考拓展:這首詩蘊含了什么哲理?
四、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背誦古詩;
2.根據(jù)對詩歌的理解,畫一幅畫。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題示標
(一)板題導入
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不少古詩,有沒有李白寫的呢?(靜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fā)白帝城)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望廬山瀑布》)
3.用課件出示導學稿。
二、小組討論,組內(nèi)糾錯。
請同學們借助拼音大聲朗讀詩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難讀的詩句多讀幾遍,直到讀熟練。
(一)個人自學
1.學生自主學習(生按提示自學,師巡視指導。)
2.自己檢測自學效果:學生大聲朗讀一遍課文后生字詞和整首詩文。
(二)小組糾錯
和小組內(nèi)伙伴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輪流讀生字詞,交流對生詞的`理解。
(四)班內(nèi)質(zhì)疑
1.檢查正確認讀生字詞
多媒體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名讀。
2.指名讀,去拼音讀,小組比賽讀等方式進行拼讀。
三、質(zhì)疑拓展,小組總結
(一)自學自測
學生自學,認真朗讀詩文,嘗試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小組糾錯
小組輪流朗讀詩文,互說詩句的意思,互相糾正錯誤。
(三)質(zhì)疑拓展
1.指名學生朗讀詩文,師生共同糾錯。
2.結合重點詞語理解重點詩句,進行朗讀指導。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指導:
交流對第一行詩的理解。
(1)指名說說詩句中關鍵字的意思。
日:太陽照:照耀(如果不這么細致地去分析,孩子們很可能把日和照當成“日照”這個城市來對待。)
香爐:香爐峰,廬山上的一座山峰;
生:飄浮
紫煙:紫色的煙霧
(2)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交流對第二句詩的理解。
方法與步驟同第一句。再指導學生進一步有感情讀詩句時,要引導學生品味“掛”字的妙用
交流對第三四句詩的理解。
理解這兩句詩,先理解“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詩句的意思。詩意理解后要抓“飛流直下”與“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氣勢。
每句詩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歸整體,讓學生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四)、歸納總結
《望廬山瀑布》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背誦、默寫詩文;
2.根據(jù)對詩歌的理解,畫一幅畫。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5
課題
古詩二首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說明
本課安排的是兩首古詩,分別是唐朝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和唐朝詩人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兩首古詩都用凝煉精妙的語言描寫了祖國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兩首古詩意境深遠,極具畫面感。《望廬山瀑布》更是富有神奇的想象力;诮滩奶攸c,在教學中,通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充分利用插圖來展現(xiàn)美,發(fā)揮想象充實美,聯(lián)系生活發(fā)現(xiàn)美,進而動情地表達美。
兩首古詩文字優(yōu)美,充滿韻味。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使學生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理解作者的心情,同時又使學生的朗讀能力、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采取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識字活動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觀察畫面,展開合理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重點)
3.能體會詩句的意思及蘊含的哲理。(難點)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能夠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學生)
2.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談話導入,引出古詩(用時:5分鐘)
1.引導學生背誦自己積累的古詩。
2.教師板書《登鸛雀樓》,教學生識記“樓”字。
3.結合學生質(zhì)疑介紹“鸛雀樓”。出示圖片。
4.介紹詩人王之渙。
5.范讀全詩,指導朗讀。
1.學生背誦自己學過的古詩。
2.學生認讀“樓”,再想一想怎樣記住這個字。
(1)學生跟著老師范寫進行書空“樓”。
(2)說說注意點,并臨寫一個。
3.學生讀題質(zhì)疑。欣賞圖片,了解“鸛雀樓”。
4.了解詩人王之渙。
5.跟著老師朗讀古詩,讀出節(jié)奏。
1.學生交流自己學過的古詩不多,它的作用是創(chuàng)設一個詩歌的氛圍。
2.鸛雀樓、詩人的資料只需老師簡單介紹即可,而了解鸛雀樓的雄偉壯麗是為學習詩歌做準備的,所以應該用圖片介紹。
二、圖文結合,細讀品味(用時:25分鐘)
1.教師朗讀古詩,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想象詩人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交流過程中相機地說出一些詞語幫助學生積累。如:山窮水盡、層林疊翠、煙消云散、名山大川等。
2.指導學生讀詩句,師生合作畫簡筆畫,理解“白日”“依山盡”。
3.指導學生說說第一、二兩句詩中描繪的畫面。
4.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發(fā)揮想象:小朋友,見過夕陽西下的景象嗎?看到這么美的情景你會情不自禁地說些什么呢?
5.指導朗讀,讀出詩中描繪的意境。
6.指導想象:如果再往上走,還能看到哪些景象呢?
7.教師小結:是呀,要想看到更多的美景,還得繼續(xù)向上攀登。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
8.指導學生找到詩中描寫這個意思的詩句。
9.指導朗讀,理解“欲窮”“千里目”“一層”。
1.學生聽讀,思考:詩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哪幾句詩寫出了這些景物?(1)用筆在詩句中圈畫出來。(2)圖文對照,想象畫面,并用“看到了( )的____”的句式說說這些景物。(3)認真讀詞語。
2.自由讀第一、二兩句詩,和老師一起畫簡筆畫,理解“白日”就是指太陽!耙郎奖M”就是指太陽靠著青山,慢慢往下落,直到最后消失在天邊。在理解詞義中識記“依”“盡”。
3.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第一、二兩句詩中描繪的畫面。
4.想象:假如自己看到了這樣的景色,會說些什么?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兩句詩。
6.想象:再往上登,還會看到哪些景物?(如:船只、飛鳥……)
7.聽老師小結,再從詩句中找到后兩句,理解詩歌蘊含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
8.理解“欲窮千里目”的意思,了解“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很遠。
9.有感情地朗讀詩句。理解“一層”指很多層。
1.這首詩是五言絕句,學生要想領會這二十個字中描繪的意境以及蘊含的道理是不易的,需要老師渲染氣氛,讓學生通過圖文對照、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進行想象畫面。
2.古詩很凝煉,在指導學生理解字詞的時候,要避免簡單告知,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如根據(jù)詩句合作繪畫等。
3.古詩的意境深遠,無需學生多講,要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指導他們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出示生字,指導書寫(用時:8分鐘)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依、盡、層”,再次認讀,并練習組詞。
2.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書寫注意點,并指導臨寫。
3.教師范寫生字,重點講解“盡”的書寫要領。
4.教師利用投影儀展示同學的書寫成果,組織交流反饋。
1.學生認讀生字并組詞,比一比誰組得多。
2.學生觀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書寫注意點。
3.觀察老師范寫,一邊觀察一邊做書空練習。
4.同桌、全班互相交流,指出書寫的優(yōu)點和不足,并改進。
1.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觀察生字的特點。
2.重點指導“盡”,引導學生抓住漢字書寫規(guī)律。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用時:2分鐘)
1.教師對課堂學習情況進行總結,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識字。
2.布置作業(yè):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將詩句中描繪的畫面講給家長聽。
1.學生從老師的總結中知道:要多動腦筋想多種方法學習生字。
2.學生完成作業(yè),并請家長對自己的作業(yè)做出評價。
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從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是否能讀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語氣等方面進行評價。
第二課時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用時:3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背誦古詩《登鸛雀樓》。
2.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的畫面。
1.學生背誦古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的畫面。
教師必須要求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鼓勵學生采用不同形式說詩中描繪的畫面,進而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形式。
二、理解詩題,知曉詩人(用時:5分鐘)
1.介紹詩人李白。出示ppt資料。
2.板書詩題,指導學生讀題,讀準“瀑”“布”。識記這兩個生字。
3.指導學生用“補白”的方法,說說題目的意思。
4.出示圖片,欣賞廬山瀑布,感受瀑布的形態(tài)。
1.聽老師介紹詩人李白,了解他的詩歌特色。
2.朗讀題目,讀準字音。交流識記方法。
3.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4.看圖說說瀑布的樣子,了解廬山。
教師要教學生用補白的方法說題目的意思,從而為下面理解詩句打下基礎。
三、初讀疏通,初知詩意(用時:15分鐘)
1.出示帶拼音的詩句,指導學生朗讀古詩,相機正音:讀準“紫煙”。
2.認識生字:相機區(qū)別“爐、煙”,學寫生字“照、爐、煙、掛、川”。
3.指名讀整首詩,糾正、齊讀。
4.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律。
讀古詩特別要讀出詩的韻律美,韻腳一定要讀準,讀到位。(如“煙”“川”“天”)
5.出示詩的停頓及重音,范讀并指導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美。
1.學生自主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認識生字,交流識記方法,區(qū)別“爐、煙”。
3.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書寫生字“照、煙、川、掛”。把難寫的字多寫幾遍。
4.朗讀全詩,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準韻腳。
5.學著老師的'樣子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
1.教師要不遺余力地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jié)奏。
2.在指導生字書寫的時候,要發(fā)揮示范的作用,要能及時反饋。
四、再讀課文,圖文對照,想象畫面(用時:15分鐘)
1.指導學生圖文結合,想象畫面,說說看到了什么。
2.播放廬山風光片,飽覽廬山秀美的風光。教師解說。
3.指導朗讀第一、二兩句詩。理解詩意。
(1)指導學生體會“生”“掛”的精妙。是誰把瀑布掛在了山上?
(2)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4.指導學生細讀第三、四兩句詩,理解字詞,感受詩歌意境。
(1) “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么特點?
(2)感受“三千尺”的夸張用法。
(3)補充“銀河”“九天”各指什么。
(4)“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詩句的意思是什么?
(5)指導學生朗讀詩句。
5.小結: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lián)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露無余。
6.指導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7.指導背誦。
1.圖文結合,想象畫面,說說看到了什么。
2.欣賞廬山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3.讀第一、二兩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1)思考、交流:一個“生”字就把香爐峰描繪成一個仙境,把云霧寫活了;是大自然把瀑布掛在了山上。體會“生”“掛”用法的精妙。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兩句詩。
4.默讀第三、四兩句詩,圖文對照思考交流:
(1)“飛”“直”寫出了瀑布的高、筆直的特點。
(2)感受“三千尺”的夸張用法,突出瀑布長的特點。
(3)通過資料了解——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xiàn)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河。九天:天的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的一重稱為九天。詩里形容極高的天空。
(4)理解“疑”,了解作者的想象。
(5)感受瀑布從極高的地方傾瀉而下,體會壯麗的景象。
5.聽老師總結。
6.聽音樂,有感情地朗讀。
7.背誦古詩。
1.理解詩句,教師要指導學生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詩句的優(yōu)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對于詩中涉及的夸張的修辭方法,教師不多強調(diào)術語,讓學生在想象里、在朗讀中自然體會。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用時:2分鐘)
布置作業(yè):搜集其他描寫瀑布的詩歌讀一讀。
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有關瀑布的其他詩歌,并且讀一讀。
如果孩子能力強,也可以寫一寫,還可以為自己的小詩配插圖。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3.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興趣。
4.認識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重點難點
重點: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六個生字詞。
難點:如何理清文章的層次;正確書寫生字。
第一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1.讀準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前六個生字,讀準一個多音字。
2.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靜夜思》。
3.基本理清課文的層次,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教學調(diào)整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你們以前學過古詩嗎?誰能把學過的古詩背給大家聽一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講一個小朋友在學校里學了一首古詩,背給奶奶聽。這篇課文的題目是——
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指導
1.看圖。
圖上有哪些人?她們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說什么?奶奶聽了會說什么?
2.自學課文。
(1).講述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2).學生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
(3).識記田字格里的生字。
(4).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故鄉(xiāng)明亮意思不由得家鄉(xiāng)月光唐代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詞、正音。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
(3).通讀課文。
(4).分角色讀對話。
4.理清脈絡。
(1).這篇課文里英英和奶奶對話,英英說了幾次,奶奶說了幾次?
(2).英英第一次說了什么?第二次說了什么?第三次說了什么?
(3).奶奶第一次說了什么?第二次說了什么?
第二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誦古詩《靜夜思》。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xiāng)的感情。
3.學會四個生字“意、照、層、代”,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教學調(diào)整
一.學習《靜夜思》
1.板書詩題,解釋詩題。
2.看圖
(1).圖上出現(xiàn)的是什么人?你從哪兒看出來?
(2).從圖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學詩句。
(1).指名讀《靜夜思》。
(2).這首詩有幾句?現(xiàn)在我們依次來學。
第一句
a.指名讀。
b.這句詩,英英是怎樣理解的?請默讀英英第二次說的話再回答。
c.為什么英英知道這是秋天的夜晚呢?為什么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釋成“好像”呢?
第二句
a.指名讀。
b.“舉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舉頭”?
c.想象一下,詩人抬頭望明月時有些什么感受?
(3).指名讀英英對全詩的解釋。
(4).齊讀這首詩。
4.朗讀指導。
二.朗讀課文,練習背誦《靜夜思》。
作業(yè)設計
1.抄寫字詞。
2.比一比,再組詞。
古()自()代()
故()首()袋()
3.寫出帶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艸()()()()
讠()()()()
第三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1、指導背誦古詩。
2、指導寫字。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總結課文
這篇課文通過對話的形式,引出一首小詩,反映了小學生英英對古詩《靜夜思》的正確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誰,激發(fā)我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學習這篇課文后,對古詩學習有什么認識,可以談談。
三.指導背誦《靜夜思》
1.聽錄音欣賞。
2.揭示板書,引導背誦。
3.指名背誦,師生評議。
4.同桌交互背。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7
教學目標
認識“樓、依”等12個生字,會寫“樓、依”等10個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想象畫面,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并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nèi)容。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詩人寫的,都是面對祖國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不由自主就抒發(fā)的贊美之情。
二、初讀古詩,自主識字
自由讀詩
自主識字
認讀。
讀準“瀑、布”,韻母都是“u”,聲母分別是“p”和“b”。
“盡”是前鼻音,“層”是后鼻音。
識記。
“川”是象形字,出示甲骨文字形讓學生對照識字。
“樓、依、遙”都是形聲字,根據(jù)熟悉的構字部件來識記,也可以采用換偏旁的方式聯(lián)系熟字來識記。
“欲”組詞“欲望、食欲”識記字義。
“層”,看看插圖,這鸛雀樓一層疊著一層,數(shù)數(shù)有幾層。
“爐”,從“火”從“戶”,表示家里盛火的器具,聯(lián)系生活想一想見過哪些爐子——煤爐、微波爐?蓪ⅰ盃t”與“廬山”的“廬”作比較鞏固字形。
指導寫字
“樓、依、爐、煙、掛”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樓、依、爐、掛”要特別注意筆畫的穿插!盃t、煙”左側“火”的捺應改成點。
三、朗讀感悟《登鸛雀樓》
板書題目,并解題
[登鸛雀樓]題意是登上鸛雀樓。
師:簡介鸛雀樓,簡介作者
理解詩句之意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白日:太陽。依:依傍。盡:消失。詩句之意: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水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涌奔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欲:想要。窮:盡,使達到極點。千里目:眼界寬闊。更:再。詩句之意:要想看到更遠的風景,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樓層。
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四行詩各寫什么?(《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行寫景,營造了景色遼闊、氣勢雄渾的意境;后兩行寓理于詩,寫出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詩句解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這兩句詩寫的是詩人登樓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意思是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黃河入海流”寫近景,意思是滔滔黃河水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涌奔流,寫出了水的氣勢磅礴,景象壯觀。兩行詩對仗工整,“白日”對“黃河”,景物相對,色彩也相對;“依山盡”對“入海流”,動詞相對,厚重有力,既構成形式上的完美,也表達了充沛的'氣勢。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兩句詩是詩人登樓所思。意思是若想看到更遠的風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樓層,表達了詩人不凡的胸襟與抱負。詩中的“千里、一層”都是虛數(shù),可理解為更遠、更高之意,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
看圖想象,有感情朗讀。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這一雄偉壯觀的景象,他會想些什么呢?
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登鸛雀樓》這首詩通過描繪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雄偉壯觀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誦讀背誦。
四、作業(yè)布置
朗讀背誦《登鸛雀樓》。
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登鸛雀樓》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背誦《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朗讀感悟《望廬山瀑布》
板書題目,并解題
[望廬山瀑布]望:遠看。題意是遠看廬山的瀑布。
師:簡介廬山(見附錄)
簡介作者:(見附錄)
理解詩句之意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日照:陽光照射。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山峰尖圓,煙云聚散猶如香爐那樣,因此而得名。)生:發(fā)生,產(chǎn)生。(指山間云煙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紫煙:紫色的云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云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遙:遠。前:山前。川:河流。詩句之意:太陽照在香爐峰上,峰頂云霧彌漫,蒙蒙的水汽透過陽光,呈現(xiàn)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煙,繚繞著香爐峰。遠遠望去,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絲帶高掛于山川之間。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飛流:飛奔的流水。直下:筆直地流下。三千尺:是虛指。形容瀑布的高和長。疑:懷疑,以為。銀河:指晴天晚上空中出現(xiàn)的明亮光帶(天河)。落:瀉落下來。九天:指天的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所以稱九天。)詩句之意:瀑布從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瀉而下,使人以為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四行詩各寫什么?(第一行寫背景;第二行寫靜態(tài);第三行寫動態(tài);第四行寫聯(lián)想。)具體寫瀑布的詩句是哪幾句?(二、三句)
詩句解析
前兩句:寫詩人遠望廬山瀑布的雄奇之景!耙粋“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皰臁弊只瘎訛殪o,寫出了瀑布的雄奇壯觀。
后兩句:“飛流”二字表現(xiàn)出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叭С摺笔翘摂(shù),極盡夸張地寫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飛流的壯觀。一個“疑”字率直道破這是詩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長。
作者在詩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夸張)
師:一、二、三句是比喻:描寫背景時,“生”字形象寫出了山間煙云猶如從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的一團白煙,飄渺與青山藍天之間。二句:瀑布像……。四句,用貼切的比喻,表現(xiàn)了自己奇特的想象,從而使整個形象顯得更加雄偉壯麗,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第三句是夸張。不是實指,而是形容其長、其高。
那些字用得好?(生、掛、飛、直下、疑、落。)
師:“生”(上有)!皰臁弊只瘎訛殪o,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傾瀉的瀑布遙看時的形象,點名“遠看”題意!帮w”把瀑布噴涌而下的景象描繪地極為生動!爸毕隆奔葘懗錾礁呔,又顯出水流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這些眼前!耙伞笔谴竽、奇特的想象。
你讀后有什么感受?(瀑布氣勢磅礴,景色壯美。)
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通過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抒發(fā)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浪漫的情懷。
誦讀背誦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指導誦讀:一、二緩、舒;三、四快、高。
三、作業(yè)布置
讀下面兩首古詩,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早發(fā)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讀背《望廬山瀑布》,并完成課后練習題。
四、板書設計 登鸛雀樓 望廬山瀑布
白日……
所見 遠望——照 生
黃河…… 遙看——看 掛
欲窮…… 近觀——飛 下
所思 聯(lián)想——疑 落
更上……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8
教材分析:
兩首古詩均為描繪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別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锻麖]山瀑布》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象!督^句》為詩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詩通過對明媚春光的描繪,表達自己愉快的心情。這首詩的觀察順序是由近到遠,寫得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表達了作者喜悅的心情。
學情分析:
這兩首著名的唐詩,學生都會背誦。教學時,關鍵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
以求讀出韻味,讀出感情,促使學生領悟詩的意境。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
能解釋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nèi)容,使學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能解釋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詩的情景。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像。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望廬山瀑布》的詩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學過許多李白的詩,現(xiàn)在,咱們開一個李白詩會,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詩背給大家聽一聽,愿意嗎?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李白的詩。(板書:望廬山瀑布)齊讀。
2、解題
誰能講一講課題的意思?
廬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見過瀑布嗎?(出示掛圖)
學習生字:瀑。
3、小結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就是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
二、精讀《望廬山瀑布》。
1、指名讀古詩。
2、小組討論,說說詩的意思,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出來。
3、師生交流:(每句詩都先請學生來說,教師只做適當指導)
、湃照障銧t生紫煙
“香爐”是什么意思?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山峰尖圓,煙云聚散猶如香爐,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這里是“升騰”的意思。
這句詩是什么意思?
讓學生先說,教師再歸納總結:在陽光照耀下,香爐峰頂彌漫著紫色的煙霧,像香爐里散發(fā)的煙一樣不停地升騰。
、七b看瀑布掛前川
“遙”是什么意思?
遠。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瀉之后像一條河。
“掛前川”是什么意思?
掛前川,瀑布掛在山的前面!皰臁弊只瘎訛殪o,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tài)。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遠遠望去,瀑布像一條大河垂掛在山前。
⑶飛流直下三千尺
“飛流”是什么意思?
飛瀉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瀉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寫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騰而下,勢不可擋的氣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虛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長。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很長的瀑布從陡峭的.山崖上飛快地直瀉而下。
、纫墒倾y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懷疑。
“銀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現(xiàn)出的由許多恒星組成的白色光帶,看上去像銀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這里指“從……落下”;“落”字寫出了瀑布傾瀉而下的磅礴氣勢。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傳說天有九重,這里指天的最高處。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的最高處傾瀉下來了。
4、這首詩描繪的是什么? 你認為詩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觀看廬山瀑布的?
5、練習朗讀、背誦。
6、品讀體會作者情感
“遙看瀑布掛前川”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在山川之間,誰能將這樣巨大的瀑布掛起來呢?只有大自然。在這句詩里包含了作者對大自然神奇、偉大的贊頌。細細品味這首詩,可以使我們領會到大詩人李白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總結(欣賞錄像)
四、作業(yè)
用你手中的畫筆畫一幅廬山的瀑布圖。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絕句》的詩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齊讀
有誰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你們知道他嗎?
2、解題
這是作者對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麗景物的描寫。
二、精讀《絕句》
1、教師范讀。
2、這首古詩寫了什么?
3、利用學習《望廬山瀑布》的方法來學習《絕句》這首詩。復習
我們是怎樣學習《望廬山瀑布》的?讀詩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這些難于理解的字詞弄懂→串聯(lián)、整理說出詩句的意思→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4、小組學習,教師點撥
同學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提出來師生共同研究解答。
5、詩中寫了哪些景物?(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雪、船)
6、指導朗讀
注意停頓,要讀出詩的韻味來;注意輕重音,要讀出感情。
7、學生練習朗讀、背誦。
三、總結
四、作業(yè)
你能用一幅圖描繪出《絕句》的意境嗎?
板書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9
【教學目的】
1、認識8個生字,會寫6個字。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场⒛鼙痴b兩首古詩。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目的】
第一課時
一、看圖激趣,揭示課題
1、圖上都有些什么?
2、仔細看圖,猜猜圖上的人在干什么?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揭示課題:有一個叫賀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xiāng),到了老了才回來,這首詩就是他回到家鄉(xiāng)后寫的。(出示課題:“回鄉(xiāng)偶書”齊讀。)
二、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自由讀課文,用“□”標出生字,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順。
2、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自由觀察生字,為喜歡的生字組詞。3、抽生說說記住了哪個字?是怎樣記住的?
4、游戲:
教師讀一個生字的音,學生從卡片中找出這個字讀三遍。
三、再讀課文,了解詩歌大意
。、自由讀課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病⑿〗M合作學習,通過讀文,看圖,理解詩詞大意。(教師適當點撥)
鬢毛衰:頭發(fā)都白了。
。场⒔處煼蹲x,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抽生說說。
。、生根據(jù)理解自由讀課文。
四、試背課文
。、老師敘述詩意,學生根據(jù)詩意練習背誦。
2、學生互背古詩。
3、抽生背、齊背古詩。
第二課時
一、指導看圖,揭示課題
。、出示圖片,說說看到了什么?
。病⒗畎讓⒁x開了,汪倫特地趕來送他,李白十分感動,寫下這首《贈汪倫》。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李白在詩中寫了些什么呢?自己去讀讀吧!并用“□”標出生字。2、認記生字:
(1)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生字認記,并為其組詞。
。2)抽生說說記的哪個字,是怎么樣記住的?
(3)學生用多種方式認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歌大意
。薄W生在識字的基礎上讀古詩兩遍,看看能示不能將古詩讀得正確、通順、流利。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古詩大意。(教師相機點撥)3、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四、試背古詩
。薄⑹熳x古詩。
2、老師講詩意,學生看圖試背古詩。
。、抽生背古詩。
4、齊背古詩。
五、學習寫字
1、將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病⒄垖W生為自己感興趣的生字組詞。
。、請學生自由觀察,說說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記,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
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
舟:里面的一橫要出頭,上下各有一點。
客:與“容”相比較。客:客人容;容易
何:與“河”相比較。何:幾何河;小河
。、學生描紅、寫字。老師巡回指導。
六、完成課后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我會填”。
七、拓展訓練
。、課文中樹葉里的生字還有4個我們沒學,你認識嗎?2、你還會背哪些古詩?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25課《古詩兩首》教案【2】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字卡、詞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詩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一)釋題
1、讀古詩題目(注意重點字音:贈)
2、師簡介詩人“蘇軾”
(二)看圖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擎殘橙劉
3、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五)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fā)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jié)是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
。ㄇ锾欤斋@的季節(jié))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中要求寫的生字:
首枝記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業(yè)
背誦古詩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nèi)容,使同學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學準備】
掛圖、投影。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
1、指名背背俺們以前學過的古詩。
2、揭示課題,板書:
望廬山瀑布
二、學習
1、理解課題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見過瀑布嗎?是什么樣的,能不能說給俺們聽聽?
2、學會寫課題中的生字:瀑。
3、你知道廬山在什么地方嗎?
4、學習這首詩:
、拧〕鍪菊自姟
、啤≈该x一讀。
、恰≡僮x,可以討論,看能不能理解詩的意思,有問題可以提出來。
、取〗涣鳎
重點理解“銀河”“九天”“香爐”“川”“三千尺”。
誰能講這首詩的意思?
評議,他講得怎樣?
再指名講詩的意思。
5、詩人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6、指導朗讀。
7、指導背誦。
三、作業(yè)
1、背誦古詩。
2、用自身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板書〗
望廬山瀑布
日照 香爐生 紫煙,
遙看 瀑布掛 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 尺, 壯美山河
疑是 銀河落 九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二、學習《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理解“絕句”。
2、簡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你能理解哪些詞語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詞語、句子的意思了?
四、學習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一、二兩句:
輕聲自由讀一讀,畫出還需要理解的'詞語。
誰能用自身的話說說這兩句詩句的意思?
指導朗讀,讀出舒暢預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句:
指名讀一讀詩句,其他同學考慮:詩人看到了什么?
討論,理解“西嶺”“千秋雪”相機板書,畫簡筆畫。
詩人是透過什么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
詩人向門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東吳”。
為什么說是萬里船?
用自身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⑴ 一行寫一個景,是按什么順序?qū)懙?
⑵ 小結:
先寫近景,后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鸝”“鷺”。
五、作業(yè)
1、謄寫生字新詞。
2、背誦課文。
〖板書〗
絕句
兩個 黃鸝鳴 翠柳,
一行 白鷺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嶺千秋 雪, 舒暢愉快
門泊 東吳萬里 船。 遠景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11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1、掛圖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資料,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學習《找春天》后,我們發(fā)現(xiàn)了春天剛來到時的一些景物,如,小草從地下長出來,稀稀疏疏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同學們對春天能不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本節(jié)課學習古詩《草》
二、看圖說話
1、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書課題:草
3、結合課后“我知道”,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
三、整體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教師隨機點撥。
如:理解詩中的“歲”是“年”的意思;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直觀形象地理解“枯、榮”的`意思。
四、感情朗讀,啟發(fā)想象
1、指導朗讀,感受古詩節(jié)奏美。
2、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3、學生練讀,啟發(fā)學生想象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體會感情。
五、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自讀古詩,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小組討論、交流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長情況,感悟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3、反復誦讀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4、練習背誦。
六、指導書寫“枯、榮、燒”3個生字
重點講解: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
七、積累運用
1、讀讀記記《草》原詩后四行的內(nèi)容。
2、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第二課時
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題導入
1、出示畫面,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小池》,今天,我們和詩人楊萬里一起去欣賞春天的景色,板書課題。
2、讀題,理解題意
宿:住宿、過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開的店
。ㄔ娙藯钊f里在新市一個姓徐的人開的客店里過夜)
3、導入:楊萬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呢?他用一首詩寫了出來,我們一起讀讀吧!
二、初讀感知,了解詩意
1、自由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個別讀:要求讀流利。
3、小組讀,合作學習,說說詩中寫了什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并根據(jù)詩文內(nèi)容回答。)
三、再讀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如:“稀疏的籬笆”、“小路伸向遠方”(看課件);理解“未成陰”
樹上的花已經(jīng)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盛濃密,不能遮擋太陽(看課件);詩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體會感情。
3、教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fā)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給《宿新市徐公店》編故事。
六、閱讀積累
1、出示已學過的《村居》誦讀。
2、說說《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這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寫春天的景色。前兩句都寫了春天的景色,后兩句都寫了兒童的活潑和快樂。)
六、指導書寫“未、追、店、徐、菜、宿” 6個字。
重點講解:
未:上橫短、下橫長,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筆順,后寫“走之兒”
宿:寶蓋不宜太寬。
菜:“采”是八畫,不要把第三筆“點”和第六筆“豎”誤連成一筆。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詩的內(nèi)容 情: 喜愛
畫:籬落 一徑 枝頭(靜)
兒童 黃蝶 黃花(動)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12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偏旁“青”,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板書課題:《英英學古詩》(給生字“英”和“詩”注音)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在一年級學過哪些古詩?(生:我們學過的古詩有《鵝》、《鋤禾》、《華山》)
誰能把這幾首詩背給大家聽聽?(學生背)
背得好!你們在家里學過的古詩背給長輩們聽嗎?
二、解釋課題,教學有關生字詞。
1.這一題目告訴我們誰學古詩?(英英)對,英英是一位小朋友的名字。
2.我們用什么辦法來記住題目中的“英”和“詩”?
3.要求學生進行書空練習,記住“英”和“詩”。
4.再讀課題。
三、初讀指導
1.看圖。
(1)課題右面的這一幅插圖,畫了哪兩個人?(英英和奶奶)她們在做什么?(說話——談古詩)
(2)小結:英英和奶奶正在說話,從課題上我們可以知道她們談的話題是有關學習古詩方面的。
(3)第二幅插圖上畫的`是什么?(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上,大詩人李白在窗前望著明月,正在思考著什么)
2.自學課文。
(1)教者問:這篇課文和以往學的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2)分步揭示自學要求
(3)教學生字詞。
四、朗讀全文
五、課堂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靜夜思》的意思。
2.課后練習3。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
1.聽寫詞語:英英一首意思古詩靜夜思
“靜”的偏旁是什么?(青)出示詞卡訂正。
2.《英英學古詩》這篇文章里,英英說了幾次后?各講的什么內(nèi)容?
3.指名兩人讀課文,一人讀英英說的話,一人讀奶奶的話。(評議)
二、精讀訓練
1.學生輕輕地讀《靜夜思》教者板書或用投影儀出示《靜夜思》全文。
2.理解“靜夜思”的意思:“靜夜”就是靜靜的夜晚,“思”想念地意思。
3.詩中哪些詩句的意思你已經(jīng)懂了?你是怎么弄懂的?
4.這首詩的意思,實際上大家已經(jīng)基本理解了,有不少小朋友是通過聯(lián)系下文弄懂的。這很好!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英英是怎么講的吧。
5.提問:《靜夜思》的作者是誰?(唐代大詩人李白)
6.朗讀指導。
(1)《靜夜思》的朗讀節(jié)奏:(“/”為句中停頓)
(2)“疑是”、“低頭”讀時語速要慢,表示詩人在沉思。
(3)“光”、“霜”、“鄉(xiāng)”要讀得清晰,停頓要長一些,表示感情一步步發(fā)展。
三、課堂作業(yè)
練習背誦《靜夜思》。
第三課時
一、導語
上兩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靜夜思》,并且弄撞了它的意思,F(xiàn)在,我們來看看書上的插圖圖畫了些什么。
這個人是誰?(唐代大詩人李白)
你們能夠想象出筒子里插的是什么嗎?
二、想象與說話訓練
1.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幅圖,再把課文輕輕兩遍,想象當時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
2.提示:想一想:李白這時在哪里?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會怎么做?
3.各自練習說,同桌互相試說,提出補充和修改意見。
4.指名當眾口述。
三、背誦《靜夜思》
1.《靜夜思》的第一句寫什么?(景色)誰能把它背出來?
2.第二句寫了詩人的哪兩個動作?(舉頭望、低頭思)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思想感情?(思鄉(xiāng)之情)
3.指名用自己的話講解全詩的意思。
4.指名朗讀《靜夜思》。
5.練習背誦,指名背誦。
四、總結談話
小朋友們,連同今天學的《靜夜思》,我們已經(jīng)學過好幾首古詩了。你們覺得古詩怎么樣?
五、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生字。
2.其他要描紅的生字
六、課堂練習
1.描紅練習。
2.背誦《靜夜思》。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13
教學目標:
、闭J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⒉朗讀古詩,初步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潮痴b古詩。
⒋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汪論與李白之間的情意,體會母親的偉大。
教學重點:
、闭J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沧x背古詩,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感悟古詩所蘊涵的情感。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自己搜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你知道哪些古詩?愿意背誦給大家聽嗎?
(指名背誦)
你知道李白的詩嗎?愿意背誦給大家聽嗎?
(指名背誦)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板書課題:《贈汪倫》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
、闭埥柚匆舭堰@首古詩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舱l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檢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讀得正確。
⒊學生再讀古詩,把你初次看到這首古詩的'感受讀出來。
⒋齊讀古詩:注意節(jié)奏和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讀
⒈分小組,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學聽,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
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知道了哪句詩的意思?
(學生反饋)
⒊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學生質(zhì)疑解疑,教師制導。
⒋請一個同學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說。
、的銖哪男┑胤娇闯隼畎着c汪倫之間的友情很深厚,請你讀給同學聽聽。想一想當時的情景,體會一下作者當時的心情。
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五、學生背誦古詩。
六、檢查識字情況。
⒈出示生字卡:
贈汪將欲踏潭
、步處煶樽x,并說說識字方法。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唐代詩人“孟郊”他寫了一首古詩《游子吟》詩人選取了一件看似平常而又深情的臨行縫衣的場面。不僅寫出了母親為講出遠門的兒子細針密線縫制衣服的動作、情景,而且寫出了母親的內(nèi)心世界——擔心兒子遲遲不能回來,母愛的偉大。
特別是最后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請同學們自由的讀詩,去感受其中的含義。
二、初讀古詩。
、闭埥柚匆舭堰@首古詩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舱l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檢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讀得正確。
、硨W生再讀古詩,把你初次看到這首古詩的感受讀出來。
⒋齊讀古詩:注意節(jié)奏和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讀
、狈中〗M,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學聽,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
、餐ㄟ^小組合作學習,你知道了哪句詩的意思?
(學生反饋)
、吃谛〗M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學生質(zhì)疑解疑,教師制導。
4、誰能說說最后一句的含義?
5、請一個同學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說。
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五、學生背誦古詩。
六、檢查識字情況。
、背鍪旧挚ǎ
吟郊慈臨寸
、步處煶樽x,并說說識字方法。
第三課時
一、復習。
⒈認讀會認字。
、仓该痴b古詩。
二、學習會寫字。
、背鍪緯䦟懽,讀一讀。
乘將踏桃游郊線寸
、仓该f詞,看誰說的多。
、秤^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認為怎樣寫才好看。
⒋同桌說一說識字方法。
⒌有哪些字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督處煼秾。
⒎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作業(yè):
把學過的古詩背誦給家里人聽。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14
【設計理念】
從素質(zhì)教育的角度說,語文教材不只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載體,更是美的礦藏。其中,語言凝練,對仗工整的古詩更是這礦藏中的瑰寶。讀詩能使人靈秀。古詩教學中,應充沛挖掘詩中美的因素,發(fā)明一切條件,引導同學“讀”中“悟”,“悟”中“讀”,主動學習,品味古詩,深入其中,吸取營養(yǎng),探索真諦。讓同學的心靈真正空虛、靈秀起來,真正體現(xiàn)“以同學的發(fā)展為主體,以同學為本”的新時期語文課堂教學的要求。
【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并能用自身的話講出詩文的內(nèi)容。
【課時布置】
2課時。
【課前準備】
廬山瀑布風景課件。草堂春景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望廬山瀑布
一、談話激趣,導入釋題
1、同學們,在開展今天的學習活動前,俺們先去廬山游覽一番,欣賞一下廬山風光吧!
2、同學觀看廬山風光片,飽覽廬山秀美的風光。
3、請同學談談自身對廬山的印象,暢所欲言。
4、導入新課:
廬山風景迤儷,吸引了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游覽過廬山。結合介紹李白(你了解李白嗎?你會背誦他的詩嗎?)
李白游覽廬山后題寫了一首詩《望廬山瀑布》。
5、讀題,解題:
讀題,理解“望”的`意思(遠看)。再一次帶感情地讀題。
二、初讀全詩,解字詞,明詩意
1、同學自能讀詩,自同學字,并結合課前預習自主釋疑,就有疑惑的字詞質(zhì)疑問難。
2、正音:(紫、嶺),字形:(瀑、廬、爐)
說說自身生活中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曾見過這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的。
3、交流理解局部詞句的意思,初步理解詩意:
遙:遠,與題目中的“望”相呼應。銀河:天河。
九天:天的最高層。
三、品字詞,談感受,誦詩句
1、引導同學分組品味詩中寫得好、寫得美的重點字詞,并指導朗讀。
、拧槭裁础吧蠠煛钡摹吧辈挥蒙鸬摹吧?
⑵ “掛前川”的“川”指的是什么?“三千尺”是不是準確的數(shù)字“三千尺”?
、恰 耙伞弊职硞冊诶畎椎哪囊皇自娭幸矊W到過?(疑是地上霜)背背《靜夜思》結合舊知理解“疑”。
2、同學吟讀古詩,用自身的話贊美廬山瀑布:
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峰升起紫色的云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象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直往下瀉,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
3、扣住重點字詞再小聲讀讀,仔細體會一下,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展開想象,談談感受,體會詩歌意蘊及詩人傾注的情感。
四、返讀全詩,熟讀成誦
1、再次播放課件,協(xié)助背誦全詩。
2、指名背誦全詩,直至全體熟讀成誦。
五、書寫生字
爐、銀、煙、窗、絕。
“爐、煙”的“火”在字左邊,捺變點。
“銀”字有兩個豎提,金字旁的豎提高,右邊的豎提略向下。
“窗”字字形復雜,注意小撇不能丟。
第二課時
絕句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俺國古詩中的一種,他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3、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你知道本詩的作者嗎?同學介紹,教師再根據(jù)同學所講作補充。
這首詩是唐代又一位偉大詩人杜甫寫的。公元759年,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資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邊建起了一座草堂。這個時候,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著草堂附近生氣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小詩。
4、課件展示草堂外的春景。
二、自讀自悟初步感受美
1、感受節(jié)奏美:
、拧∫龑ё宰x:
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好節(jié)奏。
⑵ 指名讀:
對有關字進行正音,識記字形后通過范讀掌握好詩句節(jié)奏。
2、感悟意境美:
、拧∫龑瑢W借助注釋和圖,邊讀古詩邊想,看看自身讀懂了哪些內(nèi)容?還有哪些問題要和小組同學研究?
⑵ 引導交流,讀懂了什么?
⑶ 引導生質(zhì)疑,梳理出重點問題。例如:詩人為什么用“含”?
三、自主探究 深入體驗美
1、明確方法:
、拧∧銣蕚溆檬裁捶椒ń鉀Q這些問題?
、啤∫龑瑢W小結歸納:查資料、討論,合作畫簡筆畫,也可以根據(jù)老師提供的詞句練習寫話。
(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xxxxxx。柳樹xxxxxx。黃鸝xxxxxx,白鷺xxxxxx。詩人覺得眼前的一切就像xxxxxx。)
2、引導探究,初步體驗美:
同學們用自身喜歡的方法繼續(xù)深入學習這首詩,把合作作畫的一個小組請到黑板旁,提示小組畫前商量該怎樣畫?為什么這樣畫?
3、突破難點:
⑴ 你認為他們畫得怎么樣?
、啤∫龑Ю斫狻拔鲙X”。
、恰±斫狻昂保
課件出示“雪山”圖,后在此圖上出現(xiàn)“窗框”!按翱颉敝饾u變化到恰好成為“雪山圖”的畫框?磮D,感悟雪山的壯麗。
、取±斫狻叭f里船”實際上說明什么?
生看圖,感悟作者的心情。
4、自主開放,深入體驗美:
補充資料:借助注釋自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進一步感悟杜甫回草堂時的興奮。
引導同學為畫起名,加深體驗。
讓同學面對圖,回味古詩,用自身的語言說說這首古詩。
四、誦讀古詩,活化表示美
美讀古詩:
1、再現(xiàn)古詩,要求想象生動活潑畫面,感情朗讀,讀出節(jié)奏美、韻律美。
2、引導背誦。
3、扮演誦讀:
模仿古人吟誦之勢,根據(jù)自俺感受看圖,扮演誦讀。
4、補充誦讀:
早發(fā)白帝城 絕句(遲日江山麗)
五、書寫生字
鳴、吳、含、泊、流、柳、嶺
仔細觀察“鳴、吳、含”的一起部件“口”,區(qū)別它們的不同點。(“口”在左邊高又小,“口”在上下小而扁。)
泊、流:三點水中三點的形態(tài)不同,但延長后相交于一點。
嶺:形聲字,右邊表音是“令”。
柳:看字形,想象柳條下垂的樣子,記住一撇別忘記。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15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xiāng)偶書》。
2、板書課題、解題。
二、學習《回鄉(xiāng)偶書》。
1、簡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
2、齊讀、指名讀。思考:這首詩講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課文注釋及自學詩句,記下不懂的問題,然后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討論}
4、同學們學得真起勁,那么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首詩,高不高興?那么放學回家后把這首詩給父母講一講好不好?
。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
。ㄉ劊
5、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xiāng),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xiāng)音無改”,這無改的鄉(xiāng)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能不能帶著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6、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7、《回鄉(xiāng)偶書》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xiāng)不被相認的情景,那么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xiāng)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組內(nèi)進行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演出,師生評議。
8、師模仿“記者”,采訪“賀知章”。
9、感情朗讀、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業(yè)。(任選一題)
1. 為《回鄉(xiāng)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2. 編故事。
反思:
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在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diào)重復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都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里。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課文內(nèi)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二、贈汪倫
教學目的:
1.了解詩句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達到會背,會默寫。
3.欣賞李白的詩(小學生必背古詩中的)。
教學準備:掛圖,錄音機,寫好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故事引入,激起興趣
1.出示圖畫,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錄音:有關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和《贈汪倫》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二、自讀自學,領悟詩意
1.檢察預習,你查了什么資料,了解了什么知識?
2.自讀古詩,說說讀懂了哪些內(nèi)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連起來說說詩意。
5.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寫的?你從哪里體會出李白和汪倫的情誼深?
三、感情朗讀,理解背誦
配樂有感情朗讀,提高興趣,體會感情。
四、表演詩意,創(chuàng)造理解
表演詩中描繪的場面,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古詩,極大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擴大閱讀,欣賞古詩
先回憶學過的李白寫的詩,感情朗讀。
然后欣賞小學生必背古詩中李白的詩,是老師事先寫好的書法作品,擴大閱讀面,激起興趣,為課后題奠定基礎。
。ǜ秸n后選做題:舉辦一次書法比賽。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寫成書法作品,比一比誰寫得好。)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古詩教案11-07
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12-16
《古詩》的教案05-31
古詩的教案04-22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02-13
古詩絕句教案03-19
古詩的優(yōu)秀教案11-05
古詩《鵝》教案02-23
大班古詩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