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范文(通用15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 篇1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正一步一步的實現(xiàn)自己的飛天夢,但,航天事業(yè),需要后繼有人。太空授課,就是要讓孩子熱愛航天,首先要讓他們走近航天、了解航天。進一步激發(fā)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向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通過天地對話這種授課方式,也把神秘的.航天科技逐漸滲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讓民眾對航天與生活等各方面的關系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認知,進而更加理解和支持航天事業(yè)。
“太空授課”開辟了科技與學生面對面授課的新方式,這是一次嶄新的教育改革,這個改革必然激發(fā)出更多社會領域與學生面對的授課方式。做好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所有領域的責任。這個責任我們都懂,但是都做的遠遠不夠,今天,太空授課邁出了偉大的一步,我堅信,這偉大的一步,必然引領處更多領域的社會授課之步,必然成為中國教育改革的一個嶄新內(nèi)容,社會教育的神圣職責必然得到很好的落實。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 篇2
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fā)射,約582秒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tài)良好,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
宇宙探索無止境,太空奏響中華曲。每一次神舟發(fā)射總是激動人心,為祖國自豪;每一次太空探索總是鼓舞人心,為時代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圓滿成功,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美麗啟航,我們歡呼。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精彩!
飛天夢瑰麗,樂章總嘹亮。每一次神舟發(fā)射都會給我們奏響諸多“首次”交響樂——載人飛船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靠臻g站;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神舟十三乘組也將包括中國首次出艙的男女航天員;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過春節(jié);等等。每一個“首次”都是科技探索創(chuàng)新的'成果,每一個首次都是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的結晶,正是在這些“首次”中,中國航天事業(yè)昂首闊步,中國復興偉業(yè)走向成功。
使命很光榮,任務更厚重。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壯美事業(yè)的偉大音符,是總結,是升華,是更上層樓的力量凝聚。中國空間站在軌建設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神舟十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zhàn)、收官之戰(zhàn),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啟后的關鍵之戰(zhàn)。通過神舟十三號任務,將更加全面地考核工程各系統(tǒng)執(zhí)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tǒng)間的匹配性與協(xié)調性。神舟十三號任務結束后,還將組織進行全系統(tǒng)綜合評估,滿足要求后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所以說,其任務意義非凡而深遠。
探索星辰大海,中國征程壯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組合完美,“老中青”結合,抒寫完美中國太空新記錄。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兩彈一星”讓世界矚目,“載人航天”揮毫驚鴻之筆。“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麗傳奇,刮目奇跡。九霄逐夢問天,闊步強國征程。上九天攬月,觀天上宮闕。這是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這是共和國發(fā)展壯美詩篇。
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偉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航天員王亞平說,只要敢于有夢、勇于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fā)射時刻,飛向屬于你的浩瀚星空!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說,我們期待除夕守歲時,能夠第一時間聽到我們的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神舟十三號任務展現(xiàn)中國為載人航天探索這一人類共同事業(yè)作出的新努力、新貢獻;中國必然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 篇3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神舟十三號載譽出征,由中國航天員組成飛行乘組逐夢蒼穹,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科技興國,航天筑夢,寄托了億萬中國人民的熱切期盼,承載了中華民族富強繁榮的壯麗追求。神舟飛船揚帆再啟航、刺破蒼穹,彰顯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開拓創(chuàng)新、拼搏進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夢,照亮中國科技興國路。全球關注,舉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閃耀。科技引領,神舟飛行,中國航天精神正是攻堅克難、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不求安逸、艱苦卓絕的精神寫照,照亮了中國科技興國路。2003年,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飛向太空,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魂牽夢繞的數(shù)千年飛天夢想。今天,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乘載三名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工作,驗證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tǒng)的功能性能,驗證航天員長期駐留保障技術,驗證航天員與機械臂共同完成出艙活動及艙外操作的能力,檢驗東風著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項科學研究成果。神舟十三號必將圓滿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標和重大任務,在浩瀚無邊的星空激揚中華民族的夢想,高擎起光彩奪目的五星紅旗,彰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追求理想的血脈基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奏響宇宙強音。
復興夢,照亮中國全面振興路。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十四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開好新局、走穩(wěn)征程,以神舟出征為象征和指引,中華民族必將能夠開創(chuàng)更加輝煌的未來。航天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zhàn)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匯聚起中華民族精神譜系,激勵著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建功立業(yè)、接續(xù)奮斗、矢志不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也將在我們的努力下一步步成為現(xiàn)實,成為彪炳史冊的千古奇跡。
中國夢,照亮中國繁榮富強路。中國夢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構成了中國夢的總體輪廓。實現(xiàn)中國夢,人民充分享有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的權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中國夢,中國夢是14億中國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夢寐以求的幸福夢,是凝聚全民族全社會、凝聚全體中華兒女至高無上的旗幟。全國各族人民心中有夢、腳下有路,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就能夠用14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強大的磅礴力量。全體共產(chǎn)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堅定理想信念,弘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永葆共產(chǎn)黨人政治本色,帶領人民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奮斗。
“偉大事業(yè)都基于創(chuàng)新”“偉大事業(yè)都成于實干”。中華民族對宇宙由來已久的向往,終將在星空寫下無可替代的精彩一筆。這是一次偉大的出征,凝聚了億萬中華兒女航天強國的夢想,進一步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 篇4
我從小就喜歡太空,看了很多太空的書,也喜歡在家做各種有趣的科學實驗。而今天能在電腦上看到宇航員叔叔阿姨在太空中做實驗,給我們講述科學知識,我太興奮了!我看到了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還有太空拋物實驗,我到現(xiàn)在都特別激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液橋實驗,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屏幕,生怕錯過實驗的每一個細節(jié)。這個實驗需要先在兩個板上滴一些水,然后合在一起慢慢地打開,就像一座用水做成的橋。
我很奇怪,為什么太空中可以用水做成橋?因為我在家里也做過表面張力的研究實驗,比如普通泡泡水吹出來的泡泡很快就破了,但加了洗潔精后,泡泡就可以延長一些時間再破,洗潔精里有表面活性劑,能增加泡泡水的表面張力。后來,我聽宇航員老師解答,原來是因為太空是一個失重的環(huán)境,在失重環(huán)境下水的表面張力是非常大的。好期待下一次的天宮課堂,能讓我從更多的太空實驗中學到知識,長大了我也想去探索太空。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 篇5
王永志先生說,“我們?nèi)缤\動員在起跑線上晚了一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比別人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來追趕。”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yè)一直秉承著這句話,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過程中,有我們宇航員堅持不懈的努力,技術人員的開拓創(chuàng)新,所有航天人對夢想的執(zhí)著。從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擁有自己空間站的.事實,是讓多少中國人熱血沸騰的偉大飛躍。楊利偉在太空中說的那一句“為了世界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了太空”,是多少人日夜兼程所取得的成就。
今日的天宮課堂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感受到宇航員勇攀高峰的精神。在學習之中,我們也要學習他們,所有的成功都不是白來的,800米沒有他們在失重狀態(tài)下行動難,初中知識沒有他們精準計算發(fā)射衛(wèi)星難。我們中國起步雖晚,后勁足,定能后來居上,我們要有堅強的信念,求知的若渴,未來的追求,相信在一點點的積累下,我們也能像中國的航天事業(yè)一樣綻放出自己的青春色彩!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 篇6
今天是天宮課堂的第二講。這一次的觀看讓我深有感觸。
首先是一些簡單的小實驗。把水瓶扎口,然后從高處扔下,水不會繼續(xù)流出來。這個實驗非常令我奇怪,怎么也沒想到水居然會停下不再流淌。后來經(jīng)過老師的一番解釋,我終于理解了這個奇怪而神奇的現(xiàn)象,不由得在心里面感嘆我所熱愛的,偉大的科學!
雖然有了上一次的震撼體驗,但看到宇航員的臉出現(xiàn)在屏幕上,我還是不由得驚嘆于祖國科技的.強盛。連宇宙中的人都能和地球上的人進行通話,真不愧是我所熱愛的,偉大的科學家們的努力成果!
看著宇航員們在空間站里被我們講解科學知識,看著宇航員們認真回答我們的問題,看著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同學提問,看著學校特別安排課表讓我們看直播,看著這么多人為我們看天宮課堂付出努力,真不愧是我所熱愛的,偉大的祖國!
熱愛代表了什么?代表著我偉大的祖國。我所熱愛的,偉大的即是祖國的一切。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 篇7
今天,我國再一次實現(xiàn)了連美國人也沒有實現(xiàn)的天宮授課,我國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為所有中國孩子操作了一些列太空實驗,展示了“天宮”場景。讓我們這些生活在地球上的孩子深深感受到中國科技力量的.強大和先進。
此時此刻,我感想頗深。曾幾何時,中國只是侵略者眼中的一塊“肥肉”,任人宰割,隨時有亡國滅種的危險。那時的中國大地,寫滿了民族苦難的屈辱;那時的中國人民,飽受了列強涂炭的辛酸。但是英勇的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矢志不渝,頑強奮斗,砥礪前行。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只有創(chuàng)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如今,中國已經(jīng)躋身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的強大力量。
宇宙無窮無盡,攀登永不停歇。未來的中國,未來的中國航天事業(yè)需要我們這一代小學生來承擔重任,我們唯有胸懷大志,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方能不負韶華,不負祖國。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 篇8
今天是一個偉大的日子,因為天宮課堂第三課就在今天上課了!本次的課程,還是由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進行授課,15時45分的時候,天宮課堂第三課終于開播了。
本次的演示微重力環(huán)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這里面都隱藏著無數(shù)的物理知識,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學習。這次太空授課在大空失重的環(huán)境下演示了在地面很難幾到的物理現(xiàn)象,這種通過凸顯天地差異來教學的方式來上課非常的有趣,讓我難以忘懷。
航天員作為科普教師親切地與學生進行對話,拉近了代表我國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與公眾的距離,增進了青少年對航天事業(yè)的了解與關注,對青少年來講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中國情懷的傳遞。航天員們清晰的思路、流暢的表達和精準的實驗演示給全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不得不嘆服他們過人的.智慧,出眾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體素質,當然從中也能反映出他們勤奮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們的表現(xiàn)為我們教師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們學習。
這次太空授課實現(xiàn)了航天工程領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養(yǎng)青少年方面的無間協(xié)作,這對物理教師的鼓勵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藝老師都感受到了一種團結的溫暖。這也激勵著我們今后在教學工作中更加注重與其他社會教育力量的聯(lián)系與合作,從其他領域聽取教學意見,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和對知識的領悟,從而提供給學生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創(chuàng)造更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 篇9
當航天員們在《天宮課堂》為我們太空授課時,你是否了解過他們?yōu)閴粝敫冻龅呐Γ克麄兪且粋為了夢想而不斷奮斗的普通人,但是堅持讓他們的生命變得與眾不同。夢想雖然美麗,但如果沒有堅持的勇氣和行動,那么,那份美麗就只能停留在夢境中,而不會成為如今的現(xiàn)實。
他們的事跡全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有夢就動力,有動力夢想才能成功;有夢就要堅持,只有堅持才能成功;有夢就能出彩,只有出彩才算成功。
夢想不會拋棄我們,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拋棄自己。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所以,盡管在實現(xiàn)夢想的`旅途中會出現(xiàn)各種磨難,必須經(jīng)受多重考驗,甚至會讓我們難受得哭泣,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疼痛,但是,如果放棄那就什么都沒有了。所以,就算再苦再痛再累,我們一定要堅持。因為,堅持是通向夢想的最好途徑。
夢想是一枚鑰匙,它不能打開所有的鎖,但卻能夠打開屬于我們自己的鎖。但有個問題,這枚鑰匙可能需要我們自己去打磨,打磨得更適合打開夢想的鎖。沒有經(jīng)過雕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的朋友,就讓夢想雕琢我們的人生,就讓夢想帶領我們走向成功吧!
如果想要放棄,請握緊手中的鑰匙,堅定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打開那把鎖!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 篇10
《天宮課堂》第三課正式結束了,應該說,這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壯舉,它不僅標志著中國已經(jīng)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著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jīng)向教育領域伸出了橄欖枝。
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并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fā)了無數(shù)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xiàn)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
孔子當年杏林游學時是否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傳道授業(yè)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而中國卻把這種職業(yè)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么強大的綜合國力、扎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jīng)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fā)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就必須大力發(fā)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yè)。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這次太空授課,激發(fā)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nèi)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學習中也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用心,爭當未來的接班人。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 篇11
數(shù)千年來,我們對宇宙星辰有著很濃烈的興趣,從古代傳說的嫦娥奔月,到如今真正實現(xiàn)載人飛船上天,我們中國人實現(xiàn)了從夢想到現(xiàn)實的偉大飛躍。
中國的太空探索早在公元前10世紀,中國人就摸索出了火箭的制作原理。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的國家之一,最早的天象觀察可以追溯到好幾千年前。在河南安陽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對天文現(xiàn)象就已經(jīng)有很豐富的記載。
我們的古人一直都對天宇、太空有著不凡的憧憬和夢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媧補天的傳說,敦煌壁畫中的高飛入云的'神女,無數(shù)星相學家凝望星辰的感悟筆錄,都是古人飛天夢想的記錄。
唐朝詩人李白“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日月”的躍躍欲試。宋朝的詞人蘇東坡“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的惴惴不安……都體現(xiàn)了中國古人對朗朗太空的好奇、向往和揣測。至于說到《西游記》里一個“筋斗云”十萬八千里的“齊天大圣”孫悟空,更是把人類飛天的浪漫設想發(fā)揮到了極致。
古代的君主十分重視與崇拜上天,認為天象的變化關系國家的興衰,歷朝歷代都設立了觀察天文的部門,如“欽天監(jiān)”“司天臺”“太史院”等機構衙署來觀察天象變化,用來預測吉兇禍福,指導農(nóng)業(yè)發(fā)展等。以至于我國古代的天文學十分發(fā)達,長期處于世界前列。
這些故事與詩詞反映了古人的對于飛行的渴望。據(jù)史書記載,明朝一位叫萬戶的人對飛天邁出了最初的一步。萬戶其人,是明代一位官員。他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航天夢想,自行設計了一個綁有47支火箭的椅子,上接大飛鳥形態(tài)的風箏,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后利用風箏平穩(wěn)著陸。隨后,他自己坐了上去,讓親隨將自己綁實后點燃火箭。
只聽見陣陣轟鳴,飛鳥沖上云霄,隨后萬戶與他的飛天裝置一同化作一團絢麗的火球狀煙花,在空中漸漸消散。
萬戶的這一壯舉讓他為此獻出了生命,但他的實驗為人類探索太空與認識宇宙作出了重大貢獻。1970年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為了紀念萬戶飛天的壯舉,將月球背面一座大型撞擊坑命名為“萬戶撞擊坑”。
后來到了1970年4月24日,隨著中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fā)射,標志著中國人拉開了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
如今的中國,有了領先世界之林的超然成就!白H凇碧交稹ⅰ棒撕汀敝鹑、“天和”遨游星際,將我國典籍上的神話傳說悉數(shù)變?yōu)楝F(xiàn)實。
今天,中國的三位航天員,更是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天宮空間站,為全國學生開啟了“天宮課堂”的第三課,開啟了我國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我們是見證祖國富強的一代,太空授課正印證著祖國的富強之路,永遠祝愿偉大的祖國越來越強大。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 篇12
10月12日,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第三課,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再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
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啟。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在中國空間站精彩開講,并面向全球直播。這是時隔8年后,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首次問天實驗艙空間站在軌進行太空授課活動,他們講得精彩、講得成功,備受歡迎。而繼第一堂課后,“天宮課堂”第三課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xù)采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微重力環(huán)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這次天宮課堂中還將展示出問天實驗艙的一些神奇設備,包括科學手套箱、生命生態(tài)實驗柜、生物技術實驗柜和變重力實驗柜等。同學們在地上也進行了上述實驗,由于太空失重環(huán)境和地球的重力環(huán)境完全不同,呈現(xiàn)出了完全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引發(fā)人們的深思。
“天宮課堂”第一課的太空實驗我還歷歷在目:“太空健身”、“細胞培養(yǎng)”、“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于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xiàn)象。而“天宮課堂”第二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離實驗,我們都知道,在正常環(huán)境下,水油是分離的;但在失重環(huán)境下水油分層現(xiàn)象消失了,實驗還演示了通過旋轉產(chǎn)生離心力實現(xiàn)分層的現(xiàn)象。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通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yè)的飛躍發(fā)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xiàn),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fā)展貢獻力量。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 篇13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12日16時01分,“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新晉“太空教師”陳冬、劉洋、蔡旭哲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問天實驗艙內(nèi)進行授課。
在約50分鐘的授課中,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生動介紹展示了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等神奇現(xiàn)象,并生動講解了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此外,航天員還重點介紹了在中國空間站開展的水稻和擬南芥種植研究情況,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授課期間,航天員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了實時互動交流,地面課堂專家也就有關科學問題進行認真解析。
此次活動,在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設地面主課堂,在山東菏澤、河南鄭州、云南大理分設3個地面分課堂,約400名中小學生代表參加現(xiàn)場活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全程現(xiàn)場直播。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jīng)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fā)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就必須大力發(fā)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yè)。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這次太空授課,激發(fā)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nèi)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yǎng)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無論是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全面建成,還是“嫦娥”奔月與“天問”探火,從大膽設想到成功實踐,無不彰顯著中國與時俱進的航天實力。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從艱難起步到艱辛跋涉再到取得輝煌業(yè)績,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國身影、中國足跡,在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必將引領著14億中華兒女萬眾一心齊奮斗,激蕩起磅礴偉力,奮進新征程,逐夢新時代。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 篇14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在學校的組織下,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三課,這次授課與上一次一樣,繼續(xù)使用“天地對話”進行授課。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給我們上了一節(jié)生成有趣的物理課。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繼續(xù)采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huán)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并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
一個小實驗不僅教給我們了物理知識還反映出中國航天事業(yè)的成功。這份成功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沒有他們艱苦奮斗,克服重重困難、跨過道道險關,怎能從無到有發(fā)展起我國的航天事業(yè)呢?
我們相信,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將為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 篇15
雖然疫情阻擋了我們上學的路,但阻擋不了我們熱愛科學的心。今天我看了《天宮課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似乎有訴不完的科學情懷。
在空間站里,陳冬、劉洋、蔡旭哲等三名航天員為我們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實驗課。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但它拉近了我們與宇宙之間的距離。在這一個小時里,我大飽眼福,不僅看清了失重狀態(tài)下飽和液體結晶的現(xiàn)象,了解了在空間站里必須通過離心力才能使水油分,還知道了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水的.表面張力會大顯神威。這一切讓我感受到了太空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最后,他們還為現(xiàn)場課堂的同學們解答了很多有關宇宙奧秘的問題,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是現(xiàn)場的一員能向他們請教!
我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聽完這堂課更加激發(fā)了我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探索宇宙奧秘,必須從小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將不懈地努力奮斗,去實現(xiàn)我的天宮夢。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相關文章: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后感05-17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05-26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05-31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12-27
天宮課堂作文06-30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薦)10-01
天宮課堂第三課直播觀后感03-17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精選12篇)08-31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通用10篇)09-29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通用5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