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十六計-讀書筆記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十六計-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十六計》最早出現(xiàn)于南北朝,成書大概在明清之際,是依照我國古代軍事思想、戰(zhàn)爭經驗總結而成的一部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著作之一。
今年暑假,我看完了《三十六計》這本書,此書主要分為四大要點:原文、按語、講解和戰(zhàn)例。原文是按作者佚名在原著中寫的原封不動抄錄上去的;按語則是根據古代兵書所寫的戰(zhàn)爭法則和代表性的戰(zhàn)例;講解是用現(xiàn)代語言講述書中文章的含義,并加以引導啟發(fā);戰(zhàn)例主要使用白話文為我們講述代表性的戰(zhàn)例對戰(zhàn)場景,同時戰(zhàn)爭中人和物做簡單介紹。盡管是用文言文寫的,比較難懂,但書中精彩內容,讓我有種如獲至寶之感。
我閱讀《三十六計》這本書,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三十六計》這本書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結晶,文化瑰寶。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有什么理由不去閱讀它呢?又有什么理由將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棄置不理呢?通過閱讀此書,使我明白“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道理,只有國家安定、富強,百姓才能過上好的生活。而書中“李代桃僵”之計,講恰好就是個人利益要服從于國家和集體利益,教育我們要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這也正好與我國現(xiàn)代社會主義 價值觀要求的內容相吻合,更體現(xiàn)了古人智慧和高深的社會認知能力。
其次,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弊x《三十六計》讓我理解人與人間該如何相處,更讓我明白傷害別人或被別人傷害都是“下策”。讀《三十六計》更有種讀史知未來之感。如“走為上”這篇,鴻門宴上劉邦事例。教育我們遇到強大對手,明知無法與其抗衡時,應像劉邦一樣迅速、干凈地撤離,學會及時減少損失,保存實力。
最后,讀《三十六計》讓我們學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隨機應變,學會變通,學會用腦思考,用心做事。比如:我在砸核桃硬殼時,通過利用工具取核桃仁,我把它比作《三十六計》中的“借刀殺人”。另外,聽到遇壞人故事時,我將呼救和逃跑等辦法,比作“打草驚蛇”和“走為上”等內容。讀《三十六計》,還讓我感受到生活樂趣。
“開卷有益”、“讀書破萬卷”。這些哲語告訴我們,閱讀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多姿多彩,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我們的知識儲備才會變得更加豐富,自身的修養(yǎng)才會不斷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為國家貢獻更多力量。否則真可能就如《古言齋叢稿》中寫到的“人不讀書,則與禽獸何異?”
【三十六計-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三十六計》讀書筆記03-12
三十六計讀書筆記01-08
《三十六計》讀書筆記15篇03-12
《三十六計》讀書筆記15篇(精)12-01
經典讀書筆記_讀書筆記09-09
讀書筆記與讀書筆記范文09-23
讀《三十六計》有感02-21
讀書筆記古代文學讀書筆記09-06
讀書筆記03-02
經典讀書筆記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