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常談讀書心得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典常談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典常談讀書心得 篇1
看完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我的內心激蕩起層層漣漪,沉浸在這本書所呈現的高度和深度,以及我所能接受的程度,不禁感嘆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在幾千年的滄桑巨變中,依舊那樣璀璨奪目、熠熠生輝,依舊是讓我如此期待。
在幾千年的歷史漫漫長廊中,文字同華夏文明一樣不斷地昂揚向前,整體更加簡易。魏晉時期形成的楷書,沿用至今。時至今日,文字仍是民族與民族、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橋梁。
《諸子》第十中,同儒家為顯學的墨家所主張的“兼愛非攻”,超越了時代,在今天依然有著非同凡響的'現實意義。中國走和平發(fā)展的道路與墨子“非攻”的思想是一致的。而中國所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是“兼愛”的真實寫照。
文化的力量可以穿越時空的阻隔。每一種思想,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每一次對他們的回望,都是一次文化的傳承智慧的結晶;每一次對他們的回望,都是一次文化的傳承。
驚喜且自豪之余,我深嘆了一口氣: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一般人往往對國學經典望而生畏,結果是敬而遠之。其實文化是刻在我們骨子里的基因,也許如今它并不是顯性基因,但依舊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很可惜,但很多人并未意識到這點。
當我們將傳統(tǒng)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時,我們的個人生活就會錦上添花,刻苦學習時,我們知道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人處事時,我們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相信,常讀經典,扎根傳統(tǒng)文化,定會讓我們的血脈中流淌更濃的中國紅更加的璀璨奪目。我相信,這使華夏文明幾千年屹立不倒并不斷前進的文化瑰寶,定會讓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在新時代傲挺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經典常談讀書心得 篇2
最近讀了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一書,自朱自清先生逝世已六十余年年,看了這本書,書中字20xx里行間都閃現出他嚼飯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追懷不已,并為其短暫的生命而惋惜。
書中從普及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出發(fā),對《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國語》、《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十多種中華文化經典和諸子百家思想,以及詩、文、賦等文學體裁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和分析,為廣大青年解讀中華文化經典開啟門徑。語言簡潔明快,把握精髓,是難得的導讀精品。
作者在書的序言中闡述了何謂經典,經典就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遺產由中國文字20xx記載下來的東西。然后說明經典都包括哪些書籍,這些書籍共有十三種。這十三種書籍的作者,產生的原因,書的內容,及該書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分別逐一地作了介紹,這種夾敘夾議的'過程就構成了全書的內容。這本書既可以看做是散文集,又可以看做是教科書,因為朱先生在書的序言里說,經典訓練是中等以上教育里的必要項目之一。他的這一主張得到當時教育部的認可和教育界許多人士的贊同。
經典常談讀書心得 篇3
朱自清先生曾在《論大學國文選目》一文中說:"大學國文不但是一種語文訓練,而且是一種文化訓練。文從字順是語文訓練的事,辭明理達便是文化訓練的事。所謂文化訓練就是使學生對于物,對于我,對于今,對于古,更能明達!
他認為應該把語文教育的目的確立在使學生了解本國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學生欣賞文學的能力上,重視語文教育的思想性。認為語文教育既是語文訓練,同時更是文化訓練。這些表述雖然針對當時的大學教育而發(fā),顯然對當今語文教育業(yè)有著相似的啟發(fā)意義。
而作為語文老師,我意識到,對于傳統(tǒng)文化,我積淀太少。利用暑假時間,我讀完了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用先生的話說"我國經典,未經整理,讀起來特別難,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結果是敬而遠之"。必須得慚愧地承認,即使本身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的,對書中提到的有些經典書籍我也未曾認真讀過。
讀過先生的《經典常談》,覺得似乎經典不是想象的那么枯燥無趣,只是我還沒找到法門,沒有真正走到經典的大路上去。當然,我也謹記先生教海:"如果讀者念了這部書,便以為已經受到了經典訓練,不再想去見識經典,那就是以莖為魚,未免辜負編撰者的本心了!
讀了本書,我發(fā)現我關于部分經典的一些文學常識的認識是不準確的。比如,先生在介紹《說文解字》時提到的關于"倉顏造字說"的一些看法,之前我一直也知道憑倉頗一人之力,創(chuàng)造出整個漢字體系是不可能的,那是神話傳說,但我并沒有探究這個傳說的成因和其中深意,先生的解釋讓我覺得醒灌頂:"抬出一個造字的圣人,實在是統(tǒng)一文字的預備工夫。”
原來對待傳說,我們不光應該知道其然,更可以探究其所以然,這樣才能自己發(fā)現讀書的樂趣。他還指出,"史箍'是'書記必讀'的.意思,只是書名,不是人名",正好指出了我的錯誤認識。
先生的提出的一些觀點也為我提供了思考問題的新角度。比如先生在介紹《說文解字》時提出"形聲字才該叫做字,字'是'擎乳而漸多'的意思",還提出"文字可以增進人的能力,也可以增進人的巧詐",而"天雨栗,鬼夜哭"說的是人有了文字,會變機靈,會爭著去做那些容易賺錢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種地的人變少了。
天怕人不夠吃的,所以降下米來讓他們存著救急,鬼也害怕這些機靈人用文字控制他們,所以夜里嚎哭。雖然這種解釋本身就有神話傳說的成分,但細細想來,確實是講出來人之本性特點。
再如傳奇是最先有結構的小說,文人創(chuàng)作傳奇,"原來只是向科舉的主考官介紹自己的一種門路",當時的應舉之人在考試之前,得請達官顯貴向主考官介紹自己,介紹的方式就是先呈上正經文章,再呈些有趣味的雜文如傳奇等,因為"傳奇可以見史才、詩、筆、議論,人又愛看",所以傳奇就逐漸流傳開了。
這么看來,傳奇的廣為流傳,跟當年詞的逐漸興盛的過程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不也是先作為當時大部分讀書人不屑的"流行歌曲"的形式出現,逐漸在坊間流傳,之后逐步被一些有影響力的文人墨客接受,才作為一項的文學創(chuàng)作登上大雅之堂的嘛!
"經典常談",其實更多地還是包含著"經典導讀"這更深一層次的含義。當下,年輕一代對我們華夏文化的關注越來越少,能以這樣的方式來為我們的古代文化做一個詮釋、代言,一定程度上也能讓我們的華夏文化得以更好地流傳。
而先生是真閱讀過經典之后才為大家認真介紹這些經典書目的,他知道讀者常見的誤區(qū)在哪里,他也知道讀者一般讀不下去的原因在哪里。他是真正從經典中讀出了趣味,也知道如何帶領讀者尋覓經典的有趣之處,知道趣味導讀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帶領讀者在趣味閱讀中,汲取經典的營養(yǎng)與力量。
總之,朱自清先生的這部《經典常談》確實激起了我對這些經典的閱讀興趣,即使書中提到的一些書我之前草草閱讀過,現在也是有再細讀的迫切需求。因為先生向我們展示了所站角度不同,思考方向不同,同一部經典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審美趣味。
先生的導讀也啟示我們,閱讀應該自己尋求閱讀的趣味性,可以從先生的導讀開始,但也要主動發(fā)掘閱讀的趣味,這樣閱讀興趣才能得以持續(xù),才能展開真正的閱讀,也才能獲得更多的閱讀的愉悅與滿足。
感謝先生的這部書,提醒我,對一些經典的閱讀我還是荒疏了,閱讀經典的樂趣竟然被我忽略了。
經典常談讀書心得 篇4
暑假里匆匆觀覽了朱自清先生的這本《經典常談》。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漫長的歲月中,先人留下的許多的文化遺產。這些經典多而難讀,讓人望而生畏,敬而遠之。朱自清先生似乎見到了這個,整理了經典,就有了《經典常談》一書。這部書所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傳統(tǒng)的“四書五經”等著作,是群經,史,子,集四部中的一些最廣為流傳、最為經典的`著作。在朱先生的這本書的書目編排順序上依次是: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第,文第。書中自序中說“各篇的排列按照傳統(tǒng)的經史子集的順序,并按照傳統(tǒng)的已經將“小學”書放在最前頭!边@樣的次序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該書的宗旨。朱先生也說,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史,子,集就必須先從理解字義開始,所以他選擇把《說文解字》放在第一位,真可謂是用心良苦。說起《說文解字》,原先我家有一本,一直沒有人看以至于忘記了家里的這本書,后來有需要就又買了一本,放到書柜里時才發(fā)現原來那里已經有一本了!督浀涑U劇芬彩沁@樣,假期里想看一本書,一翻,這個書有兩本,不同出版社出版。買了一次還要再買一次,想來這書確實是好書啊,就是沒有去讀它。經常是買了書不讀的大有人在啊。在我們的生活里,慢慢地讀書、品味書香已經成為奢侈的事物,大人、小孩讀點好書不容易啊。
朱先生的這本書被稱為“經典常談”,其實應該是“經典導讀”。眾所周知,我國舊時的教育就是讀經的教育,讀經是唯一的項目,新式教育廢止了讀經。民國后,雖然有讀經運動,但是都失敗了。在近年的素質教育浪潮中,逐漸地,讀經成為熱門項目,如我這般的人,讀書的時候沒有讀經典,做了媽媽后,和孩子一起讀,雖然沒有國學基礎,但是朱先生的經典導讀應該算是通俗易懂。書是薄薄的一本,即使一些生僻的文字,讀起來也不會費很多時間。所以,建議大家有空讀一讀,從經典文字中去關注華夏文化,就是希望“讀者能把它當作一只船,航到經典的海里去!
讓我們的華夏文化得以更好地流傳。
經典常談讀書心得 篇5
《經典常談》是一部介紹剖析古代經典的書。
它的作者為朱自清,朱自清先生著這本經典常談,也許真正認識到了他那個時代及我們過去的教育在某一個方面有所缺失一一或太超前或太落后。朱自清先生說過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使用而在文化。這句話放在哪一個年代都是受用的。不論是學生還是學者,平民還是教師。在求知的路上,人們總有一些錯過,一些迷失,而這本《經典常談》是引導那迷途之人,迷茫之人,確實是一盞經典的指明燈。
這本書也被分為了13篇,每一篇都是專題研究的成果。他按照傳統(tǒng)經史子集的順序,把中國古代重要文獻典籍的基本知識,用精簡明了的文字來介紹,真正做到了深入淺出。葉圣陶先生在為1980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重印本書寫的'序里說,全書文字里行間表現出作者那種嚼飯哺人的孜孜不倦精神。從建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來說,當代該書無疑仍有很好的作用。
該書有很多好句好段值得欣賞識記,例如:
魚知道水深淺,人曉得路險易。
活著就有希望,死了就沒有希望。
人生如夢,歲月如流,珍惜當下,把握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機遇。
勇士搏出驚濤駭浪,弱者隨波逆流。
天才是99%的勤奮加上1%的靈感。
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收獲最真實的收獲。
時間是人生的刻度,只有用它來衡量,生命的意義才得以彰顯。
不要輕言放棄,否則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命運。
人生的旅程就像一場大雨,即使冷清,也會有泥土的芬芳。
人生如畫,色彩斑斕,只有勇敢面對才能繪制出美麗的畫卷。
在日新月異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電子產品占據了我們的生活,進行品讀精典的時間越來越少。如此之著作,盡管歷經歲月洗磨,但黃沙漫絕之下,其承載的歷史眾多,未來仍會熠熠生輝。我國古代經典反映的是不同時代的思考,亙古不變的道理,純潔高尚的情操。即使時代相隔勝遠,我們也能從中感受到文字的溫度,或許這就是經典帶來的魅力。
《經典常談》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經典的語句是一扇窗戶,可以通過它來觀察世界,開闊自己的視野。他讓我明白經典的語句不僅僅是一種文字形式,而是一種智慧,能讓人們得到解決問題的靈感和思維的啟發(fā)。
透過書本,我仿佛看到一位學者彎曲著身體伏在案前用手中之筆一筆一筆地寫下古人的漫長寄托。
經典常談讀書心得 篇6
“書味在胸中,甘于飲陳酒!币槐竞脮q如一壺上等佳釀,散發(fā)著迷人的芬芳。這個假期我被朱自清先生寫的《經典常談》散發(fā)出的芬芳所吸引,它的每一篇文章都讓我回味無窮。
剛開始讀這本書時,心中頗為不屑:國學固然精彩,但它的晦澀難懂使不少人望而卻步,而我讀這本書意義何在呢?帶著疑問,我翻開了扉頁。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朱自清先生竟然把國學寫活了,他的'語言平實自然,淺明而切實,我情不自禁地一章一章地翻看下去。其中最觸動我的當屬《辭賦第十一》。
《辭賦第十一》講的是屈原與《離騷》。一句“屈原是我國歷史里永被銘記的一個人!睂⑽业乃季w拉回到了兩千多年前的那個時空。屈原是個纏綿悱惻的忠臣啊,是一個浮游世外、清白不污的節(jié)士啊。
“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讓我體會到了屈原對于楚懷王變心的埋怨!昂霰甲咭韵群筚,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及信饞而怒!斌w現了屈原的憋屈與無奈……也許屈原沒有錯,也許楚懷王也沒有錯,他們只是遵循自己的本心罷了。
屈原也許感慨過自己生不逢時,若是生在中國強勢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在,他也許會欣慰吧。從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實力弱小到現在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軍事實力走在世界前列,我們僅僅用了70年,就走完了西方國家200年的道路。
也許屈原在楚懷王聽信讒言時候十分無奈吧,但當今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再也不是誰的一言堂了。
可是……可是時光永遠的留住了屈原,《離騷》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后盛放的煙花。
恍惚了一下,卻是釋懷了。屈原的愛國情濃厚之深令我汗顏,也令我敬佩。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學習屈原的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讀完朱自清的《經典常談》,我仿佛同古人來了一場跨時空的對話。就讓我們一起品讀經典,在歷史的長河里遨游!
經典常談讀書心得 篇7
朱自清是民國時期的著名作家,這本《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專門寫的一部關于國學經典文化的著作。讀過他文章的人都知道,他的文章不像同一時期的作家那樣苦澀難懂,但他的作品更貼近百姓。如果你想知道經典,你必須深入挖掘,但朱自清可以從淺到深引導讀者。當我上中學的'時候,我最喜歡的文本之一是背部,因為閱讀他的文章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他想表達什么,他放棄了那些不重要的修改,只給讀者留下干貨,我覺得這是一個作家的負責任的表現。
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告訴讀者,我國的經典作品不能被遺忘。他試圖推崇這些經典作品,如文解、周易、詩經等。這本書不僅分別講述,還結合了歷史背景,體現了一種連貫性。
胡適說,近年來,古學大師逐漸死亡,新的學習從未表現出任何重大成就。這就像瀕臨滅絕的動物,但動物受到保護,而這些國學并沒有得到太多的熱度。也許大家都覺得不需要,既然科技已經進行到現在,就沒什么好擔心的了。但我認為人活著是為了進步,進步的基礎是掌握歷史前輩總結的道理。
許多錯誤的想法不斷傳播,使人們認為他們加入了漢學的保護團隊。事實上,這些人才是罪魁禍首。人們還沒有弄清楚是什么讓漢學被遺忘。有些人責怪西方學術,甚至認為孔教可以完全代表中國古代文化。其他人認為保護古代文學就是保護古代文學和詩歌。這些都是外行人的做法,是時候結束這些了。
看這本《經典常談》就像一個故事。它突破了時間的限制。雖然它很早就成熟了,但從思想和內容的角度來看,它看不到年齡感。朱自清告訴我們,書還是要看的,關鍵是要看好書,不要看雜書,這些看過會有質變的作品一定不能忽視。假如你覺得那些古老的作品看起來枯燥難懂,沒關系,即使你沒有古文基礎還能讀這本書,它也會引領你上道。
只要我們理解漢學的重要性,開始撿起即將丟失的東西,我們的未來就會更美好。這種美是由內而外的,這也反映了我們廣泛而深刻的中國文化。書中介紹了很多值得我們入手的方面,還有介紹,有辦法,只有努力的人。我相信,為了使自己更加完美,使國家更加富強,中國人民不會放棄經典的漢學,祖國的未來也在等待著我們去創(chuàng)造。
經典常談讀書心得 篇8
最近我讀了朱自清先生撰寫的《經典常談》一書,朱先生離開我們已有62年了,他作為我國現代作家以及他的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背影》、《荷塘月x》等永垂在我的心中?戳诉@本書,就覺得書中字里行間都閃現出他那種嚼飯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對其追懷不已,并為其只有50歲的生命而惋惜。
作者在書的序言中闡述了何謂經典,經典就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遺產由x文字記載下來的東西。然后說明經典都包括哪些書籍,這些書籍共有十三種。這十三種書籍的作者,產生的原因,書的內容,及該書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分別逐一地作了介紹,這種夾敘夾議的過程就構成了全書的內容。這本書既可以看做是散文集,又可以看做是教科書,因為朱先生在書的序言里說,經典訓練是中等以上教育里的必要項目之一。他的這一主張得到當時教育部的認可和教育界許多人士的贊同。
如果把接觸經典的人比作游客,那么朱先生很像一位向導。當游客想要參觀一個巖洞時,他先在洞外給講說一番,讓游者心里有個數,不至于進了洞去感到迷糊。他可真是個好向導,自己在里面摸熟了,知道巖洞的成因和演變,能按真際講說,絕不會說這兒是二龍戲珠;那兒是八仙過海,是某高士,某仙人塑造的,求真而并非獵奇的游客自然歡迎這樣的向導。
相傳x文字是黃帝的史官叫倉頡造的。見地上印有獸蹄和鳥爪的痕跡有了靈感,開始造字。倉頡泄露了天機,卻將人教壞了。所以他造字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比擞辛宋淖郑瑫儥C靈,會爭著去做那些容易賺錢的商人,xx苦苦去種地的人變少了。天怕人不夠吃的,所以降下米來讓他們存著救急。鬼也害怕這些機靈人用文字制他們,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術作用的。但此傳說是在戰(zhàn)國末期才有的,那時的人并不都相信;如《易》和《系辭》里就只說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來的。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許多人。文字不斷地在演變,說是一人獨創(chuàng),是萬不可能的。識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禮》《保氏》說貴族子弟八歲入小學,先生教他們識字。秦以前字體非常龐雜,貴族子弟所學的,大約只是官書罷了。秦始皇統(tǒng)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國書,別體漸漸淘汰,識字便簡易多了。
始皇為了統(tǒng)一文字,教李斯作了《倉頡篇》七章,趙高作了《愛歷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學篇》七章。但字體以當時通用的小篆為準,便于原來的籀文略有不同。漢初,教書先生將這三篇合為一書,單稱《倉頡篇》秦代的三種字書都不傳了。
東漢和帝時,有個許慎,做了一部《說文解字》。這是劃時代的字書,囊括了歷代的各種書體,他保存了小篆和晚周文字,讓后人可以朔源沿流。研究文字的形音義的,以前叫小學,現在叫文字學。從前的學問限于經典,所以說研究學問必須從小學入手,即從文字學入手。漢字從秦代就開始演變成各種書體,真(正、楷),行,草,隸,篆書體的來歷及發(fā)展。就從這第一課的內容來看,應該說很豐富的了。從文字的產生,發(fā)展。文字的構成,各種字體的演變。介紹得一清二楚,有關的傳說故事講得生動活潑,好像就在眼前。從這本七萬七千字的書中看出作家的知識之淵博,文筆之圓熟,真令人嘆服。讀了這本書之后,那句開卷有益的成語應驗了。我感到受益匪淺:對于我們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更加清楚地了解了何謂經典及這些經典的來源發(fā)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朱先生那個時代可能還沒有古為今用一詞,但他寫這本書的初衷還是為了倡導國民繼承祖先為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因此朱先生把這本書命名為《經典常談》,既然是常談,就是說我們不能忘記這些經典,也就是說,無論什么時候學習這些經典都是有用途的。
朱自清是x時期的一位知名作家,這本《經典常談》是一本朱自清專門寫的一部講述國學經典文化的著作。讀過他文章的人都知道,他的文章不像同時期的那些作家苦x難懂,他的作品反而更加親民,經典這東西日積月累想要了解就一定要挖得很深,但是朱自清能夠由淺及深地帶領讀者,引導讀者。在我上中學的時候,最喜歡的課文之一就是《背影》,因為看他的文章能夠很輕易地讀懂他想要表達的東西,他舍去了那些無關緊要的修飾,只把干貨留給讀者,我感覺這才是一位作家的負責的表現。
本書的主旨是告訴讀者,我們國家的那些經典著作是不能被淡忘的,他努力推崇這些經典,比如說文解字,周易,詩經等等總共十三篇之多。書中不僅分別講述,并且還結合了歷史大脈絡,體現出了一種連貫x。
胡適說,近年來古學的大師漸漸死光了,新起的學著還不曾有什么大功績表現出來。這就像是瀕臨滅絕的動物一般,只不過動物被保護起來了,而這些國學卻并沒有得到太多熱度。可能是大家都覺得不需要了,既然科技已經進行到如今這樣,就沒什么要擔心的了。但是我覺得,人活著就是為了進步,而進步的基礎就是掌握歷史前輩所總結的道理。
很多錯誤的思想不斷傳染,使人們還自以為加入了國學的保護隊伍當中,其實這x才是罪魁禍首。人們還沒搞清到底是什么使國學被人淡忘,有人怪罪于西洋學術,甚至認為孔教可以完全代表x的古文化。還有人認為保護古學就是保存古文古詩,這都是外行人的做法,也是時候使這些得到一個終結了。
看這本《經典常談》就像是在故事一樣,它突破了時間的限制,雖然它成熟的時間很早,但是單從思想和內容上來看,是看不出年代感的。朱自清告訴我們,書還是要看的,關鍵是要看好書,不要看雜書,這些看過會有質的改變的作品是千萬不能被忽略的.。如果你覺得那些古老的著作看起來枯燥難懂,沒關系,就算你毫無古文基礎依然可以看這本書,它會領你上道。
只要我們了解了國學的重要,并且著手把即將被丟掉的東西撿起來,我們的將來會更美好,這種美好是由內而外的,這也體現了我們x文化的博大精深。書中介紹了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入手,還有介紹,有方法,差的只是努力的人。我相信,為了使自己更完美,使國家更富強,x人是不會放棄經典國學的,祖國的未來也正等著我們去創(chuàng)造。
文化遺產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tǒng)文化表現形式。x古時的文集就屬于后者,非物質化遺產是探究歷史文化不可缺少的事物,歷史的真實x需要有兩樣東西,一是文物而是史書記載,只有兩樣都俱全了,才能x這段歷史是真實存在的,可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歷史的發(fā)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多年以前韓國申報端午節(jié)為他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何當時x人如此的憤憤不平,端午節(jié)伴隨國人這么多年,吃粽子,劃龍舟,紀念屈原早已成為必不可少的習俗,文化對人的影響是刻骨銘心的,“物質豐富,精神貧乏”在不少人的身上都存在著,一個節(jié)日往往能喚醒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這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人們的生活所扮演的角x。
近幾年來,孔子學院已經遍布全球,國人在對外的文化輸出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將《論語》的思想傳遍了五大洲七大洋,文化是一個國家的底蘊,要想讓外國人更多的了解x人,最重要的途徑就是教給他們x的文學思想,國家花費精力在這上面無可厚非,但卻有些顧此失彼,在我讀初中的時候,還是20xx年代初,每天上午的早自習都要自主學習《三字經》,我不認為這是一種強迫學習的方式,《三字經》流傳了幾千年,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經歷過風風雨雨才傳遞到我們手上,這是古人思想的精髓,學習書中的內容是人生成長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事情。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古文的學習與研究早已拋之腦后,有深厚的古文化底蘊的人少之又少,這就如那些曾經靠精雕細琢的木匠活維持生計的匠人一樣終究被時代快速的發(fā)展所吞噬掉了。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在1942年所編寫的,六十多年來廣為流傳,印刷了一版又一版,可以說是普及x傳統(tǒng)文化的啟蒙經典,書中,他講了《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禮》、《春秋》、四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辭賦、詩、文。文中提及的所有書籍,都是研究古文化學者的首選,何為經典,經典就是經過數億人的篩選,經過時間的蹂躪,依舊能夠在社會上,在學術上帶來深刻的影響力的物質,這就是經典,上文所提及這些書籍若不是“經典”,那我真不知哪些書能被稱作“經典”了。
幾個月前我買了一本《周易》,一直放在書架上,撕開塑料薄膜后,幾乎就沒去觸碰過它,書的表面早已積滿了厚厚的灰塵,今天看完《經典常談》后,我又把《周易》重新拾了起來,抖了抖書上的灰塵后開始了閱讀之旅。為何我還愿意去重新去閱讀它,此前我一直覺得《周易》無比的晦x,認為它是古代最難懂的哲學,朱自清在書中對《周易》的講解,一點點的撥開了我繁瑣的思緒,化難為易,攻破了我對《周易》閱讀的障礙,朱自清從《周易》的起源講起,然后闡述了《周易》在各個朝代的變遷,最后把《周易》中最為難懂的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翻譯了出來,還原了《周易》本來的面貌,從他的語言功底可以看出,朱自清對經典古文的研究十分透徹,見微知著,舉一反三,當之無愧的國學大師。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曾經的我們,閱讀古文,匆匆而過,早已忘記了書中的原意,常讀常新,沒有人能如朱自清一樣帶領你按圖索驥,去尋找古文中最誘人的知識!
經典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用文字保存下來的歷史文化的遺產,它對國家或民族歷史文化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影響。一個民族的文化得以繼承和發(fā)揚光大,不能脫離對于本民族經典的學習。朱自清先生認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這段話表明了他對經典訓練重要x的深刻見解,也正是這個基于原因,他編著了《經典常談》。
《經典常談》這本書寫于1942年,朱自清先生用淺明而切實的文字,于十三篇文章中,要言不煩地介紹了我國文化遺產中的經典作品,因此,七十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普及x傳統(tǒng)文化的啟蒙經典。全書見解精辟,通俗流暢,深入淺出,是一般讀者了解x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門指南。
為啟發(fā)人們對經典的興趣,朱自清給想“漫游”經典的讀者當向導,以親切自然的隨筆風格描述了《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等十三部經典的典故源流、“勝景佳境”,深入淺出、富于生趣。書中所作的是對影響我國傳統(tǒng)文化至深至廣的文化典籍的介紹,這些被列為經典的作品,千百年來,在繼承和傳播的過程中,已經具備了自身的學術體系。朱自清介紹,以經典本身為主,以書為主,沒有把“經學”“史學”“諸子學”等作為全書敘述的綱領,這位讀者揭示了一條簡明的路。
浩瀚的書海一直延展至天際,終于凝縮成一個點。在宇宙般無垠的書海中求索、吸收、消化,萃取精華凝成一本書,那就是我正捧在手心里的《經典常談》。這巨大的工程,全憑一個人的努力來完成。這偉大的工程師,就是朱自清先生。
人有如滄海一粟,但集天地之精華。《經典常談》亦如靈氣的人一般,乃浩瀚書海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經典常談》以通俗流暢的文字,按歷史發(fā)展的脈絡梳理了從倉頡造字開始到《周易》《詩經》《春秋》、四書五經、詩、辭、文、賦的經典內容,為讀者提供通覽國學精華的指南。其中所呈現的內容,有我曾用心通讀過的,有偶爾翻閱未曾細細品味的,還有從未涉獵的。朱先生在文中提到,擔心一些人以為讀了這本書就不必再讀書中所羅列的原著了。我倒覺得這種擔心大可不必。因為正如本書作者的寫作宗旨——使經典普及于一般人。
人們若想從經典中汲取一定的營養(yǎng),對此有個大概的了解,那么此書已將各類經典之精髓一一呈現,讀之自然受益匪淺;若是國學的一般愛好者,正能從此書中得些經驗,激發(fā)一探原著的興趣——我對其中一些已經粗略讀過的著作又提起了再讀的興致,而某部尚未接觸過的則已然排入我的讀書計劃之內,這也應當是作者的初衷之一吧;若要對其中某些或是所有的經典內容進行研究的,那此書則更能助力研究人員,使其易于把握方向、緊扣主題,無論是研究前的熱身、研究過程中的比對,還是研究即將出成果時的總結,都值得借鑒。由此可見,朱先生研究國學經典而凝成的這本精華巨著,對不同層面不同需求的人都會大有助益,真乃善莫大焉!
在《經典常談》的閱讀過程中,我不僅常被朱先生的研究精神、獨到見解所感動,也不時為書中所介紹的一些經典作品的成書過程以及精x內容所打動。司馬遷因受李陵案牽連,在遭受污及先人、見笑親友的宮刑之后,忍辱負重,繼承先業(yè),綜括三千多年君臣士庶的行事,“合一爐而冶之”,歷時十四年之久,終于寫就一部大書——《史記》,“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了完成先父遺志,為了體現自身價值,司馬遷不輕言放棄,甘愿忍受屈辱,讓自己死得其所,“重于泰山”,其中的艱x困苦有誰知!
從朱先生的介紹中得知,“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古人統(tǒng)一的標準的小學教科書。那時先生不講解,只讓學生背,不但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的小注。只要囫圇吞棗地念,囫圇吞棗地背;不懂不要緊,將來用得著,自然會懂的。這不無科學道理,腦神經科學研究表明,孩子的小學階段即6到13歲,正是人記憶力的黃金時期。
在這個階段選擇古代圣賢的智能精華,進行經典誦讀,加強知識積累,將經典內容存入大腦記憶,會烙印在潛意識里,會受到經典的潛移默化,能陶冶x情,使心x向善、向上。朱子認為,人有人心和道心,人心是私欲,道心是天理。人該修養(yǎng)道心,克制人心,這是心法。朱子教人讀“四書”,為的是x。滋養(yǎng)心根,學會做人,才能更好地做事。作為小學教師,我們從先賢身上所獲得的何止是知識,所感受的何止是人格魅力,更有一些永不過時的觀念和方法。讀《經典常談》,所獲是多角度多方面的。
另外,本書的附錄《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在全書中也占了相當重的分量。朱先生以自己的博學多才,為我們一一呈現了泱泱詩海中的精華所在,如平仄押韻的詩歌創(chuàng)作方法,用典的優(yōu)劣,唐代著名詩人的藝術風格、代表作,以及一些典型詩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意義、與相關作品的對比等等等等。這些,對提升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yǎng)、教學能力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讀過《經典常談》,掩卷之余,感慨良多。朱先生潛心研究的治學精神,為當代所稀缺;朱先生厚積薄發(fā)的學者風范,為我輩所景仰。愿你我在朱先生這位“資深導游”的引領下,能暢游經典之勝境,汲古代圣賢之智慧,為我所用,為今所用。
經典常談讀書心得 篇9
朱自清的《經典常談》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等十三篇,系統(tǒng)地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與歷史脈絡。
這本書是通知古代經典著名的門徑,但對于閱讀經歷不足或對古代經典沒有了解的初中生來說,讀起來還是有點枯燥,有點困難的。如果學生匆匆瀏覽一遍而不加思考的'話,讀過之后的收獲極其有限。
所以,我打算采用先讓學生自讀,然后師生共讀梳理討論,最后再進行閱讀分享。
同學們在寒假里已完成初讀,每位同學完成了十三篇閱讀筆記。
昨天是本學期開學第一天,和同學共讀了《經典常談》的序言部分。今天開始共讀《《說文解字》其一》。
《經典常談》的第一章《說文解字》,主要講了漢字的創(chuàng)造與起源,漢字是戰(zhàn)國時期倉頡創(chuàng)造而成。
秦以前:戰(zhàn)國末期,中于文字統(tǒng)一的需要,進而出現了今頡造字的傳說。秦以后:始皇時,文字統(tǒng)一為小篆,又形成隸書:漢末時,隸書白橢圓變?yōu)楸夥,稱作“漢隸”;魏晉之際,隸書變?yōu)椤罢龝;晉至唐朝,又稱為“隸書”,稱“漢隸”為“八分書”;晉代正書簡化形成“行書”,晉代也稱為“楷書”,宋代又改稱為“真書”。
我?guī)е瑢W們邊讀邊交流。在讀到甲骨文時,文中說到了“鉆龜”“草蓍”,同學們都不太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就對同學們進行一下“科普”:鉆龜和草蓍都是占卜吉兇的方法。鉆龜就是鉆龜殼后觀察它的裂紋,根據裂紋的形狀判斷吉兇。草蓍是用一種蓍草占卜吉兇。古人認為蓍草是長壽草,活得久了就有了靈性,所以將蓍草燒過后看其草灰的形狀判斷吉兇,也有拿一把蓍草來數,根據奇數偶數判斷吉兇。
同學們聽到這些,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似乎覺得《說文解字》也沒那么枯燥了。
《經典常談》共十三章,像這樣細細地共讀的話,大概要近兩個月才能讀完讀透。我覺得只要能讓同學真正走近經典,理解經典,體悟經典,花多少時間都是值得的。
而且在和同學們共讀的過程中,自己的理解也會不斷加深。所謂常讀常新,不就是要在反復閱讀品味中汲取新的營養(yǎng)嗎?
經典常談讀書心得 篇10
一接觸到“經典”一詞,我所存儲的文字就有了捉襟見肘之感。好像我所知道的文字都與經典隔著一段距離,也可能是因為“經典”“文藝”在我心里是高大上的存在。經典之與我,就是高山上的雪蓮,只可遙望,不可輕嗅。我遇上經典,就是下里巴人遇上了陽春白雪!吨芤住、《尚書》、《說文解字》、《史記》等等這些古文經典,我一直認為它們是“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屬于看不懂系列。最近我接觸了朱自清先生著的《經典常談·文藝十六講》這本書,終于改變了一點我對“經典”的看法。
提到朱自清先生,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他的名篇《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等文章一直入選語文教科書。他的文章素樸縝密,語言洗煉,極富真情實感。他是公認的“美文大師”,讀他的文章,有一種欣賞美的感受。所以每次看到朱自清先生所著的文章都會沉下心去讀。這次的《經典常談·文藝十六講》也是一樣。隨著百家講壇和中國詩詞大會的的熱播,國學熱也一度興起,越來越多人的開始重視國學文化的研讀。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國人終于不再悶著頭往前沖,而是可以回頭看看我們自己的經典文學了。但是,對于這些國學經典,我們可以聽文學大家去講,對別人朗朗上口的古詩詞也是心向往之,卻不愿靜下心來手持素卷去閱讀。我想,這還是與我們不知如何去閱讀晦澀難懂的古文有關,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說“我國經典,未經整理,讀起來特別難,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結果是敬而遠之!敝熳郧逑壬谛蛑幸仓赋,有很多人為了啟發(fā)一般人親近經典的興趣,做了大量功課,諸如把經典文學直譯成白話文,把人吸引到經典的大道上去。他認為《經典常談·文藝十六講》就是引領讀者航到經典海里的一艘船。
《經典常談·文藝十六講》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經典常談,有十三個章節(jié)。在這一部分作者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經典一一解讀剖析,寫成一部通俗易懂的《經典常談》。在第一個章節(jié),作者從倉頡造字開始,我國文字的演變梳理了一遍。
所有國學經典的流傳都離不開文字這個媒介,作者從《說文解字》開始,更體現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吨芤住贰渡袝贰对娊洝贰溉Y」《春秋》《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還有我們常說的“四書五經”,都被作者一一解讀,并對它們的歷史過程進行了追溯。這就為讀者理清了時間點,以讀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剖析解讀,更能引起讀者的興趣。本書的第二部分是文藝十六講,共有十六個章節(jié)。在這一部分,作者從什么是文學講述,對于文學一詞,一直處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階段,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說法。作者還在這一部分引用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胡適之先生的.說法,文學就是達意達得好,表情表得秒。當然這一說法,在當時并沒有取得所有人的認可。
作者還從古文欣賞談到教本與寫作,為提高寫作能力做了注解,讓讀者領悟“如何注意每個詞的意義,每一句的安排和音節(jié),每一段的長短和銜接處。”在《詩與幽默》一章中,我看到了詩里的幽默,不是所有的詩都是含蓄優(yōu)雅的,也有一些詩是詼諧的,讀來讓人會心一笑。感受詩里的幽默,也不泛是件趣事!段乃囀v》,短短十六講,篇篇都經典,你會發(fā)現控制文藝是一種愉快,也是一種本領。
讀了《經典常談·文藝十六講》,使我明白,經典文學也是充滿趣味的。愿每個人都暢游經典,與文藝為伴。
經典常談讀書心得 篇11
讀《經典常談》談國學經典斐名中外的西南聯大中文系有三位著名的系主任,他們輪流坐莊,羅常培、朱自清和聞一多,其中對我個人而言最能叫上名字的就是朱自清,因為上學的時候學過他的三篇文章:《春》、《背影》和《荷塘月色》,其他兩位大家知之甚少。即便對于朱自清先生也并不知道多少,不知道還有什么作品或者什么精妙。今日讀了一本1942年其編寫的《經典常談》,一本大師編寫的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門指南,才領略了大師的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信手拈來。這是他寫給中學生的一本書,普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沒有任何個人的觀點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卻是“發(fā)揚、介紹、修正、推進我國傳統(tǒng)文化”,對歷史經典的“切實而淺明的白話文白話文導言”。
對于中國的文學經典,雖然每個中國人都度過第一點,但我想有宏觀了解的卻不多見。既沒有人教,也沒有人談。朱自清先生寫《經典常談》就是要我們用“科學的選擇和閱讀方法”,“幫助人們以有效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率,從浩繁的書海中獲取對自己有用的知識,以集成和發(fā)揚前人寶貴的精神財富”,通過這本書讓我們“閱讀經典”,了解經典。中華文字3000年,最早是出現于殷商晚期的甲骨文。而在此之前“結繩而治”,“后世圣人”刀筆刻字于牛骨龜甲,用于記錄文化歷史的開端“卜辭”。傳說的“倉頡”或許是“商契”,商民族的祖宗的意思。到了周朝演化為“籀文”(大篆),后來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秦國的文字小篆成了國書。古代文字四種書寫方式,契、鑄、書、印,對應的不同的材料“骨、銅、簡、泥”而異。這是來自于《說文解字》的知識!兑捉洝反砹酥袊说闹腔,“河出圖,洛出書”,這是傳說的出處。甲骨經火燒斷吉兇是“卜”,蓍草數數目斷吉兇是“筮”,“筮短鬼長”,古代判斷小事吉兇用筮,大事吉兇采用卜!兑捉洝吩瓉硎且徊壳杏玫捏邥,包含三部分:連山、歸藏和周易。需要注意的是儒家的《周易》是種哲學,民眾的《周易》是種巫術!渡袝反蟛糠忠彩遣忿o,是當時的“雅言”,包括“虞、夏、商、周”四個朝代的號令,這些號令多成為“誓”和“誥”。平時的號令叫“誥”,軍事的叫“誓”,君告臣的叫“命”,臣告君的有時叫“謨”。是漢朝人編輯了歷史檔案,改稱為《尚書》,“上古帝王的書”。值得注意的是王肅的《古文尚書》是偽書,伏生《尚書》才是真本。歌謠是《詩經》的源頭。
隨口唱的是徒歌,隨著樂器走的是樂歌。歌謠的詞由樂工記錄下來就成了《詩經》!霸娧灾尽,志不是抒情,而是關聯著教化或政治?鬃訉υ姅嗾氯×x,詩被用來討論做學問做人,是要鼓舞人、聯合人,增加閱歷,教化眾人。天地君親師,代表《禮》的'三本:天地是生命本源、親是祖先、君師是政教的本源,禮包羅萬象,人情不能忘本。儒家教人和平、教人節(jié)制,建立社會秩序和政治制度,就要遵守“禮”,叫做“禮治”。“春秋”是古代記事史書,傳說孔子作《春秋》,“尊王攘夷”乃是《春秋》大義。史官記事兩個目的:征實和勸懲!蹲髠鳌贰ⅰ豆騻鳌、《谷梁傳》是《春秋》三傳。左氏重敘事,公、谷重解經!蹲髠鳌穮⒖既杭,詳述史事!洞髮W》《中庸》《論語》《孟子》是四書,要先讀《大學》,再讀《論語》《孟子》,最后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中庸》傳授心法,是儒教道統(tǒng)的根本。韓魏趙三國分晉,田齊代姜齊, “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春秋進入戰(zhàn)國。六國親秦抗秦,即是“合縱”“連橫”,202年的歷史,劉向編纂成了《戰(zhàn)國策》,“捐禮讓而貴戰(zhàn)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茍以取強而已矣”。《史記》《漢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紀傳體”史書,是二十四史“正史”的源頭。兩書各有所勝,班、馬并稱!妒酚洝肥峭ㄊ罚涗浀綕h武,《漢書》是斷代,起于高祖終于王莽之誅。
《史記》成于司馬一人之手,“文直而事核”,《漢書》成于四人之手,“文贍而事詳”,異曲同工,并稱“良史”。諸子百家源于士農工商,源于詩禮樂崩,“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儒墨老陰,諸子爭流;獨尊儒術,多虧董仲舒!辭賦最有名一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最有名是屈原和宋玉。賦不算是詩,是我國特有的體制,雖有韻,但是接近于文。漢武立樂府,調子分為“楚聲”和“新聲”。楚聲成了五言詩的源頭。建安三曹用樂府舊題改作新詩。晉代阮籍奠定了五言詩的基礎。唐初仿作樂府,始有七言詩。李白杜甫提升了唐詩的高度。最早的問是商代的卜辭,就是一些簡單的句子,最早用于記言、記事和訴訟。文的標準有梁照明太子《文選》中第一次提出。柳宗元、韓愈帶領文走上平正通達之路!邦檰柌灰苏f理”,應該“用現在的中國話做文學”。是為記。20xx年2月20日星期三
經典常談讀書心得 篇12
從那一卷古老卷宗,到現如今城市繁華,幾經時光長河漫長流轉,中華文化并未在時光的沖刷下,淡泊褪色,反而經過浩瀚歷史的歷久彌新,愈經歲月的打磨下散發(fā)其光輝,而朱自清先生用了一本書——《經典常談》更好的向大眾詮釋了這句話,他讓我不禁感嘆中華之偉大,歷經千百年的文字仍是那么璀璨奪目。
而其令我感觸頗深的是,第四章《詩經》。提到這部詩集,無人不想到那句膾炙人口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蹦敲茨阒榔溆蓙韱?原來啊,詩經的源頭是歌謠,他可謂是“一人的機鋒,多人的智慧”。他們拿著牛尾,踏著腳,這幅光景有趣極了。后來文字產生,樂工收集天下歌謠供貴族使用。貴族沒落,樂工顛沛流離,流傳下來的便是《詩經》。后來詩經本意逐漸模糊,人們便斷章、斷句取義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朱自清先生的語言幽默,讓那晦澀難懂的文字,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贊揚了古時人們的智慧,同時也不滿人們對《詩經》的斷章取義!霸娊洝倍炙坪醪]有我們看到的那么簡單,詩經應是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朝夕思慕;是那“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春意盎然;也是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心之所向;更是那充滿古人智慧與奇特想象的平平仄仄。時隔百年,文字的力量可以沖破時空的阻隔與他們對視,站在車轍交錯的小巷間,身著一襲布衣,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唱著民曲,那便是他們的生活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會認為“經典”二字生澀難懂,是可望不可及之物。其實并非是這樣,“經典”的形成也如同《詩經》一樣,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
在現實生活中,也常會出現“國學經典”的影子,我們也會欣賞到唐詩的灑脫浪漫、氣勢磅礴;欣賞到宋詞的繾綣纏綿、出水芙蓉;欣賞到元曲的經久不衰、雅俗共賞,從中,我們還能感受到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養(yǎng)性、見賢思齊;我們是中國新時代傳承文化經典的少年,必然要心有鴻鵠志,筆下才能驚鴻起,自可“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綻華夏文明之花”。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經久不衰的,是盛大的、也是絢爛的。我們更應該將它銘記、傳承,以經典之薪,燃文化之火!以文化之薪,點亮時代之光!
經典常談讀書心得 篇13
讀完朱自清先生所撰寫的《經典常談》一書,給我的感覺不僅僅是所謂的平常地談談經典,更是一本對于經典著作的導讀。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先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初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著作。全書共,介紹了《說文解字》、《周易》、《史記》等經典著作,并概括了諸子百家、辭和歷代詩文的情況。朱自清先生在這部書的序章里也說了,他寫這本書是為了給希望讀些經典的中學生做個向導,指點閱讀門徑,讓他們面對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無措。
朱自清先生曾說:“國學是我的職業(yè),文學是我的娛樂!薄督浀涑U劇分v透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典籍精髓,全書不故作高深,內容精辟通俗,讀起來明快利落,朱自清先生時時留意這是一本寫給中學生看的書,格外重視這本書的普及性和通俗性,而且本書語言流暢,娓娓道來,引人入勝。這樣一本看似簡單的小書,傾注了朱自清先生許多的`心血和對后學的殷殷關愛,汪曾祺曾這樣評價他:“漸歸簡淡,樸實無華,顯示出閱歷、學問都已成熟。用口語化的語言寫學術文章,并世似無第二人!
縱觀世界,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新的文化,傳統(tǒng)文化逐漸沒有人關注,在我國古代“百家爭鳴”的時期出現了大量優(yōu)秀的作品,他們一直是我國歷史長河上璀璨的明星,我們應該重新拾起經典,用心去感受他們。閱讀經典不僅可以讓我們走進我國上千年的文明中了解我國古代社會中的現實狀況,汲取先賢的智慧,還可以提升個人的修養(yǎng),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對我們百利無一害。經典不應該被遺忘,他應該在我國的歷史中永垂不朽。
讀過《經典常談》,感慨良多,愿你我都能在朱自清先生的帶領下暢游經典之境,汲取先賢之智。
【經典常談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經典】經典常談讀書筆記06-10
《經典常談》讀書筆記11-09
經典常談的讀書筆記02-28
經典常談的讀書筆記05-28
經典常談讀書筆記04-12
經典常談讀書筆記02-11
經典常談讀書筆記[推薦]05-21
(實用)經典常談的讀書筆記05-28
經典常談的讀書筆記通用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