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錄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懺悔錄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眾所周知,在史上難以數(shù)計的自傳作品中,真正具有文學價值的并不多,而成為文學名著的則更少。至于以其思想、藝術和風格上的重要意義而奠定了撰寫者的文學地位,并長久受人景仰的、崇高地位的也許只有盧梭的《懺悔錄》了。
盧梭這個在社會政治思想上,在文學內(nèi)容、風格和情調(diào)上都開辟了一個新時代的人物,主要就是通過這部自傳推動和啟發(fā)了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學,使它獲得最大的進步,以致當時很有權威的一位批評家曾謙虛地承認:“我們十九世紀的人就是從這次革命里出來的”。
盧梭在《懺悔錄》的另一個稿本中,曾經(jīng)批評了過去寫自傳的人“總是要把自己喬裝打扮一番,名為自述,實為自贊,把自己寫成他所希望的那樣,而不是他實際上的那樣”。
十六世紀的大散文家蒙田在《隨感集》中不就是這樣,雖然也講自己的缺點,卻把它們寫得相當可愛。盧梭針鋒相對地提出了一個富有哲理性的警句:“沒有可憎的缺點的人是沒有的!边@既是他對人的一種看法,也是他對自己的一種認識。認識這一點并不太困難,但要公開承認自己也是“有可憎的缺點”,特別是敢于把這種“可憎的缺點”披露出來,卻需要巨大的勇氣。人貴有自知之明,難以嚴于解剖自己,至今不仍是一種令人敬佩的美德嗎?
顯然,在盧梭之前,文學上還沒有出現(xiàn)過這樣一個有勇氣的作家(現(xiàn)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有此勇氣呢),于是,盧梭以藐視前人的自豪,在《懺悔錄》的第一段就這樣宣布:
“我現(xiàn)在要做一項既無先例、將來也不會有人仿效的艱巨工作。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
“只有我是這樣的人。我深知自己的內(nèi)心,也了解別人。我生來便和我所見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于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個生來像我這樣的人。雖然我不比別人好,至少和他們不一樣。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打碎了模子究竟好不好,只有讀了我這本書以后才能評定!
“不管末日審判的號角什么時候吹響,我都敢拿著這本書走到至高無上的審判者面前,果敢地大聲說:請看!這就是我所做過的,這就是我所想過的,我當時就是那樣的人。不論善和惡,我都同樣坦率地寫了出來。我既沒有隱瞞絲毫壞事,也沒有增添任何好事;假如在某些地方作了一些無關緊要的裝飾,那也只是用來填補我記性不好而留下的空白。其中可能把自己以為是真的東西當真的說了,但決沒有把明知是假的硬說成真的。當時我是什么樣的人,我就寫成什么樣的人,當時我是卑鄙齷齪的,就寫我的卑鄙齷齪;當時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萬能的上帝啊!我的內(nèi)心完全暴露出來了,和你親自看到的完全一樣,請你把那無數(shù)的眾生叫到我跟前來!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yōu)槲业姆N種墮落而嘆息,讓他們?yōu)槲业姆N種惡行而羞愧。然后,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面,同樣真誠地披露自己的心靈,看看有誰敢于對您說:我比這個人好!”
盧梭實踐了他自己的這一諾言,他在《懺悔錄》中的確以真誠坦率的態(tài)度講述了他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個方面。他大膽地把自己不能見人的隱私公之于眾,他承認自己在這種那種情況下產(chǎn)生過一些卑劣的念頭,甚至有過下流的行徑。他說過謊,行過騙,調(diào)戲過婦女,偷過東西,甚至有偷竊的習慣。他以沉重的心情懺悔自己在一次偷竊后把罪過轉(zhuǎn)嫁到女仆瑪麗永的頭上,造成了她的不幸;懺悔自己在關鍵時刻卑劣地拋棄了最需要他的朋友勒.麥特爾,懺悔自己為了混一口飯而背叛了自己的新教信仰,改奉了天主教。
必須承認,《懺悔錄》的坦率和真誠達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程度,這使它成了文學史上的一部奇書。在這里,作者的自我形象并不只是發(fā)射出理想的光輝,也不只是裹在意識形態(tài)的詩意里,而是呈現(xiàn)出了驚人的真實。在他身上,既有崇高優(yōu)美,也有卑劣丑惡,既有堅強和力量,也有軟弱和怯懦,既有樸實真誠,也有弄虛作假,既有精神和道德的美,也有某種市井無賴的習氣。總之,這不是為了要享受歷史的光榮而繪制出來的涂滿了油彩的畫像,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復雜的個人。
這個自我形象的復雜性就是《懺悔錄》的復雜性,同時也是《懺悔錄》另具一種價值的原因。這種價值不僅在于它寫出了驚人的人性的真實,是歷史上第一部這樣真實的自傳,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用盧梭自己的話來說,“可以作為關于人的研究——這門學問無疑尚有待于創(chuàng)建……的第一份參考材料”。
而且它的價值還在于,盧梭追求絕對的真實,把自己的缺點和過錯完全暴露出來,最直接的動機和意圖,顯然是要闡述他那著名的哲理:人性本善,但罪惡的社會環(huán)境卻使人變壞。他通過現(xiàn)身說法,使自我批評和懺悔導向了對社會不平等、金錢的腐蝕作用的譴責和控訴,對人性惡的挖掘轉(zhuǎn)化成了嚴肅的社會批判。
因而,它與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對于財產(chǎn)不平等、社會政治不平等的批判完全一脈相承,這一部論著以其杰出的思想曾被恩格斯譽為“辯證法的杰作”。
【懺悔錄讀后感】相關文章:
懺悔錄讀后感03-05
懺悔錄的讀后感03-06
《懺悔錄》讀后感04-11
懺悔錄讀后感范文09-04
懺悔錄讀后感 11篇03-21
讀《 懺悔錄》有感04-02
《懺悔錄》讀后感7篇04-18
懺悔錄讀后感8篇04-14
懺悔錄讀后感(8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