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傅雷家書》有感范例【14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
《傅雷家書》是一本滿溢著父愛的書。書中傅雷不僅表達了對出國在外的兒子的思念,更在行為素養(yǎng)、思想感情等方面嚴格要求傅聰。都說只要認真讀一本書,就能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那么當你認真讀《傅雷家書》時,就一定會體會到書中的父子情深。
當傅聰幾個星期不回信時,傅雷會非常焦慮,甚至寫信的次數會更加頻繁,他會毫不耐煩地追問他為什么這么久不回信,是因為事務繁忙,心情積郁,不能自拔嗎?他每次都肯定傅聰的事務繁忙,并表示理解,但他仍是希望傅聰能盡快回信,免得讓他著急?吹某龈赣H對兒子的理解和對他遠走高飛的盼望和期待。
傅聰在結婚前每次給父親寫信的內容可以歸結為一句:自己對音樂藝術的理解和造詣,在同學老師等人之間的交際關系和認識,對自己現在做的事的梗概,但似乎都沒有說對父親的愛,對他們目前境遇的疑問;蛟S這也情有可原,畢竟愛是難以說出口的,特別是在親人面前,而在傅聰婚后,傅雷也關注起了傅聰的家事,給傅聰的妻子彌拉也寫起信來,得知彌拉是一個素養(yǎng)極高的女子,并且也常教導傅聰處理家事。
回到開頭,傅雷說他虐待了傅聰,這也沒錯,傅雷從小受到母親的.嚴格訓誡,他也愛到了母親的影響,對傅聰甚是嚴格。傅聰邊練琴邊看書,傅雷便拿煙灰缸將傅聰鼻子砸出了血,頓時血流如注。但是在傅聰出國那天便表達了自己的歉意,看得出父親望子成龍的心切和期盼,和傅雷對兒子深厚的愛,不然他不會在意他虐待了兒子。
在全書結尾,中國爆發(fā)了__,這時傅雷和妻子已做好了自殺的準備,因為傅聰不愿意回來看他們,這讓傅雷的精神支柱倒塌。雖然我不知傅聰是如何想的,但傅雷對兒子的愛,對骨肉的愛非常深沉,以至于導致他自殺的客觀原因。
傅雷是個嚴謹的翻譯家,他不僅留下大量的翻譯文本,也留下中國萬千人的感動的書信,而我堅信,他給世界帶來的不止于這些,還有愛和大義。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yǎng)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毫無疑問,在傅雷四十五歲之前,他們的父子關系如同反面教材,是一個乖張暴戾的父親與一個極有個性的兒子的性格沖突。而傅雷四十五歲之后,從這本書上,我讀到了一個溫馨美好、相互關愛,教科書般的父子關系。
在這樣的父子關系中,父子有如朋友。是能探討學問、互訴衷腸的。傅雷時常會問兒子:“你以為如何?”這不是在陳述,而是更深的探討。傅聰也總會毫不避諱地說出自己的見解。比如有一次,傅雷的書信中說:“看了《夏倍上!窙]有?你喜歡哪一篇?對我的譯文有意見沒有?我自己愈來愈覺得枯燥已極,文句都有些公式化,色彩不夠變化,用字也不夠廣。人民文學社要我譯服爾德,看來看去,覺得風格難以傳達,畏縮得很!备道紫騼鹤佑懻摴ぷ魇乱,傅聰也向他講述學業(yè)上的事,多么像一對朋友!
在這樣的父子關系中,父子有如師生。傅雷教兒子李、杜的分別,教孩子訓練寫作,永遠警戒他遠離驕傲,遠離藝術家的盲目自大與浪漫底克。在信里,他說老舍的《四世同堂》,不但修辭不好,上下文語氣不接的地方也很多。生拉硬扯,啰里啰嗦,裝腔作勢。他不是教孩子某位大文豪、大科學家如何如何偉大、如何如何了不起,而是教孩子去質疑作品、推翻他們。
在這樣的父子關系中,他們會互相提出意見。比如有一次,傅雷讓兒子改正兩個問題:一是進屋脫去大衣,留著圍巾;二是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這些都是微小的.禮貌問題,可他卻總能注意到并及時指出。還有,吃飯時,手放在餐桌下,刀叉不要叮叮當當;彈琴時,左手不要“塌”下。小小的問題都充斥著父親的愛。
在這樣的父子關系中,他們會互相勉勵!翱死苟浞虿皇墙涍^多少回這種情形嗎?”這便是在傅聰人生低谷時,傅雷最常說的一句話。
在這樣的父子關系中,他們會勇于承認錯誤!昂⒆,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罪過!边@,便是傅雷對自己過去的懺悔。我相信,在父親認識到自己錯誤的那一刻,傅聰就原諒了他。從此,他們擁有了教科書一般的父子關系。
溫馨美好,相互關心。這就是他們的父子關系。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3
《傅雷家書》的出版,是一樁值得欣慰的好事。它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盡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于人群的絕境,而最后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傅雷家書給我們了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yōu)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人生,畢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師,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兒子教育成才,讓人贊口不絕。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里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
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4
《傅雷家書》里,傅雷大大小小的事都跟傅聰說。傅聰長年在國外,從信中可以看得出傅雷思子心切。特別是傅聰出國初期,傅雷給傅聰的信非常頻繁。不過傅聰的回應卻沒有如傅雷那般熱烈,這讓傅雷夫婦時常感到擔心,有時是落寞。我不知傅聰回信少的原因。從和菜頭的陳述中得知,傅雷對傅聰幼時的教育是非常嚴格的,甚至會有暴風驟雨般的體罰。據我自身的經歷,我推測這是傅聰很少回信的重要原因。我想,不管信奉傳統(tǒng)的“棍棒之下出孝子”也好,即興發(fā)揮動手也好,專制和暴力無論如何都會削弱兩代人之間的情感聯系。有關專制,傅雷在信中也有提到,不過想起來是非常懊悔:
我教育子女的方式非常嚴格,非?贪澹踔梁軐V,我一直怕寵壞孩子。
在教育的過程中,我用了上一代的方法及很多其他的方法,犯了無數過錯,使我時常后悔莫及,幸而兩個孩子都盡早脫離了家庭的規(guī)范與指導。
我不知已經當了父母,或者將要為人父母者,不吸取這樣的教訓,繼續(xù)犯同樣的錯誤,對孩子來說是多么不公平,甚至是不幸。有前人的經驗教訓,就知道怎么做是錯的,不要凡事都親自錯過一回,才來后悔,那時可能已經來不及了。子女也長大了,父母也老了。痛苦的也痛苦了,后悔的也后悔了,可是誰能得到第二次機會,讓孩子再從小長大一次,別那痛苦,讓父母從頭養(yǎng)育子女一次,不那后悔?
東方人和西方人對待孩子的觀念不同。西方人把孩子當作是上帝賜給自身的禮物,東方人把孩子當作自身的.私有財產。這可能是我們在孩子的養(yǎng)育方面更加專制的原因。但不管出于什么理由,由于傷害帶來的隔閡,豈能輕易彌補。正如書中展現出來的,傅聰離開傅雷之后,傅雷先生近乎用乞求的方式,希望得到傅聰多一點的回應。我們是不是應該從中得到一些教訓?傅雷作為一名知識分子,是一個儒雅的人。從信中可以看到其很高的藝術品味,和對生活深刻的理解。因為是書信,原本就不以出版為目的,因此讀起來讓人感覺很親切。其中的智慧我們可以從信中看得出來。例如說: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尤其是想改弦易轍,丟開老路,換走新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身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與新路放到兩個盤里很精密的稱過。
事先多問問老師意見,不要匆促決定。決定后勿輕易更動。去年下半年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就在兩件事交接期間出現了一些噪音,結果就出了意外,短時間里改變了原計劃,引發(fā)了一系列的后果,到現在還有后遺癥。倘使當時有這樣智慧的人作輔導,不至于會如此分不清輕重,匆促改變計劃,犯那大的錯誤。
面對一個又一個的選擇,我們應該怎么做,希望能從這些家書中得到啟發(fā)吧。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5
《傅雷家書》是中國文藝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敏、傅聰的家書摘編,寫于1954年至1996年6月。
這是一本藝術徒修養(yǎng)的書,也是一本充滿父愛的教子文章。正是這本《傅雷家書》的傳播,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傅雷夫婦成為中國父母教育孩子的典范。
家書反映了良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yōu)良的行為道德和道德傳統(tǒng),以及強烈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一部分。
在這部作品中,傅雷不僅作為一個關心兒子的父親,關注兒子的一舉一動,而且作為一個“有經驗的人”與他多年的經驗和社會推測兒子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給出獨特的觀點,更作為一個路燈,為兒子設計處理即將到來的事情,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也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性的分析,幫助兒子作為朋友吸取教訓,讓他引以為戒。
“鼓苗助長”和“棍棒下出孝子”也逐漸成為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方法,后來出現了根深蒂固的趨勢。但他們忘記了,他們沒有傅雷的言行素質。光學傅雷的“打”字長期以來一直有“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想法,于是孩子嘗到了父母身邊的辱罵、拳頭的味道、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痛苦。漸漸地,孩子們開始失去信心和獨特的活潑。傅雷想通了,即使他的晚年是因為文化_原因是痛苦的,但他很高興和兒子成為親密的朋友。這……也許是父親。
傅雷的書給了我們過去的歷史,打開了一扇小窗戶,但可以看到一切,很好地保存了寶貴的記憶,因為它的存在,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道德清楚地解釋,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生活的`標準。傅雷的書不僅教人們立身處事,而且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字里行間透露的感情令人感動。
事實上,事實并非如此。我們的父母可能沒有傅雷先生那么有知識和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但他們用全部精力為我們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只是為了給我們一個更好的未來,比他們生活得更好,這是所有父母所期望的。為了我們,他們放棄了他們最初堅持的理想,讓他們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地平庸。
當我們有不服從的想法時,他們看著它,但無能為力。孩子們,路還很長,不要絕望。他們不在乎,也不在乎,但他們不知道如何溝通。只有他們沒有一個最愛你的人。想想看,他們也會很累,當他們不快樂時會很悲傷,當他們絕望時會流淚。不要因為他們是父母而抹去他們所有的弱點。別忘了他們是我們的父母,他們也是孩子。
感謝傅雷家書在我最懵懂的時候給了我一課。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6
傅雷先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為人嚴謹、認真、稟性剛毅,對工作一絲不茍,對兒子諄諄教誨,使長子傅聰成為了一代鋼琴大師!陡道准視氛幜1954年至1966年這12年間傅雷先生及夫人與兒子之間的186封書信,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兒子的摯愛與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陡道准視肥且槐尽俺錆M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藝術學徒的修養(yǎng)讀物。”假期里我有幸讀到了這樣一本好書,使我受益匪淺。
每個人都有父母,每一位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了無限的'希望。傅雷夫婦也不例外,在一封封家書中,處處都體現著傅雷先生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fā)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要先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家書的字里行間處處體現著傅雷先生人格的正直、高尚。作為一位學者,傅雷先生對當今中外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文化修養(yǎng)極高。正是這些點點滴滴使我們感受父親對兒子這種嚴慈并濟的愛。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里,父親通過與兒子書信的交流,把對祖國發(fā)展的關切之情,及對祖國的熱愛轉化為一種力量,流露給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兒子。這些書信,不僅是使父子相連,也使傅聰與祖國建立了心的連接,使他使終沒有背棄自己的祖國。讀
著這些書信,不使人不感到這位父親的偉大,他既是一位嚴厲的父親,又是一位慈祥的父親,以自己對人生、對工作、對生活的嚴格要求、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來感染著孩子與自己一同前進。對待兒子,他說:“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除了父親,傅聰的母親朱馥梅女士是一位具有東方文化素養(yǎng),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婉善良的東方女性。母親在兒子的信中,真情流露,表達出母親對兒子深厚的愛意。
傅雷夫婦對兒子的教誨與指導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他們對兒子的培養(yǎng)方式與方法更應讓當代的年輕父母仔細品讀。傅雷先生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使他們得到成功,也應成為年青父母教育子女的典范。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7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guī)律。人的生命總是有限制的,而人的工作卻永久無止境。經過親生的兒女,連續(xù)自己的生命,也連續(xù)與開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氣。因而,培養(yǎng)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國際應該的盡的一項崇高的職責與職責。咱們看傅雷怎樣培養(yǎng)他的孩子,從家書中清楚明了。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大論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啰嗦,不是不可思議的,而是有好幾種效果的。榜首,我確實把你當作一個評論藝術,評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觸,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yǎng)料。一起也能夠傳布給其他青年。第三,借通訊練習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維;第四,我想不時刻刻到處給你做個警鐘,不管在做人方面仍是其他各方面!必灤┫导視挠亚,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莊嚴,能夠用嚴厲的情緒對待全部。做一個“德藝具有,品格杰出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日子中,從父親的這些信件中汲取了多么豐厚的精力養(yǎng)料。不時給他輔導,鼓舞與鞭笞。使他有勇氣與力氣,去打敗林林總總的`魔障。踏上自己合理的生長路途。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任祖國的精力,與傅雷在數萬里之外對他深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隔的。
再看看這些信件的布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境況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漆黑的災害”中遭到損傷,傅雷缺在其間顯出了他不變的本性。
優(yōu)異的父親,超卓的兒子,不普通的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8
這不是一封普通的家書,而是一封充滿偉大父愛的家書。字里行間,它浸透了父母對孩子的全心全意的愛。同時,它也是一本優(yōu)秀的藝術教材。
人愛其子,天性使然。人的生命有限,但人的事業(yè)永無止境。通過自己的孩子,延續(xù)自己的生命,延續(xù)和發(fā)展一個人為社會、祖國和人類所能做的力量。因此,培養(yǎng)孩子也是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的神圣義務和責任。傅雷教子,情真義切,家書隨處可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中說:給你寫信不是空的嘮叨,也不是莫名其妙的。我真的把你當作討論藝術和音樂的對手。我真的很想激發(fā)你一些年輕人的感受,讓我作為父親得到一些新鮮的營養(yǎng)。它也可以傳播給其他年輕人。
《傅雷家書》真的是教育孩子的好書,也應該是孩子了解父母的好書。孩子可以通過這本書認識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認識孩子。傅雷在信中寫的每一句話都成了經典和不朽的經典。
作為父親,傅雷對孩子的`感情非常豐富。而且他非常重視傅聰的音樂事業(yè),這讓傅聰非常感動。
可憐的世界父母的心。事實上,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可以上一所好學校,為了我們的未來,傅雷可以說是成千上萬父親的杰出代表。傅雷的信讓我更了解父母對孩子的感受,也讓我更渴望與父母溝通。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9
這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這是一本優(yōu)秀的青年思想修養(yǎng)讀物,這是素養(yǎng)教育的經典范本,它就是《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將傅雷寫給他兒子的書信匯編成的一本集子,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親情溢于字里行間。
傅聰至海外留學,與家里唯一的聯系就是書信。《傅雷家書》中寫過郵局將傅聰競賽后的長信遺失,傅雷半個多月的心神不寧。因為兒子遲遲沒有來信,傅雷甚至疑心:兒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嗎?由此可以看出來,傅雷將對兒子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了家書中。我終于有點明白“家書抵萬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給傅聰的信中這樣說;“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他要求兒子做一個“德藝兼?zhèn)洌烁褡吭健钡乃囆g家。
傅雷曾在家書中寫過這些家書的目的:“第一,我確實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奇養(yǎng)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管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jié)方面,在藝術修養(yǎng)方面,在演奏姿態(tài)方面!
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不僅僅在藝術上,他曾勸傅聰改掉懶惰的習慣;“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設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么能夠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者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傅雷家書》是一位父親為兒子苦心孤詣的證明,傅雷對傅聰、傅敏的愛不是一般的噓寒問暖,而是暗藏在他對兒子們的諄諄教導中,暗藏在他對兒子們道德和藝術的嚴格要求中。
《傅雷家書》中的傅雷既像兒子們的朋友,又像兒子們的老師。在為傅聰和傅敏提出建議與意見。這些不同平常的家書,拼出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簡單真誠卻又偉大的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0
有一種愛叫父愛,他不同于母愛,他沒有優(yōu)柔綿長。他更像是一杯溫開水,雖平淡無奇,可又讓你渾身暖和,倍感熱血。
《傅雷家書》收錄了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間寫給兩個兒子的家信,總共186篇。傅雷在書信中和兒子論藝術,論音樂之美;聊兒子的競賽、生活;說自己的境況,講社會、國家。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寫在信中,充溢了父親對兒子的 愛、期望。
每一封家書都值得我細細地品、漸漸地研,它擁有著文學價值與人間美妙的情感。傅雷深愛著孩子,“敬愛的孩子,你走后其次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墒菦]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睘槭裁?因為父親在思念著、愛著孩子!白约贺煿肿约憾鴽]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愿,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這是一位父親講給兒子的人生大道理。
傅雷對兒子說“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要求我們。傅雷給兒子深厚的愛,把兒子當作摯友,探討藝術上的問題;指導端正著兒子的品行;讓兒子產生自己的思想,有獨立的觀念。正是人世間最寶貴的寶藏。
讀完《傅雷家書》,我想了想自己,也不禁一觸。天下父母之愛都一樣深厚。記得我初一住校時,約定每天與父母打一通電話,父母千吩咐萬叮囑,給我指明學習方法,提示我留意身體,好好學習。一次周末回家,看到一個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原來是父母每天接我的電話前,先登記要和我說的話。每天雖時間不長,可在這一句句話中夾著愛。我明白了要與父母多溝通、溝通、共享自己的想法,相互理解。
父母的愛是人世間最宏大的愛。傅雷教他的兒子做人、做學問、愛國,言傳身教,影響著兒子的一生。而我們的父母也用他們的愛, 他們的言行舉止感染著我們,扶著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父母的話,我們要專心去聽,去體會。因為,他們是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1
對別人同情之前,對父母先同情一下吧!——題記
《傅雷家書》中每一份書信都飽含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與諄諄教誨,細細品讀,我也從中有所感悟。
最令我震撼的是書中的這樣一句話:“對別人同情之前,對父母先同情一下吧!”這是傅雷在家信中為數不多的內心流露。大多時候他都扮演著“嚴父”這一形象,給予孩子教訓與經驗,希望他們都能展翅高飛,希望他們能站上金字塔的頂尖,希望他們能成就一番自己的事業(yè)......
但是他還是一個父親,一個與世上千千萬萬個父母親一樣的父親。所以他在兒子們離家拼搏時,也會有一種成功過后的空虛與寂寞。他對兒子的思念也就多了幾分愁緒。
所以,他說:“在外倘有精神苦悶,也切勿隱瞞,別怕受埋怨!彼释麅鹤觽円材馨亚斑M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傾訴給自己,希望他們放緩前進的.腳步,予以老父親心靈的慰藉,告訴兒子們沒有關系,父母永遠是你最堅實的后盾。
人們總說,凡事都要朝前看,不要因出發(fā)點而限制了自己的格局。
縱然群芳有海闊天空,有一片片無人趟足的新天地,必經之路上總是波濤洶涌,道阻且長的。不假思索地逆流而上總是莽撞而又危險,這時不妨回頭看,父母為我們建造的那座風平浪靜的海港就在身后,海港里的父母一直都在他們張開不再有力的臂膀,竭盡所能的給予歷盡磨難的我們,一個溫暖安心的擁抱。
傅雷先生的一番話點醒了我,從前我只顧上前,很少留時間讓自己慢下腳步,陪伴父母與他們談心。每一步上前都很艱難且緩慢,也許有時停下腳步回頭看,再次起步向前前進的路程會更快更遠。
人生在世,既要有朝前看的理想,也要有向后看的勇氣,因為我們知道,身后一定有那些人注視著,關切著我們。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2
在學校組織的閱讀活動中,我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在這本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傅雷及其妻子對他們的孩子的愛。
此中收錄了1954年到1966年傅雷夫婦寫給他們兒子的日常生活小事。作為父母,他們肯定都是愛著孩子的。在此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點,但傅雷對兒子的愛是不溢于言表的,更多的提教孩子怎樣做人,怎樣處理問題,提高音樂上的造詣。而其妻子的信表達更多的是要傅聰注意身體健康,注意多關心家庭.
作者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譯家,教育家,更是位嚴厲,卻不乏關愛的`父親。他與兒子談音樂,談藝術,談愛國,談待人.他也會以自身的經歷去教育傅聰。雖然他對傅聰很嚴厲,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心切。
看完此書,我覺得有些遺憾,因為在傅雷夫婦身體并不好的情況下,傅聰及其妻子彌拉都沒有回來看看父母,而傅雷夫婦也沒有看過自己的孫子。
這本書給了我很深的感觸,讀這書就好像自己也在接受這淳淳教導。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3
自古以來,父母都是最疼愛孩子的人,可是夫婦間總有著不一樣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傅雷夫婦將這一點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或許這就是《傅雷家書》能夠暢銷不衰的原因吧。
傅雷是有名的翻譯官,而他的兒子聰又在國外發(fā)展音樂,所以家書中的家教家風,顯現的底色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家書中濃濃的父愛與母愛,有時卻不能直接表達出來。因為父親總是在國家和聰的角度思考。一次,聰想要回國,作為父母,當然是期望漂泊海外的兒子能回家看看?筛道椎幕匦胖袇s有這么一句:“每年回國一次,在體力、時間、金錢方面都太浪費。期望多研究。”夜色中他合上書,強壓著心中的不忍與思念寫下這句話的場景漸漸在我眼前浮現。
導不僅僅在藝術上,他曾勸傅聰改掉懶惰的`習慣;“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么能夠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者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傅雷家書》是一位父親為兒子苦心孤詣的證明,傅雷對傅聰、傅敏的愛不是普通的噓寒問暖,而是暗藏在他對兒子們的諄諄教導中,暗藏在他對兒子們道德和藝術的嚴格要求中。《傅雷家書》中的傅雷既像兒子們的朋友,又像兒子們的老師。在為傅聰和傅敏提出建議與意見。這些不同尋常的家書,拼出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簡單真誠卻又偉大的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4
“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在傅雷眼里:家書抵萬金!
一個是翻譯家父親傅雷,一個是音樂家兒子傅聰,同樣是嚴厲出身,后成為杰出的人物。
那年,二十歲的傅聰赴波蘭留學。在這一走,時光大鐘就幽遠了,就像信里所說的那樣“車一開動,大家都變了淚人兒,呆呆的······等到冗長的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讓身為父親的傅雷似乎覺醒了在兒子童年時自為嚴父的形象,也開始了念寫家書的漫漫長途。因為父子遠隔,他最想對聰說:“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與熱愛呢!”
讀了幾頁父與子的深情,我總覺得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像傅雷先生那樣嚴格、那樣細致、那樣富有原則性,傾注那么多教育子女的父親,卻是世上不常有的,也不多見的。--“音樂會成績未能完全滿意,還是因為根基問題!薄澳氵M來忙得如何?樂理開始沒有?希望你把練琴時間抽一部分出來研究理論。”“另一點我要告訴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
這本書里蘊含了滿滿的親情,鉆研的藝術,以及隨處可見的真真教誨。其實,自家的生活也是如此,在嚴父慈母的傳教下,乖乖女的我有時也很倔強。
譬如這個暑假,暑假班父母早早的去報了名,東跑西跑,還不是讓我在九年級的起跑線上不落跑嗎?他們的嘮嘮叨叨“學習要上心。 薄爸灰Ψ蛏,鐵杵磨成針!”“切記戒驕戒躁,自信自強,堅持才是勝利!”或許已成耳旁風,或許確實牢記心頭,因為每次自己聽到這些,真是又害怕又警醒。〉,爸爸卻巧妙地換了另一方式,把這些名言以及他的學習感受寫在了我一張張剩余的草稿紙上。放學回家,總看到有張紙整整齊齊地擱在書桌上,上面的字群蟻排衙,真是令我佩服之極。樁樁事件,學習上的粗枝大葉,可讓我碰了許多釘子,生活上就更不用說了。所以,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边@句話,老爸總在我“落魄時”就提點而感慨,有些哭笑的風趣。
確實,傅雷先生教子做人都非常嚴格,不落半點馬虎,其實也是令人尊敬的那份懇誠,與學識的比重。
--“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薄敖洑v一次折磨,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后在作風上也要改善一步,這樣才不冤枉。一個人吃苦碰釘子都不要緊,只要吸取教訓,所謂人生或社會的教育就是這么回事!
如此一比較,現代父母的溺愛,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時不時還有家庭中的口角爭紛。雖然傅聰那時還有一定的封建傳統(tǒng)性的教育,但傅雷夫婦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傳承了教育之本。兩者即本質一樣,成果卻天差地別?赡芮罢呤菓卸璧模笳呤乔趭^的,是成功的。正如傅聰所說“那時我和父親之間已經像朋友一樣了!后來出國幾年,自信心也多一些!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自信是火,點燃熄滅的燈。這是從中我學到的: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
傅雷,我讀到了他的懇誠;傅聰,我讀到了勤奮;朱梅馥,我讀到了善良;而我的父親,我讀到了用心良苦。
【讀《傅雷家書》有感】相關文章:
讀傅雷傅雷家書有感01-10
傅雷家書的教案03-23
《傅雷家書》教案02-23
傅雷家書教案02-27
《傅雷家書》教學反思04-15
《傅雷家書》優(yōu)秀教案02-26
傅雷家書教學反思09-29
讀《傅雷家書》有感06-13
讀《傅雷家書》有感(精選)09-15
讀傅雷家書有感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