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后感匯編(10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傳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名人傳讀后感 篇1
半開的窗戶,柔和的陽光,微風翻動著書頁,牽扯著我的思緒。寒假中,我讀了《名人傳》,書描述了米開朗琪羅、貝多芬、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他們都是家喻戶曉的著名人物,其中貝多芬的一生帶給我的感觸最深。
貝多芬自幼學習音樂,在其父的嚴格訓練下很早就顯露出在音樂方面的才華。八歲便開始登臺演出,在藝術方面進步飛快。但貝多芬從26歲時聽力開始減弱,最終失聰。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但他并沒有輕言放棄!孤寂的生活并沒有使他頹廢或隱退,相反在那個封建、禁止言論自由的年代依然堅持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觀念,通過言論和作品展現(xiàn)出來。貝多芬這種敢于與命運頑強抗爭的精神無不令人心生敬佩。
貝多芬的命運既是痛苦的,更是幸運的,他曾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與莫扎特交流,拜海頓為師,他開始初次品嘗勝利的果實。但好景不長,他的聽力慢慢衰退,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可是面對種種困難,貝多芬并沒有放棄音樂,這需要他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呀!所以有人說,貝多芬的眼神中既有天才的光芒又能看到他悲慘的命運。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遇到困難,名人也好,普通人也罷,上帝是公平的。這時的成敗便取決于自己,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決定的,自己要走的路也是自己選擇的,困難和失敗其實并不阻擋自己前進的方向,只要你能鍥而不舍,勇于與命運斗爭,而不是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就會有所成就。
我有時會思考,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是為了錢、權,或是其他?現(xiàn)在我終于懂了,人活著的意義是為了為社會、為人類作出貢獻,物質上的財富終有一天會消失,可是精神上的財富卻是永恒的、無價的。就像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一首又一首樂曲,許多年來一直是音樂界的經(jīng)典,豐富著人們的精神生活,那些旋律好像永遠也不會停止一樣,伴隨時光一同流淌。
我總是習慣性地把困難擴大化,考試失利、老師批評、難題難懂……這些在我眼中天大的不順似乎沒有那么嚴重,只要我們把每天學的知識復習好、鞏固好,那么這些問題是否全部解決了呢?答案幾乎是肯定的,作為學生的我們有著較重的學習壓力,但在同學中總有幾個人學習好又十分輕松,這就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去學、怎樣學,并且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我們難道不該學習貝多芬的這種不畏困難、積極向上的精神嗎?
《名人傳》的作者羅曼·羅蘭告訴我們:只有克服悲劇的苦難,才能幫助我們坦然接受命運有時的殘酷,努力向前!
名人傳讀后感 篇2
每當我打開一本新書,如饑似渴的讀,就好像在我眼前展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以前,我所讀過的世界名著中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這一本書初讀后,似乎讀不出什么,但仔細品味主人公他們的艱苦奮斗精神,從中可以悟出許多人生哲理,使人受益匪淺。
成為一位偉人也絕非易事。貝多芬,米開朗琪羅這樣的天才竟終身未婚,未能享受到真正的愛情;而托爾斯泰夫妻之間持續(xù)數(shù)十年的互不理解。而這些偉人受到的痛苦和磨難也不止這些。他們在社會上更是受到了最冷酷的對待。貝多芬面對的`是懷著敵意的城市維也納,雖然他的音樂受到歡呼,但是他的困難卻無人問津。米開朗基羅除了被迫為教皇服務之外,他每天從事一項工作,都必然有一批卑鄙小人處于嫉妒和怨恨,對他進行惡毒的污蔑和攻擊。托爾斯泰面對的則是整個貴族上流社會,以至于被教會宣布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開除了教籍。
正是這一個個遭受家庭生活不幸和社會排斥的人,要么在孤獨和痛苦中死亡,要么不屈不撓的抗爭,這三位偉人正是屬于后者: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著在塑像,終于留下了絕世之作;托爾斯泰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擺脫貴族生活的決心。由此可見,他們是在經(jīng)歷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之后才成為偉人的。我國先哲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闭f的正是這個道理。
只有真正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與苦難搏斗,人才能經(jīng)受住殘酷的命運,因此偉人們的生涯往往就是長期的受難,他們的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折磨,然而正是憂患造就了他們的偉大。
我們學習也是這樣,先讀幾年書,先苦后甜,鍛煉鍛煉我們的心智,吃些苦,受些磨難,這樣能為我們將來的成就打下一些基礎,成為一代偉人。
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成功者,他們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xiàn)!睹藗鳌藩q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我們從中感受到: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害,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斗;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偉大的人格,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取得曇花一現(xiàn)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老舍曾說過一句話:“不經(jīng)一番風霜雨,哪得梅花放清香。”
我們要學習偉人的意志:堅強,和不屈不撓的力量。
名人傳讀后感 篇3
在黑暗的人群中脫穎而出,在孤獨的世界中不屈不撓,強忍著一切痛苦,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奇跡的或許只有他們了,《名人傳》中的英雄。
《名人傳》的作者羅曼·羅蘭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痛感19世紀與20世紀的歐洲是一個騷動不安,彌漫著腐朽風氣的社會,是一個需要偉人的社會,所以他寫下了《名人傳》,以此來敘述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他們的事業(yè),貢獻,所處的時代國家都不一樣,卻以他們高尚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使我印象深刻。當然這其中少不了他們的杰作。
在《名人傳》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貝多芬。在我看來貝多芬是最偉大的人。身為一位耳聾的音樂家卻創(chuàng)造了許多不朽的音樂,而且在書中可看出,貝多芬因耳聾不但影響了工作,而且還使他從此過著孤獨凄涼的生活。但他的音樂卻為苦難的'人而寫的,他隱忍自我的痛苦,卻用他以痛苦換來的歡樂來安慰人們,給人們勇氣和力量,他的精神使我震驚。在當時可憐而自私的世界里,貝多芬把音樂當成一種寄托。在我看書的過程中,看到了最氣憤的事:貝多芬在去世前有十分嚴重的病,他每一天都受到病魔的折磨,他最后投降了。他讓他的侄兒去找醫(yī)生,可這個麻木不仁的侄兒兩天后才去找醫(yī)生,醫(yī)生到了,貝多芬卻治不了了,可悲的是貝多芬去世時他的侄兒不在他身邊而是一個陌生人為他合上了眼。貝多芬明明付出那么多的愛,卻沒有回報。他還那么偉大,這比他所受到一切痛苦還讓人心酸。這可憐的人。≡诠陋毢屯纯嘀兴劳,死亡前還要做不屈不撓的斗爭;蛟S死亡對于貝多芬來說是一種解脫。
應對這三位名人的生活經(jīng)歷,想想自我的生活,我們真幸福啊!我們雖不是名人,但是名人其實與常人一樣,他們與我們一樣痛苦,掙扎和矛盾。然而他們以自我偉大的意志打敗困苦,而我們卻生生抱怨。表面我們說是打敗敵人的人是英雄,事實上呢不是,《名人傳》作者羅曼·羅蘭認為英雄的偉大不在于他的體魄,而在于他的心靈和品格,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與苦難的搏斗,才能使人經(jīng)受殘酷的命運。是啊,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終要走上這條崎嶇的道路,對于我們來說應對人生大道上的種種困難應勇往直前,當然硬拼是不行的,所以讓我們堅強起來應對此刻的生活。
名人傳讀后感 篇4
假期,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
這本書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了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
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三人盡管他們事業(yè)不同、貢獻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yún)s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而努力、付出。他們都為各自的國家做出了不朽的貢獻,都是各自領域里的偉人。 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jīng)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為創(chuàng)造不朽的杰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后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貝多芬作為一個音樂大師,他需要敏銳的聽覺,但是無情的'災難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他還不到30歲的時候耳朵就開始變聾,而且一天比一天更加嚴重,內臟也被劇烈的疼痛所折磨。貝多芬還不得不忍受感情的煎熬,他不斷幻想著幸福,但立刻又幻滅,使他不得不去承擔心靈的悲苦。這種感情的風波加重了貝多芬的病情,然而就是在這種境遇下,他也以頑強的毅力投入到創(chuàng)作之中。一次又一次感情的破滅,使他對感情失去了信心。從此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創(chuàng)作中,無論是掌聲、榮譽和演出的空前成功,還是經(jīng)濟上的極端困窘和體質的日益衰弱都不能使他停止前進、放棄自己鐘愛的事業(yè)。羅曼·羅蘭在最后總結貝多芬一生: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chuàng)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的英雄的偉大不在于它的體魄,而在于他的心靈和品格。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與苦難的搏斗,才能使人經(jīng)受殘酷的命運。而書中的三個主人公正是世界中真正的英雄。是他們偉大的人格,在肉體和心靈的雙重痛苦的重壓下仍然保持著不屈不撓的高昂的斗爭精神,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和道德標準,任何時候絕不向命運屈服。他們經(jīng)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
我們在生活中遭遇著不同的磨難,要向他們一樣有著永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在遇到困難時,讓我們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xiàn)我們最終的理想,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
名人傳讀后感 篇5
英雄主義氣息的存在,不論地域,不論時代,永遠無法使之磨滅。題記
我的向往,一直被包容于那無時無刻籠罩于神秘之中的藝術之中;我曾經(jīng)的理想是做一位畫家,無關名與利,無關權與位&&那是一段曾經(jīng)美好的過往,盡管現(xiàn)在的我已志不在此。對于那些沒有明晰目的的人來說:未來,本就是漫無邊際的混沌與虛無,他們不斷游歷于充滿著邂逅的生活中,找尋著哪怕一絲的清明。
信仰,天方夜譚的詞語,卻占據(jù)了不少人生活中的一片天;在羅曼·羅蘭的行文間,米開朗琪羅對于自己那種莊嚴般的神圣,對于藝術的崇高追求,同我心中的未來若有若無地存在了共鳴。
時代造就的每一個天才似乎都擁有著屬于自己的、卻又是世人所無法理解的行為性格或許藝術就是存在于這樣的瘋狂之中吧。米開朗琪羅就是這樣一個代表:
他生活于那佛羅倫薩一個充斥著矛盾與暗色系的卻又是他所熱愛的城市。
他懦弱、感性、思想與行為無法一致、擁有貴族對于平民所具有的偏見,但對于藝術,他又是擁有著那似乎是不惜一切代價的執(zhí)著;這個執(zhí)拗到被他人甚至是家人所嘲諷的天才,卻正是羅曼·羅蘭作品中英雄的化身之一!
他被授予的雕刻指令,大都來自于皇室,所得報酬,自然也非尋常人士可比;因而從某些方面來講,米開朗琪羅可以算是一個富足之人。然而,這僅局限于物質方面,有關于精神,他的落魄可不是尋常人所能想到的。
他本可以憑借他的'天才光環(huán)安然度過晚年至少不會同現(xiàn)實那般勞累不堪,他所追求的,似乎就是一件又一件完美作品誕生后的卓越感,這一切的一切,或許都是為了證明自身的存在罷了。
他的信仰,似乎就是米開朗琪羅本身;他眼中的自己,并不是雕塑家米開朗琪羅,而只是純粹的米開朗琪羅&&
從中得出深刻意味的同時,自然也無法忽略羅曼·羅蘭的敏銳直覺,能夠如此深刻的剖析出人物的想法、周圍人的評價、每一句的存在都是那樣無可挑剔即使是通過譯本進行的了解。
羅曼·羅蘭的信仰,或許就是他對真善美存在的極度向往,對于理想和平的極度渴望,使我不由得唏噓贊嘆開來。
正是因為遙遠,才有為努力去觸摸而奮斗的存在價值;這對于找到了共鳴之處的我來說,實是受到了極強的震動,不知何時,也可找尋一本原著,細細品讀一番?
名人傳讀后感 篇6
我懷著尊敬的心情又重新讀完了這本書——《名人傳》一本記錄著三位偉人背后故事的書。
《名人傳》創(chuàng)作于2世紀初,在這部傳記中,作者羅曼·羅蘭強調自由精神,讓世人“呼吸到英雄的氣息!痹谶@本書中主要寫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與托爾斯泰這三大偉人成名后的事。在我讀這本書前,我總認為那些名人與偉人的生活一定很幸福?墒,當我讀后心里不禁一驚原來名人的生活比普通人更艱辛。
貝多芬:一個被命運捉弄的、最終耳聾的音樂家,一個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這個表面如此狂傲的人,在世時卻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音樂家最重要的器官——耳朵損壞了,他不敢表露出來,不敢讓人知道他的弱點,只好選擇離群索居。然而耳聾時的一次演出幾乎毀了他。他沒有知音,甚至連朋友也沒有。但是,貝多芬接受了現(xiàn)實,承受了上天給予他的痛苦的命運,因此也成為我心目中的英雄。
米開朗琪羅:憂郁癥患者,恨不得把整座山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瘋子,一個享受痛苦、舍棄歡樂的英雄。米開朗琪羅有著對自己行為的極端厭棄,因為就連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是一個十足的弱者,一個十足的懦夫。心靈的折磨,奴隸般無休止的勞作,使他一生飽受折磨,對他而言,生命就是恐怖的地獄。
托爾斯泰:一個自我折磨也自我折騰的人,離家出走的'老翁,一個打破生活的安寧以便安撫良心的英雄。他很早就擁有了財富、榮譽與地位,但他卻像一個瘋狂的信徒一樣不斷地解刨自己,不斷地懺悔,以致為了自己的信仰拋棄了家庭、拋棄了世俗的歡樂,最后做了一個離家出走的老者,客死荒郊。
在這部傳記中作者用心描述了三位偉大藝術家對藝術的崇高追求,對生命中苦難的承受,讓我們這些普通人看到了這些高大偉岸的身軀后所隱藏著的一切。
讀了這本書后,我知道了偉人偉人和我們一樣經(jīng)受著生命的各種洗禮,甚至遭受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但他們依然為我們留下來寶貴的藝術和文化遺產(chǎn)。我懂得了無法解脫的痛苦其實也是另一種生命的養(yǎng)料。這正好應驗了一句名言:“痛苦是有益的,因為至少痛苦時我們沒有作惡!
古今之成大事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人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zhàn)斗。
名人傳讀后感 篇7
怎樣成為一名成功的人,這是許多人關注的問題。是的,誰不想成為一位成功的人呢?可是要成為一名成功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那么,究竟怎樣才能成為成功的人,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吧!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代表作,又稱《巨人三轉》,它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傳》和《托爾斯泰傳》這三部英雄傳集。他們來自不同國家,從事不同事業(yè),而且地位不同,但他們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他們都是成功的人。也就是說,《名人傳》是一部別樣的'“成功三部曲”。
世界上80%的人都是普通人,只有20%的人是成功人。而在這成功的人當中,又有99.9%是普通的成功人,只有0.1%的成功人是偉人。也就是說,世界上只有0.02%的人是偉人。
幾率之小,可想而知。
大家想一想,每一個偉人都有什么樣的特點?
第一:他們都遭受過許多苦難。隨便舉一個例子,就拿《名人傳》中的第一個人——音樂家貝多芬來說吧!!一名偉大的音樂家,竟然耳聾了!!音樂家啊,而且他是一名鋼琴家,呵,他自己彈奏的美妙音樂他都聽不見,這是何等的痛苦。。!但他絲毫不氣餒,自己聽不見,就用心去感受,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的磨難,他終于在音樂史上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成就。!
有人說,苦難才是最好的老師。我不否認這一觀點,但我也不承認這一觀點是全對的。因為這句話雖然很有道理,但對于某些人來說是對的,對于那種一遇到苦難就放棄的人,他們不會認為苦難是最好的老師,而那種遇到苦難不害怕的人,才會成為成功的人。
我們即使不想成為偉人,也要成為一名成功人。這不是一次抽獎,而是一次人生的考驗。
那么,怎樣算是成功。其實很簡單。給自己設一個目標,只要自己達到了,超過了自己,就是成功了。或者說,只要自己認為自己成功了,那你就真正成功了。成功不是一定要有輝煌的成就,成就一番事業(yè),得到許多財物,這不是成功。真正來說,只要自己每天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很充實,這也是一種完美的成功。
名人傳讀后感 篇8
這本書介紹的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謳歌了他們與命運斗爭的崇高精神。
與命運爭斗的貝多芬
他,矮小的身材,土紅色的闊臉龐,額頭凸起,頭發(fā)濃密,雙眼閃爍著一種神奇的力量,眼球小而深陷,興奮或激怒是會突然變大放射著一道道粗野的光芒,似乎帶著什么奇妙真理,右下額有一個深深的酒窩,笑起來顯得很極其不對稱……
這面容平凡的人就是貝多芬,一個出生在父親為男歌手愛酗酒,母親是個女仆的貧窮家庭中的貝多芬,他的一生就是在向命運挑戰(zhàn)的一生,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貧苦并沒有磨滅他的音樂才華,成年的貝多芬在維也納刻苦學習,可后來他聽覺漸漸消退,他的愛情也走到了盡頭,可是面對這樣巨大的困難,貝多芬沒有屈服,他靠自己的努力,扭轉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創(chuàng)造出了無數(shù)的樂曲成為了世界頂級的音樂寶典。
他說過“一心向善,愛自由高于一切,就是為了最高權力者,也絕不背叛真理”。
他的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使我感動、敬佩萬分,我仿佛就能感到貝多芬一直在與災運抗爭,與思想抗爭,他對藝術的熱愛,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擁有力。
與夢想共存的米開朗琪羅
他的故鄉(xiāng)在佛羅倫薩,在那里有一座座黑沉沉的宮殿,塔樓像長矛一樣直戳天空,山丘蜿蜒,一叢叢小杉樹和橄欖樹起伏著。那里,人們狂熱、驕傲、易怒彼此猜忌容不下任何自由的思想,而米開朗琪羅卻胸懷寬廣,豪放不勒,完全不同于其他人。
那是一張充滿憂傷和疑慮的臉,額頭凸出,布滿皺紋,小而敏銳的眼睛顏色常常變化,鼻子又寬又直鼻翼下是深深的皺紋,顴骨凸起,面頰塌陷,分布者稀疏的胡須。
他是個天才,可天才的自由被教皇緊緊的束博,因為天才的聰穎所以非常多的.人找他,讓他雕刻,他的每一天都用在了雕刻身上,甚至失去了吃飯睡覺的時間和與朋友家人相處的時間。
米開朗琪羅告訴了我要永遠追求自己的夢想,并為之努力。
為理想奮斗的列夫托爾斯泰
他生活在富裕的貴族家庭,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文學天賦,他完全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可他卻到了社會的最底層去寫作,就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在82歲高齡時懷揣著69盧布、毅然離家出走的托爾斯泰不幸因風寒感染肺炎,在此與世長辭……,他出版了下層人民三部曲,最終,俄國下層人民戰(zhàn)勝了沙皇俄國。
《名人傳》告訴了我,要有他們一樣的精神,有夢想就要追!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名人傳讀后感 篇9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zhèn)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名人傳》描述了處于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yōu)樽非笳嫔泼,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們啟示更多,獲得更多。
本書的首位譯者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正如傅雷所說《名人傳》的三個主人公他們的骨子里都有那么一種品格叫頑強;有一種精神叫不屈;有一種人格叫奉獻,這就叫做偉人。
像貝多芬那樣堅強、潑辣而又富有人情的人物,他的振撼和扶掖我們,不用多說了。托爾斯泰和米開朗琪羅——特別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點的`人,可是我們在傳記里和他們接觸,卻感奮地分了他們的痛苦、失敗,同時也分了他們的誠摯和成功。我們的生命和他們的差不多融成一片,決不只“枕著他們休息一會”而已。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zhàn)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xiàn)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有了一個定位,在世界上可以站在哪個位置,讓大家都彼此得清醒著,不要再自欺欺人。
名人傳讀后感 篇10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薄组_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描述了處于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yōu)樽非笳嫔泼,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們啟示更多,獲得更多。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yè)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展開恢復20世紀文學崇高德人道主義傳統(tǒng),恢復其豐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貝多芬從剎那光輝享受的名譽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悲慘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斗爭,盡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了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于創(chuàng)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于尋覓歡樂的執(zhí)著,對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zhàn),產(chǎn)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為了奮斗,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貴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擾,連他的精神與心靈也無能為力。
這種瘋狂的激發(fā)存在于一個過于柔弱的軀體和心靈中無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從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么就一定會沖破精神上的束縛,他在斗爭和舍棄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時撫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緊跟著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jīng)歷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我深深地體會到,他為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為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
【名人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名人傳》教案08-26
《名人傳》的讀后感04-03
(經(jīng)典)《名人傳》讀后感07-29
[經(jīng)典]《名人傳》讀后感09-04
(精選)名人傳讀后感08-05
名人傳的讀后感02-10
名人傳記讀后感03-01
《名人傳》讀后感(精選)10-01
【精選】名人傳讀后感07-05
《名人傳》讀后感[精選]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