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深淵里仰望星空》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仰望星空》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仰望星空》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仰望星空》讀后感1
《仰望星空:霍金和他的先行者》,讓我們從霍金身上看到了傳承、開拓、堅持、大成與殘缺。所謂傳承,是說不能忘根,心懷感恩,霍金的成就也是對其先行者理論的發(fā)展和延伸,正如他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等,也是在巨人肩膀上的“眺望”。
所謂開拓,是要敢于質疑,善于研究。對于早期宇宙理論、神論的`質疑,推動了霍金探尋真理的欲望,并能將欲望轉化為天馬行空的思想和廢寢忘食的行動。所謂堅持,是要“聽天命,盡人事”,之所以倒過來用這句話,是說應接受生命中不期而遇又源源不斷的挫折與困境,挺住、做好,自怨自艾只有自己是受眾,其他的都是“觀眾”。所謂大成,是要遵從規(guī)律,順之者昌。霍金是宇宙學家,卻看到了技術進步,人類貪婪最終世界混亂的社會問題,宇宙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社會變化也是有規(guī)律的,所有一切都是有律可循的,而這個規(guī)律又很有可能是相通的,所以不論創(chuàng)新還是改革,應順應規(guī)律,措時相宜。所謂殘缺,是說我們應“盡人事,聽天命”,再次引用,是想說霍金作為宇宙學集大成者,臨終前仍無解于宇宙的精彩,盡心做好自己的事,要竭盡全力追求好的結果,但不能執(zhí)拗強求結果,“太陽不再升,河水不再流,冬雷震震夏雨雪”,難遇難求。
對于我們工作的啟示,一是要理清脈絡,剝繭抽絲。事情既然是有規(guī)律的,就應順藤摸瓜,找準癥結,精準施策,同時更好指導未來實踐。二是要改革創(chuàng)造,持之以恒。要充分研究,立足實際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不因改革困難而卻步,不因拍腦決策而冒進,保持政策穩(wěn)定性。三是要全局把握,理性應對。要突出重點,制定竭盡全力沖刺的短期目標與“跳一跳,夠得著”的長期規(guī)劃,正確看待得失,行穩(wěn)致遠。
《仰望星空》讀后感2
重讀王小波的隨筆集《仰望星空》,讓我收獲頗豐。這些平實而不平凡的文字給我啟發(fā),每個人都會有屬于自己的責任,懂得責任與擔當,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
我最先注意到的是王小波平實中見淵識的語言特色。他不刻意追求華麗辭藻,但處處透露出博學和睿智。平實語言中蘊含人生般若,讓人感受文字背后的慧心。另一個感受是王小波的人生態(tài)度,他寫自己“內向、懶散、無用”,卻能做到“心存善念”,這種淡定看世界的情懷,正是很多人缺失而應當學習的。擁有寬廣的生活情趣,少一份功利心,生活就豐富而有意義。與其抱怨世界不完美,不如從我們自己做起,這就是王小波的人生修養(yǎng),在自嘲中透出理性與反省,透過文字可以深刻反映出,他做人做事有所擔當與責任,而非內心浮躁,這種平和的生活習慣與理性思維,能防止一個人在成功中飄飄然,在失敗中一蹶不振。成功并不遙遠,只需用心體會生活,發(fā)揮我們內在的善良和創(chuàng)造力。
這次重讀,我進一步理解了王小波獨特的幽默語言。他用輕松的筆調描寫嚴肅的人生話題,以幽默演繹人性的復雜面。這種“笑里有思想,思想中有笑意”的語言魅力,令我印象深刻。再者是王小波作為知識分子的獨立思考精神令我很是欣賞。他不盲從,也不造作華麗,而是發(fā)自內心地審視這個世界,這種清醒的態(tài)度來源于對人生的理性思考。他的`自由寫作風格,令人感受到思想的真誠與獨立,也讓我更加體會到王小波筆下的人性關懷。這何嘗不是另一種角度下的責任與擔當?他的文字觸及百姓小民,社會底層,用充滿人情味的筆觸描繪普通人的喜怒哀樂,這種融入普通民眾生活的情懷,讓王小波的文字親切而有溫度。
如果說人生既需要鮮花盛開,也需要星空高遠,那么閱讀王小波的作品,正如仰望蔚藍星空,讓生命之花得以在靜謐中綻放。這是一次讓人收獲良多的閱讀體驗,每個人都會有屬于自己的責任,懂得責任與擔當,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人物角色千百樣,心中夢想千百種,我會繼續(xù)努力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
【《仰望星空》讀后感】相關文章:
《星空》小班教案03-20
星空讀后感12-07
大班美術教案《仰望的樹林》10-13
大班美術教案《星空》04-24
《美麗的星空》教學反思03-07
星空讀書心得04-02
在星空中二教案03-30
文學星空廣播稿02-21
文學星空廣播稿范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