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汪曾祺作品選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到底應(yīng)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汪曾祺作品選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汪曾祺作品選讀后感1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暗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fēng)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是陸放翁的詩,與他廣為人知的表達報國雪恥之志的詩歌不同,這首詩給我們看到了一個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趣,閑適的情緒有一種不被塵世所染的脫俗,就如汪曾祺先生的散文。
汪老是喜愛這首詩的,不如說是他喜愛這種情緒,這種情緒是具有生活氣息的,他想展現(xiàn)給我們的就是他的帶著情緒的生活。
他對生活的感覺,似乎略有逃學(xué)孩子的清閑,世界也就這么大:嘴里叼著的'微甜的草根、為了捉“都溜”沾惹了一身的臭芝麻、苗族女孩子嬌嗔柔和的“賣楊梅——”聲、在窗臺上悄悄“吸著水”的繡球花,這就是生活,甚至能夠說是一種藝術(shù),他真實地、切身地享受這種藝術(shù)。
他是個別樣的作家,他與當(dāng)今坐在家里或辦公室里眼珠牢牢盯住屏幕、手指在鍵盤上飛舞、神經(jīng)幾近被絡(luò)繹不絕的電話摧毀的作家不一樣。
他的文章、他的書像是被他本人撫摩過千萬遍的,字里行間散發(fā)出的是木頭鉛筆的味道,而不是機器的硬冷,我能看到一個健朗的老人用他骨骼突出的手握住鉛筆,面帶淡定從容的微笑,他細膩動情的筆觸時不時地給自己和我們一個小小的驚喜、小小的感動,為了一小盤帶著雨珠的潔白的緬桂花,抑或是為了一條從湖心突然一躍而起的大魚,還是堂倌頗具京腔的一聲“收茶錢——”,它們以滋潤人心的方式詮釋了“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東方古訓(xùn)。
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一種境界、一種認識,大多數(shù)人為了擺脫平庸而奮斗,但是那些成功的人在經(jīng)歷了暴風(fēng)雨也見過了彩虹后,往往不再好高騖遠,而是理解平淡、用這種平淡的心境熱愛著平淡甚至“平庸”的日常生活。
其實從他的文章里得以體現(xiàn)的閑適之美正是他經(jīng)歷了人事浮沉后所潛心追求的,大美之美固然可畏,但是他給我們看到的是那種能令人會心一笑的小美,美在身邊,美在本分。
可惜此刻人們大多沒有精力和情緒去關(guān)注這些看似瑣碎的美,他們大多腳步匆匆,厚重的鏡片竟把人們的心與社會、與自然隔離,太多的金屬制品竟把人們的心層層包裹,作者在極力讓我們感受美的同時,我分明聽到一個慈祥的聲音在對忙著趕路的世人們說:“孩子們,慢點走,你們看這朵海棠的顏色,像是哪個大家閨秀的胭脂水不留意從指尖滑落,浸進了花瓣里。真美。真美!
汪曾祺作品選讀后感2
作者對對于金大力這樣一個泥瓦匠有著十分細致的描述,哪怕幾句簡單的任務(wù)對白,也能夠看得出金大力這人的品性和為人。而這個人物的與眾不同,在于他長年累月地生活在一個單調(diào)的生活環(huán)境中,每一天重復(fù)同樣的勞動,所以構(gòu)成了他淳樸的性格和易于滿足的心態(tài)。而這樣的人,對于整個社會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又是讓我們感嘆而無可厚非的。
文中寫到這樣一段話:“這些他統(tǒng)統(tǒng)不會,他連砌墻都砌不直!當(dāng)了一輩子瓦匠,砌墻會砌出一個鼓肚子,真也是少有。他是一個瓦匠頭,只能干一些小工活,和灰送料,傳磚遞瓦!笨梢姶巳苏娴臎]有多大本領(lǐng),甚至堪稱笨拙。此刻的話叫做笨得可愛。但是緊跟著下面一句描述卻說:“金大力聽明白了是一個多大的工程,就告辭出來。他算不來所需工料、完工日期,就去找有經(jīng)驗的同行商議。第二天,帶了一個木匠頭兒,一個瓦匠老師傅,拿著工料單子,向主人家據(jù)實復(fù)告。”看看,這就是這個人良好品性的體現(xiàn),絕不浮夸,做事情負職責(zé),難怪“這一帶人家,凡有較大的泥工瓦活,都愿意找他”。我們都明白,一個人的潛力大小和先天以及后天因素都有關(guān)系,我們看不起的`并不是那種潛力不大的,相反潛力大卻恃才放曠的人我們都長都很厭惡。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有品行的人,隨不足擔(dān)當(dāng)重任,但是普通事情交給他,你能夠絕對放心。
再看看這段:“金大力是個瓦匠頭兒,但是拿的工錢很低,比一個小工多不了多少。同行師傅們過意不去,幾次提出要給金頭兒漲漲工錢。金大力說:‘不。干什么活,拿什么錢。再說,我家里還開著一爿茶水爐子,我不比你們指身為業(yè)。這我就知足!倍嗝措y得!這就是健康的心態(tài)和為人。
這樣的形象恰恰代表了我們社會底層無數(shù)樸實簡單的勞動者,他們雖然潛力單薄,卻是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他們并不好高騖遠,而是腳踏實地,有多大潛力就做多大的事情,有多少付出就要求多少回報。
我之所以認為這樣的人是社會不可缺少的,是因為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也能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從不給我們的社會制造沖突或者麻煩。而且他們還在一點一滴地為我們的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這些靠著自己的勞動和汗水吃飯的人,雖然平凡,卻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為并不是人人都有良好而健康的心態(tài)和精神面貌。
汪曾祺作品選讀后感3
最近看完了汪曾祺的兩本書《打漁殺家》和《孤蒲深處》。汪是沈叢文的子弟,所以文字多有受其影響!洞驖O殺家》主要是他的文論,書評,最吸引我的是他如何談寫作的一些資料。
《孤蒲深處》是他的短篇小說集,都是比較有名的一些作品如《受戒》《大淖記事》《八千歲》《歲寒三友》《徙》等,他的小說確切地說更像是散文,是有一點兒故事性的散文。這也很像沈叢文的風(fēng)格。此外他的書并不是個性流行的那種。
讀起來呢,很有生活滋味,讓你覺得不陌生,反而很親切。此外,能夠看得出汪氏的做人處世之淡泊態(tài)度,很有才華但是缺十分地內(nèi)斂謙恭自省。他是江蘇高郵人,秦少游的同鄉(xiāng),我也能夠攀上老鄉(xiāng)的江南之地。水鄉(xiāng)之地的人文歷史故事,不比高原北方的粗放豪爽,但是卻很耐人尋味。
其實,南方多才子佳人,也是我們大家都明白的事情。汪之后大多年是在北京居住,也寫了許多的京派文學(xué)作品,但是他影響深遠的還是他對于故鄉(xiāng)的那些描述和回憶。所以有人也稱他的文章為鄉(xiāng)土文學(xué),但是他卻并不認同。我以為汪最看重的文學(xué)品質(zhì)是平淡自然,他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到寫作的最高境界是平淡自然,也是他的文章最主要的特征。
我常常會想,本是南方人的我卻長在北方,這樣的歷史對我會有多大的影響。如果我一向就在南方或是北方,我可能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對于我的父母來說,他們是讀大學(xué)的時候才從南方到了北方,之后就再沒有能回去,他們不也是一向在流浪嗎人類命運有必須的重復(fù)性,沒有根的人,這樣才能夠四處漂泊,并不覺得有什么難過,或者說是一種自然的選取。倒是那些祖宗多代一向固守一方水土的人,他們不能忍心離開的`多。
現(xiàn)代許多人,不再有那么多故土的觀念,是因為生活的質(zhì)量決定一切其他,故鄉(xiāng)的觀念務(wù)必淡化。但是還是有一些人他們的不愿意離開,是出于一種本能,倒不是他們意識到多么地?zé)釔奂亦l(xiāng)。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認,只有在離開了故鄉(xiāng)的時候,故鄉(xiāng)才有它極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就像汪曾祺,沈從文這些大作家的作品所反映出來的。
沒有失去的人是不明白其寶貴的地方和好處的。我們從離鄉(xiāng)之人的視覺處發(fā)覺一個自己沒有體會過的故鄉(xiāng),也只有從離鄉(xiāng)人的情懷里體會出自己溫暖幸福的真諦。
所以,故鄉(xiāng)的人就應(yīng)感謝離鄉(xiāng)的人,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時時提醒,他們并不明白他們的故鄉(xiāng)是多么地美麗。汪的書所表達的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其實是人類的一個普遍情懷,對于我來說,是勾起我的思鄉(xiāng)之心,引無限共鳴之意的好書。
【汪曾祺作品選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汪曾祺散文》讀書筆記02-21
汪曾祺散文讀書筆記03-23
汪曾祺受戒的讀后感11-24
汪曾祺受戒讀后感12-01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02-24
汪曾祺受戒讀后感范文11-14
《汪曾祺散文》讀書筆記10篇02-21
禮記讀后感,禮記讀后感11-27
《拿破侖轉(zhuǎn)》讀后感_讀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