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禮記讀后感,禮記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禮記讀后感,禮記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記》主要講述了教育制度,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等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么一段話:大學之法:禁于未發(fā)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fā)然后禁,則?格而不勝;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教育教學的第一原則就是禁于未發(fā),意思是在事情還沒有發(fā)生之前就加以防止,和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意思相近,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以及積極的心態(tài),將學生不好的萌芽不好的欲望在還沒有發(fā)出來的時候就鏟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導給他們。結(jié)合我們自身而言,作為未來的小學老師,就一定要具有這樣的能力,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是學習能力最強最需要老師引導的時候,在這個階段,他們的人格就將定型,我們小學老師就應(yīng)該教會他們擺脫可能會形成的惡習,學會真善美。如果發(fā)然后禁則為時已晚矣,因為不好的習慣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難再被改變了。
第二原則當其可,意思是在適當?shù)臅r機給學生進行教育,掌握教育機會,不僅能讓學生學的有興趣,給他的教育印象也會比平時更加深刻。如果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時機,那么再學習的話就很容易力不從心了,之前吳院長也和我們說過,很多小學女教師在工作兩三年后才來考研,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即使學的再苦再累又怎么可能學的進去呢?
第三原則是不陵節(jié)而施,意思是在教學生的時候不超越學生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漸進,每個班上學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作為一個老師不能只看到那些學習能力強的小孩,也要顧及到一些學習知識比較慢的學生,當然最好的就是知識難度能夠適應(yīng)所有的學生,如果教學太過急功近利,比如有的老師為了趕進度,自顧自的講,毫不顧及學生,那么這樣子的教學,實際上是毫無成效的。
第四原則相觀而善,指的是學生之間應(yīng)該互相幫助,共同學習,在學校里如果只知道一味的學習,而不會與人交往,沒有一個朋友,只會讓自己孤陋寡聞,但是擇友的時候也不能選擇品行不好的朋友,當然朋友也不是用來閑聊的,不過在當今社會互相切磋學術(shù)的朋友實在是不多了。
雖然《學記》是三千多年前先人的智慧,但在今日也值得我們學習效仿,作為未來的小學老師,《學記》是值得我們一生都學習的楷模。
《禮記·學記》開篇說得好“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自漢武帝所制定的教育政策后,xx的教育哲學、教育理論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改變。漢武帝在諸子百家里選擇儒家的教學思想為國家的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我們什么?宋朝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揭示”中云:“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大道,這就是儒家教學的總綱領(lǐng)、總原則。教我們平常思維的方法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處事待人接物的綱領(lǐng)有:言忠信,行篤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禮記讀后感,禮記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讀書筆記《禮記》08-10
禮記.大學讀后感范文09-30
論語讀后感,論語讀后感高中11-27
金鎖記讀后感范文 瑣記讀后感11-21
讀后感03-22
讀后感精選03-28
經(jīng)典讀后感04-06
回憶我的母親讀后感《回憶我的母親》讀后感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