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大全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后感1
悠悠華夏五千載,璀璨文化的源頭是《論語》。
于歷史的今天,瞻仰《論語》的演說者——孔子。
這一位文化的傳承者,這一位永遠無法被歲月所磨滅的精神巨人,他用最銳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為時光所塵封的門,于是陽光從錯開的門縫間射進,溫暖充溢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語鋪展起了一條充滿哲理芳香的坦途,于是子子孫孫踏響了成功的凱歌;他用最樸實的教誨鑄造成了一把堅韌的利斧,于是廣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讀《論語》,是一種享受。仿佛靜心獨坐于清泉碧水畔,在煙熏繚繞間,細細品茗!墩撜Z》的字字精華便沉淀在綠葉清茶之中,咀一口,它們就順著舌尖流入體內(nèi),純化了身心,頓覺一陣清香滌蕩胸懷。
讀《論語》,是一次旅行———漫長卻不苦悶。彌留在充滿油墨清香的字里行間,感受著儒學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踏實與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為人”的'仁愛與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慍”的包容與豁達,是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明達與誠懇……道不盡,言不窮,《論語》所充盈的儒家氣息是如此的濃厚,如此的莊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處風景,都足以令我為之心神向往,難以忘懷。
讀《論語》,是一種學習。在品讀間,學習為人處事之道,在“仁”的思維熏陶下,感悟人心之偉岸,讓“自愛”與“愛人”這兩朵人性最美好的芳花,盛開在每一位賢士的心中,“仁”,以最高的道德原則的地位,統(tǒng)率起忠、恕、恭、信、敏、惠、智、勇、剛、毅,作為一位賢士,難道不該以“仁”為終身所追求的目標么?于感悟中,學習修身治學之法,那是“溫故而知新“,是”學而時習之“,那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是“君子欲納于言,而敏于行”……
讀《論語》,是一場洗禮。讓原本枯槁的心靈得儒學的甘霖以滋養(yǎng),讓原本疲乏的思維得精妙的哲語以啟迪;那一句句精奇犀利的言語,那一則則平實卻韻味深遠的文字震醒了你我昏昏欲睡的文化修養(yǎng)的心,澆濕了你我被快步驟的生活烤干的的世界。
讀《論語》,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是精神的點滴精華,領悟到的是思想的深刻。
讀《論語》,于心靈間,蕩漾起一片純凈。
《論語》讀后感2
現(xiàn)代的社會里,處處都應存在著誠信。對于一個國家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對于一個企業(yè)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業(yè)之本。對于每個公民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身之本。
假期里,我又一次捧起《論語》這本書,饒有興趣地品讀起來。在這本經(jīng)典著作里,蘊含著古代燦爛的文化歷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華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處在21世紀的新社會,《論語》仍在文化界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引領著人民朝著未來、文明,跨步前進。
《論語》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最讓我刻骨銘心。從中,可見孔子對誠信的重視。在孔子看來,誠信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范疇,取得人們的信任比什么事都要重要。
“一個月包退,兩個月包換,終身維修。趕快拿起手中的電話訂購吧!”在許多電視頻道中,經(jīng)?吹竭@排山倒海的場面,聽到這聲嘶力竭的呼喊的電視購物廣告。多功能手機,褪黑儀,增高鞋,這一個個廣告里的產(chǎn)品難道真的擁有那神奇的魔力嗎?其實不然。在前幾個星期,新聞里就揭開了電視廣告背后的神秘面紗。主持人帶著大家,一齊總結了電視廣告的種種特點,拍攝電視廣告的招招秘訣。其中主持人舉出了一個典型事例。廣告里介紹的一個號稱“排毒基”的洗腳盆,聲稱只要你把腳放進去,并撒上一點鹽,就可以把你體內(nèi)各個部位的毒素統(tǒng)統(tǒng)地排出來。從電視屏幕上,觀眾分明親眼目睹了那黑黃相間的毒素排出來。然而,買回洗腳盆的消費者發(fā)現(xiàn),不只是放腳,即使放其他的.物品,這水還是會變得渾濁不堪?磥恚@毒素根本不是人體里排放出來的。記者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原來,洗腳水變色是由于洗腳盆里能量泵中的電極和溶于水后的精鹽發(fā)生電解反應所產(chǎn)生的。
無論是在生活、社會的哪一個角落,都應保留著最為珍貴的誠信,才能取得別人對你的信任。失去誠信,就相當于一個健全的人失去了一雙明亮的眼睛,一只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對翅膀。沒有了誠信,宏偉的企業(yè)項目將面臨失敗!沒有了誠信,人與人之間將不再存在著由信任搭建起的橋梁!沒有了誠信,世界將充滿著灰暗與欺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边@《論語》中的名言,教給我們:誠信,是我們的為人之本!是世間最美好的道德品質(zhì)!
《論語》讀后感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為中國人,就要多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孔子是中國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論語》這本書主要是由他的弟子記錄了孔子的思想及言行而流傳于世的。在我五年級的時候,爸爸就要求我讀《論語》這本書了。
《論語》這本書,教給我許多為人處世的'方法。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币馑季褪钦f有三種朋友有利于你,也有三種朋友不利于你。正直,誠實,見多識廣的朋友有利于你,拍馬屁,兩面派,夸夸其談的朋友不利于你。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交對我們有利的朋友,交了好朋友可以彌補我們的缺點,做得不足的地方,可以有好朋友指正,同時朋友有困難,也要伸出援助之手,這樣才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但交了損友,他不僅使你變得跟他一樣壞,甚至可以使你變得更壞。對這句話,我是非常贊同的。
學習,是我們小學生的主要任務,“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死讀書而不會思考問題,就會茫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疑惑不解,最終一無所獲。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既要勤于學習,又要善于思考,不死讀書,把書讀活。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边@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我們學習了一些知識后,再反復地溫習,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獲得更多的知識,有更多的收獲,甚至可以成為一代宗師。
《論語》這部書是道德與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們要深入地了解這部書,學會放棄,學會寬容,學會舍得,學會立志,這也是孔子所要傳達的思想。學了這部書,我受益良多,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學會了怎樣做人,怎樣學習,怎樣提高素質(zhì)。
《論語》讀后感4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薄墩撜Z·子路第十三》
近日,我品讀了一部國學經(jīng)典《論語》,它是儒家思想代表孔子,與他的弟子們共同完成的一部智慧的精華!墩撜Z》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和思想襟懷,千百年來,對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文明發(fā)展都產(chǎn)生著深遠的影響。我閱讀完諸多極富哲理和教育意義的言論與闡述,自然百感交集,收獲了許多真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莫屬“欲速則不達”這一篇了。
我不但知道了這個成語的意思,而且自己也有過刻骨銘心的體會呢!日前,老師在班級考了一次試,試卷一發(fā)下來,我就立刻奮筆疾書,做起了試卷!翱,速度”,心里想的全是第一個做完,忘了還要有質(zhì)量。整個班級鴉雀無聲,靜的連一根針落地都聽得見,偶爾聽見那筆尖“飛舞”在試卷上的“沙沙”聲!鞍。〗K于寫完了!”我把鋼筆往課桌上一擲,身體往后一傾,背倚在書包上。
時間不等人,“嗒…嗒…嗒”分鐘轉到了收卷的時分!笆站!”我信心滿滿地交上了試卷。第二天,成績出來了,“小明100分,小芳100分,小田95分……”我急了,怎么還沒有自己的卷子。我自我安慰,也許后面也有高分插在那兒,可同時又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我考砸了!果然,我考砸了,一題5分,我才考了75分!那個75分是那么的刺眼,但它是我真實的寫照,不去檢查,怎么會考得好?不光要追求速度,同時需要注重質(zhì)量,那就不會考得如此差勁了……想想自己,不正是文中的那個賣橘人了嗎?那樣地急于求成,因小失大。同時,我從自己的'“影子 ”中總結了一個道理,做事應該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向目標前進。
這就是《論語》的智慧所在,這就是孔子的睿智所在。每一句看似平常的話,卻能折射出那么富有深意的哲理,讓我們一起享受國學帶來的智慧啟迪和精神愉悅,讓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論語》讀后感5
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被古今之人奉為圣人的孔子在教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被片片段段的記錄在了《論語》之中,圣人的記憶已漸漸消磨,可是這本儒家的經(jīng)典卻銘記了他前行的足音。由于《論語》遙遠深邃,高不可及,仰望之余只能將些許感受歸功于“小窺”。
《論語》的思想傳承著生命本源的哲學與做人處世的智慧。圣人的眼中四溢的人格魅力如同是盤古手中割裂清濁的巨斧,讓混沌愚昧成為回憶,讓精神越來越來接近天空。如此的心胸,這樣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凝聚著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孔門秘傳。
孔子到底是如何的仁者,又是如何的智者?山山水水道不盡一蓑風雨,川流不息訴不清臨江浩嘆。那是一種真君子來自內(nèi)心的風骨,一種泰而不驕的安閑平和與篤定。幾千年春秋輪回,至圣先師的教誨把握著歷史的脈搏跳動,讓無數(shù)仁人志士獨擎一片天,揮灑著生命的暢想。
輕翻那清香飛揚的書扉,佇足間,里面無數(shù)期待凈化靈魂的歌唱如泣如訴,一問一答,一仰一俯,一顰一笑,無不蘊涵治學為政之道,仿佛在圣人的眼中,天地間只有杏壇的古木為世人遮風擋雨,沒有現(xiàn)實的糾纏與束縛,最后三千賢士面前的是一個迂闊率性,明知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
圣人的深思,經(jīng)歷了歷史的坎坷,走過數(shù)不清的彎路。遠足的道路上有高山,有深淵,有薄冰……可萬千劫難沒有降低圣水的熱度,時至今日,那一股不息的溫泉依舊在世人的`脈絡中流動。自歸去來兮辭官尋樂土,到宰相論政曰:“半部《論語》治天下”,再到于丹在散佚的卷牘中拾掇。古典的精神力量在每一個春秋變遷中慢慢融合。君子的仁愛情懷,孝悌之意,廉恥之心,禮節(jié)之樂,誠信之本,讓生于今日的世人永不斷乳。
《論語》那簡約的語言,穿越了多與少,輕與重的界限,點出了天之大,地之厚的信念?资ト说钠犯襁B同勤學者的性情在薄如蟬翼的經(jīng)書中不斷稀釋出來,然后在人們揚帆遠航中催生出民族靈魂的堅冰,也成為一個民族永久的驕傲。
合上書,帶著它在雨水沖刷后的清新草地上徜徉,繼續(xù)到圣賢的光芒下遠足,讓永生的繼續(xù)永生,讓儒家的奇葩永遠綻放。
《論語》讀后感6
論語讀后感《論語》是我國儒家思想的前年經(jīng)典絕學,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們的提問后所做的記錄;有一部分是回答諸侯國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問題;還有一部分沒有問題,只是記錄孔子的一些言論。因此,《論語》中記載的言論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對我們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例如在“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中,孔子告訴我們?nèi)绾握_對待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在“學而不思則罔,而不學則殆”這句話中,我們知道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空想而不讀書就必然會產(chǎn)生疑惑等等。然而,如果我們仔細閱讀《論語》,除了那些我們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們還會找到一些能夠反映時代背景的語句。
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嘗無誨焉!彼囊馑际牵簩W生主動帶一束肉干來見我,我是不會不教他的。我認為,當今社會的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尊敬老師,老師愛護學生,這些都不需要物質(zhì)來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個年代,學生要送禮才可以得到老師的`賜教,這足以反映出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朽。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意思是說,孔子上朝的時候,與下大夫說話,侃侃而談,從容不迫;與上大夫說話,態(tài)度和悅;君子在場時,說話局促不安。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級的人說話態(tài)度明顯不同,他的做法與當今以人為本、和諧社會是不相符的,充分說明孔子所處時代是一個等級分明的時代。此外,從“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保ㄒ馑际钦f朋友送的禮物如果只有車馬,沒有祭肉,孔子也不會行拜禮)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當時的人們很重視祭祀祖先,即使別人送再多的東西,如果沒有祭肉,主人也不會高興等。當然,雖然在《論語》中,我們看到了一些帶有明顯時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會的腐敗氣息的言論,但從整體上看,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則、治家治國道理,使我們受益匪淺。因此,它仍是一本好書,孔子也毫無疑問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論語》讀后感7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出自《論語》,這是我最喜歡的名言之一,每當讀起這些,我都會贊嘆經(jīng)典的中國文化。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的意思是:如果我們(nèi)齻人一起走在路上,他們身上必定有值得我效仿的地方,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教導我們虛心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品質(zhì),看見別人比自己強的時候,要向他學習;看見別人做得不好的時候,也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這樣的.缺點。
如果我們沒有虛心精神,自己只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不聽別人的意見,那我們就不會進步,只能停留在原地,時間一長,你就會退步,成功的幾率會越來越小,失敗的幾率會越來越大,這樣一來,你也跟一兩歲小孩沒什么兩樣了。
這樣的道理,都是《論語》這本書教給我的!墩撜Z》這本書是一些簡短的句子合成的,但這簡短的句子卻深含了意義深刻的道理,告訴我們該怎么去做,怎么去面對。但有些話,卻要結合實際來理解。
比如說,《論語》里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钡囊馑际牵敻赣H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父親去世后,要觀察他的行為,若是他還堅持父親在世時的行為準則,就可以稱他為一個有孝心的人。其實這樣的孝,片面強調(diào)了兒子對父親的依從,歷史在發(fā)展,人們的言行舉止不能總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后代超過前代,這是歷史的必然。
你的父母如果是一個小偷,按照這個道理,你要繼承父母,做一個小偷,那這一定是好的嗎?不是的,因為你繼承的是壞的,不善的,這樣對自己不好,對自己的家庭也不好。
對自己不好的是,你可能因此會進監(jiān)獄、坐牢,和一些壞人關在一起。這樣,你有可能會變得更壞,做更多壞事。
對自己家庭不好的是:一,你的家人會非常傷心,漸漸跟你疏遠,不再跟你在一起了。二,你的孩子有可能會跟你一樣做一個小偷,這樣下來,你的子子孫孫都會變成小偷。
所以,我們要多看書,多知道更多的知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這樣我們就可以少犯錯誤,更快進步了!
《論語》讀后感8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論語》讀后感!薄白釉唬骸┤收吣芎萌,能惡人!薄白釉唬骸缬兄芄胖,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薄......每每聽著這些讓人感悟深刻的經(jīng)典名言,我便會想起我們中國的第一位仁師——孔子。他是一位取得了不少成就的偉大的以“仁”為主的“全能”良師。我們一想起他,心中就會升起一股自豪感。
沐浴在茫茫的.儒家學海之中,我欣賞著古代“教五子”說過的佳言妙語,學到了很多要想做心胸寬廣的君子應該怎樣面對世人的道理,讓我領悟了許多,體會到了中華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最欣賞的就是第九篇——《顏淵》,它講的是孔子勤學好問的弟子——顏淵與孔子在一起的時侯顏淵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好學精神和孔子對他耐心的教誨,讀后感《《論語》讀后感》。它的開頭篇就使我終生受用,感慨連連: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看了它的解釋,我的感受又更加深入、更崇敬這位大學問家了:
“顏淵問什么是仁德?鬃拥溃骸种谱约海寡哉Z行動都符合到傳統(tǒng)的禮所允許的范圍,就是仁。一旦能約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禮,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是仁人。實踐仁德,全在于自己,難道還靠別人不成?’
顏淵道:‘請問行動的具體準則!鬃拥溃骸缓隙Y的事不看,不合禮的話語不聽,不合禮的話語不說,不合禮的事情不做。’
顏淵道:‘即使我不聰明,也要照老師的這番話切實去做了!
經(jīng)過細細地嚼讀,我在這位大知識家在世時的話語中感悟出了許多人生哲理,但千言萬語終歸是一個字——“仁”。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仁”,世界一定會處處充滿文明!
《論語》讀后感9
第一次完整地閱讀完《論語》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枯燥無味,也沒有什么深層次的體會。但對孔子的形象卻有了和以前不同的看法。
以前總以為孔子是個圣人,但現(xiàn)在越看這本書越讓我感覺孔子并不是一位圣人!白釉唬骸焐掠谟,桓魋其如何?’”看到這一節(jié)時立即引起我的反感。此節(jié)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孔子已經(jīng)把自己當成神使,有些狂妄自大!白雍逼蔽骞(jié)、九節(jié),又一次體現(xiàn)了孔子的自大!班l(xiāng)黨篇”讓我覺得孔子是個強迫癥,因為里邊寫了許多瑣碎的行為規(guī)范,沒做好就不行!白釉唬骸跻游崴ヒ!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由心理學知識可知夢是大腦皮層潛意識區(qū)活動產(chǎn)生的,我懷疑孔子是不是真的想恢復周禮!笆龆笔还(jié)“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難道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人就不會小心謹慎嗎?“好謀而成者也”從這里看得出來孔子并不懂得出謀劃策,這本書中也沒有什么地方有體現(xiàn)孔子有這方面的才能!白釉唬骸窨墒褂芍豢墒怪!蔽也逻@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原因吧!疤┎倍(jié)“有婦人焉,九人而已”還有“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也”似乎體現(xiàn)出孔子對女子的輕視,我倒好奇孔子是用什么觀念看他母親的?
對于孔子的徒弟們,我覺得他們對孔子是盲目的個人崇拜。《論語》就是由他們編寫的.,里邊記錄著一些孔子的生活行為,跟倫理哪怕有一點關系的東西都記上去了。從弟子的言論中可知道他們對孔子是非常尊重和愛戴的,而且不允許他人詆毀孔子。在孔子死后,更是把孔子推向圣人的高度。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笨鬃,圣人,真的是這樣嗎?里邊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
孔子總說著禮,認為君主至上。孔子想恢復周朝的制度,分封制,層層分封,界限嚴明。孔子是一個沒落貴族,恢復分封制意味著孔子可以得到分封。如果孔子出生于一個解放了的奴隸家庭,他還想恢復周禮嗎?
當然,每個人都有兩面性,既有令人稱道的一面,也有讓人排斥的一面,沒有誰是完美的。我認為孔子也不是。
《論語》讀后感10
多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于丹教授編寫的《論語》感悟這部書走進了我的精神世界。我們從小在“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朗讀中長大,但是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非常膚淺的。讀完于丹的這本《論語》感悟后,我才明白先人圣賢為什么說“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也懂得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子的《論語》并不是遙不可及,這位圣人的思想,穿越歷史的滄桑,延續(xù)到今天,依然使我們受益匪淺,讓我們感到溫暖倍至。
于丹說:“《論語》告訴大家的道理,永遠是最簡單的!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我們,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薄墩撜Z》的樸素和溫暖,就在于里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
在我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是高山上一棵高不可攀的勁松。于丹教授把孔子的思想經(jīng)過自己高超廚藝的加工,把一道美味佳肴擺放在我們面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我們許多人生哲理和處世做人的道理。
"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的七個章節(jié)細細品讀后,何為“孝敬”、何為“大智慧”、何為“誠信”……會讓你有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于丹教授筆下的孔圣人,沒有圣賢的架勢,他只是一個平易近人的傳道者,時時為我們傳遞著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正如易中天所說:“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
于丹教授對《論語》的感悟是快樂的、豐富的、給人啟發(fā)的。通過本書的閱讀,我學會了如何修養(yǎng)身性,如何品味人生,只有以淡泊的襟懷、豁達的心胸去面對人生,才能獲得內(nèi)心的那份安靜,正如孔子教導我們的那樣:快樂地生活!
《論語》讀后感11
《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從一年級開始,媽媽就讓我有空的時候多讀讀《論語》,慢慢地,我自己也愛上《論語》這本書,讀著這深奧而耐人尋味的字句,領悟著做人做事的許多道理。
《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八個字,我熟記于心,這八個字時刻警醒著我,做人做事要以它為前提,以它為準則。以前,讀低年級時,我還不能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義。身為小組長的我,為了下課能多玩一會兒,而請別的同學幫我收作業(yè),聽背誦,編些小理由讓自己得以偷懶。放學回家后,我還把這件事打趣著講給媽媽聽,媽媽聽后,眉頭一皺,讓我把《論語》找出來,再讀一讀。當我讀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時,媽媽讓我停下,細細地為我講解其中含義。我這才理解了媽媽的用心良苦,想想這八個字,再想起我為了玩而總麻煩同學,想著想著,我的`臉滾燙滾燙的,為自己偷懶的行為而羞愧不已。是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怎么能強加給別人呢?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泵棵孔x到這句話,我總能想象孔子當時站在河邊,感嘆時光如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那種惋惜與無奈。我們既然留不住時間,那就讓我們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最需要的事情上,做到惜時如金吧!讀《論語》,也讓我慢慢地改掉了做事拖拉的壞習慣。
如果我們對學習缺少興趣,把學習當作無聊、枯燥的事情,那是很難將學業(yè)學好的。不妨讀讀這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得到啟示的。而當你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的時候,就會樂此不疲,漸入佳境。
《論語》是一杯甘醇的美酒,令人回味無窮。那淡雅的書香,耐人尋味的字句,在不經(jīng)意間,洗滌了我的心靈。讀著《論語》,我受益匪淺,在它的陶冶下,我相信我的人生必將變得更美好。
《論語》讀后感12
關于《論語》,從小學就開始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等等,寫小學、初中、高中時,為了增加所謂的文采也會偶爾文縐縐的賦上一句:“孔子曰:……”而知其文,卻誤讀其義。不知今日才知是該慶幸還是自悔。不管怎么樣,少落人笑柄,總不會太負十年寒窗之苦。
曾經(jīng)有人大罵孔子之時,或許罪證之一便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望文生義理解成“百姓應該任其自由發(fā)展,不可讓其有太多學識。”乍一看,好像真的是這樣,沒什么問題,但我們知道古時候有很多的通假字,其要表達之意,若僅此字面意思,目不識丁之人都能理解,那么幾千年來,歷代文人墨客對其的`推崇敬仰與深究,是否太過迂腐或資質(zhì)平庸呢?庸人悲哀之處,或許就在于不自知。 荀子《勸學》中有名言“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在《大戴禮記·勸學》中則是:“鍥而舍之,朽木不知,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此處的“知”,同“折”是通用的。而“折”字,放到原句中,整合起來的意思便有壓迫和強迫之意。至于“由”字,在文中,是否就理解成放任自由,這里不能恭謙的說值得考究,因為必須考究。郭店簡《尊德義》的解讀是:民可使導之。將“由”字,理解成“導”。這樣的解讀更為貼切,作啟迪之意,因此,原句的意思應該是:老百姓只能去引導,而不能強迫或者壓制。
如果這是,愚民思想,那么我想問,什么樣的思想才是不愚民的呢? 孔子曰:“父為子隱,子為父隱”,若是望文生義之解,則當是: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鬃尤舯磉_的是這個意思,那么尊其為圣賢的人們是不是都是傻子?“隱”字或許理解為通“檃”更為貼切!皺a”字的原始意義為使曲木變直的工具,取其矯正之一,因此,父子互隱的意思是父親兒子互相矯正。如果一開始誤讀或者錯度情有可原,那么對孔子關于“諍子”的言論——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之類的言論視而不見,那便不得不懷疑其有惡意陷害之嫌疑,或者是對無知的自我嘲諷。
慶幸之至,我還年輕,慶幸之至,我還有時間。
《論語》讀后感13
《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這本書是孔子的學生及再傳弟子所編纂的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著名的《四書》之一。
我第一次接觸到《論語》時,剛滿10歲,那時我的學習成績中等。為此,我的父母很為我的前途擔憂,但我那時卻滿不在乎。
一次暑假,我來到阿姨家“度假”,本想在阿姨家痛痛快快的玩一下,可沒想到阿姨聽了爸爸的'訴說后,竟把我給“禁足”了,每天不是讓我寫作業(yè)就是看書,可我一門心思想著玩,哪里是在看書。所以只要阿姨不在,我就不寫作業(yè),在那里玩。當阿姨發(fā)現(xiàn)了我的計劃后,并沒有處罰我,而是把她剛買的《論語》遞給了我,并且還有一本“翻譯書”,就這樣,我第一次接觸到了《論語》。因為我不懂文言詞語的意思,所以帶著孩子特有的好奇心,認真的看了下去。就這樣越學越覺得有意思。漸漸地我愛上了《論語》。我發(fā)現(xiàn)了其中許多的奧妙。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弊x懂這則論語后,我明白了學習的正確方法,也知道了我學習成績不高的原因。又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則論語_也是談學習方法的。它告訴了我學與思的關系:只讀書不思考,就會迷惑兒無所得;只是空想?yún)s不去讀書,就有陷入邪說的危險。而我最喜歡的卻是“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這則《論語》讓我明白了什么是智慧,明白了某些道理就是明白,不明白就不明白。不要不懂裝懂。不懂要敢于請教別人。這才是智慧的選擇。
現(xiàn)在學校開展了“經(jīng)典誦讀”活動,參加這一活動后,我能更好的理解《論語》精神。是《論語》教會了我正確的學習方法,端正了我的學習態(tài)度。把我從學習成績的“低谷”拉了上來,也是它讓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是它讓我知道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默而識之,誨人不倦!、“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其實世上并沒有聰明與愚笨之分,我們感覺的聰明與愚笨僅僅是我們的心理感覺而已。一個好的學習方法,或許是你走向成功的關鍵,也許你沒有發(fā)現(xiàn),沒有察覺。那你現(xiàn)在從頭開始,好好地讀讀《論語》吧,里面有很多關于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的經(jīng)典名言或許會對你大有裨益。
《論語》讀后感14
《論語》是我國的經(jīng)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細細品來,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里行間。
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從小就聽說什么“君子動口不動手”、“觀棋不語真君子”等,感覺君子就像個呆呆的人似的。事實上,君子就是孔子他們?nèi)寮覍W派的一種自稱,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斗”,都體現(xiàn)了君子的優(yōu)良品質(zhì)?鬃诱f“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在孔子眼中一個可以稱為君子的人一定要有一顆寬容待人的心。藺相如以寬容之心對待廉頗的刁難,展現(xiàn)了君子的博大胸懷!熬犹故幨,小人長戚戚!庇晒胖两竦拿搜攀浚切┢返赂呱、學識淵博的君子們哪一個是沒有寬容坦蕩的'胸懷呢?與君子相對的當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壞人,只是素質(zhì)沒有君子高罷了!墩撜Z》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shù)年U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質(zhì)地位往往與小人相差甚遠。毛澤東說過:“小人累君子,君子當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笨梢娋拥奈镔|(zhì)生活是那么的悲慘!
君子還應講求誠信。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沒有信用的人,在社會生活是很難立足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治理國家也應該講求誠信。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梢,講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還能給人們帶來福運。
當然,作為君子還應當有很多別的品質(zhì),比如善于反省,敏而好學,虛心求學,不恥下問。還要胸懷天下,以天下為己任。要注重禮儀,不做違法亂紀的事等等。盡管并非孔子的所有思想觀念都與我們現(xiàn)代社會相符合,但是在《論語》一書中所講的做人道理值得我們?nèi)シ此,去學習。
《論語》讀后感15
學德,學禮,學態(tài)度;學智,學道,學做人;必以《論語》學先。
——題記
古有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其中《論語》最為接觸較多,它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對后人深有影響。本書從世間多方面概括,講述了人應為,人應不為的各種事情。從《論語》中,可以讓我們悟到許多人生中事物的一些道理。
《論語》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讓我明白,無論何時都要向別人虛心學習,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爸疄橹恢獮椴恢,讓我明白學習上應該抱有求實的態(tài)度,任何時候都必須誠實對待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的事情,不讓自己處在半壺水響叮當?shù)臓顟B(tài);“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讓我明白,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約束別人的想法,應該不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換個角度盡量去接受它,不要固執(zhí)的讓別人去完成,那樣就打破了和諧;“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讓我明白了,在讀書的過程中不能對自己的衣著過于注重,不要以求知為借口而與人攀比,這種行為完全辱沒了讀書的真正用意,不能做這種人兒讓別人瞧不起。還有許多言語讓我感慨萬千,讓我從中領悟到不少道理,給了我不少的人生啟示。
這幾天,我對《論語》又有了近一步的認識,讓我學到了許多東西?纯鬃拥臑槿宋覍W會了品德;看弟子對孔子的行為,我學會了禮儀;看學生積極向孔子學習,我學會了學習的態(tài)度;看孔子出事鎮(zhèn)定自如,我學會了鎮(zhèn)定;看孔子以諸多的行為和方法來教育學生,我學會了他的智慧;看《論語》記錄的`孔子的話,我學習了做人的道理。也許有時一件相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對待會得到不同的結果。當國家與國家發(fā)生矛盾的時候,大多主張兵戎相見,而孔子主張以“仁”治理天下。這本書對我們青年的影響力著實不小,我們應該更深一步地去了解它,讓它對自己以后的人生產(chǎn)生更大的幫助。
四書之一的《論語》,值得去讀,值得去看,因為它給你的人生影響非同小可。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讀后感,論語讀后感高中11-27
《論語》教案02-17
《論語》的教案03-04
《論語》讀后感[精選]09-19
《論語》讀后感(經(jīng)典)11-18
【經(jīng)典】《論語》讀后感11-18
【經(jīng)典】論語讀后感11-01
《論語》讀后感01-14
[精選]《論語》讀后感01-08
論語讀后感(經(jīng)典)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