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合集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
我最近閱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的一部分,書中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閱讀”二字。在他的這么多的建議里,不止一次提到閱讀,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fā)源地!薄盁o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睆乃倪@些話語,足以看出他對學生閱讀的重視。
其實,學生要閱讀,我們教師同樣需要閱讀。人們常言: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要備一桶水,而教師的這桶水必須是不斷更新的`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閱讀,不斷地更新的知識。可我們都在說著“教師的時間哪里來?教師和所有人一樣,要做家務,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讀書也是疲于應付,以至自己在教學中筋疲力盡,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種負擔。蘇氏在書中就給我們指明了方向: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2
善于幫助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不斷進行新的觀察的教師,能達到這樣一種效果:連接著學生的知識越“老”就越鞏固。
——《給教師的建議》
這是書中的第21條“教學生觀察,教學生細看”。想到在學習《圖形的運動》這一單元時,我就有些感觸。在學習的軸對稱圖形、平移、旋轉時,我們就可以起去觀察生活中的現象,觀察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比如蝴蝶,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旋轉?比如坐纜車,比如擰水瓶蓋。
用心的學生能根據細看周圍世界的現象,聯系到所學的知識中去學習,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就更能達到“學生的知識越‘老’就越鞏固”這一效果。不夠細心的`學生就需要我們的提醒,慢慢培養(yǎng)他們觀察的習慣,從而讓學生獲得‘觀察周圍的生活能獲取知識’的體驗。
我相信任何知識若能與生活相聯系,那么學生掌握的知識肯定更牢固。一個善于觀察的學生肯定是一個細心嚴謹的學生。引導學生觀察的行為,更能吸引學生對知識的興趣。所以要教學生觀察和細看周圍世界的現象。
學生觀察大自然生命的蘇醒的時候,我們觀察學生生命的蘇醒!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3
今天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第21條《興趣的秘密何在》,他說:“所謂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看到這,使我想到了中國的`一句老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是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效率自然會非常高。那么興趣的秘密何在呢?簡單地說,便是學生喜歡。因為喜歡所以學生情趣盎然,因為喜歡所以課堂效率高。
所以,激活學生的求知欲,尋找學生的興趣點,才是教師作為文本與學生之間樞紐的關鍵所在。激發(fā)學生興趣還要保持住學生興趣,才能使一堂課深深吸引學生,學生感興趣了,就可以投入無限的熱情,而這些熱情便是他們打開知識殿堂的大門。
讓我們不斷充實、錘煉自己,關注學情,使學生對我們所任的學科充滿興趣,讓我們的教與學變得更快樂更高效。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4
在每天的教學工作中,你有沒有這種體會:"沒有時間"。每天的時間被必須做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教育學生等工作占據著,沒有一絲空閑。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第二小節(jié)中講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文中也提到了這一令人苦惱的問題,但看完之后使我深受啟發(fā)。書中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閱讀中來!懊刻觳婚g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們大河一般。” 要給孩子們一碗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閱讀則是給教師提供“水”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的讀書,不斷的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里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么到他有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成為2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于讀書。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持之以恒的讀書會讓你的備課變得輕松,在課堂上不再是照本宣科,你的課堂將變得充滿了吸引力,孩子們的注意力都在你的課堂上,自然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將被調動起來,課后輔導的時間就減少。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5
關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愿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須在潮濕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yǎng)。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須,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彼@個比方很恰當,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yǎng)。
我們會發(fā)現,學生在低年級時,學習積極性也很高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傻搅烁吣昙,有的學生對學習有些無所謂了,學習成績也下滑的很快,任憑老師怎么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這些孩子的學習興趣慢慢的減退了,消失了,而我們做教師的有沒能及時發(fā)現,及時引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因此,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鉆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讓學生始終對學習有興趣,并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文章:
[精選]《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03
(精選)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1-08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3-16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3-17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3-17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1-15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2-07
【優(yōu)】《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02
【優(yōu)秀】《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09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