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史》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史》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史》讀后感1
數學的歷史源遠流長,而通過這本書我對數學的歷史有了基礎的了解。讓我初步了解了數學這門科學產生與發(fā)展的歷史過程,同時也感受到了數學家們的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以及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總而言之《這才是好讀的數學史》從數學的源頭寫起,分別介紹了古希臘,古印度,古巴比倫,古代中國,以及中世紀歐洲,這本書詳細的介紹了每個國家的數學發(fā)展,同時聯(lián)系了地理,將數學在世界版圖上鏈接起來。
其中在阿拉伯數學中,提到了帕斯卡三角形,也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楊輝三角,讓我更加了解了楊輝三角,以及阿拉伯人在幾何學和三角學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
一說起π,就想到了3.1415926……這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的數?搔凶畛醪⒉皇潜硎疽粋數,而是希臘字母對應英文字母的P。可見π的歷史悠久。書中也舉例了從約公元前1650年到20xx年,人們從只能計算圓的周長的近似值到可以用現(xiàn)代計算器計算沒有誤差?梢姅祵W家們對數學的執(zhí)著。
這本書結合歷史地理為我們講述了與眾不同且吸引人的數學史,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數學獨一無二的魅力。
《數學史》讀后感2
今年的寒假出奇的漫長,在這漫長的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我不怎么喜歡的書――《數學史》,為什么不喜歡呢?是因為我很多不懂,但是讀著讀著我就喜歡上了,《數學史》記錄著人類數學歷史發(fā)展的進程,讀了它,我有一點膚淺的'體會。
體會一:數學源自于與生活的需要與發(fā)展。
書中寫到:人類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具有識辨多寡的能力,從這種原始的數學到抽象的“數”概念的形成,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人們?yōu)榱朔奖阌谏畋阌辛怂阈g,于是開始用手指頭去“計算”,手指頭計數不夠就開始用石頭,結繩,刻痕去計計數。例如:古埃及的象形數字;巴比倫的楔形數字;中國的甲骨文數字;希臘的阿提卡數字;中國籌算術碼等等。雖然每種數字的誕生都有不同的背景與用途,以及運算法則,但都同樣在人類歷史發(fā)展和數學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前進。
體會二:河谷文明和早期數學在歷史的長河一樣璀璨奪目。
歷史學家往往把興起于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中國和印度等地域的古文明稱為“河谷文明”,早期的數學,就是在尼羅河,底格里斯河與幼發(fā)拉底河,黃河與長江,印度河與恒河等河谷地帶首先發(fā)展起來的。
【《數學史》讀后感】相關文章:
《數學史》讀書筆記04-22
《數學史》讀后感05-27
數學史的個人讀書筆記01-14
【實用】《數學史》讀后感15篇05-28
讀后感|讀后感大全03-30
簡愛讀后感_初中讀后感02-15
《拿破侖轉》讀后感_讀后感01-10
關于詩經讀后感 讀后感05-17
史記讀后感想最新 讀后感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