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演講稿【通用5篇】
演講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生演講稿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學生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我們學校初中部二年級的學生xxx,今天在這做這樣演講的分享,感謝大家能來聽我的演講,感謝大家的支持,我能夠擁有這份榮幸。今天在此演講的題目是《講社會公德,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社會公德是我們要去遵守的行為準則,是在社會中人們約定俗成的一個道德要求,是我們在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規(guī)范和要求,是我們維持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的一個條件。我們作為中學生,這些也是必須要去遵守的,社會公德有五個內(nèi)容:文明禮貌、助人為樂、保護環(huán)境、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這些在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里面也是需要我們進行遵守的,且還是自覺,因為社會公德指社會公同利益的道德,我們要講這個公德,其實也是在維護個人的利益,個人的`利益包括在社會公共利益之下,我們有義務要去講社會公德。
我們在生活中,對于社會公德的五個方面的內(nèi)容,是隨處可見的,當別人提供幫助時,我們要禮貌說“謝謝”,當我們在一個公共的環(huán)境時,要顧及他人讀的感受,做人做事皆要文明。面對需要幫助的人,在我們能力范圍內(nèi)要去提供幫助,樂于去助人,F(xiàn)在我們所生存的這個環(huán)境,它賦予了我們很多,所以我們是有責任去保護環(huán)境不受到破壞的。我們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校外,都要去愛護公物,公物是大家公共使用的,就理應去保護。遵紀守法是我們公民必須要去做的,每個人在這方面都有責任。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是個學生,就不去講公德,要知道不講社會公德的人,在社會上都是要被討厭和厭棄的,我們不能做這樣的人,進入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就必須要去學習和有作為。身為祖國一員,社會公德是對我們的一種道德約束,是為了更好的建設這個社會,而我們是中學生,更有這份責任和義務,畢竟我們受著國家的好,自然也是要去回報的。平時做事情,都要去講社會的公德,為他人著想,為這個社會盡一份力。
同學們一定要記住講社會公德的人,他在哪都會受他人歡迎,都會有好的口碑,個人的品德也是好的,跟這樣的人相處才會舒服,因此我們也要做這樣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就要講社會公德。
謝謝大家!
中學生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八(2)班學生代表,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有一本同名的書,講述的也就是這個道理,做人應該懷有一顆平常心,不因他人夸贊而得意忘形,也不要認為自己就應該比別人強。別把自己看得太高,也不要苛求事事能夠得償所愿,從自己理想的高峰跌落到現(xiàn)實的低谷中絕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可能大家都聽過一個故事:一只駱駝,辛辛苦苦穿過沙漠,一只蒼蠅趴在駱駝背上,一點力氣也不花,也過來了。蒼蠅譏笑說:“駱駝,謝謝你辛苦把我駝過來。再見!”駱駝看了一眼蒼蠅說:“你在我身上的時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你也沒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沒有什么重量,你別把自己看太重,你以為你是誰!
確實如此,你所認為的你,只是你所認為的,并不代表其他人的看法!澳阋詾槟闶钦l?這個世界離了誰地球都一樣轉(zhuǎn)。”
做人應該懷有一顆平常心,這對任何人都有益的。也許做到很難,但你要知道,這種心態(tài)是一種境界。它代表著一個人心態(tài)上成熟。也許駱駝的故事有些抽象,那我就和大家說說我真實的經(jīng)歷,曾經(jīng)的我就是那只有些自以為是的`小蒼蠅。
我是一個從縣城轉(zhuǎn)學到市里的學生,當父母告訴我轉(zhuǎn)學后要努力適應新環(huán)境時,我不以為然,不就是換了一個學習環(huán)境嗎?沒什么大不了?涩F(xiàn)實總是能給活在夢中的人沉痛一擊,而這一擊也徹底地擊醒了我。一次測試后,畫滿了大紅叉的試卷是如此的刺眼……我開始失去信心,一整天愁眉苦臉,身邊的人們都苦口婆心地勸我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終于,在媽媽與我的第N次交流中,我吐露了自己的心聲:“我以前,不是這樣的啊,怎么來了這邊之后,就成了榆木腦袋,無論怎樣思考都沒有答案了呢?”這不就是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比他人能力要強的結(jié)果嗎?
北京大學開學的日子,一個新生攔住了一個看門的大爺,讓他幫忙看一下箱子。第二天才發(fā)現(xiàn),這個看門的大爺,居然是北京大學副校長,著名學者季羨林。這位被稱為“學界泰斗”的學者,竟然肯如此地看輕自己。這說明了什么呢?越是成功的人,就越能放下所謂的“架子”。別把自己看得太重,這樣才能活得自由,活得瀟灑。
這世上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但少了誰地球都還轉(zhuǎn),人們也都像往常一樣生活,沒有誰會因為你而放棄一切。
別把自己太當回事!拒絕活在別人的看法中,為自己保留一份本真,保留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我的發(fā)言完了,謝謝大家!
中學生演講稿 篇3
今天我想跟大家談談“習慣”。談習慣之前呢,我們先要知道什么是習慣。百度百科上對“習慣”的定義為積久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是在長時期里逐漸養(yǎng)成的,好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我常常在一些“雞湯”似的書籍里看到這樣的話:習慣決定人生,習慣對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它所舉的例子也是相當有正能量的。比如如果你每天讀一本書,那么一個月后,你會逐漸養(yǎng)成每天讀書的習慣,久而久之你會擁有一個充滿知識的大腦;再比如如果你每天鍛煉一個小時,那么一個月后,你會逐漸養(yǎng)成每天鍛煉的習慣,久而久之你會擁有腹肌甚至是別人很羨慕的身材。也許你聽到這里你會覺得一點問題都沒有,OK啊。事實上,心靈雞湯說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而人們往往會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習慣所帶來的弊端。
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人。在一開始接觸時,他會先把丑話告訴你:我這人習慣說話比較直,是個直腸子。然后在相處的過程中,他會說一些自以為比較直(其實在你聽來是相當刻薄的話)。當你最難過的時候,他不懂得怎么去安慰你,甚至會說出一些讓你當眾難堪的的話,甚至是嘲諷你。好,這個時候,你忍無可忍,跑去跟他撕破臉的時候,他反而會義正嚴詞地對你說,不要來指責我的過錯,這是我的一種說話習慣。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反省一下,當我們做錯事時,會不會以“我習慣了”為借口,更可怕的是,為了證明這真的是一種習慣,我們會一而三再而三地犯錯,以自我為中心,不聽他人的勸告。這就是習慣給我們帶來的弊端:惰性。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社會是不會因為惰性而停止它發(fā)展的腳步,也不會因為習慣而一成不變。那么當我們處于這個多變的社會時,比習慣更重要的是adaptation和challenge,適應和挑戰(zhàn)。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新的事物,甚至再過一年多的時間,我們即將告別高中生活,去融入新的集體,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學會適應和去挑戰(zhàn)。如果你因為習慣不想改變,那么你會被孤立甚至是被這個社會淘汰。
當然,今天我并沒有全盤地否定習慣,一個良好的習慣確實可以收益一生。我只想告訴大家的是,當我們做錯事時,不要以“我習慣了”為借口,而比習慣更重要的是適應和去挑戰(zhàn)。
中學生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XX區(qū)實驗中學初一四班的衡敏。洪戰(zhàn)輝,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曾用他那瘦小的臂膀和堅強的意志使無數(shù)人感動。下面,我為大家講一講他的故事
洪戰(zhàn)輝是XX懷化學院的一名大學生。父親突患間歇性精神病后,摔死了一歲大的女兒,卻把一個被遺棄的女嬰撿回家,母親不堪家庭重負,棄家出走。從十二歲起,洪戰(zhàn)輝就支撐著一個父親生病、母親出走、弟弟上學、撿來的小妹妹要人照顧的家。1997年,洪戰(zhàn)輝考上了XX省重點中學,他開始帶著三歲的妹妹上高中;xx年考入懷化學院,他又帶著妹妹上大學,十多年來,靠做小生意和打工賺來的錢維持生活、供妹妹上學。他說:“一個人能自立自強才是最重要的”,盡管生活拮據(jù),他卻從沒有申請過特困補助,也不接受任何捐款。
洪戰(zhàn)輝肩負家庭重擔、攜妹求學的感人事跡,展現(xiàn)了挑戰(zhàn)困難,積極進取的人生追求;展現(xiàn)了自強自立,奮發(fā)學習的奮斗精神;展現(xiàn)了對家庭對親人對社會敢于負責的傳統(tǒng)美德。
聽完了他的`故事,相信所有人都為之動容。他是萬千大學生的代表,更是千萬中學生的楷模。
我們是21世紀的新主人,我們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棟梁。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我們要這樣做:在學校,我們要努力學習,尊敬師長,團結(jié)同學,豐富課內(nèi)外文化生活;在家,我們要孝敬父母,主動幫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在社會,我們要遵守法律法規(guī),遵守社會公德,樂于助人。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稱得上是時代合格的中學生。
最后,希望我們每一位中學生牢記我們的責任。為爭做時代合格的中學生努力奮斗。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中學生演講稿 篇5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美德在我心中》。
時間如水,生命如歌。21世紀的朝陽已冉冉升起,歷史飛越,譜寫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輝煌,在這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我們中華民族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昂揚銳氣,“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等等。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來,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就熔鑄在團結(jié)統(tǒng)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我們不能忘記!
無數(shù)的中華兒女,一代接一代,傳承著中華美德,傳遞著中華民族奮進的圣火。
忘不了,他們?yōu)槭匦l(wèi)家園,穿梭在刀光劍影中的身影;忘不了,他們?yōu)檎韧┧笤趶U墟中的身影;忘不了,他們?yōu)閯?chuàng)造明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的身影……
正是他們,挺起了中國人的脊梁,凝聚了偉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古老而又的問題。偉大的詩人艾青寫道:“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是的.,我愛他的勤勞簡樸,愛他的自強不息,愛他的謙恭禮讓!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tǒng)美德,將永遠銘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然而,在傳承美德的路上,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諸多難堪與困惑。
“弘揚民族精神,愛我錦繡中華”這句話幾乎全國人民都知道,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被稱為禮儀之邦,中華美德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我們每次在外國人面前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不由得感到自豪起來,滔滔不絕的說著祖先們的那些精神,說什么要向他們學習,可是誰有做到了呢?
我們可以弘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精神可以不必做的那么大,不用做的要人人都知道。同學們,當你向老師和長輩們彬彬有禮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寬于待人、嚴于利己”的時候;當你敢于承認自己錯誤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傳統(tǒng)美德和弘揚民族精神嗎!讓我們的生命煥發(fā)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yōu)閾碛幸蛔利惖募覉@而自豪,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講文明、懂禮貌、誠實守信!
某些人總是感嘆“世風日下”,在這個經(jīng)濟日益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道德是否真的一再貶值呢?我覺得不能這樣簡單的認為。畢竟,作為一個中國人,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都或多或少有著千百年來民族美德的沉積,都有著對道德的認知與認同。因為美德在我心中,在每一個中華子民的心中。
我們是21世紀的新少年,走在建設祖國的長征路上,任重而道遠。我深深體味到,我們既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者,又是體現(xiàn)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者。在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我們身上,寄托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因此,我們更要傳承中華美德,培養(yǎng)民族精神。
只要中華美德在人人心中,祖國就會欣欣向榮。
【中學生演講稿】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中學生演講稿09-09
中學生演講稿【精選】09-20
中學生演講稿[精選]08-29
[經(jīng)典]中學生演講稿09-04
中學生演講稿11-25
中學生演講稿[經(jīng)典]08-28
中學生演講稿(精選)08-16
(精選)中學生演講稿08-24
中學生演講稿04-29
中學生演講稿(經(jīng)典)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