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乞巧》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說課稿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乞巧》說課稿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乞巧》說課稿范文1
尊敬的各位老師們:
大家好!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和說教學過程和板書設(shè)計五幾個方面向各位評委老師匯報一下我這堂課的設(shè)計意圖,我說課的是《29古詩兩首——乞巧》。
一、說教材
《乞巧》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八組的開篇精讀課文。這組課文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再一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快樂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豐富。《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也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而且淺顯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故事。人們乞巧,祈求的是用靈巧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用智慧創(chuàng)造生活,這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種美好的愿景。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單元訓練項目,結(ji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正確讀寫“今宵、碧霄”等詞語。
2、背誦古詩。
3、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nèi)容,抓住詩的特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詩詞的好習慣。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結(jié)合古詩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
1、誦讀古詩。
2、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確定為: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說學情
多數(shù)學生對這首詩并不陌生,甚至已能朗朗上口。三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jīng)掌握了一點學習古詩的方法,但他們對文本的深入理解還需教師的指導。因此,教師在學生學習古詩的過程中,應(yīng)適時適度的進行引導啟發(fā)。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感悟詩境、體悟情感的目的。
三、說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诖,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創(chuàng)設(shè)情景、聯(lián)系生活、講授、引導想像來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如:創(chuàng)設(shè)情景法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法可以系統(tǒng) 1 的傳授知識,充分的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此外,我還借助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
四、說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感悟法和想象悟情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一)激趣導課,整體感知
1.看圖片猜神話故事。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運用課件呈現(xiàn)圖片,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2.知作者,解詩題
(二)明確目標,自主合作
。ㄈ┱故窘涣,品味感悟
1.通詩文,品詩韻
在這里我緊扣“讀通”這個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學提示”自學古詩。然后讓學生自由讀詩。通過個別讀、范讀、齊讀,角色互換著讀等多種方式讀通詩文,品讀詩韻。相機學習生字“霄”,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指導。
2.懂詩意,展想象
首先讓學生在自讀古詩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對照注解想想每句詩(詞)的意思,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在頭腦中把文字轉(zhuǎn)化為畫面,讀中感悟體會詩的意境。我是這樣處理的:(古詩逐句逐句的學習分析最后整體說說這首古詩的意思,或告訴的道理)(俗話說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毙抡n程標準中明確指出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痹趯W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中,能夠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從而受到情感熏陶,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3.入詩境,悟詩情
。ㄋ模┻_標檢測,拓展延伸
(五)布置作業(yè),鞏固練習
七、板書設(shè)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簡明的將授課內(nèi)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背誦古詩。
以上就是我從說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shè)計七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希望各位老師對我的說課進行指導和批評,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謝謝!
《乞巧》說課稿范文2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文章是《乞巧》,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shè)計這幾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乞巧》是九年制義務(wù)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課文,本課主要是圍繞本單元專題“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而選編的。《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的一首古詩,詩人通過描寫人們乞巧的盛大場面來表達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本詩想象豐富且內(nèi)容較淺顯易懂。
因此,根據(jù)《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jié)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寫4個生字。2.了解牛郎織女的故事。
3.理解詩中字詞的意思及整首詩的意思,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4.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正確、流利地背誦古詩。教學重點:
1.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意境,展開豐富的想象。
2.準確、流利地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的意境,展開想象的思維。
二、說教法學法
接下來,我將說一說關(guān)于這篇課文我所運用的教法以及引導學
生學習的學法。
都說“教學有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且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我準備采用“故事導入法”來導入課題,再運用“重點字詞剖析法”“適時點撥法”以及“朗讀法” 來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完成本課的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
現(xiàn)在,我將重點說一說我的教學過程,本節(jié)課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 故事導入,學習課題、初讀古詩,把握節(jié)奏、再讀古詩,自主探究、精讀古詩,深入學習、整體領(lǐng)悟,課后拓展
。ㄒ唬┕适聦耄瑢W習課題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采用講故事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對本首古詩的學習興趣。我以牛郎織女的故事引出七夕節(jié),再由七夕節(jié)拓展到乞巧節(jié),由此也就導出了本課課題乞巧。因為三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因此接下來,我會直接板書課題“乞巧”,在板書的同時,我會提醒學生注意書寫的筆畫筆順(“乞” 下邊為橫折彎鉤,“巧” 左邊的工字最后一筆為一提),之后就是齊讀課題。
為了加深對課題的理解,接著我會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課后的資料袋,提取相關(guān)的重要信息。
。ǘ┏踝x古詩,把握節(jié)奏
在學生們借助資料袋了解到乞巧是在七夕的夜晚也就是農(nóng)歷的
七月初七,人們向織女乞求靈巧與智慧之后,我就領(lǐng)導學生進入古詩初步的學習。在這里,我會先介紹一下有關(guān)詩人林杰的相關(guān)信息,之后就是初讀階段,由學生自由朗讀,并提出要求(讀準字音,找準節(jié)奏)。
接下來是檢查讀書情況,我會抽幾位同學朗讀古詩,并做出適當?shù)狞c評,最后提出古詩的節(jié)奏,接著要求學生在正確把握節(jié)奏的情況下齊讀古詩。
。ㄈ┰僮x古詩,自主探究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我再次要求學生們自由朗讀古詩,并要求學生試著理解詩中的一些詞句的意思。然后學生將自己對本詩的一些領(lǐng)悟與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流,并對仍不能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這樣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探索能力,從而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接下來,我會抽同學匯報小組探究的結(jié)果,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出詩文內(nèi)容的兩大版塊,即“天上相會”、“人間乞巧”。
。ㄋ模┚x古詩,深入學習
之前已完成了對詩文大意的理解,接下來就是深入學習古詩。這里是本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首先我會讓學生齊讀古詩第一句,之后引導學生學習形近字“宵——霄”,在解決“今宵”與“碧霄”的.意思后,引導學生翻譯“七夕今宵看碧霄”。
接下來進入第二句是詩的學習,同樣,我會要求學生齊讀本句。之后提出“河橋” “渡”,在解決“河橋”字義的理解以及生字“渡”的學習后,引導學生翻譯“牽牛織女渡河橋”。在前兩句詩意理清之
后,就是對詩意的情感把握,這里我會引導學生感悟牛郎把織女相見時的激動與喜悅,以及我們不忍心打擾如此難得的幸福時刻的情感,最后通過學生的朗讀來檢驗他們對兩句詩意境的把握。
解決了關(guān)于“天上相會”的詩句理解,接下來就是引導學生對“人間乞巧”兩句詩的學習。首先,我會要求學生們齊讀三、四兩句。接著,我會抓住“家家”兩字來引導學生了解乞巧的人很多,從而引出乞巧的方式,并由學生根據(jù)課后資料袋來了解“望月穿針引巧”,也由此來幫助詩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的理解。而在學習“穿盡紅絲幾萬條”時,我會追問“幾萬條,真的有這么多嗎”“詩人這樣寫是想表達什么意思呢”,再加上“家家”、“穿盡”來深入引導學生領(lǐng)悟“人間乞巧”所表達的意境及其思想感情(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追求幸福的強烈愿望)。最后就是對最后兩句詩進行翻譯。
。ㄎ澹┱w領(lǐng)悟,課后拓展
接下來就是對古詩的整體回歸,先由學生們齊讀古詩,再由同學自愿翻譯整首詩的意思。在檢驗學生整體意思把握比較準確后,我再將整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一遍。
接著就是對古詩思想感情的領(lǐng)悟,同樣先由學生自己說,之后我再將學生所說進行總結(jié)及補充。
之后就是背誦古詩,在這里我將以比賽的形式完成背誦。以正確、流利為背誦要求,先自由背誦,再抽學生背誦。
最后,以“收集其他有關(guān)牛郎織女或七夕的故事”為課后拓展,并結(jié)束教學。
四、說板書設(shè)計
29、乞 巧 天上相會 宵——霄
人間乞巧
最后,我將說說我的板書。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wù)的目的,我采用了a結(jié)構(gòu)式板書,因為《乞巧》一詩主要是圍繞“天上相會”與“人間乞巧”兩個方面來描寫的,所以我的板書也是從這兩個方面進行板書。這樣板書既抓住了文章的重點,突破了難點,也使文章線索清楚,讓人一目了然。
《乞巧》說課稿范文3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文章是《乞巧》,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 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shè)計這幾方面進行我的說課。此次課程我將一改前面的“填鴨式”教學,大膽加入創(chuàng)新元素,時尚元素,引導學生真正進入新課標改革——快樂學習。
一、說教材
《乞巧》是九年制義務(wù)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的一篇課文,本課主要是圍繞本單元專題“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而選編的。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的一首古詩,詩人通過描寫人們乞巧的盛大場面來表達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本詩想象豐富且內(nèi)容較淺顯易懂。前兩句寫的是牛郎織女的傳說,后兩句描寫的乞巧這一傳統(tǒng)習俗,畫面豐富,充滿了想象空間。其豐富的想象空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古人的視角再現(xiàn)當時的乞巧盛況,初步建立學習民間古詩和神話古詩的方法和態(tài)度,體現(xiàn)文化的傳承有序。
二、說學情
三年級學生學習古詩還處在接受的階段,因此我力求應(yīng)以幫為主,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形式上的多樣化,視覺上的沖擊,聽覺上的刺激,情緒上的調(diào)動,讓生活經(jīng)驗尚淺的學生進入古代神話的情境中提高他們的想象力,通過提疑解疑領(lǐng)悟詩的意思,從而滋潤他們的心靈,啟迪他們的思想。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jié)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
際,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認寫生字“乞、霄、宵、渡”,根據(jù)偏旁不同識記“宵”與“霄”的字形和字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理解詩中字詞的`意思及整首詩的意思,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初步探究與傳說、神話的有關(guān)內(nèi)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對民間故事和神話興趣。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流利讀通古詩,準確讀懂古詩。
難點:體會詩中的意境,展開豐富的想象。
五、說教法學法
接下來,我將說一說關(guān)于這篇課文我所運用的教法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學法。都說“教學有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且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我準備采用“游戲?qū)敕ā眮韺胝n題,再運用“故事穿插法”、“提疑解疑法”“情境導入法”以及“多形式讀演法”
來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完成本課的教學。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螒蛘{(diào)動,激趣入題
學習其實是一種游戲,如果讓學生把學習當作游戲來看待,他們更有
興致,因此,我采用游戲來調(diào)動對本首古詩的學習興趣。我先念出古詩的前句然后讓學生說出古詩后面的句子。當然這些古詩都是有關(guān)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再由此引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首有關(guān)節(jié)日的七夕節(jié)的古詩導出課題“乞巧”齊讀課題。
。ǘ┧淖x合作——讀、問、解、誦層層推進
1、初讀古詩,讀準生字詞讀出節(jié)奏。
初讀階段,由學生自由朗讀,并提出要求(讀準字音,大聲朗讀)。接下來是檢查讀書情況,我會抽幾位同學朗讀古詩,并做出適當 的點評,利用生字卡片引導學生學習四個生字詞。最后提出古詩的節(jié)奏,接著要求學生在正確把握節(jié)奏的情況
下齊讀古詩。2.再次品讀,讀通讀懂讀出感情。
讀懂詩義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我通過提疑解疑要求學生們再次自由朗讀古詩,并要求學生借助資料袋和注釋試著理解詩中的一些詞句的意思。然后學生將自己對本詩的一些領(lǐng)悟與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流,并對仍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作上記號。這樣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探索能力,從而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接下來我就讓學生提出疑問,師生互幫理解整首詩的意思。我將詩歌分成兩個板塊。
第一板塊想象傳說。
通過故事穿插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高他們的想象力。由牛郎織女的故事引出“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颉钡姆g。在前兩句詩意理清之
后,就是對詩意的情感把握,這里我會引導學生感悟牛郎把織女相見時的激動與喜悅,以及我們不忍心打擾如此難得的幸福時刻的情感,最后通過學生的朗讀來檢驗他們對兩句詩意境的把握。第二板塊乞取智巧
解決了關(guān)于“天上相會”的詩句理解,接下來就是引導學生對
“人間乞巧”兩句詩的學習。首先,我會播放一段“乞巧”節(jié)的視頻刺激學生的各個感官,結(jié)合資料袋解決后兩句詩的意思。
3.多形式讀,快樂學習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在傳統(tǒng)文化中加入時尚元素,緊跟時代腳步通過疊音讀,吟誦,唱讀,演讀來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讓他們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做到讀、聽、看、思、學、演結(jié)合。在學習中領(lǐng)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到知識。對理解以及記憶古詩有很大的幫助。
4.背誦誦古詩
在這里我將以比賽的形式完成背誦。以正確、流利為背誦要求,先自由背誦,再抽學生背誦。
。ㄈ┬〗Y(jié)
師生合作總結(jié),最后,介紹詩人林杰為拓展,布置作業(yè)并結(jié)束教學。
七、說板書設(shè)計
這次板書要滲透簡筆畫比較難,特別是牛郎織女的人物繪畫,我會通過卡紙結(jié)合粉筆盡量運用簡筆畫來做板書,這樣學生才能更具體的理解詩歌的意思,更有興趣去看老師的板書,通過圖畫能使學生在頭腦
《乞巧》說課稿范文4
各位評委: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第29課《古詩兩首》中的《乞巧》這首古詩。我準備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shè)計五大塊來說。
一、說教材
《乞巧》所在的單元,是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再一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快樂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豐富!镀蚯伞肥翘拼娙肆纸苊鑼懨耖g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也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詩句淺顯易懂,并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二、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jié)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我把這首詩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 1、認識“乞、巧、霄、渡”四個字,并注意“宵”與“霄”的區(qū)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能背誦。
3、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
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內(nèi)容及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中描述的畫面;
2、理解詩意,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教學重難點的確定,使我的教法和學法也就更加明確了。
三、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形成思路
本課我不打算按部就班的進行古詩文教學,力求通過朗讀突出古詩的畫面,以詩為介,穿越時空,展開想象,再現(xiàn)乞巧習俗,為傳承傳統(tǒng)文化,播下一顆萌芽。
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情景教學法。利用一幅古代女子的對月穿針圖并配樂朗誦,讓學生閉著眼睛展開聯(lián)想,想象詩中描述的畫面,這樣就突破了第一個重難點;在突破第二個重難點時,我打算用啟發(fā)式教學法,給出單個字的解釋,使
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進而了解整句詩整首詩的大意。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在學法上,我打算讓學生自讀自悟,讀悟結(jié)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本詩內(nèi)容淺顯,但意義深遠。在教學中,我力求在品析語言中讓學生感悟到少女們追求幸福的心愿,在感悟少女們追求幸福心愿中習得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遵循閱讀教學規(guī)律,重視體驗和感悟。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力求通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精心設(shè)計,達成三維目標。于是,我設(shè)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n前交流,活躍氣氛
先做自我介紹,和學生做一個互動,以增加彼此的了解,提問:
同學們,我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中秋、春節(jié)),課件出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讓學生對以前的知識做一個簡單的回顧,順便也為學習《乞巧》這首古詩 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ǘ土暸f知,導入新課 同學們,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有哪些習俗呢?(登高、喝菊花酒)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首有關(guān)節(jié)日的古詩:《乞巧》課件出示并板書課題。
。ㄈ┖喗槠蚯晒(jié),了解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
。ㄋ模┖喗樽髡,初讀課文
1、林杰,唐朝人,是一位精通書法棋藝的詩人,而且非常聰明,六歲的時候就能作詩寫文章了。只不過他十七歲就離開了人世,所以比起詩仙李白、詩圣杜甫來,名氣不算大。
2、課件出示古詩,并按照劃分的節(jié)奏先讓學生試讀,然后教師領(lǐng)讀。
。ㄎ澹┳R字認字,練寫鞏固
1、課件出示“乞、巧、霄、渡”四個字,并講解“乞”與“氣”、“宵”與
“霄”的區(qū)別。
2、練習書寫,師在旁指導。
。┙忉屪衷~,了解大意
1、出示單個字的意思,引導學生說出詞語的意思,進而說出詩句的意思。比如:先出示(宵:夜,晚上),讓學生說出“今宵”(今天晚上),霄:天空,學生便知道“碧霄”指碧藍的天空,然后讓學生自己思考并引導學生說出詩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的'意思。
2、引導學生將每句詩的意思串起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整首詩的意思,并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中心思想。
。ㄆ撸┡錁防收b,展開聯(lián)想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閉眼想象乞巧節(jié)的盛況。然后學生自由朗誦,反復品讀。教師說出詩句的意思,讓學生朗誦出相應(yīng)的詩句,從而引導學生背誦古詩。
。ò耍┱n堂小結(jié)
學生根據(jù)要求填空,以達到鞏固練習和課堂小結(jié)雙贏的目的。
。ň牛┳鳂I(yè)布置
1、熟背《乞巧》,并閱讀牛郎織女的故事。
2、課后搜集一些民間故事,講給大家聽。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部微型教科書,清晰直觀,利用板書可以一目了然的看清知識結(jié)構(gòu),使學生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體現(xiàn)教學過程和教學結(jié)構(gòu)的統(tǒng)一。
本課的板書簡單直觀,概括了本課的中心思想,達成了三維目標,再不多贅述。
板書設(shè)計: 29.古詩兩首
乞巧
《乞巧》說課稿范文5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文章是《乞巧》,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shè)計這幾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乞巧》是九年制義務(wù)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的一篇課文,本課主要是圍繞本單元專題“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而選編的。《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的一首古詩,詩人通過描寫人們乞巧的盛大場面來表達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本詩想象豐富且內(nèi)容較淺顯易懂。因此,根據(jù)《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jié)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寫4個生字。
2.了解牛郎織女的故事。
3.理解詩中字詞的意思及整首詩的意思,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4.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正確、流利地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1.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意境,展開豐富的想象。
2.準確、流利地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的意境,展開想象的思維。
二、說教法學法
接下來,我將說一說關(guān)于這篇課文我所運用的教法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學法。
都說“教學有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且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我準備采用“故事導入法”來導入課題,再運用“重點字詞剖析法”“適時點撥法”以及“朗讀法” 來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完成本課的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
現(xiàn)在,我將重點說一說我的教學過程,本節(jié)課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
故事導入,學習課題、初讀古詩,把握節(jié)奏、再讀古詩,自主探究、精讀古詩,深入學習、整體領(lǐng)悟,課后拓展
(一)故事導入,學習課題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采用講故事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對本首古詩的學習興趣。我以牛郎織女的故事引出七夕節(jié),再由七夕節(jié)拓展到乞巧節(jié),由此也就導出了本課課題乞巧。
因為三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因此接下來,我會直接板書課題“乞巧”,在板書的同時,我會提醒學生注意書寫的筆畫筆順(“乞” 下邊為橫折彎鉤,“巧” 左邊的工字最后一筆為一提),之后就是齊讀課題。
為了加深對課題的理解,接著我會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課后的資料袋,提取相關(guān)的重要信息。
。ǘ┏踝x古詩,把握節(jié)奏
在學生們借助資料袋了解到乞巧是在七夕的夜晚也就是農(nóng)歷的七月初七,人們向織女乞求靈巧與智慧之后,我就領(lǐng)導學生進入古詩初步的學習。在這里,我會先介紹一下有關(guān)詩人林杰的相關(guān)信息,之后就是初讀階段,由學生自由朗讀,并提出要求(讀準字音,找準節(jié)奏)。
接下來是檢查讀書情況,我會抽幾位同學朗讀古詩,并做出適當?shù)狞c評,最后提出古詩的節(jié)奏,接著要求學生在正確把握節(jié)奏的情況下齊讀古詩。
。ㄈ┰僮x古詩,自主探究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我再次要求學生們自由朗讀古詩,并要求學生試著理解詩中的一些詞句的.意思。然后學生將自己對本詩的一些領(lǐng)悟與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流,并對仍不能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這樣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探索能力,從而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接下來,我會抽同學匯報小組探究的結(jié)果,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出詩文內(nèi)容的兩大版塊,即“天上相會”、“人間乞巧”。
。ㄋ模┚x古詩,深入學習
之前已完成了對詩文大意的理解,接下來就是深入學習古詩。這里是本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首先我會讓學生齊讀古詩第一句,之后引導學生學習形近字“宵——霄”,在解決“今宵”與“碧霄”的意思后,引導學生翻譯“七夕今宵看碧霄”。
接下來進入第二句是詩的學習,同樣,我會要求學生齊讀本句。之后提出“河橋” “渡”,在解決“河橋”字義的理解以及生字“渡”的學習后,引導學生翻譯“牽?椗珊訕颉。在前兩句詩意理清之后,就是對詩意的情感把握,這里我會引導學生感悟牛郎把織女相見時的激動與喜悅,以及我們不忍心打擾如此難得的幸福時刻的情感,最后通過學生的朗讀來檢驗他們對兩句詩意境的把握。
解決了關(guān)于“天上相會”的詩句理解,接下來就是引導學生對“人間乞巧”兩句詩的學習。首先,我會要求學生們齊讀三、四兩句。接著,我會抓住“家家”兩字來引導學生了解乞巧的人很多,從而引出乞巧的方式,并由學生根據(jù)課后資料袋來了解“望月穿針引巧”,也由此來幫助詩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的理解。而在學習“穿盡紅絲幾萬條”時,我會追問“幾萬條,真的有這么多嗎”“詩人這樣寫是想表達什么意思呢”,再加上“家家”、“穿盡”來深入引導學生領(lǐng)悟“人間乞巧”所表達的意境及其思想感情(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追求幸福的強烈愿望)。最后就是對最后兩句詩進行翻譯。
。ㄎ澹┱w領(lǐng)悟,課后拓展
接下來就是對古詩的整體回歸,先由學生們齊讀古詩,再由同學自愿翻譯整首詩的意思。在檢驗學生整體意思把握比較準確后,我再將整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一遍。接著就是對古詩思想感情的領(lǐng)悟,同樣先由學生自己說,之后我再將學生所說進行總結(jié)及補充。
之后就是背誦古詩,在這里我將以比賽的形式完成背誦。以正確、流利為背誦要求,先自由背誦,再抽學生背誦。
最后,以“收集其他有關(guān)牛郎織女或七夕的故事”為課后拓展,并結(jié)束教學。
四、說板書設(shè)計
29、乞 巧
天上相會 宵——霄
人間乞巧
最后,我將說說我的板書。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
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wù)的目的,我采用了
結(jié)構(gòu)式板書,因為《乞巧》一詩主要是圍繞“天上相會”與“人間乞巧”兩個方面來描寫的,所以我的板書也是從這兩個方面進行板書。這樣板書既抓住了文章的重點,突破了難點,也使文章線索清楚,讓人一目了然。篇二:乞巧說課稿
《乞巧》說課稿
說教材: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镀蚯伞肥翘拼娙肆纸苊鑼懨耖g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農(nóng)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jié)”“少女節(jié)”。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說教學目標:
依據(jù)新課標和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地誦讀《乞巧》,感受古詩的韻律,并會背誦。
2、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滲透古詩學法,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3、將古詩置于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下,在蕩漾激情的字里行間中感受漢語言的魅力。
說重難點:
古詩教學中把學生帶入古詩境界,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說教學方法:
這首詩的教學采用的是創(chuàng)設(shè)情境、互動教學的方式,也就是意境互動教學策略,意境互動簡單的說就是在教學中,教師把握古詩的
意境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設(shè)情境使學生充分感悟到詩文的意境,并且讓學生運用多種表達的方式和詩文互動,從而更深刻的理解詩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第二學段(三四年級)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lǐng)悟內(nèi)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因此在教學中,我對讀的設(shè)計有范讀,吟誦,個別讀,齊讀,對讀,邊讀邊議,邊讀邊評。有的地方為了突出詩情詩境,強化讀,采用“一讀、再讀、三讀”,讓詩情在學生心中產(chǎn)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激發(fā)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這樣學生才會不滿足于當一個聽眾,更會自主的去讀,也會讀得更動聽,讀得更動情,讀得更感人。
說教學流程:
一、本課的導入采取背誦舊詩引出新詩的方法,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自悟 同學們自由讀,借助注解和資料自悟詩的意思,小組合作交流展示匯報。
三、品讀鑒賞 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和講解牛郎織女的故事使學生真正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進而指導學生朗讀,方式多樣,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四、體驗升華 通過人們乞取智巧而轉(zhuǎn)到學生身上,他們有什么乞巧的嗎?而引發(fā)學生為他人乞巧。升華感情。
【《乞巧》說課稿】相關(guān)文章:
《乞巧》教案02-17
《乞巧》教案設(shè)計03-16
《乞巧》教案14篇02-20
《乞巧》教案(14篇)02-20
《乞巧》教案15篇02-17
乞巧古詩教學反思03-15
《乞巧》課文教案04-02
《乞巧》教案(15篇)02-20
《乞巧》教案設(shè)計優(yōu)秀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