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說課稿《雷雨》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雷雨》,歡迎大家分享。
【說教材】
今天我上的課文《雷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第18課。課文用精練、自然簡樸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課文根據(jù)三個不同的時間段分成三部分,我認為課文主要寫了雨前和雨后的景色。雖然篇幅比較短小,但文章內容生動,課文插圖優(yōu)美,比較適合低段的學生,讓學生以學習本文為契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學會觀察,增添生活的樂趣。單元訓練中提示,學習本組課文,可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理解內容,品位美感。
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jù),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課文內容和課型特點,以及學情特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會認“壓,亂,垂”三個生字,會寫兩個生字“垂和逃”。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結合插圖理清文章的脈絡。
3、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并有感情地朗讀。
從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出發(fā),結合教材的內容,我覺得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雷雨前和雷雨時的不同景象。教學的難點在感悟雷雨前時景物的變化。
【說教法學法】
根據(jù)上述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我主要采用了“利用插圖情景教學”、“自主閱讀”“抓重點詞語”三種教學方法。
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集中注意力,能啟發(fā)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xiàn)欲。
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我借助學生生活經(jīng)驗,以學生為主體對文本展開自主閱讀。通過讀,學生與文本面對面地進行接觸,品嘗著課文原汁原味的語言,培養(yǎng)著學生的語言的感覺;通過讀,課文規(guī)范的語言儲藏在了學生的頭腦中。學生學著,讀著,感悟著語言,仿佛置身與那場雷雨中。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理解了語言,感悟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說過程】
一、猜謎語直接導入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三、學習1——3自然段雷雨前
四、課堂小結
孩子們,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現(xiàn)象,小作者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成了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今天周老師帶領你們欣賞了雷雨前,雷雨時的景象,下節(jié)課再去欣賞雷雨后的景象。
【說課稿《雷雨》】相關文章:
雷雨說課稿12-15
雷雨前說課稿03-29
《雷雨》說課稿15篇07-25
雷雨說課稿15篇03-01
《雷雨》說課稿(精選10篇)04-24
高中語文課文雷雨說課稿優(yōu)秀06-15
二年級下冊雷雨說課稿12-21
小學語文二年級雷雨說課稿04-03
雷雨教案05-18
雷雨的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