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教學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學課題開題報告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教學課題開題報告范文1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意義和價值
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側重于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而忽視了其人文性的特征。其實,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課程,語文的人文性側重教育學生,培養(yǎng)和滋潤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強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情感策略,大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使學生在富于情感的狀態(tài)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熏陶,提高語文素養(yǎng),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探尋在語文教育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充分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推進語文教學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學,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同時也有助于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新課標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目標,情感目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為真正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實質,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寓情感教學于語文教學已成為語文教育中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情感是語文教學藝術化的重要標志,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在觀念上認同了這點。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將情感教學作為知識傳授的附庸的狀況依然存在。恰當?shù)慕虒W策略對于中學語文情感教學廣泛而有效的實施具有重要作用。 傳統(tǒng)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缺失現(xiàn)狀亟待改觀,由于教師對教育目標的認識不全面,缺乏正確的學生觀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意識等到原因,在傳統(tǒng)教學中普遍存在重知;輕情;的思想,有是情感教育被德育所替代,情感教育變得戒律化;,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脫節(jié),不能真正關注到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和發(fā)展。把情感教育作為一個獨立的課題進行研究和探索,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師對情感教育的重視,達到讓學生知;情;同步發(fā)展的目的,進而讓教育行為影響和改變學生的意;和行;。
二、國內外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
情感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已成為教育理論和實踐所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還有對學生自尊、個人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關注,以促進學生個體的和諧發(fā)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fā)展。 在我們的課題研究之前,可以看到國內外的教育家們已經(jīng)有了諸多的理論,從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知學、好學、樂學;到當代著名教授盧家楣的情感教育心理學理論;,從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的愉快教學;到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的動機原則;,都有著獨到的見解,是我們進行此次課題研究的不竭源泉。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符合新課程改革目標的基本理念,為語文學科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將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嶄新亮點。
三、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研究重點及預計突破的難點
1、基本內容 首先對古今中外的情感教學理論進行梳理,明確情感教學的內涵、特征,然后分析并指出語文情感教學的功能,并重點分析語文情感教學現(xiàn)狀及主要原因。最后以現(xiàn)代教學論、心理學理論、教育學原理等為理論依據(jù),根據(jù)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發(fā)揮教師情感、中學語文文本富含的情感以及各種情感教育有利因素的作用,形成可行性方案,提出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語文情感教學的策略。
.2、研究重點 發(fā)掘教材情感生發(fā)點,以情引情;發(fā)揮教學者的情感教化作用;調動學生的情感潛能。
3、預計突破的難點 從情感教學理論與中學語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角度進行語文情感教學的探索,提出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語文情感教學的具有普適性的策略。
四、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和途徑
本課題擬通過:文獻研究法、比較法、實踐法、行動性研究、調查法等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從情感教學理論與中學語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將情感教學心理學理論與優(yōu)秀教師教學實踐及自身在教學實踐中的探索等方面相結合,較為全面和深入地對中學語文情感教學進行新的探討。
五、課題具體實施步驟
按照本課題研究的設計框架,研究過程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階段一: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語文情感教學理論依據(jù)的學習階段;
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組內分工,明確研究任務。
2、組織語文教師學習情感教學理論,閱讀中學語文情感教學研究的相關期刊文獻。
階段二:中學語文情感教學研究階段。
1、完成情感教學國內外研究狀況的梳理。
2、完成中學語文課程標準和課程計劃的深入研讀,形成相關的讀書筆記。
階段三: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語文情感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形成相應教學策略。
1、完成語文情感教學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2、完成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情感教學的內涵、特征、功能分析,形成相應教學策略。
階段四:課題總結階段
1、對以上分析進行整合,提出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語文情感教學的策略。
2、撰寫課題結題報告,邀請有關專家、領導對課題進行評審鑒定。
六、課題預期研究成果
1、完成中學語文課程標準和課程計劃的深入研讀,形成相關的讀書筆記。
2、完成語文情感教學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3、完成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情感教學的內涵、特征、功能分析,形成相應教學策略。
4、提出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語文情感教學的策略。
七、主要參考文獻(略)
教育教學課題開題報告范文2
一、課題的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ㄒ唬┍尘埃
1、當前社會狀況
隨著社會變革,新的教育觀念的出現(xiàn),教育工作者們都在尋求一種解決生的方法,這些后進生不管在學校里還是家庭當中都表現(xiàn)為進步比較緩慢、水平比較低、性格比較孤僻,精力比較分散、溝通能力比較差等等。造成他們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觀、父母的日常言行、社會不良“細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軟弱單一以及本身等因素,致使他們成為學校頭痛、家長憐惜、社會憎惡的“另類”人。
2、傳統(tǒng)教學狀況
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主要體現(xiàn)在一味的追求成績,分數(shù)說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長及學生有了“分數(shù)萬歲,其它白費”的心理,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養(yǎng)。而現(xiàn)在素質教育提倡發(fā)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這必將給教育的改革帶來革命性的沖擊。
3、教育思想背景
進步教育運動強調教育除了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之外,還要重視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并且必須提供學生自然成熟與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這就為本課題的研究建立了活動的舞臺。
(二)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學校教育只要存在,后進生問題就必然存在。后進生的人數(shù)雖不多,但其不論對學生群體還是個體來說,就學生的身心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潛在影響和危害,所以后進生的轉化有著不可估量的實踐意義。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有的學生成績好,但其實際生活溝通的能力差,成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現(xiàn)出較好的品質,但卻不擅長體育,成為“品優(yōu)體弱生”。有的在音樂、美術等方面表現(xiàn)出特殊的才能,但學習成績差,成為“低分特長生”。有的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卻管不住自己,導致成績很差,我們稱為“自律能力差群體”……因此,后進生具有相對性,只有從德、智、體、美等方面來衡量和考察學生,我們才能科學地做出判斷與評價。
該課題不僅有上述實踐意義,還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因為它傾注了所有研究成員的大量心血,我們都明白,怎樣轉化后進生是一個難題,轉化后進生的效果怎樣更是一個難題,我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準確把握后進生工作的重點,尋找突破口,提高轉化的效率。期待我們的研究成果對本地區(qū)的教學能產(chǎn)生指導意義,對相鄰地區(qū)的教學有借鑒意義。
二、課題的界定及目標
(一)課題界定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把“后進生”定義為:進步比較慢,水平比較低。不僅僅指在學習方面。包括:對學業(yè)的焦慮。自信心問題。人際溝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別人的理解看法等等問題。
。ǘ⿲嶒災繕耍
(1)認知目標:通過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樹立遠大的目標。
。2)情感目標:有計劃的做好學生系統(tǒng)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養(yǎng)愛國主義思想。
。3)發(fā)展目標:特別加強基礎德育建設,培養(yǎng)學生遵規(guī)守紀的自覺性,使絕大部分同學成為勤奮學習、熱愛勞動、愛護公物、勤儉樸素、尊老愛幼、待人誠懇、講究禮貌具有一定素質的文明人。
三、實驗假說及應遵循的原則
。ㄒ唬⿲嶒灥募僬f:
我們的這一課題重在探索后進生的心理問題,最重要的是找到后進生諸多問題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探討深層的施教藝術。爭取轉化他們,使這些后進生在品質、學習、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關這一領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對后進生轉化的理論研究上,缺乏與實踐的聯(lián)系。面對形形色色的后進生,他們文化基礎較差,學習動力不足,更為嚴重的是學生在品行等方面還呈現(xiàn)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勢必會影響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并引起一系列行為心理變化。面對教育和教學的困難,仍沿用常規(guī)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變這一現(xiàn)狀,更新教育觀念,突破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不斷探索實驗新的方法,消除后進生的心理障礙,使他們充滿信心。在知識、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得到進步。
本課題通過個案跟蹤分析,著重摸清學生的心理、學習困難形成的主要原因,尋找和嘗試指導幫助他們自主解決學習困難的方法,以促進他們品行、能力等方面的進步。預計將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變學生的學習品質、處事態(tài)度、價值取向和人際關系,將會使他們學會自主解決困難、消除困擾、走出困境,為學生的今后進一步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我們將能夠創(chuàng)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應,在探索指導和幫助學生自主解決困難方法、途徑和模式的同時,會激勵部分對“后進生”失去信心的教師,改變觀念,重振士氣,引導教師強化教育教學研究的興趣。
3、我們的研究也會帶來一定的教學力量群效應。因為學校不僅是幫助學生成功的場所,同時也是鍛造名師、高師之地。這種教研活動輻射出的群體效應是學校所期望的。
(二)實驗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
2、面向全體與關注個性差異相結合。
3、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
4、預防、矯治與發(fā)展相結合。
5、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
6、助人與自助相結合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目標及呈現(xiàn)形式
(一)主要內容
A、如何緩解學生焦慮。
B、正確看待自信問題。
C、如何改善人際溝通。
D、擺脫苦悶自卑心理。
。ǘ┠繕思俺尸F(xiàn)形式
(1)理論目標:本課題注重研究的實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廣價值,發(fā)展已有的理論,開辟“后進生”心理問題探究的新路徑,力爭對本地區(qū)的“后進生”轉化研究具有實踐的指導意義,對其它地區(qū)“后進生”問題的研究與轉化起到借鑒功效。主要呈現(xiàn)形式是論文和實驗報告。
。2)實踐目標:幫助實驗對象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探根溯源,找出癥結所在,給予方法指導。幫助他們正確面對社會的不良誘惑,分清良莠,擇善而從。引導他們樹立爭取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長為一個心智健全、和諧上進、全面發(fā)展的“人”。主要呈現(xiàn)形式是調查報告、論文以及學生的轉變數(shù)據(jù)分析。
五、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
1、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認為,人類有機體有一種自我發(fā)展的潛能,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過自我教育不斷完善自我達到自我實現(xiàn)。羅杰斯在《患者中心療法:它的實踐、含義和理論》中指出:人類有機體有一種天生的“自我實現(xiàn)”的動機,所有其他的動機都是這種自我實現(xiàn)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自我實現(xiàn)指的是一個人發(fā)展擴充和成熟的趨向。這種潛能只有在真誠、共情、無條件關注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下得以充分的發(fā)展和實現(xiàn)。
羅杰斯認為:人類給予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事實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種傾向性,傾向于朝著完美,朝著事項各種潛能的方向發(fā)展。因此他所倡導的以人為心的治療就是使來訪者自我調整、自我成長并逐步擺脫外力的控制前進。而且每個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決定,每個人都有著實現(xiàn)的傾向,若能有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的話,一個人將有能力指導自己,調整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行動,從而達到良好的主觀選擇與適應。
鑒于以上思想,我們認為應該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潛能,他們“是能思考、能感覺、能體驗的一個人”。心理健康教育說到底是學生內心的自我調節(jié)。作為學校,要緊的是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環(huán)境,心理輔導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給予學生良好的指導和幫助,比如交給學生自我調節(jié)心理的方法,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能積極參與的活動課程。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主動進行調節(jié)。
2、素質教育理論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辦出各自的特色!边@里指出了素質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即全面發(fā)展、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勞動觀念、發(fā)展個性、辦學形式和教學多樣化。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即教學要適應兒童每個年齡階段發(fā)展的特點:讓學生在經(jīng)驗中學習。在教學中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視個性差異。教學要多樣化。
3、新課程標準理論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變量控制
。ㄒ唬┗静僮
根據(jù)課題實施方案組織實驗研究,將實驗法與行動研究法相結合
。ǘo關變量的控制
1、均衡參與實驗的學生人數(shù)、性別和能力差異,使之符合等組實驗要求。
2、對各組學生(實驗班級和非實驗班級)不作宣傳和暗示
3、嚴格控制學習時間,杜絕加班加點。
4、實驗教師嚴格控制年齡差別,學歷差別,能力差別及工作態(tài)度差別等。
七、實驗的方法和研究的過程
。ㄒ唬⿲嶒灧椒
本課題借鑒已有的理論經(jīng)驗,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對后進生的心理問題的研究采用行動研究法、心理測量法、實驗調查法、個案訪談法、觀察法等研究方法。
。ǘ⿲嶒炦^程及時間安排
本實驗分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
明確研究目標,進行課題分工、人員職責和計劃安排情況、確定實驗對象,進行問卷調查,走訪談話,建立后進生個人檔案。
2、實施階段
具體對實驗對象進行個案研究,分析其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尋找成因,歸納特點,找出共性的規(guī)律以及個性差異,從而尋根追源,因材施教,寫出實驗論文及階段總結。
3、鞏固實驗階段
統(tǒng)計實驗數(shù)據(jù)、匯總資料,完成實驗研究報告。
【教育教學課題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課題開題報告03-01
課題開題報告01-09
教育科研課題開題報告02-09
護理課題開題報告01-14
課題開題報告最新06-25
關于課題的開題報告02-21
課題開題報告范文12-29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1-09
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02-09
小課題開題報告范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