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鳥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鳥的教學反思1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樹?的古榕樹,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馬村天河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籠罩著18設畝左右的河面,獨樹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枝藤交錯,猶如一座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飄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由此而美名傳揚。
這么美的文章,“讀”就是破文的途徑,巴金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完美,在教學時,我注重了激發(fā)學生主動探?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自我所知,訴自我所悟。第一節(jié)課,我沒有運用其他教學手段,直接領讀了三遍。學生讀書的興致很高,學生透過讀被大榕樹的美麗所感染,被眾鳥紛飛的熱鬧場面所吸引,學習效果較為理想,簡單樸實的語文教學方式“不一樣形式的讀”使課堂成了真正的語文課堂——讀書的課堂。透過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活了,學生思維活了,學習的知識也自然活了,學生在“讀”中獲得知識,這種知識是扎實的,因為本文本身就用語平實,讀來優(yōu)美動人,從學生作業(yè)上看,還是不錯的。
在教學中,本人也著重在閱讀、寫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筆。
一走進文本背景與主題!疤焯谩蹦承┳诮讨溉怂篮箪`魂居住的極樂世界,常用來比喻幸福完美的生活環(huán)境!傍B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樹。我國南方的大榕樹適合于鳥兒生活,稱得上是鳥兒的“樂園”。本文記敘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兩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景色。吸引激發(fā)孩子們將目光投向鳥的天堂,一齊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動地描述了傍晚靜態(tài)的大榕樹和早晨群鳥活動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朗吉弩斯說:“美的文詞就是思想的光輝!睅е@種思想去感悟心語。如“一棵榕樹一片林,鳥在林中當主人。”“走進鳥的天堂,那美麗迷人的南國風光撲面而來,滿眼蓬勃的綠意,生機無限;滿樹歡樂的鳥兒,縱情歌唱!边@樹與鳥,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令人怦然心動。愿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將這份完美珍藏在心底,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二提煉寫法,閱讀妙筆
本文抓住了“點面結合描述景物的方法”“點面結合的描述是寫景文章的常用方法!北疚淖髡呔湍芮擅畹剡\用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述群鳥活動的場景時,運用了兩個“到處”和三個“有的”對群鳥活動的情景進行了總體的描述,讓讀者有一個整體感受,這就是對“面”的`描述。在此基礎上,作者重點描述了一只畫眉鳥,把它的姿態(tài)與叫聲刻畫得生動逼真,這就是對“點”的描述。那么,怎樣才能在寫景時做到點面結合呢?如:寫柳樹,首先對柳樹在四季的變化上都有不一樣美的感覺。春天的柳樹“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夏天的柳樹“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能夠說,是對柳樹總體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述,這樣的例子學生已掌握了不少“美麗的校園”“秋天的田野”“家鄉(xiāng)的小河……”
要能掌握這點,那就務必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對景物的總體進行描述,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進行細致刻畫。這樣,筆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體感,又有細膩、生動。如:描述秋天的果園,首先要將果園在秋季里碩果累累,香氣四溢,色彩濃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繪,給人一種整體感受,然后抓住重點進行細致描述,這樣就做到了點與面的有機結合。
二在語言中讀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讀的時候都就應不放一難,鼓勵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學生常常又抓不住,這是為什么呢?不是學生閱讀潛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寫在紙上,而是包含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當中。比如,“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边@一句不僅僅僅是在寫葉子的翠綠,明亮,更蘊含著對綠葉偉大生命力的贊美之情。再如“朋友說那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nóng)民不許人去捉它們!痹谧x該句時,不但要讀出農(nóng)民對鳥的保護,還要體會到作者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贊美,因此,在讀文章時,必須要透過語言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綜合學習與反饋
鼓勵學生積累有關寫鳥的詩句。(略)
上完本課還是有收獲的,同時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話來講:一個老師,要緊的不是忙著用某種教法去否定另一種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樣,在教法的百花園中到處采集于自我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后釀造自我課堂教學的蜜。
鳥的教學反思2
《珍珠鳥》是根據(jù)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chuàng)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huán)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鳥教學反思。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從以下三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珍珠鳥的可愛。
教師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畫出描寫珍珠鳥樣子的語句,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說“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我非常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細讀課文,感受珍珠鳥的變化。
通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珍珠鳥的可愛和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這么可愛的珍珠鳥卻是怕人的,它會和“我”親近嗎?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老師及時提問:是作者的那些舉動使珍珠鳥逐漸親近的?老師的問題勾起了學生的興趣,孩子們就開始認真的讀書,讀后感《珍珠鳥教學反思》。老師引導孩子通過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學習尋找答案,然后匯報。學生在交流中得出: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再讀課文,感受人鳥之間的深情。
在學生通過欣賞性閱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談讀后感的評價性練習。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談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系要靠信賴來創(chuàng)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創(chuàng)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學談到了對人生的感悟:“如果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缺乏了信賴,我們就沒法生活下去……讓學生明白,原來‘信賴’是要付出的。學生的感受多么可貴,從感性的認識已經(jīng)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其實,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就是作家馮驥才對人生的感悟。
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課件發(fā)揮了不小的作用。在導入新課時,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觀看珍珠鳥,通過圖文對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了學習積極性。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課文,找出描寫珍珠鳥可愛、表現(xiàn)人與鳥互相信賴的句子、詞語,感知語句中蘊含的情感。最后再通過一組表現(xiàn)人與人、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信賴”的理解。這種把信息技術和學科有機的整合,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不足之處:課前教師對文本理解不夠透徹;課堂上教師提問過多,不利于學生對文本的品讀;低估學生的能力,急于包辦代替,剝奪了學生鍛煉理解能力的機會?傊,這節(jié)課留給自己的反思很多,爭取在不斷地實踐與反思中不斷進步。
鳥的教學反思3
《老人和鳥》這篇課文是個感人的故事,娓娓道來,耐人尋味。“老人和鳥”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文章脈絡清晰,情感發(fā)展自然:老人通過充滿誠摯愛心的行動,使鳥兒由懷疑到信任,直至與老人親密無間。文章語言生動,優(yōu)美,富有詩情畫意。讀著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進了一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妙畫卷中。人之愛,鳥之語,樹之情,花之意,無不充盈著溫馨和美之情。本課的教學,應引導學生好好朗讀,細細品味,想象老人與鳥兒們和諧相處的感人情景,體會老人的誠摯愛心。
我在教學中除了結合文中重點詞句理解課文之外,我重點讓學生展開想象文中沒有寫出來的故事,達到了讀寫結合。從整堂課的效果看較好的完成了預設的目標。但也有一些設計上不完善的地方,在課堂中顯現(xiàn)出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教師沒有很好的進入角色,表現(xiàn)為在和學生對話過程中總是游離在“自己還是老師”的角色中。不能很好的用自己的角色扮演影響感染學生情感的迸發(fā)。
2 沒有很好的滲透工具性。具體表現(xiàn)在對文中比喻句(多像碩大的蒲公英,多像明亮的神燈)和標點符號(主要是省略號)的指導不到位,不具體。學生顯然就失去了自我感悟、個性化理解的空間。恰當?shù)淖龇☉撌亲x完這一段后,談談那句話最能體現(xiàn)鳥兒對來人的贊美。請學生在品味句子的`過程中體會比喻句的好處。利用省略號省略的部分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還可以。
3指教后半部分稍偏離了中心話題,原因是由于課件的利用和制作沒有最好的服務教學。教師對動態(tài)生成的調(diào)控能力欠缺。板書沒有體現(xiàn)文章的主線,板書的利用不夠科學合理。
以上欠缺,與我個人的講課習慣有直接關系,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當盡量改進。
鳥的教學反思4
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段,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指名朗讀這段話,看看這一自然段更羸說了幾句話?
2、用“﹏﹏”劃出重點的詞句。
3、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和聽到的?
聯(lián)系前文中“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個“鳴”,更羸怎么知道它的聲音很悲慘?引導學生結合大雁的生活習性進而體會出更贏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4、第二句還是說更羸看到和聽到的嗎?為什么?(小小組討論)
(1)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在分析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結合句子意思理解“愈合”和生孤單失群”的意思。
(2)讀了這個句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同桌交流)
(3)出示練習“大雁飛得慢,因();叫得悲慘,因為()!弊寣W生用這種句式來說一說強調(diào)原話,以加深對這一內(nèi)容的理解。
說說哪些是觀察到的,哪些是經(jīng)過分析得出的?
(4)再讀這句話,現(xiàn)在你又讀懂了什么?
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這兩句的基礎上,認識到任何分析、推測都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的,使學生懂得更贏根據(jù)看到的、聽到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得出“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的判斷。
5、小小組重點討論:更羸又是怎樣進一步分析的呢?
出示訓練題目:“大雁拼命往高處飛,因()掉了下來,因為()!睂W生獨立思考、分析,交流。
6、說到底這只大雁不是射下來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聲――嚇下來的。所以我們要繼續(xù)推理探究一個問題:為什么這只受過箭傷的大雁聽到弦響,心里會如此的害怕?
7、分小小組研究、交流;
可提示:這只受過箭傷的大雁前一次聽到弦響與它受到箭傷什么關系?
8、師小結:大雁前一次聽到弦響之后,離弦而出的箭就射中了它,害得它孤單失群、受盡痛苦;而這次它又遇到了相類似的情況(板書:遇到類似情況)――弦又響了,以為又會被箭射中,所以心里會如此的.害怕,拼命往上飛,結果傷口裂開掉了下來,成了一只驚弓之鳥。(板書:驚弓之鳥)
109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像這種“驚弓之鳥”的現(xiàn)象?
《心理學》告訴我們,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這兩個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在了實處。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我教得收放自如,學生學得很有興趣,課堂氣氛活躍
鳥的教學反思5
《珍珠鳥》是一篇文旨優(yōu)美的課文,講作家馮驥才與他養(yǎng)的珍珠鳥之間發(fā)生的故事,文章飽含著作者對珍珠鳥的關愛、尊重、喜愛,也展現(xiàn)了鳥對人的信賴,是一篇很有韻味,讀來想象豐富,感覺異常美好的文章。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文章主旨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所以我的教學重點就放在這兩個方面。
。ㄒ唬┯谜摇傲钊诵膭拥亩温洹钡诹匀欢巫鳛槲恼碌那腥朦c。來讓同學們發(fā)現(xiàn)“我”和小鳥親近的過程,進而感知文章要表現(xiàn)的信賴這一主題。
在教學課文第6自然段時,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于作者肩頭的情景,邊有感情地朗讀。孩子們陶醉地讀著,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我適時推波助瀾:“在作者眼里,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fā)起來,有的.說叫“人鳥之情”,有的說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說叫“信賴”,于是我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贊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意。
。ǘ┪以僮屚瑢W們發(fā)現(xiàn)“我”與小珍珠鳥親近的過程第四自然段時,是作為這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如果同學們能很順利地找出這個過程,那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會水到渠成,可能也是因為心里有這個想法,所以在進行這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候,老師把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沒有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而是根據(jù)老師的思路來整理,老師來總結。可后經(jīng)過大家的討論認為,這一部分內(nèi)容,如果讓學生細讀,是完全能夠自己概括出來的,讓學生自主完成比老師的強硬灌輸要好得多。
鳥的教學反思6
《鳥島》一課介紹的是聞名中外的鳥島上鳥多、鳥窩多、鳥蛋多。課文第二小節(jié)有這樣一句話:每年春季,天氣變暖,湖水解凍,一群群鳥兒就陸續(xù)從遠方飛來。其中有一個詞“陸續(xù)”,怎樣飛才叫陸續(xù)飛呢?我請一組小朋友上來表演一下。(我事先安排好的)表演完以后,我就提問:他們是怎樣飛的?生答:有先有后,一個連著一個,不是一齊涌上來的。我趁機總結:一個連著一個,有先有后,這就叫陸續(xù)。鳥島上的鳥兒們一群接著一群,一群先飛來,另一群再飛來,今天有鳥兒們飛來,明天還有鳥兒們飛來。平時我們還可以說:下課了,同學們陸續(xù)走出教室。
早晨,同學么陸續(xù)走進學校。
這樣從事先的排練到表演,再到例子的講解,學生對陸續(xù)都已經(jīng)懂了,課后做的大練習冊也沒有一個人把“陸續(xù)、繼續(xù)、連續(xù)”搞錯。
當講到“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鳥窩一個挨著一個。窩里窩外,到處是玉白色的、青綠色的鳥蛋!睍r,我把事先畫好的鳥窩密密麻麻地貼滿了黑板,學生一下子就把鳥窩多的語氣讀了出來。并且請他們上來畫一畫玉白色、青綠色的鳥蛋。一說到畫,個個摩拳擦掌,準備上來大顯身手。我叫了兩組學生,只見黑板前擠滿了一個個抬著頭努力畫的`學生,也可謂是“密密麻麻”,惹得下面一陣陣笑聲。最后,杰作畫完了,不用說也猜得到,黑板上全都是滿滿的鳥蛋,最后一句話中的“窩里窩外、到處”學生在這樣的氣氛下也讀得很好。
鳥的教學反思7
《珍珠鳥》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鳥創(chuàng)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huán)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的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從以下三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的。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受珍珠鳥的可愛。
我以動物導入課題,利用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學習興趣。講課中,讓學生在讀中畫出描寫珍珠鳥樣子的語句,并談感受。有點學生說“感受到珍珠鳥的可愛、活潑、淘氣、自由自在!庇械母惺艿进B與作者之間的關系很親近,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雖然有些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我非常重視這種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細讀課文,感受人鳥關系建立的基礎。(珍珠鳥的變化)
通過初讀,讓學生感受到珍珠鳥的可愛和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這么可愛的珍珠鳥卻是一種怕人的鳥。讓學生在細讀中尋找答案,自主探索,然后匯報,關系建立的'原因是因為“信賴”。
三、再讀課文,聯(lián)系生活,體會“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境界!
通過聽音樂,欣賞圖畫,讓學生談讀后感,學生談出人與鳥之間這種關系的基礎是因為關愛、尊重,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創(chuàng)造多少美好的境界。那么,人和人之間也一樣,學生的感受從感性認識已經(jīng)上升到了理性思考。其實,課文最后一句話,就是作家對人生的感悟。
我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課件發(fā)揮了不小的作用。在導入新課時,我聯(lián)系生活中的動物,運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觀看、了解珍珠鳥,通過圖文對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課文,找出描寫我與珍珠鳥之間關系變化的句子,(即我為珍珠鳥做的,鳥兒的表現(xiàn)。)最后,用一首歌《愛的奉獻》結合圖片,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信賴”的理解。
不足之處是課前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檢查一下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課堂上講解過多,不利于學生對文本的品讀,沒有給學生留足夠思考問題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沒有很好的發(fā)揮出來,教學中沒能運用多種讀的形式,使學生沒有與作者心靈達到交匯。
課后讓我深知“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蔽艺J為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感,就應先從朗讀入手。因此,在日后的教學中,要充分讓學生多讀,感知課文的語言,讓學生的體驗感悟通過他們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
鳥的教學反思8
第一次閱讀課文,總體體會。
1、學生開展默讀,克服生字詞的難題,正確認讀10個生字。
2、瀏覽課文,思索:有哪些地方能夠得知珍珠鳥最初是害怕人的,但后來卻毫無畏懼地和作者和諧共處?這類變化是怎樣發(fā)生的?作者的喜愛之情又是由哪些方面展現(xiàn)出來的?文章的最后一句話表達了什么含義?
研讀課文,試著回答前邊提出的三個問題。
1、閱讀課文,探討:在“我”的關愛和照顧下,珍珠鳥經(jīng)歷過什么變化?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2、找到文章中的`重要語句,深刻理解“我”對珍珠鳥濃厚的喜愛之情。合作、討論。
老師給出引導方位,學生分小組,討論研究某一方面,處理文中的難點和疑惑。
。1)為何文章逐漸部分用單獨的一段強調(diào)珍珠鳥“是一種害怕的鳥”?
(2)在“我”的照顧下,珍珠鳥出現(xiàn)了什么變化?
。3)寫小珍珠鳥啄這些文學家名字的目的是什么?
。4)珍珠鳥由害怕到不怕人這種轉變表現(xiàn)在寫作方法上有什么效果?
(5)“信任,通常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在全篇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鳥的教學反思9
一、設計意圖:
大班科學活動《鳥的世界》,教材來源于《福建省大班領域活動指導》下冊的科學領域。“鳥”是動物世界中的一個大的家族,到處都可以看到鳥的身影、聽到鳥的叫聲。而且教育的資源也很豐富:家庭養(yǎng)鳥、花鳥市場、公園有鴿子等。大班的孩子對鳥的認識有一定的經(jīng)驗,他們喜歡給鳥喂食,還喜歡親近鳥。這些鳥有著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習性,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對人類有不同的作用。那么多的鳥也有相同的特征:有羽毛,有翅膀、會飛……新《綱要》告訴我們,“要與社區(qū)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币虼耍艺J為,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鳥與人類的關系,探索不同鳥類的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有著一定的教育價值。
二、活動目標:
1、探索鳥類的不同生活習性及其特征。
2、通過操作初步學習自我糾錯。
3、萌發(fā)愛護鳥類和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認識過一些常見的鳥。(如:鷹、啄木鳥、燕子、孔雀、白鷺、海鷗等。)
2.物質(zhì)準備:“百鳥園”的場景,鳥類生活的不同的背景圖,各種鳥的圖片若干,《鳥的世界》幻燈片,磁帶、錄音機等。
四、活動過程:
1、與幼兒交談認識了哪些不同的鳥兒,它們長得怎樣呢?激發(fā)幼兒“參觀百鳥園”的興趣,并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分組觀察鷹、啄木鳥、燕子、孔雀、白鷺、海鷗的圖片,讓幼兒自由探討,并結合幻燈片讓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以游戲的形式討論:鴕鳥、蝙蝠、企鵝是鳥類嗎?
4、提問:“你們喜歡小鳥嗎?為什么?”教育幼兒愛護鳥類。
5、操作活動:送小鳥回家。
。1)請幼兒將鳥的圖片貼到它們生活地方的背景圖上,并學習按背后的正確答案自己糾錯。
。2)將“百鳥園”中的“小鳥送回家”,音樂律動:模仿小鳥飛出室。
6、活動延伸:將各種操作材料繼續(xù)提供在活動區(qū)內(nèi),讓幼兒進行操作,同時提供各種鳥類的圖片、圖書、VCD等材料,讓幼兒繼續(xù)豐富相關的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的愛鳥之情。
五、活動反思:
新《綱要》科學領域提出:讓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我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鳥的世界》,在這個活動中能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讓幼兒真正感受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以下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活動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guī)в變簠⒂^“百鳥園”,各種各樣的鳥深深吸引了幼兒,把他們帶到了一個鳥的世界中。接下來,我和幼兒共同談論自己喜歡的鳥,為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讓幼兒分組探索,并結合幻燈片演示《鳥的世界》,根據(jù)幼兒的講述,有機靈活地出現(xiàn)他們講到的`鳥,然后我再補充,其實就是靈活地將幼兒沒有講到的講出來,豐富幼兒的知識。在幼兒對鳥的種類有大致的了解后,我?guī)в變哼M入下一環(huán)節(jié)“送小鳥回家”的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運用提問,加深幼兒的印象。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以上環(huán)節(jié)我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解決了這節(jié)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幼兒科學教育僅靠集體活動是不夠的,因此我讓孩子們在日常活動中繼續(xù)探索鳥的世界,讓這一活動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充分感受到科學活動的生活化,體驗到所探究和學習的內(nèi)容對自己的生活有意義。
鳥的教學反思10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課文描寫了兩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枝繁葉茂,眾寫歡樂歌唱。作者巴金以樸實優(yōu)美的語言贊頌了這自然景觀。首先,在教學中引導同學運用網(wǎng)絡這個信息渠獲取資料、運用資料,提升同學學習的興趣。時代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沖擊著我們的生活。教學要創(chuàng)新,首先要緊隨時代步伐。在學習課文時,同學不只渴望了解作者,更想身臨其境去看一看那榕樹、那鳥。網(wǎng)絡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為課堂教學插上了翅膀,同學的實踐能力、想象能力、發(fā)明能力得以不時激發(fā)。其次,多媒體組合,優(yōu)化課堂教學。這樣,不但使教學媒體更加簡潔,便于操作,而且使閱讀教學效果得到優(yōu)化。這一系列媒體的使用,既直接為同學理解課文起了輔助作用,又有效地創(chuàng)設了符合課文原意的特定情境,激發(fā)了同學學習興趣。
語文課上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課文自身就有語言形式上的'美,并從中可以展開想象,感悟作者美好的感情,并結合生活實踐受到?jīng)]的感染,培養(yǎng)了審美的情趣。這節(jié)課中同學感受到了動物間以和人與自然間的和諧統(tǒng)一的美,感受了巴金豐滿的情感,培養(yǎng)了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的樂趣。使同學實現(xiàn)了一次人文精神。教學中將同學引入了物我同一的境界。我既是樹,你既是鳥,樹鳥相互欣賞,形成整體。最后,在課堂中倡議同學充沛朗讀,自主體會,獨立創(chuàng)作,力求體現(xiàn)主動參與,合作互動的教學境界。提高同學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同學的人文素養(yǎng)。但由于教學時間調(diào)空不當,致使同學在讀文時讀得不夠充沛,后面的自主感悟、換位整合沒有充沛展開,使同學未能淋漓盡致的表達自身的感受。今后,我應倍加努力鉆研、探索、提高自身素養(yǎng)。
鳥的教學反思11
今天,我?guī)ьI六三班學生學習《鳥的天堂》一課。這篇文章文質(zhì)兼美,巴金先生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一直以來,我對這篇文章情有獨鐘,因而自認為備課備得很充分,無論是對作者的遣詞造句,還是表達方法的運用,都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在教學時,我注意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他們所說,訴他們知真情。一節(jié)課下來,雖然沒有借助多媒體圖文并茂、聲色俱全的優(yōu)勢給學生傳播課本知識,但學生學習的興趣依然盎然,或許是他們被大榕樹的美麗所感染,被眾鳥紛飛的熱鬧場面所吸引,學習效果很好。我為課改以來這種生動活潑的課堂而興奮。
就在這節(jié)課臨近尾聲的時候,一位平時不太愛發(fā)言的學生——————王勇生高高地舉起了他的小手,隨即他的旨意令我驚訝、令我困惑,但更多的是令我欣喜:“老師,讀完眾鳥紛飛這段我有一點不明白,文中說,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只,第三只。第三只的后面為什么用句號而不用省略號?一般情況我們多是使用省略號的。”我隨著他得質(zhì)疑向書中的.段落看去,清晰的句號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當時我的腦子“嗡”的蒙了,“為什么?為什么?”我心中不斷地問自己,并在腦子中拼命地想著怎樣回答這個問題。說實話我教了七年六年級,也就是這篇課文就教了七次了,但我從來沒有注意過這個小小的標點符號,更沒有想過為什么這樣用。無奈之下,我又把這個問題有拋給了學生:“王勇生的這個問題提得很好,誰能幫他解答一下?”聽到我的問話,教室里鴉雀無聲。這時我多么希望有人幫我解這個圍,并且在心中盤算著如何收場。課堂靜默了數(shù)分鐘后,一只小手意意思思地舉起來,又放下,又舉了起來。我想趕緊抓住這根救命草,可定眼一看,這不是吳帥嗎?頓時心中好大一片失落。他的語文學習成績幾乎沒有及過格,作業(yè)經(jīng)常不完成,是令我頭疼的學困生,難道他會有什么好的答案?但又不能打消他的積極性。于是我示意他來回答:“老師,我是這樣想的:作者他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只,第三只。我想這三只鳥是一個一個的出現(xiàn)的,他們看得非常清楚,也就數(shù)了出來。而后來他們繼續(xù)拍掌,樹上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這說明緊接著第三只出現(xiàn)的不是第四只,第五只,而是好多只同時出現(xiàn)在作者的眼中,這些鳥不是一只一只出現(xiàn)的。因此,我認為在這里用句號比用省略號更合適!蔽业难劬﹄S著他的回答而睜大,我的神情由懷疑轉為驚喜。我心中不禁暗叫道:多么精彩的解答呀!同學們也發(fā)出了贊嘆聲。
下課了,我的心中相吃了冰涼薄荷一樣清爽,那股痛快勁無與倫比。這精美的課堂尾聲足足使我興奮了一整天,并且逢人便講。這節(jié)課成為本學期我最難忘的時刻。
反思:
一、學習方式的轉變?yōu)檎n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課程的學習觀倡導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改為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正是學習方式的轉變,才有了《鳥的天堂》這一課教學的精彩片斷。如果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啃教科書,死記硬背,問一答一,我大概永遠教不到“為什么用句號”這個問題,因為我的腦子中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學生又如何會知道呢?而正是“自主、合作、探究”新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的運用,才使課堂活了,學生思維活了,學習的知識也活了。學生在多元互動中獲得了老師教也教不到的更廣闊的知識。
二、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課堂教學更精彩。
本節(jié)課如果沒有王勇生問題的提出,這節(jié)課會失去很多光彩。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學生問題的提出正好是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個性需求的表現(xiàn),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要求,啟發(f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真真正正成為學生的主人,真正實現(xiàn)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增加學習的興趣和樂趣。
三、尊重相信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天才。
新課程價值觀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就是什么是好學生,怎么衡量和看待學生。以往,我們把成績優(yōu)秀、聽老師的話的學生視為好學生。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真得靜下心來思考這個問題了:吳帥同學成績不好,作業(yè)經(jīng)常不完成,這只能是他某一方面的差距和不足。這節(jié)課上他的精彩表現(xiàn)難道能說他不是一個好學生嗎?因此,我們應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給每個學生展示自我、獲得成功的機會。在課堂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培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學會肯定自己、展示自己,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健康發(fā)展的人,成為天才。
鳥的教學反思12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出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彼麄兺ㄟ^自己品讀理解詞語,自己體會朗讀課文,再通過自己感悟欣賞鳥島環(huán)境美,這種教學正符合新課標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
一、相機點撥,畫龍點睛
片段一和片段二的教學主要是詞語教學,抓住“一群一群”、“陸續(xù)”、“各種各樣”、“聚”、“鳥的世界”、“密密麻麻”等詞讓學生從中體會鳥兒的多,教師沒有過多的講解,始終用簡單的語言來“導”著學生。詞語教學的目的在與幫助學生理解所讀課文的內(nèi)容,豐富他們的詞匯,從而提高他們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低年級的小朋友由于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其他因素的制約,無法對課文進行深入的理解,我們教學時對淺詞進行深教有利于低年級學生對于課文的整體把握。首先把抓準的“淺詞”放到課文中去理解,去教活,讓學生體會一個詞語在整個課文中的作用,去理解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的特殊意義。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成為學習的激發(fā)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yǎng)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幫助學生總結讀書方法并相機點撥,循循善誘,達到畫龍點睛,從而真正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
二、自由交流,弘揚個性
《基礎教育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币龑W生主動地參與,激發(fā)學生地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們得到充分地發(fā)展。片斷二中教師抓住有效的教育資源,設計了富有個性化的問題“鳥島非常熱鬧,鳥兒都會在這里干些什么?”這一問題的設計,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想象得到了放飛,朗讀得到了提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上,老師能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課堂變?yōu)閷W生的天地和樂園。學生或自由讀文,或小組合作,或展開辯論,或大膽想象,都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教師的導語如同和風細雨,潛移默化地滋潤這每個學生地心田,深入細致地影響著學生,積極誘導著學生積極地學習。
鳥的教學反思13
今天上午講了《老人與鳥》的第一課時,課前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很不樂觀,有一部分同學預習工作做得很不認真,有一個組一共有六個人,其中有三人沒有完成“預習導學”的學案,其實有時候會很生氣,因為如果預習不充分,學生甚至連課文都不能流利的讀下來,課上談何理解,談何學習文本的寫法?看來,還是應加強預習的檢查,采取一些措施帶調(diào)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比如將預習檢查與小組評級捆綁,在以后的教學中試一試吧!
整節(jié)課下來,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尤其是展示匯報環(huán)節(jié),哪一個組如果沒有得到展示的機會 ,就會發(fā)出“額——”這樣的失望的聲音,看來學生很在乎自己組的榮譽,很愿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尤其是桔子組,尤其這個組的賈賀雄同學,幾乎每一個問題都要搶,士氣高漲,我心里很高興,看來小組競爭已經(jīng)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看來這種學習方式對于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是有益的!
關于教學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想的;把本課文本作為“例中學”,引導學生學習用題目擴展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從本課的導入開始即向?qū)W生滲透這種方法,然后學生經(jīng)歷自主探究,展示匯報,掌握這種方法,最后由教師點撥、明確方法,最后通過“鞏固拓展”的一個短文練習鞏固這種方法,使這種方法真正為學生所了解。
一節(jié)課下來,基本技能(即字、詞等)的訓練感覺還應在扎實一些,呈現(xiàn)的形式應該再樣一些,以免學生因重復同一形式而感到厭倦。學生匯報與補充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語言、行為應該更規(guī)范些,這也是我們今后小組合作的一個重點。教師點撥這一環(huán)節(jié),就像楊主任所說,應該將此種方法再送回文本,做到從文本中來再回到文本,這樣學生印象會更深,接受起來會更容易。
教學是一項不可能完美的工作,但在以后的教學中將努力追求完美!
鳥的教學反思14
珍珠鳥是一篇文旨優(yōu)美的課文,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文章主旨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所以我的教學重點就放在這兩個方面。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就想如何讓學生清楚地了解“我”與小珍珠鳥親近的這一過程,這一過程體會不好,文章主旨的理解會顯得生硬。所以我還是讓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仔細的體會,并仔細觀察圖,利用這一具體的形象來體會抽象的東西,經(jīng)過實踐,同學們的`反應不錯,文章主旨水到渠成。
整堂課教學我都試著根據(jù)文章的特點采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結果效果非常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熱情極高,普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反思以前上的課總是不能徹底的解放思想,經(jīng)常不敢相信學生,生怕他們不會,說不出來,總喜歡按照自己所設計的問題循規(guī)蹈矩地牽著學生走,結果往往事倍功半,適得其反。所以老師們,把機會讓給學生吧,多給他們一些“自由”的空間,他們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奇跡!
鳥的教學反思15
《鳥島》主要寫了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兒活動的情景,字里行間流露了對鳥島的喜愛,對學生初步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全文敘述條理清楚,語句流暢,文字優(yōu)美,很適合朗讀。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我以朗誦作為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的主線。
一、給學生創(chuàng)設愿讀、樂讀、會讀的閱讀情境。
鳥兒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很熟悉,因為在生活中司空見慣,但對于有千千萬萬只鳥的鳥島來說,卻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軸,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愿讀的情境。
二、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促進學生新知識的內(nèi)化。
對于學生來說,生活經(jīng)驗不豐富,生活體驗更不全面。學生通過聽覺、觸覺、視覺等感官的協(xié)調(diào)作用,才能有效地促進心理內(nèi)化,才能更準確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內(nèi)化學生自己的知識儲備,如我在教學第三自然段,多媒體出示了夏天鳥島熱鬧的情景。精美畫面,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和討論的欲望,而且使學生對鳥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學生反復朗讀重點句,讓學生在讀讀、議議中進一步體會夏天鳥島熱鬧的特點。從而把這些來鳥島的信息轉化為自己內(nèi)在知識儲備的部分。
三、讓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精妙。
課文第二小節(jié)寫了春天鳥島上的情景。教學時,我聯(lián)系課題上面的插圖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只鳥兒,說說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島上的。這樣進入了角色,感受語言的內(nèi)在動力,喚起了學生的情感活動,為有感情地朗讀訓練奠定了基礎!皬倪h方飛來”、“筑巢安家”、“養(yǎng)育后代”等詞句與最后一個自然段中“沒有人去碰一下”呈現(xiàn)了一種因果關聯(lián),教學時不妨可先設疑,鳥兒為什么要從遠方飛到這里來筑巢安家、養(yǎng)育后代?學完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當然也更好地說明了鳥島之所以聞名中外的原因。
第三小節(jié)是全文的重點所在。由“熱鬧”一詞,引出了鳥島上“鳥多”、“鳥窩多”、“鳥蛋”多。這一自然段的教學,同樣可以發(fā)揮插圖的作用,激發(fā)學生想象,通過扎實的訓練,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根據(jù)栩栩如生的插圖,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語言訓練:“六月是鳥島最熱鬧的時候,各種各樣的鳥兒聚在一起,它們有的,有的,有的鳥島成了鳥的世界!绷硗,“密密麻麻的鳥窩”雖然從圖上不能看到,但我們同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去想象,想象鳥窩里是怎樣的有趣情景。寫鳥蛋,不僅寫其多,還寫其色彩之美。這里和前文的“筑巢安家”、“養(yǎng)育后代”又相呼應。這一自然段的教學可讓學生從前面的角色中走出來,以“來島上游玩的'人”的身份談談六月的鳥島給你留下的印象,這就讓學生真正走進了鳥島,并為感情朗讀及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學習作好鋪墊。
我在第四小節(jié)對學生進行說話的訓練設計中,是在讓學生欣賞了鳥島的圖片,和充分自由朗讀這一節(jié)后,來讓孩子們談感受的,并且考慮到一部分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我給了孩子們一個句式,讓這部分孩子也知道該怎么說。孩子們暢所欲言,都談到了鳥是我們?nèi)祟惖呐笥,自己也要向他們學習的想法,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學生的表達和想像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
【鳥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鳥的教學反思03-02
《鳥》教學反思03-02
(經(jīng)典)搭船的鳥教學反思06-19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06-15
鳥島的教學反思04-22
《幸福鳥》教學反思04-12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07-10
(精選)《搭船的鳥》教學反思07-10
《鳥島》的教學反思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