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語文《花鐘》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花鐘》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花鐘》一課按照“歸納現(xiàn)象——揭示本質(zhì)——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一天之內(nèi)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最后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奇妙。本堂課著重第一自然段的教學,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花開放時間是不同的,并設計“同一個意思,不同的表達”為教學題目,為了讓語文課堂教學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但是由于對課標研讀不深,教材鉆研不夠,出現(xiàn)了以下問題:
一、對教材把握不到位
課堂的教學還是要有自己的方法,學習了很多老師的教學,但不能學到其“神”,以致于出現(xiàn)依葫蘆畫瓢的現(xiàn)象。對于剛步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修辭手法是其學習的重點,尤其是比喻、擬人常用的修辭。本課形容花朵開放的詞語或短句,很多都用了擬人的手法,因此應該重點講解。但是由于設計時過分注重作者用了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表現(xiàn)花開,所以教學時的重點變成了不同的表達,但就不同的表達中是用了擬人的修辭原因這點,沒有給學生講,出現(xiàn)了重大失誤。
圍繞“同一個意思,不同的表達”這點,課堂引入時出示了張秋生的《“死”了十二次》,讓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的形容詞太單一死板,之后學習文中作者對花朵開放的不同形容,發(fā)現(xiàn)一個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說法,最后再次出示《“死”了十二次》,讓學生學以致用,把“死”變?yōu)椤盎睢。但是對學情的把握不到位,最后的思考太難,應該給學生與花朵接近的事物,不能一下子跳到人的角度。
二、情境引導不夠
課前的準備不夠充分,老師的引導十分重要!痘ㄧ姟芬徽n有很多形容花朵美麗開放的句子,美美的句子就要美美地讀,而且是應該以讀代講、以讀促悟,讓學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讀中自然而然地體會花的美。并且學生的想象感悟也很重要,不能只靠圖片展示,要讓學生進行想象,腦海中要有畫面感。這樣才能帶出有感情的朗讀。
三、提問有效性不夠
課堂不提無意義的問題,不提模棱兩可的問題,不提學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的問題,教師的問題要有針對性,有效性。課堂上要注重學生的反應,有效的提問能夠帶動學生,不能讓學生出現(xiàn)習慣性的“為老師著想”而回答問題的現(xiàn)象。本課,出現(xiàn)了較多的無意義提問,如“下一個開放的是什么花?”而且提問的密度太重,深度不夠,在引導發(fā)現(xiàn)不同的表達方面坡度太陡,以致于提問有效性不夠。
課標是基準,教師要立足于課標,鉆研進教材,本次課堂教學讓我深刻反思,正視自己的問題,態(tài)度決定一切。
【三年級語文《花鐘》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花鐘》教學反思02-14
《花鐘》語文教學反思10-17
花鐘的教學反思04-17
《花鐘》教學反思(精選)07-08
《花鐘》教學反思04-25
《花鐘》教學反思10-20
花鐘教學反思10-11
三年級語文花鐘的教學反思03-30
三年級上冊語文《花鐘》教學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