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們來做“熱氣球”》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們來做“熱氣球”》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們來做“熱氣球”》教學反思 1
通過前面五課學習,學生已經(jīng)知道空氣具有質量、能占據(jù)空間,還可以被壓縮。本課從熱氣球的升降現(xiàn)象引發(fā)學生思考和討論,并嘗試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有邏輯地解釋熱氣球的升降現(xiàn)象。
聚焦板塊通過觀察熱氣球以及熱氣球加熱上升的圖片,思考熱氣球上升的原因并做出初步的解釋。
探索板塊,主要通過指導學生制作和放飛“熱氣球”,讓學生對“熱空氣會上升”的現(xiàn)象形成感性認識,并通過研討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有邏輯地進行解釋。本課實驗現(xiàn)象所指向的物理概念是:空氣受熱膨脹,密度減小,導致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學生只需要通過簡單的熱氣球模擬實驗方法,對空氣的這種物理性質有一個感性直觀的'認知,知道熱空氣會上升,空氣變冷后會下降就可以了,不需要對相關的物理原理進行深入學習。
嘗試了一下熱氣球的實驗,我發(fā)現(xiàn)并沒有那么容易升上天空,應該是袋子的原因,用塑料袋和很薄的保鮮膜的袋子做實驗是有區(qū)別的,沒成功的實驗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普通塑料袋不能升上天空。
1.只有很輕薄的保鮮膜袋子才可以做實驗,材料很關鍵。
2.本來想剪一個塑料瓶,用于把蠟燭扣住,突然發(fā)現(xiàn)塑料瓶很容易燃燒,有毒的物質,所以還是用一個紙筒把蠟燭扣住,這樣就算燃燒也不會產(chǎn)生有害的物質。
3.一定要選擇小朋友,把紙筒按住,這樣才不會讓紙筒燃燒,小組分工一個人按住紙筒,一個人拿袋子,袋子要有一定的高度,要不然容易燃燒。
4.這個實驗一定要配備濕的帕子,如果紙筒燃燒,就趕快把它撲滅!
《我們來做“熱氣球”》教學反思 2
我們來做熱氣球這一課,課堂開始我提問學生有沒有乘坐過熱氣球的,有請他來擔任本節(jié)課的熱氣球導游(如果沒有就由我來擔任,但幾乎每個班都有),給其他同學講一講熱氣球升空的完整過程以及在過程中觀察到了哪些現(xiàn)象。通過導游的分享和講解,讓學生充分的討論熱氣球升空的關鍵是什么,如果我們要做一個簡易的熱氣球,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什么——火焰和氣囊。
這個時候讓學生思考用身邊什么物體來提供火焰和充當氣囊比較合適,學生很容易想到用蠟燭,火柴,打火機等提供火焰(經(jīng)過學生思考和討論,最終決定使用蠟燭,能夠持續(xù)提供火焰),用塑料袋充當氣囊,隨后老師播放使用學生的方案制作出來的熱氣球的預實驗視頻,能夠發(fā)現(xiàn)蠟燭很容易燒到塑料袋將其融化。
于是讓學生思考如何做出改進措施,再一次觀察熱氣球的構造,發(fā)現(xiàn)熱氣球氣囊底部有一個圓柱形的`布罩,學生由此提出需要也做一個類似于布罩的部分,學生最開始想的是用紙杯,后面考慮到蠟燭的長度,建議學生可以改用紙筒。實驗開始,學生自己選擇和使用合適的材料進行組裝實驗,在適應過程中觀察塑料袋的變化(包括塑料袋的形狀和溫度),最后統(tǒng)計每個班實驗成功的小組和失敗的小組,先請實驗成功的小組分享觀察到的塑料袋的變化——由癟變鼓再變癟,由冷變熱再變冷(但最后仍然是熱的)。
結合最開始講到熱氣球升空的關鍵是火焰和氣囊,經(jīng)過全班討論,一致認為火焰加熱后的熱空氣其實才是關鍵,熱空氣具有向上運動的升力——教師借機引出熱氣球的發(fā)明歷史。幫助失敗的小組分析原因:主要原因有兩種,一種是采用的蠟燭是圓扁的蠟燭,火焰較小,火焰較低,不能提供足夠的熱空氣;一種是塑料袋過重過厚或比較小。讓他們回家再次改進實驗,重新實驗。在課堂的最后,再一次借助空氣微粒圖,畫出加熱前的塑料口袋中的空氣微粒的狀態(tài)(距離較近)和加熱后的空氣微粒的狀態(tài)(距離較遠),用同樣大小的圓圈去框,發(fā)現(xiàn)冷空氣中圈到的空氣微粒比較多,熱空氣中圈到的空氣微粒比較少,所以熱空氣比較輕,會向上飄。
思考:
1.這堂課非常有趣,學生興趣很濃厚,但同時課堂紀律也很混亂,尤其是學生在操作紙筒時,很容易將紙筒燒著火,就會有學生尖叫,在后面的課堂中做了調整,提前和學生打招呼,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應該怎么做。
2.本節(jié)課我是讓學生自己準備的實驗材料,所以實驗材料各有不同,有成功也有失敗,我是想借用這些失敗的契機,讓學生知道實驗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我們要分析失敗的原因,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不知道有經(jīng)驗的老師對于這種課堂實驗的看法,是否必須要做到成功,讓學生感受實驗。
《我們來做“熱氣球”》教學反思 3
本周美術活動的內容是裝飾畫《熱氣球》,讓孩子們自己先畫出熱氣球的外型,自己設計,用各種線條,圖案來裝飾熱氣球。孩子們已經(jīng)多次接觸裝飾畫,而且內容也比較簡單,在我看來應該會有很好的效果,可結果卻不盡人意,大部分孩子的作品雷同。
在活動的開始,我通過謎語導入活動,“一個大氣球,倒掛在天空,隨風飄萬里,世界各地游”,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于是,我又請孩子們欣賞很多的氣球,交代了要求,在黑板上給他們提供了很多設計的圖案、幾何圖形和線條,例如:波浪線、鋸齒線、弧線三角形,半圓形等等。最后我還特地做了個示范,裝飾了熱氣球,還用擬人化的手法,給熱氣球畫上了眼睛和嘴巴,成了一個熱氣球娃娃。孩子們開始作業(yè)了,我巡視了一番,發(fā)現(xiàn)幾乎大部分孩子畫的都是娃娃熱氣球,和老師黑板上一樣的,最后我終于找到根源,問題就出在老師的示范上,因為我把熱氣球設計成了娃娃,孩子們就只對娃娃感興趣,而忽視了一些圖案線條的使用,這樣的示范就束縛了孩子們的想象力,才出現(xiàn)如此雷同的作品。以前的活動中,老師只示范主要的東西,而大部分留給孩子們自由發(fā)揮,所以他們的作品就豐富多彩,出現(xiàn)很多不一樣的`版本。
雖然已經(jīng)是老教師了,但在今后的工作中,還是需要不斷的去學習和反思,這樣才能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更好的應用到教學中。
《我們來做“熱氣球”》教學反思 4
今天教授四年級的熱氣球上升的秘密?傮w上感覺已經(jīng)到達了教學目標,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順利的完成了,學生經(jīng)歷知識和技能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得到科學的探究過程的訓練。整個學生的探究過程的都比較的順利。而且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都積極的進行參與,積極的進行了思考和回報。教學的效果還是比較的令人滿意的。但是有些地方還是需要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1.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問:你們見過或者放過孔明燈嗎?學生的熱情就激發(fā)出來了。這時候我沒有讓學生進行發(fā)言,而是現(xiàn)在讓學生平靜下來再回答。我想如果及時的讓學生進行描述看到的景象和想到問題,就會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學契機的抓住是非常重要的,要善于抓住教學契機,進行教學。
2.學生進行實驗設計的時候,注意學生語言的準確性的糾正。學生匯報的實驗方案有許多的瑕疵,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引導使學生進一步完善實驗設計。在這個方面,我忽略一些。比如塑料袋到底放在火焰上多高呢?
3.學生實驗的指導,還是有些問題。我引導學生的時候可能有些心急,將一些注意的現(xiàn)象直接的`告訴了學生。這樣非常的不好,不利于學生進行探究。
4.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應該再加強一些。一些的知識的應用學生不知道,我想學生生活經(jīng)驗有些少。如果有多媒體直接給些看就會更好了。
5.安全問題。學生的安全問題是第一位的。這是實驗用的是液體酒精,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其揮發(fā)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會一些很可怕的危險。因此,我想下次在上必須申請實驗用的固體酒精。
《我們來做“熱氣球”》教學反思 5
本節(jié)課對于熱氣球上升的探索,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借助多媒體來展現(xiàn)熱氣球升空的過程,創(chuàng)設主動探究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不失為好的方法。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們能夠像科學家那樣通過實驗進行熱空氣上升原理的探究,體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學生能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先發(fā)問,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
在學生獨立探索后,教師給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充分地、獨立地思考,并把思考的結果充分表達出來。通過討論,學生的探索結果得到了交流和相互的啟發(fā)提高。
學生的探索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在具體的探索過程中,當學生的觀察興趣發(fā)生變化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及時給與學生有效的指導,幫助他們依據(jù)觀察目的,選擇合適的觀察方法和觀察工具進行觀察。避免有的小組因追求面面俱到而造成的觀察不深入;防止了觀察目的不明確,活動沒有實效。要讓學生確實認識到,空氣受熱后,體積膨脹、重量減輕、會上升的性質。
特別是在仿制熱氣球的過程中,注意塑料袋和蠟燭的距離,當塑料袋鼓起來后再放手,要注意防火,以免發(fā)生意外。
改進之處:課前要讓學生充分搜集有關熱氣球的知識,再者教師課前要做充分的實驗準備,以應對課堂發(fā)生的各種情況。
【《我們來做“熱氣球”》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們做朋友》教學反思04-20
《我們做朋友》教學反思3篇04-20
《做家務》教學反思04-08
做框架教學反思12-01
《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03-12
我們成功了教學反思03-16
《我們上路了》教學反思04-22
《我們的家》教學反思04-22
我們與環(huán)境教學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