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wù)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花瓣飄香》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
《花瓣飄香》主要講了一個小女孩為了讓病中的媽媽高興,摘片花瓣送給她,表明了她是個懂事的小女孩。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情節(jié)直白,情真意切,學生很容易讀懂。因此,我覺得這樣的文章在教學時需要淺入深處,不能僅僅浮于文字表面流于形式。
這篇課文主要是以人物對話為主線展開敘述的,通過初讀,學生已經(jīng)能初步感受到小女孩的“懂事”,所以在精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的懂事呢?讓生抓住文中的三組對話,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精讀小女孩的每一句話,分別體會到她的愛花、孝順和聽話。在教學時,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教學:
一、抓關(guān)鍵詞,感悟小女孩的.內(nèi)心世界
小女孩的答話是朗讀的重點,因此我在教學時抓住關(guān)鍵詞,
讓學生邊讀邊想象,從中體會小女孩的懂事。例如在感受小女孩孝順時,通過“摸上去像絨布”、“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等詞句體會小女孩為了讓生病的媽媽高興,“摘花瓣送給她”的一片真情。在體會小女孩愛花時,抓住“舍不得”“不好意思”等詞語讓學生感受小女孩雖然為了讓媽媽高興摘花瓣,但卻不忍心摘下整朵花。在感受小女孩聽話時,抓住“閃動的淚花”讓生談?wù)勥@是怎樣的淚花?這淚花中包含著什么?學生有的說是激動的淚花,有的說是思念的淚花,還有的說是難過的淚花。在交流過程中,我珍視每一個同學的閱讀感受,鼓勵他們積極思考,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引起情感共鳴。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展開想象
學生通過文中相關(guān)詞句很容易就能體會到小女孩的懂事,因此在教學時,我努力探尋文本的空白處,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生展開合理想象,與文中的人物進行對話。例如:在學生感受到小女孩送花瓣是為了讓媽媽高興后,我讓學生想象:媽媽收到小女孩的花瓣后,會說些什么?小女孩的心情會怎樣?再如,課本最后寫作者在小女孩的感染下,買了兩盆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母親的陽臺上,在此,我讓學生展開想象:作者在把兩盆花送給小女孩與他母親時,分別會說些什么?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讓生發(fā)揮想象,給予了學生深入思考與言語表達的訓練,進一步理解文章內(nèi)涵。
三、抓住題眼升華主題
在課文學完時,我讓生再次品讀課題,并讓生思考:這花瓣中飄著什么香?引導生領(lǐng)悟“飄香”的象征意義。這種香味不僅僅是花香,更是濃濃的愛,此處在教學時引導的較好。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
1.在品析完文中的關(guān)鍵詞后,給予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略少,忘記讓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所以課堂節(jié)奏有些過緊,導致最后時間多5分鐘左右讓生完成《補》練習。
2.對于學生的回答引導、評價還不到位。
3.個別問題的設(shè)計不深,讓學生的回頭流于形式。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2
《花瓣飄香》這課沒有明確說出“我”是什么性別,這篇課文的下面也沒有注明這篇文章是誰所寫,但反復閱讀,讓我作出作者也可以說文中的“我”是個男性的決定,也許我的判斷是個錯誤,但我很想用這種錯誤來教,因為這樣能夠讓頑童變得細膩,特別是讓班級中那些調(diào)皮的孩子變得細膩。李大釗曾經(jīng)這樣教育自己的女兒,即讓自己的女兒有點野性,并且還專門撰寫文章讓男孩子有點柔性,因為這樣男孩子、女孩子才會有更大的創(chuàng)造力。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很有創(chuàng)造力的,雖然這個小女孩沒有表現(xiàn)出野性,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卻展現(xiàn)給我們的應(yīng)該是這個小女孩的創(chuàng)造力,因為她的做法影響了“我”,改變了“我”。
這篇文章可以說分為三個非常明顯的層次(這不是引導學生分段或者分層):一是“我”的發(fā)現(xiàn);二是“我”與“小女孩”的對話;三是“我”的感悟。當然核心層次就是“我”與“小女孩”的對話。
“我”與“小女孩”的對話,對于女學生來說,她們讀讀就會受到感動,而對于那些男孩子,還有一些調(diào)皮的女孩子來說,這種感動可能會有,但很難保持。因此在教學中,我個人認為,應(yīng)該讓男同學及班級特別調(diào)皮的女孩子,好好的對話,真正的對話,促使他們有著柔的世界。讀“為什么只摘花瓣?”是輕輕,柔柔的;讀“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低著頭、不好意思,是低聲的,也是柔的,輕輕的;讀“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內(nèi)容來源于www。zuowena。com]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笔堑吐曋袔в兄⒆拥膭(chuàng)造性思考,她嘗試摘花是輕輕的、柔柔的,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的的感覺,也是柔柔之中的體會,那淡淡的清香也是輕輕的、美美的,媽媽高興是微微的;讀“你爸爸呢?”是輕柔中的一次感動,是繼續(xù)對話的細聲詢問;讀“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閃動的淚花,是靜靜的……我個人想,老師如此藝術(shù)的引導感悟,一定能夠讓那些調(diào)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懂得關(guān)心的小朋友,在輕柔之中,在靜悄之中,流下那感動的淚水,以像“我”一樣買上兩盆花,最重要的一盆,最有價值的一盆是送給自己的母親,讓她也能夠高興。
《花瓣飄香》太柔了,柔得讓剛性十足的`男人明白事理,柔得讓老師與學生一起感動。母語是什么?這一課的學習,其實就是那種人人都應(yīng)該有的柔性感動。
這個單元的三篇文章,應(yīng)該說是個主題單元,是通過三篇文章介紹三種方式引導學生學會面對困難,用關(guān)心自己、關(guān)心他人讓自己成為健康有價值的人!段⑿χ惺芤磺小肥且粋人遇到重大困難的心理準備、生存方式;《雪兒》是通過人與動物的一次行動互換,讓人們懂得不要好事盯著自己的傷痛,學會用新的方式面對困難,病痛中養(yǎng)著小動物,病痛中讀著書,病痛中盡可能的交流,都能讓人健康起來;《花瓣飄香》通過孩子對母親的照顧,讓學生感受到自己雖然是小孩子,但在這個世界中,用自己的腦袋、雙手,也能夠奉獻出自己小小的愛心,這也是中國特有的孝文化。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3
《花瓣飄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寫的是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從小女孩回答“我”三次提問時說的話中,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一個敬重父母、孝敬父母的懂事的孩子。這篇課文情節(jié)直白,情真意切。課文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小事的敘述之中,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能讓學生于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感受小女孩那純真的心靈、純真的愛心,就像含著露水的花瓣一樣清香四溢,讓人迷戀、珍惜。我以人物對話為主線,啟發(fā)學生抓住提示語中的關(guān)鍵詞,來感悟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如:讀“我”問話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輕輕地”一詞讓他們反復品讀,從中體會“我”的和藹可親。在小女孩的答話里,引導學生抓住“不好意思”、“舍不得”、“摸上去像絨布”、“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等詞語,讓學生邊讀邊想,用心領(lǐng)會小女孩雖然為了讓生病的.媽媽高興而摘花瓣,但卻不忍心摘下整朵花的情感。通過“叫我”、“不要”詞語中體會小女孩對父母的敬重。同時,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揣摩流露在字里行間的小女孩愛媽媽的思想感情。我采用了自由讀、小組讀、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融入了人物的情感世界。
最后,我又將學生的思緒拉回自己的身上。通過“說說你是怎樣愛媽媽”的話題。我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從而感悟到:愛自己的媽媽,不是掛在口頭上的空話,而是應(yīng)該像課文中的小女孩那樣,為媽媽做點什么。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4
一、讀讀想想,初識花瓣——與學生對話
同學們,看到“花瓣”這個詞語,你會想到什么?對,我們會想到各種各樣的花朵,會想到花瓣上的露珠,會想到有淡淡的花香飄來。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位像花瓣一樣美麗的小女孩,伸出手來跟老師一起板書。板書課題《花瓣飄香》。齊讀課題。你能讀出有陣陣花香飄來的感覺嗎?指名讀,齊讀。
二、讀讀議議,感悟花瓣——與學生對話
請同學們自己讀一下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回答:一位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那她是怎樣摘花瓣的呢?從課文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讀一讀。畫出表示小女孩摘花動作的詞,并細細體會。
(一)品讀摘花瓣(第2節(jié))
1.指名讀,交流摘花瓣的動作。請一女生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進行評價。
2.假如你就是那位小女孩,我有幾個問題想問你
a:你為什么要俯在花前,摘花瓣時的動作那么輕,為什么?
b、你摘下花瓣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
c、小小的一片花瓣為什么要“雙手捧著”?什么東西你會雙手捧著?
4.小結(jié):看來這個小姑娘是一位愛花的孩子,通過后文我們知道她要把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也看出花瓣這代表著小女孩的一顆孝心。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第二自然段。
5.讓我們回過頭來再讀課題,讀出小女孩的孝心。
。ǘ┚o扣“懂事”,品味文本語言。
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孩?(懂事的女孩)我們一起來找找從哪里能看出小女孩的“懂事”。請大家仔細讀讀課文3-9段,把有關(guān)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想一想,跟你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
結(jié)合學生回答,相機點撥指導:
1.“爸爸在南沙當****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
、賻煟耗銈冎滥仙吃谑裁吹胤絾幔狂v守在那里的人民****軍,遠離了家鄉(xiāng)和親人,肩負著保家衛(wèi)國的重任,女孩有著這樣一個爸爸,這多么讓人自豪呀!可小女孩眼眶里為什么閃動著淚花?
、谥该卮稹
師小結(jié):
是啊,思念遠在南沙的爸爸,想起來和爸爸在一起的歡樂時光,這是思念的淚花;想到爸爸遠在南沙而媽媽又臥病在床,心里難過,這是難過的淚花;為自己能牢記爸爸的囑咐,照顧好媽媽,不僅不讓媽媽生氣,而且懂得照顧媽媽,這是驕傲的淚花;讓媽媽感受到女兒的孝心,讓爸爸安心,自己也高興,這就是幸福!這是幸福的淚花!
、鄱嗌偕钋椋寄墼谶@淚花里,讓我們一邊體會著小女孩的心情,一邊深情地讀一讀。(齊讀)
面對這樣一個小女孩,我不禁稱贊道——【出示齊讀: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2.小女孩說:“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ò昝先ハ窠q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
、倌忝^花瓣嗎?那是怎樣的感覺?
②那小女孩的媽媽收到這樣的花瓣,她會怎樣?(微笑、感動、幸福)
、凼茄剑黄ò昕梢該Q來媽媽的笑容,甚至媽媽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興!一邊讀,一邊想象著媽媽高興的樣子,你一定也會很幸福的。齊讀。
、軒煟涸瓉硇∨⒄ò晔菫榱税参坎≈械膵寢專寢寢屆幻,聞一聞,讓媽媽的心情好起來,讓媽媽的病好起來,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難怪我要說——【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齊讀)
3.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賻煟盒∨槭裁础吧岵坏谜浠ā蹦?
紅艷艷的月季花,絨布一樣柔軟的花瓣,帶著亮晶晶的露水,散發(fā)著陣陣清香 …… 看到這么嬌艷的花朵,你會忍心摘下它嗎?(不會)看來大家和小女孩一樣都是個愛花的,愛美的孩子。指名讀。
、蹘煟菏前。绻闶峭嫡ò甑男∨,面對著月季花的主人,心情會怎么樣?(生談感受。)
、芾斫庠~義。
師:也許你可能想放下,但又沒有,可能想藏起來,但也不敢,也許想放到身后,但已經(jīng)被發(fā)現(xiàn)了,不知道該怎么辦——這就叫(齊讀)——不知所措)那“惶恐”是什么意思呢?(心里害怕)
⑤師:不就是摘了一片花瓣嘛,小女孩竟然這么惶恐、不知所措,真是個心地善良、非常誠實的孩子!我們不禁又要夸夸她了——【齊讀: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⑥如果你是月季花的主人,你會責怪她嗎?(不會)從哪兒看出來?(輕輕地問)你能讀出輕輕的感覺嗎?
、呶覀儊碛眯母惺苓@位愛花又善良的小女孩。她與作者的對話看似普通,卻蘊涵著極深的感情。能讀好嗎?小組內(nèi)可以先練讀。
師生合作讀課文:男生讀作者的話,女生讀小女孩的話,教師讀旁白部分。
⑧再讀課題,課文讀到這里,你覺得這是一片怎樣的花瓣?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5
《花瓣飄香》是蘇教版第六冊的第六課,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它通過一個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媽媽的事,贊美了小女孩愛惜花草、體貼媽媽的美好心靈。
這篇課文是我在學校開展的“一人兩節(jié)課”活動中上的一節(jié)課。課前,我為了給語文組“一人兩節(jié)課”活動開個好頭,進行了精心的準備。查找資料,設(shè)計教案,制作課件,我認為我的課前準備是很充分的,自我感覺教學設(shè)計比較新穎,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我認為這節(jié)課一定會上的很好?墒巧贤暾n后,自己又覺得有很多不足,不是之前自己想的那樣。下面,我把這節(jié)課的優(yōu)點和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總結(jié)出來,以利于自己以后的進步。
優(yōu)點:1、這節(jié)課教學設(shè)計打破了教學常規(guī)。我以“小女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像,(懂事)找出課文中表現(xiàn)小女孩懂事的句子”這個問題為一條明線,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根據(jù)學生找的句子進行文本對話。
2、在這節(jié)課教學中,我通過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悟,通過充分的朗讀,體會小女孩真摯純樸的親情,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課前的導入,我認為也是這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我首先讓學生讀課題,然后說:讀的有點飄的意思了,老師還沒聞到花的香味,再讀課題,不用教師的指導學生就讀的很好了。
4、在課文結(jié)束時,我用課件出示一首小詩,這首詩是全文的濃縮,()感情的升華。這一片孝心,這一份愛心,通過學生對小詩充滿感情的朗讀中就知道已經(jīng)飄在我們?nèi)?)班所有同學的心中了。
不足:1、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課件中有些幻燈片在切換時,切換的聲音比較大,破壞了課堂上那種難的的靜靜的美,溫馨的氣氛。
2、課前預(yù)設(shè)出現(xiàn)了局限性。在反饋學生找出表現(xiàn)小女孩懂事的`句子時,學生回答的順序和我課件制作出現(xiàn)的順序不一樣,這是我課前所沒有想到的,以至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慌亂,這也說明自己的課題駕馭能力和應(yīng)變能力還有待提高。
3、課前我準備了一朵月季花,為了讓學生體會月季花摸上去的感覺像絨布一樣,我把月季花摘成一片一片的分給學生去摸去感受,這種方法與本節(jié)課是不協(xié)調(diào)的,與小女孩愛花護花是不相符的。
4、《花瓣飄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自己的朗讀水平還要提高,還要不斷的學習,提高素質(zhì)。短跑教學反思渡荊門送別教學反思渡河少年教學反思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情節(jié)直白,情真意切。課文通過一個小女孩給生病媽媽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
本課我采用“自讀感悟—交流討論—啟發(fā)點撥”的課堂教學模式,以讀代講,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去感悟。同時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及教師適當?shù)狞c撥、引導,讓學生的感悟能力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得到提高,也讓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得到一定的發(fā)揮。學生在讀書中體會到文章的內(nèi)涵,也悟出了情感,一步步走進小女孩的內(nèi)心世界。
這一課的結(jié)尾,寫到作者在小女孩的感染下,去集市買了2盆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自己母親的陽臺上,這時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在作者送給小女孩花的時候,他們之間會說些什么呢?當他母親在陽臺上看到了兒子送給她的花,他們之間又會說些什么呢?通過讓學生寫想象練筆,并學習運用課文中對話的形式,學生感受了人與人之間的那種關(guān)懷,深深地感受了親子之情!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7
我們都知道:文本、音像、教室和師生等都是課堂學習的構(gòu)成要素,但精彩的課堂不是他們的簡單相加,也不是他們在課堂上的任意延伸。它應(yīng)該是遠離高傲、粗俗、平庸、而具有鮮活靈動、真情真實、扣人心弦的學習現(xiàn)場。
的確,創(chuàng)設(shè)一個好的`學習現(xiàn)場十分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我在執(zhí)教蘇教版語文第六冊第六課《花瓣飄香》這篇課文時,我覺得學生讀完這個簡單的故事之后,也能明白他們應(yīng)該像小女孩一樣從小具有孝敬父母、關(guān)心家人的情感,但從情感上真切體會卻不容在教學時,我便創(chuàng)設(shè)了新的學習現(xiàn)場,讓學生扮演小女孩,邊讀課文邊談感受。這樣學生的體會就會更深刻。同時我又讓他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wù)勂綍r媽媽是怎么關(guān)心我的,把他們從文本拉回到現(xiàn)實生活,通過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讓他們的情感進一布升華。當然,學習現(xiàn)場的創(chuàng)生維度是很多的,可以從目標中開拓,從教材中再創(chuàng),從生活中延伸,從學生中聚集。
總之一句話:只要我們用智慧和激情去開拓,就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現(xiàn)場。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8
《花瓣飄香》這篇課文是情感很細膩的課文。我在上這堂課之前,一直擔心無法將孩子的感情調(diào)動起來,但是實施起來。結(jié)果真是太令人開心了。
前面都是按照程序進行的,但是到后面,孩子的'表現(xiàn)讓我有些難受。在小女孩送媽媽花瓣的時候,媽媽會有什么反應(yīng)呢?這個問題拋下去之后,全班一片沉寂,這對于課前我所認為的應(yīng)該能回答出來的大相徑庭。但是,我想孩子可能還沒進步到情境中去,所以我不斷地朗讀,自己讀,讓學生讀,然后通過語言渲染描繪小女孩來到媽媽身邊的情境。在這個過程中,我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投入了其中,其實也真是發(fā)現(xiàn)了自己似乎有點眼淚濕潤眼眶的感覺。接著講到小女孩聽話,眼眶里閃動著淚花,為什么會閃動淚花?這里孩子們說道,因為這是小女孩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受,也有孩子說思念爸爸,我也補充了小女孩可能以前也不聽媽媽的話,導致現(xiàn)在自己想來會很難過。這里我結(jié)合了我自己的一些不聽話的例子,孩子們似乎想到自己,有些孩子眼眶也紅了。講著講著我就忘記了時間,所以最后“我”為什么送媽媽和小女孩月季花的原因沒有好好講,所以我打算待會再去重新體會一下。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9
《花瓣飄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情節(jié)簡單,但情真意切。在備課時,當我讀到課文中描寫晨霧中的女孩帶著心靈的清香,款款步入月季花叢,俯下身子摘一片帶露水的花瓣時,我不由陶醉了,多美的情境呀,多美的人和花呀。課文滌蕩著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如花瓣沁人心脾。這樣的課文我喜歡。
于是,我想“美文美教”!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重點應(yīng)要指導學生在美的朗讀中品味,在美的抄錄中深蘊,在美的對話中感動,在美的情感中流淚。讓他們也能真切感受文章的美,也能成為美的.學生。
于是,我便拋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女孩是不是一個懂事的孩子?”讓學生根據(jù)此問題展開朗讀,并要在讀中找到根據(jù),讀中悟出情感。
一開始學生就肯定,女孩當然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于是,他們找課文中的句子進行朗讀。當學生在“我不舍得摘下整朵花……”時,我又讓學生在省略處填空,當學生讀到“但我太愛媽媽了,我想看到她的微笑”“但我想讓爸爸不擔心,讓媽媽開心”“我知道這樣不對,可是我希望媽媽的病快點好呀!”時,一聲聲孩子們的心聲,在我的心中震顫。我不禁為女孩鼓掌,更為我班學生的精彩朗讀而鼓掌。最后,孩子們用表演的形式展示我和“母親”的對話時,濃濃的真情在課堂中盡情流淌。
真喜歡這樣的課文。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0
《花瓣飄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反思整個教學,因為我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滲透,讓學生精讀感悟顯性的語言文字,更讓學生領(lǐng)會到文字中隱性存在的情感、精神,所以才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是人們心理活動的一大特點。又有語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很多人重視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所以常聽人說,成功的語文課,應(yīng)在教學的一開始就牢牢吸住學生,使他們的思維隨著老師的情感入境,激發(fā)起求知欲。但這“教學的一開始”是從何開始,是一堂課的開始嗎?
在此次教學之前,我就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去逛逛花店,聞聞花香。教學當天的到校后,我把自己準備好的'幾朵美麗的玫瑰花放在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杯擺放在了講臺上,只覺得教室頓時因這花的存在有了生氣。課前,我早早進教室,站在講臺旁擺弄那幾朵花,立刻有許多學生圍攏來,“老師,這花真美!”“那我以后經(jīng)常帶花來放在教室里,好不好?”“好的,好的!”“老師,這花香不香?”“你聞聞看呢?”學生立刻你擠我,我擠你地湊了上去,小心翼翼地聞著!跋愕模 薄昂艿。”……不知不覺鈴聲響起,孩子們還沉浸在花的幽香之中,滿心裝滿了對它的喜愛。此時揭示課題,進入文章中的學習,可謂是水到渠成。
古人云“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备郀柣舱f:“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可見只有品味語言才能真正地揣摩流露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進行生命的對話。雖然閱讀是一種個性化很強的實踐,但學生的自主閱讀往往浮在文字表面,如果缺乏教師的引領(lǐng),以及相互間不同閱讀體驗的啟示,這種淺嘗輒止的讀書很難進入到更深的層次。所以,在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閱讀文本后,就應(yīng)該開始設(shè)置一個提升閱讀水準的環(huán)節(jié)。
我請學生自導自演,巧妙地使孩子們進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強烈的“角色意識”。興趣盎然地讀書、表達,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將其內(nèi)化為自己的感受。以“與小女孩相比自己對媽媽怎么樣?”的話題展開去,讓學生暢所欲言。在談?wù)f之間,逐漸與作者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進一步感受到了母愛的魅力,從而感悟到:愛自己的媽媽不是掛在口頭上的空話,而應(yīng)該像課文中的小女孩那樣,為媽媽做點什么。這樣一來,一方面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為學生進一步朗讀、感悟課文培養(yǎng)、積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學生與母親之間的距離,把母愛的種子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里,生動的親情教育在語文的課堂上活躍。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1
《花瓣飄香》這篇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給我們展示的卻是小女孩充滿愛心的金子般的心靈,她不僅僅愛惜花草,也深愛著自己的媽媽。在教學設(shè)計中,我覺得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得還是比較成功。
感悟懂事
在充分朗讀對話的基礎(chǔ)上,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讓學生再自讀課文,找出認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在新課程標準的倡導下,我們已經(jīng)明確課堂應(yīng)該屬于學生,而不應(yīng)以教師的告知代替學生自己的思想。此時我鼓勵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下,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果然,有的學生覺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是非常體貼媽媽的;有的學生認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學生認為她沒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見學生透過課文所呈現(xiàn)的語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小女孩的感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理解題意
課文結(jié)束前,學生已被小女孩美好的.品質(zhì)而感動。但對于課題花瓣飄香還只停留在絨布一樣的花瓣散發(fā)著淡淡的香味。因而如何突破這理解的難點呢 我亮出了一首小詩
清晨,月季花上閃動著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輕輕放在媽媽的枕邊。
表一份心愿,
道一聲祝福,
媽媽的臉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絨布一樣柔軟,
淡淡的清香隨風飄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樣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嗎
在我深情款款地讀時,學生也陶醉其間。再讓他們關(guān)注課題花瓣飄香,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課文以花瓣飄香為題實際也指小女孩的心靈有著花瓣那樣的美,那樣的香。
課已上完,我感覺離預(yù)期的效果還有一段距離,我們的孩子在寵愛中長大,又有多少人能從日常平凡的小事中去感悟這份真情,珍惜這份親情呢
這節(jié)課我雖然在設(shè)計上將簡單的教材掘得較深,但文中這份真情還未能震撼他們幼小的心靈!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2
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通過一個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的事,贊美了小女孩愛惜花草,體貼媽媽的美好心靈。在教學中,我通過這幾個方面展開了教學:
一、想象說話,感悟事物之美
我在第二課時開始,就請幾位孩子上臺寫了“紅艷艷 露水 絨布 清香 露水”這幾個詞語,并讓學生用這些詞語中的任何幾個詞把這朵月季花描述一下,讓學生感受月季花的美。這樣的設(shè)計既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說話能力,也為后文的教學做下了鋪墊。
二、緊扣文眼,領(lǐng)悟心靈之美
在教學中,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展開教學:自讀課文,從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把相關(guān)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相關(guān)的語句,在交流中,為了能讓學生有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我讓學生自己說說對這些語句的感悟。并在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下,抓住小姑娘舍不得摘花卻忍不住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的原因,創(chuàng)設(shè)了小姑娘雙手捧著帶露水的花瓣來到媽媽病床前,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媽媽又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通過學生的回答,體會小姑娘的“孝順”難怪作者要夸她是人懂事的好孩子。媽媽生病,孩子的爸爸怎么不在她身邊?引出小姑娘的爸爸,你會和爸爸說些什么,讓爸爸放心呢?通過想象,讓學生感受到小姑娘的“聽話”,怪不得作者要夸她是個懂事的'孩子。在想象交流中,一個愛花、愛媽媽的小女孩就生動地站在了我們面前。
三、理解題意,升華情感
在教學的最后,學生已被小女孩那種品質(zhì)所感動,但是對于題目的理解卻還是停留于淺層次“像絨布一樣的花瓣散發(fā)這淡淡的清香”,為了能讓學生真正地理解題意,我出示了一首小詩《花瓣飄香》:清晨,月季花上閃動著露珠,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輕輕放在媽媽的枕邊。表一份心愿,道一聲祝福,媽媽的臉上漾起了微笑。小小的花瓣,像絨布一樣柔軟,淡淡的清香隨風飄散。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樣透亮,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嗎?
我深情款款地讀時,學生也陶醉其間,再讓他們關(guān)注課題“花瓣飄香”,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課文以“花瓣飄香”為題實際也指小女孩的心靈有著花瓣那樣的美,那樣的香。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3
《新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用崔巒老師的話說就是:它們猶如硬幣的兩個面,誰也離不開誰,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chǔ),是人文性的載體,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精、氣、神”離開“工具性”談“人文性”,有舟天水,寸步難行;同樣,只有工具性,沒有人文性,有水無舟,亦無法欣賞到“小小竹筏江中游,悠悠青山兩岸”的絕妙景致。
一、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失衡的原因
。1)、由于本人學的是非語文專業(yè),語文素養(yǎng)還有欠缺,語文知識還不夠豐富,特別是語文的語言做不到“身形并茂”。
。2)對語文學科的學科性質(zhì)學習不到位。
二、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的對策
1.加強自己的業(yè)務(wù)素養(yǎng),多向名師、有經(jīng)驗的老師請教,多學習理論知識。
應(yīng)把功夫下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和學識水平,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師生平等對話創(chuàng)設(shè)理想的情境上。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在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的基礎(chǔ)上,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對話,幫助學生建構(gòu)意義。
2.從領(lǐng)悟人文內(nèi)涵入手,有機進行語文形式的學習
語文課堂上,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yīng)往往是不同的,因此課堂教學應(yīng)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學生必須能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共同探討、相互交流來增強感悟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披文入情,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靈犀相通,產(chǎn)生情感共鳴,同時,研究文本的語文形式,學習表情達意的方式、方法,相機進行言語訓練。
3.以學習語文形式入手研讀文本,相機滲透人文教育。
深圳的趙志祥老師在執(zhí)教《地震中的父與子》時,他這樣引導:
我拿到課文的時候,讀了一遍就深受感動了,讀了第二遍就注意到嘆號特別多。我數(shù)了一下,一共有15個,F(xiàn)在,請各小組做兩件事:一是看看這些嘆號大都集中在哪兒?二是這些嘆號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然后,你想法通過你的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好嗎?
孩子們就這樣在研讀文本的言語形式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了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從而領(lǐng)悟到了這對父子間的深情。
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實踐操作上要解決很多問題。從教師的角度看,如何發(fā)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如何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應(yīng)采用什么教學策略來促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何謂兩者統(tǒng)一的最佳狀態(tài)和最佳效果,采用什么樣的評價標準,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從學生的角度看,應(yīng)具備什么態(tài)度、情感對待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怎樣處理教學的統(tǒng)一要求和個人的獨特感悟、體驗、理解的關(guān)系,如何通過探究活動,透過語言文字的表層去體會語文的人文精神、理解語言文字中蘊含的人文特征,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
在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因此,我們必須在《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樹立正確的觀念,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學習,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相統(tǒng)一,大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4
《花瓣飄香》是一篇充滿著親情的閱讀課文,整篇文章,都被濃濃的情感所包圍。它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清晨給母親摘帶露水的花瓣讓生病的母親高興的事情。
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讀了好多遍,弄明白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也明確了應(yīng)該著手抓住的大問題——為什么說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但是如何運用恰當?shù)姆椒,清楚明了地指導學生學課文,我犯難了。文章的中心段比較清楚,是課文的3到10 段,解決這個問題也是比較好解決的,但是,第二自然段的處理我始終找不到好的時機出現(xiàn)。要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出現(xiàn)吧,又顯得平了,所以,我只有把第二段拉到了后面來學,用孩子喜愛花這個內(nèi)容,把這兩部分內(nèi)容連在一起,但是這就使得在進行這個段落教學的時候,顯得有些亂。思路不是很清晰,跳躍性比較大。教學的時候,有些內(nèi)容點到了,但是都是蜻蜓點水,我想和我備課有關(guān),我設(shè)計的問題目的性不強,設(shè)計的問題,想要學生答到哪一步就行了,沒有想過,也沒有一定的提升要求,所以,學生回答的時候,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樣,我卻無法引導,從而達到我的要求。課堂中,我過多地把結(jié)論給學生,阻礙了學生的思考與發(fā)展。
聽了薛老師的點評后,我懂得了,原來一些知識也是要在學習的課文的過程教給學生的。因為我們的教育思想的問題,使得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過多的注重情感價值觀的目標,也就是平常說的道。而忽略了雙基的訓練,學生學的比較浮躁,課堂上的所得也不是很多。學的和所考的不夠一致,F(xiàn)在我終于懂得了宦老師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要考教結(jié)合。
通過一節(jié)課,我想到了很多:第一,理念要更新,學會思考。在當今各種各樣的風刮起來的時候,我們要始終有個一個堅定的理念,就是在課堂里教給學生什么?其實,在進行完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的同時,我們就在完成雙基的訓練,過程與方法的指導。這幾個目標是有聯(lián)系的,不是孤立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用什么來指導我們的教學,那就是新課標,還有比較多的教學方面的雜志。博覽群書,然后進行思考,進行甄別取舍。
第二: 在教學時拿到教材要多讀,深入了解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并進行一些文章的分析。教什么,怎么教,做到心中有數(shù),胸有成竹。那天我上課的課文,我也讀了,但是我自己感覺讀得還不夠,文章得脈絡(luò)自己把握得不夠好,教案是我寫的,但是因為時間緊,比較匆忙,所以上課的時候,老師們也看到了,我在關(guān)注我的教案,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我在處理第三段的時候,時間長,效果還不怎么好。我想說的是一篇課文,如果你只了解個大概,那在課堂上,隨心所欲的教,帶來的'就是,學生的半知半解,迷迷糊糊。一無所得或者得知甚少,我們也是在白費力氣,課外還有那么多的差要補,其實補就是課堂上應(yīng)該教給學生的東西。昨天薛老師的話很對,平時我們上課,大多讀讀課文,看看教參,備課手冊,然后走上講臺上課。要教什么,怎么教,沒有進行思考。我們過多的依賴教參,所以我們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停止了我們的腳步,課文分析不透,思想比較固定,不夠大膽靈活。
第三,課堂目標要明確,F(xiàn)在我們的備課筆記中,都有教學目標,但是三維目標不是很明確,比較多的是認識生字詞,會讀課文,懂得道理的目標,那么在課堂教學中,雙基訓練,課文的知識點要到達什么要求,要訓練些什么,卻沒有明確的表述,這可能就是與我們的指導思想有關(guān)。所以,建議老師們在上課事前,能夠認真的鉆研教材,思考自己這節(jié)課的要教給學生什么,進行哪些訓練。
第四,教學方法要得當,簡單明了。教學方式方法很重要,薛老師的點評中要我們注意塊面清楚,注意抓住主線,進行教學設(shè)計教學中要深入也要有提高。問題不能多而碎,注意在挖掘課文中的內(nèi)容,并同時進行訓練。我想多聽課,看教育雜志,教研組老師多進行一些這方面的探討,會對我們的教學有幫助。
我覺得能不能上好語文課,態(tài)度很重要,有了良好的態(tài)度,加上不斷的努力,教學水平與能力一定會提高。
今后在聽課評課過程中,不僅關(guān)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關(guān)注過程與方法的指導,也要關(guān)注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一堂課中,你有沒有進行知識點的傳授。教研組長,在開學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能夠進行分工,人人都來制定教學計劃,制定出本單元的重點難點,以及所要教的知識點,這樣,在教學的時候,每個老師都會根據(jù)計劃進行教學,上好課,教好學生。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5
學校奉獻杯賽課,我上了《花瓣飄香》第二課時,通過對文本的認真研讀,和作者一樣也被小女孩的孝心感動著!
小女孩為了讓生病的媽媽高興去作者的院子里摘花,但又為了不影響其他賞花人的心情而不忍摘下整朵花,他時刻牢記爸爸的叮囑,把不惹媽媽生氣當成金科玉律來遵守。多么善良的女孩呀,是我們現(xiàn)在這批獨生子女的學習典范,我這堂課的教學思路是這樣的:
一、復習部分
齊讀課題后激趣引導學生再次聆聽這個感人的故事,通過聽課文錄音,知道小女孩是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二、新授
1、從文章那些語句看出小女孩善良、懂事、孝順的品質(zhì)
2、學生自讀感悟并勾畫語句
3討論交流:立足于三組對話,展開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精讀小女孩的每一句話,分別體會到她的愛花、孝順和聽話。并指導對話的朗讀。在交流過程中珍視每一個同學的閱讀感受,鼓勵他們積極思考,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引起情感共鳴。另外“摘花過程”那段也看出她懂事。再進行感悟
三、延伸
1、作者被小女孩的行動感動了,你從那兒讀出來?
2、你被小女孩的行為感動了嗎?如果你有一枝月季,你送給誰?再引導學生也學一學小姑娘對周圍關(guān)心過自己的人表一表心意,讓我們的愛心也像這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fā)出淡淡的香味。
3、拓展作業(yè):請同學自己設(shè)計一片花瓣,在花瓣上寫對母親問候的話或小詩,并送給你的母親,祝她們節(jié)日快樂。ńY(jié)合三八節(jié))
課就這么簡單,成功之處是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展開教學。通過人物的對話語言、動作、表情等突出人物形象,為了加強對“飄香”象征意義的理解,深化感情,升華主題我設(shè)計課題一共讀了四次,每一次都在特定的情況下朗讀,感悟到的情感也不盡相同:第一次,在上課伊始,通過教師評價暗示學生課題要讀得好聽;第二次,在學生感受花瓣的美、香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二次讀課題,加深對花瓣美與香的'感性認識;
第三次,在學生讀懂小女孩美好心靈的基礎(chǔ)上,三讀課文,使學生感悟到小女孩對父母的深情像花瓣散發(fā)出的芬芳,悄悄飄進了作者的心,作者被深深地打動了;第四次,讀在全課結(jié)束時,代表著讓同學們的愛心也像這芬芳的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fā)著淡淡的一瓣心香。
這四次課題的朗讀一詠三嘆,意義深遠,令人回味無窮。
課后,學校聽課老師也和我作了交流,在肯定優(yōu)點的同時,也指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1.在朗讀人物對話時,提示語不讀。朗讀有待加強2.在指導“小女孩摘花”一節(jié)還不夠細致,不能僅僅從“小心地”“雙手捧著”兩個詞指導。其實“飛快地”一詞很有嚼頭。
可以說小女孩怕陽光曬到花瓣,花會枯萎,花沒那么香了;可以說她想讓媽媽摸到帶有露水的花瓣;可以說花兒好看不能摘,她怕自己摘花瓣被別人發(fā)現(xiàn)?梢哉f小女孩怕媽媽沒看到她人,不知道她去干嗎的,會很擔心的,所以她要快點走!可以說……這樣一個時刻愛著媽媽的孩子,事事為媽媽著想的懂事孩子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以后在鉆研教材方面還要下一番功夫。針對以上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改正。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0-21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推薦)02-19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5篇03-20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15篇04-06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5篇)04-06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精選15篇04-06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15篇02-21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5篇)03-31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5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