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幾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第幾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幾和第幾是基數(shù)和序數(shù)的淺顯說法,認識“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這個知識點小朋友很容易混淆。“幾”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幾”是事物排列的順序號。對于剛?cè)雽W的學生,年齡偏小,方位感還較差,對“幾”和“第幾”區(qū)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在上這部分內(nèi)容前,每天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和學生做些有關方位的游戲,讓學生認識前、后、左、右的方位。特別是左、右,我先讓學生自己介紹怎樣記住左和右的方向,作好了準備工作后,開始了“幾和第幾”的教學:
一、情景引入,感知“第幾”
我利用一年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找到了一個與“第幾”有關的故事:古時候,有一個人特別喜歡吃肉包子,他吃了一個不飽,又吃了一個還不飽,直到吃到第五個,才覺得飽了,他拍拍肚子,嘆了口氣說:“唉,要知道吃第五個能飽,先吃第五個該多好!”學生意猶未盡時,我問大家:“你們說,這個人說的對嗎?”“不對,不對!睂W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這時聰明的劉煜站起來說:“這個人要吃五個才吃飽,如果只吃第五個的話,那他就只吃了一個。”我適時引出了今天的課題。
二、利用主題圖,教學“第幾”
教材的主題圖是以場景的形式來表現(xiàn)的,而這個場景是靜態(tài)的,缺乏動態(tài)性,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縛,把教材上的主題圖重新作了調(diào)整,變?yōu)樽寣W生參與排隊這一主題情境,學生通過排隊,將主題提供的內(nèi)容動態(tài)化,使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數(shù)學活動中去,增加實際的體驗,深切地體會到幾和第幾的不同。
三、聯(lián)系生活,學習數(shù)學
為了幫學生理解“幾和第幾”的含義,我根據(jù)學生身邊的事情,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第幾”的含義。如“我想考試得第一,我坐在第一排”等等,學生有了老師的引導,很快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第幾”。這樣,不僅讓學生鞏固新知,也加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幾和第幾的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課堂中感覺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但是在課堂練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有很多,后來我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找出幾點原因:
一、在課堂教學中我只注重講解,而實際操作的相對少了一些,講課速度偏快些,我覺得應該通過擺圖形讓孩子們動手操作,比如拿出左邊的幾個或拿出右邊第幾個,多操作多練習來理解所學的知識。
二、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難點,因為這里還涉及到一個從哪邊數(shù)的問題,雖然課前我讓學生感知了方位,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對區(qū)分左右還有一定的困難,而且?guī)缀偷趲滓矔煜。比如從左邊起?個燈籠,學生可能只圈了第四個。
三、當然這也和學生目前認字少,不懂題目意思以及所接觸題目量少有關系。相信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之后,這方面的情況會有好轉(zhuǎn)。
四、講完練習之后我進行了小結(jié),但感覺小結(jié)的方式不對,我是讓學生上臺排隊,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說一說,總結(jié)的時候不應該提問:“一共有5個同學”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什么(幾),“第5個同學”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什么(第幾),問的太唐突了,雖然有個別同學知道,但是我覺得大部分孩子還是覺得云里霧里,其實對于一年級的孩子,只要經(jīng)歷觀察、活動、交流的過程,初步理解“幾和第幾”的含義,并能夠區(qū)分就可以了。這是一個感知的過程。
五、在后面講練習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想想做做”第1題從左邊涂色,可以先復習一下“左右”,做一做有關“左手握拳頭,右手握拳頭”的小游戲,加深學生對方向的感知,再進行涂色,效果會好些,目的性會更強些。
2、“想想做做”第2題,“聽過猴子撈月亮的故事嗎?”有的學生聽過,有的沒聽過,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興趣還是蠻高漲的,應該事先準備一個故事的錄音,或者動畫,讓孩子在輕輕松松中學到知識。
當然,課堂教學是藝術(shù),而且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每次上完課都會有些遺憾,所以實際與預設是有距離的,真正的完美只有在教學之后的重設計和反思,教學之后適當?shù)恼{(diào)整設計,相信對以后的教學能提供借鑒作用。
【第幾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第幾教學反思04-10
《第幾》教學反思04-12
《第幾》教學反思05-17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03-25
“幾和第幾”的教學反思03-06
數(shù)學幾和第幾教學反思02-17
《認識幾和第幾》教學反思04-02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15篇04-07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15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