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英英學古詩》教學反思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英英學古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英英學古詩》教學反思1
《英英學古詩》是典型的“文包詩”課文,課文寫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生動而自然地介紹了故事《靜夜思》的作者及詩句的意思。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要體會到〈靜夜思〉一詩中的思鄉(xiāng)之情,是有一定難度的, 在本案例中,我抓住了詩題中的三個字:靜、夜、思,通過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學生看圖,展開想象,引導學生走進“靜夜”的情境中,層層深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思詩人之思,品詩中之情,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突破了體味詩意的'難點。我并沒有直接按課文的程序來上。我先設(shè)計了一系列話題,讓同學們先觀察圖中的月亮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這大概是什么時候的月亮?你家是如何過中秋節(jié)的?假如你一個人在他鄉(xiāng),看著那圓圓的月亮,你會想些什么呢?而同學們也暢所欲言地說出了自己的感受,進入了我預先設(shè)計好的教學思路中來了。于是,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古詩《靜夜思》,讓同學們了解李白在作這首詩時的背景后能更好的理解這首古詩。同時也充分迎合了他們富于想象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引導想象的過程中,開拓詩的意境,再現(xiàn)詩人感受。我想只有把孕伏于知識體系中的潛在的方法因素變?yōu)閷W生學習的直接對象,這樣才有可能啟迪和引導學生對知識創(chuàng)造過程的全面理解;只有把教材內(nèi)容中的靜態(tài)知識轉(zhuǎn)變?yōu)閷W生思維活動中的動態(tài)作用對象,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英英學古詩》教學反思2
本學期,我參加了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重點課題《誦讀經(jīng)典詩文,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的課題研究。如何把誦讀中華經(jīng)典詩文與語文教學有機統(tǒng)一呢?為此,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大膽地嘗試。下面是我教《英英學古詩》一課中的一些體會: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的目標中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顯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边@一精神與誦讀經(jīng)典詩文的基本原則是“不求甚解,須知大意”的指導思想相符合。因此,教學本課,我注意在誦讀過程引導學生體驗情感,領(lǐng)悟內(nèi)容,培養(yǎng)語感。例如:指導學生誦讀古詩采取“在情境中朗讀”的方法,利用題頭課文插圖創(chuàng)設(shè)生活場景,讓學生分角色練讀,充分朗讀第二次對話內(nèi)容。利用第二幅圖,配上清幽的音樂,教師用充滿詩意和感情的語言描繪畫面,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中;再讓學生看圖想象:“中秋節(jié),假如你一個人在他鄉(xiāng),看著那圓圓的月亮,你會想些什么呢?”引導學生轉(zhuǎn)換角色,層層深入地體會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最后回到古詩朗讀上,通過指導學生各自朗讀、分組朗讀、分角色朗讀等,達到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的要求。
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充分迎合了二年級小朋友富于想象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引導學生想象的同時,開拓的意境,再現(xiàn)了詩人的感受。 我想,在低年段古詩教學中詞句的疏通,當?shù)鰰r則淡出,拋去繁瑣古板的分析和死記硬背。這樣,學生既能輕松地學習古詩,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又領(lǐng)略到古詩文獨有的意境之美,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打好基礎(chǔ)。
《英英學古詩》教學反思3
這是蘇教版小語第三冊語文教材中第3篇課文《英英學古詩》。課文記錄的是英英和奶奶的對話,通過對話讓學生學習《靜夜思》這首詩。這篇課文的特別之處就是既是一篇對話形式的課文,有時一篇文包詩?偟膩碚f,這堂課上得很失敗。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文本鉆研不透,對《靜夜思》的詩意理解得淺顯化,思路也不清晰。沒有抓住詩題與詩意的聯(lián)系,其實上兩句可以抓住月光引導學生體會秋夜的靜美,下兩句扣“思”,引導學生體會望月思之內(nèi)容、思之愁悶。沒有抓住這一點來展開我的教學,這是我最懊悔的地方。為了彌補這一個缺憾,我課后特地又去查了《靜夜思》的資料,果然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窗前明月光”的“床”,我們一般把他理解為是詩人睡的床,然而對于這個“床”字,人們還存在這令一番解讀。有人認為這個“床”指的是室外的井床,因為古代的窗戶是不透明的,月光很難照進屋子,即使是把窗戶打開,月光也只能照進一小片,很難讓人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覺。從這一角度看來,把“床”解釋為井床似乎更加恰當,一大片的月光照在井床邊,詩人走到屋外,看見這樣的情景,還以為是地上結(jié)了一層白霜。
二、準備不充分。對二年級學生已有的只是經(jīng)驗不是很了解,而且一開始自己沒有進入狀態(tài),因而當學生的回答超乎了我的預設(shè)或者根本不著邊際時,我就亂了陣腳,,忽視了課堂是一種動態(tài)的生成,導致整個教學過程就很生硬。還有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就是連板書也遺忘了.
三、沒能很好地做到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把自己預設(shè)的答案強加給了孩子。整堂課我都以我的教案為中心,用我的視角和思想,把學生框死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課堂上與學生的對話,并沒有與學生達成一種愉悅的精神的交流,整個氣氛比較緊張,也許我的話中要透露給學生的信息很明確,但學生始終沒有跟上我的步調(diào)。在后半節(jié)課學生的注意力開始不集中了,紀律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我為了抓緊時間上課,也沒有好好的去管制。這一點后來想想做得非常不好,課后仔細想想,當時如果停下來,表揚一下表現(xiàn)好的同學,學生的注意力相對會集中很多。
四、還有一個問題是我的課堂教學中一直存在的,但是沒有去深思的問題。那就是學生的.朗讀評價。我在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學生朗讀完了以后,我只會評價有感情沒有感情,經(jīng)過了這堂課以后,我決定好好研究研究這個問題。發(fā)現(xiàn)老師在評價學生朗讀情況時,不能僅僅停留在評價這一個層面上,而是應(yīng)該對學生有一種正面的強化,例如:老師聽了你的朗讀,仿佛真的看到了??你真是一個朗讀高手,老師覺得你哪個詞讀得特別好等等,這樣老師不僅評價了學生的朗讀,還對學生好的方面進行了一種肯定。
由這堂課看出,我在教學方面,還是非常稚嫩,教學機智、應(yīng)變能力與課堂的調(diào)控能力明顯不足,自己需要不斷地錘煉。盡管存在很多缺點,但我還是從這一節(jié)失敗的課里學到了很多。只有辛勤勞動才能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這是我教給學生們的,同時也是我要做到的。
《英英學古詩》教學反思4
《英英學古詩》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課主要寫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介紹了古詩《靜夜思》的詩句、詩意和作者。
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生們接觸過“文包詩”的格式,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又重新接觸這種文本格式,一是對舊知識的鞏固,二是對新知識的學習。這篇課文和《詠華山》還是有區(qū)別的。《詠華山》是通過記敘的方式向我們出示了“文包詩”的格式,而本課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情境,人物之間的對話來表現(xiàn)英英學了古詩之后主動與人交流的學習方式,也教育我們每個學生要養(yǎng)成主動與人交流的學習方法。
在設(shè)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我并沒有一味的照本宣科,讓學生讀后說想法,而是調(diào)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分角色表演。
在上課伊始,我利用學樂云教學平臺中的資源播放了一段微課視頻,學生們在視頻中初步地了解了本課的主要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們大聲地朗讀課文,每篇課文朗讀至少5遍以上,這樣才能令學生們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結(jié)合這兩方面的內(nèi)容,學生們對課文的理解已經(jīng)八九不離十了,因此,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采用了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學生自己去尋找想要合作的小伙伴,一人演英英,一人演奶奶。我看到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都不想聽老師干巴巴地講課文。
在表演之前,說明要求:在5分鐘之內(nèi),爭取把對話的內(nèi)容了解,并能輕松自如地表演出來,特別強調(diào)了第二部分是比較難以理解的,話的內(nèi)容也比較多,所以這部分可以看著書讀,但最好還是要能夠背誦下來。接下來的5分中,除了馬某某,其他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并開始表演了。我看到她自己在那里悶悶不樂的,不能讓她自己坐在座位上,因此,我讓她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我配合著。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盡情地表演。有的同學為了能夠被老師肯定,在不斷地練習,并把第二部分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下來了。學生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范圍內(nèi)都幾乎準備好,就等著“一決高下”。學生們躍躍欲試地爭相舉手,都想第一個表演。為了起一個不錯的開頭,讓一組優(yōu)等生來表演,并讓其他同學認真觀察,說出其中的優(yōu)點和缺點,以及在表演的時候自己需要注意的'方面。在學生們表演的時候,為了讓他們更加輕松地展現(xiàn),和他們開幾句玩笑,“這位奶奶好可愛呦”“這位奶奶好瘦小呦”“這位奶奶長得真漂亮”……這樣既讓學生們產(chǎn)生一種輕松的心理,還拉近了和學生們之間的心理距離,可謂“一石二鳥”。
學生們在表演中盡情地表現(xiàn)出了英英和奶奶對話的表情和語氣,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想要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們個個都彰顯本性,甚至有的同學還有一股不服輸?shù)膭蓬^,你都能把第二部分背誦下來,我會比你背得更好,學生們在這種你爭我趕中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要勇于突破自己,具有永攀高峰的決心。
在表演結(jié)束后,讓學生們說說在表演中自己都有哪些收獲!拔业氖斋@是百分之百”“我了解了《靜夜思》的作者是誰”“我明白了這首詩是什么意思”。我并沒有過多地講解對話的內(nèi)容,學生們在表演中自己感悟到,領(lǐng)會到的課文所講的主要內(nèi)容,這是比老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地講解的效果要好,還提高了學生們概括總結(jié)的能力。為了讓學生們了解李白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和心情,結(jié)合第二部分的對話內(nèi)容對《靜夜思》中每句詩進行了分析,并讓學生在書中標注出每句詩的含義,把“疑”“地上霜”“舉頭”“低頭”等詞句進行了細致的分析,進而了解了作者在月圓之時,見到的皎潔月光映在自己的窗前,仿佛是地上的“白霜”,暗含了天氣的寒冷,更多的是表達了作者只身在外的孤寂之情,借以月光,想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親人。
【《英英學古詩》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英英學古詩》教學反思11篇03-22
小學英語全英教案01-13
古詩教學反思03-26
古詩教學反思02-17
古詩教學教學反思04-01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03-19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03-28
《古詩》課后教學反思10-27
古詩教學反思優(yōu)秀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