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在發(fā)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 篇1
力的現象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但力是無形的。因此本課的設計力求在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力的經驗與體驗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啟發(fā)的方式,對力的基本特征進行研究,激發(fā)孩子們的科學探究興趣。
教師在學生探究活動前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帶著問題去研究,使學生的活動目標明確,提高了探究活動的有效性。
但是未能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放手讓學生感受力的存在,使得學生沒有完全體驗到科學研究的'樂趣,體會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因此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方面不夠,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合作者,而非主導者。
對于課堂中出現的突法性問題處理能力不夠,不能靈活處理和引導?偸窍敕皆O法將學生拉到教師事先預設好的思路中來,沒有很好的抓住課堂中出現的閃光點。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 篇2
本節(jié)課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講解摩擦力概念;第二課時講解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第一次采用先將靜摩擦力再講解滑動摩擦力,發(fā)現做一次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嘗試比較難,時間不夠,因為上課評講了8分鐘左右的重力作業(yè),造成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沒有講解。采用這樣講解源于備課活動中有老師提出的觀點:以推動桌子舉例,從推不動到推動,這樣比較接近生活中的活動特點,同時學生解決靜摩擦力的問題和滑動摩擦力混淆問題。缺點是沒有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滑動摩擦力以及影響因素,除非靜摩擦力講解時盡量略講。
傳統(tǒng)講解方法先講解摩擦力的概念(包括滑動摩擦力),然后在講解摩擦力的應用,可以突出滑動摩擦力的.重點和難點。
不管是哪一種教學,我在課堂引入了采用了筷子提米,實驗效果很好,學生也比較感興趣。我想下次我講解摩擦力概念時也可能應用第一種方法,逐一講解摩擦力,但為了完成重點知識,我覺得先講解滑動摩擦力,我想引入時就不再用筷子提米的實驗了,我想找一根較長的木棒(玻璃棒效果最好),讓一個男生和女生拔河,男生那邊涂上油之類的,減小摩擦。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 篇3
本節(jié)課在考慮到科學探究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基礎上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假設猜想、設計實驗師生共同探究。先由教師演示然后再由學生小組進行探究最后形成結論。然而通過教學過程發(fā)現學生的設計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計,只要引導得法,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完全能夠完成實驗和探究過程。在后來給其他班上課時我沒有再演示而讓學生小組完成全部探究過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學生的學習和參與熱情更加高漲。這我又聯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復習中我嘗試讓學生依據課本上的章節(jié)提示問題和黑板上的補充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師引導復習要好得多。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學中可能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太多而不敢過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從而制約了學生的進步與創(chuàng)新。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 篇4
物理實驗科學探究的七大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本節(jié)教學重點: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協作意識,使學生領悟其中的科學方法,增強學生對科學實驗的興趣,所以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本節(jié)課主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操作,并準確、如實地記錄,再通過討論總結讓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辨別實驗方案的合理性、科學性,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回顧以前的教學,我很少注重實驗課。通常是做做演示實驗或者紙上談兵,學生的.感受不深刻,通過這節(jié)課我認識到,構建知識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知識不應是教師直接講授,而應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于教師和其他人的幫助,通過意義構建而主動獲得,只有學生自主探究發(fā)現獲得的知識才是真正意義上屬于學生的知識。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 篇5
新課程要求我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于是許多老師便真的完全放手了,課堂上學生們討論、實驗得熱火朝天,但實際上學生真正獲得的東西卻寥寥無幾。我覺得放手并不等于不要老師的指導,有時甚至老師的講解示范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逐步學會探究,學會自主學習。反之,如果老師為了追求學生的自主探究而不管學生已有的.能力水平一味地對學生“放手”,后果將是:學生盲目地亂“探究”或者無所事事,最后連基本的東西都掌握不起來。這樣我們就得不償失了。自主探究對老師的指導作用不是淡化了,而是對這一點要求更高了,我們科學老師不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因為新課程理念下老師的作用更重要了!經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更合理的教學思路可以以下幾點作為參考:
第一點,學生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猜想時,要注意鼓勵和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大膽地進行其它猜想。
第二點,要轉變教學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學探究,要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以達到教學目的。而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對能否真正達到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極為重要的。特別是學生探究時的組織教學。
第三點,由于這是一堂科學探究課,所以教師在引導和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目的性和語言的技巧性;對于學生的看法和觀點,要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第四點,由于這一節(jié)教材的容量較大,本節(jié)內容分為兩節(jié)課來完成。第一節(jié)課完成科學探究,總結實驗的方法叫“變量控制法”;第二節(jié)課再討論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為了使我們的教學更為科學,更加具有實效性,在教學中要反復斟酌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教學實情,不斷改進,使我們的教學更加完善合理。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 篇6
對摩擦現象,學生們有豐富的感性認識。這節(jié)課我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一步,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和對物體運動的作用;認識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蓖ㄟ^這節(jié)的教學和最后的課堂小測試我總結了這節(jié)課我教學的優(yōu)點和缺點如下:
優(yōu)點:
1.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使學生再一次完整地體會探究實驗的整個過程,體驗探究實驗中的快樂和成就感,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把摩擦力與前面學過的相對運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實驗方案,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同時,通過小組每個成員的通力合作,讓學生認識到團結協作精神在學習中的重要性,為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奠定基礎。通過探究實驗,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爭論“摩擦好不好”,使學生了解生活、生產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途徑,養(yǎng)成用所學知識聯系生活、生產問題的習慣,加強了物理與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系,從而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物理教學理念。
2.這幾年的中考試題中經常出現一類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進行實驗探究的題目,但是學生們往往沒有思路,幾乎得不住分。所以我設計在猜想摩擦力影響因素時,讓學生說出猜想后,還得說出能支持自己猜想的'事例,這樣就可以避免盲目的猜想和不切實際的瞎想。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設計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在實驗中及時進行修正。這樣的設計可以加強學生對探究環(huán)節(jié)的進一步掌握。
3.在運用擴展階段,大部分學生能編出關于摩擦力的習題以及在小測試階段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能全對,這是我沒有想到的,看來“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真有獨到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摸索這種模式,使其更有利于學生接受。
缺點:
1.在實際操作中也有意想不到的情況發(fā)生。在設計猜想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覺得學生們應該會有不少的想法,實際在課堂上學生卻一下子沒有了思路,這時我只有拋磚引玉了,先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一個猜想,這時教室的氣氛才慢慢活躍起來。有個學生提出了實驗中讓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很困難,這是當時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當時由于沒有想到這個因素在實驗中容易出現,沒能及時給學生指出很好的解決方案?梢娨院笤趥湔n中還要下工夫,多想想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做到及早預見。如果在課堂上出現意外時,一定不要緊張,能當時解決的問題就處理,不能說明的一定要給學生說明情況,告訴學生現在所學的知識還不能解釋,在以后的學習中將會慢慢了解。
2.通過對這堂課的教學,我感覺《摩擦力》的實驗的可見度、實驗數據的準確性不夠理想,實驗原理比較容易理解,但實驗的操作性難度比較大。實驗過程中,我發(fā)現很難做到:用手拉著彈簧測力計使木塊在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而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木塊在做變速運動,這樣,拉力和摩擦力不是平衡力。同學們通過觀察也發(fā)現: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穩(wěn)定,讀取數據不方便,同時,對實驗的準確性也產生了懷疑。針對該實驗設計的不足,我在課后經過思考和實驗操作,個人認為進行以下改進實驗效果更理想。將彈簧測力計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系在木塊上,在木塊的下面放置一塊長木板。實驗過程中,拉動木塊下的長木板,使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發(fā)現相對運動,木板受拉力和摩擦力作用,長木板的運動狀態(tài),并不能影響木塊所受摩擦力大小,這樣,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穩(wěn)定了,讀取實驗數據也就方便了。
任何一節(jié)課都有其優(yōu)點和缺點,通過我的反思我相信對我今后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 篇7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基礎課課,重點的內容是簡諧運動的回復力的特征的掌握和各個階段各個物理量的變化情況伴隨能量轉化。本節(jié)學習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簡諧運動的回復力特征及相關物理量的變化規(guī)律;貜土Φ奶卣魇切纬杉铀俣、速度、位移等物理量周期性變化的原因。
簡諧運動是一種理想化模型,實際中發(fā)生的振動都要受到阻尼的作用,如果阻尼很小,振動物體受到的回復力大小與位移成正比,方向與位移相反,則物體的運動可以看作是簡諧運動,這種將實際問題理想化的方法,應注意讓學生體會。
本節(jié)難點為簡諧運動的回復力的特征的掌握和各物理量的變化。對于回復力采用分析,最終得到回復力的定義、方向、特點和,對于解釋的'還是稍有欠缺,重點是舉例不夠,使得學生只是憑空的想象。對于另一個難點各個物理量的變化,我把一個周期分為四個階段,對各個階進行分析,在分析之前先找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在帶領著學生分析第一個階段,剩下三個階段學生獨立完成,后找學生回答。
整體比較流暢,但前半節(jié)課與學生互動比較少,多用了講授式教學。后半節(jié)課氣氛比較活躍,特別是最后一道開放性的題,讓學生很有興趣,能根據自己的思考提出問題,并能回答。特別是幾道比較難的題,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可見學生的思路是很開闊的,他們想到的問題,有可能老師也沒有想到的。
從這節(jié)課讓我知道,課堂是應該是學生的天下,應該讓他們去思考去探索,而不是老師一味的去講,硬性的去讓學生接受。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 篇8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什么叫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對物體運動的作用,找到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認識摩擦的利弊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教學重點在于應用摩擦知識解釋實際現象,學會根據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這些應用都基于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
我在教學設計的時候緊緊圍繞著教學的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從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例子引入新課,讓學生參與小實驗,親身體會身邊的摩擦力現象,拉近摩擦力與學生的距離,提高學生的興趣。在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我緊緊圍繞實驗的目的,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假設、驗證、分析、得出結論,并且重點強調了控制變量法的科學研究方法。學生參與實驗積極性高,充分體現了學生作為探究的主體的教學目標,也讓他們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了在科學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方法,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復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tǒng)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但在摩擦現象中涉及靜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學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因此我在教學中適當補充有關靜摩擦的知識,使學生對靜摩擦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總的來說,本節(jié)課的教學基本體現了教學設計的目的,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以下的不足之處需要改進:
1、在實驗探究過程教學中師生問答仍局限于老師與部分學生,還有相當多的.學生還是在被動地接受他人的實驗探究思想,他們有的是來不及思考,有的是懶于思考。
2、學生個體差異表現明顯,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的關注雖然比以前有改善,但問題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這類學生無論在客觀上還是在主觀上邊緣化傾向較為嚴重,較少主動參與實驗探究。
3、探究過程中教學時間與學生活動時間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所以我以后要注意布置好學生的課前預習,在課堂上要注意方法的指導。
4、探究實驗中當學生的猜想和想法和教學設計有一定沖突和矛盾時,不要輕易去否定學生或迅速給出我們預設的想法,而應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去驗證自己猜想的真?zhèn)巍?/p>
5、“科學從生活中來”。 在準備探究活動材料時,要盡量從生活中尋找材料,進行加工處理,可以讓學生能發(fā)現科學活動的許多材料都能從生活中獲得,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科學,科學素材隨處可見,激發(fā)了學生對科學學習的濃厚興趣。
6、教學中要敢于跳出教材,鼓勵學生跳出教材的條條框框的限制,大膽假設,擺脫教材束縛,大膽地先假設,經歷科學嚴謹的研究過程,自己去解決問題,從而增強了教材的說服力,提高了教學結果的可信度。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 篇9
課程標準中對摩擦力的表述是“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摩擦力”。本節(jié)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和彈簧測力計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jié)教材的知識,能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通過摩擦在生活中應用的事例引起學生的注意。
利用學生親身的探究感受到摩擦力,體會到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點,認識到什么是摩擦力?對于什么是摩擦力有了一定的認識體現 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標要求,課堂中沒有特意分出三種摩擦力,可以放到后面摩擦力的'應用時介紹。
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于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在探究的猜想、設計實驗環(huán)節(jié)注意對學生的引導,在猜想時,列舉出生活中的實例,在設計實驗中,提出在實驗中關健的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都體現了教師在探究中的引導作用。在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反思教學中,充分讓學生討論,并展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探究教學思路。此過程中時間因班級基礎不同有所不同,教師應活掌握。
摩擦力的應用中采用了先學后教的方法,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對生活中摩擦力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和分析歸納能力。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 篇10
榮老師和劉老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經驗針對學生基礎和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這里面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任何教學方式和技巧的運用都是為課堂服務,都是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通過觀摩兩節(jié)課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
在聽課的時候,我同時也對比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只有自己置身于學生的角色才能感受到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和對課堂的準確把握。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激起了我對課堂最優(yōu)化的.思考。兩位教師的鮮明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優(yōu)雅的教學藝術讓我很欽佩。雖然她們的課教學風格各異,側重點也不同,但每一節(jié)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東西。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課堂資源,采取適合學情的教學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反思:
1.精心的課前設計很重要,再繁忙的課務也不能成為自己敷衍的借口。反過來課前充分的準備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我不能松懈的努力目標。
2.不要畏懼課堂的突發(fā)狀況。學生錯誤的解答往往是我們切入知識點的契機。由錯誤入手不僅可以把知識點分析的更透徹,同時也會激活我們的課堂,形成活躍平等的課堂氛圍。當然這也要求我們課前能預設這些問題。
3.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適當的取舍和有目的的側重說起來容易,實際操作需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細致的準備工作。多嘗試課堂的實踐,虛心學習。文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 篇11
本節(jié)的知識點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重點是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過程。從本節(jié)知識和技能上來說,學生是容易理解的。主要是引導學生用身邊的物體多做小實驗,去親自體驗感受過程和方法,從物理實驗和現象中歸納出概念和規(guī)律。
關于力的概念的學習,不是讓學生背力的概念,施力物體,受力物體這一對名詞,而是通過親身推動桌子,提起書包,觀察同名磁極相排斥的小實驗,去感受力,并分析生產生活中大量的力的事例,認識力的作用必須有兩個物體,各種不同的力的現象,共同點都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從而歸納出力的概念。體會歸納力的概念的過程,體會這種方法。關于力的相互性,通過學生拍桌子,同桌互推,以及各種生活實例,體會兩個物體之間有力作用時,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力時,乙物體對甲物體也施力,而且這兩個力是作用在不同物體上。關于力的`作用效果,通過多個簡單的形變小實驗,認識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在這個基礎上提出問題,用力壓桌面,桌面發(fā)現形變了嗎?讓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可提示:壓桌面的力從小不斷變大,會觀察到什么現象,使學生認識到有時我們看不到力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只不過是這種形變很微小,但形變確實是存在的。關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也是讓學生通過身邊的實例,去感受概括出來。
這節(jié)課以學生親身體驗的課堂小實驗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通過大量的生產、生活事例,分析歸納結論,使學生感受物理來自生活,生活處處有物理,從生活中掌握物理知識,用物理知識去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
本節(jié)課感到遺憾的是,課堂機智還是不夠,學生使用物理語言表述問題不夠清楚,以后需要加大這方面的訓練。
課堂中有少部分學生學習不夠投入,在討論交流中不夠積極,沒有真正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觀注學習不主動的學生,發(fā)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鼓勵,提高學習信心。不斷改進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習效果?傊,在教學中要揚長避短,精益求精。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 篇12
本節(jié)課采用預習、展示合二為一,把本節(jié)知識分成五個知識點:知識點一是平衡力的概念;知識點二是二力平衡的條件;知識點三是相互作用力與二力平衡的區(qū)別與聯系;知識點四、知識五分別是二力平衡的應用。
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是:
一是學生能事先預習,完成學案;
二是學生能敢于自己動手做演示實驗;
三是學生敢于展示自己的風采,能在小組內組長的帶領下,自行分配任務,組長教會組員,起到兵教兵的目的'。
四是學生樂于參與,幾乎全員參與展示。
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通過自行討論,總結觀察結果,歸納實驗結論,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但不足之處也很多,試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由于學生剛剛采用“三三四”教學模式,學生在展示時顯得拘謹、生澀,語言不很流暢。而且有的學生怕忘記自己的分配任務,事先寫好稿,而在展示時不能脫稿展示。
二是學生盡管分成了六個學習小組,但要想采用“兵教兵”,僅靠別組同學說一遍就達到會解題的目的顯然不夠。所以,沒有達到小組幫扶、結對子的作用。當別組同學展示完某個知識點時,幫扶小對子沒有重新講解鞏固的過程,這樣印象不深刻。
三是沒有學生質疑的過程。三三四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質疑,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目的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所以很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學生能夠質疑,但在講課中發(fā)現,很少有同學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見。尤其是在某小組在展示時,其他組的同學很少提出疑問。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 篇13
初中階段的物理課程,是普及公民的物理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教育,在教學中,不過分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本節(jié)通過對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和靜止的物體受力情況的分析,使學生建立平衡力的概念,并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得到二力平衡的條件。因此,教學中要盡量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他們建立新的物理概念,教學過程不要完全從概念出發(fā)處理。
本節(jié)課講解時我盡量讓學生體會力和運動的第一種關系;平衡力——平衡狀態(tài);非平衡力——非平衡狀態(tài)。怎樣知道兩個力是平衡力,然后學平衡力的`條件;最后平衡力的應用。我覺得我最好之處在于讓學生體會了牛頓第一定律的現實意義,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相當于不受力的情況。不足之處,從其他教師的反思中,我體會到,讓學生體會平衡力的條件生活經驗不足。應該用彈簧測力計拉著一個物體體會,兩力平衡時大小相等,從不在同一直線拉一個物體,體會平衡力需要同一直線上。
應該舉一些生活實際的例題。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 篇14
物理實驗科學探究的七大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本節(jié)教學重點: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協作意識,使學生領悟其中的科學方法,增強學生對科學實驗的興趣,所以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本節(jié)課主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操作,并準確、如實地記錄,再通過討論總結讓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辨別實驗方案的合理性、科學性,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回顧以前的教學,我很少注重實驗課。通常是做做演示實驗或者紙上談兵,學生的'感受不深刻,通過這節(jié)課我認識到,構建知識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知識不應是教師直接講授,而應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于教師和其他人的幫助,通過意義構建而主動獲得,只有學生自主探究發(fā)現獲得的知識才是真正意義上屬于學生的知識。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 篇15
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重力有模糊的認識,但重力的概念比較抽象,因此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蘋果落向地面,水總是從高處流向低處等動畫,很自然的引入課題。使學生直觀的理解物體所受力的施力物體可能是地球,方向應該是指向地面的,這既能方便引入新課,又能降低學習重力方向時豎直與垂直的區(qū)別。再通過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信息窗中的閱讀材料,有利于加深學生對重心與穩(wěn)度關系的理解。
通過視頻、課件、實驗演示,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歸納出重力的大小和質量的關系,不僅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過自制重垂線的過程不僅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也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將科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的意識,正所謂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本節(jié)課的創(chuàng)新點:給學生出示預習提綱,讓學生先獨立自主學習,可掌握大部分的.基礎知識,再小組討論找出本節(jié)課的疑難問題,實質上也就揭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小組實驗和自制重垂線來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需改進的地方;學困生回答正確時,要及時的給予表揚和鼓勵;語言上也讓學生多說、多總結,積極打造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
【八年級物理《力》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力》教學反思03-24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11-13
八年級物理的教學反思06-21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03-28
八年級物理的教學反思05-02
力彈力教學反思04-20
物理教學反思06-26
物理教學反思05-13
物理教學反思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