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踢毽子教案及反思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踢毽子教案及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踢毽子教案及反思1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腳連續(xù)踢毽子。
2、體驗民間游戲踢毽子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毽子。記錄筆、紙,錄音機、音帶。
三、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小朋友來我們來找個位置和老師一起來做運動吧。
(二)踢毽子
1、幼兒自由嘗試用腳踢毽子。
2、幼兒交流:你是怎么用腳踢毽子的?
3、教師示范用腳連續(xù)踢毽子。
4、幼兒嘗試連續(xù)踢。
(三)游戲《誰踢得多》
四、教學反思:
教學的資源源于生活,“踢毽子游戲活動”的開發(fā)來源與學生的一次課外活動.在課間及放學后,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利用一些課余時間,自發(fā)的開展玩“踢毽子”的游戲活動.并且輕松活潑、興趣盎然.我深受啟發(fā),這是一次課堂教學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最好契機,于是我在課堂教學中以“踢毽子游戲活動”為主題.進行了嘗試.并獲得了一定的成功。
踢毽子教案及反思2
活動目標:
1、通過踢毽子比賽,進一步提高幼兒踢毽子的興趣。
2、有競爭意識,在比賽中獲得樂趣。
3、幼兒能自主結(jié)隊進行游戲,學會與他人協(xié)作,提高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
4、培養(yǎng)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zhàn)與快樂。
活動準備:
人手一只毽子、小獎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已學習了幾種踢毽子的方法,今天我們進行一次踢毽子比賽,希望你們在比賽中發(fā)揮出自己的好成績,得到"踢毽子能手"的稱號!
二、講解比賽規(guī)則:
比賽時間一分鐘,前半段進行單腳踢,后半段按老師口令換雙腳交替踢,每10位幼兒為一組,從還沒比賽的幼兒中選10位小朋友,一對一按要求數(shù)幼兒踢毽子次數(shù),時間到老師一一記錄幼兒成績。
三、評選一、二、三等獎并授予"踢毽子能手"的稱號,獎勵小獎品。
教學反思:
教學的資源源于生活,“踢毽子游戲活動”的開發(fā)來源與學生的`一次課外活動。在課間及放學后,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利用一些課余時間,自發(fā)的開展玩“踢毽子”的游戲活動。并且輕松活潑、興趣盎然。我深受啟發(fā),這是一次課堂教學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最好契機,于是我在課堂教學中以“踢毽子游戲活動”為主題。進行了嘗試。并獲得了一定的成功。
踢毽子教案及反思3
適合年齡:5--6歲活動目標:
1、通過踢毽子比賽,進一步提高幼兒踢毽子的興趣。
2、有競爭意識,在比賽中獲得樂趣。
3、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4、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活動準備:
人手一只毽子、小獎品若干活動過程:
一、教師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已學習了幾種踢毽子的方法,今天我們進行一次踢毽子比賽,希望你們在比賽中發(fā)揮出自己的.好成績,得到"踢毽子能手"的稱號!
二、講解比賽規(guī)則:
比賽時間一分鐘,前半段進行單腳踢,后半段按老師口令換雙腳交替踢,每10位幼兒為一組,從還沒比賽的幼兒中選10位小朋友,一對一按要求數(shù)幼兒踢毽子次數(shù),時間到老師一一記錄幼兒成績。
三、評選一、二、三等獎并授予"踢毽子能手"的稱號,獎勵小獎品。
踢毽子教案及反思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腳連續(xù)踢毽子。
2、體驗民間游戲踢毽子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毽子。記錄筆、紙,錄音機、音帶。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小朋友來我們來找個位置和老師一起來做運動吧。
二、踢毽子
1、幼兒自由嘗試用腳踢毽子。
2、幼兒交流:你是怎么用腳踢毽子的'?
3、教師示范用腳連續(xù)踢毽子。
4、幼兒嘗試連續(xù)踢。
三、游戲《誰踢得多》
此設(shè)計進行試教后發(fā)現(xiàn)幼兒對連續(xù)踢
教學反思:
教學的資源源于生活,“踢毽子游戲活動”的開發(fā)來源與學生的一次課外活動。在課間及放學后,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利用一些課余時間,自發(fā)的開展玩“踢毽子”的游戲活動。并且輕松活潑、興趣盎然。我深受啟發(fā),這是一次課堂教學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最好契機,于是我在課堂教學中以“踢毽子游戲活動”為主題。進行了嘗試。并獲得了一定的成功。
【踢毽子教案及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大班教案《踢毽子》反思12-10
踢毽子教案05-29
《踢毽子》教案01-17
踢毽子教案01-19
[集合]踢毽子教案05-29
小學《踢毽子》教案01-09
(實用)踢毽子教案07-17
踢毽子教案15篇03-10
踢毽子活動總結(jié)02-13
教案及反思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