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大鼓與小鼓》音樂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鼓與小鼓》音樂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鼓與小鼓》音樂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讓學生產(chǎn)生對鼓的興趣與喜愛,有進一步探索學習的求知愿望。
。2)讓學生初步感知聲音的高低與強弱。
教學重難點:
1、識f和p記號,用強弱不同的力度表現(xiàn)歌曲。
2、敲擊組成的簡單節(jié)奏譜。并能利用身邊的音源模仿大鼓和小鼓的聲音。
3、準確的`節(jié)奏為出旗曲配伴奏。
教具:
鋼琴、多媒體設(shè)備、掛圖、鼓種類若干。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話說鼓:
。1)謎語:圓圓一只大木桶,上下是皮肚里空,娃娃見了愛打它,一打就說咚咚咚。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nèi)⒂^鼓的世界。
鼓是我國最古老的樂器,一定是先有人敲鼓,才能造個出個“鼓”字來,現(xiàn)代鼓也是從古代鼓演變過來的。
提問:請問你在什么時候,什么場合下,看見鼓,聽到鼓聲的?
生:過年、過節(jié)、開慶祝會、少先隊鼓號隊
師:鼓即是樂器又是道具,人類從大自然的風雨雷電聲中得到啟示并創(chuàng)造了鼓,鼓的種類很多,具說能叫出名字來的就有上百種。
。2)鼓的種類名稱:(實物及掛圖)
生:鈴鼓、手鼓、腰鼓、長鼓、堂鼓、花鼓、戰(zhàn)鼓、八角鼓、爵士鼓、架子鼓、定音鼓
。3)擊鼓方法:
設(shè)問:在一個鼓上,你們能敲擊出多少種不同的聲音和節(jié)奏?
生:在鼓上嘗試并感受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敲擊法,及不同的聲音效果和節(jié)奏。
師: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敲擊大鼓與小鼓,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聲音的強弱高低與音色。
音樂小知識:聲音的強弱(提供微視頻)
二、學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聽賞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其情緒。
。2)學唱歌曲,并模仿打鼓的姿勢。
。3)感受大鼓與小鼓的強弱力度特點。
。4)學生隨音樂伴奏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
。5)學生分兩組,一組演唱,一組模擬大鼓與小鼓聲音擊鼓伴奏。
三、展開:
。1)鼓的功用:軍事、音樂、舞蹈、戲劇、娛樂等,戲劇中的唱、念、做、打都離不開鼓點。
(2)鼓—在音樂中的作用。
欣賞《春節(jié)序曲》音樂片斷。
學生說說鼓的作用;喜慶、熱鬧。
四、生活實踐
師:要求小朋友們回家用圓形的餅干盒、月餅盒模擬鼓敲擊鼓點,感受會更深。
小結(jié):鼓象征著我們的團隊精神,鼓聲鼓舞人心,鼓舞斗志,給人勇氣和力量、愿中華民族的鼓文化源源流長!望小朋友們踏著雄壯的鼓點健康成長!
《大鼓與小鼓》音樂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讓學生產(chǎn)生對鼓的興趣與喜愛,有進一步探索學習的求知愿望。
。2)讓學生初步感知聲音的高低與強弱。
教學重點:感受大鼓與小鼓的聲音及強弱力度特點。
教學難點:創(chuàng)編簡單的節(jié)奏鼓點。
教具:鋼琴、錄音機、vcd機、投影儀、掛圖、鼓種類若干。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學生聽民樂合奏《豐收鑼鼓》音樂片斷愉快進教室。
二、話說鼓:
(1)謎語:圓圓一只大木桶,
上下是皮肚里空,
娃娃見了愛打它,
一打就說咚咚咚。(學生猜—樂器)(鼓)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nèi)⒂^鼓的世界。
。2)趣說“鼓”字。(圖片)
●同學們,你見過“鼓”字嗎?它是我國古代文字(甲骨文)里的“鼓”字,離現(xiàn)在至少有三千多年了。
●傳說最早的鼓是用泥土蒙及做成的鼓槌是用草扎成的,鼓下有腳、鼓上還插著羽毛呢?
●“鼓”是象形文字,左半邊的“士”,中間“日”是鼓身,下面“一”是鼓腳,上面“八”是插著的羽毛。
●右半邊的“及”就像一個人的執(zhí)槌去鼓。
●小朋友們再仔細看看,“鼓”字多像一個在敲鼓呀!
●鼓是我國最古老的樂器,一定是先有人敲鼓,才能造個出個“”字來,現(xiàn)代鼓也是從古代鼓演變過來的。
提問:請問你在什么時候,什么場合下,看見鼓,聽到鼓聲的?
生:過年、過節(jié)、開慶祝會、少先隊鼓號隊……
師:鼓即是樂器又是道具,人類從大自然的風雨雷電聲中得到啟示并創(chuàng)造了鼓,鼓的種類很多,具說能叫出名字來的就有上百種。
。3)鼓的種類名稱:(實物及掛圖)
生:鈴鼓、手鼓、腰鼓、長鼓、堂鼓、花鼓、戰(zhàn)鼓、八角鼓、爵士鼓、架子鼓、定音鼓……
(4)擊鼓方法:
設(shè)問:在一個鼓上,你們能敲擊出多少種不同的聲音和節(jié)奏?
生:在鼓上嘗試并感受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敲擊法,及不同的聲音效果和節(jié)奏。
師: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敲擊大鼓與小鼓,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聲音的強弱高低與音色。
三、學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聽賞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其情緒。
。2)學唱歌曲,并模仿打鼓的姿勢。
。3)感受大鼓與小鼓的強弱力度特點。
。4)學生隨音樂伴奏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
。5)學生分兩組,一組演唱,一組模擬大鼓與小鼓聲音擊鼓伴奏。
四、展開:
。1)鼓的`功用:軍事、音樂、舞蹈、戲劇、娛樂等,戲劇中的唱、念、做、打都離不開鼓點。
。2)成語故事。
傳說成語“一鼓作氣”,由來于春秋時期,齊國、魯國兩國的長勺之戰(zhàn)。當時齊國強大,弱小的魯國處于危難之中,魯國的普通平民曹劌挺身而出,指揮作戰(zhàn)。古時作戰(zhàn),聽鼓聲進兵。戰(zhàn)斗開始,齊軍擂鼓兩次,士氣減弱,而魯軍此時斗志旺盛,第三次擊鼓進軍追擊,一鼓作氣,終于以弱勝強打贏了齊國。被毛澤東同志稱為“中國戰(zhàn)史中弱軍戰(zhàn)強軍的有名戰(zhàn)例”。
(3)鼓—在音樂中的作用。
欣賞《春節(jié)序曲》音樂片斷。
學生說說鼓的作用;喜慶、熱鬧……。
。4)鼓—運用于舞蹈之中。
欣賞朝族舞蹈《長鼓舞》片斷。
學生談?wù)劰牡淖饔茫旱妇、舞姿美……?/p>
(5)鼓—在京劇中的運用。
欣賞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迎來春色換人間》前奏。
學生聽聽談感受:急促、興奮……
五、生活實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選出隊長,舉行擊鼓擂臺賽。
。1)舞獅隊:學生兩手互攀肩成一巨龍,一學生舞繡球逗獅,一學生用快、慢不同速度擊鼓點。
。2)龍舟隊:學生模擬賽龍舟場在,作劃龍舟狀,一組學生擊敲鼓點,互相協(xié)調(diào)配合。
。3)學生說一說對鼓的認識和感受。
生:(喜歡鼓、想敲鼓、知道了許多種鼓,鼓的作用等)
師:要求小朋友們回家用圓形的餅干盒、月餅盒模擬鼓敲擊鼓點,感受會更深。
小結(jié):
鼓象征著我們的團隊精神,鼓聲鼓舞人心,鼓舞斗志,給人勇氣和力量、愿中華民族的鼓文化源源流長!望小朋友們踏著雄壯的鼓點健康成長!
《大鼓與小鼓》音樂教案3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旋律的基礎(chǔ)上,練習隨音樂合拍地做動作。
2.能聽辨大鼓和小鼓的聲音。
3.感受"xx"xx x"兩種節(jié)奏,體驗打擊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按幼兒人數(shù)配置大鼓、小鼓各一半。
2.歌曲《大鼓小鼓》,播放器。
活動過程:
一.欣賞視頻"大鼓小鼓"演奏,初步感知節(jié)奏。
二.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大鼓和小鼓的外形,并傾聽二者聲音的強弱與節(jié)奏的變化。
引導語:
1、知道哪個是大鼓,哪個是小鼓,有什么不一樣?
2、老師敲敲大鼓和小鼓,你們認真聽聽,哪個鼓聲大,哪個鼓聲。看蠊暮托」牡墓(jié)奏有什么不一樣?(大鼓是"咚咚"小鼓"嗵嗵嗵")
三.聽鼓聲玩游戲:幼兒肢體探索游戲。
敲擊大鼓和小鼓,引導幼兒聽到大鼓和小鼓聲音時做不同的反應(yīng)動作,感受聲音的`大小和節(jié)奏的不同。
第一遍:聽到大鼓的聲音雙手舉起來,聽到小鼓的聲音雙手抱肩膀。
第二遍:聽到大鼓的聲音按節(jié)奏拍手,聽到小鼓的聲音按節(jié)奏拍腿。
四.教師師范歌曲,引導幼兒感受并初步表現(xiàn)。
第一遍聽唱歌曲:引導幼兒感受大鼓和小鼓的聲音變化。
引導語:歌曲里的大鼓發(fā)出什么聲音?小鼓發(fā)出什么聲音?
第二遍聽唱歌曲:引導幼兒感受大鼓和小鼓的節(jié)奏變化。
引導語:歌曲里大鼓跟小鼓的節(jié)奏有什么不一樣?
第三遍聽唱歌曲: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大鼓和小鼓的聲音、節(jié)奏的變化。
當老師唱到大鼓"咚咚"的時候,幼兒按節(jié)奏拍手;當教師唱到小鼓"嗵嗵嗵"的時候,幼兒按節(jié)奏拍腿。
五.播放音樂,幼兒邊唱邊隨樂演奏大鼓和小鼓。
幼兒分兩組,各自探索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以演奏節(jié)奏。
播放音樂,教師帶領(lǐng)幼兒邊唱邊演奏樂器。
六.小樂器累了,讓我們輕輕的把他們送回家吧,活動結(jié)束。
《大鼓與小鼓》音樂教案4
大鼓和小鼓小班打擊樂教案
活動名稱:大鼓小鼓(小班打擊樂)
活動目標:
1、在做做玩玩中感受聲音,體驗探索聲音大小的樂趣。
2、通過身體樂器鞏固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樂節(jié)奏,并用樂器演奏歌曲。
活動準備:
1.進場音樂《快樂拍拍拍》
2.音樂《大鼓小鼓》
3.圖片:大鼓和小鼓
4.塑料小瓶。豆子4筐
5.鈴鼓
活動過程:
一、進場音樂《快樂拍拍拍》,帶領(lǐng)幼兒用小手拍拍,初步感知節(jié)奏Tata,titita
二、自制沙錘,感知聲音的大小。
1.出示大鼓和小鼓的圖片,讓幼兒觀察鼓的大小,并用身體樂器感受大鼓小鼓不同的.聲響。
2.自制樂器沙錘,用樂器來表示聲音。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教師出示一個小瓶),你能讓她發(fā)出聲音嗎?
師:教師出示豆子。(今天老師還為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的豆子,那豆子和小瓶子在一起能發(fā)出聲音嗎?(幼兒自由探索自制沙錘)
并用手里的沙錘探索大鼓和小鼓的聲音。(力氣大發(fā)出大聲和力氣小發(fā)出小聲)
三、歌曲《大鼓和小鼓》
1.傾聽音樂,帶入歌曲《大鼓小鼓》,嘗試用自制樂器進行兩種節(jié)奏型伴奏tata(tongtong) titita(dongdongdong )
2.帶入樂器(鈴鼓)表演
今天小樂器也來到了我們身邊,讓我們和小樂器一起來給大鼓和小鼓伴奏吧!
3.樂器分組表演(一組敲鼓,一組搖鈴)
四、小樂器累了,讓我們輕輕地把它們送回家吧,活動結(jié)束
《大鼓與小鼓》音樂教案5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感受歌曲的強弱變化,掌握× ×∣ ×× ×∣的節(jié)奏型。
2、引導幼兒學唱歌曲,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鼓、小鼓各一面,鼓槌;圖譜;樂曲《春天》、《春天在哪里》錄音磁帶。
2、事先排好律動,學會練聲曲《春天真美麗》。
3、幼兒成半圓坐好,中間空出空隙。
4、鋼琴伴奏,黑板、夾子、遮蓋布等。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師:"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出來唱歌跳舞了,我們也來唱歌跳舞吧。" (幼兒聽《春天》的音樂做律動,并找個位置坐好。
二、練聲《春天真美麗》。
師:"小朋友,春天美嗎?我們一起來唱《春天真美麗》吧!"(教師彈琴,引導幼兒練聲。)
三、學唱新歌。
1、教師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幫助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
師:"春天真美麗,小朋友在春天里唱歌跳舞真快樂,大鼓小鼓也來唱歌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他們唱了些什么?"2、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圖譜的'含義。
3、引導幼兒邊看圖譜邊演唱歌曲。
4、出示大鼓小鼓,幫助幼兒感受歌曲的強弱,引導幼兒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xiàn)歌曲的強弱。
6、引導幼兒跟著鼓聲來唱歌。
四、放音樂《春天在哪里》,引導幼兒到教室外面去尋找春天,結(jié)束活動。
師:"小朋友唱得真不錯!現(xiàn)在老師就把大鼓和小鼓放在我們的音樂區(qū),等一下,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來這里一邊敲鼓一邊唱歌,好嗎?""小朋友你們看,春天來了,美麗的花兒開放了,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到外面去尋找春天吧!"
《大鼓與小鼓》音樂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區(qū)分音的強弱。
2.學會唱《大鼓與小鼓》這首歌。
二、活動重點:
辨別區(qū)分聲音的強弱。
三、活動難點:
會正確表現(xiàn)聲音的'強弱。
四、活動準備:
大鼓、小鼓。
五、活動過程:
1.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強與弱。
如:拍手和點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認識強弱記號。
教師準備兩幅圖片,上面畫有f和p,告訴小朋友f表示強,p表示弱,并用動作表示出來。
3.學習歌曲《大鼓與小鼓》
。1)小朋友敲擊大鼓、小鼓,進一步感知音量的變化。
。2)欣賞并學唱《大鼓與小鼓》,小朋友用聲音的大小來表示大鼓、小鼓的強弱變化。
4.用節(jié)奏樂器演奏
注意聲音的強弱并表現(xiàn)出來。
六、活動延伸:
1.在活動室里放置強弱記號f、p。
2.表演唱《大鼓與小鼓》。
評量:能用動作、音量表現(xiàn)聲音的強弱。
分析:此次活動通過身體的動作來感知強弱,通過學唱歌曲辨別強弱,使小朋友在游戲中學會了區(qū)分聲音的強弱,從而發(fā)展了小朋友的音樂感知能力。
《大鼓與小鼓》音樂教案7
活動目標:
1.區(qū)分音的強弱。
2.學會唱《大鼓與小鼓》這首歌。
重點:
辨別區(qū)分聲音的強弱。
難點:
會正確表現(xiàn)聲音的強弱。
活動準備:
大鼓、小鼓。
活動過程:
1.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強與弱。如:拍手和點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認識強弱記號。
教師準備兩幅圖片,上面畫有f和p,告訴小朋友f表示強,p表示弱,并用動作表示出來。
3.學習歌曲《大鼓與小鼓》
。1)小朋友敲擊大鼓、小鼓,進一步感知音量的變化。
。2)欣賞并學唱《大鼓與小鼓》,小朋友用聲音的大小來表示大鼓、小鼓的強弱變化。
4.用節(jié)奏樂器演奏,注意聲音的強弱并表現(xiàn)出來。
活動延伸:
1.在活動室里放置強弱記號f、p。
2.表演唱《大鼓與小鼓》。
評量:
能用動作、音量表現(xiàn)聲音的'強弱。
分析:
此次活動通過身體的動作來感知強弱,通過學唱歌曲辨別強弱,使小朋友在游戲中學會了區(qū)分聲音的強弱,從而發(fā)展了小朋友的音樂感知能力。
《大鼓與小鼓》音樂教案8
活動內(nèi)容
歌曲:《大鼓小鼓》
活動目標:
1、讓學生在音樂聲中產(chǎn)生一中快樂感,一種身臨其境的共鳴,流暢地演唱歌曲《大鼓小鼓》。
2、通過教學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欣賞力。
活動準備:
大鼓、小鼓。
活動過程:
一、復(fù)習舊知,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了歌曲《歡樂舞》,下面,讓我們一起再來欣賞這首曲子好嗎?
1、復(fù)習演唱歌曲《歡樂舞》。(要求學生聲情并茂的演唱)
師:同學們的表現(xiàn)真好,都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老師可真高興。下面,老師請同學們看一組圖片,我要看那位小同學觀察事物最仔細,老師就把一個小禮物送給他。
2、欣賞鼓的圖片
師:誰認識這是什么?請問你在什么時候,什么場合下,看見鼓,聽到鼓聲的?
生:過年、過節(jié)、開慶祝會。
師:人類從大自然的風雨雷電聲中得到啟示并創(chuàng)造了鼓,鼓的種類很多,我們來欣賞一些圖片大鼓、鈴鼓、大軍鼓、小軍鼓(每顯示一張圖片,教師作介紹)
二、學唱歌曲
1、歌曲導入:鼓是最古老的樂器,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有一首歌曲唱得就是大鼓和小鼓的響聲,你們想聽嗎?(想)。
(1) 生聽歌曲《大鼓小鼓》。
(2) 師提問:這首歌曲中有哪些樂器?
(3)生:鼓(哪兩種鼓?)大鼓和小鼓
顯示課題:課件顯示大鼓小鼓的圖片。
2、認識力度記號
(1) 師:歌曲中大鼓的聲音是怎樣的?(咚咚)小鼓呢?(嗵嗵嗵)今天,老師也拿了兩只鼓,大鼓和小鼓,誰愿意來敲一敲?聽一聽,大鼓發(fā)出的'聲音和小鼓發(fā)出的聲音在力度上,哪個強?哪個弱?
生敲,答:大鼓發(fā)出的聲音強,小鼓發(fā)出的聲音弱。
。2)師:在音樂中強的記號用“f”來表示;弱的記號用“ p”來表示
。3)帶領(lǐng)學生讀一讀。
(4)師:如果用拍手、拍肩、拍腿、跺腳,用哪兩種拍法更能對比表示出大鼓的聲音(強)和小鼓的聲音(弱)?
生:跺腳表示大鼓的聲音;拍手表示小鼓的聲音。
師:我們來按節(jié)奏拍一拍 x x x x x
咚 咚 嗵 嗵 嗵
3、師教學生朗讀歌詞(1) 師讀到“咚咚”,學生跺腳 x x ;師讀到“嗵嗵嗵”,學生拍手x x x
4、師范唱。
師:注意聽歌詞中“大聲是大鼓,小聲是小鼓”,老師是怎樣唱的?
師唱,生回答問題。
5、學唱歌詞:師教唱三至五遍
6、學唱歌譜:采用聽唱法,劃拍視唱。(二遍)
7、演唱形式:結(jié)合律動(跺腳、拍手)
8、齊唱
三 、師生互動
1、分男女生
2、一組唱大鼓,一組唱小鼓。
3、師生接唱
4、生敲大鼓、小鼓伴奏演唱
5、歌表演《大鼓小鼓》。
。1)、同桌相互練習歌表演。
。2)、評選優(yōu)勝表演者。(獎勵小紅星標志)
四、拓展。
1.兩個小朋友對唱。(一個唱大鼓的聲音,一個唱小鼓的聲音)
2.回家把這首歌唱給家人聽。
《大鼓與小鼓》音樂教案9
教學意圖:
對于剛?cè)雸@的小班孩子來說,幼兒園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鮮的,他們對于如何在集體中學習,生活,如何與他人相處,毫無經(jīng)驗。因此,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fā)展孩子社會性情感更顯得尤為重要。叮叮咚咚的撥浪鼓,晃啷晃啷的鈴鼓,圓圓肚子的小紅鼓,此類樂器更因其外形可愛、聲音悅耳、節(jié)律感強等特點而深受幼兒的喜愛。童謠《我的小鼓響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響咚咚》。由于歌曲曲調(diào)優(yōu)美,歌詞詼諧有趣,又具有關(guān)心他人的含義。小班語言文學活動《我的小鼓響咚咚》仿編童謠;顒又荚谧層變涸趯W習、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行簡單的仿編”。使幼兒在體驗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時,通過與同伴、教師之間的互動,發(fā)展想象力、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通過欣賞、理解童謠內(nèi)容,萌發(fā)對小鼓的喜愛之情。
2、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對童謠的理解、表現(xiàn)能力。
3、技能目標:理解童謠內(nèi)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誦童謠。
4、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初步的知識經(jīng)驗遷移和仿編能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準備:
1、知識準備:
自由玩小鼓并聽小鼓的咚咚聲。
2、物質(zhì)準備:
小鼓,多媒體設(shè)備,課件:開、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圖片及聲音。
3、物質(zhì)準備:
收集各種各樣的鼓,裝飾布置環(huán)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我的小鼓響咚咚》的音樂背景下帶幼兒拍手唱歌坐好。
提問:小朋友們,剛才你聽到歌詞里面有什么?
二、展開教育
(一)引導幼兒理解并學習朗誦童謠。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童謠。
2、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一遍童謠。
3、幼兒跟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
4、請個別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4人一組,分2-3組)
(二)引導幼兒仿編童謠的后兩句。
1、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jīng)驗。 (根據(jù)6種圖片如:開、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說出6種相應(yīng)的象聲詞)
提問:小鼓還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它做什么事情可以發(fā)出這樣的聲音呢?(當幼兒說出小鼓做的'一種事情,教師出示相應(yīng)課件圖片及聲音,請6個幼兒分別說出與6種聲音相應(yīng)的象聲詞及做什么事情)
2、引導幼兒仿編童謠。
(三)根據(jù)以上方法教師引導幼兒自由仿編童謠。
三、活動結(jié)束
教師小結(jié)活動過程,帶幼兒把自己編的童謠帶回去給別的小朋友聽。
四、活動延伸
幼兒在午睡時,同伴可以引導幼兒用關(guān)心他人,不影響他人的正確行為來表現(xiàn)。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積月累,潛移默化。
附童謠:
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說話兒它都懂,
我說小鼓響三聲,
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呦呦,這不行,
妹妹睡在小床中,
我說小鼓別響了,
小鼓說聲:“懂,懂,懂”!。
相關(guān)信息:
童謠有近三千年的歷史。童謠是為兒童作的短詩,強調(diào)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許多童謠都是根據(jù)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較晚一些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
童謠的教育價值:
好的童謠是心靈雞湯,它能滋潤孩子們的心靈,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童謠這種文學形式,孩子們最容易掌握,通過傳唱童謠,既可以得到快樂,又可以學到知識,非常有助于孩子們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并且對兒重開朗樂觀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養(yǎng)、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乃至中華民族語言美感的熏陶都有著潛移默化、無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希望通過我園的童謠教學,讓童謠進駐我們的心田,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學會欣賞美、感受美、表現(xiàn)美……充實兒童的涵養(yǎng),可以收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度過一個智慧快樂的童年。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活動分三個環(huán)節(jié)。在學習童謠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創(chuàng)設(shè)幼兒喜愛的“和小鼓做游戲”的情境,調(diào)動幼兒多種感官學習童謠。幼兒能夠較深入地理解內(nèi)容,體驗童謠的語言結(jié)構(gòu)和韻律特點。在引導仿編過程中,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引導遷移生活經(jīng)驗,幼兒表現(xiàn)出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思維活躍、發(fā)言踴躍,快樂地完成了仿編學習;顒迎h(huán)節(jié)清晰,層層遞進,較好地實現(xiàn)了活動目標。
教師本身的示范引導作用不可忽視。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教師要學會大膽放開自己,讓自己充分為自己的教學活動服務(wù)。親切的態(tài)度,夸張的語態(tài),優(yōu)美的歌聲等等。這些都是一節(jié)好的音樂活動所必備的。
【《大鼓與小鼓》音樂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班音樂教案:大鼓小鼓03-16
《大鼓與小鼓》教案02-16
大鼓與小鼓公開課教案(通用10篇)05-17
《小鼓手》教案03-09
《我的小鼓響咚咚》教案02-25
《小小鼓號手》的教案04-02
大班《小鼓手》歌唱活動教案04-01
小班語言教案我的小鼓響呼呼02-09
小班語言教案我的小鼓響咚咚02-09
小鼓手教學反思怎么寫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