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來主義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拿來主義》的教案(精華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拿來主義》的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拿來主義》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賞析文章先破后立的論證結構,賞析文章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把深奧、抽象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論證藝術。
2、體會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
3、深刻理解“拿來主義”的精髓,并能運用正確的觀點解釋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教學重點:
鑒賞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特色,透悟“拿來主義”的旨意。
教學難點:
掌握論證思路和論證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布置課前預習(印發(fā)導學資料,內容略。)
一、導語設計
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從德、英等當代海軍強國購買軍艦,打造了一支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師”,最終的結果卻是在威海以幾乎沒有擊沉一艘敵艦的“戰(zhàn)績”全軍覆滅。今天,通過對蘇27戰(zhàn)斗機的改裝,我們擁有了殲11,性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壯大了我國的空軍力量。同樣是從別人那里“拿來”,一個以失敗告終,一個卻大獲成功。兩種“拿來”有什么不同?為什么結果懸殊?相信我們今天一起研讀了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之后,答案會了然于胸。
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研讀標題
提問:本文的標題屬于議論文標題中的哪種類型?標題隱含了哪些問題?
明確:本文標題屬于論題型。標題告訴我們本文是要談論有關“拿來主義”的問題。研讀標題,我們應思考兩個問題:1.什么是“拿來主義”?2.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
三、閱讀與分析——把握結構思路
1.提問:文章的前6段,除去第5段外,作者提到了哪幾種“主義”?這幾種“主義”的表現(xiàn)是什么?實行這些“主義”有什么樣的后果?作者對這幾種“主義”分別持什么態(tài)度?學生分小組閱讀該部分,合作討論完成表格。各小組發(fā)言呈現(xiàn)討論結果,全班交流。(多媒體展示,表格略。)
2、總結提問:綜合表格內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對國際交流中的幾種錯誤做法作批判。那么第5段寫的是什么內容?
明確: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
3.作者主張的“拿來主義”是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它的內涵。
明確: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ㄗ约邯毩⑺伎迹兄饕;有辨別力,有眼光;自主選擇,自己行動。)
4.點撥指導: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論點之前,先對錯誤的觀點作了批駁,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結構。
5.教師朗讀第8自然段,并請學生聽讀時注意思考:第8段沒有談關于文化的問題,卻提到一所大宅子,這所大宅子實際上是比喻什么?
明確:比喻文化遺產。
6.提問:第8段刻畫了對待文化遺產的哪幾種人?他們的態(tài)度是什么?其實質是什么?作者對這些態(tài)度的看法是什么?學生分小組討論完成表格。各小組發(fā)言呈現(xiàn)討論結果,全班交流。(多媒體展示,表格略。)
7.總結上一環(huán)節(jié)并提問:作者用生動的比喻批判了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tài)度,那么,真正的拿來主義的做法是怎樣的?用文中最概括的.一句話來回答。
明確:占有,挑選。
8.第9段這句話確切、精練,但過于抽象。作者接著再次用比喻手法論證了“拿來主義”的內涵。請學生朗讀第9段,然后小組合作,篩選文中信息并討論作者是如何論證的,完成表格。各小組呈現(xiàn)討論結果,全班交流。(多媒體展示,表格略。)
9、學生齊讀最后一段,提問:想一想這段的5句話分別回答了什么問題。
明確:
①我們究竟應當怎樣對待文化遺產?
、谀脕碇髴斣鯓訁^(qū)別對待?
、壅_對待文化遺產有什么積極作用?
、芤幚砗梦幕z產我們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輰嵭小澳脕碇髁x”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
10、總結點撥,全文結構(多媒體展示)如下:
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嚴重后果,提出拿來主義的觀點。(先破后立)
第二部分(第8~9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做法,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錯誤傾向。(先破后立)
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于創(chuàng)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
四、閱讀與理解——鑒賞論證藝術
1、提問:盡管全文是在闡明對待文化遺產批判繼承的正確態(tài)度,包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但并沒有枯燥地講述理論,全文寫得輕松活潑,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這樣的效果呢?歸納文章在說理的時候運用的論證方法并體會運用這種方法的好處。學生分小組研讀課文,談感受,自由發(fā)言。然后各小組推薦人選發(fā)言,全班交流。
教師點撥啟發(fā):如果將第8段內容改寫為“對待文化遺產,我們要‘拿來’!害怕繼承、拒絕借鑒是逃避主義,盲目排斥、全盤否定是虛無主義,完全接受、全盤西化是投降主義,這些態(tài)度都是錯誤的”,和原文相比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多媒體展示)
教師明確:比喻論證就是用比喻來說明道理。這種方法是用人們容易理解的、比較淺顯的事物或道理來證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奧的事物或道理。運用這種方法能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強作品的藝術性和感染力。第8段和第9段都形象地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
同時,作者的目的是要闡明“拿來主義”的做法,但還分析了“孱頭”“昏蛋”“廢物”的表現(xiàn),這種將兩種性質截然相反的事物進行比較的論證方法叫對比論證。對比能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增強論證效果。
第3段用尼采與“送去主義”者作比,尼采與“送去主義”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識的人,屬于同一類事物。用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從而闡明觀點的方法叫類比論證。
本文的論證藝術總結如下:
(1)類比論證(第3段)——用同類事物相比較。
(2)比喻論證(8、9段)——用有相似點的事物打比方。
。3)對比論證(8、9段)——用性質相反的事物作比較。
2、學生活動:請組織語言,用比喻論證的方法來闡述“網絡不是毒”的觀點。五、閱讀與品味——鑒賞語言特點
教師示范賞析一個語言運用的例子,然后請學生選取自己感覺最有意味的句子加以品味,說說這個句子的妙處。學生發(fā)言,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教師示例:“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捧”何其鄭重、恭敬,媚態(tài)可掬;幾張畫“一路的掛”,何其賣力,何其寒傖可笑!“發(fā)揚國光”,反語,諷刺賣國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丑態(tài)。
教師小結:諷刺辛辣,妙趣橫生,詼諧中見譏諷,憎惡溢于言表,這就是魯迅先生“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展現(xiàn)。這樣強烈的感染力,來源于魯迅先生對國家民族的赤心熱腸,敏銳深刻的觀察和思考!罢摃r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透過跳脫的文字,我們看到的是魯迅先生爐火純青的藝術功力,更深刻地理解了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
六、拓展與運用——文章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1、教師總結:偉人的偉大,在于他能夠透過煩瑣事物的表象揭示其深刻的本質,更在于他所揭示的這種本質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后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我們有幸擁有了一位犀利睿智的偉人,也得以留存這樣一篇至今仍覺得虎虎有生氣、充滿著科學價值與革命精神的指導性文章。回憶課堂開始我們比較的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和中國引進蘇聯(lián)戰(zhàn)斗機的事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魯迅先生“拿來主義”的精辟論斷對于解決現(xiàn)實問題有著怎樣的意義。處在高度開放、全球一體化、信息社會化的時代,作為承載著繼承與創(chuàng)造重任的青年人,更應懂得智慧地“拿來”。
2、請從下面列舉的現(xiàn)實事例中任選一例,用300字的篇幅從“拿來主義”角度作一下分析。(多媒體展示)
A.尼美舒利事件。
B.于丹的簽售現(xiàn)場,反對者穿上“孔子很著急,莊子很生氣”的文化衫攪場。
C.孔子學院開遍世界。
D.中國人喜歡過“洋節(jié)”,“情人節(jié)”打敗“七夕節(jié)”,“圣誕節(jié)”火過“國慶節(jié)”。
E.中國跳水隊、排球隊、羽毛球隊、乒乓球隊一批教練到海外執(zhí)教。
《拿來主義》的教案2
【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全文結構,全面理解課文內容。
2、體味論證特色,犀利幽默的語言
【學習過程】
一、文本探究(瀏覽8——10段)
1、為了闡述拿來主義這一主張,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又指出對待這個“大宅子”可能出現(xiàn)的三種態(tài)度,即“孱頭”式“昏蛋”式“廢物”式。試結合語境,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
2、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來主義”的做法,即吸取精華,剔除糟粕。仍用比喻論證法,哪些形象包含著作者細微的體察和揣摩?請指出這些喻體各比喻什么?
3、閱讀第 10段,完成下列四題。
①揣摩“使用”“存放”“毀滅”與上文的'對應關系。
、凇澳脕怼闭邞哂械乃刭|是什么?
、厶羁眨骸皼]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即“拿來”的目的是為了____________(限填兩字)。
、苷堄靡痪湓挌w納段意。
二、脈絡梳理
使用________
存放________
毀滅________
三、開放平臺
魯迅先生當時對外來文化遺產是持堅決的“拿來”的態(tài)度,時代發(fā)展到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讓人心跳的高新技術,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生活,更有那花花綠綠的物質世界。對這些,我們要不要“拿來”呢?拿來什么呢?(點撥:舉其實例,分析。)
四、藝術探究
“批判繼承文化遺產”是個大問題,魯迅先生用簡短的文字就闡述得明白透徹,為什么?(點撥:總結寫作特點。)
《拿來主義》的教案3
設計理念:
1、充分重視學生之間的自主、合作、展示、交流、探究以及師生、生生多邊良性互動。
2、加強語文課的語言表達訓練,讓學生腦手嘴三者齊動,聽說讀寫四位一體
3、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的能力,由課內自然延伸到課外,由文本自然延伸到生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拿來主義”的深刻內涵。
。2)掌握本文的論證思路,初步體會魯迅雜文的藝術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和分析本文,感受魯迅雜文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思維訓練的體操,精神成長的大餐。
。2)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構建民主和諧生動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本文聽說讀寫,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文,引導學生認識魯迅強烈的“戰(zhàn)士”責任感,樹立對待文化資源的正確態(tài)度,加深對祖國改革開放國策的認知和理解,培養(yǎng)博大的心胸和自信、理智的健康的心態(tài)。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握全文思路,理解拿來主義的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用拿主義觀點對當今生活現(xiàn)象進行自主分析探究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趣導入
二、閱讀文本,梳理探究
1、師生互動:課文題目是“拿來主義”,面對文題,你會提什么問題?
明確:拿來主義是什么?拿什么?為什么拿?怎么拿?拿了會怎樣?
2、學生活動:緊扣“拿”字,閱讀課文,自由選題,分組討論,歸納總結。
點撥:
、倌脕碇髁x是什么?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運用腦髓——獨立思考,有主見;放出眼光——看得清楚,有辨別;自己來拿——積極主動,有選擇)
②拿什么?
文化遺產(外國、本國)
、蹫槭裁匆?
閉關主義,此路不通
送去主義,淪為乞丐
聽憑送來,大受其害
所以,要自己拿來!
、茉趺茨?
方法:占有,挑選——拿來,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條件: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也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
⑤拿了會怎樣?(第10段)
最終實現(xiàn)“創(chuàng)新”:主人是新主人,宅子就會成為新宅子——人成為新人,文藝成為新文藝
3、師生總結:用表格總理以上思路,寫一段話總結以上內容。
明確:
總結參考:
送去主義
破
閉關主義含義: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拿來主義
立辦法:占有,挑選——拿來,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結果:創(chuàng)新(目的)——新人、新宅子、新文藝
總結參考:因為閉關主義、送去主義使國家窮困,送來又非我所需,所以要拿來,運用腦髓,自己來拿。怎么拿來呢?就是挑選,占有,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只有這樣,人才成為新人,文藝才成為新文藝。
三、應用文本,拓展延伸
1、文章第6節(jié)批駁了帝國主義“送給”中國的東西——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小東西,對這些東西現(xiàn)在你都怎么看待?試運用拿來主義的方法分別加以分析。
。ㄒ龑W生找出文中相關的論述,討論交流,言之成理即可)
明確:今天我們去看法國香粉、美國電影和日本商品,應該區(qū)別對待,從接納外來文明、促進文化交流與文明對話的角度正面加以思考,這才正是拿來主義的本質。
2、有報刊載文《洋節(jié)入侵,圣誕節(jié)將成“第二春節(jié)”?》,也有這樣一個故事:圣誕節(jié)即將來臨,滿街的`圣誕老人和卡通人物將孩子們的生活烘托得洋味十足,一位爸爸3歲的兒子買了一本古詩詞,詩詞的扉頁就是大思想家孔子的圖像。爸爸沒有想到,兒子打開書本后竟然大呼:“爸爸,這本書上也有圣誕老人啊!”爸爸連忙給孩子糾正說:“錯啦!這不是圣誕老人,是咱們古代的教育家孔子!钡,更沒想到的是,這時孩子竟一臉嚴肅,大聲說:“你才錯了呢!你看他這長長的胡子,和街上的圣誕老人差不多!”
老師家住在黃陵,曾目睹了下面這一幕:20xx年重陽節(jié),黃帝陵軒轅廟碑亭里,一個12歲上下的男孩一邊小跑著手指廟里一塊石碑,一邊大喊到:“爸爸,爸爸,快,快到‘炎黃孫子’下照個相吧!”其實巨碑上是鄧小平題寫的“炎黃子孫”四個大字?
那么,我們應如何面對洋節(jié)入侵與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不斷淡化?
明確:對待洋節(jié):取其精華,不拒絕,也不盲目崇尚,了解洋節(jié)背后的文化內涵,探究洋節(jié)對于振興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可資借鑒之處,接納而不代替?zhèn)鹘y(tǒng)節(jié)日。
對待傳統(tǒng)節(jié)日:對于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首先應“拿來”,然后“挑選”“區(qū)別”,在繼承的前提下有所創(chuàng)新。認識并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精神與文化內涵以及它對弘揚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意義,認識到與傳統(tǒng)節(jié)日相伴的民俗如打腰鼓、扭秧歌、踩高蹺、耍龍燈、舞獅子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作用。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聆聽了來自魯迅先生,也是來自歷史的聲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老師真心希望,咱們,作為中國人、當代人,能夠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心態(tài),運用腦髓,放出眼光,向著世界,向著傳統(tǒng)大聲的說出自己的主張:拿來!
五、課外作業(yè):
1、摘錄本文中你認為有意思的語句,細細品味寫出其特點,下節(jié)課全班交流。
2、課外活動:“辯論擂臺賽”
《拿來主義》的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魯迅雜文語言犀利和幽默的特點;
2.學習本文的比喻說理方法;
3.理解魯迅提出的“拿來主義”的含義,正確對待文化遺產: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如何正確對待文化遺產問題;
2.比喻的說理方法。
三、教學課時:二節(jié)
四、教學步驟:
。ㄒ唬⿲胝n文:
《拿來主義》是魯迅寫于1934年的雜文名篇,雖然距今已有七十年之久,但文中的思想于今仍然光芒四射。近幾年來高考作文中也多次考到有關文化遺產,外來文化等內容,因此對我們高中生來說認真學習這篇文章來正確對待文化遺產等問題,意義重大。
(二)寫作背景:
《拿來主義》寫于1934年6月,正是國民黨反動政府在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實行“圍剿”,同時在文化方面實行文化“圍剿”,奉行賣國主義政策,多種錯誤思想泛濫。其中有遺老遺少的封建復古主義;在醉心西方文化的“全盤西化”的奴化主張;在進步文藝工作者,左翼文藝隊伍中,對于要不要和怎樣繼承文化遺產問題,也存在思想混亂。針對這種現(xiàn)狀,魯迅寫了一系列文章,從創(chuàng)建民族新文化的高度,論述了如何正確外國文化,文化遺產的問題。本文是其中一篇。
(三)整體感知:
1.什么是“閉關主義”、“送去主義”?為什么在拿來主義之前要先說“閉關主義”“送去主義”?
明確:“閉關主義”指的是清政府奉行的閉關自守政策!八腿ブ髁x”指的是賣國主義、投降主義,其實思想實質是一脈相承的,都是以文明古國自居,自夸自耀,但最終一味“送去”落得被凌辱,乞討下場。同時從反面論證實行“拿來主義”至為必要,非常迫切。
2.“送來”和“拿來”區(qū)別何在?
作者用列舉的方法指出了“送來”實質揭露帝國主義罪惡。所謂“送來”,是從經濟到軍事到文化對中國的傾銷,侵略!澳脕怼眲t不然,是中國人根據自己需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送”與“拿”本質不同,內容全異。進一步確立本文的中心論點。
3.作者用什么比喻來論述對待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問題?批判了哪些錯誤傾向,樹立什么樣正確態(tài)度?
把文化遺產比作大宅子,錯誤傾向比作“孱頭”(逃跑主義)、“昏蛋”(“左”派幼稚。ⅰ皬U物”(投降主義)。正確態(tài)度去“拿來”,他占有,挑選!棒~翅”(精華)吃掉,“鴉片”(毒品)藥用治病,“煙燈煙槍”(舊形式)毀或展覽,“姨太太”(腐朽)走散。
拿來主義態(tài)度是吸取精華,剔除糟粕。
4.課文最后一段五句話,什么意思?
明確:第一層(①②句)總結上文。
第二層(③④⑤句)深入一層,指明“拿來主義”對于培養(yǎng)人民的素質,創(chuàng)造
民族新文化的意義和實行“拿來主義”必備的膽識和品質。
五句話是在上文論述基礎上的理論概括和深化。
。ㄋ模┵p析,拓展:
1.魯迅雜文之所以以形象生動、審理深刻,是因為他善用比喻說理的方法,請舉一例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以“大宅子”作為外來文化,這整體性比喻,以“孱頭”“魚翅”等作為局部比喻。生動貼切,而且寓理于形象之中,通俗易懂,讓人在思想上午到深刻的啟示,還獲得一種藝術上享受。
2.魯迅雜文文筆犀利、幽默。善用反語,寓莊于諧。“莊”指談論的是嚴肅的原則性問題,所持的態(tài)度是莊重的認真的;“諧”指語言和表現(xiàn)手法力求形象生動,詼諧幽默。
請舉一二例來品味這種語言的'特點:
明確:例:“顯出一點進步”用的是反語,意思是活人代替古董,形式不同,但其實并沒什么進步。又如“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句中“豐富”、“大度”是說東西多而又慷慨大方,但用在這里卻具諷刺意味,因為這“豐富”是自詡的,“大度”也只是裝裝門面,自欺欺人的。
3.魯迅先生這篇文章是針對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同學們,在改革開放的今天讀來是否過時,我們應如何辦?
明確:仍來有現(xiàn)實意義,且十分重大。改革開放的今天,大量的外來文化蜂涌而入,經典文化的衰落,城市建設的西化等種種現(xiàn)象,表明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的觀點至今都閃爍著耀亮光芒。
五、作業(yè):
小作文:根據交流討論,請你選一角度談談“拿來主義“在今天的觀實意義。(200字左右)
《拿來主義》的教案5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把握文章思路及論證方法;領會本文語言的諷刺意味,學習本文幽默犀利的語言;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領會“拿來主義”的含義,認清對待外來文化及本國文化遺產應持有怎樣的正確態(tài)度和“拿來主義”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文章思路及論證方法。(重點難點)
2、理解“拿來主義”含義。(重點)
3、揣摩詞語的諷刺意味。(難點)
課前預習
一、相關知識
1、走近作者: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創(chuàng)作,對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有巨大的影響。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吶喊》《徬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大量的雜文集,如《墳》《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魯迅最杰出的是雜文創(chuàng)作。其雜文“象投槍,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勢力”。他的作品是一部記錄著對黑暗憤懣和對光明渴慕的民族啟示錄。
2、且介亭的緣起:
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筑路的區(qū)域,這個地區(qū)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憤懣!扒医橥ぁ卑凳具@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里寫的,形象地諷刺了國民黨統(tǒng)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現(xiàn)實。
3、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熬拧ひ话恕笔伦冎螅毡镜蹏髁x把魔爪伸向華北,蔣校長反動統(tǒng)治集團越來越依附英美帝國主義,肆無忌憚地出賣民族利益,討好帝國主義,從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方面奉行一條徹頭徹尾的賣國投降路線。英美帝國主義除了肆意踐踏我國領土主權,瘋狂掠奪我國經濟資源外,還用腐朽沒落的西方文化腐蝕我國人民,反動政府和帝國主義互相勾結,一個“送去”,一個“送來”,中國面臨著“殖民地化”的嚴重危機。
長期以來,由于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國主義不斷輸入鴉片、槍炮、香粉、電影及各種小東西進行軍事、經濟、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們對于外來的東西“發(fā)生了恐怖”,產生了一種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確對待外國的東西。當時上!段膶W》月刊正在討論如何對待“文學遺產”問題,在討論中存在著“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兩種錯誤傾向。魯迅感到,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反動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嚴重危機,同時革命內部在對待中外文化遺產的問題上存在著相當混亂的觀點。針對這些情況,魯迅寫了《拿來主義》一文,批評了種種錯誤的思想,生動透徹地闡明了無產階級對待外來文化及本國文化遺產應有的`正確態(tài)度,指出了批判的繼承和借鑒是建設新文化、塑造新人的必要條件。
二、自讀課文,掌握基礎知識。
1、注音
自詡( )殘羹( )冷炙( )譬如( )給與( )孱頭( )
蹩進( )糟粕( )吝嗇( )國粹( )徘徊( )
故弄玄虛( )冠冕堂皇( )暴殄天物( )高屋建瓴( )
2、改正別字
辨解( )殘羹冷灸( )禮上往來( )自栩( )陷井( )
針貶時弊( )積重難反( )暴唳恣。 )嘻笑怒罵( )
課堂探究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學習理清議論文思路的方法。
3、領會“拿來主義”的含義,認清對待外來文化及本國文化遺產應持有怎樣的正確態(tài)度。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文章思路是怎樣的?
三、合作探究、展示點撥
如何理清一篇議論文的思路?
四、當堂檢測、拓展提升
1、請理清下文的思路。
選擇誠信
人生,漫漫長路遠,紛繁誘惑多。人,作為微小而孤獨的個體,在人生的選擇題前,無可避免地徘徊起來。在一個又一個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險象中,人,究竟能選擇什么,該選擇什么?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美貌來得可靠。沒有美貌的人生或許是沒有足夠亮點的人生;但若沒有誠信的人生則足以是沒有一絲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別人對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睕]有誠信,生存世間的你可要作一粒懸浮其中的塵粒?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機敏來得憨實。誠信好比一個鄉(xiāng)間小伙,他每日只知弓著黝黑寬闊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機敏則更像一個電腦黑客,他總是那樣才思敏捷,頭腦靈活,卻總是不露真相叫人緊張。在人生的劇本里,一位老實踏實的演員總要比一個奸詐精怪的角兒更受觀眾青睞。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金錢更具內蘊。舉著“金錢萬能”旗號東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滿身的銅臭最終帶來的也不過是金錢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誠信,能給人生打底潤色,讓人生高大起來,豐滿起來,它給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澤與豐富含蘊,讓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潤注目,善始善終。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榮譽更具時效性。沒有一蹴而就的業(yè)績,沒有一成不變的江山。沒有人可以頂著榮譽的光環(huán)過一輩子。榮譽是短暫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麗的風景,它再美麗,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誠信是培植人生靚麗風景的種子,你一直耕耘,就會一直美麗,你將誠信的種子撒滿大地,你的人生將會美麗到天長地久。
選擇誠信,是正確之選。在你一一權衡過后,在你層層過濾之后,你會猛然發(fā)現(xiàn),在人生面紗下最迷人的,原來是那最沒有矯飾、最樸實不花哨的誠信!你會發(fā)現(xiàn),沒有了誠信,生活原來是那樣的索然無味!
在人生與風浪的洗禮中,有了誠信,你就用最陽光的心情高唱吧。若為人生故,誠信不可拋!
(高考滿分作文)
2、請以“反對浪費,厲行節(jié)約”為題目擬寫議論文提綱。
第二課時
一、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1、了解本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2、學會用本文相關的重要論證方法寫議論文。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本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三、合作探究、展示點撥
這些論證方法有什么好處?
四、當堂檢測、拓展提升
閱讀并回答問題。
中國人怎么了?如今的消費越來越高檔。餐廳、時裝屋、卡拉OK廳等,都朝豪華奢侈大踏步前進。消費如同①發(fā)狂的牛,再也不聽指揮了。社會尚屬初級階段,如此揮霍消費怎么得了?
有識之士站出來,首先勸告消費者:你有錢也沒必要亂花呀,還不如用來修公園、修足球場、蓋民房哩;轉身又向商家忠告:算算帳,中國的大款畢竟是少數,熱鬧一陣最終沒人買東西,你就不怕蝕本嗎?
道理正確,語言清楚,就是效果甚微。我們的有識之士,仿佛②拽著牛尾巴,正被消費狂牛拖著走呢。真是無可奈何牛奔去。
引導消費,關鍵是③牽住牛鼻子。
牛鼻子在哪里?累進所得稅法,正是引導消費的牛鼻子。
但是這牛鼻子也是不好牽的。政府職能不轉變,體制不改革,稅法也會成為一紙空文。牽牛鼻子又臟又累,還要冒著被牛角頂一家伙的危險,官員情愿嗎?還是執(zhí)牛耳更瀟灑!④執(zhí)牛耳者,諸侯會盟時,割耳滴血入酒盅的領導也。當盟主,比作牧童氣派多了,高貴多了,雖然指揮不了牛,但座次保持了。
牛尾只能燉湯,執(zhí)牛耳只能顯威風,牛鼻繩能牽牛,卻要當社會的放牛娃。真難選擇!
1、指出下面比喻修辭的本體。
。1)發(fā)狂的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執(zhí)牛耳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面論證了什么觀點。
。1)拽著牛尾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牽住牛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比喻論證要證明什么?反對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擇一題寫作。
1、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人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則意義不同,你是怎么看待的呢?請選擇其中一個作為你認可的觀點并用破立結合的方法寫一段文字。
2、以“生命”為話題,運用比喻論證寫一個精彩段落。
第三課時
一、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1、領會本文語言的諷刺意味,學習本文幽默犀利的語言。
2、認清“拿來主義”的現(xiàn)實意義。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拿來主義》的教案6
學習要點
一、總體理解文意:
1、理解“拿來主義”的含義
2、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揣摩詞語的諷刺意味
三、比喻論證方法的運用
四、課文引申:學會如何運用好“拿來主義”
【二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及步攤:
一、檢查課前預習:
1、學生自由誦讀
2、檢查朗讀
3“拿來主義”的含義
它是魯迅先生的創(chuàng)見,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即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吸取精華,剔除糟粕。與毛澤東同志倡導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精神完全一致。
二、分析課文思路
首先搞清楚兩個問題:
1、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
2、怎樣實行“拿來主義”?
針對第一問,要求學生找出文中表明觀點的一句話是:
“所以……自己來拿!”此句表明結果,那么上文闡述了哪些原因呢?
1、2節(jié)“送去主義”的種種行徑,有悖交往原則
3、4節(jié)“送去”的慘重后果,正視歷史教訓
5、6節(jié)聽憑“送來”的危害,自己“拿來”的必要
針對第二問:“拿來”的錯誤態(tài)度有哪幾種?總的原則是什么?如何區(qū)別對待文化遺產中的精華和糟粕?
8節(jié):運用比喻的手法批判了“拿來”的三種錯誤態(tài)度:
“孱頭”----害怕繼承的逃跑主義者
“昏蛋”----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者
“廢物”----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者
總原則:占有,挑選。
應如何區(qū)分精華與糟粕。
魚翅一吸取養(yǎng)料
鴉片一批判吸收
煙槍和煙燈一可作反面教材
一群姨太太一剔除糟粕
[小結]從五個方面總結全文:對待文化遺產的原則;如何區(qū)別對待;正確繼承文化遺產的積極作用;“拿來主義”者應具有的品質;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意義。
第二教時
內容及步驟:
一、體味文中詞語的諷刺、幽默的效果。
魯迅的雜文“嘻笑怒罵皆成文章”,語言風格:犀利、幽默、諷刺。
學生找出文中有關例句,具體體味。
例:捧著“幾張古畫”“一路的掛過去”“捧”刻畫恭敬的媚態(tài),“幾張”顯得相當貧乏,卻一路張揚,見得多么寒槍可憐,可鄙可笑。
例:“活人替代了古董”,“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反語。媚外求榮又出新的花招,愈演愈烈,諷刺強烈。
例:“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豐富”“大度”應加雙引號,諷刺其不自量力。
二、學生質疑.
進一步品味先生用詞的犀利、諷刺的效果。三、體味文中比喻論證的作用。
四、課文引申。
在今后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如何運用好“拿來主義”
引:沒有拿來的,就沒有今天思想的解放、科技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
學生舉例印證。
國家、社會的發(fā)展是如此,個人的發(fā)展亦如是。
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科學的學習方法,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見賢思齊。防止不良習氣,不健康的思想、文化的侵染。
《拿來主義》的教案7
[教學目的]
1、把握文章的思路、觀點;
2、品味、學習形象生動的語言.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理清思路,總體把握文章內容和結構
[教學過程]
一、檢查《荷塘月色》的背誦
二、導入新課
夏天,氣溫高,蚊子多,晚上很難睡著.有人打開窗子,好不好?〔不好〕那么將窗子關得嚴嚴的,行不行?〔不行〕但是,天下之大,什么人都有.有的人怕熱而打開窗子,更有人怕蚊子關死窗子.為此,魯迅先生寫下了《拿來主義》.
三、朗讀課文
四、梳理思路,把握文章內容和結構
討論:1、文章總的論題是什么?
2、作者在哪一段提出拿來主義的內涵?
3、作者為什么要提倡拿來主義?請從文中歸納幾個原因.
4、文章8、9段的內容是什么?
明確:
1、文章總的論題是什么?
〔這實際上涉與到文章中"大宅子"的比喻內涵〕目前,有著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談的是如何對待外國文化,有人認為談的.是對待本國文化遺產,第三類人認為談的是如何對待中外文化遺產.我認為,第一意見比較對,因為文章從"閉關主義"極其變種"送去主義"說起,都是從中國與外國關系的角度談的,提倡除給外國人"送去"之外,還得要從外國那里"拿來".但是,本文論述的,通常也完全適用于對本國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所以,有人干脆籠統(tǒng)地說,本文談的是如何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
2、作者在哪一段提出拿來主義的內涵?
這是文章第7段提出來的說得明白些,就是用自己的腦袋去分析,用自己的眼睛去鑒別,用自己的雙手去拿來.如果對待文化遺產,就是要有批判地去繼承.
3、作者為什么要提倡拿來主義?
第7段劈頭一個關聯(lián)詞語"所以",這就表明,前文所述都是屬于"我們自己來拿"的原因.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呢?
〔1〕第1、2段所論,"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送去主義"乃是一種"有往而無來"的行經,它與"禮尚往來"的交往原則不符.
〔2〕第3、4段所論,"送去主義"必然要造成嚴重后果,"我們的子孫……討一點殘羹冷炙",按照歷史的發(fā)展,長此下去,必然讓我們的子孫淪為乞丐,讓我們的民族亡國滅種,讓我們的人民更加陷于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慘境地.用《友邦驚詫論》中話說,就是"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因此,我們要正視歷史發(fā)展的邏輯,采取與"送去主義"針鋒相對的"拿來主義",這刻不容緩了.
〔3〕第6段所論是揭示"送來"的危害性.一味地聽憑"送來",必然招致帝國主義的進一步侵略,"鴉片""香粉"等已經充斥我們的市場,使中國更加殖民地化.這樣的現(xiàn)實教訓,我們應該吸取,銘記在心. 〔板書有關內容〕
4、文章8、9段的內容是什么?
文章8段批判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tài)度,第9段闡明正確對待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和方法.至于文章最后一段,是總結全文,闡述實行"拿來主義"的品質要求、和重大意義.
五、總結
文章先重點批判"送去主義",從而揭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原因;文章后半部分,著重闡明"拿來主義".全文采用的是因果論證方法.
換一種角度看,全文采用的是破立結合的論述方法.前半部分重在"破",后半部分重在"立".如果進一步研究課文,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實際是貫穿全文的第1段破,第2段立;第3、4段破,5段立;第6段破,第7段立;第8段破,第9、10段立..從這具體的行文布局來看,先破后立,邊破邊立,一破一立,一反一正,一步一折,一折一景,相互穿插,呈S狀.既相對,又錯綜;既整齊,又變化.這種正反流水穿插結構確實是一種創(chuàng)造,魯迅先生的超群絕倫,不僅表現(xiàn)在他的思想深邃,也表現(xiàn)在他隨意揮灑、不拘一格的文章藝術.這樣精湛的藝術實在令人驚嘆不已.
〔板書〕
只是"送去",有往而無來——有悖于交往原則,〔破〕 只是"送去",必淪為乞丐——要正視歷史邏輯
聽憑"送來",大受其禍害——應吸取現(xiàn)實教訓
錯誤的做法〔破〕
〔立〕
正確的做法〔立〕
六、布置作業(yè)
學習文章前半部分,著重思考:1、作者批判"送去主義",為什么要從"閉關主義"談起?2、第3段用了那些論述方法?3、幾個概念有何不同?4、"破"字當頭的結構有什么好處?
《拿來主義》的教案8
教學目標:
1、領會文章深刻的思想內涵;
2、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3、學習形象化說理的方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學習課文1——7段
教學步驟:
多媒體展示排除法解題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問題1:如果一個題有若干個選項,而要證明其中某項正確,那么只要找出依據,否定其它所有的選項就行了——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焖匍喿x《拿來主義》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有“選項”一一找出來。
明確:①閉關主義 ②送去主義 ③聽憑送來 ④自己來拿。
問題2:那么,什么是“閉關主義”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
明確:“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就是“閉關主義”。作者用“給槍炮打破了大門”“又碰了一串釘子”予以否定。
問題3:“到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 ,作者這樣說有依據嗎?
明確: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lián)去,以催進‘象征主義’”。
問題4:這是例證法。那么是怎樣否定“送去主義”的呢?
明確::通過與尼采的類比,作者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當佳節(jié)大典之際”,我們的子孫“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也就是必淪為乞丐。
問題5:“送來”的.都是些什么東西?
明確:送來的“先有英國的,德國的廢槍炮,后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
問題6:這種“送來”的本質是什么呢?
明確:傾銷商品和文化侵略。
問題7:模仿多媒體展示的排除法,歸納1——7段的論證思路。
明確:或閉關主義,或送去主義,或聽憑送來,或自己來拿
閉關主義,實行不通
送去主義,淪為乞丐
聽憑送來,大受其害
所以,要自己來拿
問題8:1——7段論證的是什么問題?
明確:論證為什么要“拿來”。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學習課文8——9段
教學步驟:
(一)問題1:8——9段論證“怎樣‘拿來’”。其中,“大宅子”比喻什么?對待“大宅子”的態(tài)度和方法,文章擺出了哪幾種?
明確:⑴“大宅子”比喻外國文化遺產。⑵對待“大宅子”的態(tài)度和方法有:①孱頭徘徊不敢走進門 ②昏蛋放一把火燒光 ③廢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來主義占有,挑選
問題2:聯(lián)系“大宅子”這個比喻,說說前三種態(tài)度和方法究竟分別是什么意思。
明確:前三種態(tài)度和方法的意思分別是:懦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借鑒的逃避主義;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崇洋、主張“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
問題3: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動貼切的比喻,對“拿來主義占有,挑選”的態(tài)度和方法做了形象的闡述。用平實的語言,該怎么表達?
明確:有害無益的(即“魚翅”),要“拿來”,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處的(即“”),要吸取、使用它有用處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煙燈”“煙槍”和“姨太太”),原則上加以“毀滅”(只留少許送博物館)。
問題4:拿來主義究竟怎么“占有,挑選”?根據上面的分析,用精練的語言加以概括。
明確: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即批判地繼承。這種態(tài)度和方法同樣適合于本國的文化遺產。
問題5:模仿歸納1——7段論證思路的方法,歸納8——9段的論證思路。
明確:或逃避主義,或虛無主義,或投降主義,或批判繼承
逃避主義是孱頭
虛無主義是昏蛋
投降主義更是廢物
所以,對文化遺產要批判地繼承
(二)練習:
話題:對外開放的必要性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要求: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談談你對上述話題的看法。
排除法,實際上是形式邏輯中的選言證明,即通過選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而間接證明論題的方法。這種證明的步驟是:將論證的論題作為有關問題全部可能成立的幾種假定之一,即作為選言推理前提的一個選言肢,然后找出依據,否定除論題以外的其它選言肢,從而確定論題的真實性。這樣分析《拿來主義》的論證思路,應該說是一種創(chuàng)新。但限于學生的知識基礎,我在教學中換了個學生熟悉的說法,從而使問題變得比較簡單、容易,而善于化繁為簡、變難為易,無疑是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
《拿來主義》的教案9
一、教學目標
。ㄒ唬⿲W習魯迅先生對待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樹立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思想
。ǘ┰诶砬逦恼陆Y構思路把握全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深入淺出的論證特點和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
。ㄈ┠茚槍Ξ斍暗哪骋灰簧鐣F(xiàn)象或思想觀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學重點
。ㄒ唬⿵慕Y構思路人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ǘ⿵恼Z法修辭人手仔細揣摩語言藝術。
三、教學難點
。ㄒ唬┳髡邽槭裁蠢@一圈先淡送去主義,最后才談拿來主義
。ǘ┑3段的類比
。ㄈ┑4段的“拋來”“拋給”“送來”的區(qū)別。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ㄒ唬⿲诵抡n(略)。多媒體展示課題和魯迅肖像
。ǘ┭杏懶抡n:理清結構思路
1、從朗讀理解人手
第一步:瀏覽全文,找出所有的“主義”,看“拿來主義”在哪里開始出現(xiàn)。(學生都很容易找到在第5段汗始出現(xiàn) )
第二步:抽學生朗讀5段以 的內容。要求:A 劃出生亨新詞和4 理解的句子;B、概括內容委點理清作者思路;C、比較自己的思路是否與作者相似
第三步:逐一落實上面三個問題
第四步:多媒體展示思考題:剛才瀆的內容,作者緊扣題目展開議論,顯得完整而緊湊,但作者為什么 從這里寫,前面是不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第五步:抽學生朗讀1—4段 要求:A 劃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句子;B、概括內容要點;C 體會這一部分的作用。
第六步:逐一解決以上三個問題
2、從對比分析入手
第一步:學生討論前后兩部分論證方式有什么不同。前半部分主要是批駁錯誤觀點,叫駁論;后半部分主要是闡明自己的主張、叫立論;這里的駁論是為立論服務的。
第二步:學生討論前后兩部分論證方法有什么不同。A、兩部分部在擺事實,講道理。但前半部分的事實是客觀典 事例,( 用多媒體打出當時報紙的畫)后 部分既有客觀典型事例(多媒體展示英國的鴉片、德國的槍炮、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的畫面),又有虛擬的比喻(多媒體展示一個窮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怎么辦的畫面):B、前半部分用類比論證,后半部分用了比喻論證具體是怎樣類比、怎佯比喻的,課后預習,下節(jié)課 體研究。
。ㄈ )總結歸納
1、概括全文內容
第一步,學生討論問答,教師板書要點
第二步,教師歸納,為什么提出拿來主義,什么是拿來主義,怎樣實行拿來主義,魯迅先生對繼承中外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與毛澤東同志的主張完全一致,那就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2、總結本堂內容
本節(jié)課,主要探討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以及全文的主要內容,注意思路和結構的區(qū)別:思路是作者安排材料的線索,而結構則是文章寫好后形成的段落層次,是思路的體現(xiàn)。 我們寫文章要先形成思路、在頭腦里勾畫出藍圖,然后按圖施工,完成結構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揣摩語言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上節(jié)課、我們研討了魯迅先生 的《拿來主義》寫了什么,知道了立論性議論文應該寫些什么。本堂課我們主要研討魯迅先生寫《拿來主義》是怎樣寫的,哪些方法和技巧是值得我們學爿和借鑒的。
。ǘ )研習新課
1、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難讀懂,難讀透, 本文卻顯得深入淺出,其原因 ,除列舉了大量的典型事例外、還成功運用了類比和比喻的論證方法。
(1)研討第三段的類比論證
第一步:齊讀第三段
第二步:掌握類比的特點和格式
第三步:將本段歸納為標準的類比推理
第四步: 學生獨立完成一段類比推理,如用火星與地球類比,得出結論
。2)研討第8—9段的比喻論證
第一步:齊讀這兩段
第二步:掌握什么是比喻淪證、它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第三步:找出喻體,參考課后練習題
第四步:一一推出本體
第五步: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第六步:請你用比喻淪證中小學減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魯迅先生的雜文如投槍似匕首,主要體現(xiàn)在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上,下面我們來體會鑒賞
第一步、抽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舉例說明魯迅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多媒體展示《友邦驚詫論》中的嘲諷語句)
第二步、舉出本文具有幽默諷刺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生獨立看書,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第三步、應怎樣運用幽默諷刺、區(qū)別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與今天的不同,區(qū)別敵我矛盾與人民內部矛盾的不同。
3、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與他準確的遣詞造句是分不開的。
。1)辨析第四段中“拋來”、”拋給”、“送來”。
。2)體會第1段中”掛 、“捧” “送”幾個動詞的準確。
。3)品評第2段的” 好”、第8段的“孱頭”、“昏蛋”、“廢物”、第l0段的“使用” “存放”、“毀滅”等的精當這些詞語,有的不可替代,有的位置不可更換,實在是恰到好處。
。4)造句更注重短句與長句、單句與復句,整句與散句合理配搭,相得益彰,讀來既氣勢恢宏,義抑揚頓挫。
。ㄈ )概括總結
1、教師總結本堂課內容,然后分組朗讀課文。方法:全班分成兩組,一組讀第一部分,一組讀第二部分的。要求:讀出句式,讀出語氣,讀出激情。
2、教師總結整篇課文教學后布置作文,即在研究性課題里,要有大量的事實、數據,要運用類比論證和比喻論證,適當引入新術語,新概念。
《拿來主義》的教案10
執(zhí)教:xx市xx中學校 劉xx
點評:xx市xxx教科所副所長、研究員 余xx
一、點擊目標:
1、領會文章深刻的思想內涵及其現(xiàn)實意義
2、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3、學習形象化說理的方法
二、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1——7段。
一、激趣導入: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對外開放,猶如一江春水,勢不可擋。于是如何對待外來文化,如何對待中外文化之間的交流,便成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就曾專門著文,對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張,這就是他的著名雜文——《拿來主義》。
二、合作、探究
多媒體展示排除法解題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如果一個題有若干個選項,而要證明其中某項正確,那么只要找出依據,否定其它所有的選項就行了——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從論證手法的角度看,屬于因果論證。《拿來主義》這篇文章就反復使用了這種論證思路和論證手法。
問題1:我們先看課文的1——7段。作者在幾段里面提到了中外文化交流上的幾種做法。快速閱讀,把作者提到的幾種做法一一找出來。
明確:A、閉關主義 B、送去主義 C、聽憑送來 D、“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問題2:那么,作者選擇的是哪一種做法呢?
明確:作者認為正確的做法是:“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問題3:那么作者是如何排除(否定)其它做法的呢?(1)“閉關主義”是怎么做的?(2)“閉關主義”是否行得通呢?為什么?
明確:(1)閉關主義的做法是:“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也就是彼此不交流。(2)閉關主義”行不通。因為“給槍炮打破了大門” 也就是用武力逼迫,“又碰了一串釘子”。于是排除(否定)了“閉關主義”的做法。
問題4:“到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 。作者這樣說有依據嗎?其論證方法是什么?
明確:有依據!跋仁撬鸵慌哦桨屠枞フ褂[”;“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 “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lián)去,以催進‘象征主義’”。其論證方法是例證法(舉例論證)。
問題5: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否定“送去主義”的呢?
明確:通過與尼采的類比,作者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當佳節(jié)大典之際”,我們的子孫“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也就是必淪為乞丐。
問題6:理解下面這幾個句子。
(1)“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奔狱c的詞語有什么特點?
明確:準確、生動和奚落。
。2)“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薄盎钊恕敝傅氖钦l?是不是一種進步?為什么?因此,加點的文字帶著什么意味?
明確:“活人”指的是梅蘭芳博士;不是一種進步,因為本質上還是“送去主義”;因此加點的文字是反語。
。3)“當然,能夠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本烤故遣皇且姷秘S富和大度?為什么?因此“豐富”和“大度”兩個詞帶有什么意味?
明確:不是。因為作者在舉例的時候——句子(1)語帶奚落,而且“送去主義”會使我們的子孫淪為乞丐。因此,“豐富”和“大度”這兩個詞帶有諷刺意味。
。4)“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些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薄澳Φ恰笔鞘裁匆馑?作者為什么這么說?
明確:“摩登”的意思是“現(xiàn)代的”“時髦的”。作者“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些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是因為“到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作者這么說顯得語言幽默。
問題7:“送來”的都是些什么東西?作者用一個成語來給這些東西定位,是哪個成語?
明確:送來的“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后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弊髡哂谩皻埜渲恕边@一成語給這些東西做了定位,正因為如此,“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于洋貨發(fā)生了恐慌”。于是對文化交流上的“送來”主義給予了否定(排除)。
問題8:模仿多媒體展示的排除法,請大家歸納1——7段的論證思路。(多媒體展示如下——)
明確:或閉關主義,或單純送去,或聽憑送來,或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閉關主義,實行不通
單純送去,淪為乞丐
聽憑送來,大受其害
所以,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拿來主義)
問題9:1——7段論證的是什么問題?整體上使用的論證方法是什么?
明確:1——7段論證的是:為什么“送去之外,還得拿來”,即為什么要“拿來”。整體上使用的是因果論證法。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學習課文8——10段。
二、合作、探究
問題1:課文1——7段論述的是為什么要“拿來”。8——9段論證“怎樣“拿來”。文中的“大宅子”比喻什么?
明確:“大宅子”比喻外國文化遺產。
問題2:對待“大宅子”的方法,文章擺出了哪幾種?
明確:對待“大宅子”的態(tài)度和方法有:①孱頭徘徊不敢走進門 ②昏蛋放一把火燒光 ③廢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來主義者“占有,挑選”
問題3:說說前三種方法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前三種方法的意思分別是:懦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借鑒的逃避主義;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崇洋媚外、主張“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
問題4:拿來主義究竟又是如何“占有,挑選”的呢?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動貼切的比喻,做了形象的闡述。如果用平實的語言,可以怎么表述?
明確:有益的(即“魚翅”),要“拿來”,而且“使用”;既有危害又有用處的(即“鴉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處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煙燈”“煙槍”和“姨太太”),原則上加以“毀滅”(只留少許送博物館)。
問題5:根據上面的分析,用精練的語言,歸納拿來主義者“占有,挑選”的態(tài)度和方法。
明確: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即批判地接受。這種態(tài)度和方法,不僅適用于外國文化,也適用于外國政治、經濟、技術和軍事等領域;同樣適用于對本國文化遺產的繼承,以及對他人經驗的借鑒等等各個方面。
問題6:模仿1——7段對論證思路的歸納方法,歸納8——9段的論證思路。(多媒體展示如下——)
明確:或逃避主義,或虛無主義,或投降主義,或批判繼承
逃避主義是孱頭
虛無主義是昏蛋
投降主義更是廢物
所以,對文化遺產要批判地接受
問題7:以小見大,運用比喻,通過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來闡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8——9段一個突出的特點。完成下面的課堂練習習題——(多媒體展示)運用人們熟悉的比喻,闡明下面的道理。
堅持對外開放,可以有力地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和發(fā)展;但同時,我們又要加強法制建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防止腐朽落后的東西乘虛而入,對我們造成危害。
參考答案:好比一間屋子,把窗子關起來,甚至完全堵上,徹底封死,自然可以防止蒼蠅、蚊子等有害之物的侵入,但同時也擋住了燦爛的陽光、新鮮的空氣,還有悅耳的鳥語和沁人心脾的花香。那么怎么辦呢?無視危害的存在,大開窗子自然是不行的。我們的意見是,安裝一層過濾的紗窗,把有益于身心的健康東西放進來,同時又擋住了威脅我們的一切有害之物。
問題8:最后一段是結論。齊讀第10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1、“拿來主義”者首先要具備什么樣的素質?
明確:“首先要這人沉著,勇敢,有辨別,不自私”。
2、實行“拿來主義”有什么作用和意義?
明確:從正面說:“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會成為新宅子!睆姆疵嬲f:“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簡單點說,“拿來”的作用和意義,在于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和創(chuàng)造新的文化。
【點評】 排除法,巧理思路;小練習,一箭雙雕
。ㄒ唬┡懦,實際上是形式邏輯中的選言證明,即通過選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而間接證明論題的方法。這種證明的步驟是:將論證的論題作為有關問題全部可能成立的幾種假定之一,即作為選言推理前提的一個選言肢,然后找出依據,否定除論題以外的其它選言肢,從而確定論題的真實性。這樣分析《拿來主義》的論證思路,應該說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是一種創(chuàng)新。但限于學生的知識基礎,我在教學中換了個學生熟悉的說法,從而使問題變得比較簡單、容易;而善于化繁為簡、變難為易,無疑是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
。ǘ┱n堂小練習,具有一箭雙雕的作用。一是讓學生深入體會并初步學會使用形象化的說理方法,二是深入領會“拿來主義”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價值。
《拿來主義》的教案11
學習目標:
1、理解本文的題旨和拿來主義的基本含義。
2、學習本文如何提出論點以及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生動形象說理的特點;
3、認清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tài)度——批判地繼承,并能學以致用。
學習重點:
1、分析本文的論證結構,理解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說理的特點;
2、體會魯迅雜文的藝術特色〔語言特色〕。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拿來主義》是魯迅雜文中的名篇,其中包含著許多真知灼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在涉及對待外來事物和外國文化時,常常援引其中精彩的論述,可見這篇文章是非常富有生命力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流傳了近70年的名篇。
二、學習課文
〔一〕作家作品
我們已經學習了魯迅先生的《為了忘卻的紀念》,《白莽作<孩兒塔>序》,還有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對魯迅先生以及他的作品有了些了解。下面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回顧!财聊弧
〔二〕寫作背景
我們經常說“好文章都是反映一個時代的特征的〞,例如: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他的詩被后人稱為“詩史〞,因為他的詩是“‘安史之亂’的一面鏡子〞;還有法國的巴爾扎克,恩格斯評價他:“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歷史。〞可見,一部好的作品總能折射出時代的光芒。
那么,魯迅為什么要寫作《拿來主義》呢?他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寫成的.呢?
本文寫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熬拧ひ话栓暿伦冎,蔣介石反動政府從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方面奉行一條徹頭徹尾的賣國投降路線。英美帝國主義除了肆意踐踏我國領土主權,瘋狂掠奪我國經濟資源,還用腐朽沒落的西方文化腐蝕我國人民,進行軍事、經濟、文化侵略,使得清醒的青年們對于外來的東西產生“盲目排外思想〞。
當時上!段膶W》月刊正在討論如何對待“文學遺產〞問題,在討論中存在著“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兩種錯誤傾向。魯迅感到,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反動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嚴重危機。針對這些情況,魯迅寫了兩篇文章。一篇是《論“舊形式的采用〞》,闡明正確對待古代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一篇是《拿來主義》,著重闡明了如何正確對待外國文化的問題!差}旨〕
魯迅先生的這篇《拿來主義》,闡明了馬克思主義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正確主張。文章中著重談的是如何對待外國文化的問題,但魯迅先生提出的主張也足以批駁那些對本國文化的錯誤觀點。因此,“拿來主義〞完全適用于對待一切文化遺產。
〔三〕熟悉課文,整理把握。
文章一共10個自然段,要求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它們的內容。〔學生發(fā)言交流,最后看屏幕歸納〕
1、揭露國民黨政府在學藝上一味奉行“送去主義〞的可恥行為
2、沒有人在“送去〞之后提倡“拿來〞
3、一味“送出去〞的危害
4、不要把“拋給〞誤解為“拋來〞
5、正面提出要實行“拿來主義〞
6、“拿來〞與“送來〞截然不同。
7、怎樣實行“拿來主義〞
8、批判對待外國文化的三種錯誤態(tài)度
9、“拿來主義〞的原則和方法
10、總結全文
〔四〕分析文章,深入理解
本文是篇雜文,屬于議論文范疇,既然是議論文,就要提出中心論點,看結構提綱,想一想,是哪一段提出中心論點?〔第五段〕
我們平時常說,寫議論文要開門見山地提出論點,那么作為大師級的作家魯迅為什么偏偏不這樣做呢?前面四段的議論對中心論點的提出有什么作用?
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1、2兩段,其余同學思考〔屏幕〕:作者為什么要從“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談起,它們與“拿來主義〞的提出有什么關系?
分析:首先來看“閉關主義〞。課文注釋寫得很清楚,指清政府奉行的閉關自守政策。想想它的本質是什么?〔自高自大,以老大哥自居,以文明古國自居〕〔屏幕〕
那么“送去主義〞又是什么含義呢?先來看三個“送去主義〞的實例:〔1〕送古董;〔2〕送國畫;〔3〕送京劇〔看屏幕〕
問:國民黨政府“送去〞的都是些什么東西?〔國寶,或成為“國粹〞〕
問:一味地將這些“國粹〞送到國外去,請你們剖析一下這是什么心理?〔以此來夸耀中國古老的文明,是自我夸耀的心理〕〔屏幕〕
※由此可見,“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雖然表面看來似乎不同,但它們的思想實質是一脈相承的,都是以文明古國自居,妄自尊大。〔屏幕〕
2、揭示了“送去主義〞的思想實質,還不能馬上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因為作者還要進一步讓人們看清“送去主義〞究竟有什么危害,這就是文章的第3、4段。
全體朗讀第3、4段,邊讀邊思考〔屏幕〕:〔1〕“送去主義〞究竟有什么危害?〔2〕作者是怎樣展開論述的?
〔朗讀以后,先讓學生討論,隨后交流發(fā)言,再看屏幕邊分析〕
分析:A、尼采自詡是太陽,只是給予,不想取得,其結果是“發(fā)了瘋〞。
B、有人認為中國煤的儲藏極為豐富,其結果是“子孫磕頭賀喜,討一點殘
羹冷炙作獎賞〞。
問:由此推出:一味“送去〞不“拿來〞的后果是什么?〔屏幕〕
〔子孫越來越窮,受凌辱,淪為乞丐,亡國奴〕
明確:這種由A、B推出C的論證方法,叫作“類比論證〞!差惐仁且环N推理法,由兩類事物某些相似特征推出其他特征也可能相似的結論〕作者作這樣的類比,目的是揭露“送去主義〞的弊病和危害,從反面論證了實行“拿來主義〞的必要。
第4段:進一步說明帝國主義的這種獎賞是“拋給〞〔送來〕的東西,它有別于“拋來〞的東西——暗指帝國主義的經濟文化侵略是有目的地腐化中國人民。
3、第5段:在批判了“送去主義〞的危害之后,作者就從正面提出要實行“拿來主義〞〔文章的論點〕
4、第6段:進一步解釋了為什么當時的青年對外國的東西產生恐懼心理。正是因為“拿來〞與“送來〞截然不同〔屏幕〕
小結第1—6段:作者圍繞“如何對待外國文化的問題〞,提出要實行“拿來主義〞的主張,而這一觀點的提出是在批判了“送去主義〞的危害之后,這是一種“先破后立〞的寫法。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分析了文章的中心論點是怎樣提出的,解決了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的問題,下節(jié)課我們將重點討論怎樣實行“拿來主義〞。
《拿來主義》的教案12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可謂豐富多彩,思想導向也是五花八門,面對外界的誘惑,我們該如何選擇呢?拿來主義是否已給了我們一些啟發(fā)。
二、作者、作品等文學常識簡介:
1.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xiàn)代偉大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創(chuàng)作,對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有巨大的影響。
2.作品主要有:
雜文集:《華蓋集》、《墳》、《南腔北調集》
《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
短篇小說集:《吶喊》、《徬徨》、 《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詩集:《野草》
3. 《且介亭雜文》緣起:
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筑路的區(qū)域,這個地區(qū)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憤懣!扒医橥ぁ卑凳具@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里寫的,形象地諷刺了國民黨統(tǒng)治下半
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現(xiàn)實。
4.雜文:是一種文藝性政論文,主要指“五四”以來,以魯迅為代表的那種精辟、犀利,帶有濃烈的文藝色彩的議論文。
三、寫作背景:
。1)本文寫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變之后,蔣介石反動政府從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方面奉行一條徹頭徹尾的賣國投降路線。英美帝國主義除了踐踏我國領土主權,瘋狂掠奪我國經濟資源,還用腐朽沒落的西方文化腐蝕我國人民,進行軍事、經濟、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們對于外來的東西產生“盲目排外思想”。
(2)當時上!段膶W》月刊正在討論如何對待“文學遺產”問題,在討論中存在著“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兩種錯誤傾向。魯迅感到,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反動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嚴重危機。針對這些情況,魯迅寫了兩篇文章。一篇是《論“舊形式的采用”》,闡明正確對待古代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
一篇是《拿來主義》,著重闡明了如何正確對待外國文化的問題。(題旨)
四、完成情景任務,辨析本文結構與所學議論文結構的異同點,引導學生感知“駁論”
的特點。
。ㄒ唬┤蝿涨榫骋唬焊鶕厦嫣崾镜臅r代背景,如果你是當時的社會的一個文人,應《文學》月刊的特約,寫一篇稿子,你會寫哪些內容,請列出你的提綱?(提示:根據第三冊第三單元分論點的分解方法,緊扣背景,層次清楚,注意
分論點和總論點之間的關系。)示例:
拿來主義(題目)
總論點:對待外國的思想,我們要拿來,但需辨別地拿。
分論點1:恰當的拿來,可以促進自己、豐富自己。(為什么拿來)
分論點2:對拿來的東西要辨別、挑選。(拿來的方法)
分論點3:目前國內的一些“拿來”的錯誤做法以及危害。(與分論點2形成對比)
總結全文:拿來是世界趨勢、也是強國之法。(重申意義)
。ǘ┤蝿栈顒佣合旅媸潜疚牡慕Y構思維導圖,讀完課文后,將①~③處的內容填寫完整。
。ㄈ┤蝿栈顒佣焊鶕约旱奶峋V,與課文提綱相比較,找出自己與課文內容的哪些地方基本一致,哪些地方不一致?并說說課文中的開頭1-4段的作用。
1.一致的角度:(估計學生提綱會涉及到的角度)
(1)拿來的方法、
。2)采取恰當的拿來會帶來的好處。
(3)錯誤“拿來”方式以及危害。
2.不一致的角度:
本文開頭沒有直接提出中心論點,而是說“閉關主義”、“送去主義”的危害和實質,然后在提出觀點。
3.討論課文1-4段的作用:
(1)使論述有歷史的深度,它是在總結近百年的歷史教訓的基礎上立論的。作者從廣闊的背景上,點明了從閉關主義到送去主義,是從一個極端到另有個極端,反動落后的本質一脈相傳。清政府,搞閉關主義,落后挨打;
蔣介石,搞送去主義,喪權辱國。出路在哪里?只要實行拿來主義!這種立論,站得高,看得深,有歷史深度。
。2)從對比中分析問題,有說服力。
。3)先破后立,相得益彰。前者破得越徹底,后者立得越有力;
送去主義的危害揭
露得越深刻,實行拿來主義的`理由越充分。
因此,從揭批入手,再轉入正面論述,顯得水到渠成,立論更鮮明有力。
第二課時
一、回憶課文的結構:(注:第一課時不想從寫作出發(fā)的老師,可以從第二課時的課件問題引導學生理解
課文內容)
二、深入研討,把握課文破立結合的寫作方法。
1.“拿來”的觀點是在哪一段提出來的,是從哪一段開始闡述的?答案: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2.閱讀課文1—7段思考:
本文重點是論證“拿來主義”,但在前半部分還論述了哪幾種主張?這幾種主張有什么特點?實質是什么呢?有什么后果?
。1)閉關主義
表現(xiàn):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
實質:懼外、排外
后果:大門被槍炮打破(鴉片戰(zhàn)爭);碰了一串釘子(割地賠款);導致送去主義
(2)送去主義
表現(xiàn):只是送出去,送古董,送古畫新畫,送梅蘭芳
實質:媚外、賣國
后果:禍延子孫(子孫淪為乞丐)
。3)送來主義
表現(xiàn):英國鴉片,德國廢槍炮,法國香粉,美國電影,日本小東西實質:帝國主義向中國傾銷剩余物資進行文化經濟侵略的政策后果:大受其害,對外國文化一概排斥。
總結:作者先批判三種錯誤的作法,最后提到正確的作法,這種寫作手法就是先
破后立的寫做方式。
3.閱讀課文8—10段思考:(怎么拿來)
“大宅子”比喻什么?對待文化遺產,文章一共列舉了幾種態(tài)度?是怎樣說理的?
。1)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
。2)幾種態(tài)度:
逃避、完全接受、全盤否定的錯誤態(tài)度;使用、存放、毀滅的正確態(tài)度——拿來主義的態(tài)度,新人應該擁有的態(tài)度。
。3)說理的方式:破立結合,先破后立——先批判三種錯誤的態(tài)度,再提出正確對待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拿來主義的方法是使用、存放和毀滅。
二、總結:
全文的結構先破后立。
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義” ,樹立自己的觀點(提出拿來主義的觀
點)。
第二部分(第8-- 9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具體內容。這一層也采用破立結合的方式,采用先否定錯誤的方式,再提出正確的方式。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全文,并提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條件,以及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五、作業(yè):
任務情境四:本文開頭先駁“送去主義”的行為和危害,中間又駁斥“拿來主義三種錯誤做法,這種寫作方法為“駁論”。根據以下材料,對劃線內容進行反駁:
。20xx課標1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百砼d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綿延至今?墒乾F(xiàn)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xiàn)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tǒng)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你認為高三學業(yè)繁重,沒有時間體育鍛煉。缺乏了運動場上的跑跳拉伸,身體機能長期處于活力不足的狀態(tài),最終只會損害健康。如果沒有了強健的體魄,整天如“弱柳扶風”,成為“醫(yī)院?汀,又何以專注學業(yè)?何以應對繁重的高三備考?
。g斥結果錯誤)
參考答案2:你認為學業(yè)繁重,所以更愿意待在教室看書,實質是你并未正確認識體育鍛煉的價值,只把它看做可有可無的細枝末節(jié)。其實,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強健體魄猶如“護城河”“基本防線”,而體育鍛煉正是為我們筑城筑河。體育運動給我們大腦帶來刺激,促使其分泌“多巴胺”讓軀體放松,為緊繃的靈魂帶來片刻歡愉。(駁
其實質錯誤)參考答案2:高三學業(yè)繁重,分身乏術?你可知,欲先文明其精神,必先強健其體魄,體育鍛煉能讓學習“事半功倍”,大大提效。古希臘體育之父同樣是居功至偉的大哲人,是那奧林匹亞山上的圣火點亮了古雅典又一側的榮光,照耀著古雅典的學術成果如繁星燦爛升騰。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哲人大家無不是有著健碩的肌肉、孔武有力的形象。試問,學業(yè)和體育哪里相背?(舉例反駁)
《拿來主義》的教案13
教學目的:
。1)理清作品論證思路,體會本文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2)領會“拿來主義”的精神實質,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認識。
。3)學習比喻論證方法的運用,領會比喻句的深層含義。
。4)學習作者幽默犀利的語言,體會詞語的諷刺意味。
教學重點:學習魯迅的論證藝術,揣摩詞語的諷刺意味。
教學難點:對魯迅語言含義的理解。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簡介本文的寫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領會“拿來主義”的精神實質。
一、導入新課:
我國著名作家馮驥才,他出訪法國時,曾有一件趣事,同學們知道嗎?(略作停頓說)在一次訪法歡迎宴會上,其中一位外國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你們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同學們,如果你就是馮先生,會怎樣回答呢?馮先生回答:“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瘪T先生說話的意思是什么?(我們學習資本主義先進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馮先生說話時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馮先生運用比喻的妙處就在于用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語言說出深刻的道理,這就叫做作家!而作為語言大師的魯迅先生也是一位善用比喻的高手。今天,我們學習的《拿來主義》正是這樣一篇課文!
二、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情況。
(學生上黑板注音,解詞,教師正音,評講)禮尚往來(shàng;崇尚,重視)。自詡(xǔ;夸耀,說大話;自我夸耀。)殘羹(gēng)冷炙(zhì):吃剩的飯菜,借指權貴的施舍。
冠冕(guān miǎn)古代帝王、高官的禮帽,引申為體面。
玄(xuán)虛:掩蓋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蹩(bié)進:躲躲閃閃在走進。孱(càn)頭:懦弱無能的人。
三、簡介雜文特點
短小的文藝性社會評論。雜文:議論性、形象性(文藝性議論文)、現(xiàn)實性。
四、寫作背景簡介。
義”是什么、“為什么要拿來”、“怎么拿來”?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并在文中找出揭示“拿來主義”具體含義的段落和句子。
1、議論文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具有針對性,“拿來主義”是針對什么提出來的?(提問:該段有一關聯(lián)詞語“所以”,那么,與之相呼應的“因為”在哪里呢?)
“所以”表示因果關系,對上面分析的結論。這一“因為”應該在文章開頭,文章的思路是先論述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都不行,“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2、為什么“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都不行,什么是“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送去主義——把學藝上的東西,把“活人”等送到國外去獻媚求榮。
4、“閉關主義”顯而易見,所以魯迅先生一筆帶過,他重點評價了“送去主義”,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有關“送去主義”的文字,思考魯迅是如何評價“送去主義”的?
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送去主義”的實例,(見課文)然后問:你們從作者的描述中看出“送去主義”的神態(tài)嗎?(低聲下氣,阿諛奉承。)如果你是旁觀者,你會說些什么?(沒有人格,沒有國格,替他們感到羞恥。)
能在文中看出魯迅的態(tài)度嗎?(能!暗覀儧]有人根據了“禮尚往來”的儀節(jié),說道:“拿來!”他的態(tài)度是:怒其不爭。不應一昧地拿東西送給別人,要學會拿來。)
魯迅如此表明態(tài)度的根據是什么?(尼采不是太陽,中國也不是,并非光熱無窮。中國不是地大物博,總有一天資源會用光。我們子孫的未來不得不考慮,否則會淪為乞丐、亡國奴。)在別人佳節(jié)大典之際,靠磕頭賀喜討來的殘羹冷炙,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君子不食嗟來之食。這種嗟來之食沒安好心,是“拋給”,是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的。)
魯迅說不想舉出實例,文中到底有無實例?(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費槍炮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
這些東西是白送的嗎?(不是。他們從中國換取了市場,白銀,軍隊戰(zhàn)斗力,國民的精神狀態(tài),綜合國力如果能夠想象,20世紀初的中國,是怎樣一副情形?皮包骨頭、萎靡不振、貧弱的國民,滿目蒼痍的社會,蕭條冷落的經濟。這便是列國“獎賞”“送來”的后果,我們還能為獲得這種禮物而感到慶幸嗎?)
由此看來,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主義?(閉關主義要不得。這只能導致狂妄自大,盲目樂觀,沒有憂患意識——誤國。送去主義要不得。這只能導致出賣國家主權,失去國格,淪為亡國奴——亡國。)那么,面對文化遺產,我們別無選擇,只能采取一種什么態(tài)度?(第7段)
齊讀此段,這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提出了中心論點)從文體寫法上說下它與前文的二個主義是什么關系?(前二個主義是“破”,是鋪墊,是蓄勢;而這一段是“立”。論述自己主張的時候,也是破在前頭,先把一些不正確的態(tài)度加以分析批判,然后再論證自己的主張。這樣,觀點明確,中心突出!八腿ブ髁x”和“拿來主義”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破”正是通為了“立”,“破”得徹底,“立”得才牢靠。這個問題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層次就基本上清楚了。)8、提問:我們怎樣才能真正具體在做到“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呢?
學生默讀第8段,思考:這一段是運用“破”還是“立”的寫法?
《拿來主義》的教案14
。劢虒W要點]
在熟讀課文、理清思路的基礎上,理解作者關于繼承文化遺產問題的精辟論述。
。劢虒W過程]
一、誦讀鑒賞第8、9段
1.指定一名學生朗讀。
2.提問:作者是如何形象地揭示“拿來主義”的具體涵義的?
學生討論。
明確:作者形象地把文化遺產比喻成某窮青年偶得的一所大宅子,以對宅子處理的不同態(tài)度來形象說明什么是“拿來主義”。作者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這是批判繼承的先決條件和必備的態(tài)度。然后剖析三種錯誤態(tài)度:“孱頭”式,“昏蛋”式,“廢物”式。作者在否定了這三種錯誤態(tài)度之后,再從正面論述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tài)度,即占有、挑選。(加點字板書)
3.結合語境,揣摩“孱頭”“昏蛋”“廢物”的含義。
明確:“孱頭”指不敢接觸,不敢擇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盤否定的人;“廢物”指崇洋媚外、全盤接受的人。(加點字板書)
方法點撥:上一節(jié)課我們談到對作品語言諷刺色彩的學習,談到“把要否定的現(xiàn)象漫畫化,示其滑稽”。這里,作者把準備批判的觀點形象化,然后著重刻畫它可笑可憎的面目,予以無情的否定,沒有生硬的說教,讀來生動形象,卻又力透紙背。在我們的寫作中應學習運用這兩種方法,以取得較好的諷刺效果。(加點字板書)
4.比喻說理使論述具體形象,讀來意興盎然而便于理解,易于認同,試結合第9段分析“魚翅”“鴉片”“煙槍煙燈”“姨太太”各比喻什么?
明確:“魚翅”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精華”,對于精華部分,應該接受;“鴉片”比喻文化遺產中精華與糟粕互見,須批判吸收的部分;“煙槍煙燈”比喻文化遺產中完全沒有價值,但可適當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姨太太”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糟粕”,應果斷拋棄。(加點字板書)
方法點撥:作者運用比喻說理,把抽象的關于如何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的理論問題轉化為一個簡單的經驗性問題。對本文的學習,有助于我們的議論文寫作,避免枯燥生硬的說教,力求具體生動形象,達“潤物細無聲”之效。
板書:
5.學生自由朗讀8~9段,體會比喻說理的妙處。
二、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10段
1.集體朗讀第10段。
2.多媒體顯示:
閱讀本段,完成下列題目。
(1)揣摩“使用”“存放”“毀滅”與上文的對應關系。
(2)“拿來”者應具有的素質是什么?
(3)填空:“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薄澳脕怼钡哪康氖菫榱薩____________。(限填兩字)
。4)請用一句話概括段意。
選四名學生回答。
明確:(1)使用——(魚翅)吃掉,(鴉片)供治;存放——(鴉片)送到藥房去,(煙具)送一點進博物館;毀滅——(煙具)大可以毀掉,(姨太太)請她們各自走散。
(2)“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3)創(chuàng)新
。4)“拿來主義”的重要性、必要性。
三、學生集體朗讀最后三段,體會作者思維的嚴密性和形象性。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已近七十個年頭了,今天,重讀先生的文章,猶在耳邊回響。面對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勢在必行,我們應該如何去拿呢?
首先,“拿來”必須愛國。沒有愛國心,只能當亡國奴,只能實行送去主義,是沒有膽量“拿來”的。一百多年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
其次,“拿來”必須有用,要有選擇地拿,不要抱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的偏見。
最后,“拿來”的目的是為了創(chuàng)新。
五、探究性思維訓練
1.以“拿來主義”審視已學的中國古代文學或外國文學作品,說說“拿來主義”提倡的“占有、挑選”原則。
2.以魯迅先生的思想發(fā)展變化為依據,說說他對“拿來主義”這一主張是如何實踐的。
3.以“拿來主義”審視我國的改革開放,說說“拿來主義”提倡的“占有”“挑選”“創(chuàng)新”三原則。
4.“送去”就是“媚外求榮”嗎?
5.在新的發(fā)展機遇面前,我們如何看待“送去”與“拿來”?
請同學們任選二題與同桌討論交流。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指導學生深層探究。
材料1 ……這些采。ㄅf形式的采。,并非斷片的古董的雜陳,必須溶化于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贅說的事,恰如吃用牛羊,棄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養(yǎng)及發(fā)達新的生體,決不因此就會“類乎”牛羊的。
舊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刪除,既有刪除,必有所增益,這結果是新形式的出現(xiàn),也就是變革。而且,這工作是決不如旁觀者所想的容易的。
。ā肚医橥るs文〈論“舊形式的采用”〉》)
中國木刻圖畫,從唐到明,曾經有過很體面的歷史。但現(xiàn)存的.新的木刻,卻和這歷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了歐洲的創(chuàng)作木刻的影響的。
別的出版者,一方面還正在紹介歐美的新作,一方面則在復印中國的古刻,這也都是中國的新木刻的羽翼。采用外國的良規(guī),加以發(fā)揮,使我們的作品更加豐滿是一條路;擇取中國的遺產,融合新機,使將來的作品別開生面也是一條路。如果作者都不斷的奮發(fā),使本集能一程一程地向前走,那就會知道上文所說,實在不僅是一種奢望的了。
。ā肚医橥るs文〈木刻紀程〉小引》)
材料2 “五四”以后,魯迅在思想上有了很大進展,他雖未斬斷與尼采思想上的聯(lián)系,但所取于尼采的,已有別于前一階段。
為配合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時代需要,魯迅強調了尼采徹底破壞舊傳統(tǒng)的反抗精神。他把尼采和易卜生、托爾斯泰一起稱為“近來偶像破壞的大人物”,贊揚他們“不單是破壞,而且是掃除,是大呼猛進,將礙手礙腳的舊軌道不論整條或碎片一掃而空!彼麍孕拧芭f象愈被摧破,人類便愈進步”。他提倡樹立尼采那樣不怕孤立的精神。
魯迅在這一時期對尼采的批判態(tài)度也是很鮮明的。到1919年,他已感覺到尼采的超人“太覺渺!,他批判了自己在前一階段所接受的尼采的“置眾人而希英哲”的思想。
魯迅和尼采的徹底決裂是在20世紀30年代以后。1934年,他在《拿來主義》中寫道:“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fā)了瘋!贝文辏M一步指出,尼采的超人哲學只有兩條路:一條是發(fā)狂和死,另一條是收縮為虛無主義者。
早期魯迅曾以尼采的新理想主義和唯意志論為理想,希圖改造國民精神以挽救祖國的命運。“五四”時期,他把尼采“重新估定一切價值”的學說作為反帝反封建的武器,以尼采的“超人”精神鼓勵人們不怕犧牲改革舊弊。20世紀30年代開始,他批判了尼采脫離現(xiàn)實、脫離人們的思想觀念,但依然肯定尼采對資本主義社會現(xiàn)象精到而深邃的觀察。魯迅正是把尼采學說中某些有用部分加以吸收改造來充實和闡明自己的觀點的。
材料3據柯文輝的《藝術大師劉海粟傳》、吳作人等的《徐悲鴻》、梅紹武的《我的父親梅蘭芳》等人物傳記及20世紀30年代的一些文史資料介紹:1934年劉海粟一行在柏林巴黎廣場普魯士美術館舉辦中國畫展極其成功,大長民族志氣,“獲得無上光榮與極大成功”;1933年,徐悲鴻在西歐舉辦中國畫展,震動了西歐各國藝壇,破除了西方人輕視中國文化藝術的偏見,在世界藝壇上弘揚了祖國的繪畫藝術;1935年,梅蘭芳應邀訪蘇演出,這次演出促進了兩國人民的友誼,促進了中蘇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是愛國之舉。
仔細揣摩課文第一段文字,語含諷刺,帶有貶義,應從兩方面理解:第一,這是魯迅先生的偏見,魯迅是偉大的,他有許多真知灼見,但并不等于他對任何人任何事的評價總是客觀的,全面的;第二,不應脫離魯迅雜文語言的特點生硬地理解,為了加強諷刺力度,雜文語言是可以帶有主觀色彩的。
所以,我們對《拿來主義》,同樣要“運用腦髓”“自己來拿”。
材料4正在進行的“上海國際友好城市電視節(jié)”,我們“拿來”了十五個國家的十八個城市的電視節(jié)目。人家的藝術,我們可以觀摩、思索、借鑒,既開闊了觀眾眼界,又有利于提高我們的電視藝術,可謂采他山之石,琢本山之玉。
這是“拿來”。此外,還有“送去”。據了解,明年,本市將在漢堡舉辦“上海電影周”,在澳大利亞舉辦“上海兒童電影周”,上海雜技團,舞劇《大禹》將赴歐、美、加、日等國演出等等,真是進進出出,熱鬧非凡。
“拿來”和“送去”,這便構成了中外文化交流。這種交流會使我們文化更充實,更成熟。切勿一提“開放”,就擔心人家那兒的“蒼蠅”和“蚊子”,只要注意借鑒,我們就可大膽地“拿來”,也可大膽地“送去”。
材料5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國是個很有特色的國家。從蒙昧的遠古起,幾乎是從一有文化起,中國文化中就有外來的成分!坝腥菽舜蟆保袊嗣袷亲睢坝腥荨钡,我們肯于和善于吸收外來的好東西,不管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所以才能創(chuàng)造出這樣光輝燦爛的文化。魯迅先生提倡“拿來主義”,正表示了這種精神。
但是,中國不但能“拿來”,我們也能“送去”。歷史上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偉大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送到外國去,送給世界人民。從全世界范圍內歷史和現(xiàn)狀看,人類文明之所以能發(fā)展到今天這樣輝煌的程度,中國人民與有力焉。
可惜的是,西方國家自從產業(yè)革命以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世界上其余的國家都爭先恐后地向西方學習,中國也不例外。今天,中國人民對西方的了解遠遠超過西方人民對中國的了解。在此情況下,我們認為,既然西方不肯來拿,我們只好送去了。這是我們的國際主義義務,我們必須認真完成。我們必須把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送給世界各國人民,使全世界共此涼熱。
(選自季羨林《東學西漸叢書》)
六、布置作業(yè)
1.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方法說理,是本文的一個顯著特征。請編出能夠闡述“拙劣的模仿會導致喪失自己原有的東西”的寓言故事。
提示:莊子《邯鄲學步》伊索寓言《鷂子和天鵝》成語故事《東施效顰》
2.運用“農夫和蛇”的寓言故事,運用擴散思維進行不同的立意。
提示:①農夫的愚昧、蛇的狠毒。②農夫把愛看得比生命更重要,高揚“愛”的旋律。③保護野生動物是人類的職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允許有不同的立意,言之成理即可。
●板書設計
拿來主義
●延伸閱讀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3題。
有一則笑話,一位胡先生看戲回來,對戲園里的一副對聯(lián)連聲叫好,別人問他,究竟是一副什么對聯(lián)呢?胡先生皺著眉頭想了一刻,惋惜地說:“上聯(lián)記不清了。”下聯(lián)呢?“下聯(lián)……”胡先生努力地想了一會兒,說:“好像是,什么什么‘春’!薄?zhèn)可笑!一副極好的對聯(lián),只記得一個“春”字,還沒有十分把握;而只記得一個“春”字,卻又連聲說好。這位胡先生的學風,實在惡劣。
這個笑話雖然有些夸張離奇,但胡先生式的學風卻不可說少見。有的人讀書很不認真,甚至是跳躍式,一翻就是十幾頁,幾十頁;有的人讀書,只看字面,不管內容,更不動腦子,粗枝大葉,不求甚解,書本一撂,一無所獲。像站在馬路上看行人一樣,只知有不少人過去了,卻不知過去的是什么人,這種學風,很與砂子“吸水”相似。砂子的所謂吸水,只是“過水”而已。這種過水的砂子,一經日曬風吹,立刻干燥如故?梢娺@種砂子過水式的學風,不足稱道。
因此,我們想到了另一種學風,海綿吸水式的學風!
1.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粗枝大葉不求甚解一無所獲
2.作者說胡先生的學風“實在惡劣”,具體指什么?請簡要回答。
3.第三段中,意在用“海綿式”學風與第2段的“砂子式”學風做對比論證,以此表明作者的觀點,即“砂子式”學風不足稱道,“海綿式”學風值得提倡。請你按照這個思路,展開聯(lián)想,續(xù)寫第三段,并在班上對這兩種學風展開評論,以樹立良好的學風。
要求:①字數300字左右;②對比論證要鮮明;③觀點要明確。
參考答案:
1.精雕細刻精益求精滿載而歸
2.只記得對聯(lián)中的一個“春”字,還沒有十分把握,卻連聲叫好。
3.略
《拿來主義》的教案15
一、授課目標:
1、了解“拿來主義”的概念和特點,懂得其在現(xiàn)代教學中的應用。
2、培養(yǎng)學生借鑒、吸取他人思想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二、授課內容:
1、介紹“拿來主義”的概念和歷史。
2、介紹“拿來主義”在現(xiàn)代教學中的應用。
3、討論如何培養(yǎng)學生拿來主義思維。
三、授課過程:
1、引入(10分鐘)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拿來主義”這個詞,向學生詢問概念和起源,引發(fā)學生的興趣。
2、知識講解(30分鐘)
a、介紹“拿來主義”這一概念和現(xiàn)代教學中的應用。
b、對比“拿來主義”和“抄襲”這兩個概念,強調二者的區(qū)別。
c、引用一些著名人物的例子,說明他們在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運用了“拿來主義”的思想。
3、案例研究(30分鐘)
將一些學生作品呈現(xiàn)給班級討論,讓學生思考他們的創(chuàng)意和構思是否有借鑒或參考別人作品的情況,引導學生認識到創(chuàng)作也需要“拿來主義”的思維支持。
4、教師總結(10分鐘)
教師結合案例分析總結“拿來主義”的優(yōu)點和實踐方法,同時提出困難和解決問題的建議。
5、作業(yè)(10分鐘)
讓學生思考如何將拿來主義的思想應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寫一篇感悟或思路的文章。
四、教學效果:
本節(jié)課結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和學生思維模式,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拿來主義的思想和實踐,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又提醒學生不能濫用“拿來主義”,正確引用借鑒他人思想的方法和途徑。續(xù)寫
五、教學貼士:
1、引導學生挖掘創(chuàng)造力
教師在課堂中應該引導學生,鼓勵他們主動去挖掘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并且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總結自己學習上的經驗,增加自信心,做到自主、主動的思考與學習。
2、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應強調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新知識的應用,以便更好地理解知識,此外,教師還應該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兩種方法的優(yōu)劣,讓學生從中領悟到創(chuàng)新是一種主動探尋和發(fā)展的方式,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實踐。
3、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水平設定適當的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鼓勵學生多做思考和實踐。當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創(chuàng)造性就會更強,自學能力也會提升。
4、幫助學生學會健康借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理解“拿來主義”的概念及其價值,提醒他們遵循自己的原則,學會健康借鑒他人的成果,理解是否涉及侵權問題。教師還應該告訴學生應該如何正確引用和參考來源,并且自覺保護及開發(fā)自己的智力成果。
5、推廣多元化的學習方式
教師應當提倡多元化、分層次的學習方式,并且支持學生去嘗試不同的'方法,以便更好地適應多樣化的學習環(huán)境。
六、結語
拿來主義的理念在多元化的知識體系中,備受青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能力,有針對性地制定教育計劃,注重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和優(yōu)勢去學習,以健康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成長。同時,教師也需要反思自身的教學方法與理念,倡導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注重通過各種途徑與方式來引導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從而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除此之外,社會也應該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鼓勵人們開展各種形式的知識貢獻,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和社會進步。
在當前信息爆炸的社會中,拿來主義雖然存在一定的爭議,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它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學習和創(chuàng)新方式。因此,我們應該在創(chuàng)作和使用知識的過程中,注重平衡知識產權和知識共享的關系,加強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讓知識的發(fā)展更加繁榮和豐富。本文主要探討了拿來主義在教育和社會中的應用及其影響。拿來主義是一種以借鑒和分享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方法,適用于面對多元化的知識體系。無論是教育還是社會,拿來主義的推廣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它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同時也能夠促進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但是,在使用拿來主義的同時,也需要注重知識產權保護,養(yǎng)成健康的借鑒習慣,避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同時,教育者也需要以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更好地適應日新月異的知識和社會環(huán)境。最終,我們應該在知識和文化的發(fā)展中,平衡知識產權和知識共享之間的關系,推動知識的繁榮和發(fā)展。
【《拿來主義》的教案】相關文章:
拿來主義教案02-17
《拿來主義》教案02-28
《拿來主義》的教案03-28
《拿來主義》教案05-26
拿來主義教案優(yōu)秀05-25
優(yōu)秀《拿來主義》教案07-07
《拿來主義》教案15篇03-12
《拿來主義》教案(精選18篇)03-16
拿來主義教案15篇03-12
《拿來主義》教案(15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