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葉公好龍》是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第二學期第一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寫了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歡龍,他家里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屋里墻壁上也畫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戶探進來,龍尾拖在廳堂里。葉公一見,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F在這也是一個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
教學設想與目標:
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故事意思,體會出課文蘊涵的寓意,從而教育學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
4、搜集與龍有關的寓言、成語或故事等。
教學準備:
錄音機等。
教學重點、難點:
雖然學生接觸過古文,但是它與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還是截然不同的。學生能否正確的斷句,流利的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的重點。從理解課文來看,難點在于讓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蘊涵的深刻道理。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利用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
教學過程:
一、成語入手,激趣導入
1、交流課前搜集情況,引出課題。同學們,能說出有關龍的成語或詩詞嗎?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葉公好龍。
2、點出課題,激發(fā)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龍有關的寓言故事。葉公是誰?好是什么意思?應讀幾聲?想不想知道葉公和龍之間了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設計意圖:由好這一中心詞入手提出問題,激發(fā)起了學生欲進入課文中探究的興趣!
二、初讀寓言,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讓生自由讀,這里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讀文、認字。提示學生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或不會讀的句子,可以查一,可以問一問老師,也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猜一猜。)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出示本課的生字)誰來把這些生字讀給大家聽聽?字音都讀準了嗎?同位之間互相讀一讀,教師巡視,聽出不準的字音,及時糾正。全班齊讀一遍。
3、讀文感知意思。誰能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每一句話都讀對了嗎?再找學生讀,評價、糾正;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全班齊讀,邊讀邊體會課文的大體意思。
【設計意圖: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讀中感悟,讀中促講,讀中發(fā)展學生能力都需要教師調動學生讀文的積極性。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讀,學生樂讀,愛學。讀法多樣,讀的興趣濃厚,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三、回顧學法,合作解疑。
1、前后聯(lián)系,總結學法。請同學們回想:我們上學期在學習《刻舟求劍》一課時,是怎樣解決難讀、難記、難懂的句子的?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出學習古文的許多好的方法。
2、由難入手,自主提出問題。課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能大膽地告訴老師在預習、讀書時遇到的難題嗎?學生邊說,教師邊把重點句、詞或共性的問題寫在黑板一角。
3、運用方法,自主、合作譯文。(出示古文)剛才,我們一起總結了許多好的學習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種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當然,也可以提出你的問題在小組里解決。下面我們來個小比賽,看看哪個小組自學得好自學得快。老師也參與到你們中間。
4、集體討論,研讀探究。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你都解決了嗎?你解決了哪個問題?(學生可能談到的詞句:寫龍、窺頭與牖、施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你是怎么理解的?這個詞是什么意思?這個句子呢?你能把它讀給大家聽聽嗎?
同學們,還有哪些問題你是通過學習,自己解決了?你也可以提出來考考大家。
老師這里也有問題,看誰能解決?⑴、有些字的字義,古代與現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嗎?⑵、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你怎么理解這句話的?誰把它讀給大家聽聽?
【設計意圖:本層次的教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質疑之后分工合作解決疑難,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匯報交流中,學生以簡驅繁,突破難點,暢所欲言,打破了傳統(tǒng),形成了開放式課堂。特別是男讀女譯→女讀男譯→師讀生譯等一遍遍不同形式地讀、譯、問、答,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歸整體,挖掘寓意。根據你的理解,說說這則寓言寫了個什么故事?你覺得葉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聯(lián)系生活,拓展開去。同學們,你喜歡葉公嗎?為什么?你想對葉公說點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葉公這樣的人?展開想象:真龍回到天上以后,會怎樣想?葉公回家之后又會怎樣做?
【設計意圖: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問題意圖在于明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情悟道自然不刻意!
五、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們請兩位同學上臺來演一演這則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現代話演,然后啟發(fā)學生:如果用古文來演效果肯定會更好,怎么樣,有信心嗎?在此基礎上,促使全班學生都能背過。
【設計意圖:演一演為學生的誦讀提供了空間,將學生帶入情境中,身臨其境,熟讀成誦。實際上這里在表演時揭示寫作順序,為學生背誦做鋪墊,使朗讀表演相輔相成,理解背誦相得益彰。】
六、探究作業(yè)
1、把《葉公好龍》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并考考他們。
2、給葉公寫信,告訴他如何做一個表里如一的人。
3、繼續(xù)收集與龍有關的資料,辦一次我所知道的龍手抄報。
【設計意圖:巧設作業(yè),拓展延伸發(fā)展個性!
語文教案 篇2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文章線索,文章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
2、精讀課文第一部分,體會生動的描寫中所蘊含的感情。
教學重點:
找文章線索,理清文章思路,寫作順序。
布置預習:
1、結合“閱讀重點”和“預習提示”朗讀課文兩至三遍,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簡單談談你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
2、將“預習提示”中的詞語抄寫三遍(加點字要注音),整理文學常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師述:同學們,你們曾經讀過不少童話,知道“精靈”是什么嗎?(指名回答)。是的,“精靈”本是指反抗上天統(tǒng)治的“惡魔”。但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中,它卻另有所指。
二、檢查預習:
1、 學生上黑板寫生詞(后進生),其余學生在測驗紙上默寫。
車水馬龍 流連忘返(fǎn) 碩大(shuò) 老鴰(gu。
無所事事 鵜鶘(tí hú) 退避三舍 司空見慣
荒誕(dàn)肆無忌憚(dàn)
2、 文學常識真空:
《》作者 選自《 》體裁 。
這種體裁的特點是 。
三、示標
四、新授
。ㄒ唬┌鍓K一:整體感知
1、 自學引導:
。1)布置自學任務(師述:請同學們通過自學解決下列問題)
、僬n文以什么順序來安排材料的?以什么為線索貫穿全文?
②找出揭示課文中心和主題的句子,并說說你對它的理解。
。2)指導自學方法:找關鍵語句,仔細品讀、體會。
。3)自學要求:時間5分鐘
2、 學生先獨立思考解決上述問題,后討論釋疑,教師巡視,點撥。
3、 檢查自學效果
明確:①課文是以由近及遠的順序展開的,以課題“”(實物)為線索。
、诘11小節(jié)中“城市里有沒有鳥魚獸……優(yōu)劣程度”這個句子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對這個句子的理解只要抓住“提高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的意識,改善生活環(huán)境”即可。
4、 教師小結:同學們對課文的整體把握不錯,而且對前面我們學過的找線索的方法也掌握得不錯。
。ǘ┌鍓K二 精讀品味
1、自學引導:在了解了課文內容后,接下來我們就通過課文第一部分來感受作者生動的描寫及蘊含的感情。
。1)自學任務:①速讀課文第一部分(1——10)找出你認為作者描寫得最生動的一句,并說說你的理由,以“我認為 ”一句寫得十分生動,因為它采用了 修辭手法(或描寫方法),它表現了 。
②作者對昔日的北京、上海、昆明及現在的北京,分別持怎樣的態(tài)度和感情?這說明了什么?
(2)自學方法:隨文圈畫,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
。3)自學要求:時間8分鐘
2、教師巡視,參與小組討論,并點撥。
3、檢查自學效果
、 此題學生在說理由時,言之成理即可,多鼓勵中下層次的學生發(fā)言。
示例:我認為“這上萬只大海鳥便一起騰空……嘴中必有活蹦鮮靈的魚。”一句寫得十分生動。因為它采用了動作描寫(細節(jié)描寫)細致傳神地寫出了大海鳥捕魚時的情景。
、 作者的感情或態(tài)度
對昔日的北京——懷念
對昆明—————羨慕
對上!宸
對現在的北京——可惜痛心
這說明了作者對“”的喜愛,為下文的議論作鋪墊。
4、 結:這一部分作者通過生動的描寫,表現了自己對“”的喜愛,字里行間含蓄地表達了他的看法,為下文精辟的.議論打下了基礎。
五、課堂檢測
閱讀課文第10節(jié),完成下列各題
1、“居然”一詞在文中的作用是 。
2、美國舊金山具有代表性的都市動物是 。
3、本段文字最后一句把 與 作對比,突出了 。
4、你認為舊金山有這么多可愛的動物,其原因是 。
5、 布置作業(yè)
本文的描寫十分生動,摘抄出來加以揣摩,然后觀察一種鳥,寫一段描寫的文字。200字以上。
第2課時
教學目標:1、精讀課文第二部分,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2、體會精辟的議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重點: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環(huán)保觀念。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 請學生口答文學常識,文化常識
2、 口答:作者對北京、昆明、上海、舊金山四個城市的感情態(tài)度。
二、示標
三、新授
(一)板塊三 精讀感悟,明事理
1、 自學引導: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關鍵,我們應仔細從中揣摩作者的觀點。
(1)布置自學:
、偃祟愇拿髟诓粩噙M步,但城市生態(tài)卻呈怎樣的狀況?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什么?
、谧髡哒J為:城市里有沒有鳥魚獸,是一個不錯的衡量標準,首先衡量人類意識的自覺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環(huán)境質量的優(yōu)劣程度。這里,首先……和其次……的位置能調換嗎?為什么?
、 文本“現代意識”實際上指什么?
。2)自學方法,要求:從文中找關鍵詞和提示性句子,在此基礎上思考,并把思考的結論記下來,然后小組討論,時間5分鐘。
2、 教師巡視,點撥
3、 檢查自學效果:
①“孤城寡人”的現狀,其原因是“人類的霸道”
②不能調換,“首先”和“其次”的內容有其內在的邏輯關系——從主到次。
、邸艾F代意識”實際上指要保護野生動物,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的意識。
(二)板塊四 遷移提高利寫作
1、自學引導:
。1)自學任務:
①第二部分表達方式上看屬于哪一種?這種表達方式往往有何作用?并用以前學過的課文舉例。
②說說在你今后的作文中,如何運用好這種表達方式。
。2)方法,要求:小組內充分討論,把各自的看法觀點記下來。時間6分鐘。
2、檢查自學效果:①議論,它往往用在文末,起提示文章中心,深化主題的作用。②學生言之成理,即予以鼓勵。
4、 小結:同學們現在已能把記敘,描寫這兩種表達方式在寫作時,用得較好,如果再能夠巧妙使用議論闡明觀點,升華文章放題,那你的作文水平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四、課堂檢測
1、 簡要概括本文中心
(提示:課文介紹 的現象,提出了 的觀點。)
2、 給《自主檢測》98—99頁的“拓展延伸”加一段結尾。要求采用議論性的文字,提示文章的中心,深化主題。字數500字左右。
五、布置作業(yè):
1、 完成《自主檢測》二十七課的相關內容。
2、 預習二十八課《幽徑悲劇》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孟、推、剪”等8個字,會寫“母、淚、孩”等7個字及本課的詞語。
2、能力目標: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演一演。
3、情感目標:使學生懂得學習、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則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語,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表演課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文錄音、收集關于孟子的`資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
教學方法:講授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小組合作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開門見山,直接入題
師述: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篇和我們平時不大一樣的課文,它就是24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1、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并讀準字音。
2、師范讀課文。
3、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啟發(fā)學生認識與以前學過的課文的不同之處,初步感知劇本的特點。)
三、識記生字
1、學生自主識字。
2、形近字比較:黨——堂稚——推繼——斷桃——逃
3、加一加:前——剪子——孟口——呆
4、強調易錯字:念(不要少寫一點)
四、寫字教學
1、自主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師范寫。
3、學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故事導入
以“孟母三遷”的故事導入。孟母是一位對孩子要求很嚴格而又講究教育方法的母親。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另一個關于孟母教子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小組討論:
孟母聽了孟子的話,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
孟子聽了孟母的話,心里想些什么?說了些什么?他以后會怎么做?
3、全班匯報
三、指導分角色朗讀
1、指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
重點指導學生準確地讀出語氣。先確定角色,明確角色的關系,聯(lián)系實際想想母親、兒子交談時各用什么語氣。
可把課文分為三個情節(jié):孟子逃學——孟母斷織——孟子悔悟。并確定對話的基調:母詢問、兒作答;母斷織、兒驚訝;母述因、兒悔悟。
2、同桌練習分角色表情朗讀。
要注意括號內的提示。
3、全班匯報表演。
四、分角色演課本劇。
五、擴展練習
收集孟子的故事并講給同學聽。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選擇一個課外讀到的名人故事講給同學聽,同時認真聽其他同學講名人故事,交流讀后感想。
2.寫一篇習作,介紹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發(fā)現引用人物的對話的三種不同形式。
4.讀讀背背,收集積累名人名言。
5.讀成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學習準備
收集自己準備講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圖片、名人像,講名人故事時用。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講名人故事
談話導入
最近在語文課上我們結識了列寧、高爾基、李四光、宋慶齡等許多名人,課外大家也在讀名人故事、尋找名人資料,今天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舉行一個故事會。
分組舉行
1.調整座位,各小組圍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組內展示自己所畫的名人像或圖片,簡要介紹自己要講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講故事、聽故事的要求:
講的同學要講清楚,讓別人聽明白;聽的同學要認真聽,可以提問,也可以補充;講完后評選本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組內學生試講、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
1.各組匯報本組評選出的“故事大王”名單,教師頒獎。
2.榮獲“故事大王”稱號的同學非常榮幸,“故事大王”們肯定愿意讓更多的同學聽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給全班同學講?
挑選一、二名“故事大王”講故事。
共同評議講述情況。如儀態(tài)是否自然大方、語言是否流利、有聲有色等等。
暢談感想
1.聽了組內同學講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講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談談對名人行為、品格的評價,可以聯(lián)系自身和現實情況發(fā)表感想。
2.學生暢談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豐碑,他們的崇高思想與品格就像一座座燈塔,讓我們將他們的形象永遠銘記在心中,從他們身上獲得力量,學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邁進。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交代任務
學了這組課文,我們結識了好幾位名人,他們或關愛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誠實守信,一個個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我們大家也有許多熟悉的人,在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寫的事,這次我們就來學著寫一寫。
選材構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個留給你較好的印象?概括介紹一下,口頭填寫下表。
人物
該人物給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愛思考,善于提出問題
宋慶齡
誠實守信,答應別人的事堅決做到
2.該人怎么會留給你這樣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寫的事?
引導學生圍繞給自己留下較好印象的人展開回憶,提示要介紹“值得寫的事”──值得宣傳介紹的、值得他人學習的事。
3.我們就來把這件事寫下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把以下幾個要點考慮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發(fā)生的時間
事情發(fā)生的地點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經過
事情的結果
動筆起草
1.下面就請大家動筆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寫的事寫下來,注意著重寫清楚該人在這件事中的舉動、表現。
2.學生動筆寫草稿,教師巡視。
修改謄寫
1.大家邀請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學生朗讀自己的習作。
2.師生共同評議。
3.針對已發(fā)現的問題修改自己的習作。
4.謄寫習作。提示格式及書寫字跡要求。
5.寫完后找機會把自己寫的.文章讀給描寫的那個人聽,請他評評寫得怎樣。
第三課時
習作·講評
讀文猜人
1.教師挑選幾篇以同學為介紹對象的優(yōu)秀習作,請作者隱去習作中同學名字,向大家朗讀,全班同學猜一猜寫的是誰。
對被同學猜出了,且公認為描寫準確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議一議,為什么該同學沒說出名字而我們也能猜出習作寫的是誰?
3.請作者介紹為什么能把同學介紹得如此準確、生動?
引導學生明確,要了解一個人平時要多關注他,做個有心人;寫作時要用心回憶。
再讀欣賞
1.請以其他人物為寫作對象的優(yōu)秀習作作者朗讀習作。
大家聽后議議評評。
2.教師朗讀其他同學習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課時
日積月累
我的發(fā)現
1.輕輕讀讀本題中的三個句子,相互比較,這些句子有何異同。
2.出示抄有本題內容的小黑板或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交流發(fā)現。
a.指名讀句子。
b.學生交流發(fā)現,教師引導總結。
這三句句子都是寫人物說的話的,句子中加引號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說的原話。在引用人物原話時,通常要交代說話者是誰,說話時的動作、神態(tài)、語氣等,這部分內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話語的前邊,可以放在后邊,也可以放在中間。
1.齊讀句子、體會。
2.到學過的課文中再找找相應的例子,并說明屬于哪一類形式。
讀讀背背
1.我們讀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動的事跡,而名人們說過的一些話也閃耀著思想的光芒,多積累一些名人名言,時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獲得啟迪,從中汲取力量,今天我們就來學一些。
2.請各人輕聲讀書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
3.指名朗讀交流。教師相機正音指導。
4.想想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試著放聲讀出感情。
5.指名再讀,師生評價。
6.齊讀鞏固。
7.交流各自課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
成語故事
1.我們漢語中有很多成語都是從歷史故事演變來的,一個成語背后包含著一個故事,了解這樣的一些故事會使你獲得知識,獲得教益。今天就來學一個成語故事──《聞雞起舞》。
2.各自輕聲讀故事,注意生字的讀音,借助注音認真拼讀,把故事讀通順。
3.指名朗讀,師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讀。
5.同桌間試講。把故事講給同桌聽,相互學習、指正。
6.了解了這個故事,以后我們一看到“聞雞起舞”這個成語就會想到聽到雞叫就起床練武習藝的祖逖、劉琨。以后說話寫作,你想表示珍惜時間、發(fā)奮努力這個意思時,就可以用上“聞雞起舞”這個成語。
《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二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科書適用性研究 課題組
教學目標
1.選擇一個課外讀到的名人故事講給同學聽,同時認真聽其他同學講名人故事,交流讀后感想。
2.寫一篇習作,介紹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發(fā)現引用人物的對話的三種不同形式。
4.讀讀背背,收集積累名人名言。
5.讀成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語文教案 篇5
一、周教學內容:
本單元圍繞“手和腦”這一主題展開,編排了《手和腦》、《烏鴉喝水》兩篇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
二、周教學重難點:
生字:認識12個生字,正確書寫14個生字,學習新筆畫“豎提”“彎鉤”與“斜鉤”。
積累:1、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兩件寶》。
2、認識自然段,學習給段標序號。
3、區(qū)分“怎么”和“什么”,練習在句子中使用。
三、周學科融合: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應能初步體會動腦動手實踐的重要性,具有勤于思考和勇于實踐的'探究意識和積極創(chuàng)造性。
四 周學情分析:
本單元圍繞“手和腦”這一主題展開,是學生認識自我的第一個單元,<手和腦>告訴學生:人類一切勞動都靠手和腦.<烏鴉喝水>進一步說明手腦并用,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勤動腦動手才能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3、指導學生根據課后第3題的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4、學習本課認識生字一個,會寫生字三個,掌握詞語八個。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故事和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
教學準備
1、演示文稿2、動畫《南門立木》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商法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
2、指導學生根據課后第三題的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
教學準備
1、演示文稿2、動畫《南門立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第一課時
1、播放動畫《南門立木》的故事。同學們這就是(板書課題:商鞅南門立木)的故事,那么商鞅為什么要南門立木呢?他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有沒有類似這樣的小故事呢?今天我們學完了這篇課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齊讀課題
二、學習新課
。ㄒ唬┏踝x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不懂的.問題。
2、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組織交流:簡要說說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ǘ┘氉x課文,感悟理解
引導學生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讀書、體會、交流。
。1)商鞅為什么要南門立木?
。2)開始人們對商鞅南門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3)之后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門立木有什么影響和作用?
先讓學生細讀課文,進行合作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匯報。
步驟一:解決自學提示(1)
1、小聲讀一讀1~3自然段;回答:
。ㄉ眺币兏锱f的法規(guī),推行新法,爭取國家富強)
2、推行新法容易嗎?從哪里可以看出?
(不容易。從一方面…….另一方面……)
3、面對重重困難。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幾天終于想出了一個取信于老百姓的好辦法,那就是(師生一齊:南門立木,并板書)那么,開始人們對商鞅南門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態(tài)度呢?
步驟二:解決自學提示(2)
1、自由讀4~12自然段,回答。
先說持什么態(tài)度?(懷疑、不相信)
2、你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ɑ卮饡r可結合課后第三題的前兩個小題進行分析)
師過渡:商鞅到底是不是一個言而有信的好官呢?開始老百姓對商鞅南門立木持懷疑的態(tài)度,當這位小伙子真到把木樁從南門扛到北南門時,商鞅是怎樣做的呢?
步驟三:解決第3題
。1)生讀:15——16自然段,并回答:
(商鞅真的賞給小伙子五十兩黃金)
。2)當小伙子手捧五十兩黃金,喜笑顏開地走下城樓,小伙子僅僅是為了得到賞金嗎?(此題是課后第三題的第3小題)
過渡:商鞅這時知道,南門立木的目的已達到,于是就宣布了新的法令。
。3)商鞅向大家推行新法時說的一段話說明了什么?
。ㄕf明了他推行新法的目的和他喝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態(tài)度)(突破了難點)
師:此時人們對商鞅的南門立木不再有任何懷疑,南門立木成功了,那么,南門立木有什么作用和影響呢?
步驟四:解決第4問題
1、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ㄋ坏珵椤覟椤
總結:課文講述了商鞅為推行改革,冥思苦想,進行南門立木,最后言而有信,順應民心,順利地推行了改革,他告訴了我們誠信是為人之本,是立國之基。(師生看板書進行總結)
板書:
冥思苦想
順應民心,推行改革
商鞅南門立木南門立木
誠信是為人之本、立國之基
言而有信
作業(yè):
1、商鞅為什么要在南門立木?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2、把商鞅南門立木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鞏固復習本課生字、詞
3、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理解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小練筆,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是怎么樣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注意結合生活實際。
教學準備:
演示南門立木的道具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南門立木》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這課,還記得課文講了些什么內容嗎?
二、新課
。ǘ┰趶土暤幕A上回答:
1、你對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言而有信、說到做到、說話算話、非常好)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理解
。ㄈ┲笇W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演示《商鞅南門立木》。在演示中體會讀
2、四人小組練讀,師巡回輔導
3、全班交流,評議讀。
4、分角色讀
5、齊讀
。ㄋ模╈柟叹毩暎
1、指導寫字
2、讀寫詞語,除了讀寫課后要求的2個詞語,還可以讓學生從中挑選自己喜歡的詞語讀一讀,寫一寫
3、練筆,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時要注意結合實際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05-04
語文小學教案01-03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04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語文下冊教案01-31
語文《掌聲》教案11-19
語文古詩教案11-07
語文樹教案12-05
《語文園地》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