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一年級數學教案:加與減

      一年級數學教案:加與減

      時間:2024-04-09 13:39:5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學教案:加與減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案:加與減,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數學教案:加與減

      一年級數學教案:加與減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理,熟練進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提高他們的口算技能.

        3.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興趣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理.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智慧老人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演示課件“智慧老人”】他給我們帶來了一組題,你們想不想做?

        1、口算:3+2=2+7=6-3=9-4=

        2、口答:30里面有()個十,60里面有()個十.

        4個十是(),9個十是().

        師:智慧老人發(fā)現(xiàn)沒有難倒你們,他又出了一道比較難的題,你們想不想試一試?【繼續(xù)演示課件“智慧老人”】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的加法

       。1)師:誰來讀一讀這道題?(板書:20+10=)

        師:20加10表示什么?(表示把20和10這兩部分合并起來.)

        你能用小棒分別擺出20和10嗎?下面就請你試著擺一擺、算一算.

        學生擺小棒算結果,并小組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2)全班匯報:

        師:誰愿意到前面來匯報一下自己是怎么擺、怎么算的?

        誰和他的想法不一樣?

       。ㄏ葦[兩捆小棒表示20,再擺一捆小棒表示10,把這兩部分合并起來是3捆小棒,也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0是2個十,10是1個十,2個十加1個十是3個十,3個十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教學例1的減法

        板書:30-10=

       。1)師:30-10表示什么?(表示從30里面去掉10)這樣的減法題你知道怎樣想嗎?請你試著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可以擺小棒,也可以口算.

        (2)小組交流自己是怎樣想的.

       。〝[3捆小棒表示30,拿走1捆就是去掉了10,還剩2捆,2捆就是20,所以30減10等于20.)

        (30是3個十,10是1個十,3個十減1個十是2個十,2個十就是20,所以30減10等于20.)

       。ㄏ耄10加20等于30,所以30減10等于20.)

        3、小結:

        剛才我們研究的題目有什么特點?(都是整十數相加減)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師:做這樣的加減法,怎樣想呢?(和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相似,只是計數單位不同,10以內的加、減法是幾個一加、減幾個一,得幾個一;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是幾個十加、減幾個十,得幾個十.)

        智慧老人看到同學們這么會學習,非常高興,他獎給我們全班同學一顆智慧星,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希望同學們在后面的學習中表現(xiàn)更出色.【繼續(xù)演示課件“智慧老人”】

        三、鞏固練習

        1、看圖列式計算

        出示圖片“做一做(1)”.(教材第48頁做一做的第1題)

        師:誰來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左邊有40瓶墨水,右邊有20瓶墨水,一共有多少瓶墨水?)

        誰會列式?(40+20=)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這幅圖還可以理解成什么意思?(兩邊一共有60瓶墨水,右邊有20瓶,左邊有多少瓶?)

        怎樣列式?(60-20=)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請你獨立計算出這兩道題的得數,把它寫在書上.

        2、口算:3+2=4+5=6-4=

        30+20=40+50=60-40=

        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題.

        訂正:每組題各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每組題相加或減的數相同,但計數單位不同.每組的第1題是幾個一加或減幾個一,還得幾個一;第2題是幾個十加或減幾個十,還得幾個十.)

        3、列式計算

        出示圖片“做一做(3)”.(教材第49頁做一做的第3題)

        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珠子,怎樣列式?請你獨立完成這兩道題.

        訂正:比較一下,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計算時要注意什么?(第1題是40+3=43,第2題是40+30=70,注意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

        4、對比算:40+3=60+2=7-5=

        40+30=20+60=70-50=

        同桌一組,各做一行,完成以后互相檢查,對比說不同.

        5、口算比賽:教材第50頁練習十一的第2題、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前五名同學發(fā)小紅旗)

        練習十一2.20+50=60-20=60+30=

        50-30=40+10=80-70=

        3.40+7=30+60=9+50=

        25-5=90-30=68-8=

        20+80=6+70=100-50=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發(fā)言)

        板書設計:

      一年級數學教案:加與減2

        教學設想:

        按照新的教學理念,數學學習是學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一種自我的、能動的、有意義的建構,動手操作、自我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應該適應并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因此,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時,首先創(chuàng)設了情境,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以有的加法概念,讓學生從中提出數學問題,列出算式,再主動探索計算方法。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選擇各自的計算方法,創(chuàng)造了學生算法多樣化的氛圍與環(huán)境,在互評、互補的活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學會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并能選擇一種喜歡的方法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

        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活用知識于生活實際中。

        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整十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憶交流,激情引趣

        1、這兩天我們又認識什么數?你能說出幾個整十數嗎?觀察50、60、90這幾個數有什么特點。(個位上都是0且都是兩位數把這樣的數叫整十數)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整十數相關的一些計算。

        3、談話:星期天到了,松鼠和小熊到街上去玩。街上的人很多,賣東西的也很多。小朋友們看!松鼠和小熊他們買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理解題意,提問。

       、偎墒蠛托⌒芨髂昧藥讉糖葫蘆?怎樣知道的?提問:看著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一共有幾串糖葫蘆?一共有多少個糖球?松鼠比小熊多多少個?小熊比松鼠少多少個?)

        師說:松鼠比小熊多多少個?小熊比松鼠少多少個?我們以后學。

       、谝笥嬎愠鏊墒蠛托⌒芤还灿卸嗌賯糖葫蘆怎樣列式?

        (板書:30十20=)

       。2)計算“30+20”

       、30+20怎樣算呢?請小朋友自己想辦法算一算。

        ②組織學生交流算法,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30+20=?

        談話:你想怎樣算?可以用學具擺一擺,可以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來想一想,也可以和同座的同學討論,然后全班同學交流。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十個十個地數3個十加2個十得5個十3+2=5

        30,40,50。是50。 30+20=50

        ③你喜歡用哪種方法計算?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計算“30+20”并說給同桌同學聽聽。

        2、教學“試一試”。

        板書;50—20=

        提問:這一題計算時你是怎樣想的?誰愿意說給大家聽。(學生可能會說因為5=2=3

        所以50—20=30還能說5個十減2個十個,就是30)

        3、觀察這兩道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那你能用這三個數再說一些算式嗎?從這四個算式中你能概括一下今天我們學的是什么樣的計算嗎?(小結板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4、像這樣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式你能出幾道讓大家試試嗎?(從中選幾道讓學生說算理)

        四、練習鞏固,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

        (繼續(xù)用你們觀察發(fā)現(xiàn)的小眼睛來完成第一題)學生獨立列式計算,說說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2、口算3+2 4+5 6—4 7—3

        30+20  40+50  60—40  70—30

        (打亂順序出示學生口算,口算后問你能將這些算式分分類嗎?(按加數的位數分、按得數特點分、按加減法分)談話:剛才小朋友們算得好說的更好,你們不僅會算更能從簡單的問題中去發(fā)現(xiàn)去分析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3、下面讓我們動筆來算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完成第5題(學生做完后同座互改)

        4、發(fā)展應用

       。ǹ磥硇∨笥颜莆盏倪不錯,繼續(xù)帶上我們發(fā)現(xiàn)的小眼睛到生活中去看看。)

        出示信息玩具店部分玩具價格:皮球10元、洋娃娃30元、遙控賽車60元、書包30元,根據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能用今天的知識解決這些問題嗎?

        4、機動:100—()=30 20○40○30=30()○()=40

        五、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同學們積極思考,并與小伙伴討論,學到了很多知識,你有哪些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課堂作業(yè)。

        “想想做做”第28頁。

        教后反思: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屬于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計算的興趣,我們采用了說一說、算一算、填一填、畫一畫、找一找多種形式進行練習。

        在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中,為了使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我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坝嬎恪背Ec“枯燥”、“機械重復”相連,這是由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上的缺陷造成的.。所以,在本節(jié)課中,我充分利用具體的情境,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遇到問題能夠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的興趣與習慣,從而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計算意識。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這一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了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腦觀察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與同伴進行交流。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還需要組織好練習。而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練習更適合低年級孩子。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之中———開始情境的觀察提問、口算后的分類、再到生活情境的提問交流。

      一年級數學教案:加與減3

        知識目標:

        1、看圖正確口述題意。

        2、在實際情景中體會加與減的關系,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能力目標:

        通過看圖說故事培養(yǎng)數學交流能力。

        情感目標:

        情境創(chuàng)設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數學問題的'欲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在實際情景中體會加與減的關系,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難點:在實際情景中體會加與減的關系,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探究新知

        1、演示圖1,鳥爸爸與鳥媽媽喂食的情景

        師: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請你來講一講故事。

        生:鳥窩里原來有6只小鳥在唧唧喳喳地叫,等父母來喂食,鳥爸爸和鳥媽媽終于回來了,嘴里銜來了美食……現(xiàn)在有幾只鳥?

        2、演示圖2:鳥爸爸和鳥媽媽喂完食,又飛出去了。

        師:你能說說這幅圖的意思嗎?

        3、擺一擺,列出算式:

        擺6片紅色的圓片,再擺3片藍色的圓片。根據圖說出圖意,列出算式。

        板書:6+3=9

        小結,探索關系:剛才我們看圖說出了圖意,列出了算式那么,這些算式有什么關系呢?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小秘密?

        二、邊動手操作邊練習

        1、○○○○○●●●●

       。1)根據你擺的圓片,編一道加法題和一道減法題

        (2)列出算式。板書:5+4=9 9-4=5

        (3)我們還可以用箭頭圖來表示,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個新本領。

        板書:5+4=9 9-4=5

        2、從箭頭圖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減是加的逆運算。

        三、鞏固練習

       。1)書P32題2

       。2)書P32題3

        例

        2+3=□

        □—3=□

        請你說一說,這一組題有什么關系?第二題的被減數該填幾?為什么?

        四、拓展練習

        看圖寫算式

        (按顏色)(按大。

        6+3=9 7+2=9

        9—3=6 9—2=7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你知道加與減是什么關系?

        六、檢測目標達成練習:

        1、

        2、

        3、

        4、

        4 + 4 =()2+ 6 =()3 + 6 =()

       。ǎ4 =()()-6 =()()-()=()

        5、

        6 =()+()=()+()=()+()

        3 =()-()=()-()=()-()

        作業(yè)布置: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教案:加與減4

        第一課時:

        買鉛筆

        學習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2—3頁。

        學習目標:

        1、在買鉛筆的情境中探索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理解算理。

        2、能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并能簡單運用。

        3、培養(yǎng)善于思考,傾聽的學習習慣,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學習重點:

        學會正確的計算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

        學習難點:

        對退位減法的理解,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學習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背“湊十”兒歌。

        2、口算練習(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3+8=6+4=9+6=10—8=15—5=+

        8+7=4+9=16—5=8+8=5+9=

        3、填一填

        9+()=13()+9=15

        二、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買過文具嗎?小兔妹妹和你們一樣也買過文具,看看它是怎樣買文具的,好嗎?(課件出示課本主情景圖)

        師:在袋鼠媽媽開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買鉛筆(板書課題:買鉛筆)。

        師:誰能說說小兔妹妹說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幾枝鉛筆?賣給小兔妹妹幾枝鉛筆?你能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誰來試試看?(可多抽兩個孩子)(師板書:有15枝鉛筆,我買9枝鉛筆,還剩幾枝鉛筆?)

        2、獨立思考,探索算法。

        師:解決“還剩多少枝?”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3、根據學生回答,

        師:

        板書:15

      一年級數學教案:加與減5

        設計思想:

        利用連加、連減的計算經驗直接嘗試計算加減混合試題。通過學習經驗的遷移讓學生大膽嘗試計算。隱退教師角色,促使引導學生自己來嘗試,自己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fā)揮。重視開展討論交流活動,充分開展學生的差異資源。發(fā)揮優(yōu)生的作用,開展互幫互學,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使每一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課標解讀:

        學習數學是為了使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數學學習,應使學生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tài)度與習慣等幾方面得到發(fā)展。因此教材結合計算的教學,安排應用數學解決問題,初步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內容分析:

        加減混合在教科書75頁。它安排在連加連減之后,與之采用了同樣的編排方式,目的是使學生能聯(lián)系連加連減的方法,來學習加減混合計算。教材安排的生動的插圖,有利于學生從看著第一步算出的得數計算第二步,逐步過渡到將第一步算出的得數記憶在頭腦里去完成第二步計算,以此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學情分析:

        在上節(jié)課中,學生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的算式意義和計算方法,對于需要兩步才能計算出結果的算式,基本上已經掌握要先計算第一步的得數,再用第一步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進行第二步計算。本節(jié)課的加減混合,也需要進行兩步計算。有了前一節(jié)的基礎,就能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本課知識的學習。但還是不能忽視加減混合計算的另一個難點-----由于前后兩例題計算步驟所采用的計算方法不一致,使計算過程不能順利進行,因此,教學時非常有必要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第一步計算和第二步計算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操作與討論,初步理解并掌握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2、數學思考: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體會加減混合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解決問題:能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實踐鞏固等學習活動,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培養(yǎng)與人合作,有條理、清晰地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情感與態(tài)度: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加減混合式題的方法,能熟練地口算出得數。

        教學難點:

        記憶第一步的計算得數。教學關鍵是理解算式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和培養(yǎng)心記能力。

        教學策略:

        1、利用連加、連減的計算經驗直接嘗試計算加減混合試題。通過學習經驗的遷移讓學生大膽嘗試計算。

        2、隱退教師角色,促使引導學生自己來嘗試,自己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fā)揮。

        3、重視開展討論交流活動,充分開展學生的差異資源。發(fā)揮優(yōu)生的作用,開展湖互幫互學,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使每一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回憶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件準備

        3、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與布置:在操場上畫好游戲的圖形。

        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課件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復習準備

        看算式編故事,然后說說計算的順序。

        3 + 4 + 2 = 7 - 3 - 2 =

        師:小朋友看著這兩個算式你能編一個小故事嗎?可以說說你身邊的事。(請學生自由說,如:森林里3只小鹿在找食物,沒過多久跑來了4只,后來又跑來了2只,現(xiàn)在一共有幾只小鹿?)讓學生說說計算的順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讓學生說說在7 - 3 - 2 =的計算中第二步是哪兩個數相減。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看題說故事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算式意義的理解,把抽象與具體相結合,便于學生理解,與實際接軌。同時還讓學生說計算的步驟這樣有利于新知的學習。

        2、激情設疑。

        電腦出示森林與湖水,天鵝們快樂嬉戲。

        瞧!這里都有些什么?

        根據學生對畫面的描述,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知。

        師:為迎接我們的到來,小天鵝們跳起了天鵝舞。

       。1)教師電腦演示:4只天鵝在湖面上,又飛來了3只天鵝。)看到這一情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的問題。

        師:要算湖里有幾只天鵝怎樣列式?教師根據回答板書:4 + 3

       。2)教師操作屏幕,上面出現(xiàn)湖里7只天鵝飛走2只的場面。

        師:湖里的2只天鵝洗完了澡拍著翅膀飛走了,現(xiàn)在還有幾只天鵝?接著我們該怎么列式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4 + 3的后面寫上-2,把算式寫完整并讀算式。

       。3)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剛學過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能給它取一個名字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4)引出課題: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板書:加減混合。)學生齊讀課題。

        2、 類比探究算法。

       。1)誰能再讀一讀這道題,對照圖畫來說一說4+3-2所表示的意義。(指名說)

       。2)那么4+3-2該怎么計算呢?

       、賹W生討論。

       、趯W生匯報。根據學生的敘述過程在屏幕上的算式中4+3-2中標明計算順序。

        ③教師小結。(板書得數5。)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讓學生自己根據已有的知識,找到新知識的切入口,有效突破新知的重點。

        3、 學習例2。

        師:美麗的小湖上,天鵝又發(fā)生了新變化。(電腦演示修改后的例2:湖中5只天鵝,先飛走2只,又飛來3只。)你能把圖意說給大家聽嗎?

       。1)學生說圖意。

        (2)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3)誰來列式?(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4)試著計算5-2+3。

        (5)交流匯報計算過程。

        生:先算5-2。根據學生說的教師在屏幕上閃動

        師:為什么先算5-2?

        生:因為圖畫上是5只天鵝先飛走2只,只有用減法先算出5只天鵝飛走2只湖里還剩幾只后,才能算出飛來3只后湖里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鵝?

        師:算第二步時是哪兩個數相加?

        生:是5減2的得數3與3相加。(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個方框里寫上2,并在屏幕上閃動。

        4、 師生共同小結:加減混合計算順序。(從左到右)

        設計意圖:教學時扶放結合,觀察概括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反饋練習

        1、乘汽車(電腦演示:車上有6位乘客,到了車站后走下了2個,但又上了3個。)。

       。1)說圖意。

       。2)提數學問題。

       。3)列式計算。

        2、引導學生擺小棒先在桌上擺上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添加4根。讓學生根據小棒擺的過程把算式7-()+()=()填寫完整。并讓學生結合擺小棒的過程說說算式7-3+4=8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3、室外游戲。

       。1)教師事先在操場上畫好圖。

        (2)帶領學生來到操場分別選三位同學分成兩組進行活動,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5+3 -2 +4 -5 +3=

        8-6 +4 +2 -3 +5=

        7+2 -3 -4 +5 +3=

        1+4 -5 +7 +2 -5=

        8-1 -3 +6 -7 +3=

        2+6 -6 +5 +3 -8=

        [這樣有助學生在活動中實際感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過程,提高計算能力。]

        4、回教室,繼續(xù)練習。

       。1)出示:做一做。

        (2)學生列式計算。

        四、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小結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

      一年級數學教案:加與減6

        單元學習內容:

        1、小兔請客;

        2、采松果;

        3、青蛙吃害蟲;

        4、練習二;

        5、拔蘿卜;

        6、練習三;

        7、我和小樹一起長。

        單元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感受數的加減法計算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內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fā)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單元教學重點:

        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與應用。

        單元教學難點:

        1、加減法在同一情境中同時呈現(xiàn),學生(特別后進生)難以理解。

        2、算法多樣化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單元教學時間:10課時。

        第一節(jié)小兔請客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能正確地進行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重點:體會意義,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說算理

        教學準備:小棒、蘋果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2個十是多少?7個呢?

        2、60里有幾個十?80呢?

        二、情境引入: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說說童話故事。

        小兔在學校有3個好朋友,他們是小猴、小松鼠、小刺猬,平時經常在一起玩,互相幫助,無話不談。這天,小兔過生日,請好朋友到家里作客。小兔準備了許多蘋果來招待,瞧,他端出來了。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刺猬最喜歡在別人面前表演了,這時,他看見有這么多蘋果,就對大家說:“你們看我的表演。”只見他翻過身,一下躺到盤子里,搖了兩下,站起來一看,一盤蘋果全在他的背上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請問盤子里還剩下多少個蘋果?

        2、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三、算法探索

        1、誰能把剛才這個問題用數學算式來表示?

        2、怎么計算?

        3、操作,探索算法。

        引導學生用小棒代替蘋果擺一擺,在組內說說怎樣算出得數。

        4、認識加減法各部分名稱,并加上單位名稱。

        40+10=50(個)50-10=40(個)

        5、試一試。

       、磐队俺鍪拘“,讓學生口頭列式并計算。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40+20xx-20

        ⑵口答:7個十加2個十是多少?

        8個十減3個十是多少?

        3個十加4個十是多少?

        6個十減5個十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第2題,反饋。

        2、游戲:誰先到家(第3題)(大組競賽)

        3、數學醫(yī)院:

        60+30=6340+30=10

        50-20=7070+20=27

      一年級數學教案:加與減7

        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會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含義,感受計算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培養(yǎng)估算意識.

        3.創(chuàng)設發(fā)新書的真實情境,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

        課前準備

        小棒 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發(fā)新書

       。ㄒ唬﹦(chuàng)設發(fā)新書的'情境,引入新課. 【演示課件發(fā)新書】

        師:今天我們一起先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是新華小學一年級(1)班的一名同學。他可是一個特別關心集體的人,班里的事情他總是搶著做!你們瞧,他又在忙什么?

        師:同學們說對了,他在幫老師給同學們發(fā)新書!他好像在想著什么!你們看出來了嗎?

        生:他在想這些書夠不夠!

        生:他們班男生有18人,女生有19人,他一共抱來40本書,每個同學發(fā)一本也不知道夠不夠?

        師:同學們,你們觀察的真仔細,那你們說夠嗎?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新朋友引入新課,通過引導學生看圖,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同時進行熱愛集體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情境,引入新課,提出并解決問題.

        師: 同學們一致認為夠了,那你們是怎么想的呢?

        生1:假如他們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有20人,這些書就正好,可是他們班男生和女生都不到20人,所以肯定夠了!還剩下兩本呢!

        生2:我們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19人,我還知道我們班一共有38個人,如果把書給我們都夠了,那他們班比我們班人少,也一定夠!

        師: 同學們說的都很有道理,實際上,小明抱來40本新書,發(fā)給同學們每人一本,他想知道這些書夠不夠?其實,只要算出來班上的人數,就能知道40本書夠不夠。一共有多少人?你能根據這個數學問題列個算式嗎?

        生:18+19=?

        師: 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先自己試一試,再和你們小組的伙伴說一說.

        師: 那么,19+18 到底等于多少?我們該怎么算呢?老師相信你一定有辦法!

       。ㄈ⿲W生匯報:

        生1:我是十位和十位上的數相加10+10=20,個位和個位上的數相加,9+8=17;再把這兩個得數加在一起就是一共多少人,20+17=37.

        生2:我是用19先和18的十位上的10相加,19+10=29,29再和剩下的8相加,29+8=37.

        生3:我是先把19看成20,這樣算起來會覺得簡便一些,用20+18=38;把19當成20來算,多加了1個,這樣算出38后,要把這多加上的一個給減去,38-1=37.

        師:這些都是不錯的口算方法,你喜歡用哪一種方法就可以用哪一種方法來口算,相信除了這些方法,你一定還有別的好方法,不妨在課后告訴你的小伙伴!

        師: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我們還可以用學具盒中的小棒!

        師:同學們試一試吧!

        師:有同學提議:我們也可以用豎式來計算,怎么樣?自己有信心做對嗎?好,試試看吧! (生自己動手用豎式來計算.)

        師:誰愿意和大家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生敘述自己豎式計算的過程,教師對滿十進一的寫法進行指導。

        師:怎么樣?和你想的一樣嗎?如果做對了,就快為自己鼓鼓掌吧!你真棒!如果讓你自己完成幾道題還能行嗎?

        (設計意圖: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先進行估算,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學生的方法還是很多樣的!隨后,一起解決到底怎樣計算這個問題,學生通過擺一擺、說一說、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動,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能促使他們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在探究計算方法時,利用小棒突破難點,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獲得直觀體驗,鼓勵算法多樣化,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一年級數學教案:加與減】相關文章:

      加與減教案11-29

      加與減教學反思02-18

      《加與減》教學反思03-31

      一年級上冊加與減教案01-12

      數學加與減的教學反思02-25

      數學加與減教學反思02-11

      一年級《加與減》單元教學反思04-14

      一年級數學教案《整十數加、減整十數》04-07

      一年級上冊加與減教案9篇01-18

      連乘乘加乘減的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