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大班教案[精品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區(qū)分溪、河、江、海的不同特點,感受水的不同來源和特性,初步體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2、仿編對話詩,并能大膽表述,進一步理清水的流向順序。
3、理解散文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散文。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活動重難點:
區(qū)分溪、河、江、海的不同特點。
大膽表述所仿編的對話詩。
活動準備:
《浣熊與小溪》課件,漢字“溪、河、江、!薄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這是什么聲音?這四種聲音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這四種聲音是四種不同的流水聲。
過渡語:這四種水聲就藏在散文《浣熊與小溪》里,我們一起聽聽它們到底是誰。
二、欣賞感知
1、欣賞散文
小溪的好朋友是誰?他們手拉手變成了什么?小河的好朋友是誰?很多很多的河水又變成了什么?很多很多的.大河匯在一起,又變成了什么?大江流向哪里呢?
2、感知四種水的聲音特性。
小溪水、小河水、大河水、大江水在向前流時,都發(fā)出怎樣的聲音,為什么它們的聲音不一樣?
小溪水流的時候發(fā)出怎樣的聲音?小河水怎樣向前流?誰發(fā)出了“空通空通”的聲音?大江水會發(fā)出怎么樣的聲音?
小結:原來,不同的水還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來。水越多發(fā)出的聲音越響,水少了發(fā)出的聲音就輕。(聽四種聲音,進一步區(qū)別。依次出示四個大小不同的圓,感受四者的不同。)
三、對話詩
你們的耳朵很會傾聽,能說出四種不同的水聲,相信你的嘴巴也很會表達,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我問你答的游戲。
玩法:教師扮演提問者,幼兒分成4組,分別扮演溪、河、江、海。
1、教師用對話的語言提問不同的扮演者,幼兒可先用自己的理解的語言回答。
2、聽散文詩《浣熊和小溪》中的對話,感受散文詩中的優(yōu)美詞語,初步理解散文詩中語言的韻律美。
3、表演對話詩,幼兒互換角色,用詩中的對話進行練習。
附對話詩《浣熊和小溪》
小溪水,向前流,流到哪里去?
叮咚叮咚向前流,去找我們的好朋友。小溪水,手拉手,變成一條小河。
小河水,向前流,流到哪里去?
嘩啦嘩啦向前流,去找我們的好朋友。小河水,手拉手,變成一條大河。
大河水,向前流,流到哪里去?
空通空通向前流,去找我們的好朋友。大河水,手拉手,變成一條大江。
大江水,向前流,流到哪里去?
轟隆轟隆(嘩嘩嘩嘩)向前流,去找我們的好朋友。大江水,手拉手,變成一個大海洋。
四、游戲:不同的水
引導語:你們的嘴巴很會表達,能說出那么優(yōu)美的對話詩,相信你們的耳朵也很會傾聽,接下來,我們再來聽聽這四種水聲,請你把聽到的水聲說出來。
1、再次聽四種水聲,仔細辨別感知不同水的特性。
2、改良版:馬蘭花開
讓幼兒以“溪、河、江、海、洋”的大小順序,“溪”的口令為一人,“河”的口令為二人拉手,“江”的口令為三人拉手……
活動反思:
《浣熊與小溪》是首很美妙的散文,散文中清晰的語言體現(xiàn)了大自然的和諧與美妙。本次活動是集語言習行與科學探索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有故事、游戲、識字、仿編、探究尋找。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是非常積極主動的,對對話詩充滿了興趣。同時我也深深感到教育的契機無時不在,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捕捉和把握,活動的效果取決于我們深入思考和有效的組織。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太空有許多星球,他們都是朋友,如:太陽、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發(fā)幼兒探索宇宙奧秘的愿望。
活動準備:
1、地球儀一個,手電筒一只,放大鏡一面,黑色紙片一張。
2、宇宙圖片一張。
活動重點:
讓幼兒知道太陽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活動難點:
知道地球、太陽、月亮之間運轉的形式:月亮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活動流程:
出示宇宙圖 介紹 介紹 延伸
引起興趣-->太陽--> 月亮--> 活動
活動過程:
一、出示宇宙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問: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兒這樣回答) [教師出示宇宙圖]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們之中誰是地球的好朋友呢?為什么?
小結:月亮離地球最近,一直圍繞著地球轉,地球又圍繞著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二、介紹太陽
1、實驗一:晝夜之分
師問:
1、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你知道要多長時間?(一年)
2、你知道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教師運用地球儀和手電筒進行實驗操作)
小結:地球在圍繞太陽轉動是,自己也在自轉,地球轉向太陽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陽的一面是黑夜。
2、實驗二:利用太陽光使紙燃燒,介紹同樣的作用。
師問:
1、太陽是一個燃燒的巨大火球,溫暖的陽光能使地契上的動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太陽光做那些事情嗎?
(太陽灶;太陽船;太陽能電池可用于手表、計算機內;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還可用來發(fā)電……)
2、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瞧瞧太陽光的威力吧!(在太陽光下利用放大鏡演示紙片燃燒)
三、介紹月亮
師問: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圍繞著地球不停地轉,晚上,我們可以看到皎潔的月亮,那么月亮他本身回發(fā)光嗎?(月亮本身不會發(fā)光,它像一面鏡子一樣反射太陽的光。)
四、延伸活動
師:在廣闊的宇宙中還有許多星球,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金星、水星、木星……)
它們隱藏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小朋友長大了去探索。
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是觀察和實驗相結合的一堂課。通過觀察一些精彩的'太陽圖片來討論認識太陽,這些圖片都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正是利用了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才讓這一目標得以實現(xiàn)。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科技為教學帶來了很大幫助,可是它也不是唯一的教學手段,自然教學中的實驗它是無法取代的。只有將信息科技與實驗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讓課堂教學更生動、更有趣。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比較,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導電材料。初步了解電池數(shù)量與電珠發(fā)亮程度的關系。
2、知道實驗驗證的重要性以及培養(yǎng)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干電池 電珠 鐵絲 鋼絲 鋁線 橡皮管 塑料管 紙棒 手電筒 記錄紙 筆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電筒,引導幼兒探究手電筒發(fā)光的基本原理。
目的:通過手電筒的發(fā)亮現(xiàn)象,讓幼兒初步知道導電材料有什么作用,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通過教師的實驗示范,讓幼兒知道電珠發(fā)亮實驗是如何操作的。
(1)問題討論:手電筒怎么會發(fā)光?(2)教師演示電珠發(fā)光的實驗,引出導電材料這一名詞。
二、實驗:尋找能通電的導線目的:讓幼兒通過電珠發(fā)光實驗的結果比較,找出一些常見的導電材料。初步感知在常態(tài)下金屬材料不是都能導電的現(xiàn)象。
出示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材料,激發(fā)幼兒探究哪些是導電材料的興趣。
幼兒進行尋找導電材料的實驗實驗結果分享與交流實驗結果總結:金屬是可以導電的`。
進一步驗證實驗結果:金屬材料是否都可以導電?
三、電池數(shù)量與電珠發(fā)亮程度的系列實驗目的:通過實驗設計與驗證,讓幼兒更深刻地知道了電珠發(fā)亮與電池的關系,更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到了實驗驗證對實驗結論的重要性。
引導幼兒觀察"相比較一節(jié)電池,兩節(jié)電池能使電珠更亮"的現(xiàn)象。
。2)驗證第一次結論:電池越多,電珠越亮。
驗證第二次結論:每節(jié)電池必須正負極相連擺放,電池越多,電珠越亮。
問題討論:為什么電池連接得那么多,電珠卻不亮了?
。ㄒ龑в變焊惺軣龎牡碾娭榈臏囟,引出安全用電的知識。)
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內容之一,對于幼兒來說,既好奇有樂于參加 因此他們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大膽操作的特點,同時作為參與到活動中的指導教師來說,既要及時給與指導又要幫助他們在活動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能與同伴合作扮演角色,共同完成游戲,感受游戲的快樂。
2、練習追逐炮和快速躲閃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間的相互合作能力,遵守游戲規(guī)則。
二、活動重點
重點:練習快速追逐跑;
難點:學會快速躲閃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1、課課前學會兒歌
2、游戲音樂
3、藍色、紅色撕名牌服裝、呼啦圈
四、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活動幼兒各個關節(jié)
2、師幼互動游戲玩法:
(1)在聽到"開始"的'口令時,打擊要用響亮的聲音念兒歌,老鼠在兒歌念完后立刻從兩個風箱口逃出,逃出后不能再進風箱里。
(2)貓不能進入風箱里面,在音樂停止之前把抓到的老鼠帶回貓的家。
(3)貓和老鼠追跑的時候只能圍著風箱追跑。
(師:我們一起看看游戲怎么玩?)
學習"老鼠鉆風箱的游戲"
1、教師講述規(guī)則,示范。
師:好的!首先,老師請第一排小朋友向后轉,找到一個好朋友以后,腳打開跟肩膀一樣寬,雙手把呼啦圈舉高站直搭風箱。貓和老鼠要圍在風箱的外面追跑,音樂停的時候,游戲結束。被抓到的老鼠回貓窩去。(老師請一位幼兒扮演"貓",兩位幼兒扮演"老鼠"。)
2、分小組進行游戲。
分成紅藍兩隊進行游戲,選出一只"貓"和九只"老鼠"進行游戲,當音樂停止游戲結束,交換角色。
3、快速跑撕名牌游戲。
"貓"在規(guī)定的時間撕掉全部"老鼠"名牌,音樂停止,游戲結束。
師:剛才的游戲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接下來有一個更好玩的撕老鼠名牌游戲。貓只要在音樂停止之前把所有的老鼠名牌撕掉就贏了。
結束。師:今天我們玩得很開心,老鼠們也已經(jīng)很累了,跟著鼠媽媽一起回去休息吧。
活動反思:大部分幼兒對游戲活動很感興趣,積極性很高,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交流自然輕松。孩子們很喜歡教師在引導語言中用"玩"這個字眼,聽到老師說要讓大家一起來"玩",孩子們表現(xiàn)出了異常的興奮和創(chuàng)意,語言表達的積極性也比往常高了許多,這時,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頻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大班教案 篇5
【教案準備】
1、幼兒每人一套1—9的數(shù)字卡、十、一、=、有關動物的頭飾。
2、教師準備磁鐵教具。
【教案過程】
一、引發(fā)幼兒的興趣。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些玩具9個,讓幼兒數(shù)一數(shù)。
2、讓幼兒說出9的分合。
二、團體活動。
1、小朋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圖形寶寶。出示三角形(紅色和藍色)讓幼兒說出加法算式。
師在問:9個三角形去掉1個還剩多少個?
怎樣寫算式?(書:9—1=8)
9個三角形寶寶去掉8個,還剩多少個?
2、出示蘋果圖形。
小朋友,老師又帶來了什么?(7個紅蘋果、2個紫色蘋果)一共有多少個?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樣寫加法算式?(書:7+2)還可以寫加法算式(2+7)。
一共有9個蘋果送給2個蘋果給小朋友,還剩多少個?怎樣寫算式9—2=7。
9個蘋果送給7個小朋友,還剩多少個?9—7=2。
三、操作活動:
1、先出球形,6個綠色的球,3個桔黃的球一共有多少個?怎樣擺出算式:6+3=93+6=99—3=69—6=3
2、操作2出示梨子圖形讓幼兒說一說然后擺出算式:5+4=94+5=99—5=49—4=5
四、游戲動物找家。
游戲規(guī)則;帶動物頭飾的小朋友算好得數(shù),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說“XX動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動物回答“我的'家在這里”。
教案擴展:
在別的教材中,計算的內容放的比較多,小朋友練的也比較扎實。這套教材中9以內的加法就放了一節(jié)課,相對與本班學生的基礎。一節(jié)課的練習是遠遠不夠的。不用說速度快,連正確率也不高。因此我在平時的晚自修和午自修進行了練習。但是每天還是要學習新的知識,小朋友的自覺性又不高,所以小部分學生掌握的還是不好。假期回家后好好的再去學習學習,F(xiàn)在我把人教版中關于計算的表格出示如下,不僅讓學生橫、豎的讀背。更要發(fā)現(xiàn)橫豎算式中的規(guī)律。用這些規(guī)律幫學生更好的記憶。提高思維的有序性。算得數(shù)的方法很多瓣手指,想組成……我們一般選擇想組成的方法。與前面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算的又快又準。掌握方法后,那么讀讀、背背,提高速度。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相鄰數(shù),探索三個相鄰數(shù)之間的關系。
2、感受10以內的自然數(shù)列的等差關系。
3、學習與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戲的方法,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的興趣。
4、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數(shù)字卡、紙牌1—10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玩游戲“找鄰居”,理解“鄰居”詞義。
2、認識相鄰數(shù),探索并體驗三個相鄰數(shù)之間的關系。
(1)出示隨意擺放的數(shù)字卡1-10,抽一個數(shù)字問小朋友它的鄰居是誰?為什么?
(2)啟發(fā)孩子用剛才學習的方法找出其他數(shù)的相鄰數(shù)誰和誰?
3、游戲:找鄰居鞏固對相鄰數(shù)的認識。
游戲1:看誰找得快;
游戲2:口頭游戲,看誰說得快;
游戲3: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
4、操作幼兒用書,并完成練習。
(1)引導幼兒填空。
(2)教師:是相鄰數(shù)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請在空白框里寫上數(shù)字使它們成為好朋友。
(3)幼兒互相交流操作結果。
活動反思:
在學習《10以內的相鄰數(shù)》時,我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游戲貫穿到教學當中。并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系,把相鄰數(shù)的概念滲透在其中,從而提高幼兒學習相鄰數(shù)的興趣。
在這個活動中我運用的是直奔主題的方法進行的,如一開始我就出示“相鄰”兩個字,讓孩子通過座位理解“相鄰” 就是左右、旁邊的意思。這個方法還是不錯的,孩子根據(jù)這一特點在后面的操作中都能很快地找出各個數(shù)字的相鄰數(shù)。而且整個過程中孩子都非常感興趣,孩子的學習興趣都比較高。在活動的過程中,請小朋友為數(shù)子卡片找鄰居的這一過程,我是從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讓幼兒在主動探究中掌握“相鄰”的關系。
最后運用“看誰找得快”、“看誰說得快”“我的朋友在哪里”游戲,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探究愿望,更有利于幼兒掌握知識,完成目標。但在讓孩子比較各組相鄰數(shù)的規(guī)律時,由于我操之過急,只是讓孩子觀察一組數(shù)字教師就小結,沒有通過多組數(shù)字引導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中間的數(shù)字比前面的數(shù)多1,比后面的數(shù)少1這一規(guī)律”。還有這節(jié)活動在時間上把握的不好,時間稍長。在今后的活動中需把活動的時間控制在規(guī)定范圍內。
大班教案 篇7
教育目標:
1、學習根據(jù)物體的多種特征進行復合分類。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分類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一套、20只怪物圖片、特征標記、紙?zhí)兹θ舾;幼兒操作材料若?/p>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故事情節(jié)引入活動。
2、數(shù)一數(shù)小怪物的數(shù)量。
二、找出小怪物的特征,為分類做準備。
師:這些小怪物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幼兒回答后,教師出示標記)
三、引導幼兒學習復合分類
1、引導幼兒根據(jù)小怪物的特征進行提問。
師:誰是大王呢?可以根據(jù)小怪物的不同特征提5個問題。
2、根據(jù)特征逐一提出問題,找出怪物大王。
四、幼兒操作,深入復合分類的活動。
1、介紹操作內容,提出操作要求。
師:根據(jù)標記找出王后、禮物、蛋糕、糖果。
2、幼兒進行小組合作操作活動。
3、幼兒介紹小組操作情況,大家檢查操作結果。
五、游戲活動“蹲一蹲”
1、介紹游戲方法。
2、師生游戲。
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發(fā)展多種爬的技能,增強上肢力量。
2、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性和敏捷性。
3、能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感受快樂。
4、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5、感受運動的快樂,愉悅身心。
活動準備
墊子、平衡木4張、障礙物、音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ㄒ唬╅_火車,圍成一個圓圈,激發(fā)孩子活動興趣。
。ǘ⿴熡自趫A圈上跟著音樂做動物模仿操(有節(jié)奏地活動頭部、上肢、腰部、腹背、下肢等)。
二、動作教學和練習教師創(chuàng)設“蜘蛛俠學本領”情景,帶領幼兒進行4個階段的練習。
。ㄒ唬┦窒ブ嘏。
手膝著地像小螞蟻一個跟著一個在地上爬,要求手膝協(xié)調、爬行有序。
(二)手腳伸直在地上進行高肢爬。
要求幼兒在爬行時手腳盡量伸直,膝蓋不著地,圍著圓圈爬兩圈。
。ㄈ┡榔胶饽荆p手用力爬,雙腳并攏并保持平衡(先低后高)。
身體貼緊平衡木,雙腳并攏放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抬頭的同時雙手伸直抓緊平衡木兩側,用力拉平衡木帶動身體向前進這個動作的難點在于幼兒的雙腳要保持平衡,不要掉下。
。ㄋ模┵橘肱佬胁恼系K物下面爬過,再回到隊伍。
要求身體貼地,頭抬起用手交替往前撥,雙腳交替向前蹬行進爬。掌握后讓幼兒以匍匐爬的動作通過障礙物下方的空隙,要求在前基礎上臀部不要抬起,頭側面爬行通過。
三、放松活動:吹氣球師幼模仿氣球,甩動身體上肢和下肢后,模仿吹氣球變大,然后爆炸倒地。
活動反思
關于目標的設計爬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讓幼兒在爬的過程中鍛煉身體并在已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這就需要在活動設計上由易到難,且趣味性強。平衡木的擺放方式和次序能賦予爬行的多樣性,讓幼兒在變換爬行動作和距離的同時實現(xiàn)自身上肢力量和協(xié)調性的提高。
關于材料的選擇平衡木在幼兒園是很常見的,平時孩子也很喜歡在上面走走,但平衡木同時還能起到鍛煉上肢的'目的。例如:幼兒在平衡木上面爬行,就必須保持身體平衡,體驗手臂、手腕的拉力和爆發(fā)力;幼兒在平衡木下方匍匐爬行,就要關注自身身體和頭部,避免撞到平衡木,發(fā)展注意力和身體的柔韌性、協(xié)調性。
關于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熱身環(huán)節(jié):通過有趣的動物模仿操使幼兒的上肢得到充分的活動。
爬行環(huán)節(jié):由易到難,平衡木的不同擺放和不同的爬行動作,逐步提高了幼兒挑戰(zhàn)自我的欲望。
放松環(huán)節(jié):氣球人的設計,意在讓幼兒在愉悅的情境中充分放松身體四肢。
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統(tǒng)計物品,提高計數(shù)能力。
2、認識并掌握條形統(tǒng)計圖的計數(shù)方法,知道用條形圖進行統(tǒng)計更清楚。
3、感受統(tǒng)計給生活帶來的幫助。
活動準備:
1、記錄紙每組兩份,每份4張;記號筆
2、4個櫥子內擺放4種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動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幼兒初次合作,分享統(tǒng)計結果。
1、交代任務,進行記錄。
師:“又到了超市需要進貨的時候,請你們來幫經(jīng)理統(tǒng)計每個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
幼兒分組統(tǒng)計商品并記錄,教師指導。
2、交流分享統(tǒng)計結果。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介紹,你統(tǒng)計的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你們是用什么辦法記下來的?”
小結:你們用了數(shù)字、表格、畫點點的辦法,知道了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有多少?墒遣荒芎芸炜闯瞿姆N商品最多,哪種商品最少。
二、嘗試用條形圖涂色的辦法進行第二次統(tǒng)計,分享新的統(tǒng)計經(jīng)驗。
1、介紹條形統(tǒng)計圖和記錄方法。
師:這也是一個統(tǒng)計圖,叫條形統(tǒng)計圖。有橫坐標和縱坐標,橫坐標下代表統(tǒng)計什么東西,縱坐標上的刻度代表統(tǒng)計的'數(shù)量。如果統(tǒng)計出來蘋果有2個,那么就畫兩個格子。
2、師幼共同完成一份條形統(tǒng)計圖
3、再次統(tǒng)計,分享新的統(tǒng)計經(jīng)驗
師:貨架上有幾種商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
小結:用條形圖統(tǒng)計,能夠很快地知道貨架上哪種東西最多,哪種東西最少。
4、引導幼兒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確定進貨商品。
三、觀看課件,激發(fā)興趣,拓展生活經(jīng)驗
師:在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還會用到統(tǒng)計,能幫助我們解決更多更復雜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還有什么時候會見到統(tǒng)計圖。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3-27
【精選】大班教案07-22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7-20
大班的教案01-10
(精選)大班教案07-30
[精選]大班教案07-30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7-30
大班教案12-24
大班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