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每個孩子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空間關系的認識不斷增長,裝拆物體的能力也不斷提高。設計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操作、實踐、交流,逐步獲得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有關空間關系的經驗,提高動手能力。
目標:
1.在拆筆、裝筆、換筆芯的過程中探究材料之間的關系,獲得有關空間關系的經驗。
2.在拆拆裝裝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準備:
1.拆裝難易程度不同、配件不同的三種筆及與之相匹配的.筆芯若干。
2.教師演示用的水筆和圓珠筆。
過程:
一、給水筆換筆芯
1.這些水筆的筆芯已經用完了,請你們給水筆換上新筆芯。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如何把筆拆開,詢問個別幼兒采用某種方法的理由。
3.引導幼兒演示并講述自己的裝拆過程,說出理由。
師:你是怎么打開的?
幼:我發(fā)現(xiàn)筆頭一圈一圈的,我轉啊轉就轉開來了。
幼:我想從筆蓋的地方拆開,可是很緊,打不開。后來,我再從筆頭開始旋,結果打開了。
(水筆的結構比較簡單,大部分孩子能很快發(fā)現(xiàn)筆頭處的螺旋線并旋開,換上筆芯。有四五個孩子先從筆蓋處嘗試,但筆蓋比較緊,無法打開。教師就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充分探索,這一方面有助于孩子積累有關空間關系的經驗,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增強探索欲望。)
二、給圓珠筆換筆芯
1.出示一支圓珠筆,引導幼兒觀察圓珠筆的筆頭會伸縮的特點。
2.幼兒換筆芯,教師重點觀察幼兒如何選擇筆芯,在裝筆過程中會碰到什么困難,等等。
3.師幼共同探討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師:你遇到了什么困難?
幼:我把筆拆開了,零件太多,裝不好了。
幼:我換好了筆芯,但筆頭不會伸縮。
幼:我的圓珠筆筆頭看不見了。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拆開了的圓珠筆有些什么(引導幼兒認識彈簧、筆芯套等,為接下來的討論作準備)。
4.鼓勵幼兒帶著問題再拆一支圓珠筆,重點觀察、探究各個部件是怎樣裝配在一起的。
5.集體討論如何解決裝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師:你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嗎?誰能幫助我們解決剛才碰到的困難?
幼:我發(fā)現(xiàn)“小帽子”要裝在“大帽子”里面。
幼:筆頭不會伸縮,可能是忘了裝彈簧。
幼:剛才我選錯了筆芯,所以筆頭看不見了。
6.幼兒再次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圓珠筆內部結構比水筆稍復雜,里面有彈簧、大小不同的兩個筆芯套,外部有筆頭、筆蓋,教師還為幼兒提供了不同的筆芯,讓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幼兒帶著問題再拆一支圓珠筆。拆裝的過程就是主動探索空間關系、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分層操作
1.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嘗試給更復雜的筆換筆芯,沒有成功的幼兒繼續(xù)努力完成任務。
2.幼兒再次操作。
3.鼓勵沒有成功的幼兒說說自己的困難,并請同伴幫助解決。
。ㄓ變簞邮帜芰徒鉀Q問題能力存在明顯的差異。教師提供配件較復雜的筆,鼓勵成功的幼兒繼續(xù)探索,未獲成功的幼兒可請教同伴和教師,繼續(xù)完成任務,這種做法充分考慮到了幼兒的個體差異,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延伸活動:
請嘗試給更復雜的筆換筆芯的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或遇到的問題,鼓勵幼兒把問題帶到科學角去探索。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樂于參加數(shù)數(shù)活動,體驗有序數(shù)數(shù)的樂趣。
2、在配對游戲中復習鞏固5以內的加法。
活動準備
1、教師操作板
2、水果蔬菜的卡片
3、蔬果、蔬菜的圖片若干
4、人手一個小盤子。
5、視頻轉換儀。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引導幼兒展開討論。
1、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很多的水果都成熟了。看,都有哪些水果呢?
二、出示操作板,引導幼兒進行數(shù)數(shù)活動。
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這里一共有多少水果呢?。引導幼兒從小紅旗開始,進行不同要求的數(shù)數(shù)活動。
1、數(shù)數(shù)一行有幾個水果?
2、數(shù)數(shù)一列有幾個水果?
3、一共有多少水果?
4、行列順數(shù)
5、行列倒數(shù)
6、現(xiàn)在我要考考小朋友:第一排第六個水果是什么水果?第二列第五個水果是什么水果?第五排倒數(shù)第一個水果是什么?
三、出示蔬菜操作板,幼兒自由出題,做題目。
小朋友,這個游戲好玩嗎?蔬菜娃娃看見水果寶寶玩的那么開心,也想來參加游戲,我們一起拍拍手歡迎他們好嗎?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這一次,我請小朋友們出題目,找到每個蔬菜娃娃的位置。
集體采用比賽的形式,將幼兒分成紅隊和綠隊。請陸老師做裁判,給贏的'那一隊貼上一個五角星。最后集體數(shù)一數(shù)五角星的個數(shù)。
四、幼兒玩配菜游戲:
1、幼兒討論自己準備配什么菜
這么多的水果和蔬菜可以怎么吃呢?如果請你做小廚師,用2種水果或2種蔬菜,你能做出好吃的東西嗎?
2、教師講解1-2個菜的配法。
3、請幼兒說說:你想做水果拼盤還是炒菜?那你準備用哪兩種蔬菜做什么菜呢?那想用哪兩種水果做拼盤?
4、幼兒集體操作,教師講解操作要求。
每個孩子用兩種原料來配一個菜或者是水果拼盤。要求總假不超過5塊錢。請小朋友注意色彩和味道的搭配,做一個既好看又美味的菜。
請幼兒自由到操作板上去取原料,取好后放在自己的小盤子里,將兩個菜上面的價格加一加,然后坐回到座位上,說說自己的菜打算怎么做。
4、集體檢查幼兒操作。
請幼兒按自己做的菜的價格將盤子放到相映價格數(shù)字的桌子上。再集體檢查。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常見的蔬菜、水果。
2、培養(yǎng)幼兒喜歡參與集體活動,體驗一起活動的興趣。
3、認識色彩。
4、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xié)調性。
5、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yǎng)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在活動區(qū)開設蔬菜、水果超市,擺放幼兒搜集的各色蔬菜、水果。
2、蔬菜、水果實物,圖片每人一份。
3、蔬菜、水果掛圖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小朋友你吃過什么蔬菜?什么水果?引出課題《蔬菜水果多又多》。
二、基本部分:
1、認識多種蔬菜、水果 .
教師帶領幼兒到活動區(qū),認識開設的蔬菜、水果超市。
問幼兒:這是什么蔬菜?什么水果?吃起來有什么味道?有什么感覺?;(讓幼兒展開想象,進行思考)2、做游戲:小紅帽購物(背景音樂《小紅帽》)教師扮演小紅帽要去市場買蔬菜、水果,幼兒扮演各種蔬菜、水果(手拿蔬菜、水果圖片)坐在椅子上,當小紅帽走到幼兒跟前,幼兒應說出蔬菜、水果的名稱,小紅帽走過去買(請幼兒跟在老師的后面)直到小紅帽買了太多食物,音樂停止,袋子破了,嘭,教師和跟在后面的幼兒迅速搶位子,沒有位子的人當小紅帽,游戲繼續(xù)進行(幼兒可交換蔬菜、水果卡片)。 3、連線: 請幼兒打開課本,讓幼兒觀察課本畫面,問幼兒:畫面上有什么蔬菜、水果?那些是紅色蔬菜、水果?畫面上還有什么動物?(小豬)小豬喜歡吃紅色的.蔬菜、水果,小朋友快幫小豬把它喜歡的紅色蔬菜、水果用線與背簍連起來。幼兒連線教師指導。
三、結束部分:表揚幼兒喜歡參與集體活動,認識了許多蔬菜水果。
反思:
我知道以后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上來。讓孩子大膽的說話,尤其是在眾人面前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備教案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把活動準備的更加細致,更加的貼近孩子。設計問題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這次課的失敗,要深深牢記,在以后的活動中,不能輕率,做每一見事情都要認認真真、都要用全心。
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在一次《海底世界》的活動中孩子們收集了許多的關于海底的資料圖片,還有許多的珊瑚礁、海螺、海帶、貝殼等。其中,一個漂亮的海螺殼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海邊就能拾到它,是海水把它推到沙灘上的……”。孩子們對大海產生了興趣,去看過大海的小朋友比較興奮,而部分沒有看見過大海的小朋友卻沉默寡言!袄蠋煟裁词谴蠛Q?”孩子對大海產生了好奇心。為了讓幼兒的認知能力、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得到更廣闊的發(fā)展,于是設計了活動單刷板畫《海中航行》,通過DIY藝術創(chuàng)作方法的學習,能更有效地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表現(xiàn)技能。
活動目標:
1.愉快地參與活動,感受自己動手操作、在玩中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喜悅之情。
2.掌握單刷板畫創(chuàng)作基本技法,能用手指畫出不同波形。
3.能自由想像,大膽地和同伴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塑膠板、畫紙、粉彩紙、漿糊、竹簽、顏料、錄有海浪濤聲的磁帶,錄音機、海浪的影碟、各種顏色的三角形彩色紙。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大海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出示漂亮的小海螺殼:“小朋友,你們知道小海螺生活在哪里?”
1.討論:大海:讓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經驗自由發(fā)揮,回憶想像海水的顏色、味道,說一說海面上有什么?海底下有什么?
2.觀看影碟《美麗的浪花》使幼兒了解大海有漲潮、落潮并感受海面的變化――認識波浪線。
二、通過顏料調色游戲,學習單刷板畫技法
(1)游戲:(小小指頭穿花衣)
A.引導幼兒用手指沾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并在塑膠板上記錄下所選擇的顏色。小指頭穿好衣服后比一比,看看誰穿的衣服最漂亮,說說自己的小手指都穿了什么顏色的衣服。
B.老師提出問題:“如果將所有顏料和在一起會變成什么顏色?”“大家試試看,我們用漿糊將它們和在一起”。教師示范加上漿糊和顏料一起在塑膠板上混合調勻!拔覀儊碛梦鍌指頭,大把的抓漿糊到塑膠板上,用兩只手來調和顏色,將顏料混在一起!(調入漿糊是單刷板畫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使染料敷在紙上不流淌,且凝固,干燥較快。大把的抓漿糊手里滑滑的感覺很好玩,支持鼓勵個別膽小不敢下手的`幼兒大膽操作)。調和后讓幼兒觀察并說出變成了什么顏色。(黑藍色)引導幼兒說出大海的顏色。
C.練習繪畫海浪。
播放海浪聲音,感受海浪的聲音。聯(lián)想海浪,用手指頭在混合好顏料的塑膠板上繪出海浪的波形,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畫出大或小的波浪線,然后擦手。
D.將彩紙覆蓋于塑膠板上,用力均勻施壓。然后將彩紙揭起。放在一旁晾好,待干。
3.運用彩紙拼擺小船。
出示各種顏色的三角形彩色紙,讓幼兒自由選擇各種顏色彩色紙在桌上拼圖“拼一艘你喜歡的、漂亮的、與別人不一樣的小船”。
三、作品評析
(1)引導幼兒發(fā)揮想像:你坐在小船上,會去哪里?你的小船上還有誰?你們去干什么?等等。
(2)分別請小朋友將自己的畫展示給同伴看、并講一講自己的畫,引導幼兒發(fā)揮想像,給自己作品起名字:《小小船》、《汪洋中的小船》、《小搖船》、《泰坦尼克號》等等。幼兒作品名稱可重復、靈活運用。(活動之前教師沒有規(guī)定作品的名稱,本活動名稱取材于幼兒作品名稱)活動延伸:《各種各樣的船》收集各種船的資料,認識船只的種類。
自我評析:
本次活動的內容產生于幼兒對大海的好奇心,通過本次活動,豐富了幼兒對大海的感性認識,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望。活動過程使孩子們通過“玩”輕松地完成了作品。老師設計了與孩子之間的交流講述很重要,在作品完成后,幼兒通過想像運用語言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達出來是兒童畫的靈魂,這樣,教師才能真正走進兒童的世界。
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在當今物質條件優(yōu)越的時代,孩子們感受著來自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寵愛,成為了"家中的寶",多數(shù)幼兒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的眾人為我的心理傾向。具體表現(xiàn)為:習慣接受別人的關心愛護,而不知道積極主動地用愛心去對待別人,甚至驕橫跋扈。本次活動以身邊熟悉的"愛的故事"為支點,截取生活中常見的愛的不同表達方式,加深孩子對愛的理解,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快樂生活離不開別人的幫助,我們都要擁有一顆愛心。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分享愛的故事,并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最感激的人和事。
2、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初步懂得人人都應有一顆愛心。
3、體驗關愛他人的快樂。
活動重點:
分享愛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活動難點:
感受、理解愛的不同方式。
活動準備:
1、愛心卡片,音樂《讓愛傳出去》。
2、公益廣告"關愛他人";PPT課件。
3、心愿卡、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愛心卡",導入活動。
"這是什么?"(打開愛心卡,認讀"愛"字)"什么是愛?猜猜華老師為什么要送愛心卡給你們?"--愛就是喜歡。
2、感受、理解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剛才小朋友講了很多的愛,我這里還有一些愛心照片,我們來看看里面都有哪些愛?"阿姨這個手勢表示什么意思?(愛),模仿手語。
。ㄖ鹨挥^看愛心照片),這里的愛心表示什么意思?
(1)婚禮現(xiàn)場的愛心氣球---------愛是相親相愛。
。2)給災區(qū)愛心捐款、愛心車隊------愛是互相幫助。
。3)點燃蠟燭許愿------------愛是一種祝福。
。4)醫(yī)院里的愛心氣球----------愛是關愛生命。
(5)愛心書屋--------------愛是一起分享。
(6)奧運火炬愛心傳遞----------愛是傳遞。
。7)愛心小屋無償獻血----------愛是奉獻。
。浩鋵,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能看到愛,每一顆愛心里面都藏著一個愛的故事。
3、觀看公益廣告"關愛他人",分享生活中的愛心故事。
"在下面這段愛心廣告中也藏了許多愛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吧!"提問:你在廣告中看到了哪些愛心故事?(幼兒自由交流討論)(1)小朋友踢足球,差點砸到嬰兒車里的寶寶,大哥哥及時用頭頂起了球。
。2)叔叔手里的書太多,快要滑下來時,大哥哥幫忙扶了一把。
(3)老爺爺騎著裝滿東西的山輪車,爬不上橋,大哥哥在后面推了一把。
。4)看見倒在地上的.自行車,馬上把車扶起來。
。5)姐姐的羽毛球掛到了樹枝上,大哥哥幫忙拿下來。
。6)大姐姐把可樂罐撿起來扔進垃圾箱。
。荷钪杏羞@么多人給了我們愛和幫助,我們應該從心里感謝他們。我們也要有一顆愛心。
4、體驗愛帶來的快樂。
。1)討論:有誰幫助過你?幫助你什么事?想對他說些什么?請你大聲的說出來,我想他們會聽到的。
。2)除了用語言來表示感謝,還可以用什么方式來表達?
(3)剛才大家在感謝別人的時候,心情怎么樣?
。涸瓉肀粍e人幫助是件開心的事,感謝別人同樣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4)記錄愛的故事。
"華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愛心卡,你們可以把最想感謝的人畫下來,還可以畫一畫你們之間愛的故事,感謝的話不會寫可以請客人老師幫忙,畫完后可以送出你的愛心卡。"活動延伸:
1、送愛心卡,共同分享愛的故事,體驗愛的快樂。
2、小小發(fā)布會--愛的故事。利用晨間談話十分鐘,講講愛的故事。
3、家園配合。請家長和孩子講要感謝的人或事;關注身邊發(fā)生、媒體報道的愛的故事;帶孩子一起用行動對周圍的人或事表示感謝。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課件
大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匍匐爬行的方法。
2、嘗試選用不同的爬法進行鉆爬運動。
3、體驗用身體造型參與運動的快樂。
4、學會與同伴協(xié)商合作游戲。
5、商討游戲規(guī)則,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教學準備:
1、幼兒已學習手腳爬、手膝爬、匍匐爬的技能。
2、背景音樂,螞蟻頭飾一只。
3、搭建高低不同的洞。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隨音樂做熱身運動(獅子爬蝸牛走小兔跳)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螞蟻頭飾引發(fā)幼兒興趣,啟發(fā)幼兒用身體擺出不同造型的洞。
師:我是蟻王!
師:那你們是誰?
幼:我們是小螞蟻。
師:你們住在什么地方?
幼:住在洞面。
師:蟻洞是什么樣的?用身體做蟻洞的樣子!
2、教師對幼兒的身體造型巡回觀察,與幼兒共同討論。
參觀參觀小螞蟻做成的蟻洞,看誰做的最好。
3、引導幼兒用不同方法鉆一鉆這些有趣的洞。
這個洞的造型很有趣,請個小螞蟻來爬一爬,看他能不能爬過這個洞呢?(請幾個幼兒爬洞,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爬過這個洞)
師:小螞蟻們是用什么方法爬過這個洞的?
幼:手腳一起放在地上爬的'、身子貼在地上爬的、腳跪在地上爬的。
師:你覺得哪種爬的方法好?為什么?(自由回答)
4、教師小結
小螞蟻們搭的洞有高有低,高洞可以用手腳爬、中洞可以用手腳膝地爬、低洞可以用匍匐爬。
操場上邊有很多不同洞,現(xiàn)在我要請小螞蟻們用剛才我說的方法去鉆這些洞,可要小心了,不要把洞給弄垮了(幼兒自由鉆不同的洞)
幼:好。
5、游戲“螞蟻寶寶鉆洞”的規(guī)則和要求。
小螞蟻們已經掌握了鉆洞的本領,現(xiàn)在我有一個闖關的任務要交給你們,你們有信心嗎?
幼:有。
規(guī)則:游戲共四關(闖高洞、闖中洞、闖低洞、闖混合洞)小螞蟻們從排頭開始依次鉆爬蟻洞,如果哪些小螞蟻不能闖關成功的,就不能進入下一關了。
師:第一關先闖高洞,用什么方法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
幼:跪著過去,手先伸過去再爬。
師:第二關先闖中洞,用什么方法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
幼:腳跪在地上爬。
師:第三關先闖低洞,用什么方法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
幼:腳和手著地爬。
師:第四關是混合洞,用什么方法請你注意身體的動作。
幼:跪著過去,手先伸過去再爬,腳和手著地爬。
師:鼓勵闖關成功的螞蟻。
師:闖關沒成功的螞蟻再試一試(失敗螞蟻再次嘗試)。
放松活動:
小螞蟻們真能干,教師帶領幼兒走直線、曲線做放松運動,回教室休息。
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主要在于幼兒探索不同形式鉆洞的方法,幼兒熟練的掌握手腳爬、手腳膝地爬、匍匐爬的技能,重點在于讓孩子掌握匍匐爬的方法。活動中,幼兒對于活動的難點沒有很好的掌握,很多孩子都不會匍匐爬的這個方法,對孩子體能方面的培養(yǎng)是不均衡的。
提高措施:
1、平時應該多進行此類活動,鍛煉孩子爬的能力。交給孩子一些爬的正確方法,讓孩子對爬感有趣。
2、加強和家長的溝通,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體育活動,對幼兒進行各個方面體能培養(yǎng)均衡發(fā)展。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詞,學習音樂游戲“逛公園”。
2.在反復游戲中學會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3.積極參與音樂游戲,體驗集體音樂游戲的樂趣。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圖譜、音樂、鈴鼓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律動引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1.老師帶領幼兒一起聽樂曲《幸福拍手歌》邊律動。嘗試在樂曲的強拍上拍手。
2.師:你們覺得什么是幸福的事呀?(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大膽表達)
3.小結:是呀,生活中有許多讓人覺得幸福的事,尤其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師:瞧!就有這么一家他們去逛公園了,可真開心!
二、初步熟悉歌曲
1.教師范唱前3段音樂,并在強拍處出示圖片。(唱出角色)
2.師幼根據(jù)圖譜一同唱。
師:歌曲里哪些人來逛公園啦?歌曲里他們逛公園的順序是怎樣的?(爸爸、媽媽、小弟)
3.教師范唱,幼兒嘗試在強拍上拍手跟唱。
師:他們是在音樂的什么時候出來逛公園的?(強拍上出來的)我們在他們出來時拍一下手表示。(注意引導幼兒弱起后唱重音)
4.師幼合唱并拍準強拍。
師:這一次我們看誰能最快聽出強拍,提醒我們誰來了?
5.出示小貓,范唱第四段。
師:喵!看看誰來了?(小貓)小貓也想去,他們帶它去了嗎?聽一聽。(教師范唱)小結:原來小貓不抓老鼠他們不帶它去(完整歌唱)小結:他們一家玩的真開心呀!我們也去“逛公園”吧!
三、游戲《逛公園》
1.第一次嘗試游戲,探索在音樂的第一強拍“帶人”的規(guī)則。
師:我先來當爸爸,我要邀請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園啦!
游戲前我有個要求,在爸爸出來時你們用拍手信號提醒我一下,在爸爸帶媽媽時也要提示一下,媽媽帶小弟時也要提示一下!被邀請到的小朋友就跟著后面走,別忘了哦!
(配班老師分段彈琴,幼兒邊跟唱歌曲,邊用第一強拍拍手的方式參與游戲,初步了解游戲規(guī)則。)
2.幼兒角色表演。
3.請幼兒圍成圓圈逆時針有節(jié)奏地走,連貫的游戲一遍。
師:圍公園的小朋友逆時針走,爸爸、媽媽是反方向走,游戲開始了。
4.加入“貓捉老鼠”的環(huán)節(jié),組織幼兒進行游戲。
師:他們有沒有帶小貓去逛公園呢?用同樣的方法我們來找個小朋友做小貓,但是小貓只需站在原地,其他小朋友用手指指著“小貓”邊唱邊表演。
唱完后,“小貓”心里也想去逛公園,現(xiàn)在就去抓老鼠!“喵——”說完馬上去捉老鼠(在場的人)。被捉住的就是“老鼠”,已跑上位坐下的幼兒就不能捉了,逃跑時請注意安全。
。ㄓ螒蛉舾纱危⿴煟合氩幌朐賮硪槐榘。口s緊把公園圍起來吧!
太開心了,逛累了,我們一起休息一會兒吧!
四、結束部分:
師:我們玩得可真快樂啊,好,現(xiàn)在回家嘍。ɑ顒咏Y束)反思:《逛公園》是一首愉快而又帶些詼諧有趣的歌曲,節(jié)奏明快,根據(jù)活動目標主要是讓幼兒注意弱起拍唱,并能拍準重拍,能在重拍處及時帶人。在活動中不僅要學唱歌曲還要按照規(guī)則游戲,還要注意圓圈的順逆時針走,對于大班上學期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掌握的知識點還是蠻多的'。
這個律動的加入可能會延長課堂時間,如果加入律動,可改為邊唱邊走,拍準強拍,也可作為課前準備。
教師第一次范唱可改為清唱,讓幼兒聽清楚歌詞。
鋼琴伴奏聲音一定要低一些。
在游戲中教師一定要清楚強調“帶人”的規(guī)則——在第一強拍處。
角色表演唱這部分可放在前面學唱歌曲時,放在后面會影響幼兒游戲的投入。
游戲處應注意對幼兒情緒的收放自如,對于貓抓住了老鼠也應給寫獎勵(貼花紙)。當貓捉老鼠時教師應關注好“爸爸、媽媽、小弟”,從而不至于讓他們感到冷場。
【活動反思】
《逛公園》是一首愉快而又帶些詼諧有趣的歌曲,節(jié)奏明快,根據(jù)活動目標主要是讓幼兒注意弱起拍唱,并能拍準重拍,能在重拍處及時帶人。在活動中不僅要學唱歌曲還要按照規(guī)則游戲,還要注意圓圈的順逆時針走,對于大班上學期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掌握的知識點還是蠻多的。
這個律動的加入可能會延長課堂時間,如果加入律動,可改為邊唱邊走,拍準強拍,也可作為課前準備。
教師第一次范唱可改為清唱,讓幼兒聽清楚歌詞。
鋼琴伴奏聲音一定要低一些。
在游戲中教師一定要清楚強調“帶人”的規(guī)則——在第一強拍處。
角色表演唱這部分可放在前面學唱歌曲時,放在后面會影響幼兒游戲的投入。
游戲處應注意對幼兒情緒的收放自如,對于貓抓住了老鼠也應給寫獎勵(貼花紙)。當貓捉老鼠時教師應關注好“爸爸、媽媽、小弟”,從而不至于讓他們感到冷場。
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樂意觀察圖片,傾聽故事,感知同伴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道理。
2.理解故事內容,能夠根據(jù)故事提供的情節(jié)線索,進行大膽想象與續(xù)編。
3.能夠按照各種動物的特點續(xù)編故事情節(jié),并用比較連貫、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背景圖一張,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故事。
師出示貓醫(yī)生圖片,問:小朋友們,這是誰?貓醫(yī)生要去做什么呢?
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并出示各種動物圖片,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說誰來幫助貓醫(yī)生過河?它會怎樣幫助貓醫(yī)生過河呢?
師幫助幼兒進行梳理、歸納與提升。(小動物幫忙過河:1.自身特點;2.借助工具。)
二.根據(jù)故事提供的情節(jié)線索,續(xù)編故事。
1.想一想,小動物們會想什么辦法來幫助貓醫(yī)生過河,它們會怎么說,怎么做?
(引導幼兒根據(jù)各種動物的特點進行故事續(xù)編,并大膽講述。)
請幼兒根據(jù)選擇的小動物來分組觀察圖片并續(xù)編故事。
鼓勵幼兒根據(jù)圖片上的線索進行合理的分析,講出不同的故事內容。
(誰來幫助貓醫(yī)生過河?它是怎樣幫助貓醫(yī)生的。)
請個別幼兒講述:教師請各組幼兒代表分別完整地續(xù)編故事。
(教師請幼兒認真傾聽故事,并對幼兒的續(xù)編故事進行適當?shù)脑u價。)
提升故事,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剛才貓醫(yī)生碰到了困難,你們替小動物們想了很多辦法幫助貓醫(yī)生過河,你們真熱心。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當看見別人遇到了困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反思】
經過第一輪執(zhí)教、研討與自我反思,在朱老師及其他同事們的幫助下,讓我對大班語言續(xù)編故事活動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并意識到了自己在活動設計與執(zhí)教過程中的不足之處。經過自我反思與斟酌,我在原教案上進行了適當調整與修改(增加教師幫助幼兒梳理、歸納與提升的環(huán)節(jié)),并進行了第二次的執(zhí)教活動。
原以為自己教案設計合理,環(huán)節(jié)層次清晰,但在執(zhí)教過程中發(fā)現(xiàn):整個活動下來,我還是沒能很好地激發(fā)幼兒完整續(xù)編故事的欲望,幼兒依然停留在簡單幫助小動物們想辦法或者簡略地表達自己所喜歡的動物是怎樣幫助貓醫(yī)生過河的想法。且幼兒在本次活動中的活動興趣點似乎隨著活動時間的持續(xù)增長而逐漸下滑。
針對以上執(zhí)教過程中我覺察到的幼兒活動現(xiàn)象,經過自我反思,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對文本故事的處理存在問題。在活動一開始我把故事梗概已基本講完,導致幼兒在接下來的續(xù)編故事環(huán)節(jié)中,除了替小動物們想辦法幫助貓醫(yī)生過河,其余沒有太多內容可以講述,以致幼兒無法很好地完整地續(xù)編故事。其次,在給幼兒提供圖片支架,幫助幼兒梳理、歸納與提升的環(huán)節(jié)中,我的支架并沒有給幼兒帶來實質性的用處,沒有很好地幫助幼兒完成續(xù)編故事的'小任務。再次,在執(zhí)教過程中,我覺得對幼兒活動的指導語言缺乏引導性,并沒有清楚地指導幼兒了解教師真正教學活動設計的意圖。比如當我出示圖片支架引導幼兒如何完整地續(xù)編故事,需要做到哪幾點要求時,幼兒并未真正理解并按照要求去完整地續(xù)編故事。
根據(jù)上述執(zhí)教過程分析與執(zhí)教活動反思,我覺得我需要對我的教案繼續(xù)進行調整與修改。首先,需對故事文本進行處理。把單一、完整的故事內容講述調整為開放式的故事內容提問與理解,從而增加幼兒活動的參與性與積極性。其次,在給幼兒提供支架進行續(xù)編故事的環(huán)節(jié)上需做調整。讓幼兒先集體分組討論講述再個別幼兒代表講述的固定模式調整為讓幼兒先進行個別講述再進行自由選擇分組集體討論講述最后再請幼兒代表講述的自由模式,可能幼兒分組討論續(xù)編故事的環(huán)節(jié)更有實效性。再次,在對幼兒的指導語言中,還需加強學習,盡量在活動中注意教師語言的技能技巧與方法,從而達到幫助、指導幼兒更好活動的目的。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3-27
大班的教案01-10
(精選)大班教案07-30
大班教案01-19
大班教案01-18
大班教案02-09
大班教案02-09
大班教案02-09
大班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