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語文教案7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我的發(fā)現(xiàn)
1、指名學生說說書上畫的事物,最好能用怎么樣的什么進行說話。
如:一把打開的手扇
2、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進行說話練習:如:燕子的尾巴就像一把打開的剪刀。把比喻句說具體。
4、拓展訓練: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也可以用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
日積月累
(一)讀讀認認
1、自由讀
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指名讀
并及時糾音。
3、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用熟字教學法進行識記生字。
5、選擇詞語進行說話練習。
(二)讀讀背背
描寫春天、贊美春天的名言警句很多很多,因為我們知道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
出示:指名讀,作到有聲有色、瑯瑯上口。
讀著讀著,你都讀懂了哪一句,說給大伙兒聽聽。
背誦
(三)我會說
這樣的題目應該會做吧,不過知道一個答案沒什么了不起的,知道的越多越好。
學生自由練習
交流各種各樣的答案。
拓展練習。
語文教案 篇2
單元整體感知:
本單元以“我的快樂生活”為主題,編排了《自己去吧》、《好奇的孩子》、《我和我的小伙伴》、《小黃鶯唱歌》,以及一個綜合學習和一個口語交際《我小的時候》。課文素材大部分來源于一個個生動而有趣的小故事,從不同角度啟迪孩子們養(yǎng)成美好的精神品質(zhì),這需要在成長過程中一點一滴的去培養(yǎng):小猴、小鴨、小鷹學本領(lǐng)的經(jīng)歷告訴孩子們從小要學會自強自立;小木船和小禾苗得救靠的是小水滴們的團結(jié)合作、齊心協(xié)力;小黃鶯的成功得益于它能夠克服自卑與膽怯,變得勤奮又自信;愛迪生的成才源于他幼年時期就有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認字:正確認讀四十九個生字。
2、寫字:正確書寫田字格里的二十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書寫工整、漂亮。認識新偏旁“土字兒旁”。
3、閱讀: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ǘ┻^程與方法
1、學生對讀書感興趣,在讀中體味文章所含主旨,聯(lián)系生活理解課文,用自己的話表達課文內(nèi)容。
2、在口語交際時能用普通話說一段連貫完整的話,愿意與人進行口語交際。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熱愛語文學習的情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孩子自強、自立、自信、積極探索和互助友愛的精神品質(zhì),感受生活的有趣和快樂。
課時設(shè)置:
21《自己去吧》……………………………………………………2課時
22《好奇的孩子》…………………………………………………2課時
23《我和我的小伙伴》……………………………………………2課時
24《小黃鶯唱歌》…………………………………………………2課時
口語交際:《我小的時候》……………………… ……………1-2課時
綜合學習五…………………………………………………………1-2課時
本單元共用去12課時,還剩余5課時用于擴展閱讀,或做書寫練習等。
讓孩子們在自由學習的空間翱翔
語文訓練是教師的“訓”和學生的“練”相統(tǒng)一的過程。這個過程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更離不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課堂上還給孩子一片自由學習的空間,以他們?yōu)橹黧w,教師輔之以導,才能將語文訓練落到實處,才能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在《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學中,筆者將如何讓學生輕松、快樂地掌握語文知識作為教學設(shè)計的思想,并在實際教學中貫穿始終,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利用插圖,展現(xiàn)情境
兒童天生喜愛色彩鮮艷、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diào)動兒童積極性的契機。教學導入時,教者向孩子們展現(xiàn)了一幅北大荒的秋景圖,孩子們在插圖中發(fā)現(xiàn):高粱那么紅,河水那么清,那么北大荒的秋天還會有哪些景物呢?他們主動到課文中去找答案。此后,教者還展現(xiàn)了一碧如洗的天空、五彩斑斕的流云、成片大豆、火紅榛樹的畫面,莊稼那欣欣向榮的樣子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他們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屏幕,有的孩子甚至學起了流云飄動、小魚游水的動作。教者便適時引導,孩子們輕松地理解了“五彩斑斕、清澈見底、挺拔”的意思,還知道了北大荒秋天的美麗。
二、以讀為本,培養(yǎng)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能力,是低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
1.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教者設(shè)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范讀、抽讀、賽讀、互讀。變化多端的朗讀必須被合理地運用,才能為教學服務(wù),否則將成為花哨的形式主義。為了尋找北大荒秋天的美麗,教者請孩子們自己小聲讀。為了體會小魚、高粱和大豆以及人們的不同情緒,教者先請他們自讀體會,再抽讀,自評、他評后,又同桌互讀,教者適時示范朗讀,最后匯報齊讀。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或同桌相互讀,或師生對讀,還進行了男女生賽讀?鬃又鲝垺皩W而思”,就是一邊讀一邊想,每一次“讀”教者都有不同的'目的,多形式的讀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工具,使其積極主動地去思索: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兒?
2.孩子是不會安分地待在“讀”的天地里,在讀懂、讀好后,教者為他們提供了講一講、演一演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去說、去演。孩子們更加活躍了,扮演起各種植物或小動物來有模有樣,展現(xiàn)了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還有的孩子加入自己的想象,把課文讀得更生動、更有趣。讓孩子自我表現(xiàn)后,出示課后練習四,以練一練結(jié)束課文內(nèi)容。孩子在講、演、練的活動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鞏固了基礎(chǔ)知識,更展現(xiàn)了自己的才能,使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三、想象作業(yè),鞏固知識
學完課文以后,讓同學們想象北大荒的秋天還有哪些景物,并動手畫一畫,可以畫天空,可以畫小河,可以畫原野,也可以畫茫茫的草甸子等等。這樣,既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了想象能力,又進一步鞏固了課文的內(nèi)容,何樂而不為呢?
四、深化主題,拓展思維
通過北大荒以前的荒蕪和現(xiàn)在的美麗對比,孩子們理解了人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教者啟發(fā):為了北大荒永遠美麗,為了自己的家鄉(xiāng)永遠美麗,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再請孩子談收集到的自己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談自己如何把家鄉(xiāng)打扮得更加美麗?將課堂上所學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
《新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痹谌嫣岣邔W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要尊重孩子,在教學中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才能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教學要求
1.寫田字格里的四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
2.正確認讀十三個生字。
3.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自強自立、勇于實踐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猴、小鴨、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分別學會了摘果子、游泳和飛翔。文章篇幅短小,但含義深刻。
小猴、小鴨、小鷹的媽媽為什么要讓他們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lǐng),他們是怎么學會的,是課文理解的難點。
一、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習之前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你自己會做哪些事情?是怎么學會的?
二、感情朗讀,由扶到放,理解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在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chǔ)上,通過指導有感情的朗讀以及相關(guān)的討論理解課文內(nèi)容。
全班共同學習第一段,說說小猴和媽媽的話分別用什么樣的語氣去讀。“媽媽,我要吃果子”——對媽媽的依賴、請求;“樹上多著呢,自己去摘吧”——突出“自己”,表現(xiàn)媽媽的鼓勵及對孩子的嚴格要求。
“這樣,小猴學會了爬樹!庇懻撔『锸窃鯓訉W會爬樹的,理解自己親自去做的必要性。
小組同學用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說一說:每句話應該怎樣讀?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三、課本劇表演,深化課文內(nèi)容
以小組為單位,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演一演。教師也要參與孩子們的表演,如飾演文中的媽媽。甚至可以改編文中的媽媽形象,扮成一位什么事都不讓孩子做、一切事情都包辦代替的媽媽,讓孩子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四、識記書寫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2.生字書寫。在學生自己練習的基礎(chǔ)上,交流寫字的體會,教師相機指導。
3.生字的鞏固復習!拔易鰟幼髂銇聿隆!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閱讀文本,通過辜鴻銘之“怪”行為,了解其性格特點。
2.通過了解辜鴻銘,探討辜鴻銘的文化人格。
3.學習辜鴻銘的愛國情操。
二、【教學重點、難點】
探討辜鴻銘的文化人格。
【教學方法】講授、討論、合作
【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流程】:
1.教師導入:
一些名人,往往以其耀眼的光芒而使我們難以接近;神化、圣化,往往使我們仰視難及。幸好,胡適先生用白描的手法,略帶幽默的筆法,或聞他言,或由自敘,把中國名人史上一位獨具魅力的人物給真實地再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他就是——辜鴻銘。
2.作者介紹。(見PPT)
3.問題研討:
。1)文章通過那些小事情,表現(xiàn)了辜鴻銘之“怪”?這些“怪”行為可以看出他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各小組交流答案,匯報成果)
【參考解答】:狷介耿直 抗拒時俗 率直真誠
。2)可以這么說,在辜鴻銘的這些性格特點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所特有的,但為何用種種“怪”行來加以表現(xiàn)了?這里就涉及到文化與人格的問題了!
【補充材料】榮格說:一切文化都會沉淀為人格。余秋雨在《重巒疊嶂的家園》中這樣寫道: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這樣的重巒疊嶂—
第一重,慷慨英雄性的文化人格;
第二重,游戲反叛性的文化人格;
第三重,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
、俟鉴欍憣儆谀欠N文化人格呢?——游戲反叛性的文化人格。
、谡埥Y(jié)合三則材料,談?wù)劰鉴欍懙倪@種文化人格。(各小組討論,選代表發(fā)言,其他小組質(zhì)疑或補充)
【參考解答】:辜鴻銘狂放的姿態(tài),是他帶淚的表演,是以狂放來保護強烈的自尊。他不惜用偏執(zhí)的態(tài)度來表達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
因此,辜鴻銘的“怪”只是以一種可笑和古怪的方式,甚至以生命為代價,實踐了人格上的特立獨行。
【教師略作發(fā)揮】:以魏晉名士為代表的反叛型文化人格,直到今天還常常能夠見到現(xiàn)代化化身。每當文化觀念嚴重滯后的歷史時刻,一些人出現(xiàn)了,他們不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的'形象,而是在社會一角做著自己的事,唱著奇奇怪怪的歌,寫著奇奇怪怪的文,穿著奇奇怪怪的服裝,說著奇奇怪怪的話,他們既不正統(tǒng),也不流行。當流行的風潮擷取他們的局部創(chuàng)造而風靡世間的時候,他們又走向孤獨的小路。辜鴻銘亦其中之一。
4.總結(jié):跟大家一樣,沒讀此文前,對辜先生是只知其名,略知其行,不知其心。今日讀此文,不但知其行,還略知其心。每個文人都有自己的文化人格,特立獨行也好,安身自立也罷,只要骨子里不忘天下、心有蒼生,他就是一個愛國者!這一點,辜先生,當之無愧!
5.動筆:一句話說鴻銘。
備完這節(jié)課時,已是深夜,情不自禁,寫下小詩一首,以此緬懷辜鴻銘先生。
孤鴻鳴
清野茫茫無明月,孤鴻翩翩有哀情。
啜露飲泉夸名在,高行傷身誰與憐?
寒枝難盡不肯棲,萬載垂范慕青云!
豈與燕雀中庭戲,沖天一鳴到九天。
6.作業(yè)布置。
閱讀“半瓣花上說人情”專題中的另外兩篇寫人文章。感受人物獨特的性格、人生經(jīng)歷與精神境界,豐富自己的心靈。
【教后反思】:《記辜鴻銘》一文,文章本身沒有閱讀障礙,較簡易,因此,如何去挖掘文本背后蘊藏的豐富內(nèi)涵則成了我這一節(jié)課必須去解決的問題。因此,我的備課思路就是引導學生從幾件小事去探討辜鴻銘的文化人格,以此窺探中國文人的文化人格。
應該說,余秋雨先生的《重巒疊嶂的家園》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恰當?shù)囊帽WC了這節(jié)課觀點的正確性和理論根基。
困難就在于,高一的學生能否理解這一問題。當然,正是有可能不解,才有了去探討的空間,所以,課堂教師的提問和引導則是順利完成目標的重要保證。(見教案)
在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心有余悸,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似乎還是高了點,倘若問題設(shè)置不當,學情分析不明的話,這堂課很難推進。但是,目標高并不意味無法可解,學生中“隱藏”著很多有獨特見解的人物,給他們舞臺,激發(fā)他們的熱情,敢去說,愿意去說,問題解決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步步走向?qū)嵸|(zhì)的過程。課文,只是一個例子。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讀懂字詞,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寓意。
教學重難點:
對照注釋把課文讀通讀懂,了解寓意。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第一、二課時《鄭人買履》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學會兩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過程與方法:
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用自己的話說故事。
3、 情感與態(tài)度:
積極參與合作討論,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領(lǐng)悟其中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明確學習方法。
同學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是怎樣學習寓言的'?(使學生知道,學習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講的道理)。
本課的兩則寓言與以前學過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學生知道,這兩則寓言是文言文,學習文言文要先把語句讀通順,再借助注釋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講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達到熟讀成誦。)今天,我們用這樣的方法先來學習《鄭人買履》。
二、自讀自悟,研究讀懂,讀通每句話。
1、學生自讀《鄭人買履》,邊讀句子邊看注釋,同桌合作,嘗試說一說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樣讀,才能讀通順,試著讀一讀。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讀,句子是什么意思;學生評議,老師點撥引導。
一句一句地研讀,指導理解句子意思,讀通順,使學生領(lǐng)悟,只有理解了詞句的意思,才能把語句讀得正確、通順。重點檢查難句。
三、講寓言故事,理解寓義,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開去。
1、自己練習講寓言故事,再小組講,全班講。
2、小組、班級討論:鄭國那個買鞋的人可笑在哪里?從這則寓言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開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舉出實例說一說。
老師點撥: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辦事過于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實際。
四、熟讀、背誦課文,領(lǐng)悟、積累語言。
1、練習熟讀,分角色演讀,體會寓言意境。
2、出示課后思考練習第2題中的五個句子,練習講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較認識“之”的不同意思。
五、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莊子及其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特殊句式,積累文言詞匯。
3.理解本文的寓意
重點、難點
1.重點:在背誦的.基礎(chǔ)上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式。
2.難點:理解本文寓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
1.熟讀成誦,對照注解,自讀理解課文。
2.了解莊子及《莊子》一書,初步了解莊子思想。
二、課堂導入
1.莊子與〈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莊子〉道家經(jīng)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內(nèi)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認為內(nèi)篇是莊子自著,外篇、雜篇是莊了的門徒所著!辞f子〉一書想象奇幻,構(gòu)思巧妙,言辭瑰奇,善用寓言與比喻,文筆汪洋姿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shù)風格。
2.基本思想:主張“天道無為”
三、誦讀感知
1.齊讀課文
2.正音、疏通文意。
3.解釋下列短語
秋水時至 東面而視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始旋其面目 莫己若少仲尼之聞 見笑于大方之家
4.特殊句式(相當于現(xiàn)代的固定短語),在課文中找出例句,并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非……則
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2)見……于
見笑于大方之家。
四、探討
1.河伯在什么情況下欣然自喜?
2.河伯見了北海為什么“望洋向若而嘆”?
3. 河伯為什么認為自己將“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4.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延伸
1.歸納成語
2.比較河伯和“坐井觀天”中的“井底之蛙”有何異同點。
六、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侯、章、泣”等7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寒食》中描繪的暮春之景,結(jié)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織女的故事,并能結(jié)合故事說說《迢迢牽牛星》表達的情感。
5。抓住重點詩句,體會《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親之情,并能找出類似的詩句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想象畫面,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想象畫面,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設(shè)置情境,師生共同披文入境,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引導學生把情感體驗充分表現(xiàn)出來。
學生學習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課前準備
1。了解有關(guān)寒食節(jié)的由來及習俗,了解時代背景。
2。下載古風背景音樂,制作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一、談話導入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便筱笕A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而傳統(tǒng)節(jié)日正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天,咱們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長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節(jié)的景象吧。(板書:寒食)
簡介寒食:清明節(jié)前一二日。禁煙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發(fā)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jié)前后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在民間傳說中寒食節(jié)雖與介子推有關(guān),但寒食起源,并非為紀念介子推,而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
二、學習古詩《寒食》
(一)學習生字詞,會讀詩。
自學“侯”字。指導學生從意義上區(qū)分“侯、候”,用組詞法:“王侯”“時候”區(qū)分形近字。
指名讀詩,要求讀準、讀通。師相機指導。
。ǘ┲娙,解詩題。
請學生自己介紹課前搜集有關(guān)寒食節(jié)的資料,師相機補充。
提示:寒食節(jié)是中國農(nóng)歷清明節(jié)前一天。古人在這一天,不生火做飯,所以叫寒食。相傳當年重耳(晉公子重耳)周游列國,歷盡艱辛。一次,他挨餓難熬,百般無奈時,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他吃。后來重耳當了國王(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親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尋不到,便下令放火燒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發(fā)現(xiàn)介之推與其母被燒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規(guī)定每年此時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稱為寒食節(jié)(山西省介休市當?shù)鼐用袢匀粚Υ松钣杏洃,但只限于思想,實際節(jié)日這天已沒有吃寒食的活動)。其實,寒食節(jié)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鉆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jié)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鉆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寒食節(jié)習俗,有上墳、郊游、斗雞、蕩秋千、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jié),直到后來改為清明節(ji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乘上時光穿梭機,穿越千年來看看韓翃筆下的寒食節(jié)。
。ㄈ┙庠~連句知大意。
1。自由讀詩,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詞句作標記。相機理解“春城、御柳斜、漢宮、五侯、傳蠟燭”等詞語,大致梳理詩歌內(nèi)容。
2。展開想象悟詩情。讓我們走進長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吧:指名讀第一句。出現(xiàn)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書:飛花御柳斜)
提示:飛花:飄揚的楊花。御柳斜:柳樹在春風的吹拂下?lián)u曳生姿。
。1)“飛花”是種什么情景?“無處不飛花”寫出了花的什么特點呢?(出示落花隨風飛舞圖,播放古風音樂)
。2)你能帶著這樣的理解,想象著這樣的畫面,美美地讀一讀嗎?
個別讀,男女讀,教師范讀,相機指導。
3。日落天黑時,長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指名讀三四句。(板書:蠟燭輕煙入)
提示:蠟燭:寒食節(jié)普天下禁火,但權(quán)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燃燭。
輕煙入:裊裊炊煙。整句話的意思是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家中。
4。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家中。你能想象一下此時這些王侯貴族、重臣之家正點著蠟燭做什么嗎?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聽到了……”的句式說說。
(1)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重臣們在吃著山珍海味,飲著仙露瓊漿的樣子。
。2)我仿佛看到他們飲酒作樂、歡天酒地的樣子。
(3)我仿佛聽到了他們開懷大笑的聲音。
。4)……
5。而此時,民間的百姓又是如何度過寒食節(jié)的呢?
。1)他們會禁煙火,只吃冷食。
。2)他們會穿著粗布麻衣,可能會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等。
。3)還可能會在家悼念介子推。
。4)......
6。如果你是長安的百姓看到舉國上下都在過寒食節(jié),而皇親貴族家里卻燈火通明,你會有什么感受?
。1)我會非常氣憤:憑什么百姓要吃冷食,禁用火,過寒食節(jié),而皇宮里卻燈火通明?
(2)這簡直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從這兒可以看出作者對封建腐敗政治強烈的諷刺!(板書:諷刺)
向?qū)W生介紹諷刺手法:用比喻、夸張等手法對人或事進行揭露、批評或嘲笑。是一種文學手法,用于暴露對象的矛盾或缺點。
拓展延伸一個故事:宋朝田登做州官,一天,他帶著師爺微服出行,不知不覺,天色已晚,走到一家店鋪旁,只聽得掌柜的大聲招呼:“伙計,點燈!”田登聽了,認為是在嘲弄他,就要發(fā)作,幸虧師爺極力相勸,才作罷。繼續(xù)前行,路過一戶農(nóng)家,又聽到農(nóng)家里面在喊:“小狗子,點燈!”這一下,田登實在忍不住了,這聲音,在他聽來,簡直是在罵他。他忍無可忍,對著農(nóng)家高喊:“住嘴,不許喊田登!”農(nóng)家莫名其妙,據(jù)理力爭。師爺在一旁好一番解釋,農(nóng)家這才明白過來。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說這句話呢?”農(nóng)家問。
田登想了想,說:“就叫點火!”同時吩咐師爺曉喻百姓,違令者重責。從此以后,該州的百姓都說點燈為點火。田登心里也很是得意。
轉(zhuǎn)眼已到元宵佳節(jié),各州各府都舉行放燈、觀燈,以示與民同樂,并且出了榜文。田登貼出的布告上說:“元宵佳節(jié),本州與民同樂,依例放火三日。”
從此以后,該州便流傳出:“只許州官(說)放火,不許百姓(說)點燈”的俗語來。
7。你能帶著這樣的理解,融入這樣的感情,來讀讀嗎?
個別讀,小組讀,教師范讀,相機指導。
。ㄋ模┨骄抠|(zhì)疑。
1。飛花不就是落花嗎?作者為什么不說春城無處不落花呢?四人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fā)言。
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蘊意深遠。由此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煉字的功夫?梢院敛豢鋸埖卣f,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其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個“飛”字。誰能讀出這種花飛柳搖的美。
2。朗讀全詩,熟讀成誦。
最后,讓我們一起帶著這樣的理解,想象著這樣的畫面,融入這樣的感情,美美地讀一遍吧!會背的同學可以試著不看書來讀一讀。
三、課堂總結(jié),背誦布置
1。這節(jié)課,通過學習《寒食》,我們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處飄散著花瓣和花香,寒食節(jié)里,強勁的東風吹斜了皇家花園的柳樹。天色已晚,皇宮里傳出了點燃蠟燭的信息,那裊裊的輕煙也散入了王侯貴族家。
2。請同學們課下背誦并默寫《寒食》。
四、板書設(shè)計
寒食
飛花 御柳斜
蠟燭 輕煙入 諷刺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懂得種子發(fā)芽需要一定的條件,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
2、學會本課的生字,認識酉字旁,理解“種子、泥土、暖和”等詞意。
3、能用“熱鬧”“一邊……一邊……”各寫一個句子。
4、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種子怎樣才能鉆出地面。
教學重點:
知道種子發(fā)芽的一些條件,理解一些新詞意。
教學難點:
用自己的話說說種子怎樣鉆出地面。
教學準備:
投影,磁帶,種子及泥土。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
1、讀題、質(zhì)疑:說說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說說你知道種子是怎么發(fā)芽的呢?
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及生字教學。
聽錄音范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1、聽錄音,標出段落。
2、說說種子怎么樣才鉆出地面。
3、輕聲讀課文,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4、指名分段讀、評議。
5、卡片抽讀生字詞。
A、讀準字音。醒xǐng 暖和hua 挺tǐng 泉quán
B、說說哪些字難寫難記。
C、指導書寫,擴詞練習。
三、朗讀指導。
四、
五、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
3、擴詞,完成課后作業(yè)第二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讀課文
2、讀生字、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邊讀邊想。這段中哪兩個詞用得物別好?
“睡、醒”用知這里有什么好處?
“睡、醒”各是什么意思。
2、說說種子怎樣才能醒過來。
3、挺一挺指什么?
三、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第二段。種子除了需要“暖和的天氣”外,還需要什么?
2、“喝水”為什么要喝水呢?水從哪里來呢?
3、“又”說明了什么?
4、指導朗讀。
四、學習題3-8段(分學習小組)
1、分角色自由朗讀3-8段
2、討論:說說你學懂了什么?哪些不懂?討論下面的.問題如何解決?
A、這部分是誰和誰的對話?
B、理解“招呼、熱鬧”等詞意。
C、從什么地方“看出熱鬧”。
D、種子為什么會問這些問題。
E、如何朗讀?
四、:種子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六、作業(yè)
1、讀課文。
2、完成課堂作業(yè)第三題。
3、完成課堂作業(yè)第二、三題。
第三課時
一、復習鞏固。
1、朗讀課文。
2、聽寫生字新詞。
3、指導完成課后作業(yè)第四題。
二、學習第九段。
1、自由朗讀、思考“突然一亮”“亮”與前面哪個詞相對應。(黑)
光明的近義詞(光明)反義詞(黑暗)
2、小種子如今成了什么樣?
3、她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三、指導全文朗讀。
四、指導背誦。
1、自由背。
2、說說怎樣背得快。方法指導。
3、同桌互背。
4、指名背。
五、說話訓練。
除了課文里寫到的春天熱鬧景象,種子還看到什么?充分展想象,描述春天絢
麗多姿的景色。
六、全文,說說小種子生長過程所需的條件。
七、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堂作業(yè)。
板書設(shè)計:
8、一粒種子
暖和(春光)
喝水(春雨)挺一挺
松土(空氣)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05-04
語文教案01-15
語文教案01-16
語文教案01-04
語文教案01-05
語文教案01-12
語文教案01-12
語文教案01-17
語文教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