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8篇[精]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術教案 篇1
教案目的:
1.體會繪畫的樂趣。
2.能用橫線、豎線、波浪線等不同線條繪畫出各種形態(tài)的水。
教案準備:
不同顏色的卡紙及顏料,棉簽,卡通小魚貼紙
教案流程:
教師把小魚拿在手上,小魚在不同形態(tài)的水中最后游到自己的家。
如:老師問:“小河里的水是什么樣的呀,大家告訴我好嗎?”小朋友說:“靜靜的,平平的”。老師:“小手指伸出來,我們畫一畫”。小朋友用顏料把這種狀態(tài)的水畫下來。老師又問“大海里的水是什么樣的.呀,大家告訴我好嗎?”小朋友說:“一高一低”。小朋友跟著老師的動作一上一下比劃,像波浪一樣。
在教課的過程中要求老師的語言生動形象,肢體語言也要形象、自然。
教案總結:
水是幼兒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或感受到是事物。因此,教師通過卡通小魚找到家,這樣一種吸引幼兒的方式開展活動,既讓幼兒在活動中練習繪畫多種線條,有能讓兒童體驗到繪畫的樂趣。www.
美術教案 篇2
設計背景
幼兒都非常喜歡手工操作活動,我班幼兒動手操作能力不是很強,男孩子很多,做事不夠細心,很頑皮。手工課可以鍛煉幼兒手指的靈活性,開發(fā)智力,也可以培養(yǎng)幼兒做事要耐心、細心,有始有終。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想象力,體驗樂趣。
3、通過制作“紙繩”和有關實驗,感知物體與繩子的承重關系,增進幼兒生活經(jīng)驗。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zhì)。
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用自己搓的繩、編的.繩,做一幅畫。
難點:感知物體與繩子的承重關系。
活動準備
1、皺紋紙條、報紙條、塑料條、布條(若干)
2、橡皮泥盒、石頭(若干)
3、剪刀、膠棒、膠帶、圖畫紙(每人一張)
4、一幅沒完成的畫。(幼兒補充完整)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紙條,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1、讓幼兒看一看,在材料筐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選擇哪種材料?你怎么玩?
二、幼兒操作,教師巡視。
1、小結;這些材料都可以搓繩,編繩。
2、它們有什么用處呢?
三、做實驗:感知物體與繩子的承重關系
1、講故事,引出問題,籃子壞了,讓幼兒幫助小兔想辦法,把蘑菇運回家。
2、做實驗:用紙條做籃子的梁,一根,一根做實驗。
3、小結:一根會斷,兩根不夠結實,三根很結實。結合實際生活,告訴幼兒團結起來力量大。
四、做手工:(紙繩畫)
1、說一說你想做什么?
2、動手操作,教師指導,把做好的給小朋友展示。
五、作品展示
六、活動延伸: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做紙編作品。
活動反思
開放式的課堂,為幼兒提供了自由發(fā)表意見的時間和空間,使幼兒敢于質(zhì)疑,敢于提出挑戰(zhàn)性的問題,在問題的討論中促進信息的探究,以獲取知識和技能。幼兒在制作小風車的過程和討論過程中,放手讓他們進行小組合作。在玩中發(fā)現(xiàn)問題,爭論問題,從而共同解決問題,有利于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習慣和合作精神。
活動更多地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讓他們成為活動的主角。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夠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去。
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大膽畫出星空下的房子及其旁邊的景物。
2、能有規(guī)律的用卡紙貼上窗戶。
3、培養(yǎng)孩子積極、大膽地作畫興趣。
【活動準備】
藍色、黃色卡紙若干,剪刀,膠水,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藍色卡紙,引出課題。
1、這是什么?
二、設計情景:引導幼兒說說星空下的.景物,教師示范。
1、添畫上星星后,藍色卡紙變成了什么?
2、星空下會有什么呢?
3、引導幼兒說出星空下有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房子,還有各種景物。
4、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添畫上場景
5、星空下的房子和白天看到有什么不同呢?
6、教師示范把景物涂成影子。
三、貼上窗戶。
1、房子黑黑的,我感覺很難過,有什么辦法把房子亮起來呢?
2、教師示范用黃色卡紙貼上窗戶。
3、請個別幼兒一起來示范,提醒幼兒要把窗戶貼的直直的。
四、出示小朋友范畫,看一看、說一說,誰的畫最特別。
五、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提作畫要求。
2、教師及時表揚畫的好的孩子。
六、講評。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今天的紙版畫活動是《熊貓》,熊貓雖然小朋友們都沒有親眼看過,但在電視里或者書上看過,所以比較熟悉,繪畫的熊貓小朋友都剛畫過,這次要來進行紙版畫的熊貓,小朋友們都特別感興趣。
活動過程:
一、動物猜謎,導入活動主題
教師:腦袋圓圓的,眼睛黑黑的,身穿黑白衣,愛吃嫩竹子。(熊貓)
二、引導幼兒觀察熊貓圖片,進一步了解熊貓的外形特征。
提問:
1、它的頭是什么樣子、什么顏色的?
2、眼睛是什么樣子、什么顏色的?
3、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
4、它的四肢是什么樣子、什么顏色的?
教師總結:熊貓的頭是圓圓的,耳朵像半個圓,熊貓的身體胖胖的,像個氣球,四肢短短的,有點像橢圓形,它的身體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毛。
。ㄚw凌越說:我在書上看見的熊貓身體都是圓圓的,胖乎乎的很可愛的;周琦說:我知道熊貓喜歡吃竹子的;華夏飛說:熊貓我在電視里也看見過的,它不咬人的——)
幼兒由于平時在圖書、電視里經(jīng)常能夠接觸到熊貓,所以對熊貓比較熟悉,對熊貓的一些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性也比較了解,能夠把熊貓的樣子比較清晰描述出來。
三、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完整示范操作過程
1、用一張完整的.硬紙板用剪刀依次剪出熊貓的頭、耳朵、身體、四肢。
2、把熊貓的各部分進行組合,用膠水貼在紙上。
3、用黑色和白色兩種顏色給熊貓涂色,進行拓印到底版上。
四、幼兒操作 1、在幼兒操作時,教師幫助個別幼兒,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剪出熊貓的不同形態(tài)。
2、提醒幼兒涂色時,要均勻涂色,保持畫面和衣物的整潔。
。ㄉ蜣绕迥弥埌逭f:“老師熊貓的圓圓的頭怎么剪呀?”徐振宇說:老師我也不會剪,我剪不圓。)
雖然小朋友們在小班時經(jīng)常進行剪紙類的手工游戲,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經(jīng)驗,但是我發(fā)現(xiàn)我班小朋友的剪紙能力還很弱,連一些簡單的圓形都剪起來很吃力,有些新小朋友連剪刀也不會拿)
五、結束活動
1、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說說自己畫的熊貓在干什么?
2、鼓勵幼兒要愛護大熊貓。
活動反思:
在 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興趣雖然很濃,但是由于是第一次嘗試紙版畫,對幼兒們有些困難,特別是在進行制版時,小朋友們都不能用剪刀剪出完整的圖形,連最簡單的 圓圈都很吃力,有些幼兒剪好后,再用膠水貼起來時,自己剛剪的東西(像頭、眼睛、嘴巴等)就找不到了,不是混到其他下小朋友那里去了,就是掉哪里地上了。 我想可能跟我剛才不合理的示范有關吧,如果讓小朋友先用剪刀剪出熊貓的一部分,如頭,然后馬上用膠水貼住,這樣操作起來會方便些。
美術教案 篇5
活動內(nèi)容:
變色葉
活動目標:
1、感受四季變化與葉子的關系。
2、能夠根據(jù)四季的不同,繪畫出不同的葉子。
活動準備:各種葉子,繪畫紙、筆
活動指導:
1、 借助掛圖,請幼兒欣賞四季的景色,請幼兒說說看到了什么?
2、討論:四個季節(jié)的葉子顏色一樣嗎?春天的葉子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時候葉子會變黃,落下來啊?
3、配音樂,幼兒學樹葉輕輕落下的樣子。
4、幼兒繪畫。教師指導。根據(jù)自己對四季的喜愛,畫出不同的葉子。注意區(qū)分不同季節(jié)的葉子,顏色應該是不一樣的.。不同樹木的葉子,形狀也不一樣。
5、幼兒互相欣賞畫,找一找“你和誰畫的是一個季節(jié)樹葉”“是一種形狀的樹葉”。
美術教案 篇6
目標:
1、運用不同的線條繪畫表現(xiàn)自己媽媽的五官特征;
2、喜歡與同伴交流描述自己繪畫的媽媽;
3、喜歡欣賞媽媽的美。
準備:
1、不同臉型的輪廓紙、水彩筆、幼兒媽媽的照片;
2、活動前,通過游戲“猜猜誰的媽媽?”觀察比較并說出自己的媽媽的長相的特點。
過程:
1、“你的媽媽漂亮嗎?媽媽什么地方長得漂亮?”引導幼兒欣賞媽媽的美并了解自己的媽媽和別人的媽媽長得不一樣,能說出自己媽媽的特點。
2、教師示范添畫《我的媽媽》:
“你的'媽媽的臉什么形狀的?”(選擇不同形狀的輪廓)
“媽媽頭發(fā)是什么樣的?”(運用曲直不同的兩種線條表現(xiàn)媽媽的不同的發(fā)型)
“媽媽的眼睛是大大的?還是小小的?”(運用圓形、線性表現(xiàn)媽媽不同形狀的眼睛)
“媽媽的眉毛是怎樣的?”(粗粗的?細細的?彎彎的?平平的?)
“媽媽的鼻子什么樣的?”
“媽媽的嘴巴什么顏色的?笑起來會怎樣?”
3、幼兒自己選擇不同輪廓的紙,根據(jù)對媽媽的觀察繪畫表現(xiàn)自己媽媽的五官的特點。
“現(xiàn)在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的媽媽畫下來介紹給你的小伙伴?要畫的像自己的媽媽!”
、僦笇芰姷挠變捍竽懙谋憩F(xiàn)自己對媽媽的觀察和了解,鼓勵其在進一步觀察的基礎上表現(xiàn)自己媽媽的與別人的媽媽的不同的地方。例如:臉上的痣、有沒有戴眼鏡、頭發(fā)長短曲直等。
②指導能力弱的幼兒大膽繪畫表現(xiàn)自己的媽媽,能用不同的線條表現(xiàn)人物的五官,會說出自己媽媽的特點。
4、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幼兒的作品欄里,引導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媽媽。
5、在晚間接待時間,讓幼兒向家長介紹自己畫的媽媽。
美術教案 篇7
課題:光的魅力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光影效果及有關的美術作品,了解光與美術的關系。
2、指導學生采用紙張,泡沫塑料,木材等材料設計制作作品,并用各種不同顏色的人造光源照射作品,進行展示。
3、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設計制作,作品展示等活動,感受美術設計工作的樂趣和創(chuàng)作展示活動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1、欣賞光影效果及有關的美術作品,了解光與美術的關系。
2、設計制作。
教具學具:相關圖片與資料、紙張、泡沫塑料、木材等工具與制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導入課題,先讓學生欣賞一些有強光影效果的示范作品,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二、發(fā)展階段
1、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欣賞,查閱各種資料,探討光影與美術的關系。
2、光影與生活,光影與美術的關系,分析幾個相關作品的'設計思路并演示一些具體的制作方法。
3、學生分頭設計,與組內(nèi)學生談論改進,并按制作完成作品,并進行展臺布置。
4、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賞。
三、收拾和:指導學生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環(huán)境整潔。
四、課后拓展
鼓勵學生積極的設計制作更好的作品,進行設計制作實踐,不斷提高美術的應用能力。并在生活中注意觀察的光影藝術。
美術教案 篇8
實施策略
1.情景貫穿,快樂印畫
在美術教學中,創(chuàng)設具有啟發(fā)發(fā)散性思維的活動情境能夠激發(fā)幼兒想象,使他們善想多畫,盡情地讓他們的想象和感情得到美的激發(fā),引起共鳴,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
2.感觀調(diào)動,大膽創(chuàng)作
在幼兒創(chuàng)作中,教師要以線作為創(chuàng)作訓練的重點,一個事物應以夸張、變化、添加、裝飾等方法來處理,讓幼兒創(chuàng)作出一個個新穎的形象。提倡幼兒隨意畫出線條,根據(jù)不同形狀,大膽進行添畫。
3.借形發(fā)揮,拓展思維
活動目標
1.積極嘗試鞋底印畫,并大膽進行添畫,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2.感受在音樂舞會情境中進行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
在畫紙上隨意用各種線條進行交叉,用分割出來的'不規(guī)則的圖像進行想象繪畫。
活動難點
大膽借助圖形的特征,從不同角度進行組合,添畫成有趣的造型,感受想象畫的有趣。
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用報紙圍成一個圓,顏料和紙放在外圈。
2.物質(zhì)準備:音樂、卡紙、報紙、顏料、顏料盤、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鞋印舞會,結合畢業(yè)舞會,帶領幼兒跟隨音樂邊跳舞邊印畫
1.談話導入,引出舞會。
小朋友們馬上就要畢業(yè)了,你們都要怎樣慶祝啊?(畢業(yè)典禮、唱歌、跳舞、旅游……)今天我們舉辦一個舞會,來提前慶祝一下吧!但是我給每位小朋友都請了舞伴,可是你們的舞伴需要好看的舞蹈才能出來,你們想不想請它出來?
2.教師跟隨音樂示范邊跳舞邊印畫。
在特定的音樂下,做出相應的動作,你的舞伴就會出來了,看看我是怎么把它請出來的!(教師示范印)我們的舞伴是誰啊?(鞋印)小結:圍圓站好,音樂起,自由跳舞,音樂停,停在一個顏料盤前自由擺一個造型,聽到第一聲鼓聲,踩;聽到第二個鼓聲,印;聽到第三個鼓聲,回到圓圈上。
(二)鞋印想象,根據(jù)自己引出的不同形狀和鞋底的花紋,大膽地進行想象。
1.幼兒跟隨音樂一邊自由跳舞一邊快樂印畫。
下面你們也來請出舞伴吧!第一遍音樂結束后,幼兒欣賞自己的鞋印形狀和花紋,在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看它想什么。
2.幼兒一同觀察老師的鞋印形狀。
你覺得像什么?怎么變?(如:給它加上輪子變成小汽車)
小結:我們可以把鞋印裝扮成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交通工具以及生活與自然中的任何一樣東西。
3.讓我們和鞋印舞伴繼續(xù)跳舞吧,說一說它又可以變成什么……(重復兩遍)
(三)鞋印創(chuàng)作,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自由添畫,并裝飾背景。
1.幼兒根據(jù)鞋印的不同形狀,自由添畫,教師巡回指導。
2.完成背景裝飾。
(四)鞋印展示,借助舞會,展示作品。
1.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
2.小結:今天我們把鞋印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東西,真有趣!讓我們和變了裝的鞋印舞伴繼續(xù)參加我們的畢業(yè)舞會吧!
3.參加舞會:播放音樂,幼兒雙手拿自己的作品跟隨音樂自由跳舞。幼兒在音樂聲中跟隨教師推出活動室,活動結束。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02-20
《美術》教案02-17
美術教案(精選)08-02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7-22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9-10
(精選)美術教案09-29
(經(jīng)典)美術教案10-19
美術教案(精選)08-08
美術的教案02-05
美術教案[精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