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優(yōu)選(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學習初步的浮雕構成知識,培養(yǎng)學生抽象構成的能力,在紋樣的組合排列和色調處理中加深對圖案形式美(統(tǒng)一、變化)的感性認識。
重點:認識設計動物浮雕。
難點:1、對動物浮雕知識的理解。
2、運用泥團、泥條、泥塊形成點、線、面,簡練夸張地表現(xiàn)動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
一、欣賞引入新課:
出示課前準備的構成的動物造型及教師的范品,指導學生仔細欣賞。認識這些動物有不同的花、果、葉、莖,它們的形狀、顏色各有特色。
板書課題:浮雕(設計)。
二、講新課:
1.指導學生觀看右上圖的照片,指出樹葉的形狀本來很簡單,色彩也很單純,由于它重重疊疊,便產生了豐富奇妙的裝飾效果。人們從這現(xiàn)象中找出了一種規(guī)律,就是現(xiàn)代設計的構成方法——雕塑。教師演示用兩片樹葉的外形,并將它們部分疊合,從它們形狀、色彩的變化,說明用這種構成形式可以設計出很漂亮的動物浮雕。
2.指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浮雕設計作品,講解設計步驟,邊講邊演示:
、龠x一個不太復雜的任意形作基本形(只畫外形)。
、谠诩埳袭嬕粋14cmX14cm的方格,把基本形逐個畫在格內,使每個基本形之間都有一部分疊合在一起,注意疊合時高低、左右位置或方向的變化,疊合部分的面積也應有大小、多少的變化。
、圻x擇同一種動物的三四個不同構圖,標在畫紙上,然后按稿著色,進行雕塑。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先讓學生朗讀理解課文及作業(yè)要點,后按要求以泥塑方法設計一幅動物浮雕。
四、講評:選出優(yōu)秀作業(yè),從構成的方法與效果作講評,以加深學生對設計知識的體會。
第二節(jié)
一、課業(yè)準備:印有一件線描動物的'作業(yè)紙,每人一張。
二、教學要求:繼續(xù)練習浮雕設計,運用上一節(jié)課所學的構成知識,為各式動物設計花紋。
三、教學過程:
1,教師宣布學習要求。
2.出示三種未經裝飾的動物的線描圖,讓學生選擇其中一種,用雕塑的構成方法,在上面畫上自己設計的花紋,方法與上一節(jié)課相同。
3.學生作業(yè):為衣服設計好看的圖案。
4,講評:從實用、美觀、新穎的角度表揚優(yōu)秀作業(yè),使學生對設計的原則有明確的感受。
美術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水”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生活在江南的幼兒對水更有深刻的感受,平時幼兒總會饒有興趣地談論有關水的話題。為此我設計了融認知、情感、表現(xiàn)為一體的關于水的探索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持續(xù)的探究,并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表現(xiàn)。本活動可以說是系列活動的引子,其目的是通過藝術活動將無意觀察引向有意觀察,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究水的興趣。
在這次活動中,我試圖擺脫具象的藝術表現(xiàn)方法,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更為廣闊自由的感受與表達的空間,引導幼兒嘗試運用顏色和點、線、面的變化,表現(xiàn)自己的體驗,為進一步探索水的秘密以及更加藝術性地表現(xiàn)水的千變萬化奠定基礎。
目的:
1.傾聽不同的水聲,樂于運用不同顏色以及點、線、面的變化組合來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
2.培養(yǎng)對水聲強弱、水流快慢變化的感受力與表現(xiàn)力,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準備:
1.已開展有關水的討論。
2.雨滴、溪流、海浪、瀑布等錄像片斷。
3.油畫棒、水粉顏料和筆、棉簽、繩子等。
4.四開彩色紙每人一張(墨綠色、深紅色、普藍色,由幼兒自選)。
過程:
1.引出話題,重現(xiàn)相關經驗最近,我們講了很多關于水的事情,你們能用耳朵聽辨出水的聲音嗎?你們聽到的水聲是從哪里發(fā)出來的?(水龍頭沒有擰緊時水的滴答聲、雨落在屋檐上的答答聲、下大雨時的嘩嘩聲、灑水車的沙沙聲等。)
2.共同討論表現(xiàn)形式
、儆^看錄像,啟發(fā)幼兒邊聽邊自由模仿。
、谙胂袼窃鯓诱f話、唱歌、飛跑或跳舞的。
、塾懻撛鯓訉⑺曌兂蓤D畫。如:“滴答滴答”可畫成一個個或一串串小點;“沙沙沙沙”可畫成一根根細細的`直線或斜線;“嘩嘩嘩嘩”可用點和線畫成一片;“轟隆轟隆”可用連續(xù)不斷的波浪線和螺旋圖案表現(xiàn);大瀑布像紡紗織布,可大片大片地往下涂畫。
3.邊聽賞邊表現(xiàn)
、俜磸筒シ配浵,啟發(fā)幼兒自由選擇色紙和作畫工具,邊聽賞邊作畫。
、谝龑в變簝A聽、想像,并嘗試變換不同的工具,借助點、線、面的組合和顏色的配合,不斷豐富自己的畫面。
、酃膭钣變涸谧鳟嬤^程中相互欣賞、交流、學習。
4.欣賞感受
、僦夭ヤ浵,引導幼兒邊聽水聲,邊在自己的畫面上尋找這幾種水聲。
②相互欣賞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可以是整幅畫面,也可以是局部。教師可對部分作品提出建議,如:當幾種顏色調和出現(xiàn)臟的顏色時,可適當用一些相似的淺色或白色覆蓋;當畫面比較單調時,可增加色塊等。
、奂ぐl(fā)幼兒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如:水是不是只有這幾種模樣?有沒有更美麗的(如游泳池中的水、噴泉等)?水是不是都是美麗的(如污水、洪水泛濫等)?
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學習使用毛毛球進行敲印畫煙花。
2. 體驗敲印畫的玩色樂趣。
活動準備:
毛毛球幼兒人手一個、視屏“放煙花”、紅、黃、藍、綠等顏料、抹布、黑色畫有房子的底圖等。
活動過程:
1.以“好玩的毛毛球”引入,讓幼兒感受玩毛毛球的樂趣。
。1)老師今天給你們請來了一個有趣的朋友,你們一起來找找朋友藏在哪里。(幼兒集體尋找毛毛球)
(2)引導幼兒用手指和手腕一上一下帶動毛毛球跳動的感受。
2.觀看視屏“放煙花”。
。1)師以毛毛球的口吻帶幼兒觀看視頻“放煙花”,討論煙花放出來的樣子?像什么一樣?
(2)請幼兒描述自己見到的煙花,師進行小結:煙花放出來是一根一根向外展開的。
3.教師示范毛毛球敲印畫“放煙花”。
。1)引導幼兒了解毛毛球的樣子像煙花一樣,也是一根根向外展開的。
(2)介紹敲印畫的材料,示范用毛毛球敲印的基本步驟。
。3)請幼兒起來嘗試敲印煙花。
4.幼兒敲印作畫,師提出要求并進行巡回指導。
。1)用手指勾好毛毛球,球身沾滿顏料,注意沾顏料時不要太用力的.拉。
(2)要一上一下將沾滿顏料的毛球用力的敲印在黑色的天空中。
。3)敲印完的毛球放籃子中,然后用麻布擦干手。
。4)幼兒開始作畫,師參與指導幼兒完成。
5.看煙花——評價作品。
。1)組織幼兒排好隊,一起去看看自己和別的小朋友用毛毛球放的煙花。
。2)活動自然結束。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欣賞秋天果樹的造型、色彩的過程中,知道秋天果樹的特征。
2、能流暢的線條畫出果樹的外形。
3、培養(yǎng)對繪畫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范畫、圖片、蠟筆、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
小朋友,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秋天),秋天來了,果園里的果樹上有什么?
二、欣賞秋天的果樹圖片。
請小朋友說說秋天有哪些果子成熟了,它們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
三、觀察范畫。
小朋友看,老師畫了一幅秋天的果樹圖?纯瓷厦娑加心男┕。
四、示范果樹的畫法。
先畫樹干,再畫出樹冠的輪廓,在樹冠中間畫上許多漂亮的水果,用將樹冠部分涂滿。
五、教師交代繪畫的內容。
秋天真美麗,今天我們就來畫一畫秋天美麗的果樹。
六、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七、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同伴的作品。
活動延伸:
1、在美術角為幼兒準備有關材料,引導幼兒用同樣的方法制作出蘋果樹、橘子樹等。
2、幼兒的'作品陳列在美術角內,供幼兒互相欣賞,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反思:
我利用談話的形式開展活動,讓幼兒說一說秋天的特征,孩子們都踴躍發(fā)言,把秋天的特征描述了出來,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興趣。接著就是教師的操作示范,在操作示范中一步步講解了作畫的步驟和要求,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也就是活動的重點,教師運用了擬人的方法講解了樹干就是小樹身體,樹枝就是小樹頭發(fā)、樹葉就是發(fā)夾,這樣的兒童語來講解示范,讓孩子們印象更深刻。因為教師的示范講解到位,所以在孩子操作中,每個孩子都能按要求畫出漂亮的樹來,我對孩子們的進步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美術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兒童喜愛看動畫片,更喜愛動畫片中的形象,把《動畫城》作為欣賞與評述的內容,會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思維積極活躍起來,并從中受到良好的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
教材了《哪吒鬧!贰ⅰ睹桌鲜蟆、《機器貓》、《大鬧天宮》和《藍貓?zhí)詺馊枴返戎型庵膭赢嬓蜗。這些動畫形象造型生動、色彩夸張、個性突出,易于激發(fā)起學生欣賞和評述的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圖片,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欣賞和感受動畫形象的造型和色彩的美感,了解卡通人物造型常用的夸張法和擬人法。從而喚起同學們的美好情感體驗,并能夠把自己對于動畫形象的感受和認識用簡短的話語大膽地表述出來,與他人交流和共享。這些是“欣賞·評述”類型課的基本要求,教師教學時要注意把握,使學生在欣賞活動中,充分感受到動畫形象的藝術魅力,提升學生對欣賞課的興趣,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品位的提高。
教學目標:
1.欣賞中外卡通形象,體驗其形象美感,感受其夸張與擬人的造型方法。
2.能夠用簡短的語言大膽描述自己喜愛的卡通形象。
3.培養(yǎng)學生對“欣賞·評述”類型課的學習興趣。
4.通過動畫形象和故事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品行和美好情感的教育。
教學準備
收集與動畫片相關的資料,如經典動畫形象的圖片、動畫片中音樂的介紹、形象創(chuàng)作的趣聞、動畫效果形成的科學知識等;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布置教室。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熱啟動
學生在節(jié)奏由舒緩逐漸加快的木魚聲中,進入教室就座,然后音樂聲戛然而止,使學生為之一振,形成即將上課的概念,自己的思緒,做上課前最后的心理準備。
二、欣賞分析
老師:“哪位同學認識老師剛才打擊的樂器?”
“這種樂器一般會在什么地方使用?”
“由什么樣的人使用?”
師生共同欣賞動畫片《三個和尚》。
老師:“這部動畫片的主人公是誰?”
“主人公在形象上有什么特點?”
“這部動畫片沒有一句對白,主人公的語言、行為和心理活動,都是用音樂來表現(xiàn)的,你能聽出這是誰嗎?”
播放動畫片音樂片段,學生由樂器的不同和節(jié)奏的變化來判斷。
。ò搴淼氖切『蜕校粔嫼淼氖鞘莺蜕;北方的管子代表的是胖和尚。這三種都是民族樂器。)
老師:“動畫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播放相應的音樂片段,加強學生的理解。
(三種樂器輪流演奏,好像三個和尚在對話——沒水吃時,三樣樂器“嘰嘰喳喳”的奏個不停,尾部還拖著一個幽默的長音,表示三個人生氣極了,爭吵不休;寺廟著火時,三種樂器此起彼伏,抑揚和諧,表示三個人齊心協(xié)力撲滅火災時的`忙碌情景。)
老師:“為什么會產生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現(xiàn)象呢?”
學生思索、討論。
三、戲劇游戲
學生自由尋找合作伙伴,嘗試用戲劇游戲的形式再現(xiàn)動畫片《三個和尚》的情節(jié)。
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可以加入合理的情節(jié)、動作、對話、節(jié)奏、唱詞等,增強表演的感染力。
四、布置任務
提醒學生自己喜歡的動畫朋友的資料,練習講解、描述,準備下一節(jié)課和同學們交流。
第二課時
一、猜一猜
老師播放一段動畫片中的音樂或對白。
老師:“誰來猜一猜,這是哪部動畫片中的片斷?”
請同學們廣泛的發(fā)言。
二、說一說
老師:“那位同學知道一些關于這部動畫片的情況,可以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學生自主發(fā)言,介紹有關這部動畫片的一些情況。
在學生發(fā)言告一段落后,教師進行系統(tǒng)地。
。ㄇ懊鎯蓚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重復進行多次,以期達到最佳
的教學目的。)
三、換一換看一看
老師:“把你的朋友介紹給別人,大家都會多一個朋友!
“同學們愿意有更多的朋友嗎?那就把你的動畫朋友介紹給別的同學吧!”
學生之間交換所自己喜歡的動畫朋友的資料,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畫朋友的情況,邀請別的同學和自己一起觀看動畫片,關心動畫朋友們。
美術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通過本科的學習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家庭生活,培養(yǎng)學生從小就熱愛家庭、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對于校學生來說,教育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是再好不過的德育方式。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培養(yǎng)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情感,體會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的歡樂,產生表現(xiàn)生活美的欲望。
2、操作目標:初步了解形體結構關系,學會用線寫生的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從小熱愛家庭、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選擇一個最有趣的'做家務的場景畫下來。
難點:線條的靈活運用。
課前準備:有關做家務的錄像,人物動態(tài)的畫面,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你做過家務活嗎?在家的時候你會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
——討論
閉上眼睛思考一下,你在家里都會做哪些家務事,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嗎?還記得當時家里的樣子嗎?
——觀看
老師播放一段有關家務的錄像,同學們觀看,注意人物作不同家務事的樣子。
——游戲
大家一起做一個小游戲,又一位同學上來表演一個作家務事的動作,請其他同學猜猜是什么家務勞動?
——聽歌
聽歌曲《我有一雙勤勞的手》,根據(jù)內容表演。
——欣賞
欣賞畫家和其他同學的描寫家務活的作品。
——示范
。ǚ配浺,跟隨錄音作畫)大家看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什么?
——討論
線條流暢,有變化,我們在畫時應用線條來表現(xiàn)事物,是我們的作品更有生命力。
——作業(yè)
用線條寫生來表現(xiàn)作家務實的情景,做到結構準確,線條生動、流暢。
——
引導學生別人的作品,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學后記:
美術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初步掌握物象空間的描述與表達。
解決方法:應用自制教具讓學生描述教具中物品的位置,從而讓學生了解三度空間的特點及與二度空間的區(qū)別。并應用于繪畫中。
教學難點 及解決方法:
教學難點 :景物的三度空間位置在紙上的表達方法。
解決方法:學生小組討論解決及師生共同探究解決。
二、教學目標 :
德育滲透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愛好,充分認識“生活中處處存在美、關鍵要靠我們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 (羅丹語)。
教學知識點:引導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初步了解繪畫過程中景物之間的層次關系,指導學生運用繪畫知識表現(xiàn)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
能力滲透點:鼓勵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用自己的繪畫語言去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三、教具準備:
自制教具、風景畫(數(shù)張)、茶杯、瓶子、書本等生活日用品(數(shù)件)
四、教學方法:
探究學習法
五、課時安排:
。舱n時
六、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室內課:
1、風景畫欣賞導入 。
教師出示一幅風景畫學生欣賞導入
2、師生初步探究物象空間的表達。
提問:誰能用語言來描述一下這些畫。里邊都有些什么,都在哪里?
學生思考
3、師生共同探討總結物象空間表達的方法。
提問:通過剛才的欣賞,誰說一下我們該如何描繪景物的'上下、左右、遠近呢?
。▽W生開始分小組邊議論邊發(fā)言,各抒己見。)
老師將探討結果板書到黑板。同時,每種表達方法各拿出一幅作品讓學生欣賞。
學生看作品,進一步系統(tǒng)的了解物象空間的表達方法
4、老師總結本科教學內容。
。ɡ蠋熯吙偨Y邊板書,并給與一定的補充。進行小結。)
第二課時 室外課:
。、堂內傳遞本科目標,激發(fā)學生興趣。
提問:我們先來看幾張畫,看看畫的都是哪里。
。ɡ蠋熣故咀约涸谛@內寫生的美術作品。)
。、學生分組開始校園寫生,老師組織、協(xié)調。
(學生分組開始校園寫生,師生共同活動。)
。、課堂內學生自我評析,老師點評總結。
。▽W生分組出示優(yōu)秀作品,自我評析,共同欣賞。)
。ɡ蠋熃M織、協(xié)調并進行總結。)
板書設計 :
手繪線條圖像——物象空間的表達
上下、左右、前后——三度空間 上下、左右、?—————二度空間轉換到
1、前后遮擋表現(xiàn)法 (大多數(shù)寫生作品)前后、遠近
2、平擺是表現(xiàn)法 (一些裝飾畫)下邊近、上邊遠
3、透視的表現(xiàn)法 (《最后的晚餐》) 近大遠小
4、移動式的表現(xiàn)法 (《清明上河圖》) 視域廣闊
美術教案 篇8
課題: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
課時:5課時
單元總目標:了解和學習利用廢舊材料媒材特性,進行創(chuàng)意和設計,感受設計與生活的關系,初步形成設計意識。通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紙盒、瓦楞紙板、舊電線、塑料瓶、蛋殼、膠泥及其他多種可能利用的材料,設計與制作小擺設,了解設計從創(chuàng)意到制作的全過程,提高動手能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和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
活動一
課題:裝飾風格欣賞
課題:1課時
課業(yè)類型: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的人們和不同國家地區(qū)、不同時期的人們生活空間的風格特點。
2、比較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的人們和不同國家地區(qū)、不同時期的人們對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認識的異同。
3、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進行生活空間的整體策劃和初步的裝飾設計。
教學重點:
1、認識和理解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的人們和不同國家地區(qū)、不同時期的人們生活空間的風格特點。
2、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進行生活空間的整體策劃和初步的裝飾設計。
教學難點:
比較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的人們和不同國家地區(qū)、不同時期的人們對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認識的異同。
教學方法:講授討論
教學準備:
教具——能反映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和不同國家地區(qū)、不同時期的人們生活空間風格特點的圖片和影像資料。各種生活空間的整體策劃和裝飾設計效果圖范例。
學具——自己選擇的能反映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和不同國家地區(qū)、不同時期的人們生活空間風格特點的圖片和影像資料、文字資料。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
1、結合圖片或影像資料,介紹生活空間的基本設計風格。
2、結合圖片或影像資料,簡單對比介紹人們生活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和不同國家地區(qū)、不同時期的空間風格特點。
3、結合圖片和演示,結合圖片和演示,介紹生活空間的整體策劃基本方法和裝飾設計效果圖的繪制方法。
三、發(fā)展階段:
1、分小組,從自己最熟悉的人的.職業(yè)、年齡的角度討論人們對溫馨和諧生活空間的認識和要求并歸納整理小組的最佳結論。
2、對符合小組結論的生活空間進行整體策劃。
3、由教師統(tǒng)一給出一個生活空間的具體參數(shù),如面積、結構、環(huán)境等,分組結合整體策劃勾畫裝飾效果圖的草圖,
四、收拾與整理
可以讓小組的每位同學都按照自己對小組最佳結論的認識和理解,勾畫草圖,大家進行比較后取長補短,由擅長繪制設計圖的同學最后繪制出代表小組成果的設計草圖。
課后拓展:
1、如可能,可以運用電腦3D立體模型制作軟件和平面設計和平面圖設計軟件,在電腦中搭建一個虛擬的空間模型,這樣可以方便后
面的課程進行加工修改。
2、嘗試為自己家人、朋友的生活空間進行裝飾設計。
課后記:
活動二
課題:織物設計實踐體驗
課時:1課時
課業(yè)類型: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感受不同材質、不同色彩的織物產生的不同裝飾效果。
2、認識織物在生活空間中的實用性和美感裝飾作用。
3、根據(jù)自己對織物的特性的認識和理解,對自己的設計進行修改和完善。
教學重點:
1、感受不同材質、不同色彩的織物產生的不同裝飾效果。
2、根據(jù)自己對織物的特性的認識和理解,對自己的設計進行修改和完善。
教學難點:認識織物在生活空間中的實用性和美感裝飾作用。
教學方法:講授、引導欣賞、討論
教學準備:
教具——織物應用和織物裝飾比較明顯的生活空間圖片及影像資料;可進行展示的多種織物的小樣品。
學具——上節(jié)課自己繪制的裝飾效果圖的草圖;自己收集的織物應用和織物裝飾比較明顯的生活空間圖片及影像資料;織物的小樣品;進一步修改加工裝飾效果圖的文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引導階段:
1、展示織物應用和織物裝飾比較明顯的生活空間圖片及影像資。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對織物在生活空間中所起作用的認識。
2、結合同學們的認識,介紹織物在生活空間中的應用范圍、造型特點和材質、色彩特點。
3、展示織物樣品,啟發(fā)同學們選擇和引入合適的織物完善自己的裝飾設計。
三、發(fā)展階段:
1、延續(xù)第一次活動進行設計的分組,結合對織物的認識和理解進行修改完善。
2、仍可以由每位同學按照自己對小組最佳結論的認識和理解,在原有草圖上進行加工。
四、收拾與整理:
小組同學共同展示作品,進行比較后取長補短,在原設計草圖的基礎上繪制能體現(xiàn)織物對生活空間影響的設計效果圖。同時集體討論下一步的具體工作,進行分工準備。
課后拓展:
1、如可能,可以結合運用電腦3D立體模型制作軟件和平面圖設計軟件,在電腦中搭建虛擬的空間模型,可以將織物效果引入。
2、嘗試從造型變化的角度、對自己或家人、朋友的生活空間的織物進行再設計,以產生或加強裝飾感。
美術教案 篇9
一、教學案例
教學背景:廣東有一種樹,叫木棉樹,每年的三四月份結果、開花,其花稱木棉花。《有趣的木棉花》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很多校園都有栽培!队腥さ哪久藁ā愤@種樹樹身高大,平時總時默默無聞地“守衛(wèi)”著校園,只有到了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木棉樹才真正顯示其“英雄”的本色(為廣州市花)。那紅彤彤的花朵,為校園景觀增添了亮麗的色彩,深得校園師生的喜愛。每逢這個時候,校園里的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一有時間就會爭著去揀剛從樹上掉下來的木棉花。該美術教師就抓住這一時機,把它設計成小學四年級的美術活動課,以繪畫寫生為切人點,整合自然課知識,嘗試用探究性學習方式融人課堂教學之中。
基本過程:課前教師要求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合作方式收集木棉花,并帶到美術課堂備用。在上課后,教師先讓學生之間交流收集木棉花的過程,然后指導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對木棉花進行觀察、寫生。此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木棉花的形狀、色彩以及木棉花之間進行比較。在這一過程中,每小組學生都很認真、很投入,其中有一小組發(fā)現(xiàn)了使教師和其他學生都吃驚的問題:木棉花的花辦重疊方向,存在明顯不同。有些花朵的重疊方向是順時針的,有的則逆時針。這一發(fā)現(xiàn)引起了全班學生的一時轟動。當學生問教師時(其實該教師也不知道),教師靈機一動說:“這就是老師要你們通過自己的眼睛,發(fā)現(xiàn)出未被發(fā)現(xiàn)的問題!蓖瑫r在黑板上寫出已準備的六個問題,供其它幾組去選擇和研究。并指導各小組選出正、副小組長,負責自己小組所選擇的研究問題,在課后進行調查,收集,紀錄。在下一節(jié)美術課中進行討論、匯報和發(fā)言。此時此刻,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都沉浸在熱烈的探討情景之中。
討論的問題:在上第二節(jié)美術課時,四個小組都有了一定的準備。教師引導各組把課前收集、調查的資料,在小組中進行最后討論,小組長記錄好討論的結果,并代表小組作匯報發(fā)言。有幾位小組長悄悄地告訴該教師,她們小組拍了木棉花的照片;有的是寫生作品,能不能使用投影儀,該教師很高興地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并成了他們的幫手。下面是幾個小組自己收集、討論、上臺發(fā)言的部分內容:
“我是第三小組代表,我們小組選擇了《用畫畫的什么材料,表現(xiàn)木棉花的色彩最好》的研究題目。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的研究過程!
“我們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了木棉花的花辦,剛剛從樹上掉下來的時候,顏色非常鮮艷,很紅很紅的,圓形果托又是鮮綠色的,紅色和綠色形成了一組對比。 (把照片放在投影儀上,讓同學們觀看。)!
“根據(jù)資料記載,木棉樹是先開花后生葉。但是我們對這一條資料有懷疑,因為根據(jù)我們的仔細觀察,木棉樹是在春天3月份開花的.,在開花前是先有了綠色的葉子,后來綠葉開始變黃,木棉開花時沒有了葉子,等木棉花全部掉完了,木棉樹才開始長出了新的葉子。所以我們覺得有懷疑……”。
“以上是我們小組研究的成果,謝謝大家!”
“我是第一小組,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組寫生木棉花的情況!
“我們寫生木棉花,主要用線條畫出木棉花的花辦形狀,在寫生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就是木棉花的五片花辦的重疊方向,有的是向右轉的,有的是向左轉的(投影儀出示木棉花照片和學生作品)。”
“我們小組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同學說,是受太陽光不同的原因;有的同學說,是木棉花在小時候被不同方向吹來的風向造成的原因;有的甚至說,一個是公的,一個是母的,我們去請教了自然課的老師,自然課的老師說也不清楚,我們又上網(wǎng)去查找,但網(wǎng)上也沒有這方面的介紹,不知道哪位同學、老師是否有這個問題的資料?請介紹給我們……”
此時,很多學生的思維和情緒被這個問題給激活了,紛紛舉起自己的手,發(fā)表各自的觀點。其中有一位男學生站起來大聲地說:“我看過一本書,書上說植物的枝蔓莖干,會出現(xiàn)左右旋轉生長的現(xiàn)象,是因為地球旋轉的引力和磁力共同引起的”。另一位女學生則自己站起來直接回答:“我認為這是木棉樹遺傳基因的問題吧!當前大家都在說什么人類基因,我想植物也應該有自己的遺傳基因吧!”令在場的所有教師都很驚訝,并報以熱烈的掌聲……
二、案例的幾點啟示
1.體現(xiàn)教學者的教學思想
教學思想決定著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探究性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的實踐,突破了以往一般意義上的美術教學課,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引領到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的過程。這一案例的展示,正體現(xiàn)出這樣一種教學思想:教學不以灌輸知識為重,而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著眼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到解決問題,運用綜合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為重點。它是我國當前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美術課程標準的精神所倡導的,是新的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實踐。因而,對當前的中小學美術教學更具有現(xiàn)實的操作性,值得啟示和借鑒。
2.體現(xiàn)教學者的教學方法
教育思想決定著教學的方法,而教學方法只有適應先進的教學思想的要求,才能體現(xiàn)科學性。這一課例的創(chuàng)設,正是抓住了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典型,通過這一典型,引領學生從美術學習角度,運用綜合知識(自然、語文等學科)自主發(fā)現(xiàn)、探究問題,無疑為體現(xiàn)教學者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找到了科學依據(jù)。同時,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在有利于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創(chuàng)新意識的增強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的基礎上,提高對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對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教師的教學綜合能力。因此,讓教師充分發(fā)揮教學空間進行大膽設想、嘗試、創(chuàng)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3.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方式
有了先進的教學思想、靈活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奠定了扎實的學習氛圍和基礎?梢赃@么說,教學效果歸根到底是要落實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上得到充分體現(xiàn)。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這一案例的創(chuàng)設和設計,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在教師教學思想的引領下,逐漸得到養(yǎng)成和實現(xiàn)的。在傳統(tǒng)的美術學習方式中,過分地突出和強調知識的接受與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視了發(fā)現(xiàn)與探究,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的學習美術知識完全控制在“你說我聽,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動接受過程。其次,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之中發(fā)現(xiàn)、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這一案例的展示,更多地強調了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探究學習,成為本案例教學思想的一個重要亮點,更有利于中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借鑒。
4、體現(xiàn)教學方式的靈活性
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是體現(xiàn)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具體化。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完全是教師講、學生聽,被動地接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被完全的冷落: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踐,不被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情景完全聽命于“標準化答案”和有限的書本知識的狹窄范圍之中,極大地壓抑了小學生好動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創(chuàng)新意識。而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根據(jù)教學要求,靈活地把全班分為多個小組的小群體進行學習,學習形式上更具有靈活性和注重個性的發(fā)展。他們在課外收集、調查所需資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機拍成照片;課堂中進行自己討論、發(fā)言、辯論、作記錄;并選派小組代表上臺發(fā)言等。在發(fā)言中既有發(fā)言稿,又有小組成員的作品展示。在一定意義上說,這節(jié)課的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充滿了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實現(xiàn)了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相互適應和完美統(tǒng)一。這為我們美術教學中的其它活動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
5、體現(xiàn)教學評價的綜合性
教學評價的綜合性,是體現(xiàn)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的綜合體系,是教學者教學思想的延續(xù)和檢測。傳統(tǒng)的美術教育評價,往往只要求學生提供美術課的作業(yè),而對于學生是如何完成這張作業(yè),并不是很關心。對學生學習的教學評價完全是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單一的美術作業(yè)好壞的肯定與否來實現(xiàn)的。因而,壓抑了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空間和創(chuàng)新意識。而這一案例的創(chuàng)設,展示出教學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多地關注學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過程。這樣的教學評價,才能深入學生發(fā)展的進程,對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指導,教學評價促進發(fā)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與此同時,在關注過程中,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精選)08-08
美術教案[經典]08-24
【精選】美術教案08-26
[精選]美術教案08-16
(精選)美術教案08-27
【經典】美術教案09-02
美術教案(經典)09-10
(精選)美術教案09-29
(經典)美術教案10-19
美術教案(精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