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通用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箱子里有空氣。
2.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能主動動手參與小實驗
2.難點:知道箱子里也有空氣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紙箱兩人一個,氣球兩人一個,紙巾若干,籃子若干,紅花每人一朵。
2.教師操作材料:紙箱、神秘紙箱、紅花、氣球、籃子各一;操作音樂CD。
3.環(huán)境準備:“魔術”桌子一張,桌布一塊。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有趣的'魔術表演,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
1.觀看老師用塑料袋子捉空氣,引導回憶之前“捉空氣”的小實驗,并啟發(fā)孩子說出“袋子里有空氣”。
2.觀看老師“紙巾飛起來了”的小實驗。
二、幼兒參與操作紙巾“飛起來了”的小實驗
1.幼兒動手操作。
2.幼兒與老師探討“紙箱里有沒有空氣?”
三、幼兒參與操作氣球“飛起來了”的小實驗
1.幼兒動手操作。
2.教師總結:因為箱子里有空氣,手一拍箱子,空氣就從洞洞里跑出來,氣流就把紙巾和氣球沖起來了。
四、老師表演“小魔術”:彩帶飛起來了
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 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和關心周圍生活中的小科技產品;
(2) 了解紙吸水后易變形的特點,比較發(fā)現(xiàn)經特殊加工后的紙杯所具有的輕便、衛(wèi)生、不吸水、不污染環(huán)境的優(yōu)點;
。3) 在操作活動中仔細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有初步的比較分析能力。
二、活動準備:紙折的杯子、紙杯,每人一個;不同質地的杯子;毛筆;白紙;蠟燭若干。
三、活動過程:
(1) 了解紙吸水易變形、變爛的特點。A、 玩“飲料店”游戲,請幼兒選一個杯子自己盛飲料;B、 請幼兒用紙折的杯子盛水,觀察紙折杯子的.變化。提問:紙折的杯子怎么樣了?為什么會這樣?小結:紙遇到水后會吸水,這樣紙就會變軟,慢慢滲水、變形、爛掉。
。2) 發(fā)現(xiàn)兩種不同紙杯盛水后的不同點并尋找原因。
A、 提問:紙杯也是紙做的,為什么卻能盛水?請幼兒拿一只一次性紙杯,通過折折、刮刮、摳摳等方法去探索、發(fā)現(xiàn)。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白白的是什么東西?(蠟)紙杯上為什么要涂蠟呢?
B、 小實驗:用蠟在紙上涂一層,再用毛筆蘸水涂,觀察其現(xiàn)象。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蠟有什么作用?小結:蠟不吸水,蠟涂在紙杯上就像給紙穿上了一件雨衣,紙在蠟的保護下,遇到水也就不會變形了。
。3) 了解紙杯的優(yōu)點。提問:你在哪里用過紙杯?紙杯有什么優(yōu)點?小結:讓幼兒通過與其他材料做的杯子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紙杯具有輕便、衛(wèi)生、不吸水、不污染環(huán)境等優(yōu)點。
科學教案 篇3
第一課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fā)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的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的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的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的過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三、回憶中的大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第二課 校園的樹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的整體形態(tài)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的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的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能繼續(xù)關注樹木的變化。
【教學的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的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的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的相同之處。
【教學的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的過程】
一、觀察樹木的方法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三、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第三課 大樹和小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
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地。
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教學的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的難點】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教學的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小草,最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教學的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小草
二、觀察記錄狗尾草
三、比較樟樹和狗尾草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幼兒園中樹的多種多樣,初步了解樹的基本組成。
2.能用多種感官探究幼兒園的樹的外形特征,用自己的方法記錄。
3.愿意表達自己的觀察結果。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對園區(qū)樹木進行觀察、了解。
2.物質準備:幼兒人手一張記錄表、貼紙若干
活動過程:
1.在觀察幼兒園不同樹的情況下,開展自由討論(說說已經認識的樹,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我們今天到小山坡來上課,你覺得在這里上課感覺怎么樣?小山坡上有好多樹,你認識哪些樹?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ㄓ變焊鶕延薪涷灻枋觯處熗ㄟ^追問來幫助幼兒完善)
師生小結:小山坡上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樹。
2.通過老師的提問和討論,再次來到戶外觀察。(觀察樹的組成,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1)師:我們已經知道,樹有樹根、樹干、樹枝和樹葉,那是不是每一種樹都是一樣的呢?(引導幼兒從樹的大小、粗細、高矮去發(fā)現(xiàn)樹的不同)
(2)介紹記錄表,幼兒帶著記錄表進行觀察,教師參與其中。
。3)分享觀察結果,師:誰來說一說,你觀察到的'樹是什么樣的,都一樣嗎?
。4)幼兒根據記錄表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師小結: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了幾種大樹,它們的樹干有粗細不同、大小不同、高矮也不同。有一根粗粗的樹干,個子高高的,有細細的樹枝,樹枝上有樹葉,這種樹叫喬木。還有一些樹(如金邊黃楊),沒有明顯的主干,呈叢生狀態(tài),個子矮矮的,那些是灌木。
3.我與小樹做朋友
。1)幼兒根據圖片特征,尋找?guī)追N我認識的樹。
(2)與大樹擁抱,說說悄悄話,與小樹做朋友。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在人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五官的作用。最近,我發(fā)現(xiàn)班里有的幼兒喜歡用手摳自己的鼻子、耳朵,有的幼兒開始對自己的五官感興趣,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五官的作用,并懂得保護自己的五官。
活動目標
1、認識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稱和作用。
2、學習保護五官的方法。
3、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五官的作用和方法。
2、難點: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五官卡片。
2、每個幼兒主題活動圖畫一張,鉛筆各一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幾個好朋友,想跟他們玩玩嗎?
2、師分別出示五官卡片,幼兒回答并跟五官打招呼。
3、小結:剛才老師給小朋友介紹的好朋友稱為五官,請跟老師讀:五官。
二、找五官
1、過度:五官朋友說:“我們藏起來了,知道藏在小朋友的哪里嗎?”
2、教師說五官名稱,幼兒在小臉上找。
三、五官的作用和保護
1、過度:剛才小朋友可能干了,把我們都找出來了,我們很有本事,會做很多事,你們知道嗎?
2、讓幼兒分別說說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會做什么?
3、讓幼兒說說怎樣保護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4、小結:五官很有用,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們。
四、五官練習
指導幼兒找眼睛、嘴巴、耳朵相對應的事物。
教學反思
在活動預設時,考慮到科學領域的特點,也結合本班幼兒的情況,更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這節(jié)科學活動課《五官》。這節(jié)課的'目標是:1、認識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稱和作用。2、學習保護五官的方法。3、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我首先通過談話法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認識五官的名稱,接著以游戲的方式讓幼兒知道五官的位置,再用提問法激發(fā)幼兒表達的欲望、然后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幼兒的積極性很高,發(fā)言也非常踴躍,但由于小班幼兒知識面較窄,經驗較少,經常會重復同一個問題,聽到別人說什么就跟著說什么的現(xiàn)象較多。如在討論五官的作用時,這個說:眼睛能看人、看電視,那個也跟著這么說,只有在老師的提醒下才會說出還能看書、看路、看到各種東西;談到鼻子,除了說能聞香味就是說能聞臭味;當討論到如何保護五官時,幼兒回答很好,有的說:不用臟手揉眼;有的說不用手挖鼻孔、摳耳朵;還有的說不把手、臟東西放到嘴里。最后通過練習鞏固,進一步讓幼兒明白五官的作用,更加清楚要好好保護自己的五官。不過,在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時,尤于心太急,有時忘記引導了,在指導幼兒做練習的過程中,我如果能多請幾個幼兒上去為眼睛、耳朵、嘴巴找到相應的答案,效果也許會更好。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根據《幼兒園的綱要》帶領幼兒共同創(chuàng)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chuàng)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并了解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和功能。
2. 產生關注自己身體的意識,懂得要愛干凈、講衛(wèi)生、愛護自己的身體。
3.初步懂得要保護自己的身體。
活動重難點:
了解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和功能,懂得要愛干凈、講衛(wèi)生、愛護自己的身體。
活動準備:
1.幼兒資源:幼兒用書、操作材料包(人物底紙、部位貼紙
2. 教師資源:電子課件、教學掛圖;各部位的圖片(白備)。
3.經驗準備:認識五官和軀干;會玩手指游戲“點鼻子”。
活動過程:
。ㄒ唬┯螒驅
手指游戲:小手點五官。
教師:最近我們的小手和五官玩了一個小游戲,起來玩吧。(教師發(fā)出指令,幼兒聽指令指出對應五宜的.位置,帶領幼兒玩2次“點鼻子”的游戲。)
教師:剛才我們找到了什么?今天,我們一起到身體王國去看看吧!
(二)身體王國來尋寶
教師:哇,你在身體王國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出示掛圖,幼兒發(fā)現(xiàn))
教師:剛才小朋友在身體王國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寶貝,那讓我們現(xiàn)在一個一個來認識他們吧。
1、出示眼睛圖。
教師,你的眼睛在哪里,用小手摸模你的小眼睛,我們的眼睛可以做什么?教師:我用眼睛看美麗的世界。
2、出示耳朵圖
教師:這是什么?你們樓一鎮(zhèn)你們的小耳朵,耳朵可以用來平什么”(聽聲音)(播放爆炸聲)你們聽到了什么?
教師:耳朵讓我聽到很多有趣的聲音。
3.出示鼻子圖片。
教師:鼻子有什么本領?
教師:鼻子讓我聞到很多不同的味道。
4.出示嘴巴圖片。
教師:嘴巴可以干什么?還可以于什么呢?
教師:我用嘴巴來說話、唱歌,還可以吃東西。
5.找小手。
教師:小朋友,你們的小手在哪里了
教師:你的小手能做什么?(幼兒自由討論)
6.找小腳
教師:你們的小腳在哪里?小腳可以做什么了?(走路,跑步。)
教師:我用小腳來走路,小腳帶我們去許多地方。
7、游戲:送身體部位回家
教師:今天小朋友在身體王國玩得很開心,想考驗考驗小朋友,看你們到底有沒有認識這些身體部位,想讓你們幫忙吧這幾個身體部位送回家。
。ㄈ┥眢w保衛(wèi)戰(zhàn)
1、小朋友的身上有這么多的寶貝,那么我們該如何更好地愛護它們呢?
3.小結:我們要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能讓它受到傷害,做一個講衛(wèi)生、愛干凈的好寶寶。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做身體律動:奧爾夫音樂《我的身體都會響》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培養(yǎng)幼兒探索自身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
3.引導幼兒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
活動準備:
1.紅色印泥若干盒白紙,抹布若干。
2.放大鏡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給幼兒講一個關于用指紋破案的故事,引起幼兒觀察指紋的興趣。
二展開
(一)印指紋
讓幼兒用手指蘸印泥將指紋印在紙上,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二)觀察指紋
1.引導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指紋和紙上的指紋印,說說自己的.指紋是什么樣的,它像什么。
2.引導幼兒互相觀察指紋印,說說每個人的指紋有什么不同。
三、了解指紋的作用
1.出示老師們的兩種較為典型的指紋印,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差異,找一找自己指紋的特征。
告訴幼兒;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指紋永遠不會變,因此可以用來辨認人。
2.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觸摸玻璃杯、筆、電話等物,請幼兒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當我們的手指和物體接觸時,將會留下指紋。
這一點對哪方面有幫助(警察叔叔能夠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紋作為證據抓住罪犯。)
3.還有什么用處?老師出示圖片 ——有關指紋的科技產品為幼兒講解,開闊幼兒眼界。
4.還有什么東西像指紋一樣有一些紋理?
四、進行指紋印畫
引導幼兒指紋印畫。
科學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能用“有……有……還有……”的句式進行完整表達。
2.培養(yǎng)幼兒豐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傾聽同伴談話的習慣。
4.認識皮鞋、旅游鞋、釘子鞋等鞋子的名稱。
二、活動準備
1.布置鞋子展覽室:釘子鞋、皮鞋、涼鞋、拖鞋等各種鞋子,鞋架4個。
2.幻燈片:小男孩跑步、溜冰、雨鞋的圖片。
錄像帶:芭蕾舞表演的片斷。
3.字卡:顏色、種類、皮鞋等各種鞋子及顏色的字卡。
句卡:有....有....還有....;我想發(fā)明....可以.....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進教室自由參觀鞋子展覽室。
師: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到鞋子展覽室去參觀,我們一邊看,一邊說,你看到了什么顏色和材料的鞋子,并用“有……有……還有……”的句式完整地說出來。
參觀后提問。
1.展覽室的鞋子有很多種,按鞋子的顏色來講述,請你用“有……有……還有……”句式完整地告訴我。(隨機出示字卡)
2.按鞋子的種類來講述,請你用“有……有……還有……”的句式完整地告訴老師和小朋友。(隨機出示字卡)
(二)請個別幼兒穿上爸爸、媽媽、自己的鞋,用完整的語言講出穿鞋子的感受。
師:小朋友說了這么多的鞋子,它們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平時我們都穿自己的鞋,你們有沒有穿過爸爸、媽媽的鞋呢? 我請幾位小朋友穿上爸爸的鞋,看走起路來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完整說出:小朋友穿上爸爸的鞋,一步一步走得慢)。誰來穿上媽媽的高跟鞋,看走起路來怎么樣?(引導幼兒說出,穿上媽媽的鞋,搖搖擺擺要摔跤)我們一起穿上自己的鞋,又是怎么樣呀? (蹦蹦跳跳走得快)
(三)了解特殊功用的鞋子。
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幾雙特殊作用的鞋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放錄像,幼兒欣賞芭蕾舞片斷和溜冰的場面。
提問:小朋友在干什么?穿了一雙什么樣的鞋子?
出示幻燈片,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說出釘子鞋、雨鞋的用途。
(四)啟發(fā)幼兒想像,學習用“我想發(fā)明……可以……”的'完整句式進行創(chuàng)造性講述。
師:這些鞋子都是發(fā)明家動腦筋發(fā)明出來的,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和方便,小朋友,你們見過會長大的鞋子嗎?老師想發(fā)明一雙會長大的鞋子,腳長大了,鞋子也跟著一起長大。
你們想發(fā)明一種什么樣的鞋子?這種鞋子有什么特別的功能?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說一說“你想發(fā)明……可以……”。 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
(五)教師總結:我們的小朋友真聰明,能發(fā)明出這么多奇特的鞋子。
可是,想當發(fā)明家,從小要怎樣做呢?希望將來的人們都能穿上我們小朋友發(fā)明的鞋子。
四、各領域滲透
科學:認識鞋子。
藝術:主題繪畫《我發(fā)明的鞋子》。
五、生活中滲透 注意觀察人們穿的各種鞋子。
六、環(huán)境中滲透 鞋子展覽架,請幼兒觀察并講述。
七、家庭中滲透 帶孩子到鞋店觀察各種款式的鞋子。
八、活動評價
項目
目標實現(xiàn)程度
內容適合程度
活動設計趣味程度
幼兒的“三性”表現(xiàn)
存在問題
等級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編故事的難度大了一些。
評價
√
√
√
√
注: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典】07-20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9
(經典)科學教案07-28
(精選)科學教案08-16
科學教案【精選】08-09
科學教案[經典]08-27
[精選]科學教案08-04
科學教案(經典)07-26
(經典)科學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