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10篇[精品]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鼓勵幼兒能積極參與動手制作,為環(huán)保作出自己的努力。
2. 通過討論確定保護草地的方法。
活動準備:小草的種子、草皮 、小鏟子、數(shù)碼相機、電視機,杯子水桶等。
活動過程:
一、幫助孩子回憶昨天的所見。
1. 你們昨天看到什么?
2. 那條白白的小路在草地上好看嗎?(引導幼兒觀察電視畫面)
3. 有什么好辦法讓小路不見呢?
二、幼兒先分組討論,然后再進行集體討論。
1. 讓幼兒交流自己的意見。
2. 選擇其中的1"2種辦法進行嘗試操作。
三、帶領孩子到草地進行操作
1. 教師講述種植的要求。
2. 和孩子一起將發(fā)白的土地松軟。
3. 進行種植活動。
4. 給小草和周圍的樹木澆水。
種子排隊
教案目標:
1、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shù)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2、學習將收集的種子分類,排列并做記錄。
教案準備:幼兒人手一份種子(蠶豆、黃豆、紅豆各十顆),紙板,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個。
教案過程:
一、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教師依次出示紅豆、蠶豆和黃豆)這些豆豆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們知道它叫什么?(種子)
二 、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shù)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現(xiàn)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幫忙,幫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畫有三個標記的`圖片),讓幼兒說說第一條線上排什么?為什么?請一幼回答(排紅豆,因為有紅豆標記),那么第二、第三條線呢?(黃豆、蠶豆),排隊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種子站在線上,三個全排完了,不要收,數(shù)一數(shù),把數(shù)字記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紅豆有幾顆(十顆),黃豆有幾顆(十顆),蠶豆有幾顆(十顆),它們都是十顆,那么它們排的隊伍一樣長嗎?(不一樣)
4、討論為什么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引導幼兒說出因為紅豆小,所以排得最短,蠶豆大,排得最長,黃豆不大不小,排得隊伍不長也不短。)
5、小結:相同數(shù)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越大,排列越長。
三、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shù)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看看紙板上有什么(種子標記)并說說這三條線怎么樣?(一樣長)
2、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它們用的數(shù)會不會一樣多?(有幼兒說一樣多,有幼兒說不一樣多)那么我們現(xiàn)在來排列一下,看看到底用的數(shù)量會不會一樣多?(幼兒操作,并講述操作結果:用的數(shù)量不一樣多,蠶豆用得少,紅豆用得多。)
3、討論: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
4、小結:一樣長短的線條,種子顆粒越小,排列時需要的越多,種子顆粒越大,排列時需要的越少。
四、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shù)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1、教師出示海洋球和乒乓球,若用相同數(shù)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請一幼兒上來演示。并總結出:乒乓球小,排的隊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隊伍長。
2、若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請一幼兒上來演示,并總結出:海洋球大用得少,乒乓球小用得多。
3、游戲:過小橋。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走獨木橋,要求腳跟對腳尖從起點走到終點,數(shù)一數(shù),比一比,老師用的步子多還是小朋友用的步子多?為什么?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大膽嘗試運用多種方法觸碰空氣袋娃娃,且有參與活動的興趣和勇氣。
2.能在空氣袋的相應位置貼上眼睛、嘴巴,發(fā)展動手能力。
3.在寬松的情境中體驗動手做,游戲樂的愉快情緒。
二.活動準備:
1、選擇大小適中的`保鮮袋若干,做成空氣袋氣球和空氣袋娃娃。
2、即時貼剪好的眼睛、嘴巴圖形若干;彩帶等。
3、把已做好的空氣袋娃娃懸掛在一根皮筋上,位置高于幼兒高舉的手指尖。
三.活動過程:
1.進入活動場地,引起興趣。
教師與小朋友做律動進入活動區(qū)2.空氣袋娃娃出場,幼兒學習運用多種方法縱跳觸碰空氣袋娃娃。
(1)認識空氣袋娃娃,和空氣袋娃娃做游戲。
出示空氣袋娃娃,讓幼兒和它認識。
(2)大膽運用多種方法縱跳觸碰空氣袋娃娃。
A.大膽用縱跳的方法觸碰空氣袋娃娃,重點練習縱跳的動作。
一起集體練習縱跳,再加深難度,反復練習縱跳的動作。
B.嘗試運用多種方法縱跳觸碰空氣袋娃娃。
可用肩膀、手臂關節(jié)、鼻子、頭……碰一碰空氣袋娃娃。
2.制作空氣袋娃娃,能在空氣袋的相應位置貼上眼睛、嘴巴。
(1)教師進行啟發(fā)式提問,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
空氣袋怎樣變成空氣袋娃娃。
(2)一起動手制作空氣袋娃娃,注意貼的位置。
師:請小朋友每人到桌子邊上選一個空氣袋,讓它變成一個空氣袋娃娃。
(幼兒動手制作)(音樂)(3)與做好的空氣袋娃娃做游戲,引導幼兒用不同方法玩。
可以往上拍,用頭頂,兩個人一起拍……(4)到戶外與自制空氣袋娃娃做游戲。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團圓、連接的方法塑造圓圓的小雞形象。
2、嘗試捏出小雞尖尖的嘴巴,并借助輔助材料裝飾小雞的眼睛。
3、初步產(chǎn)生對泥工活動的興趣,愿意進行泥工活動。
活動準備:人手一塊泥工板,橡皮泥,紅豆與綠豆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一起唱歌《母雞和小雞》導入。
師生隨著音樂表演唱歌曲。
2、引起幼兒關注小雞。
提問:母雞的寶寶是誰呀?小雞是什么樣子的?
3、帶領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小雞。
提問:你知道畫面上的小雞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怎樣做的?激發(fā)幼兒參與制作的.泥工愿望。
4、教師示范講解制作方法。
將大塊橡皮泥在手掌中團圓,搓出圓圓的身體;將小塊橡皮泥團圓為圓圓的頭;在小雞的頭上捏出尖尖的嘴巴;用紅豆或綠豆嵌在頭的兩邊作為小雞的眼睛;將小雞的頭輕輕地連接到身體上。
5、教師提出制作要求,鼓勵幼兒按照要求大膽地進行泥工活動。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觀察,并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6、組織幼兒相互欣賞放在泥工板上的小雞,教師給予表揚和鼓勵。
7、閱讀幼兒用書,教師:小朋友給畫面上的小雞帶來了這么多朋友,大家很高興,他們念了一首兒歌給小朋友聽:
小小雞,嘰嘰嘰, 尖嘴巴,圓身體,
身上穿著絨毛衣, 愛吃小蟲愛吃米。
8、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念兒歌。 活動的第二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觀看視頻可愛的小雞,讓幼兒通過觀看進一步了解小雞的基本外型特征。
反思:活動開始讓幼兒唱歌《母雞和小雞》,隨著音樂進行歌表演,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接著讓幼兒觀看視頻可愛的小雞,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小雞的基本外型特征。再通過講解及演示,激發(fā)幼兒制作的樂趣,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索和學習,使幼兒更好的獲得直接的感性經(jīng)驗。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展示幼兒的作品,既滿足了幼兒的好表現(xiàn)心里需要,又讓賞識教育得到了延伸。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練習畫圓形和長直線,線條頭尾相結。
2、感受雨中雨滴與水塘相映成趣的美麗畫面。
材料準備:
金色筆搭配彩色紙;銀色筆搭配16開黑色印泥紙
活動過程:
一、探討引入師:下雨啦, 雨點兒滴答滴答。下雨的時候你們都會看到什么呀?幼兒積極探討。
教師總結:下雨的景色真是很美麗啊,水塘泛起一圈圈圓暈,雨滴像珍珠連成了線。一起來把美麗的景色畫下來吧。
二、幼兒作畫
。薄⒏嬎恋膱A暈師:用圈畫圓暈,小門關關牢。先畫小圈,再畫大圈,一層層圈圈,不碰到。
2、畫雨師:用長長的線來畫出雨水 。 線條盡量畫得長。膽子大一點,把畫面都畫滿。
三、作品展示幼兒一一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起來欣賞雨中的美景吧。
教學反思:
繪畫《下雨了》是一個充滿生活情趣的內容,所以本節(jié)活動我不但把讓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來表現(xiàn)不同的雨作為重點,而且我把激發(fā)幼兒對大
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繪畫活動的'興趣也同時作為本次活動的另一個重點,并以情感體驗為主線,貫穿于整個活動中。
1、藝術可以表現(xiàn)生活也可以表達情感,在教學開始,我通過聽——說—演——看——想,激起小朋友對雨的已有經(jīng)驗,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
感所想的事物說出來,用肢體表現(xiàn)出來,教師再進一步對幼兒的語言進行概括,進行提升,讓幼兒對雨有進一步的認識,為下面的繪畫做了一個感
性和情感的鋪墊。
2、結合語言進行繪畫,增加了活動的情趣。在用短線、長線、斜線畫雨時,我結合生動、形象的語言。如:小雨一滴一滴一滴落下來。大雨
嘩啦啦,一條一條落下來。起風了,大雨、小雨斜斜地落下來。幼兒一邊說,一邊畫,幼兒就覺得有趣多了。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夏天服裝的特點。
2、愿意在集體前大膽地做模特,展示自己的服裝。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談話“你的衣服什么樣”
教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夏天我們穿什么?請你說說自己穿的衣服。幼兒自由說出自己衣服的外形。強調衣服的薄和少。
二、感知夏季服裝的特點。
1、幼兒做模特,共同欣賞夏天不一樣的衣服。
教師:小朋友們的服裝都一樣嗎?你感覺夏天服裝的顏色怎么樣?還有什么特點?
2、小組活動,通過看、摸、說等方式感知夏天服裝的特點。
老師:請你們相互摸一摸、看一看同伴的衣服,比比你和其他小朋友的'衣服有什么不互相間的地方。
3、集體交流
老師:你們找出夏天服裝的特點了嗎?為什么夏天的衣服是薄薄、短短的呢?
4、老師總結:因為夏天天氣熱,穿上薄薄、短短的衣服會涼快,舒服些,夏天的衣服款式很多,有短袖、背心,有短褲,裙子等等,顏色也很鮮艷,漂亮。
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能較細致的觀察圖片,學習正確運用方位詞“上面、下面、里面、旁邊”。
2、學說短句“小老鼠躲在××的(上面)”、“我躲在××的(上面)”
3、愿意在集體面前大聲地說話,體驗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木偶、小老鼠胸飾、場景設置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木偶,引出故事。
“我是老鼠媽媽,我有一群調皮的老鼠寶寶,它們總愛和我捉迷藏。今天我出門去買東西,回到家發(fā)現(xiàn)寶寶們又躲起來了。我找了半天,還是有很多寶寶沒找到,真著急呀!小朋友,你們能不能幫我把小老鼠們找出來呀?”
2、幼兒觀察和講述畫面內容。
(1)引導幼兒講述畫面內容。
提問:這是什么地方?小老鼠都躲在哪里呢?
引導幼兒找到隱藏在畫面中的小老鼠并學習正確運用方位詞“上面、下面、里面、旁邊”。學說短句“小老鼠躲在××的(上面)”。
(2)跟隨圖片練習完整的講述。
3、游戲:捉迷藏
(1)在場景中找出小老鼠標志,并練習正確運用方位詞。
(2)幼兒扮小老鼠躲在場景中的不同地方,老師扮老鼠媽媽在場景中找小老鼠。找到后,小老鼠說出“我躲在××的××”。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各種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知道其用途。
2、學會正確地使用肥皂,增強自理能力。
3、在吹泡泡活動中,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形狀、顏色、氣味不同的肥皂若干。
2、紙塑杯子、盛水臉盆、擦手毛巾、吸管若干根。臟衣服一件。
活動過程:
1、通過觸摸、聞等活動,引出肥皂話題,并引導幼兒感知它的外形特征。
(1)請出“神秘嘉賓”,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將肥皂用布包裹好,放在不透明容器里,搖一搖、聞一聞、摸一摸。
請幼兒猜一猜是什么,然后展示出來。
。2)引導每個幼兒通過多種感官親自感知肥皂的外形特征。
。3)共同討論,。
2、操作實驗,感知肥皂遇水后的特征。
。1)引導幼兒將手沾水后擦肥皂并搓一搓。
(2)提問引起幼兒思考,肥皂遇水后的'特征。
3、了解肥皂的用途。
。1)出示臟衣服,啟發(fā)幼兒談談怎樣讓它變干凈。
。2)教師邊講解邊演示洗衣服。
。3)與幼兒討論、說說肥皂的用途。
4、玩吹泡泡游戲,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自然結束活動。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嘗試大拇指和食指配合,撕出又細又長的面條。
2、學會有目的地選擇材料進行粘貼,豐富作品內容。
3、懂得要關心、關愛老人;顒訙蕚洌和尥抟粋、老奶奶形象一個人手一個紙剪碗、撕“面條”用的紙若干。剪貼的青菜、蝦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出示娃娃:“看,這是誰”?
2、今天是方方奶奶的生日,她想為奶奶慶祝一下,請你們幫忙想一想,該怎樣慶祝呢?
3、教師小結幼兒的回答,引起幼兒制作長壽面的興趣。
二、引導幼兒探索制作“長壽面”的方法。
1、出示已做好的一碗“長壽面”,看看這面條是怎樣做的?讓幼兒了解長壽面的特點。
2、教師重點示范撕面條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配合,捏住紙,慢慢往下撕。就能撕出又細又長的“長壽面”了。
3、幼兒徒手練習撕面條。
4、出示各種蔬菜、魚、蝦,選擇其中一、兩種,粘貼在面上做澆頭。
三、幼兒制作“長壽面”。
1、提操作要求:面條撕下來集中在一起,全部撕完后再一起粘貼。
2、指導幼兒撕面條時拇指和食指捏住紙慢慢往下撕,盡量不讓面斷掉。
3、鼓勵幼兒撕出許多又細又長的面,整齊地粘貼在碗里,讓奶奶可以吃個飽。
4、啟發(fā)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選擇面上的菜,能讓做好的.面色、香、味俱全。
四、送面條
1、相互介紹給奶奶做的是什么面。
2、幼兒將做好的長壽面送給奶奶,并對奶奶說一句祝福的話。
3、評選出奶奶最愛吃的面條。
小班教案 篇9
目的要求
1、能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大膽想象。
2、樂意表述自己的想法,知道蛋殼易碎的特點。
準備
1、故事磁帶,
2、一些清理蛋殼。
幼兒活動手冊第20-24頁。
內容與指導
一、半個蛋殼像什么。教師出示蛋殼讓幼兒討論。
師:小朋友們!老師手里有半個蛋殼,你認為它像什么?可以把它當成什么?
二、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蛋殼,并運用經(jīng)驗大膽想象。
三、出示小老鼠頭飾引導幼兒聽一遍故事。
師:想知道小老鼠皮皮把半個蛋殼當成了什么了嗎?我們請皮皮來告訴大家!
四、教師教師講一遍故事并和幼兒一起討論半個蛋殼最后的結果。
。1)教師生動的.講一遍故事。
師:皮皮把蛋殼當成了什么?
如果你是皮皮把半個蛋殼當成了什么?(在幼兒講述蛋殼像什么的時候,教師應傾聽幼兒的回答,并做出恰當?shù)幕貞?/p>
五、教師請幼兒閱讀幼兒幼兒活動手冊第20-24頁。
師:蛋殼最后怎么了?為什么會碎?(蛋殼易碎的特點巧秒的隱含愛故事情節(jié)里,教師可在討論時候引導幼兒清楚的感受到這一點。
六、引導幼兒說說我們應該怎么樣保護蛋。(輕輕的、小心的拿放,不亂扔等)
七、活動結束,教師總結。
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認識1、2的點卡,知道1、2代表的物體數(shù)量。
活動準備:
貼絨卡片:一只貓、2只狗、2只雞以及其它數(shù)量為1、2的物體圖片若干及作業(yè)卡。
活動過程:
1、感知2以內物體的數(shù)量。出示動物卡片貓、狗、雞,讓幼兒說出貼絨板上有什么?每種動物有多少?指導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并說出總數(shù)。
2、認識點卡,給實物或圖片匹配點卡。讓幼兒觀察貓,說出貓的.總數(shù),告訴幼兒一只貓可以用點卡“1”來表示,出示點卡“1”,告訴幼兒,像這種有點的卡片叫點卡。然后出示狗、雞的卡片,匹配點卡“2”,指導過程同上。
3、在數(shù)量為1、2的物體旁匹配點卡1、2。教師任意抽出一張圖卡,讓幼兒說出它的總數(shù),并將點卡貼在旁邊,如出示1個蘋果卡片,幼兒貼上點卡1,出示2把椅子,讓幼兒貼上點卡2。問幼兒點卡1、2還可以表示什么?啟發(fā)幼兒說出許多數(shù)量是1和2的物體來。
4 、指導幼兒做練習。
。1) 讓幼兒指認數(shù)量為1、2的物體并分別涂上不同的顏色。
。2) 給點卡1、2匹配相應的物體。
(3) 給數(shù)量為1、2的物體匹配相應的點卡。
活動結束:小朋友一起探討。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精選]小班教案07-28
小班教案【精選】07-29
小班教案[精選]07-22
(精選)小班教案07-27
【精選】小班教案08-03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7-25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7-22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7-22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