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匯總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確方法,學習剪弧線。
2.在感知辨認紅、黃、藍顏色的基礎上,能根據(jù)老師的口令做動作。
3.體驗剪紙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紅、黃、藍色的紙若干。
2.教室兩面草地的底版。
3.錄音機、磁帶、剪刀、膠棒、抹布。
【活動過程】
。ㄒ唬┘垪l寶寶變魔術,引出主題。
T:“紙條寶寶可調(diào)皮了,它們爬呀爬爬到我的頭上,你們看,它們變成了什么?”(兔子的耳朵)
T:“它們又爬呀爬,爬到我腰里,這會兒它們又變成了什么?”(裙子、腰帶)
T:“紙條寶寶變了那么多好玩的東西,它現(xiàn)在要請小朋友幫忙了,它們想變成春天五顏六色的花,小朋友想想,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它們呢?”(可以撕花,可以剪花、可以折花)
(這種變魔術的方式充滿了神秘性,幼兒對魔術都有著極高的興趣,我選用“紙條寶寶變魔術”這種形式,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調(diào)動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幼兒能快速進入狀態(tài),更好的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通過大膽想象紙條變成了兔子的耳朵,裙子等,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
。ǘ┘舻锻尥拮兡g
1.出示剪刀!拔覀儊砜葱〖舻蹲儌魔術吧!”
2.老師示范怎樣使用剪刀!靶∈肿儼研。舻抖蠢飦硭X,剪刀張開大嘴巴,一上一下工作忙,咔嚓——咔嚓——小剪刀剪出了什么顏色的花?”(紅色的花)
3.拿一張正方形的紙。我們把正方形的花對折一下,再對折一下,(變成小正方形,手拿小方形一角,開口朝上),正方形的花變成了小山了,小剪刀要爬山了,咔嚓——咔嚓,它從這個角爬呀爬,爬過彎彎的小山坡,爬到了那個角,這次方形花變成了什么花?(圓形的花,有花瓣的花)
4.請小朋友拿出小手試一下。(以詩歌形式讓幼兒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確方法,幼兒能夠很快地接受,也鍛煉了幼兒各器官間的協(xié)調(diào)能力。)
。ㄈ┬∨笥巡僮,老師指導(音樂聲中進行)
T:現(xiàn)在請你們的小剪刀也工作起來,剪一剪,變一變,剪出不同顏色的花,剪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剪一些。小剪刀還有句悄悄話對你們說:“用完剪刀后請你們將剪刀的‘嘴巴’合上,不然它的嘴該累了!
。ㄋ模┪液托』ㄗ鲇螒
小朋友真動腦筋,都已經(jīng)剪好了,我們來和小花一起做個游戲,請你們聽老師的口令做動作!罢埌鸭t花和藍花放在一個手里,黃花放在另一個手里?”。(請幼兒根據(jù)口令找出相應的花)
。ㄎ澹┗▋憾涠溟_
1.春天到了,花兒都開放了,讓我們剪的美麗的花都開到草地(畫有小草的墻壁)上去吧。
2.幼兒動手操作。(組織快的幼兒將地上的紙片撿干凈,放在簍子里)。
3.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欣賞他人的作品,讓幼兒體會到游戲的快樂。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體驗和表現(xiàn)欣賞活動帶來的快樂。
熟悉樂曲旋律,分辨樂曲的節(jié)拍、音高和不同力度的變化。
用指圖、動作、樂器伴奏的方法表達對樂曲的感受。
活動準備
老青蛙和小青蛙唱歌的圖片各一張。
人手一件樂器。
重點
用指圖、動作、樂器伴奏的方法表達對樂曲的感受。
難點
熟悉樂曲旋律,分辨樂曲的節(jié)拍、音高和不同力度的`變化。
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在農(nóng)場里》。
2、感受與表現(xiàn)樂曲《青蛙合唱》的節(jié)拍。
(1)今天,池塘邊真熱鬧,原來是老青蛙和小青蛙在表演合唱節(jié)目,聽!他們的歌是幾拍子的?
(2)聽音樂并說出音樂是三拍子的。
。3)教師與幼兒在樂曲聲中,輕輕劃拍。
(4)幼兒隨音樂拍樂曲的節(jié)拍。
3、感受與分辨樂曲的音高。
。1)誰能聽出是誰先唱歌,誰后唱歌?最后又是誰在唱歌?
。2)聽音樂,教師與幼兒邊聽邊看圖片。
(3)提問:小青蛙唱歌的聲音怎么樣?老青蛙唱歌的聲音怎么樣?
。4)重復欣賞。聽出音樂中是誰在唱歌,我們就用手指向誰,音樂的最后怎么指。
(5)繼續(xù)聽音樂,用高舉雙手和放下雙手表現(xiàn)樂曲的高、底。
4、為樂曲伴奏,表現(xiàn)強、弱變化。
。1)兩只青蛙唱歌,誰的歌聲大?誰的歌聲。
。2)大家的樂器都會學青蛙唱歌,我們來為他們伴奏。啟發(fā)幼兒討論怎樣為青蛙伴奏。
。3)在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下,用輕輕敲和較用力敲為青蛙伴奏,最后用力敲。
(4)全體幼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小青蛙伴奏,另一部分為老青蛙伴奏,最后全體敲。
5、復習音樂游戲"要下雨啦"。
中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進入中班,幼兒會對自己是怎么來的?媽媽是怎么把我生出來的?產(chǎn)生好奇,這樣的話題大人也很難解釋清楚!蹲匦艿纳衿媸隆氛侵v述了關于繁衍下一代的話題,作者用輕松而浪漫的筆調(diào)詮釋了一個嚴肅的生物學命題,最終告訴我們:孕育生命是一件非常神奇而美好的事情,小寶寶是由爸爸和媽媽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奇跡。本次活動始終以“神奇事”作為主線,采用師生共讀與幼兒自主閱讀相結(jié)合的方式,引導幼兒推理并了解故事的發(fā)展過程。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封面、環(huán)襯和畫面中棕熊的不同動態(tài),推理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2.嘗試自主閱讀繪本第12—23頁,并大膽講述。
3.感受孕育生命、繁衍后代是很神奇的事。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點、難點:
感受孕育生命是一件非常神奇而美好的事情。
活動準備:
1.認識棕熊,了解棕熊冬眠的習性;了解鮭魚、鸛鳥的特征及不同動物繁衍下一代的`方式。
2.繪本PPT,繪本小書(11頁前和23頁后用別針別上)。
活動過程:
一、觀察繪本PPT封面和環(huán)襯,猜測棕熊會有什么“神奇事”。
1.閱讀繪本封面。
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看一本書,書的封面上是誰?(棕熊),這本書的名字叫“棕熊的神奇事”,你們有過什么神奇事嗎?這只棕熊可能會有什么神奇事呢?猜猜看。
2.閱讀環(huán)襯頁。
師:瞧,這只棕熊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看來真的是有神奇事發(fā)生,到底是什么神奇事呢,我們來一起看書。
二、集體閱讀繪本(PPT)
第一部分,根據(jù)畫面中棕熊的不同動態(tài)猜測故事內(nèi)容。
師(翻開PPT):這只棕熊長得怎么樣?它為什么會這么瘦?(講p4-5內(nèi)容)
師:這只餓著的棕熊接下來會干什么,看看下面這三幅圖。ǔ燥柫、在想問題、在大聲喊叫)
師(P5-11連講后):哦?!棕熊想當熊爸爸了,可是又不知道需要做些什么?你們能告訴它想當爸爸需要先做什么嗎?
師:書上會有誰來告訴棕熊怎樣才能有個寶寶呢?
三、自主閱讀繪本小書第12—23頁后討論“誰會告訴棕熊怎樣才能有個寶寶”。
師:請小朋友轉(zhuǎn)身從椅子后面拿出書,從第12頁看到第23頁,看看誰會告訴棕熊這個問題呢?棕熊照著做了嗎?
師:小兔子告訴棕熊怎樣才能有寶寶?(P12-13講后)小兔子說寶寶是從蘿卜地里長出來的,兔寶寶是從蘿卜地理長出來的嗎?你相信嗎?棕熊相信了嗎?它照著做了嗎?(P14-15講后)結(jié)果怎樣?
師:棕熊還問了誰?小喜鵲會怎么說呢?(P15-16講后)小喜鵲的話對嗎?棕熊相信了嗎?它照著做了嗎?
師(P18-19講后):它能下出蛋嗎?(不能)是呀,怎么可能下出蛋呢!
師(P20-21講后):鮭魚告訴棕熊了嗎?沒有,鮭魚和棕熊開的是玩笑。那你知道鮭魚是怎么有寶寶的?(產(chǎn)卵)
師(P22-23講后):鸛鳥告訴棕熊怎么有寶寶了嗎?(沒有)那你知道鸛鳥是怎樣有寶寶的呢?
四、閱讀繪本(PPT)第三部分內(nèi)容,對“神奇事”展開想象。
師:鸛鳥也沒有告訴棕熊怎樣才能有個寶寶,棕熊問過許多小動物都沒得到答案。哎,怎樣才能有個寶寶呢?
師(P24-25講后):哦!原來熊寶寶是從云彩上來到這個世界的。這是媽媽對棕熊講的,你們的媽媽有沒有和你們講過,你們是從哪兒來到這個世界的?你相信嗎?棕熊寶寶是從云彩上來的嗎?棕熊會有個熊寶寶嗎?一定會的,我們接著看書。
師(P26-31講后):故事講完了,棕熊會有一個熊寶寶嗎?熊寶寶的爸爸是誰?熊寶寶的媽媽又是誰?這就是棕熊與棕熊小姐之間發(fā)生的“神奇事”?你們是怎么來到這個世界的?你們來到這個世界是誰和誰之間的神奇事呢?
活動延伸:
在圖書區(qū)繼續(xù)投放《棕熊的神奇事》繪本,幼兒可以自主閱讀,教師可以引導幼兒:1.和家長搜集不同動物以及他們的寶寶的圖片,了解不同動物繁衍后代的不同方式;2.感受粉質(zhì)鉛筆在不同材質(zhì)的紙張上作畫的畫面效果;3.閱讀作為主畫面的聯(lián)想、旁觀、配角的小畫面的內(nèi)容。
活動反思:
在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習慣,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fā)展。
中班教案 篇4
《三只猴子》
【活動目標】
1、在傾聽及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的前三段。
2、嘗試分角色表演,體驗并表現(xiàn)歌曲有趣的情節(jié)。
3、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大背景圖一張,其中三只猴子可以跳動。
2、圖片八張。
3、表演頭飾:猴子三只、猴子媽媽一只。
4、地面上用自粘紙貼出床的輪廓。
5、醫(yī)院標志一個。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熟悉歌詞。
1、引導幼兒觀察大背景圖,了解歌曲第一段的內(nèi)容。
、倌憧吹搅耸裁?誰會在上面睡覺呢?它會爬樹的、瘦瘦的、喜歡吃香蕉。
猴子到了床上會干什么呢?
它是怎么跳的?
個別:誰來學一學猴子的樣子。(表現(xiàn)出猴子的調(diào)皮)
集體(站起來):我們一起來把猴子調(diào)皮的樣子表現(xiàn)出來,比比哪只猴子最調(diào)皮。
引導孩子觀察三只猴子衣服顏色的不同。
教師清唱: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跁l(fā)生什么事情呢?有一只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
③小猴子從床上掉下來,誰會來?
看到小猴子摔在地上,媽媽的心情怎么樣?媽媽著急的心情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現(xiàn)呢?誰來學一學。(個別)
看到床上還有兩只猴子,她會說些什么呢?
教師清唱:媽媽急得大聲叫:“趕快下來別再跳!
集體(坐著學):我們一起來把媽媽的樣子表現(xiàn)出來,看看誰最著急。
2、教師范唱歌曲的第二、第三段。
二、在參與表演的過程中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邊唱歌曲邊逐步出示圖片。
你能和我一起把三只猴子發(fā)生的有趣事唱出來嗎?
唱的'時候,你覺得哪句最難呢?
化解難點:第二句十六分音符
2、邊做手指游戲邊演唱歌曲。
你想用小手玩“三只猴子”的游戲嗎?
情感處理:第一句高興第二句痛苦第三句著急。
3、邊做動作邊歌唱。
4、教師清唱歌曲最后一段,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第四段的氛圍。
床上還有小猴子嗎?猜猜她們?nèi)ツ睦锪?
這間活動室哪里可以當作醫(yī)院呢?
三、嘗試分角色表演,表現(xiàn)歌曲有趣的情節(jié)。
1、三名幼兒扮演小猴子,一名幼兒扮演猴子媽媽,教師與其余幼兒演唱歌曲。
表現(xiàn)出猴子的樣子(調(diào)皮、但是表演時要懂得保護自己哦!),觀察圖片(顏色)的暗示,媽媽送小猴子進醫(yī)院。
2、幼兒分角色表演。
現(xiàn)在所有孩子都表演了,誰唱呢?(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唱。)
現(xiàn)在還是三只猴子嗎?我們應該怎么唱?
請你先想好,你想扮演穿什么顏色衣服的猴子,綠猴子第一個摔下去(黃衣服——紅衣服)
四、知道不能在床上跳,要學會保護自己。
你們覺得歌曲里的這些猴子在床上跳著玩,安全嗎?
小結(jié):我們不要在高的地方跳,頭上就不會有包包,保護自己很重要,做個健康的乖寶寶。
五、結(jié)束活動。
我們都知道不能學歌曲里的“三只猴子”了,等一會你可以把這首歌唱給別的朋友聽,別忘了告訴他,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哦!
中班教案 篇5
“尋寶”對幼兒來說,由于它充滿了挑戰(zhàn)、迎合了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是百玩不厭的游戲。中班的幼兒對類似“尋寶”游戲的拼圖游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于與同伴一起合作游戲也有了初步的意識與欲望,因此,本活動在設計時確立了以“藏寶圖”為線索,以“禮物”為目標,設置了“池塘撈寶瓶”“四友拼寶圖”“齊心尋禮物”三個問題情境,讓幼兒在玩中學會利用周圍的物品、材料或獨立或合作地解決問題,并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一、游戲目標
1.嘗試利用身邊的物品打撈塑料瓶,學習與同伴合作拼圖尋找禮物,從中培養(yǎng)或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2.愿意用語言與同伴交流、分享打撈塑料瓶與合作尋找禮物的經(jīng)驗。
3.體驗尋找禮物的樂趣。
二、游戲準備
1.把若干張關于藏寶地點的照片分成四份裝在塑料瓶里,每張照片的背面顏色各不相同;把若干包水果禮物用紅色的盒子裝好,分別放置在與圖紙相對應的地方。
2.準備一個較大的模擬池塘場景,在其中遠近和高低不同地放置若干個塑料瓶,每個塑料瓶上都用軟鉛絲穿一個環(huán),池塘四周放一些雨傘、竹竿和小棍等物品。
3.一個可以放若干個塑料瓶的筐;磁性板、磁鐵若干。
三、游戲過程
1.引入活動。
(1)師:今天園長準備了許多禮物送給小朋友,不過這些用紅色盒子裝好的禮物只有愛動腦筋的小朋友才能拿得到。因為禮物被藏了起來,只有先拿到放在塑料瓶里的藏寶圖,才能根據(jù)圖紙找到它們?墒,這些塑料瓶都掉進了小池塘,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評析:既達到了交代活動內(nèi)容的目的,也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與幼兒一起觀察池塘場景,教師提問:塑料瓶都掉在哪里了?怎么樣才能又快又安全地從小池塘里撈起塑料瓶呢?
評析:通過觀察,了解各個塑料瓶的不同位置;通過開放性提問,可以引發(fā)幼兒思索以下問題:哪個瓶易取、哪個瓶難取?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取到?從而讓幼兒在心理上自然形成一種選擇―一我最想取哪一個瓶,用什么方法取,并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2.取塑料瓶。
(1)師:小池塘四周有雨傘、竹竿、小棍等物品,想一想,它們可以幫我們的忙嗎?比一比,看誰能又快又安全地撈起一個塑料瓶?
評析:通過引導,觀察周圍物品的不同,幼兒多角度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好準備。
(2)幼兒取塑料瓶,教師引導幼兒利用最合適的材料及方法進行嘗試,并提醒幼兒東西用完后要放回原處。
評析:在取塑料瓶的過程中,能力不同的幼兒會選擇難度不同的塑料瓶進行打撈,當有的幼兒無法獨立打撈起來時,旁邊的幼兒會主動上前幫助。通過場景中塑料瓶擺放的不同位置,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學習利用身邊的、周圍的材料來獨立地解決問題,更引發(fā)了幼兒主動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不同能力的幼兒都有了成功的體驗。同時,提醒幼兒東西用完后放回原處,滲透了良好生活習慣的教育。
(3)集中幼兒,師幼共同分享:你是怎么撈到塑料瓶的?誰想出了不同的辦法?
評析:通過集中分享,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豐富了相應的動詞,同時也在與同伴的分享中進一步體驗成功的喜悅。
3.合作找禮物。
(1)師:檢查手中的瓶子是否都已拿到:取出藏寶圖,看看禮物到底藏在哪里。出示小筐,并提問:把塑料瓶放在箱子里,以后我們還可以用來做其他的游戲呢!
評析:通過檢查可以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得到下一個游戲的機會,而小小的提示是為了讓幼兒明白廢舊材料的多種用途。
(2)師:藏寶圖里還有一個秘密,藏寶圖被分開了,只有找到四張反面是相同顏色的圖紙拼起來,才能知道禮物在哪里。桌子上準備了磁性板、磁鐵,如果四個“好朋友”都找齊了,就可以到桌子上去拼一拼,拼好后拿著完整的藏寶圖手拉手一起去找禮物,我們來比一比,哪一組小朋友先找到禮物呢?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材料的充分準備,提高了幼兒成功拼合的幾率,為順利尋找到禮物奠定了基礎。
(3)幼兒尋找同伴,合作拼圖找禮物,教師引導幼兒按圖紙背面的顏色尋找好朋友,拼好后手拉手一起尋找,一起回活動室。
評析:每組幼兒都能手拉著手,認真、仔細地依照圖紙一邊看一邊找,這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細致地觀察身邊事物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4)集中分享:你們找到了什么禮物?
評析:在與同伴的交流、分享中,不僅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增加已有經(jīng)驗,同時也可以進一步體驗合作解決問題的成功與快樂。
4.延伸活動:分享禮物。
師:看看有多少禮物,想一想,這些禮物四個人該怎么分呢?
評析:在體驗成功與快樂的同時,滲透學會分享的教育。
四、游戲反思
活動的主題“尋寶大行動”能依據(jù)幼兒生活中“打撈物品”“拼圖游戲”“按圖示尋找某個地點”三個內(nèi)容為主線,合理、有序地安排游戲活動的進程,培養(yǎng)幼兒獨立、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學會如何生活、如何生存”,這充分體現(xiàn)了選材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的原則。
活動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幼兒的興趣、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通過創(chuàng)設一系列有趣的“池塘撈寶瓶”“四支拼寶圖”“齊心尋禮物”等游戲情境激發(fā)幼兒持續(xù)探索的欲望,通過設置打撈難度不同的塑料瓶,提供長度、輕重、形狀不同的生活物品及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主動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有選擇性地進行操作、探索,使他們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每個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不再是活動進行的指揮者,而是活動的積極支持者、參與者。教師的作用是在與幼兒共同活動的過程中,以伙伴的方式引導他們活動,以支持者的方式給幼兒提供活動的時間、空間、材料及提問上的支持,從而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幼兒的主體作用達到和諧統(tǒng)一。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jié),是媽媽的節(jié)日。
2、會尊敬、關心媽媽,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愛。
3、通過制作賀卡,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4、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節(jié)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jié)日的活動。
5、體驗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時間: 20xx年3月7日(周四)上午
活動地點:各班教室
參加對象:中班年級組全體幼兒及老師。
活動準備:各種顏色的卡紙,水彩筆,每幼兒人手各一份。
活動過程安排:
一、晨間談話
教師介紹“三八”婦女節(jié)的由來,開展“我為媽媽做件事”進行一系列的討論,引導小朋友在節(jié)日里給母親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說一句感恩的話,唱一首感恩的歌。
二、制作愛心賀卡送媽媽
。1)討論賀卡繪畫的'內(nèi)容。
(2)教師說明制作賀卡的要點及要求并做示范。
(3)幼兒擔當“小小設計師”,一起設計愛心賀卡。
(4)繪畫完成后,進一步對賀卡進行裝飾。
。5)幼兒間相互參觀并學習,進行拍照。
。6)回家把親手自制的賀卡送給媽媽。
三、布置“小任務”
(1)做一件事情。如幫助媽媽擦桌子、掃地,為媽媽敲敲背、捶捶腿等。
。2)為媽媽唱一首歌曲。如《只要媽媽露笑臉》、《我的好媽媽》、《不再麻煩好媽媽》等。
教學反思:
通過此次活動,孩子們知道“三八”節(jié)是媽媽、奶奶等婦女的節(jié)日,了解到媽媽、奶奶的辛勞與偉大,會用自己的方式(做感恩卡、做花、說一句祝福的話、為他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達對媽媽奶奶的一片愛,從小培養(yǎng)他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停車場的標志,了解不同類型的停車場。
2知道在停車場玩耍的危險,能主動遠離。
3知道危險來臨時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逃生。
4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學資源圖片:
(1)各種類型的停車場及停車標志;
(2)《不在停車場里玩!;
(3)《誰先達大停車場》。
2與幼兒人數(shù)相當?shù)奶?4種不同的顏色)若干、色子若干。
3幼兒用書第40-43頁。
活動過程:
1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圖片(1)引導幼兒了解各種類型的停車場,認識停車場的標志。
提問:這是什么地方?是做什么用的?哪些地方有停車場?這是什么標志?在哪里見過?
小結(jié):在我們身邊有各種各樣的停車場,有地上停車場、有地下停車場、樓頂停車場以及立體停車場,停車場門口有停車的`標志。
2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圖片(2),引導幼兒了解在停車場玩耍的危險,知道正確的做法。
提問:哪些做法是對的?那些是錯的?為什么?
小結(jié):在停車場,汽車尾氣太多,會危害小朋友健康;小朋友個子矮,后視鏡往往看不到,很容易在倒車時被車撞倒;很多車在出入停車場時速度很快,常常來不及躲閃。
小朋友要遠離停車場。在停車場內(nèi)行走要緊隨父母,不追逐打鬧、不玩耍、不逗留,特別不要在車輛附近停留或鉆在車下,以防車輛突然啟動,造成傷害。經(jīng)過停車場的出入口是要執(zhí)意查看有沒有進出的車輛,確定沒有車輛時在通過。不在停車廠門口停留玩耍。
3、組織幼兒玩飛行棋游戲,鞏固經(jīng)驗。
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圖片(3)《誰先到達停車場》,講解玩法:幼兒4人一組,找到幼兒用書第42-43頁的棋盤,選擇不同顏色的棋子,輪流擲色子。根據(jù)色子上的數(shù)字決定走幾步,并按照棋盤路線上圖畫的內(nèi)容決定進退,看誰最先到達停車場。
活動延伸
1請家長與幼兒一起閱讀幼兒用書第42-43頁,了解停車場里的安全隱患。生活中注意提醒幼兒不在停車場玩耍,出入停車場時要做好幼兒的監(jiān)護工作。
2、請家長與孩子玩幼兒用書第42-43頁上的飛行棋,鞏固安全知識。
中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因為夏天快要到來了,為了讓小朋友們了解夏天的小昆蟲,知道小蜻蜓的習性和特征,特此設計了次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讓小朋友了解蜻蜓的身體結(jié)構(gòu)特征。
2、情感目標:讓小朋友在繪圖的過程中感受到蜻蜓的對稱美。
3、技能目標:讓小朋友繪畫蜻蜓,并能畫出各種動態(tài)的小蜻蜓,并添加相關景物,豐富畫面內(nèi)容。
4、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讓小朋友仔細觀察蜻蜓的特征。發(fā)現(xiàn)蜻蜓的主要特征。
活動難點:
讓小朋友抓住蜻蜓的特征,畫出小蜻蜓和不同形態(tài)的小蜻蜓。
活動準備:
知識經(jīng)驗準備:認識小蜻蜓,了解它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教具準備:小蜻蜓的范畫一幅,示范用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課題: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猜個謎語,小朋友可要仔細聽了:"小小飛機大眼睛,兩只翅膀輕又輕,飛東飛西忙不忙,消滅害蟲有本領。"老師請剛才仔細聽的小朋友來回答問題(小朋友真聰明,謎語猜對了。)老師還有問題問小朋友:
提問:1.小朋友知道小蜻蜓長什么樣嗎?
2.他喜歡在什么地方飛來飛去,做什么?
小結(jié):小蜻蜓的身體細長,有兩對透明的大翅膀。我們經(jīng)常看到蜻蜓飛得很低用尾巴點水,這是她在產(chǎn)卵。它喜歡捕食蒼蠅,蚊子,飛蛾等。是大自然中有害昆蟲的天敵,我們要看護小蜻蜓,不能傷害它。
二、示范與討論(1)教師出示示范畫小蜻蜓,講解作畫步驟。
1.在紙上的中間畫兩個大大的眼睛,眼睛是對稱的,老是有個蜻蜓的眼睛為什么那么大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舉手告訴老師……總結(jié):哦,原來蜻蜓的眼睛是復眼,是由成千上百只眼睛組成的,能看到四面八方的東西,所以很大。是不是很神奇啊。
2.現(xiàn)在小蜻蜓的眼睛畫好了,接下來畫蜻蜓的翅膀,它的翅膀有兩對,薄薄的,透明的,翅膀的兩端有紅色的翅痣,在飛行時,能夠防止震動,保持平衡。
3.翅膀畫好了,下面畫它的.身體腹部,是不是像個長長的U字啊。然后是畫它的尾巴,長長的。
。2)畫出小蜻蜓向不同方向飛的形態(tài)1.小蜻蜓的樣子不變,只要改變它的方向就可以了,啟發(fā)幼兒畫出各種飛行方向和動態(tài)的小蜻蜓,要求把蜻蜓的眼睛畫的大大的,身體細細的。
2.在畫面上添加景物,大樹什么的都可以3.鼓勵幼兒畫出景物,并大膽涂色,注意構(gòu)圖合理
三、引導評價:
將幼兒作品貼在作業(yè)欄中,互相欣賞,說說那些蜻蜓畫的漂亮,那些畫的內(nèi)容豐富。
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游戲棒架起彩泥的方法,發(fā)現(xiàn)“三腳架”具有穩(wěn)定性。
2、在制作“三腳架”的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并樂意解決問題。
3、喜歡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操作和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游戲棒、橡皮泥、扭扭棒、竹簽、鈴鼓等。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游戲棒和橡皮泥,初次嘗試用筷子把彩泥撐起來。
1、出示游戲棒和橡皮泥。
。1)這是什么?我們平時是怎么玩的?
。2)看誰能用一些筷子把橡皮泥穩(wěn)穩(wěn)地撐在桌上,想接受挑戰(zhàn)嗎?
那待會就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可以多選幾根游戲棒哦,然后稍稍用點力插進橡皮泥里,
插完后要稍稍調(diào)整角度,松開手試試會不會倒,會倒就說明還沒有成功,還需要在繼續(xù)試,
如果能撐起來不倒,說明你成功了,那就請你把成功的作品放桌上不動,人走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好嗎?
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用桌上的材料去試試看,誰能用游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讓橡皮泥穩(wěn)穩(wěn)地站在桌上?
看看你用了幾根筷子?
2、幼兒自由嘗試,教師指導。
3、交流嘗試結(jié)果。
(1)你們都成功了嗎?你用了幾根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的?
。2)教師:誰來介紹下,你成功了沒有?你用了幾根游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的?
你是用什么辦法讓筷子起來的?上面怎么插的?下面呢?
。3)教師小結(jié):我們在做的時候,每根游戲棒的一頭插在橡皮泥的中間,
要靠靠攏,高度一樣高,下面呢,要分分開,才能將橡皮泥撐起來的哦。
(比較幼兒的作品,根據(jù)實際情況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棒必須撐開才能站起來。)
二、第二次探索,嘗試用最少的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
1、交代操作要求。
師:剛剛大部分小朋友都成功了,沒成功的也不用灰心,等會老師給你們機會繼續(xù)完成!那接下來我們要接受新的挑戰(zhàn)咯!你準備好了嗎?那聽清楚了:我想請你們試一試,用最少的游戲棒將橡皮泥穩(wěn)穩(wěn)地撐起來。是用最什么的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是要比一比誰用的游戲棒最少哦?再試試看吧!
2、幼兒探索,教師指導。
3、交流操作結(jié)果。
你最少用了幾根游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了?(3根) 有沒有比3根更少的了?
4、小結(jié)。
我們發(fā)現(xiàn),圍繞一個中心點,把三根游戲棒搭成一個三角形,就能又方便又穩(wěn)固地把橡皮泥撐起來。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三腳架”。
三、介紹各種“三腳架”,結(jié)合生活,談談三腳架的作用。
1、人們根據(jù)這個發(fā)現(xiàn)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在生活中你有沒有看見過三腳架?它有什么用?
2、用課件演示各種三腳架。
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看看它們的三腳架在哪里?請你找出來? (請幼兒用筆劃出三腳架的位置)
(1)出示相機三腳架圖片
師:看看這是什么三腳架?他有什么用啊?
。ㄅ恼盏腵時候可以把照相機放在上面,這樣拍照就更穩(wěn)更方便了)
(2)出示畫畫三腳架
師:那這個是什么三腳架?
。ǹ梢栽谏厦娈嫯,有了這個三腳架啊,就可以把紙架在上面畫畫了,很方便)
。3)出示三腳凳圖片
師:看看這張凳子和我們坐的不一樣吧,它有幾只腳?所以我們叫它三腳凳。
。4)出示多層三腳架
師:這個呀是多層三腳架,它的每一層都可以用來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東西,不占地方,非常方便。
(5)出示架子鼓圖片
師:看看這張圖片中哪里有三腳架?圓圓的那個可以敲出聲音來的是什么啊?(鼓)
在鼓的下面有三腳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四、用三腳架原理制作“架子鼓”,體驗成功的樂趣。
1、介紹材料及制作要求。
這里有一些竹簽和扭扭棒,請你們用“三腳架”的原理,三人合作制作一個鼓架,把鈴鼓撐起來。
一個人拿住竹簽,一個人用扭扭棒把竹簽扎緊,注意要多扭幾圈。 再把三根竹簽撐開來,擺成三腳架的樣子。
。ㄕ垈別幼兒配合示范)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提醒幼兒一定要把竹簽扎緊。
3、展示作品,請幼兒演奏,感受成功的樂趣。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7-28
[精選]中班教案08-01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8-02
中班教案(精選)07-30
中班教案[精選]07-29
(精選)中班教案08-03
中班教案12-21
中班教案12-21
中班教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