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優(yōu)選[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山溝里的孩子決心從書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刻苦學習的經(jīng)過,他們要起早貪黑地走山路,到學校讀書使學生通過比較體會自己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從而受到啟發(fā)向小朋友學習,認真刻苦讀書掌握更大的本領。
教學要求:
1、有感情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以及課文的中心思想。
2、掌握課后思考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掌握本課的生字生詞。
教學重點:
體會山溝里的孩子上學的艱苦,并進行比較,了解現(xiàn)在城市中孩子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準備:
小黑板、投影儀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都是生長在城市中,你們知道山溝里的孩子們是怎樣生活和讀書的嗎?讓我們一起打開書自由讀課文,看看他們的情況。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
指名說一說山溝里的孩子生活和學習是怎樣的?可以結合文中的有關句子來說明,教師加以適當講解。
三、課文通過三方面來講山溝孩子的,先講了清晨孩子去上學的情景,天還沒有亮,山溝里還黑著,孩子們走過這座山,翻過那座山,去上學。通過描寫野葡萄、牽;ā⑴⒆由砩系男鹿幼宇伾淖兓,來描寫孩子們上學要起得很早。
四、指導學生朗讀,重點體會
五、課文第二部分講了,傍晚山溝里的孩子才從學校放學回家,孩子走過那座山,翻過這座山回家,天色已晚課文通過對山楂果、路邊的草垛、男孩子身上的褂子的顏色的變化,說明孩子放學回到家天色很晚。
六、天邊的云黑黑的,山溝里的路黑黑的。遠處狼在嚎,羊欄邊的黃狗往往叫,天黑洞洞的。這些景物的描寫充分體現(xiàn)出了孩子們上學的艱苦條件。只有月亮照亮了孩子們回家的路。
七、小組討論:山溝里的孩子們每天是怎樣上學的,小組分別匯報學習。
八、說說自己是怎樣學習的?通過比較學習談談自己今后應如何學習,重點指導學生要向山溝里的孩子學習些什么品質?
九、把學過的課文再讀一讀,爭取有感情流利的朗讀。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長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學習課文中的“葵”“羹”“煎”三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4、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這節(jié)課我們上語文課,學習《長歌行》。
2、長歌行中的“行”是什么意思?
3、再請同學們看詩中讀者的位置上寫的是什么?
4、通過預習,你對漢樂府民歌有何了解?
二、初讀感知韻律
1、首先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兩遍詩文: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詩中的三個生字,把詩讀準。
第二遍,希望你能把詩讀順,讀出詩的節(jié)奏。
2、指名朗讀
第一名學生讀,請其他同學聽他的讀音,是否正確。
第二名同學讀,請其他的`同學聽他的節(jié)奏,是否有韻律。他讀的是那種韻律。
師生小結,一首詩可以用不同的節(jié)奏來讀,句與句之間也可以不一樣,但一句話中的節(jié)奏必須一樣。
3、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節(jié)奏,自由的將這首詩讀一遍。
三、品讀體會情感
1、同學們讀得真好,其實讀古代詩詞,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的有節(jié)奏,更重要的是讀出作者的感受。
2、指名讀
3、你覺得詩中那句話最能表達出作者的情感?使你最有感觸?
4、齊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5、這句詩是什么意思?你體會出作者的什么感受?(珍惜時間)
四、精讀想象意境
1、古人說,感知于外而受之于心,作者是看到了什么景物,讓他觸景生情,發(fā)出了如此慨嘆呢?請大家默讀詩文的前四句,讀時想一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看看注釋,還可以借助插圖品一品,作者因何而感慨。后與同桌交流你的收獲和困惑。
2、學生自學并交流。
3、匯報。
說說作者看到了什么景物?讀一讀那句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可能不按著四句詩的順序,先說那一句都可以。
(1)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什么意思,從哪個詞中可以看出太陽一出來露水就干了?早晨是露水最大最圓,最美好的時刻,可太陽一出來,頃刻間,就干了,你獨到這里,有何感受?是啊,朝露易逝,時間就像它一樣,很快就沒有了,所以最著說——(生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
作者抬起頭,舉目四望,看到了什么?你沖那看出來的?讀一讀,美嗎?你從哪個詞中感受到了美?把這種美讀出來。這美麗的景色是永久的嗎?為什么害怕秋天?讀到這,你讀出了什么感受?說出來,(重點理解“焜黃”“衰”)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是啊,春花好,僅三月,少年時,轉眼逝,使人于是想對同學們說——(齊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讓我們齊讀一、二、三句品味時間的短暫。
(4)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這一句寫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慨?他看到了什么?是呀,何時歸呀,何時都不歸,他們一去不復返了,就如同時間一樣。是呀,春去春會回,青春卻難復,抓住了現(xiàn)在就是抓住了青春,失去了現(xiàn)在就是失去了一生,這正是——(齊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5)齊讀全詩。
五、悟讀自我升華
此時此刻,我們知道了時間的寶貴,你想對自己說些什么?
男生,女生,分別齊讀,品意悟情,熟吟成誦,直至背誦。
六、擴讀學習拓展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刻地意識到時間的寶貴,他們用不同的詩句,表達著共同的心聲,你知道有哪些詩句嗎?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等無花空折枝。同學們讓這些詩句成為我們人生的座右銘,激勵著我們不斷向上,永遠前進!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的是創(chuàng)造了象形字的造字爺爺,為了造出更多的字來滿足人們的需要,鼓勵自己的孩子想辦法,結果,他的三個兒子分別用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法造出了許多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課文用生動的故事使學生了解漢字的幾種造字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感。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以讀導學,引導學生學會質疑、解疑,培養(yǎng)想象、品讀、個性化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及信息能力。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幾種造字方法,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邊學邊回憶,進一步總結漢字的構字特點,把握規(guī)律,提升認識。
教學目標
1、本課“描、創(chuàng)、章、刃、疊、澇、妨、愧”8個生字,理解新詞。
2、課文,邊讀邊想,能提出自己不同的問題,并逐步學會通過合作學習,解決疑難問題。
3、的幾種造字方法,掌握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感。
教學重點:了解漢字的四種基本造字方法,進一步掌握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
教學難點:聯(lián)系學過的漢字,理解幾種造字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題,讀題質疑
1.師:同學們,你一定有一個溫暖的家,我也有一個幸福的家,我熱情、開朗,丈夫細心、幽默,兒子活潑、可愛,我愛我家。你們呢?仿照老師的句子,請你說說關于你的家。
2.你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老師也覺得開心。今天我們要去幾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看看。(板書課題29、造字大王的一家)
3、齊讀課題,讀題質疑
(1)、讀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些什么?
(2)、教師歸納:大家都想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到底有哪些人?造字大王是誰?我們一起去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播放錄音,感知文本
1、學生聽課文朗讀,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出示課件:提出聽課文朗讀錄音要求。)
(1)、邊聽邊畫出生字詞語,并在課后生字表上給生字注上拼音,多讀幾遍。
(2)、邊聽邊想課文講了些什么內容?
三、檢查反饋,共同探究
1、生字卡片展示生字及詞語:
描畫、創(chuàng)造、文章、刀刃、疊起來、洪澇、妨礙、當之無愧。
(1)、小老師領讀,齊讀。
(2)、組織學生交流:要讀準這些字音,你要提醒別人注意哪些字?如主意“創(chuàng)、章”是翹舌音;“澇”的聲母是l,不要讀成n;“創(chuàng)、章、妨”是后鼻音等。
(3)、指導書寫生字。
、伲瑢W生仔細觀察字形。
“描、創(chuàng)、澇、妨、愧”都是左右結構的生字!懊、澇、妨、愧”都是左窄右寬,只有“創(chuàng)”是左寬右窄。
“章”:是上下結構的字,“章”的“立”字頭的一橫稍長。
“疊”:上下結構,構字比較復雜,下面不要寫成“宜”。
、、教師范寫,學生試寫,師生評議。
2、同桌互相認讀生字。
3、認讀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捋:讀“l(fā)ǔ”,捋胡子,即用手指順著抹過去,使物體順溜或干凈。還讀“l(fā)ūo”,如捋胳膊等。
嘖嘖:稱贊時發(fā)出的聲音。
創(chuàng)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的成績或東西。
異口同聲:很多人同時說同樣的'話。
四、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了解全文。
2、學生相互交流讀懂的內容。
板書設計:
29、造字大王一家
Miáo chuàng zhāng rèn dié lào fáng kuì
描 創(chuàng) 章 刃 疊 澇 妨 愧
描畫 創(chuàng)造 文章 刀刃 疊起來 洪澇 妨礙 當之無愧
作業(yè)設計:
一、我會連線。
dié fáng chuàng zhāng lào
創(chuàng) 章 疊 澇 妨
二、辯一辯,再組詞。
描() 澇() 妨() 愧()
貓() 撈() 防() 瑰()
三、抄寫文中的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導入新課
1、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2、指導評價,肯定優(yōu)點,激發(fā)興趣。
二、緊扣重點,逐層剖析
1、細讀課文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第1~5自然段,同桌交流:這一部分主要講了造字大王一家中誰的造字方法?
(2)(課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結構圖)你們想去“象形爺爺”的房間看看嗎?(課件出示“象形爺爺”房門,門上有圖文并茂的象形字:日、田、山、水、目、土、口)
(3)引導觀察,了解“象形爺爺”造的是哪些字,根據(jù)圖連線。組織小組交流:“象形爺爺”造的字有什么特點?從課文中畫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4)自由讀第2~5自然段。
思考:
、、大家對“象形爺爺”造出的字有什么反映?引導學生比較句子,讀出感情。
人們用這些字來記事,多方便啊!
人們用這些字來記事,很方便。
②、“象形爺爺”有什么難處?
指導讀好句子:“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并練習換個說法,而使句子意思不變。
2、細讀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部分,同桌交流。你能給“象形爺爺”的三個兒子取個名字嗎?說說名字的由來。(課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結構圖)在文中劃記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2)、.默讀課文第二部分,引導學生通過“找房間”游戲,初步了解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課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結構圖和課后練習第2題中的漢字,學生找對一間,房門就打開)
交流: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他們的房間的?
教師小結:三種造字方法的特點。
(3)、指導朗讀第二部分。
、、(師生合作讀)三個兒子創(chuàng)造了這么多的漢字,回到“象形爺爺”身邊匯報自己的成績。你們能想像他們當時的心情嗎?分角色朗讀文中的對話。
、、小組合作讀人物的對話,體會他們當時的心情加上自己動作、神態(tài)。
、邸⒙(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再練讀。
師質疑:老師不明白,兩位哥哥不想當造字大王嗎?為什么說三弟當選當之無愧?你能結合上下文,說說“異口同聲”、“當之無愧”的意思嗎?趕快和你的學習伙伴交流交流,再練讀這一自然段。
、、結合字例體會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
1)、從本冊中找出學過的形聲字。
2)、教師巡視指導,小組匯報。引導發(fā)現(xiàn),再讓學生回憶記憶形聲字的口訣:“形聲字,真好記。音形義,有聯(lián)系,聲旁幫著讀字音,形旁幫著表字義。學習形聲字,辨認要仔細!痹谝龑Оl(fā)現(xiàn)的過程中結合字例提醒學生形聲字不能什么字都認半邊。
、、比較形聲字與象形、指事、會意字的優(yōu)劣。
(形聲字造字簡便,方法新穎,造字量大。而象形、指事、會意有局限性,字量少)
3、學習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1)、齊讀第16自然段。
(2)、小結過渡:今天我們參觀了幾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認識了他們的家庭成員,并了解了四種造字方法,這對于我們學習漢字很有幫助。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運用方法識記本課生字。
2、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的漢字,鼓勵學生試著根據(jù)構字規(guī)律去識記它們。
3、(課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字例)引導留意觀察生活中所見的漢字,試著運用方法自主識字。
四、課堂小結
漢字的字形與字義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也是漢字的一大特點。世界上的文字有兩大類,一類是表音文字,字形與讀音有密切的關系,如英文就是表音文字;一類是表意文字,字形與字義聯(lián)系密切,如漢字就是表義文字。
板書設計:
29,造字大王一家
象形
指事 四種造字方法
象形 會意
形聲
作業(yè)設計:
一、拼拼寫寫。
Miao hua chuang zao fu hao dang zhi wu kui
( ) ( ) ( ) ( )
二、給下面的漢字歸類。
上 采 月 休 防 驚 明 水 束 木 桂
象形字:--------- 指事字:------------------
會意字:----------- 形聲字:-------- -
三、換種說法,但不改變句子的意思。
1、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2、難道你不知道老師檢查完了作業(yè)嗎?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一、背景知識
1.課文記敘的是一件極平常的事:一個細雨蒙蒙的早晨,“我”那當老師的媽媽冒雨去學校上班,在快到校門時,突然想起忘了帶準備借給班里學生穿的“我”的那件藍制服。為保證班級正常參加歌詠比賽,又不耽誤學生上課,媽媽不顧路遠體弱,匆匆冒雨趕回家來,來不及換下淋濕的衣服和帶上雨傘,取了衣服,又匆匆趕往學校。全文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主要寫媽媽身體不好,冒雨上班,使“我”很為她擔心。第二段(第4-15自然段)主要寫媽媽發(fā)現(xiàn)忘了帶歌詠比賽要用的藍制服,趕回家來拿了衣服,又冒雨匆匆走了。第三段(第16自然段)寫雨繼續(xù)下著,還是那么小,那么細。課文“以小見大”,通過對媽媽語言行動的具體描寫反映她的崇高精神境界。
2.課文開頭、結尾對雨景的簡略描寫,文字不多,作用不少,應啟發(fā)生領會其深刻的象征意義。對于課文中那些具有較強表現(xiàn)力的句式要著重引導學生積累。
二、教學目標
1.能通過比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4個詞語的意思。
3.了解教師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感受“媽媽”對工作高度負責,為培養(yǎng)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
4.學懂課文開頭、結尾找寫雨景句子的象征意義和表達作用。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經(jīng)比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難點:學懂課文開頭、結尾描寫雨景句子的象征意義和表達作用。
教案實例
一、教學準備:錄音、燈片。
二、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粗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習生字新詞。
3.閱讀課文第一段。
(二)教學過程
1.解題,質疑。
(1)出示課題。
(2)課文為什么要用這樣一個題目?等學了課文你就知道了。
2.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你覺得“媽媽”是怎樣的一位老師?
(2)討論、交流上述思考題答案。
(3)給課文分段,并說說分段的依據(jù)。(根據(jù)人物--媽媽的出場、退場考慮段落的劃分。)
(4)默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注意帶點字的'寫法。
腎炎:比較字形腎--覽。
冤枉:上面不要多點,下面不要少點。
撅著嘴:分析右邊的部件。
(2)說說課文中新詞的意思。
4.學習課文第一段。
(1)默讀課文,思考:“我”為什么這么擔心?
討論、交流上面的問題。要點:
①媽媽至少要在路上淋15分鐘的雨。②媽媽身體較弱。
③“我”幫不上媽媽的忙,只能干著急。
(2)比較句子的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出示幻燈片。)
、倌怯晷〉脦缀趼牪灰娚成车穆曇簦毜孟裥Q吐出來的絲。
、谀怯旰苄。芗。
(第一句是個比喻句,對雨作了具體的描寫,突出了雨的特點,使句子表達得更有美感。)
(3)概括段意。
5.布置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本第1、2題。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薄⑹箤W生理解詩句,了解古詩內容,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學會詩中的生字新詞。
。场⒈痴b這首古詩。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式導入
。、請同學們背一首你最喜歡的古詩給大家聽。
。病⒔裉煳覀冊賮韺W習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二、檢查預習
。、學生交流所了解的李白。
。病⒗畎资窃鯓用鑼憦]山瀑布的?
3、出示圖片,老師也來做一回詩人,請同學們告訴我,應該站在哪兒來給大家吟誦這首詩呢?(“望”“遙”說明詩人是站在遠處觀察瀑布的。)
通過老師的吟誦,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學生自學
。、出示自學提綱:
⑴說說每句詩的意思,借助字典或聯(lián)系詩句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生、遙、川、疑、飛。
、朴懈星榈乩首x一下這首詩。
、峭ㄟ^自學,你又產生了什么問題?
。病W生自學。
3、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所得。
四、師生共同學詩
1、請同學們自由讀詩,交流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W生談到哪句,交流哪句)
日照香爐生紫煙:
⑴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⑵詩中哪個詞是“升起”的意思?
、恰凹t日、高山、紫霧”詩人用寥寥幾個字,就把我們帶入了如詩如畫的境界,你能把它讀得那么美嗎?
、葘W生有感情到朗讀。
遙看瀑布掛前川:
、艑W生談自己的理解。
、评斫猓捍ǎ恿。
、侵笇Ю首x:讀出瀑布的氣勢。
飛流直下三千尺:
、艑W生談自己的理解。
⑵學生體會“飛流”“直下”。
、菍W生有感情地朗讀。
疑是銀河落九天:
、艑W生談自己的理解。
⑵重點理解:疑,體會李白詩的風格。
、怯懈星榈乩首x: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學生質疑:
⑴“生”為什么不用“升”?
、賹W生談自己的理解。
②生,產生而后升起。
、啤皰臁保l能把瀑布掛在山川前面?
①學生交流。
、诶蠋熞龑W生體會大自然的神奇,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指導朗讀
。薄⒋藭r,你就是大詩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這樣的景象:
萬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瀑布飛騰奔涌,傾瀉直下,你想怎樣吟誦這首詩?(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習慣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動作,有感情地讀詩。)
2、配樂朗讀。
五、學習李白的'另一首詩《秋浦歌》
六、拓展延伸
。、學生匯報自己所知道的李白的其它詩。(學生自備投影片,把詩中的內容講給大家聽。)
2、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詩背下了。
七、作業(yè)
1、預習《絕句》,了解杜甫的有關情況,并搜集杜甫的詩。
。、選擇作業(yè):
、虐呀裉鞂W到的詩寫在讀書筆記上。
、普埬阌靡欢挝淖置枋鰪]山瀑布的美麗景色。
〖板書設計〗
紅日紫煙瀑布掛前川
美
飛流直下銀河落九天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和爺爺向往、熱愛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過程與方法:
讀與品詞相結合,讀與想象相結合,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在讀中加深對詞句和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讀中升華情感。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我和爺爺向往、熱愛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感受冬至后萬物萌動的生氣勃勃的狀態(tài)。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融入作者描繪的情境中,品味語言,感悟作者對春天的向往與熱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曾經(jīng)學過的二十四節(jié)氣歌嗎?(課件出示)咱們一起讀一讀。在老師的引讀下一起讀。
設計意圖:《二十四節(jié)氣歌》應該是學生們耳熟能詳?shù)母柚{,上課開始齊聲朗誦,能調動學生的聽覺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和其中的一個節(jié)氣有關,冬至!誰來說說你對冬至有什么了解啊?(冬至)課件補充介紹冬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9課《冬至的夢》,下面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29 冬至的夢)
2、冬至會有什么樣的夢呢?請同學們打開書170頁,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把生字詞勾畫出來用心讀一讀。難讀的句子可以做上記號,多讀幾遍!
3、看同學們剛才讀得很認真,下面老師想請一些同學站起來讀一讀,我會隨時叫停,然后請下一個同學繼續(xù)讀,希望大家認真聽。(及時糾正錯誤字音)
課文我們讀完了,誰來說說你最喜歡聽誰讀?為什么?
4、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篇散文,其實讀是學習散文的一種很好的方法!美美的讀,用心的'讀,投入的讀,當我們可以把一篇文章讀到自己心坎里去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說這篇文章我們讀懂了,讀好了,讀出滋味來了。
下面就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再次讀課文,勾畫出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在旁邊簡單批注你的感受!
5、全班交流
誰愿意把你喜歡的地方讀一讀?為什么喜歡這里?
預設一:第二自然段
(1)冬至的天氣是怎樣的?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從冬至開始,陽氣慢慢回升,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jié),但是春天已經(jīng)不遠了。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做著自己溫暖的夢、希望的夢。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一句話——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帶著你的新體會,誰再來讀一讀這段話?
(2)都有哪些事物在做著溫暖的夢、希望的夢?
同學們想象一下,還有哪些事物也做著溫暖的夢、希望的夢?一個省略號讓我們產生了無盡的遐想。這些事物在寒冷的冬天,看上去是那么冷清,但他們背后隱藏著的是什么呢?是生命的涌動,是迎春的力量,我們不禁為這種強大的生命力而震撼,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感受生命的血液在涌動。(感受到作者對生命力的謳歌。)
(3)在這樣寒冷的冬天,如果讓你去尋找春天的足跡,你覺得容易嗎?那要怎樣找啊?作者是怎樣找的?(動作:撥開、扒開,仔細)
作者多善于觀察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所以同學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這樣對你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經(jīng)過作者一番仔細尋找,他找到春天的足跡了嗎?他的心情怎么樣?你能帶著欣喜的感受讀一讀這段話嗎?
他們已經(jīng)等不及了,誰等不及了?他們會說話嗎?到底是誰等不及了?你覺得這段文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板書:向往春天、熱愛生活)
冬至過后,人們就開始期盼天氣轉暖、大地解凍、小河流水、枝條吐綠,一切事物在呼喚春天中煥發(fā)出勃勃生機。所以說,冬至的夢里充滿了——溫暖、蘊藏著——希望,下面就讓我們在讀中品味這份溫暖,在讀中感悟這份希望。(配樂讀)
(讀得真好,老師相信你的心中也一定涌動這對春的向往與熱愛)
這樣優(yōu)美的文字,就讓我們把它記在心里,經(jīng)常重溫這份溫暖與感動,但熟讀才是背誦的基礎。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吧。(齊讀)
還有哪些段落或句子你感受特別深,我們接著交流。
預設二:第三自然段
(1)為什么要經(jīng)過難熬的八十一天?從冬至開始數(shù)九,看大屏幕,《數(shù)九歌》。冬至的夢要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天才會迎來明朗溫暖的春天。
(2)你從哪些詞體會到了我和“爺爺”對春天的期盼?
我們在讀的時候就要突出這些詞,誰想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這個自然段,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我”和爺爺對春天的期盼。
第五自然段
(1)文中除了第三自然段提到了梅花圖,還有一個自然段也提到了梅花圖,哪個自然段?從這個自然段你體會到了什么?
(2)齊讀對聯(lián)。
你覺得爺爺是怎樣的人? 文中兩次提到梅花圖,飽含了“我”和爺爺向往春天、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感。讓我們再讀對聯(lián),體會“我”和爺爺對春天的向往、熱愛之情。
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作者和爺爺那樣心懷希望,熱愛生活。文中還有那些文字寫得特別美,讓你感受最深?
第四自然段
“哦,……!”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在冬夜里等待春天的過程是美好的,因為它讓我們始終心懷希望,心懷向往,下面就讓我們沉浸在這個夢里,去感受它的溫暖、漫長,而又充滿希望。
6、冬至的夢是多么美好,你能不能模仿文中的寫法,用詩意的語言描繪你心中冬至的夢。
課件出示:哦,我多么向往明朗的溫暖的春天,我更深深地懷念那無數(shù)個漫長的冬夜里曾經(jīng)做過的溫暖的夢!
那是_________的夢,是_________的夢,是_________…… 是希望的夢,溫暖的夢,難熬的夢,等待的夢,懷念的夢, 這還是童年的夢,是盼望著長大與自由的夢。配樂讀!
大家僅僅通過讀,就讀到了作者的內心深處,可見讀的魅力非同一般。作者為什么說冬至的夢是溫暖的夢,是希望的夢呢?下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習!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課文的重點是打撈鐵牛的經(jīng)過,包括準備工作和打撈過程。記敘層次清楚,行文簡明有序,是這篇課文語言表達上的主要特點。這樣的課文,適宜訓練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什么;然后把各部分內容連起來想一想,練習抓住文章主要內容。教學難點是撈鐵牛所憑借的水的浮力的知識,可抓住第二自然段的重點詞語理解船能“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準備工作的意義,來理解打撈過程中對水的浮力的利用。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方面是訓練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段,進而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從而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受到愛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3、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重點段落是怎樣把意思表達清楚的。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清懷丙在撈鐵牛時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理解鐵牛能撈上來的原理。
教學準備:課前,讓學生懂得一點有關水的浮力的知識,也可做一些有關水的浮力的實驗。
第一課時
一、引入:
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個叫懷丙的和尚把沉入河底的大鐵牛撈上岸來,他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一看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要求認識的字:撈陷淤搭綁鏟減繃丙
2、要求會寫的字:撈笨潛綁鏟減越丙程
“淤”讀yū,不讀yú;“潛”讀qián,不讀qiǎn
3、認讀生字卡片:打撈笨重潛泳綁架出色穿越工程鏟除減輕議論紛紛浮橋結實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
2.每個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
3.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第一部分(1):寫為什么要撈鐵牛。
第二部分(2-3):寫懷丙為撈鐵牛做的準備。
第三部分(4-6):寫懷丙撈鐵牛的經(jīng)過。
第四部分(7):簡介懷丙和尚。
4、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指名說。
小結:這篇課文主要講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鐵牛的事。先講撈鐵牛的原因;再講準備工作;最后講怎樣撈鐵牛。
第二課時
一、引入:
認讀生字卡片:打撈笨重潛泳綁架出色穿越工程鏟除減輕議論紛紛浮橋結實
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研讀課文
。ㄒ唬1、讀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話說為什么要撈鐵牛?
2.鐵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沒有打撈工具?有沒有科學簡易的打撈方式?
3.指導讀句子,加深理解。
4.再讀第一部分。學生評議。
。ǘ⒆杂勺x課文2、3自然段,
1、引導學生理解“議論紛紛”是什么意思?他么在議論什么?
2、正當人們議論紛紛的時候,一個和尚出現(xiàn)了,他說了什么?在文中把這句話畫出來。
3、請大家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并用筆畫出重點詞語。
4、怎樣撈鐵牛?我們先來看看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
完成填空:(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然后引導學生用四個字把每項準備工作概括出來。)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懷丙做四項準備工作,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6、讀懂了這一部分,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小結:回顧四項準備工作,我們感受到四項準備工作做得認真和周密,準備工作出色。
。ㄈ、默讀課文4、5、6自然段。
1、思考:懷丙和尚是怎樣撈起第一只鐵牛?
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這個過程寫清楚的,指名讀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繩子、鐵牛在鏟沙過程中變化的詞標出來。
課件演示撈鐵牛的過程,讓學生充分認識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拔出淤泥。
2、全體朗讀這段話,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請用四個字概括出來。
3、用同樣的方法自學5、6自然段。
4、思考并討論:和尚為什么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而是先讓水手使勁劃船把鐵年拖回岸邊,再讓眾人拖牛上岸。指名說。
5、思考討論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分別用四個字慨括出來。
6、懷丙幾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鐵牛撈上來,在哪個字上下了工夫?
。ㄋ模、齊讀最后一自然段。學習文章寫法。
你覺得懷丙是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能學到什么?
三、課外擴展:當時條件有限,只能用這樣的辦法撈鐵牛,現(xiàn)在科技進步了,如果是你,能想出什么辦法撈鐵牛?(學生各抒己見)
四、小結:懷丙雖然不是身體上的大力士,但是卻是知識上的“大力士”,他用自己的知識創(chuàng)造;了奇跡,“知識就是力量”。∷捎盟母×,依靠科學的力量把鐵牛從水里撈上來,這種做法足以說明他是無愧于“出色的工程學家”這個稱號的。
板書:
鐵牛被沖走
懷丙做準備 摸清位置 準備沙船
撈鐵牛 拴船搭架 繩拴鐵牛
鐵牛被撈出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想象,體會小鳥和馴鹿之間的友誼,同時產生喜愛小動物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新課
二、精讀課文
1、播放音樂和動畫,引出第一自然段,指導朗讀。
2、理解“好奇”,什么事讓小鳥這么好奇?知道朗讀小鳥和小樹的對話。
3、課文中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小樹對小鳥很友好?學生自讀課文第2——3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重點指導朗讀:
(1)小樹帶著小鳥玩了好一會兒,才把小鳥送回家。
。2)從這以后,這棵樹天天來陪小鳥。小鳥跟著他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
4、想象:小鳥跟著小樹去了哪些地方,看見了哪些有趣的東西?
5、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體會小鳥與小樹依依不舍的.感情。
6、學生按要求自學課文第5——9自然段。
要求:
。1)自己讀讀課文5——9自然段,思考:第二年春天,小鳥回來了,她看見了誰?他們說了些什么?
(2)小組交流以上的問題。
。3)小組分角色練讀6——9自然段。
7、學生交流,并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激發(fā)想象,續(xù)編故事。
小鳥來到了小馴鹿的家……
四、作業(yè)
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去搜集一些有關馴鹿的資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學語文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完成寫好鉛筆字、九九歌
學生學習過程:
一、寫好鉛筆字。
1.審題。
指名讀題,明確題目要求。
2.指導。
(1)學寫生字“小、水”。
①指名讀。
、谥该垂P順書空。
③這兩個字有什么共同的筆順規(guī)則?(先中間后兩邊。)
、苡^察“小、水”兩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中間高,兩邊低,右邊比左邊高。)
、萁處煼秾憽靶 焙汀八备饕粋,并講解要點。
、迣W生復習書寫要領。
、邔W生描紅、仿影并注意寫字姿勢,教師巡視。
(2)按上面的學習過程學寫生字“廳、同”。
3.練習。
(1)學生集體書空。
(2)學生在書上臨寫,注意寫字姿勢。
(3)指名上黑板寫這4個字,并集體評議。
(4)展示優(yōu)秀作品,提出存在問題。
二、讀讀背背。
1.審題,讀題。
弄清本題有兩個要求:朗讀與背誦。
2.教師簡要介紹。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jié)氣。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叫冬至。從冬至那天起,第一個九天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一直到第九個九天叫九九。我們的'祖先,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編一首九九歌。
教師再向學生介紹這九個九中的氣候變化。
3.學生借助拼音白讀兒歌,要求讀準讀順。
4.指名讀。分組讀。
5.教師范讀。學生聽清該如何停頓,并作好記號,同時練習讀好它。
6.簡單理解兒歌內容。
(1)小組討論解疑。
(2)教師點撥“不出手……‘冰上走”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從哪個九開始天氣轉暖?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7.練習背誦,可自由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
板書設計:
小 水 廳
課后反思:
小學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1.了解爬山虎這種植物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2.學習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這一個意思寫具體的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朗讀課文,背誦2~4自然段。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圍繞一個意思寫具體的方法。
2.通過學文、觀圖和實際觀察,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寫具體的方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詞語卡片、掛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
(一)學生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然后回答爬山虎到底是動物還是植物?(是植物。)
。ǘ┱埼鍌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聲音宏亮,讀準字音。其它同學邊聽邊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爬山虎這種植物的哪兩部分?(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和腳。)
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一)學生看生字表,分析字形結構和需要注意的筆畫。
1.讀生字表中的字,口頭組詞。
2.分析字形結構,說說每個字的結構和部首。
3.兩人一組,說說每個生字需要注意的筆畫和記法。
隙:右上邊的小不要寫勾。右半部分的記法是小日小。
拂:筆順不要寫錯。第六筆是,第七筆是丿。最后兩筆不要都寫成豎。第六筆中的第二個折要寫短一些。
漾:右上邊是禿尾巴羊,右下邊是永。永的第二筆橫折中的橫要寫得短。注意不要寫成水。
柄:右邊丙里的人,最后一點不要和勾連起來。柄在這里當把兒講。
萎:容易寫得很長,各部分要盡量寫扁。第八筆是捺,不要寫成點。
。ǘ┳x詞語卡片。
舒服空隙漾起葉柄刀柄把柄嫩莖均勻
拂過吹拂萎了枯萎休想蕩漾重疊新鮮
枝狀觸角痕跡牢固瞧不起
。ㄈ┏瓕懕菊n后第4題讀讀寫寫的詞語。
三、學習課文一至二自然段
。ㄒ唬┠x課文1、2自然段,想每段各寫了什么?(第一段寫了爬山虎生長在什么地方。第二段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
。ǘ┲攸c學習第二段,了解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練習給第二段分層。
1.聽讀第二段,標出共有幾句話。(四句)
2.默讀第二段,想想每句話說的什么意思。(第一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第二句說的是長大了的葉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說了葉子綠得新鮮和排列情況;第四句寫了葉子的動態(tài)。)
3.用‖給第二段分層。(可以分成三層。第一層是第一句話;第二層是二、三兩句;第三層是第四句。)
教師問:為什么把二、三兩句合成一層?(因為這兩句都說的是長大了的葉子什么樣,綠的顏色和怎樣排列的。意思上連得很緊密。)
4.請一位朗讀語氣好的同學讀第二段,其它同學閉眼聽讀,頭腦中要想象出一幅畫:青翠欲滴的滿墻綠葉,鋪得是那樣均勻,排列是那樣整齊,看著是那樣舒服,微風一吹,漾起波紋。
5.每人說一個比喻句,把爬山虎的葉子可以比喻成什么?要求用的比喻詞不能一樣。(猶如碧綠的湖水,好像農田中綠油油的`禾苗;如同人工培植的草坪;像從飛機上看到的一片樹林。)
6.練習朗讀。爬山虎的葉子這樣好看,真像一幅神奇的畫面,請幾個同學讀這一段,看誰的語氣最好,把爬山虎的葉子讀得最美。
四、反饋驗收
。ㄒ唬┞爩懕菊n的生字新詞。聽寫第二段最后一句話。
。ǘ┚毩暠痴b第2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教師導入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本課是圍繞哪一個意思寫的呢?(圍繞爬山虎的腳寫的)從哪兒看出來的?(題目)默讀課文,想一想哪幾段是圍繞爬山虎的腳的。(3~5自然段。)
二、總結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一)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呢?作者首先確定了要寫的是什么。(板書)爬山虎這種植物在我國各地都有,為綠化祖國,美化環(huán)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們一般看到的只是那滿墻碧綠的葉子,從小到大,從紅到綠,又從綠到紅,最后掉光。有人也曾感到奇怪,不知它們?yōu)槭裁茨苣菢永喂痰劁佋诖怪钡膲Ρ谏,不管多大的暴風雨也不會把它們打落下來。但卻很少有人扒開那密密的葉子仔細觀察研究一下。本文的作者做到了這一點,所以寫出了這樣生動有趣的文章。我們要學習作者這種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ǘ┮獓@一個意思寫好片段,不光要想好自己要寫的是什么,還要根據(jù)要寫的意思選擇好內容。(板書:選擇好內容。)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要寫爬山虎的腳,選擇了哪些內容呢?
1.請三個同學分別讀3、4、5自然段,大家想:每段主要說了什么?
。1)分小組討論這三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請各組選派代表說一說。
(第3自然段主要介紹了爬山虎什么樣;第4自然段寫了爬山虎是怎樣爬的;第5自然段寫了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有什么不同的結果。)
(三)作者選擇好了要寫的內容,還要安排好寫的順序,這樣才能表達得更清楚,更有條理。本文的作者是怎樣安排順序的呢?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一)默讀第3自然段,共有幾句話。(6句)
(二)這6句話分別說了哪幾個意思?(一、二句寫了作者發(fā)現(xiàn)爬山虎有腳;三、四句寫了爬山虎的腳長的位置和形狀;第五句寫了爬山虎腳的顏色。)
(三)指導朗讀。當作者發(fā)現(xiàn)爬山虎是有腳的,知道了爬山虎之所以能在墻上爬的秘密后,他的心情是什么樣的?(非常驚喜。)
1.學生小聲練習讀出驚喜的語氣。
2.教師范讀。第一句中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要讀出疑惑的語氣。第二句中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要讀出驚喜的語氣,尤其是有腳的三個字語氣更要強烈。
。ㄋ模┰跁袭嫵雠郎交⒌哪_長的位置。注意要畫準確。(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要通過看圖或投影讓學生清楚爬山虎的腳到底長在什么地方。弄清莖、葉柄、反面這幾個關鍵詞語的意思。要給學生直觀印象。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加上手勢說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
(五)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在書上畫下來。(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學生看圖加深理解,產生直觀印象。作者在這里還用了一個比喻: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換句話說:爬山虎的腳就像六七根蝸牛的觸角;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爬山虎的腳什么樣。
。┡郎交⒌哪_是什么顏色的?(像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ㄆ撸⿲W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和顏色。
(八)再請兩個同學讀這一自然段,要讀出語氣。(第二句要讀出驚喜的語氣。后面幾句要讀得像解說員一樣,介紹要清楚。)
四、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ㄒ唬┱堃粋同學讀第4自然段,然后請其他同學說一說這段主要寫了什么。(爬山虎的腳是怎么往墻上爬的。)
。ǘ┳x這段中的第三句話: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這句中的這樣指的是怎樣爬?從上文找答案,劃在書上。(前面的兩句話。)全班一齊讀一讀。
。ㄈ⿲W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的腳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ㄋ模┱垉蓚同學用動作演示:面向黑板站好,用手巴住黑板,然后十指彎曲,手臂和身子慢慢貼到黑板上。再用同樣的動作一下一下往上爬。全班同學齊讀(或背誦)這一部分。說說手指、臂、身子、黑板在演示中好比是什么。
(五)每個同學都要邊背邊演示動作。
。R讀最后一句話,說說為什么看到那些細小的腳就會使人想起蛟龍的爪子?(太像了。)當兩種事物很相像的時候,就可以用比喻句來形容。請同學們把這句話改成比喻句。(爬山虎那細小的腳就像圖畫上蛟龍的爪子。)把比喻句中的就像換一個詞,句子內容不能變,可以換成哪些詞?學生練習說句子。(好像、像、猶如、如同、像似的)
五、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ㄒ唬┮蝗俗x,其它同學說說這一段主要說了什么?(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和沒觸著墻的結果不同。)
(二)看投影:
1.填空。
2.回答問題
。1)灰色的腳指什么?原來是什么顏色?
。2)從哪兒能看出爬山虎的腳扒在墻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六、再讀課文三、四、五段,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爬山虎的腳的?
七、從全文來看,作者是圍繞爬山虎的腳這個意思來寫的,但為什么還要用那么多的筆墨來寫爬山虎的葉子(分小組討論)
原因有三:
。ㄒ唬┮驗槠綍r人們看到的都是爬山虎的葉子,課文就從人們的認識規(guī)律入手,使人讀起來感到親切、熟悉。
。ǘ┡郎交⑦@種植物最吸引人的地方和對人類最有貢獻的部分就是葉子。
。ㄈ┯萌~子來襯托爬山虎腳的重要,如果沒有爬山虎的腳,就不會有綠得那樣新鮮,看著那樣舒服,鋪得那樣均勻,蕩漾得那樣好看的綠葉。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案02-27
小學語文教案03-29
小學語文《觀潮》教案10-11
小學語文的優(yōu)秀教案10-17
小學語文教案11-06
小學語文窮人教案11-17
小學語文太陽的教案11-16
小學語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學語文絕句教案02-07